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九章 风云突变


  为了推行新政,光绪决定用兵。下令袁世凯出兵包围颐和园。光绪许下诺言,事成后赐荣庆与吟儿成婚。吟儿为了念及慈禧旧恩,竟然将这一消息透露出去。一夜间,皇上成了阶下囚,荣庆成了四处逃亡的通缉要犯。风云突变的九月二十日深夜,无论对光绪和珍妃,荣庆和吟儿,都是一个撕心裂肺的不眠之夜。
  自从那天夜里,吟儿在景仁宫书房见到光绪书写密诏,为了防止意外,一连几天,珍妃始终派人盯着她,不让她离开景仁宫,更不让她与宫外任何人接触。为了让她安心呆在自己下房里,珍妃特别安排她做女红,制作手工绣花边之类,留着主子旗袍镶边用的。
  吟儿明白珍主子这样做是不放心她,怕她走露消息。看来皇上这边真的要动手了,一想到这儿,她的心便紧紧揪在一起。她总觉得,要是万岁爷与老佛爷两人闹,似乎闹不到哪儿去,珍主子一掺合,事情就不好说了。珍主子与老佛爷似乎注定了命中相克,她们俩个性都大强,也都聪明绝顶。两强相争,必会拼得你死我活。对这后一点,正是她最担心的。
  过去李莲英想让她留神珍主子这边的情况,时不时递个信儿,她不肯,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奴才,不能也不该管主子们之间的事。珍主子也好,皇上和老佛爷也好,他们是一家子,自己要是干这种事岂不是作孽,所以她执意不肯答应李总管。两个多月前,珍主子去颐和园陪老佛爷看戏,老佛爷单独见了她,跟她说了许多过去的往事,根本没提让她递信儿的事。从那以后,总管不再逼她,但小回回进城时,仍偷偷找过她几次。她什么也没说,听小回回说李总管很不高兴,所幸的是老佛爷并没怪罪她。
  现在倒好,事情倒了个个,珍主子借皇上的力量,反过来要整老佛爷了。怎么办?本来,她担心归担心,也只能急在心里,但此刻珍主子派人将她看得死死的。这一看,不但令她非常反感,同时更说明目前情势非常严重和危急,逼得她在心里生出一个念头,得想个法子给颐和园那边透个信儿。要不一旦事发,珍主子整死了老佛爷,她头一个有罪啊!
  吟儿想来想去,总也想不出个办法,甚至越想越矛盾。即使她能想出办法又怎么样?珍主子和皇上已经知道她和荣庆的关系,他们两条小命就捏在对方手里,她不能也不敢轻举妄动。再说珍主子前天晚上说得再清楚不过,一旦事成,皇上将亲自替她和荣庆指证为婚。她总不能为了老佛爷的安危毁了她和荣庆的前程啊!
  可话又说回来,她的确日日夜夜想着与荣庆在一起,但他们俩的事,跟别人不相干,她不想害其他人,更不愿意害了别人来成全自己。特别老佛爷,她是当朝多么尊贵的人物,自己是她贴身的奴才,怎么能眼瞅着主子大难临头而不顾?想到那天老佛爷在颐和园跟她谈心的情况,老人家说起她当年在宫中的事儿。因为踢键子,她才与咸丰皇上结成一段姻缘,才生下了同治,成为尊贵的圣母皇太后,并得以垂帘听政,一听就听了三十多年。老佛爷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些事的,说给她听,无非告诉她,吟儿一次次犯事儿,老太后所以一次次饶了她,是因为她俩都爱踢毽子,命中注定有这个缘分。不错,那天她惹了祸,珍主子帮她说了情,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老佛爷的面子,正如茶水章也帮她说过好话,那只是人情,命捏在慈禧手上,真正给自己一条命的人仍然是老佛爷。
  现在有人要取慈禧的人命。我该怎么办?
  吟儿脑壳想得生疼,越想越糊涂。针扎在手上出了血,她索性放下手里的活儿,靠在炕几上打盹。迷迷糊糊中,突然见门外一个人走进。她吓了一跳,仔细一看,进来的是老佛爷,老佛爷一头一脸的血,手里抓着一只毽子,硬要跟吟儿踢毽子。吟儿慌忙间老佛爷怎么回事,老佛爷说有人害我,吟儿拿毛巾要替对方擦脸,对方不肯。
  吟儿吓得爬下炕,要给对方磕头,老佛爷不让她磕头,一定要拖她到外面去踢键子。吟儿战战兢兢跟着慈禧来到院子里,老太后举着手中的键子对吟儿说,她活不多久了,要吟儿替她踢毽子,并说吟儿能踢多少下,她就能再活多少年。吟儿接过毽子,心里慌得不行。她抛起毽子,谁知道头一个就踢偏了。吟儿惊叫一声从梦中醒来。
  一定是老佛爷托梦给我,让我救她的驾。这是吟儿睁开眼脑壳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门外有人盯着,自己出不了宫门,除非生出翅膀来……她在屋里转来转去,急得她满头满脸大汗。她走到炕几边,抓起茶杯,将大半杯凉开水喝了个底朝天。
  突然,她觉得一个硬硬的小玩意儿顺着食道滑下胃里,紧接着腹部传来一阵阵绞痛,她双手撑着炕几,觉得不对劲儿,她万万没想到刚才慌乱中,竟然将做针线活的铜顶针掉在茶杯里,随豫,当眼前浮现出梦中满脸是血的老佛爷,她横下心来对小回回说:
  “你赶紧回去,跟老佛爷说,让她这两天千万保重!”
  “什么意思?”
  “这……”吟儿犹豫着。
  “吟姐儿,你说呀!”小回回急了。
  “你……你就说,颐和园不能呆!”吟儿一咬牙,终于说了她的担心。小回回愣了一会儿,突然明白过来,问她不会弄错吧。吟儿说不会错,要他赶紧离开这儿。小回回沉吟片刻,终于从来的那扇里门走了。原来,这间太医院里有许多人是李莲英的耳目,替吟儿看病的太医便是其中一位。李莲英那边传来话,说这几天要特别留意珍主子和皇上的情况,所以吟儿一送到这儿,他便通知敬事房,正巧小回回从颐和园回来办事,便匆匆安排他和吟儿在这儿见了一面。
  吟儿在太医院吃了泄药,将肚子里的铜顶针拉下后,珍妃立即派人将她带回景仁宫,关在下房,整整一天一夜没让她出门。第二天晚上,珍妃突然派人传她去东书房。
  完了!吟儿以为一定是小回回那边出了事,消息走露了,她给老佛爷的口信没带到,反而连累了小回回。她一路战战兢兢走进东书房,挑起门帘见珍主子与皇上站坐在那架风琴边,笑吟吟地望着她。茶水章也在场,脸上几乎没有表情。她赶忙跪下,给皇上和珍主子磕头。显然皇上和珍主子情绪很好,一点没有拿自己兴师问罪的架式。
  “给她拿个垫子,坐着吧。”光绪对茶水章说。
  “不不,奴婢还是站着说话好。”吟儿从地上爬起。
  “皇上赏你座儿,你就坐吧。”珍妃笑笑说。
  茶水章迭上一只软垫,放在地下。吟儿一边谢皇上,一边小心翼翼地在软垫上坐下,心里仍在揣摸,这么晚传她来这究竟为什么事?茶水章放好软垫,看一眼光绪,似乎准备离开。这好像是宫中约定俗成的规矩。奴才以这种方式试探主子的意思,如果主子没有任何表示,那他就得离开,如果主子发话,那就按主子的话去做。果然光绪说话了,让他也留下。
  “喳!”茶水章垂手站在一边,和吟儿一样,他心里也在揣摸皇上和珍主子,究竟为什么事传吟儿。现在是非常时刻,尽管皇上什么也没告诉他,凭着宫中多年当差的经验,他知道很快有大事发生。
  珍妃问了吟儿的身体情况,埋怨她不该粗心大意,喝水时将顶针咽下肚,然后对她说:“我锁了你一整天,你不恼我吧?”
  “奴才不敢。”吟儿慌忙回答。
  “我把你关在屋里,不让你出来,是怕你不小心走露消息,这对你,对皇上都是好事……现在不怕了,所以让你来这儿
  “这事儿早晚要掀盖儿,眼下大局已定,再过两个时辰,至多三个时辰一切都能见分晓了!”光绪接过珍妃的活头,显得非常轻松和自信。他刚刚得知袁世凯已经从天津带新军赶到北京,因此今晚上,最迟天亮之前,在他和慈禧之间的较量中,他将稳操胜券。
  吟儿似懂非懂地听着皇上说话,心里暗暗吃惊,她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她偷看一眼茶水章,似乎想从对方脸上找出某种答案,结果她什么也没找到,茶水章那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章德顺!”光绪看一眼茶水章。
  “奴才在。”茶水章心里暗暗叫苦,他所最不愿意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
  “从今后,你也不必夹在两头不好做人,成天装聋作哑,累得慌。”所谓的两头,当然是指光绪与慈禧。皇上直接点了题,茶水章嘴上不敢答话,心里满肚子的苦水。他一个当奴才的,在主子问,特别光绪与慈禧又是娘儿俩,他除了装聋作哑,还能有别的办法。
  “吟儿!你知道皇上传你来这儿究竟为什么?”珍妃见茶水章满脸涨得通红,岔开话题问吟儿。
  “奴婢听旨。”吟儿慌忙从软垫上直起身体,挺挺地跪在地上。
  “别那么紧张。皇上传你来,是要给你一个特大的恩典,你做梦也想不着的。”珍妃伸手搀起吟儿。吟儿站在那儿,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有一个人,他叫荣庆,你认识吧?”光绪问吟儿。
  “荣庆!”吟儿重复着这个在她心里叫了千遍万遍的名字,心里暗暗一惊。想起那天珍主子所说的,一旦事成,皇上将替她和她心爱的男人指证为婚,难道真的等到了这一天。
  “荣庆爱上一位宫女,珍妃娘娘告诉我,说你也心有所属。朕每日里白天见他,晚上见你,就是没想到你们竟然是天生的一对啊!”光绪高兴地笑着,说他已经与珍妃商量好了,等朝廷的大事一成,立即将吟儿赐给自己身边这位立了大功的荣侍卫。
  “皇上答应你,过几日便放你出宫,还要替你指婚,挑个好日子,让你坐着八抬大轿嫁到荣庆家去。”
  珍妃这一番话,说得吟儿心里像汪起一窝甜甜的蜜酒。但一想到自己让小回回带话给老佛爷的事,她心里顿时变得苦涩不堪。心想我害了皇上和珍主子,他俩反倒要赏我与荣庆成婚。这还不说,万一小回回那边交待了她在太医院让他传话的事,皇上一旦得知内情,那时候别说与荣庆成婚,不牵连他就算好事了。想到这儿,吟儿面对皇上这天大的恩宠,一时不知所措,不谢恩不好,想谢恩又觉得实在对不住这份恩典。
  “皇上!”吟儿跪下,嗑嗑巴巴地说,“如此恩典,奴才实在不配。”
  “为什么不配?难道朕乱点鸳鸯谱?”光绪反问吟儿。
  吟儿顿时语塞,一时说不出话。珍妃在一旁急了,连忙对吟儿说,既然皇上替你作主,你只管磕头谢恩。吟儿这才趴在地上,给光绪一连磕了三个头。
  “奴婢谢皇上隆恩!”
  “好,好好,荣庆是朕的有功之臣,你很有眼力。”光绪说完,珍妃又叮嘱吟儿一番,要她注意身体,回下房好好休息,等着皇上替她和荣庆指婚。正在这时,突然有太监来报,说紫禁城内乾清门外突然开来了许多军队。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人都觉得意外,特别是光绪,心里说不出的疑惑,因为他让袁世凯领新军包围颐和园,并没让他带兵包围皇宫啊。
  “快,快传荣庆,问问是不是袁世凯的新军。”光绪稳住神,让茶水章传荣庆尽快来景仁宫。
  茶水章走后不久,吟儿也离开了东书房,沿着回廊向下房走去,没走多远,她看见一个侍卫匆匆向东书房这边走来,借着花窗里透出的灯光,吟儿一下子认出他是荣庆,心里像挤着一网上网的鱼儿,上下扑腾着。
  “庆哥!”这种情况下与荣庆见面,实在太意外了。吟儿愣在那儿,半张着嘴好一阵子说不出话,直到荣庆轻轻叫了她一声,她才惊叫着迎上去。
  “吟儿!”荣庆喃喃地念着她的名字,面对这意外的惊喜,他一时不知所措。按理说宫门外出现异常情况,袁世凯新军没出现,原先驻守承德的护军突然开进来,他急着要向光绪皇上报告这个情况。吟儿的突然出现,令他激动得浑身直哆嗦,大脑里一片空白。他几乎忘记了眼前的一切,不顾一切地伸手搂住吟儿肩膀,问她怎么到现在还没休息?
  吟儿激动地扑在对方怀中,身体像一条乌鱼在荣庆有力的臂膀中扭动,急不可待地将刚才皇上和珍妃召见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再三叮嘱他:“荣庆!现在是非常时刻,你无论如何要保护好皇上和珍主子,替我……替我回报他们的大恩大德啊!”吟儿本想告诉荣庆她给颐和园送信的事,要他努力立功,好替她赎罪。话到嘴边,觉得现在情况紧急,一时半时说不清,索性不提她让小回回带信的事儿。
  “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气,什么人也进不了乾清门。”荣庆激动地搂着心爱的女人,这是自吟儿进宫一年多来他俩第一次在一块说话。他心里不知有多少话要跟她说,可一时又不知从哪儿说起,加上现在情况紧急,他也没时间跟她多说,他低声告诉她,说现在,他们俩的命运和皇上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没有别的选择。
  “庆哥!我……”听对方说了眼下的情况,吟儿这才觉得自己让小回回带话给颐和园,是件多蠢笨的事。
  “什么也别说了,眼下只要保护皇上过了这个难关,你我就能结为夫妻,永远在一起。万一出什么差错,那也是命,我认了。即便碎尸万段,我也死而无憾。”面对眼前突然变化的时局,荣庆心里有种本能的不祥之感,觉得事态的发展可能会出人意料地糟糕。他沉吟片刻,冷静地告诉吟儿,说万一他遭到不测,只当他是为了她和皇上,他绝不后悔,“记住,无论谁问起你我的关系,千万别透半点风,免得牵连进去!”
  “不!你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吟儿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旦事败,是死是活也由不得他们。反正有一条,她铁下心来,死活她都跟着他,要么一块儿走进洞房花烛夜,要么手拉手双双下地狱,她两条圆润的胳膊紧紧搂住荣庆的脖子,恨不能像树上的青藤,咬进对方的肉里,与他长在一起生在一起,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荣庆还想说什么,从后面赶上来的茶水章,看见荣庆与吟儿搂在一起说话,愣在那儿不知该怎么办。进宫多年,也没人见过甚至没听说过这种事儿,宫中除了皇上,无论皇后,贵妃和宫女,总之,宫中所有的女人全都属于皇上,尽管光绪说了替他们俩指婚的许诺,但在这儿仍然是稀罕事儿。茶水章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想到皇上急等着见荣庆,便故意轻轻咳了几下。他这一咳,荣庆与吟儿立即像触电似地分开。
  “你去吧,皇上等着见你……”吟儿认出后面的人是章叔,脸顿时红了,轻轻推开荣庆,让他赶紧去见皇上。
  沉沉的夜色中,吟儿手扶回廊上的圆柱,身体软软靠在那儿,瞅着荣庆与茶水章远去的背影,想着刚才与荣庆匆匆见面的情景,仿佛像一场梦,梦还没做完,人已经从梦中惊醒。她几乎不敢相信,一年半来她跟荣庆第一次见面,她还没来得及看清对方模样儿,已经匆匆结束了。
  他似乎又长高了,特别他肩膀好像更宽了,靠在上头像靠着一堵厚厚的石墙。她抱着廊柱,任晚风吹拂她的脸颊,细细回味着刚才她靠在荣庆怀抱中的感觉。她不知道荣庆到底立了什么大功,皇上如此看重他,从进宫时的五品侍卫,一下子提为大清门从二品侍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荣庆爸当一辈兵,现在退休在家,也只不过是个三品官衔。想到再过些日子,皇上将替他和荣庆指婚,她将成为他的妻子,而且是二品浩命夫人时,心里顿时涌出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她静静地站在那儿,品味着这种幸福。她站了好一阵子,突然听见夜色中远远传来人们的吆喝声和杂乱的脚步声。这声音一下子将她拉回了现实,令她想起刚才在东书房里听到的消息,说宫门外突然来了许多护军。完了!会不会老佛爷得到她的口信,先下手为强,派军队将这儿包围,要拿皇上和珍主子示问?联想到荣庆所说,他俩的命运与皇上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万一他有什么不测……她不敢再往下想。她恨自己太蠢笨,不该让小回回给那边递话儿,现在,她不但害了皇上和珍主子,更害了荣庆啊!
  荣庆慌忙与吟儿分了手,与茶水章一块儿匆匆赶到东书房。他见到皇上,慌忙告诉他,紫禁城里一下于涌进许多承德来的禁军,将南边的大清门和北边的顺贞门包围得水泄不通,光绪听后,坐在椅子上半天不说话,纱灯映着他的脸,白得像一张纸。
  “你不会看错?”比起光绪,珍妃似乎冷静得多,她问荣庆。
  “不会错。乾清门外是承德键锐营,奴才曾在那儿当过兵。”荣庆立即回答说。
  “是谁调他们来的?”光绪抬起头来问。
  “我问了,他们没说。”
  “一定有人走漏了消息。”珍妃无奈地笑笑。
  “不可能。总共五个人,三个在这儿了。”光绪扳着手指头说。
  除了现场的皇上、珍主子和荣庆,不在场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谭嗣同,再就是袁世凯。荣庆跟谁都没提过,连父母亲都没透过一丝风声,他正在苦想着,光绪突然对珍妃和他说道:
  “谭嗣同也不会。莫非是……”
  尽管光绪没说出袁世凯的名字,但珍妃和荣庆已经不约而同地从对方眼神中知道了答案。
  “皇上,恐怕不会是他,当时袁世凯主动提出和我们拜把子,一块儿发誓,谁背叛皇上,天诛地灭,断子绝孙。”荣庆想起前天晚上的事,不敢相信袁世凯会干出这种缺德事。
  “这……”光绪低头沉吟。
  “皇上放心,袁大人的兵一定会到的,在他来之前,只要奴才在,谁也别想进乾清门。”荣庆安慰光绪,保证守住大清门,直至袁世凯新军赶到。
  “也好!”光绪突然拍着书桌,大喝一声。他不仅是给荣庆和珍妃鼓气,同时也是给自己鼓气。到了这个份上,也只有等袁世凯来这儿救驾了,“对,死守大清门,等袁世凯援兵赶到。”
  “喳!”荣庆双手抱拳答应着。
  “皇上!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茶水章突然跪下,向光绪磕头。
  “讲。”光绪挥挥衣袖。
  “奴才以为要立即派人通知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人,以防万一。”
  “你的意思是?”光绪心里一愣,反问对方。
  “奴才以为,袁大人纵然发兵,也晚了一步。京城里是瑞王爷和恭亲王的天下,如荣将军没有搞错,承德的禁军也来了,显然对方早有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等救兵,应该立即通知康有为和谭嗣同。只要他们能逃走,不被对方抓住,将来无人对证,老佛爷纵然想治皇上的罪,也找不到证人啊!”
  珍妃觉得茶水章说得有道理,面对眼下的形势,既要抗争到底,同时也要做最坏的准备。光绪觉得珍妃说得很有道理。可眼下形势危急,荣庆要留在这儿指挥禁军守宫门,派谁去通知两位新政中的骨干,一时成了难题。商量来商量去,茶水章主动提出由他从西铁门溜出紫禁城,去完成这个任务。
  “依我看再等等,说不定袁世凯马上就到了。”尽管光绪认为茶水章是个合适人选,只有他这样的老人,才与宫门内外的人有着各种联系。他认识康、谭等人,其他人去通知,对方不见得相信。就在茶水章准备离去时,光绪叫住他,让他再等等,心里仍然对袁世凯抱一线希望。
  “皇上!越往后越不容易离开,还是让他先去吧。”珍妃其实和茶水章一样,认定袁世凯靠不住了,只是见皇上如此笃信姓袁的,不好直说,才绕着弯儿劝光绪。
  “奇怪,袁世凯怎么到现在还不来?”光绪犹豫不决地在屋里来回踱步。
  “皇上,你想过没有,要是袁世凯卖了您呢?”珍妃急了,不得不说出她心里的担心。她认为让茶水章去通知康、谭等新党的重要人物离开,固然要冒很大风险,但总不能让这些人毫无准备地留在家中束手待毙,让对方一网打尽啊。
  “章德顺!你……”光绪担心袁世凯的背叛被珍妃一语道破,顿时愣在那儿,半天才回过神,叫着茶水章的名字,后面再也说不出话来。
  “皇上!该说的珍妃娘娘都说了,奴才什么也不说了。只要奴才三寸气在,准定把信儿捎到。”
  “好,你去吧。”光绪元奈地叹口气。
  “荣庆!章得顺!一个内一个外,全指望你们俩了,我替皇上谢谢你们。”荣庆与茶水章正要离开,珍妃叫住他俩,十分郑重地向他俩行了个屈膝礼。荣庆与茶水章被对方如此重礼吓坏了,当即叫着“奴才不敢当”,一边趴在地上给珍妃磕头。
  茶水章与荣庆一走,珍妃将殿内外值夜的太监宫女全打发了,与光绪一起进了景仁宫寝宫。
  “珍儿,现在怎么办?怎么办?”光绪在寝宫里来回不停地走着。
  珍妃没说话,瞅着窗外的天色,心想已经没指望了。她听见东长街上传来阵阵更鼓声,知道已经四更天了,正如她预计的那样,袁世凯不可能来了,也就是说她与皇上将要面对最坏的结果。想到这儿,她突然出奇地冷静,走到光绪身边,抓住他两只手,将这双不停出汗又凉又湿的手放在自己胸前,充满感情他说:
  “皇上,也许这是咱们最后一夜了。”
  “珍儿!”光绪动情地抱住自己的爱妃,话刚出口,便哽咽起来。
  “皇上!您千万别流泪,好好瞧着我,记住珍儿的模样儿。”珍妃不让光绪流眼泪,自己却忍不住哭了。
  “珍儿,我交出江山,交出大权,交出皇位。我什么都不要,就要你一个人,跟你一块去当老百姓……你放心,我什么都交了,她会可怜我们的,让你跟我在一起的……”光绪紧紧搂着珍妃,伸手擦着对方脸上的眼泪。
  “皇上,你太天真了……”她本想说光绪太不了解慈禧,慈禧头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她。想到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思。她咬着牙,使劲抹着眼泪,然后小声告诉光绪,说她要进里面换身衣服。光绪苦笑笑,心想现在已经大难临头,还换什么衣服。
  “你在这儿等我一会儿。”珍妃看出他的疑惑,笑着在光绪脸上亲了一下,然后进了更衣室。
  光绪沮丧地坐在那儿,直到珍妃重新走出,眼前顿时一亮。
  珍妃换了一身光绪平日最喜爱的翠绿镶黄色花边的旗袍,头上戴着黑色水扁发簪,耳边插着一朵鲜红的珠花,显得分外漂亮。
  “皇上,您喜欢吗?”珍妃走到光绪面前。
  “喜欢,喜欢。”光绪瞅着灯下的珍妃,觉得她今晚上出奇地好看。想到即将到来的灾难,他心里猛地一沉,再也不知下面说什么好。
  “皇上抱紧我!”珍妃伸手捂住光绪的嘴,温情脉脉地说。
  “还冷吗?”光绪紧紧抱着珍妃,这时他才发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亮起,晨曦中的风由窗缝中挤进来,显得格外凉,珍妃没说话,将脸靠在他脸上,两人默默站在那儿,望着窗外的天色,谁也没说话。
  “珍儿!我实在没想到,新政变法,总共不过才一百零三天,就这么完了。”光绪仰天长叹。
  “皇上后悔了?”
  “新政我不后悔。”光绪摇摇头,其实心里有些后悔,只是嘴上不肯承认罢了,“珍儿,我……后悔的是不该为了新政……害苦了你……”
  “皇上,不说这些了,珍儿替你弹一曲吧。”
  珍妃走到风琴边坐下。她试了试琴音,一边弹一边低声唱起:
           碧云天,
           黄花地,
           北雁南飞。
           却晓来是谁染得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日下半夜,慈禧太后在恭亲王、瑞亲王等人陪同下,风风火火由颐和园赶到北京,车驾轿辇从紫禁城北面的神武门长驱直入,然后由顺贞门直接迸了皇宫。
  大概谁也没想到,盛传天津阅兵,慈禧要在那儿逼皇上退位的消息,是她有意让人散布并使之传到皇上耳里,迫使对方出手,这样她便有理由反击。这件事,就连瑞王也蒙在鼓里,果然,光绪等人一听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去找袁世凯,要他发兵迸京救驾。袁世凯的新军为恭亲王肃顺部下,慈禧早就想到了这一步,让人密切注视他的动态,因此他想动兵谈何容易。袁世凯审时度势,犹豫再三,加上恭亲王对他有知遇之恩,终于在最后关头背叛了光绪。
  慈禧来到宫中,得知光绪仍在景仁宫与珍妃在一起,心里的火更不打一处出。慈禧等人来到景仁宫,宫中值夜的的太监和宫女们吓得战战兢兢,不知出了什么事,一个个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慈禧听见东书房中传来阵阵风琴声,便让李莲英等人留在门外。李莲英和瑞王等人担心慈禧安全,一定要派人跟她一块儿进去。慈禧将他们一通臭骂,说天底下有谁比她更了解光绪?她骂完了,一甩手,一个人缓步走进东书房。
  光绪得知慈禧带着大批禁军进了皇宫,深知再反抗已经毫无意义,所以下令打开乾清门和顺贞门,将各路人马放进宫中。作好了最坏的准备,索性没指望了,他心里反倒比先前冷静了许多。他与珍妃双双坐在风琴边,他弹琴,珍妃低声唱着,两人心中都有种说不出的悲凉。他俩沉浸在这如诉如怨的音乐声中,忘记了眼前的厄运,连慈禧走进东书房也没察觉。
  “好啊!我儿子跟他的如意妃子挺悠然自得呢。”慈禧一进门,站在那儿听了一阵子,这才不紧不慢地说。
  光绪听见慈禧说话声,慌忙从风琴边站起,向站在门边的慈禧迎过去。珍妃跟在光绪身后,双双在慈禧面前跪下。
  “一路上我还琢磨呢,这会儿你们俩怎么个抓瞎?我真小瞧你们了,本以为会像热锅上的蚂蚁,谁知你们挺会找乐子……”慈禧在书房中央一张椅子上坐下,脸上挤出一团嘲讽的笑意。
  “儿臣不知皇爸爸驾到!”光绪小心翼翼地说,免得触怒慈禧。
  “更没想到我天不亮就来了,对不?”慈禧看一眼身着盛装的珍妃,见她打扮得分外漂亮,不但穿了新衣,脸上抹了粉脂,头发也重新梳过,戴着鲜红的珠花,心想,你得意得也太早了,“你们在这儿等着袁世凯给报喜儿呢,没想他可把你们卖了!”
  “儿臣发誓,儿臣绝没有半点加害皇爸爸的意思……”光绪急忙解释。
  “住口!”慈禧打断光绪,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位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的养子,心里既痛恨又难过。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你们心想想,我把你从这么高,带成个七尺长,一百多斤重的大男人,除了十月怀胎,跟你亲妈有什么两样儿?你翅膀硬了,嫌弃我碍眼了。有什么话家里不能商量,你倒先找个外人谋害我,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慈禧越说越气愤,伸手给光绪一耳光。
  光绪捂着脸,心里有说不出的羞辱。自四岁进宫,直到他长大成人,从没人拍过他一巴掌。亲临朝政后,更不用说了,连慈禧也口日声声称他为皇帝,处处敬着他,但此刻他才突然明白,皇上的宝座既然是慈禧让他坐上的,因此慈禧可以随时将他拉下来。
  看见光绪跪在地上,眼里泛着屈辱的泪花,珍妃心里十分痛楚,不顾一切地对慈禧说:“老佛爷!你不能打皇上,打了皇上,就是打大清国。”
  “谁是大清国?我就是大清国!”慈禧没想到珍妃居然如此大胆,死到临头还嘴硬,从座位上走到珍妃面前,指着她大骂,“都是你这个狐媚子把皇上拐带坏了!”
  慈禧举手要打珍妃耳光,没想珍妃非但没讨饶,也没躲闪,反倒挺起胸,仰起脖子,迎着慈禧的巴掌,慈禧尽管气得浑身哆嗦,但她拼命克制住自己,突然将伸出的手缩回,重新在椅子里坐下,一边大叫来人。
  慈禧叫声刚刚落地,李莲英、瑞王等人带着一大帮太监和禁军卫士涌进东书房。
  “李莲英!传杆子,将她拉下去,重重打四十杆!”慈禧指着珍妃,恶狠狠地对李莲英说。
  “喳!”李莲英边说边带人上前将珍妃从地上拖起。
  “就在当院里打,让大伙儿全瞧着。”慈禧命令李莲英,“让景仁宫的奴才全上这儿来,让他们一块儿瞧瞧。”“喳!”
  “皇爸爸!”光绪跪在慈禧面前,哀求对方,“她到底是皇妃,求您给儿臣留点儿面子。”
  “不!”慈禧厉声喝道,当即下令,“她不是皇妃,从今儿起降为嫔,不,降为贵人!”
  “皇爸爸,求求您……”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总处处护着她,为了她,你宁可得罪皇后和其他皇妃,甚至不惜跟我作对!”慈禧愤怒地打断对方。
  “珍妃辅佐儿臣,全是一片好心,为了大清国……”
  “屁话!”慈禧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片,扔给跪在地上的光绪,“你自个儿看看,这是什么?”
  光绪捡起纸片片一看,心中不由一愣,原来这是荣庆写给吟儿的那首情诗,不知怎么一字不差地落在慈禧手上。另外,他不明白慈禧现在亮出这首诗,究竟什么意思。
  “念出来,让大伙听听啊!”慈禧逼光绪念出来。
  “皇爸爸!这和珍妃毫无关系啊!”光绪明知这是荣庆所写,当着慈禧与众人的面,又不敢说出真相。
  “好吧,你不念,我让别人念。”慈禧看一眼站在一边的人群,那都是李莲英刚刚叫来的景仁宫的奴才。她一眼看见吟儿,指着她,让她念给大伙几听听。
  “奴婢给老佛爷磕头!”一见慈禧点了自己名,吟儿吓得当场跪下。
  “快念出声来。”李莲英从光绪手中取过纸片片,递到吟儿手中,示意她赶快念。
  “荣华似浮云,庆幸洁吾身,思卿常入梦,君子泪沾巾。”吟儿念着这首荣庆给自己写的诗,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明明是荣庆写的,偷偷让小回回捎给自己,不慎丢了,老佛爷为什么偏要安到皇上和珍主子头上?她差一点想说这不是皇上写的,是荣庆写给自己的,但一想到她说出的后果,舌头僵在那儿再也转不动了。
  “皇位你都当浮云了,你好大方啊!”慈禧认定这是光绪写给珍妃的。因为慈禧总批评光绪不该专宠珍妃,所以光绪才写了这玩意儿,以表达他对自己的不满、,所以当时有人将这首诗抄下送到颐和园,说皇上要查这首诗的出处,慈禧便认为光绪欲盖弥彰。是他自己不小心掉了这首诗,故意放出风来,后来果不其然,追了一阵子再没声息了。
  光绪了解慈禧脾气,她认定的事,任你说破了嘴也没用。这事儿犯在自己身上,不过是发泄心中不满,要是套在吟儿与荣庆身上,犯下祖宗大法,他们那两条小命就玩完了。
  “李莲英!你站在这儿发什么傻,还不给我拖出去用刑?”慈禧见光绪不吭声,指着珍妃对李莲英说。
  “等等!千万别动刑。”光绪大声叫着。
  “你还想说什么?”
  “儿臣错了,儿臣有罪,我宁可不当皇帝,只求您能饶了珍儿。”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等光绪说完,慈禧突然放声大笑。
  门外院子里,太监们搬来了大春凳,这是皇妃专用的刑凳。几名太监七手八脚将珍妃按在条凳上,掀起她的裙袍,当下一五一十地打下。慈禧将众人赶出书房,让他们亲眼看看珍妃的下场,向所有人召示凡与她作对的人,绝不会有好下场。
  东书房里除了光绪与慈禧,再就是吟儿,她站在书桌边磨墨,慈禧要借光绪之手,写下几道圣旨。听见院子里打杆儿的声音,吟儿心里说不出的后悔,认为是她害了皇上和珍主子,当然,她做梦也没想到,一家人,翻了脸也都六亲不认,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天真了。
  “皇爸爸!您饶了珍儿吧,真的不怨她。”听着院里的传来太监用刑的吆喝声,光绪忍不住又向慈禧求饶。
  “怨谁?”
  “千错万错,都是儿臣。”
  “你知道了?”
  “儿臣知罪。随皇爸爸发落。”
  慈禧思忖了一会儿,当即让光绪写几道圣旨。头一道圣旨,废止朝廷上一切新政,立即抓捕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同时恳请皇太后重新训政。所谓训政,就是让慈禧再一次出来垂帘听政。
  吟儿瞅着脸色铁青的光绪,见他双手哆嗦着,按慈禧意思写好了几道圣旨,并盖上他随身所带的玉玺。看得出,光绪之所以处处顺着慈禧意思,因为他仍然对她抱一丝希望,希望慈禧能对珍主子从轻发落。这时,吟儿才发现光绪对珍主子爱得非常深,也非常执着,为了她,光绪在所不惜。
  慈禧看了光绪最后写好的圣旨,突然轻轻一笑,对光绪说道:“还记得我说过的话,谁再提垂帘听政,谁就是奸臣,今儿这个奸臣就派给你当了。”
  将光绪和珍妃分别押走后,慈禧在李莲英的陪同下,亲自召见了珍妃手下的奴才们。
  如果说慈禧带大队人马亲自到养心殿,夺了光绪的权,是政治的需要,那么她赶到景仁宫,巡视一下珍妃这个小贱人的住处,召见景仁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她恨这个女人,远远超过她对光绪的恨,她认定如果没有这个小妖媚子,她绝不会跟光绪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慈禧来说,在这儿她更能找到某种说不出的满足。当她巡视这座曾为珍妃所拥有的宫殿,眼望着大殿台阶下几十名太监和宫女,想到此刻关在空房中浑身伤痕累累的珍妃,她终于咽下了一口恶气。
  李莲英在景仁宫大殿正门外的丹墀上临时放了一把椅子,慈禧坐在椅子里,指着台阶下的人群,明知故问地问李莲英:“这都是谁们哪?”
  “回老佛爷话,都是景仁宫的那伙子。”李莲英慌忙回答。
  “噢,这不是吟儿吗?”慈禧其实早就看见她站在人群中。
  “奴才叩见老佛爷,给老佛爷请万安!”吟儿从人群中走出,在台阶下磕了头。
  “起来吧。”慈禧挥挥衣袖。小回回站在慈禧身后,向吟儿递了个眼色,那意思让她安心。
  吟儿浑身哆嗦地从地上爬起,心里有说不出的慌乱。小回回的眼神非但没令她安心,反令她心里像一锅滚开的油,翻腾得更利害了。她万万没想到事情发生得这么快,这么突然。她本以为自己让小回回捎个信,不过是提醒老佛爷,担心她的安危而已。没想到老佛爷一阵风似的杀回来了,皇上和珍主子却因此遭了难。
  毕竟在珍主子和老佛爷之间,她想帮帮老佛爷,但并不想害谁。但现在看来,显然不是那么回事。现在不但皇上和珍主子被抓,听说还有好多人牵连进去,有的要杀头,有的要坐牢。想到这儿,她最担心的便是荣庆。他是皇上贴身侍卫,据说这次他牵连得很深,老佛爷肯定不会放过他。皇上和珍主子都知道她和荣庆之间的关系,皇上还答应事成后替他们主婚,皇上和珍妃会不会向老佛爷说出其中的要害,让老佛爷知道了底细,她也躲不过这个生死关啊!
  “朝里的事儿呢,刚消停了,还得给你们操心,你们珍主子不能再住景仁宫了,我给她找了个好地儿。北三所,说白了就是冷宫,让她一个人儿好好琢磨琢磨个三十五十年的,只要她有那么长的命。”慈禧坐在那儿,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她像往常一样,即便非常恼火的事,说起来仍然不急不慢,像拉家常似的。但丹墀下的太监,宫女们一个个屏住声息,不敢出一点声音。他们都已亲眼见了主子的命运,现在该轮到他们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珍贵人呢,冷宫里呆着孤孤单单,也不能没个人就伴儿是不是?你们都是她的老搭档了。一客不烦二主,谁乐意陪着她去呀?”慈禧继续说着,说到最后,突然冒出一句,众人一听,全都不敢答话,一个个就地跪下。
  “乐意就说乐意,不乐意就说不乐意,用不着豆儿干饭——闷着!”
  人群中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说话。其中一个胆大的宫女说她不愿意去,并表示她宁可给老佛爷粗使唤,也不愿意陪着珍主子。“别人哪?”慈禧又问别人。其他人也都哼哼叽叽,你推我我推你,虽没明说,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没人肯去北三所伺候珍妃。
  “说呀!不说我可点谁算谁了!”李莲英发话了。被他这样一逼,在场的太监和宫女们才纷纷表示不愿去。
  “瞧瞧,让当主子的多寒心呀,珍贵人她千对不起我万对不起我,那是我们家里头的事儿。她可没对不起你们呀。一个个真是白疼了你们。”要是人人都争着要去伺候珍妃,慈禧准会大发雷霆。相反,眼下没人肯出头干这个苦差,她反倒故意替珍妃抱不平。不过这会儿,场地上没人相信她是真的替珍妃打抱不平,他们一个个头也不抬地趴在地上,万一目光与慈禧对上,让她点了名就不好办了。
  “看来真没有哇?”慈禧回头看一眼李莲英,语气中透着惋惜。其实李莲英知道,这正是慈禧最希望看到的一种结果,说明她不仅占理,同时也得了人心,这不,珍主子身边十几号宫女,竟然没一个人肯跟她去的。为了讨慈禧欢心,李莲英明知没人肯去,故意大声追问,有没有人肯随珍主子去北三所。
  “奴才愿意。”突然人群中发出一个尖细的声音。众人一愣,全将眼光投向跪在前排的吟儿。小回回急得直向她使眼色,想制止她,已经来不及了。“你说什么?”慈禧心头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
  “回老佛爷话,奴才愿意陪着珍主子。”按平常人家,婆媳之间和母子间总难免为一些事争强斗气,吟儿万万没想到宫里情况却大不一样,一斗气便斗出现在这个局面,动上了真刀真枪,甚至惹上杀身之祸。这会儿她才真正觉得对不住珍妃,珍主子毕竟对她有过救命之情,事实上,这里头的情况远比她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这是慈禧精心策划的阴谋,决不取决于她一句话,但对她来说,她想不了这么多,心里懊悔不已,眼瞅着皇上被抓,珍主子将被关进北三所,后悔也没用了。所以在没人肯去北三所伺候珍主子的情况下,她鼓起勇气说她愿意,这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赎罪行为。
  “你真乐意呀?”慈禧打量着这位关键时刻给自己递过信的宫女,不知吟儿心里怎么想的,竟自告奋勇提出去北三所伺候那个小狐媚子。
  吟儿趴在地上,面对慈禧点点头。
  “吟儿,你们主子打入冷宫,永远没有出头日子,你可要想好了,别错打了主意。”慈禧念及吟儿对自己的忠心,忍不住提醒她。
  “老佛爷!也许这是奴婢的命,想躲也躲不过……”吟儿趴在地上,嗑嗑巴巴地说。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荣庆能逃得远远的,不被他们抓住,这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慈禧盯着吟儿,心里很不高兴,本想教训对方:你是不是可怜你们珍主子,那大可不必,她自作自受。话到嘴边,慈禧又忍住,心想吟儿是个当奴才的,犯不着跟她说那么多。她有这种勇气,肯当着众人面表示愿意去陪珍妃,这已经难为她一片孝心了。
  “好吧,你起来。”慈禧挥挥衣袖,让吟儿起来,从台阶下走上丹墀,然后又问其他人,“还有跟她搭伴儿的吗?”
  慈禧一连问了两遍,见没人答应,淡淡一笑从椅子上站起,在小回回等人的簇拥下,领着吟儿一路下了丹墀,离开景仁宫。
  慈禧一走,李莲英立即拍响巴掌。只听得一片喧啸声,早已埋伏好的掌刑太监们,一个个手执木棍冲进大院。“老佛爷口谕,凡景仁宫的太监、宫女一律抓进空房,收押待审。”李莲英话音刚落,掌刑太监们一拥而上,见人就抓。太监、宫女们这才回过神,从地上爬起,一个个捆着双手,被带走了……
  若不是元六乘乱放了荣庆,他将和谭嗣同一样成了大牢中的囚徒。
  那天后半夜,他一直死守着宫门,直到天亮,皇上突然传令打开宫门,包围在门外的护军像潮水般涌进,点名要抓荣庆。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他趁着天色没大亮,加上路熟,一路摸到了西铁门,刚走到宫墙与城墙之间的雨道上,迎头撞上元六领着几名禁军走来。
  禁军们不由分说,将荣庆抓住。幸好元六认出他,将他带到一边,慌乱中替他换了一顶帽子,给他一条白毛巾,扎在右胳膊上,这是左键锐营的暗号。元六一路将他送出了神武门,临分手前,元六告诉荣庆,说他现在是朝廷重要通缉犯,让他务必想办法逃出城外,跑得越远越好。
  荣庆跑到城门边,天色已经大亮,多远便看见城门边站满了士兵,进进出出查得很严。他偷偷走过,挤在人群中一看,见墙头贴着谭嗣同等人的画像,虽说没见到自己画像,但上头却有他名字。他慌忙从人群中溜开,转身向城里走去。
  荣庆不敢回家,在一座小土地庙里躲了一整天,企图趁晚上混出去。他跑到朝阳门一看,发现那儿晚上比白天查得更严,东西南北所有的城门都严加防范,显然目前要想混出去几乎不可能,他决定找个地方先躲一阵子,等过了这个风头再想办法。想来想去,家是不能回的,舅老爷家自然也不能去,城里一些亲戚家肯定是禁军重点搜查对象,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去该哪儿。
  荣庆在大街上走着,没走多远,便发现有个人跟着他。他故意放慢脚步,在一家杂货店前停下,跟店主讨价还价,只见那人也停下,在一个卖糖饼的挑子前晃悠着。他买了一些红枣,加快步伐向前走去。跟踪他的人也加快步子,始终和他保持着一定距离。肯定是个盯捎的,荣庆想到这儿,突然钻进一条胡同,在四通八达的胡同里迅速奔跑着,穿过七八条胡同,最后总算甩掉了跟踪的“尾巴”。
  当他跑进一条静僻的胡同,这才发现到了吟儿家附近,胡同里没有人,四下静得出奇,他站在那儿,听了好一阵子,当他确信已经甩掉了跟踪他的尾巴时,悄悄拐了个弯,来到吟儿家门口。他犹豫半天,终于举手敲着黑漆大门,开门的是吟儿的嫂子。他怕有人发现他,没来得及跟对方打招呼,一头闯了进去。
  “哎哎,你找谁呀?别愣往里闯呀!”刘氏没认出荣庆,伸手拦住他。
  “嫂子!是我。”荣庆随手关上大门,身体靠在大门上直喘。
  “荣少爷!”吟儿嫂子认出对方,心里一惊,因为京城里出了大事,听福贵说荣庆也牵连进去了,“你快出去,这儿藏不住!”
  “嫂子,你听我说……”
  “你什么也甭说,反正这儿不是您呆的地儿!”
  两人正说话,吟儿母亲曹氏听见前门有动静,从堂屋跑出,一见荣庆顿时愣住,走过来叫住他:“庆儿!”
  “伯母!”荣庆像遇到救星似的,慌忙向老人走过去。
  “妈!”刘氏急了,连忙扯着曹氏衣袖,“他犯了十恶大罪,朝廷正抓他呢!”
  “荣儿,你到底犯了什么罪?”曹氏眯着一双老眼,低声问道。
  “妈!告示糊满街了,说他跟谭嗣同,康有力都是一党,要谋害皇上!”嫂子不等荣庆开口,抢着告诉曹氏。
  “我没害皇上,我是护着皇上的!”荣庆急忙分辩。
  “那告示上明明写着奉皇上的圣旨抓你的。”嫂子拦住他的话头。
  荣庆耐心地告诉嫂子和曹氏,说皇上已经让太后他们关起来了,有圣旨也是假的。嫂子不理他这个茬,硬是将他往门外推:“你跟九城兵马司说去,跟九门提督说去,跟我们说不着!快,快走吧!”
  “她嫂子,你这不是把他往刀口上送吗?庆儿别走!”曹氏看不过去,叫住儿媳妇。
  “妈呀,告示上可说了,谁敢窝藏,满门抄斩哪!他穿上黄马褂儿,咱们没沾过一丝丝光,如今倒跟着他吃挂落儿,咱们冤不冤哪?”福贵老婆急了,蹿到婆婆面前扯着老人衣袖叫着,曹氏愣愣地瞪着荣庆,怎么也不相信他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荣庆听出福贵老婆话里话外的意思,吟儿嫂子心里记恨他们家退婚的事,加上外面传他与瑞王家的小格格订了亲,所以要撵他走,他思忖了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慈禧钦点要犯,人家留你是情分,不留你是本分,既然这样,还不如赶紧离开,免得为难他们家。
  “伯母!我走了,下辈子再孝敬您啦。”荣庆当下给曹氏磕了头,随即起身要走。
  “不许走,就在我这儿呆着。”曹氏虽说对荣庆家退婚的事非常不满,但她知道这不是荣庆的主意。这会儿他落难了,总不能瞅着他往火坑里跳。她不理儿媳妇的劝阻,上前拉着荣庆衣袖说:“我不信我姑爷会是乱党,节骨眼儿上不拉一把,要亲戚有个屁用?”
  “妈,他算哪门子亲戚呀?”刘氏心想他已经与瑞王府订了亲,要说姑爷这档干事,他应该是瑞工家的姑爷才对。这不,瑞王家有权有势,他不往人家跑,偏上她们这儿来,要不是怕婆婆伤心,她早就想指着荣庆鼻子将他臭骂一通。
  “我不管那些,反正在我心眼儿里,他就是我们家的姑爷。你要害怕,先找个地儿躲躲。官兵不来我们算捡着了。官兵来了我是窝主,滚钉板、骑木驴全我老婆子顶着,没有你的事儿!”曹氏没见荣庆时心里也窝着一肚子火,这会儿见了,特别他遇上大难,她心又软了。
  “妈!我不能连累您跟嫂子,我得走。麻烦嫂子替我找件衣裳,让我换下这身儿皮,就齐了。”荣庆被吟儿母亲一番话说得非常感动,想起自己处境,想到吟儿身在宫中,万一宫中知道他与吟儿的关系,肯定会派兵来这儿找他的。所以即使她们留他,他也不能留在这儿。
  “要走也得在这儿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曹氏瞅着疲惫不堪的荣庆,心想他肯定连饭也顾不上吃,于是她毅然领着荣庆进了堂屋。刘氏进房找出丈夫衣服让他换上,曹氏当下进厨房下了一碗汤面,让他吃了好上路。
  荣庆吃了汤面,准备离开。曹氏拖着他不让他走,想跟他多说一会儿话。没想这会儿,大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和大兵的吆喝声。“不好了,一定是大兵来了。”荣庆一听那声音便觉得不对。吟儿嫂子吓坏了,瞅着曹氏不知该怎么办。曹氏思索了一会儿,趴在儿媳耳边低声吩咐了一通,然后让她去开门,自己则领着荣庆走进她的睡房。
  大门拍得山响。嫂子匆匆开了门,士兵们一拥而入。
  “你们干什么?”嫂子拦住大兵问。
  为首的一个营官问刘氏,有人进来没有?刘氏说没有。士兵们纷纷等着营官发话,营宫一挥手:“搜!”
  “长官!屋里有病人,经不住吓唬!”刘氏连忙赶在士兵前头跑进堂屋,在曹氏的卧室门前拖住营官,说屋里有重病人。士兵们愣住。营官犹豫片刻,挑起门帘,看见曹氏额头上扎着毛巾,两眼紧闭着靠在炕头的被子上,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医生,正坐在炕边给她把脉,背对着门口。
  “大夫,病人的情况怎么样?……”刘氏凑上前,故意当着上兵们的面问病情。装作医生的荣庆尽管心里紧张得不行,表面上却轻轻抬起一只手,示意她不要出声,刘氏作出一副担心的样子,跟大兵们说昨天请了个大夫,大夫已经不敢下药了,还说这病要传染。
  一听病人得的是传染病,士兵们挤在门边,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上前一步。营官犹豫片刻,挥挥手领着众士兵退出曹氏的睡房,在屋前屋后搜了一遍,这才匆匆领着众人离开了吟儿的家。
  刘氏送走大兵,随手关上大门,好不容易走回堂屋,两腿一软,就势坐在堂屋的门槛上。
  “走了?”曹氏慌忙从里屋走出,问儿媳妇。
  “吓得我腿都软了。”刘氏点点头。
  荣庆见外面没有动静,从曹氏的睡房里缓缓走出。望着这间破旧的堂屋,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吟儿哥哥赌性不改,家里的田产被他卖光了,佣人全辞退了,连他们住的地方也都抵了赌债。院子里横着砌了一道墙,只剩下堂屋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作为栖身之地,其他的屋子全部换了主人。瞅着这座破落的家,想起吟儿和自己的遭遇,荣庆忍不住眼窝湿了。心想要是皇上不让老佛爷整下台,自己娶了吟儿,怎么也得出钱将他们这个家重新赎回来。
  曹氏见荣庆走出,忍不住问起宫中的女儿。荣庆犹豫半天,终于说了他与吟儿在宫中的情况。特别提到皇上本要替他俩指婚的事,现在皇上自己也保不住了,他俩的事自然也没可能了。
  曹氏一边听一边掉眼泪,心想女儿和他怎么就这么命苦,每每好事到了眼前,又突然生出事来,而且一次比一次闹得凶险。兴许这都是命!
  刘氏没想到荣庆如此实心眼,放着王爷家的小公主不娶,一心要娶吟儿,看来自己错怪了他,如今这样的男人实在太少了。刘氏在心里思忖,觉得吟儿再苦也比自己强,就冲她摊上荣庆这样的好男人这一条,抵得上一百条。将人比人,一想起自己男人,她心里顿时涌出一汪苦水。福贵除了骰子,鸦片和酒缸,这世上再不认识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她这个老婆和去年病死的儿子在内。刘氏先是在一旁陪婆婆掉眼泪,哭着哭着,越哭越伤心,想到自己的痛处,竟忍不住呜呜地放声大哭。
  福贵拍了半天门,刘氏才匆匆忙忙开了门。一见到妻子,他便冲着她叫开了,说今儿个出门儿,他算没挑好日子!一路上让大兵搜了八回。回来敲了半天门,她才来开门,问她究竟在磨蹭什么。
  “别嚷嚷!”因为荣庆还没走,刘氏担心他吵吵嚷嚷引起外人怀疑。
  “来贵客了?”福贵好奇地瞅着老婆,觉着她神色不同寻常。
  “没人!”刘氏关了院门,大步向堂屋走去。
  福贵疑虑重重,大步走到堂屋前,推开房门四下看了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他走进东厢房,一眼看见炕头的衣箱大开着,顿时觉得不对头。连忙问刘氏,家里究竟来了什么人?
  “跟你说了没人。”刘氏不耐烦地瞪丈夫一眼。
  “我看像有人。”福贵四处转了一下,向专门堆放杂物的小套屋走去,刘氏拦住他。
  “你别进去!”
  “你藏着野汉子呢?”福贵推开妻子,一头闯进小套屋。
  荣庆正裹着被子躺在里屋的墙角边。原来荣庆要走,曹氏死活不让他走,一定要他在这儿好好歇一会儿,躲一两天再走,荣庆不肯,曹氏便让他等天黑了再走。“福大哥!”荣庆刚刚躺下不久,见吟儿哥哥走进,连忙从地上爬起。
  “哈哈,知道准就是你!”福贵咧着大嘴,幸灾乐祸地说,“我的荣侍卫,荣大人,放着乾清门不去,躲到我这小庙里来了?”
  “荣少爷是我做主留下来的,你可别犯三青子!”刘氏怕丈夫闹事,慌忙拖着婆婆来了。曹氏一进小套房,赶忙对儿子说。
  “妈!看你说得。哪能呢?”福贵冲着母亲一笑,转脸对荣庆说,“哥儿们,到了我这破瓦寒窑,你就算到了地头儿了。好好在这儿眯着。说不定哪天皇上想起你来,又是平地一声雷,红的烫手啊!”
  “借您的吉言,谁知道还有没有那天。”荣庆低着脑袋,神情沮丧地说。
  “你也别满世界乱跑了,嘴上多个把门儿的!”曹氏看一眼不争气的儿子,觉得他这几句话倒说得像个样儿。她一心想让荣庆在这儿多呆几天,躲过这阵子风头。“那是那是。”福贵嘴上应付着母亲,心里却想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荣庆显得非常热情,“荣少爷!这回咱们得好好喝两盅了,给你压压惊啊!”
  “我不饿。伯母已经让我吃了一大碗面条。”
  “吃归吃,喝归喝。那是两回事儿。”福贵一边说一边向妻子笑笑,“上酒啊!”
  “酒全在你肚子里哪,我上哪儿变去!”刘氏没好气地说,心想有三顿饭就不错了,哪来的酒。
  “拿酒缸打去呀。”
  “钱哪?”
  “先赊着!”
  “人家说了,旧帐没清,不赊给你了。”
  “要不是当着荣庆,我先给你两个热嘴巴!他又不找你借钱,你哭什么穷啊?”
  “别打酒,我真不喝酒。”荣庆见吟儿哥嫂为了他喝酒吵起来,连忙从中劝阻。
  “你这是骂我!”福贵瞪一眼妻子,“你不去我去!”
  “随便吃点儿得了,别去了!”曹氏叫住儿子,怕他去了那儿人家不肯赊他,他跟人家吵架。
  “谁也别拦我!”福贵转脸跟荣庆打了个招呼,说让他见笑了,转身出了小套房。刘氏瞅着丈夫的背影,心里说不出的疑惑,他什么时候为了要请别人喝酒这样上心过。想到这儿,她三步并作两步从屋里追出来,一把拖住丈夫:“你到底憋的什么坏?”
  “我有坏也不能往家掏啊,”福贵皮笑肉不笑地摊开两条细胳膊。
  “一块儿过了这些年了,我还不知道你?我可把话说在头里。防着咱妈跟你拼命!”刘氏看见丈夫那一脸赖样儿,更加确信自己猜的没错,福贵为了得到那笔赏银,不惜举报荣庆换那些黑心钱。
  “你别把屎盆子扣我头上啊。荣庆这样儿的,搁哪儿也是死,干吗放着银子让别人捡了去?真的假的咱跟他是亲戚呀!”福贵的心思被妻子说中,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一下于就有二千两银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笔银子他不拿早晚让别人拿了,不拿白不拿。
  “别人是别人,你可小心让人骂你了。说到底,他跟你妹妹有一段缘分!”刘氏劝着丈夫
  “扯蛋!他早扔下妹子跟别人订了亲。”福贵走到门边,边说边伸手要抽门栓,“你少管闲事,看住他就行!”
  “不行,你别去!”刘氏死死拖住丈夫衣袖,劝他不要出卖荣庆。福贵根本听不进,一心想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到了手上,喝酒抽烟赌本部有了。看见妻子真不让他走,急得在妻子手上咬了一口。刘氏疼得不行,“哎哟”一声松开手。福贵趁机打开大门,一溜烟地跑了。
  刘氏瞅着丈夫远去的背影,气得连连顿足。她无奈地站在那儿发呆,想到福贵为了赌什么也干得出,这才慌忙关了大门,一阵风似地跑回家。
  “荣少爷,这儿呆不住了,你快跑!”刘氏一见荣庆便催他赶紧离开。
  “这叫什么话。”曹氏瞪一服儿媳妇说,“我还没赶他呢,就轮上你了?庆儿,呆着你的!”
  “妈呀,官兵说话就来了!”刘氏急了。
  “官兵早来过了,不也没事儿吗?”
  “这回不一样!”
  “怎么就不一样?莫非是你报官?”
  “妈!您听我的保准没错。”刘氏当荣庆的面,不好说丈夫干的勾当,一连声地对荣庆说,“荣少爷,咱们可耽误不起工夫了!嫂子决不能坑你呀!”
  “是不是福贵他?……”曹氏顿时有所醒悟,追问刘氏。
  “妈,您什么也甭问,先走人要紧!”为了不让福贵带大兵堵住去路,刘氏慌慌张张领着荣庆走到东墙恨,让他从那儿上了墙,从另一条胡同走了,荣庆走了没多久,福贵领着一路人马匆匆赶到,将他们家团团围住。
  福贵叫开了门,巡城御史领着士兵们冲进来。二话不说将屋里屋外搜了个底朝天,结果什么也发现,巡城御史气得对福贵大叫,狠狠抽了他几个耳光,说他存心耍他。巡城御史临走前又踢了福贵一脚:“抓不着荣庆,回头再来找你算账!”福贵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心里暗暗叫苦,认定是媳妇坏了他的好事,当刘氏走上前扶他时,他狠狠给了妻子一个耳光。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