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十五章 八月惊变


  为了断却光绪对珍妃执著的深情,慈禧将吟儿派到光绪身边,寄望于以桃代李,荣庆神秘地回到北京。八月流火的炎夏,洋人攻占北京。慈禧怆惶出逃前,终于对珍妃狠下毒手。一对生死恋人完结了;另一对人儿的命运又将如何?
  光绪皇上坐在风琴边漫不经心地弹着琴。对他来说,弹什么曲子已经不重要。只要琴声一响,就能将他带到与珍妃在一起朝夕相处的那些日子,回味着那难言的愉悦和温馨,这就足够了。对他和珍儿之间的事,他比珍妃要乐观。他总觉得珍儿有一天会回到他身边。只要慈禧不罢黜他的皇位,这一天迟早会来的。相反,如果慈禧有一天彻底翻了脸,让大阿哥顶上他的皇位,他作为一个毫无权势的普通满人王爷,慈禧也就不会在乎珍妃,无需担心她在他身边恃宠弄权了。
  光绪最怕的是珍儿性情刚烈,受不了冷宫的折磨,没等到那一天的来临便顶不住了……他觉得想这种事有些不吉利,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往这上头想,但往往一个人独坐闷夏,听着窗外那元休无止的蝉鸣,冷不丁儿又冒出这个念头来。前一阵子,他托大阿哥带去那只绿玉搬指,为的就是让她咬着牙,为了他,为了他们俩有一天能再次团聚,好好活下去。
  小太监进门向光绪通报吟儿来了。光绪从沉思中惊醒,似乎没听清小太监说什么,抬起一双恍惚的眼神,摆摆手说不见。直到小太监又重复一遍,光绪才猛然回过神,说快让她进来。
  吟儿一进门,光绪顿觉屋里一亮。这不仅因为对方穿了一身新衣,也不仅因为她突然长开了,亭亭玉立一个纯情少女显得分外动人,更重要的她是珍儿身边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见到她也等于见了他心中苦苦思恋着的珍儿。
  吟儿刚跪下要给光绪请安。光绪急忙上前一步,伸手将吟儿拉起。
  “起来,快起来!”光绪激动地说,“你是怎么来的?皇太后知道吗?”
  “回皇上话,是老佛爷派奴婢来的。”
  “这么说,你不是珍主子派你来的了?”光绪心里一愣,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他以为她是偷偷跑到瀛台来递口信,所以担心慈禧知道她来这儿,没想她正是慈禧派她来的。
  “珍主子挺好。吃得下睡得着,比先前你见到她时要胖一些……”吟儿没听出光绪语气中的不悦,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刚才在总管值房,她急中生智,趁着脱衣服的当口,将那只绿玉搬指藏在发结中,一丝不挂地当着两位姑姑面换了衣服,这才没被李莲英发现。
  “珍主子有什么话跟我说?”光绪心情烦躁地问。“珍主子让奴婢好好伺候皇上。”
  “那你一走,由谁伺候她?”
  “不知道。敬事房会另派别人去的。”
  光绪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前些天,他上储秀宫给慈禧请安时,慈禧当着他的面吩咐李莲英派一名聪明能干,模样儿端庄的宫女去瀛台侍候皇上,他连声说不要。慈禧只管和李莲英说这件事,根本不理睬他。没想才过几天,宫女真的送来了,原来她就是一直在北三所侍候珍妃的吟儿。
  “其实你不该来我这儿,你应该留在那边陪珍主子。她一个人在那儿受苦受罪,你是她身边的老人,她离不开你……难道这个道理你都不明白?”光绪搓着两只两手,在屋里来回不停地走着,一边抱怨吟儿。
  “奴婢知道,这全是老佛爷的意思。”吟儿心里说不出地委屈。珍主子那边要她上这儿好好伺候皇上,还要她劝皇上早得贵子,甚至求她为皇上献身,有朝一日能替代珍主子为皇上生个孩于。而皇上这边根本不当她一回事,而且口出埋怨,好像这是她自己的主意,扔下珍主子不管,一心想上这边来另攀高枝似的。
  光绪看得出对方有些委屈。要在过去,他是不会察觉一个奴才的心迹,因为至高无上的地位令他无需考虑别人的情感走向,对方唯一的选择便是服从。由于现在地位变了,他渐渐地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别人。他正是由此想到这件事不能怪吟儿,她来不来根本由不得她。想到这儿,他在椅子里坐下,心平气和地询问起有关珍妃的情况。
  光绪与吟儿说了一阵子话,叫人将她领到下房住下,自己乘小船离开瀛台,匆匆赶到储秀宫,他一见慈禧面,便迫不及待地切人话题,说他那儿用不着宫女,还是让吟儿回北三所伺候珍妃算了。他心情非常焦急,语气尽可能显得很随便。
  “行,你要是不喜欢吟儿,让她回我身边。说到敬烟守夜,没人能比得上她。你嫌她,我还舍不得呢!”慈禧平静地笑了笑,毫无余地的封死了吟儿回珍妃身边的可能,“你说,你喜欢谁,替你换一个可心的。”
  “不不……儿臣不是这个意思。”
  “你什么意思我不管,反正你是皇上,不是和尚。”慈禧一语双关,犀利的目光紧紧盯在光绪脸上。
  光绪躲着慈禧的眼神,低着脑袋,半天不出声。
  “女大十八变。你真的没发现,吟儿这二年越长越好看了?”慈禧见光绪不说话,就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
  “儿臣没留心……”
  “那你就多留点心,回去好好看看。”
  “……”光绪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得在心里苦笑。
  “后宫三千,咱们大清国不养那么些闲人。也就是好几百吧。说实话,这些丫头里,吟儿怎么比都是个人尖子。你要是喜欢,就把她收了房吧。”慈禧劝起人来,一向是重话轻说,面子上漫不经心,骨子里却非常坚决。光绪了解这位皇爸爸的脾气,慌忙说不行,态度十分坚决。
  “谁个说不行?宫女嘛,本来就是替皇上预备的!”慈禧反驳着光绪,态度非常认真。
  “儿臣根本没这个心情!”光绪摇摇头说。
  “皇上收宫女,也算给她们这些人图个出身,就冲着吟儿主动去北三所,伺候珍妃,在那儿陪着一起受苦,你也该收了她。要是能生个一儿半女的,母以子贵,她也算没在宫中白熬了,你说是不?”
  “不不,儿臣不能干这种事。”
  “为什么?”
  “她进宫之前……”话一出口,光绪立即刹住话头。他早就得知吟儿与荣庆的关系,并许下诺言,事成后要替他们俩指婚,现在不能替他们了却这个心愿,总不能夺荣庆所爱,干出这种荒唐事。别说他除了珍妃,对其他女人毫无心情,就算有,他也不能和吟儿发生这种事。
  “她进宫前怎么啦?”慈禧追问。。
  为了不让慈禧怀疑,光绪连忙改口,说吟儿入宫前,她家里什么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收下为房显然不妥。慈禧笑笑,说这还不容易,宗人府都留着底,派人查一下。要是怕费事,你回去亲自问问她就得了。
  光绪本想求慈禧将吟儿从他身边调开,让她回北三所,继续留在珍妃身边,没想慈禧当下一口回绝,他回到瀛台,心情非常烦躁,越想越担心珍妃。过去虽说她也是一个人住在北三所,但身边好歹也有吟儿陪着她,通过她无论什么事,包括外面的情况多少也能知道一些,现在吟儿一走,珍妃两眼一抹黑,往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光绪明知这件事是慈禧的主意,心里却无可奈何。对一向骑在他头上的皇爸爸他不敢怎样,一肚子火气全撒在吟儿身上。心想既然慈禧让她留在这儿,那就让她留吧,反正他是不用她伺候的。一连几天,光绪不让吟儿伺候他不说,连寝宫和起居室也不让她进。
  就在光绪苦苦想着用什么办法将吟儿弄走的同时,吟儿也在思索怎样才能转达珍主子的劝告,并将那只绿玉戒指交还给皇上。按珍主子意思,皇上跟谁个女人生下孩子,这只绿玉戒指便赏给谁。
  来赢台之后,吟儿心里早就拿定主意,按珍主子意思,将绿玉戒指交还给光绪,至于珍妃求她生子的情况则只字不提。吟儿深知珍主子一时情急,冲动之下脱口说出计她替皇上生儿子的念头。不要说珍主子还可能有出头之日,就是没有,作为珍主子的贴心奴才,她不能也不应该当真。她唯一的念头便是好好伺候皇上,按珍主子叮嘱她的那样,要她学会调养皇上身体。为了这,珍主子特意将过去御膳房和茶水章熬汤的配方告诉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民间的俗话对这位皇家的真龙天子也同样适用。只要皇上身体好,怎么也熬得过一个六十好几的老人。这就是吟儿最质朴的想法:皇上好了,珍主子早晚会好的。包括荣庆和她自己,也都会跟着好起来的,所以,她来这儿首要的事便是伺候好皇上,劝他宽心,劝他耐着性子等着珍主子。可是她来这儿好几天了,一直没机会跟皇上单独说上话,连那只绿玉搬指也没来得及亲手交给对方、
  自她头一天来这儿见了皇上一面,再也没见过皇上。她不知为什么,皇上不仅不让她伺候,连起居室和寝宫,包括书房都不让她进。即便在回廊或院子里偶尔碰到皇上,皇上连正眼也不看她一眼,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吟儿心里纳闷,不知她哪儿得罪了他。皇上不理她,她可不能不理皇上。来这儿好几天了,冒了好大风险,将珍妃主子的戒指带到这儿,竟然还没交到他手里。
  一天上午,皇上身边的太监突然通知她,让她准备一下,说下午敬事房派人来接她离开瀛台。吟儿一听顿时傻了,问对方为什么。太监说不清楚,也许皇上这儿不想用宫女。吟儿急了,不顾一切地去找皇上,心想怎么也得将珍主子的绿玉戒指交给他。光绪正在书房读书,小太监把着门口不让她进。她起初跟小太监说好话,求他通报皇上,对方不理她。她急了,说一定要见皇上。小太监拦在门边,两人争执起来。这时书房里突然传出光绪的声音,他让小太监放吟儿进去。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走吗?”光绪绷着脸,双手背在身后问。
  “奴婢不知道。”吟儿摇摇头,心神慌乱地说,“奴婢上这儿来,只是一心想伺候好皇上。”
  “光是伺候?皇太后还跟你说了些什么?”光绪盯着吟儿那张小脸,觉得正如慈禧所说,这丫头突然变得更漂亮了。想到这儿,他觉得有些无聊,立即追问起慈禧到底跟她怎么吩咐的。
  “老佛爷也是这样吩咐奴婢的。”
  “不对吧?”
  “奴婢不敢有半句假话。”
  “可你头一次见面却不是这么说的,你说是珍主子让你来的。”
  “是这样。是老佛爷下的旨,也是奴婢临来前,珍主子再三托咐的。”
  “那你说说,珍主子怎么托咐你的?”
  “珍主子听说皇上前一阵子病了,要我来这儿精心伺候,连章德顺过去替皇上熬汤水的配料都教了奴婢。她让皇上安心调养,龙体早日康复。珍主子还说……”说到这儿吟儿顿时犹豫起来,不知该不该提皇上早得贵子的事。
  “她说什么?”光绪迫不急往地追问。
  吟儿吱唔了半天,终于说起珍妃的心愿,希望皇上尽快养好身体,早得贵子,并说皇上只要有了儿子,老佛爷就无法将皇位传给大阿哥了,光绪听后半天无语,心想这倒是说中了他的心思。问题是珍妃身陷圄囹,他不止一次求过慈禧让他俩在一起,慈禧不答应,让他孤家寡人一个,孩子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啊。想到这儿,他气不打一处来。
  “胡说!”光绪沉下脸,“你明知珍主子跟我各分东西,连见上一面都不行,上哪儿得贵子?”
  “珍主子说,皇上无论跟哪位宫妃在一起都行……”
  “大胆!”光绪喝断吟儿。
  “皇上!珍主子真的这么说的。”到了这个分上,吟儿只有硬着头皮,将那天珍妃的话重了一遍,只是没敢提珍妃求她献身的
  光绪看一眼吟儿,显然不相信珍妃会这样劝他。他了解珍妃,尤其在这个特殊问题上,她从来没有这么大度,要不连她亲姐姐瑾妃也跟她闹得非常不愉快。光绪一方面觉得她在这方面太小气,有时令他啼笑皆非。另一方面又觉得她这种小气,是一种爱到深处的小气,她太在乎他,恨不能天天霸着他,不想让他跟其他任何女人亲呢。他突然觉得吟儿在耍他,甚至认为她另有目的,自有她一番良苦的用心,因为吟儿明知他不喜欢其他宫妃,而她偏偏说任何女人都行,这里头岂不是有所暗示?
  “吟儿,你不但忘了荣庆,也忘了珍主子的恩典。”光绪冷笑一声,心里认定是老佛爷在背后支使她,她根本不会想出这个主意:“看不出,你这么小小年纪,心机很深,竟跑到这儿来走这步闲棋!”
  “奴婢不懂皇上说什么。”
  “朕没那么多闲空跟你罗嗦,你从哪儿来的,就回哪儿去。告诉支使你的人,皇上不要女人,不要孩子,宁可打一辈子光棍,当个孤家寡人。”如果说光绪过去很少与其他宫妃在一起,其中也有碍着珍妃面子而无奈的地方,但现在,当珍妃打入冷宫替他受苦受难之际,他可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了她而拒绝一切女色。
  吟儿听出光绪话中有话。猛然想起小回回跟她开的玩笑,记得那天慈禧跟她言谈中也透出意思,尽避她巴望光绪能让她抱上孙子,但绝不会因此让他与珍主子在一起。除了她,皇上与任何女人生的都行。她隐约觉得,可能老佛爷派她来这儿,其中就有这一层意思。所以光绪由此对她生出恨意,一直冷落她,直至现在要赶走她。事情闹到这种地步,已经很难说清楚了。珍主子与老佛爷都极为关注皇上的后代,但目的全然不同,珍主子让她来这儿,是为了不让大阿哥夺走皇位。慈禧派她来这儿,是为了让皇上忘了珍主子。想到这儿,吟儿觉得再多说也没意思,于是从怀中取出光绪通过大阿哥带给珍妃的搬指,双手捧着递给光绪。
  “什么意思?珍主子为什么让你退回来?”看见自己带给珍妃的戒指被吟儿带回来,光绪不由得心里一愣。
  “珍主子说了,她让我带话给皇上。皇上您可能不信,但您见了这只搬指,就会相信的。主子还说,搬指再带到您这儿,就当是她写的信。”
  皇上身边的后妃谁头一个生儿子,这只搬指也就赏给谁,这是光绪母亲送他这只戒指时说的。珍妃特别喜爱这个搬指,光绪答应珍妃,等她生了孩子,哪怕是个女儿也将这只搬指送给她。珍妃问光绪,要是其他宫妃先她而生怎么办,光绪说那就将搬指砸了。珍妃说不能砸,她自信一定会替他生个儿子,这只祖母绿搬指非她莫属。自她打入冷宫,光绪为了表示对她最诚挚的情意,才毅然将戒指送给她,以示他为了她从此不近女色的决心。这会儿,珍妃将搬指重新让吟儿带回,也就意味着她将放弃这个一定要替他生孩子的权利。
  这样看来,珍妃劝他早得儿子的话是真的,吟儿没有说一句假话。因为这里头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他与珍妃才知道。想到这儿,光绪悲从心来,珍妃似乎对自己的处境已经绝望,所以才会这么做。同时他觉得自己小看了珍妃,她在关键时刻,常能跳出自身的局限,由大处着手思虑许多问题,她是为了他的皇位不让其他人夺走,所以才会狠下这个决心的。她在自己最小气的地方,表现出最大度的气派,要不是吟儿取出这只绿玉搬指,他还一直以为吟儿受了慈禧的支使,在他面前耍小聪明的。
  他错怪了吟儿,更想错了珍妃。光绪沉默许久,双手拉起吟儿,向她保证,说到了他这位皇上说话算数的那一天,头一道旨意什么也不下,首先要给她和荣庆赐婚,并作为主婚人参加他们的大婚之喜。
  叶赫将军见到儿子荣庆站在面前时,几乎不敢相信他的眼睛。
  儿子敲门时,他正在后花园浇花除草。他心里奇怪,一般客人绝不会由后门进来,更不用说后院里经常没人,敲了也没人应门的。他犹豫片刻,上前开了后院门,门外站着一个卖山货的客商,荣父问客商找谁,那人没说话,闪身进了后院,随手关上院门。荣父惊慌地问他想干什么,那人扔下肩上的褡裢,叫了声爸。这时荣父才认出是失踪一年多的朝廷要犯,他唯一的儿子荣庆。
  荣父颤颤巍巍地领着儿子进了妻子的卧房。荣庆扑到母亲身边跪下,连声叫着母亲。叶赫夫人愣了半天,终于认出是儿子,顿时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荣庆一年多前假扮成船夫,在他与小格格结婚大喜的前一天深夜,登上了长江上的轮船,顺江而下,一直逃到上海。到了上海,为了逃过朝廷的追捕,他改名换姓,躲在洋人的租界内暂避风头。后来,他通过各种关系,试图找到失散的茶水章和把兄弟无六,但都毫无结果。
  怎么办?面对这一局面,有人劝他逃往日本,说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新党要员都相继去了那儿。走投无路的荣庆在日本使馆翻译的帮助下,准备由上海出发前往日本东京,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他突然决定不走了。他之所以不走,因为他实在舍不得吟儿。他不甘心,就这样与自己的心上人永远分手,也不相信慈禧能将大清国的皇上一手废了。
  后来,迫于各种压力,慈禧没敢宣布皇上退位。接着各地义和拳纷纷揭竿而起,朝廷中有人想利用义和团与洋人对抗,中外矛盾顿时变得更加尖锐,时局越来越乱。在这种情况下,荣庆认为时机已到,假扮成口外的客商,一路北上,来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北京。
  他躲在家中,心里却惦着吟儿。他就是冲着她才冒着生命危险回来的,怎么也得想办法打听一下她的消息,同时也捎个口信给她。这一年多,无论是家里人或亲戚朋友,都以为他死了,或是逃到国外。吟儿人在深宫,消息更加闭塞,因此让她知道他仍然活着,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他一直想找机会去一趟吟儿家。
  他不敢告诉父母心里这个念头。因为他两位老人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回来,将他藏在家里仍然提心吊胆,绝对不会让他出去冒险。他成天躲在屋里睡觉看书,晚上才敢出来在后院里活动一下身体。越是没事,他心里越是想着吟儿,一想到吟儿,便耐不住的满心烦躁,一天下午,趁着父亲陪着母亲上庙里烧香的机会,他翻出写有“定州古郡”字样的褡背,换上一身旧衣,像当初他混入北京那样扮成客商,瞒着家里其他人悄悄出了后院门。
  荣庆由丁字胡同来到了吟儿家。他轻轻拍开大门,开门的是个年轻人。那人瞅着他,问他找谁。荣庆愣了一会儿,问有位福贵大少爷是不是住这儿。年轻男人张口说福贵早死了,房子也卖了,这房子他是从别人手里买下的。荣庆慌忙问对方,知道不知道他们家现在搬到哪儿去了,那人说不知道,话没说完便关上大门。
  完了,找不到他们家人,打听不到吟儿的消息,更没法和吟儿联络了。荣庆贴着胡同边的青砖墙,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去。出了胡同口,他顺手一拐,向西四大街走去。按说他是不应该在这种人多的热闹地方露面的。他心里有事,根本忘了这茬儿,一路心事重重,只顾想着吟儿。天近傍午,他走到街边一家当铺前,站在那儿发呆。他突然想起两年前,皇上让他跟踪小回回,他就是在这儿碰上小回回的。当时小回回进去当东西的,被他当场抓住,这样才生出后面他让他捎信,信被小回回丢失等一系列事端。
  一想到小回回,他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信念头,据他所知,小回回是李莲英身边的亲信,大总管有些不方便的事就由他出面办。那会儿,小回回来这儿,就是替李莲英办事,将总管从宫中偷出的宝贝,送到这儿卖了,变为能兑换现钱的银票,如今这年头兵荒马乱,人心浮躁,李总管一定会趁机大捞腰包,说不定还会让小回回来这家有名的当铺,继续将宫中的宝贝变为他腰包里的银子的。也就是说,他只要有耐心守在这儿,说不定哪天就让他碰了。
  就这样,荣庆一连来了几天。他骗家里人说他上舅老爷家打探情况。一天下午,荣庆刚走到当铺附近一条小胡同口,突然眼睛一亮,激动得差点没叫出声,小回回像当初一样,夹着个包袱由横向胡同里悄悄走过来,显然是进那家当铺当东西的。
  “相好的。”荣庆斜插上去,在小回回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小回回作贼心虚,本能地吓了一跳,当他回头,发现面前的男人是荣庆时,他那双大眼睛瞪得更大,眼珠子差点没从眼眶里掉出来。都传他逃到国外去了,怎么突然又回京里来了。
  “是你?你胆子也太大了点……”
  “走!别让我费事。”荣庆指指着胡同深处说。
  “瞧您说的,我哪回让您费事了。”小回回乖乖地跟着荣庆,走到后海一带的芦苇丛边,一边低声告诉对方,要他有什么事快说,现在外面乱,过了酉时便要关宫门,而他必须赶在这之前回去。
  “见着她了吧?”荣庆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
  “谁呀?”小回回一时没回过神。
  “废话。”荣庆沉下脸。小回回立即回过神,明白他一定是打听吟儿,为了这,当年他丢了他的信,差点害得荣庆掉脑袋。
  “您问宫中那位亲戚,吟儿宫女?”小回回心里明白吟儿跟他绝不是一般亲戚关系。那会儿他人小,不懂这些男女之间的事。后来细心一想,吟儿的所谓亲戚只是个借口,肯定是相好的一对。荣庆没说话,闷闷地点点头。小回回笑笑,告诉他说吟儿混得不错,当上了掌事儿姑姑了。
  “她在哪儿当上了掌事儿的。”荣庆心里收得紧紧的,说话的声音也微微发颤。
  “当然是在宫里呀。”
  “废话,问你在哪个宫里。”
  “在皇上身边当差。”
  “她去了瀛台?”
  “您在宫外面,怎么也知道皇上在瀛台?”
  “少废话!你要是不说实话,瞧见没有?”荣庆掐着小回回脖子,指着芦苇丛中的黑沉沉的湖水说,“这坑里哪年都有淹死鬼!”
  “没骗您!这在宫里也是常事,一会儿调到这儿,一会儿又到那儿,都是替主子当差……您又是一去不回头,吟姑娘总等着也没个头啊!”
  “什么意思?”荣庆觉着不对劲。
  “您不是全门清吗?她陪皇上去了。皇上一个人在瀛台,电够苦的。”小回回吱唔了一阵子,终于告诉他,这是老佛爷的意思,想让皇上把她收了房。说到这儿小回回晦涩地一笑,说真要有那么一天,您不也成了皇亲国戚。话刚出口,突然觉得不妥,伸手捂住嘴巴,连声说他什么也没说。
  荣庆一听脸都绿了,心里顿时蹿起一股怒火,他在外头替皇上提着脑袋卖命,皇上却霸了他的媳妇。他沉吟片刻,压下心头的火气细细一想,觉得不大可能,皇上不是这种人,吟儿也不是这种人。他在心里埋怨自己,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上火。于是他稳住神,问小回回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小回回说眼下皇上惦着珍主子,没这个心情,就算皇上愿意,怎么着也是往后的事。荣庆一听心里立即明白了,分手前,他让小回回给吟儿捎个口信。
  “荣侍卫!现在不比从前,皇上那儿平时不让去,我见不着吟姑娘。”小回回慌忙推托。
  “你自个看着办,你要是带不到话,就等着宫中派人查你。”荣庆语气中带着威胁,说话间扯下他肩上的包袱。小回回双手紧紧捂住包袱,连声说一定替他带话给吟儿。
  “那好吧。您说,带什么话?”
  “告诉她,我活着。”
  “就这么一句?”小回回惊讶地瞪着两眼。
  “对,就这一句足够了。”
  荣庆说完迈开大步一阵风似的走了。只要小回回传这句话给吟儿,吟儿在皇上身边,吟儿知道他活着,皇上也就知道他的下落。这一句话,带给他们同一个信息,但对他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意思。他相信,只要他一天不死,吟儿就会寄希望于他。同样,只要吟儿一天不出宫门,他就会等她,一直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前几天,天津失守的消息传到宫中,慈禧站在静室里那座白玉观音菩萨前,手拈佛珠,痛心疾首。这个老女人怎么也想不通,由端王带进宫里的那些义和团的人,一个个头上扎着红布,威风极了。这些人当着她的面表演了刀枪不入吞剑吐火的本领。一到了洋人面前怎么都不灵了。要论人数,天津的守军,加上义和团的人,比那些洋鬼子加在一块儿还要多出十几二十倍。前几天还捷报频传,怎么一眨眼,说垮就垮了?
  眼瞅着八国联军打到了家门口。廊坊、杨村已经被攻占,这几天晚上城外炮声隆隆,时不时冒出老高的火头。她本想再等等看,看看李鸿章和恭亲王跟洋人谈得怎么样。只要不让她下台,什么条件她都肯答应。现在看来没戏了,所以她也不能再等了。
  想到四十年前的灾难即将在她眼皮子底下重演,她心里不寒而栗。咸丰爷在世的时候,洋鬼子杀进北京,放火烧了圆明园和清漪园(后经修复,更名颐和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给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后来她在位几十年,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从太平军,捻军造反,杀摄政大臣肃顺,包括一举粉碎新党们搞的什么新政。她战胜了一个个对手,没想到总是栽在洋人手里。她对内,什么事儿都在行,也都玩得转,可一遇到洋人,好像什么都不灵了。
  她从储秀宫搬到东六宫东边的乐寿堂,这儿的后院紧挨着贞顺门,出逃的车马都聚集在神武门外。由这儿去神武门比储秀官方便多了,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走人。她站在纱灯下,一边等小回回去瀛台叫光绪上这儿来,一边想着心事。想起光绪上台亲政前前后后,早没出事晚没出事,偏偏自己再次出面训政还不满二年,出了这么大的事。不一会儿,小回回来报,说皇上来了。慈禧让光绪立即进殿,光绪带着吟儿一块进了殿。
  “皇爸爸叫儿臣有事?”光绪刚刚睡下,被人从床上叫醒。他知道深更夜半的,慈禧叫他来肯定是为了商量出逃的事,但他故意装糊涂。
  “怎么?你倒像没事儿人似的。你不走啊?”慈禧一见光绪那种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便火冒三丈。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像个看热闹的。言外之意,这些年我都听你的,闹成这样跟他没关系。
  “皇爸爸许儿臣不走,儿臣就留在北京,以便与各国使臣办交涉。”光绪看一眼大殿,发现宫中四处早已乱成一团,可这儿却依然井井有条,他不得不佩服慈禧这种临危不乱的镇定。
  “傻儿子!你要是落在洋人手里,大清国还指望谁呀?”慈禧语气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疼惜,心里却暗暗在骂光绪。你想留在北京,等洋鬼子一进城,你就和洋人一起把我给卖了。她深知洋人在她和光绪之间,一向支持光绪。只要她一走,光绪留在这儿,立即会借洋人之手夺回朝廷的大权,甚至从此不再让她回北京。即使光绪干不出,洋人一定干得出。只要他们在和约上写下一条,不让她重新干预朝政,一切都玩完了。
  “后宫这么些人,嫔妃、太监、宫女,扔下他们怎么办?”光绪嘴上以这些人为理由,其实他骨干里根本不想走也不打算走。正如慈禧所预料的,虽说他对洋人攻占北京痛心不已,但他本能地觉得此刻由他出面收拾残局,对于他重新执掌朝政却是个难得的机会。
  “各人有各人的命。”慈禧立即将光绪的理由堵回去,让他赶紧准备,这就跟她一块儿出逃。
  “儿臣以为还是应该留下……”光绪觉得无论于私于公,他都该留下处理国政。特别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离开等于战士逃脱战场。
  “不成!你一定要跟我走。要是皇上当了洋人的俘虏,那还谈个屁!”慈禧断然拒绝了光绪的要求,据她所知,前一阵子她抓了谭嗣同,将光绪软禁起来,自己重新出来垂帘听政,洋人就曾密谋逼她下台,将权力交还给光绪。洋人似乎觉得一个年轻皇上,比一个脾气固执的老女人更容易打交道。所以她走到哪儿都得将光绪带上。否则只要光绪跟自己分开,洋人利用他皇帝的名份,随时可以将他扶上台,到了那时,她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那珍儿怎么办?”光绪站在那不肯走,向慈禧提出珍妃的事。
  “你放心,我自有安排。”慈禧对光绪说,接着吩咐随同光绪一起来的吟儿,让她立即替皇上准备上路的行装,说天亮之后就要出发。
  吟儿答应着,向大殿外走去。光绪说跟她一块儿去整理,慈禧看他一眼,说去吧。光绪跟着吟儿一前一后走到大殿外的丹墀上,心里说不出地紧张。原来光绪想以整理东西为由头,先离开慈禧身边,然后趁着乱劲设法逃到宫外,实在不行哪怕暂时先躲起来。总之,再过两三个小时天就亮了,只要慈禧一走,后边的事就好办了。
  光绪轻轻对吟儿说快点。吟儿似乎明白他的意思,两人顿时加快步子。他俩刚走下台阶,小回回突然从门内追出,说老佛爷让皇上留在这儿陪她,行装由吟儿一个人去整理就成了。光绪心里一愣,虽然站住,却不肯回去,他告诉小回回,让他转告慈禧,说有些东西一定要由他亲自整理。没想到慈禧突然出现在大殿外的丹墀上,伸手招呼他回去。光绪无奈地看一眼吟儿,沮丧地跟着小回回向乐寿堂大殿走回去。
  瞅着黑暗中皇上远去的背影进了乐寿堂正殿,吟儿这才匆匆赶回养心殿,替皇上找了一些旧衣物和日常用品。她一边整东西,一边想着珍主子。这些天来,她一直担心,万一洋人打进北京城,老佛爷和皇上要是离开这儿,珍主子怎么办。想起刚才老佛爷当面答应光绪,对珍主子她自有安排,她心里才松了一口
  其实皇上压根儿就不想跟老佛爷一块儿离开北京。皇上不止一次对她说,要是茶水章还在他身边,他立即会跟他一块逃离这儿。他宁可死在洋人的枪炮下,也不愿老佛爷将他作为手中的傀儡,与洋人签下不忍卒睹的条约,然后把帐记在他头上。刚才,他说要跟她一块儿来整理东西,其实他是想找机会逃离老佛爷身边,没想事到临头,又让老佛爷叫了回去。
  吟儿理好东西,匆匆赶回乐寿堂。那边的人已经走空了,不像刚才太监们进进出出搬东西,显得十分忙碌。眼见天快亮了。四下反倒出奇的黑。她进了大殿,不由得心里暗暗吃了一惊。老佛爷穿了一身平常人家的服装,估计是从宫中的老妈子那儿要来的,俨然是一位普通人家的老妇人。她这一身走在街上,大概谁也认不出她就是当朝圣母皇太后。
  大殿内只有老佛爷和吟儿。慈禧看一眼吟儿,说皇上已经先走了,她在这儿等她:
  “吟儿,全宫的宫女我都没带。就带了你一个人,你可得陪住我了。”慈禧说得很轻,神色非常庄重。
  “奴婢明白。”吟儿受宠若惊。
  “可别打扮得花枝招展,越不起眼越好。”慈禧边说边摘了吟儿耳边的珠花,随手扔在地下。
  “谢谢老佛爷!”
  “千万记着,路上可别叫老佛爷。你就叫我……叫姑姑吧。”慈禧挥挥手,那意思可以走了。吟儿上前搀扶着慈禧,慢慢向殿外走去。吟儿心里在想着珍主子,不知道她放出北三所没有,想问又不敢问。她绕了个圈,先问起皇后主子走了没有。
  “她能不走吗?”
  “珍主子呢?”她故意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问。
  “你还惦着她?”慈禧显然非常愤怒,当即停下盯一眼吟儿。
  “老佛爷您别生气。”吟儿硬着头皮说,珍主子也是皇上家的人,洋鬼子打进来,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丢了祖宗的脸。看见老佛爷呆愣着不言语,吟儿心里有些发慌,连忙说:“奴婢心里想到了,不敢瞒着老佛爷。要是说错了,任凭老佛爷处罚。”
  “你说得没错,不能把她扔在这儿。”慈禧过了半晌才点点头,站在那儿发呆。吟儿催着老佛爷快上路,说天已经透亮了。慈禧犹豫了一阵子,告诉吟儿,说她所以在这儿等她,是为了让吟儿陪她去办一件事。吟儿点点头,问什么事,慈禧要她去请珍妃上这儿来,并让一名小太监陪她一块去,吩咐她快去快回。
  吟儿奉慈禧的旨令与小太监一路跑到北三所。看门的太监看了慈禧的手谕,立即开了门上的三道铁锁。吟儿见到珍妃,欣喜若狂地对她说:“珍主子!您大喜了!马上您就能见到皇上了。”
  “皇上问政了?”珍妃天真地问。可怜她自从吟儿离开身边后,慈禧再也不让敬事房派人来伺候,除了太监一日送三餐饭,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一年来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夜里听见城外的枪炮声,她还以为有人放鞭炮,压根儿不知道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洋鬼子杀进北京城了。
  吟儿说一时半时说不清,要她赶紧离开这儿,说皇上和老佛爷都在贞顺门那儿等她,珍妃让吟儿等她一会儿,从衣箱底取出那身绣着大红牡丹图案的旗袍。吟儿说路上太扎眼,不能穿。珍妃不顾吟儿阻拦,一定要穿在身上,因为这是光绪最喜欢的衣服,一年多没见皇上面。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哪怕见过皇上之后再换掉。她换了新衣,对着那面破铜镜擦了脸,用小木梳梳了头发,这才兴冲冲地跟着吟儿向乐寿堂走去。
  吟儿搀着珍主子匆匆走着,一边将这些天发生的事告诉珍妃。听着听着,珍妃突然不走了。
  “朝政烂到这样儿了,就这么一走了之?”珍妃痛心地说。
  “珍主子!我可求您了。老佛爷开恩,这可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呆会儿您见着她,千万多磕头少说话,平平安安先过了眼前这关成不成?”吟儿一听对方说起朝政的事心里发慌,因为老佛爷最恨身边的人谈论朝廷上的事,对珍妃这一点更是咬牙切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珍妃喃喃地说,她本来就关心这种事,加上在北三所关久了,没人说话,一听说洋人就要打进北京城,拖着吟儿,说要是当年依着皇上的新政,怎么也不会闹到现在的局面啊!
  “我的主子,您千万别说这些,惹火了老佛爷,这不是没病找病?您惦记着朝政,等见了皇上再慢慢儿说去……”
  吟儿连哄带劝地将珍妃一路带到了乐寿堂,天色已经大亮。在小太监的引见下,吟儿与珍妃进了正殿。
  “老佛爷!珍妃来这儿给您谢恩了。”吟儿走到慈禧面前说。
  “珍儿拜见老佛爷。”珍妃给慈禧请了跪安。
  “咱们这一向可是少见了。听你这声不容易呀。”慈禧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冷笑。
  “要不是这种时候,珍儿想见老佛爷也见不着。”
  “是啊。见一面少一面,能见着还是咱们有缘分。”慈禧这才发现珍妃身穿大红祺袍,显得分外扎眼,心里顿时窜出一股无名火,嘴上却笑着说,“好漂亮呀!人是衣裳马是鞍,老理儿真是不带错的。”
  “老佛爷快启驾吧,时候不早了。”吟儿看出慈禧要挑毛病,慌忙上前劝慈禧赶快上路。正在这时,李莲英匆匆赶来,说銮驾备好了,催她尽快上路。
  慈禧看一眼站在身边的吟儿,吩咐小回回领着吟儿与皇上先走,并让他们告诉皇上,她和珍妃一会儿就到。慈禧本来想留下吟儿,转念一想还是让她走了。慈禧眼瞅着吟儿和小回回出了大殿,这才转身对珍妃说:
  “珍儿呀!你真的想跟我走吗?”
  “老佛爷!我……”珍妃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她叫她来这儿,不就是为了带她一块儿走,怎么突然冒出这个问题。
  “换了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躲开我这个恶婆婆,你不高兴了!”
  “珍儿愿意伺候老佛爷!”珍妃心里非常慌乱。眼下的时局,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她本以为,慈禧通过这件事会汲取教训,将朝政重新交给光绪,所以她才能放出冷宫,重见天日,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尽避她心里非常仇恨这位作威作福的老女人,嘴上却不得不说违心话,因为对方要是不肯带她走,她就见不到皇上了。
  “你可别折我的寿,瞧你这脸蛋儿,像伺候人的吗?走在路上,让人一眼就瞧出你身分。我就怕你到不了地头儿啊!”其实慈禧早就想好了怎么样处置这个小妖媚,这会儿说这些不过像猫玩老鼠,尽可能折磨对方,延长对方痛苦的同时,满足她心中积郁以久的仇恨而已。
  “老佛爷改变主意了?”珍妃心里说不出的失望和担心。
  “我这不是跟你商量吗?”
  珍妃太了解这位恶婆婆的性格。她知道,慈禧早在心里打定主意,不让她和皇上见面。对方所以这样演戏,无非是为了尽情地折磨她。她沉默了一会,抬起头说:“老佛爷一定不让我见皇上,那就让珍儿回北三所冷宫,珍儿在那儿等老佛爷回鸾。”
  “洋人打进来,宫中都呆不住,冷宫就能呆得住了?”
  “那……那您总得给我个地儿啊?”
  “地儿我早就你找好了。”慈禧沉下脸,看一眼珍妃,向身边的崔王贵挥挥衣袖。
  “奴才在。”崔二总管慌忙上前答应。
  “伺候你们珍主子!”慈禧说完转身跟李莲英走了。
  “老佛爷!我要见皇上!”珍妃大叫。没等她话音落地,二总管崔玉贵领着几名太监冲进大殿,二话不说,当场将珍妃拖走……
  吟儿慌慌张张跟着小回回匆匆走出贞顺门,沿着雨道向神武门走去。走到半道上,她突然想起替光绪整理好的行装丢在乐寿堂。她要回去取东西,听说是皇上的行装,小回回只得让她回去。她要吟儿快去快回,说好了在东铁门边等她。
  吟儿匆匆向来的路上走回去,她进了贞顺门,穿过怀远堂。突然听见不远处的过道上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其中夹着女人的尖叫声。
  她本能地意识到也许是珍主子出了什么事。她躲在墙角边,身子靠在回廊的木柱上,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面对所见情景,她惊愕地张大嘴已,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她看见二总管崔玉贵和几名太监横抱着珍主子,匆匆向院子中间一口水井走去。珍主子一边挣一边大叫:“放开我,放开我!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
  眼瞅着这个常烘,吟儿的心差点儿没从喉头蹿出来。这时她才明白慈禧要她留下陪她办一件事,那就是眼前所见的这件事。老佛爷要下毒手了。
  她瞪大眼睛,看见崔玉贵亲自抱着珍主子走到井台边。珍妃双手扒在井石圈上,大叫老佛爷饶命。那声音是何等的凄惨啊!吟儿想冲出去救她的主子,不知为什么,两条腿像灌了铅,一动也动不了。
  崔玉贵和几名太监将珍主子扒在井台上的手挪开,拼命将她往水井里推。珍主子为了活命,本能地挣扎着。双方相持了没一会儿,但吟儿觉得那短短的相持是那么漫长,足有一顿饭时间。不,比这还要长得多,以至于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轰”的一声,珍主子终于被崔玉贵等人推进井里。井口里传出一声悠远的回声,那是珍主子于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声呼唤:“皇上!珍儿下一辈子再伺候您……”那叫声像一把尖刀,慢慢剜着她心头上的肉。她蹲在地下,吓得浑身哆嗦着。接着,她看见崔二总管让身边的太监,由墙边抱起石头,那石头显然事先准备好堆放在那儿的。太监们将大石头扔下井,井口里传出一片水花腾溅的回响。
  过了好一阵子,四下归于一片肃静。崔玉贵趴在井口看了一会儿,领着太监悄无声息地走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