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这天,廖铮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看到一封发自“东南大学生物系生态研究所”的来信。信中称,在云南高黎贡山区腾冲县境内新发生的里氏六点五级地震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地下熔洞群被暴露出来。现在,该生态研究所要组织有关考查,请大名鼎鼎的探险家廖铮女士一同参加。信的结尾著名:许洪峰。
  廖铮专有一个电子信箱收集读者提供的考察线索。不过,尽管她十年来一直在专栏中坚持科学原则,不搞玄虚。但信箱里的大部分来信讲的仍然只是“某市上空出现飞碟”,或“某湖里出现怪兽”等等。这些信廖铮看得多了,也不想为此花什么精力。相比之下,眼前这封出自专业科学工作者的来信倒提供了最有实际意义的探险考查项目。廖铮一向认为,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职业探险家,只是他们的工作缺乏戏剧性,所以少有人来写。廖铮一向将专业科学家当作老师对待。
  但廖铮毕竟不是专业科学家。她立刻写了回信,问对方,这个熔洞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
  看来这个许洪峰经常上网,两个小时以后她就收到对方的回信,告诉她,据地质工作者推断,这个地下熔洞在六千万年前的一次地质运动中与世隔绝,当时很多种原始物种也被一起封闭起来。它们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在漫长的年月里独自演化,成为一个独立的生物圈(注一)。信的结尾称,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外星生命世界。而且我们谁都不知道此次考查会遇到什么新奇物种。
  之后的一天里,廖铮又在网上与许洪峰联系了几回。这位许洪峰看样子随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封信的落款都注明了不同的地方,总得来说距离与腾冲县越来越近。
  “等我,一定去!”
  廖铮发出这最后的信件,然后便开始整理行装。此时她已经是公众心目的“腕级”人物,“廖铮探索”也已是杂志社的招牌。所以杂志社的上司们对她的选题都不再干预。而且,在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这个问题上,她也有了只考虑速度、不用考虑价格的权力。

  一路上,廖铮从手提电脑的资料库里突击了解着腾冲当地的地理人文资料。在长途车驶入腾冲县境时,她看到一幅横在公路上方的巨大标语牌。牌子上除了有“欢迎您来到腾冲”这样的通用内容外,还有一行小字:“温泉旅游,其乐悠悠”。在廖铮眼里,腾冲的特色立刻从概念变成了现实:这里满布死火山,到处都有温泉的踪影。

  来到县科协,接待她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工作人员一听是廖铮,立刻回头从柜子里拿出一本《神秘世界》请她签名。廖铮知道,至少在这里,接下来的事她会办得很顺利。
  县科协的规模很小,与另外一个局级单位合用一幢办公楼。楼内属于科协的地盘已经成了一个忙碌的“前线基地”:不时有操外地口音的人进进出出,有的还提着叫不上名字的仪器。除了许洪峰所在的生态学考察组外,还有两只地质勘探队已经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其中一只作纯地质学方面的考察,另一只进行矿藏分析。廖铮知道,一个偏远小县的科协没有足够的人员、器材和经费作比较深入的科学考察。一旦发现很有价值的考察对象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来自远方大型科研院所的考察队提供后勤保障。

  经接待人员介绍,她很快在二楼一间屋子里找到了许洪峰。见到她后,许洪峰赶紧走到门口与她握手。
  “您来得真快。我们的仪器设备今天才运到,还没来得及进洞。”
  很久以前有个老辈人告诉廖铮,在人的脸上,眼角的鱼尾纹最不会说谎。一个人年龄多大,看鱼尾纹的深浅就行。从那以后,廖铮便开始积累观察鱼尾纹的经验。现在这个经验告诉她,这位许洪峰大概二十五六岁,小她半代人的样子。他的个子与廖铮相仿,但如果是同样的身高,男性总显得比女性矮一些。许洪峰说一口夹杂福建语音的普通话。在外地人听来,福建话与广东话同属最难懂的方言之列。除此之外,许洪峰穿得很讲究,仿佛是来度假。这让廖铮也感到意外。
  许洪峰没将她让进屋,而是带着她来到科协的接待室,关上门,避开走廊里忙碌的人群。
  “今天见到你真高兴。小时候我特别爱看卫斯理的冒险故事。没想到大陆真的出了象您这样卫斯理式的冒险家。”
  “我和卫斯理可不一样。”象这种把她和卫斯理相比的话,廖铮已经听得很多了。甚至有人干脆称她为“女卫斯理”、“大陆卫斯理”。对此她只有一笑置之。
  “卫斯理有数不清的钱供他探险,不需为生计犯愁。我可不行,这只是我的饭碗,细说起来一点都不浪漫。”
  “廖铮女士,我一直很欣赏您的实践,依我看,您主持的‘廖铮探险’是将科研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的最好实例。”
  两人虽未见过面,但在网上也通过信,本应有熟人的感觉。可许洪峰的举止作派让廖铮有了些距离感。许洪峰边说边作着手势,口气也象是主持科技工作的官方决策人。不过毕竟对方是在夸自己,而且夸到了点子上。

  “请问,是您亲自负责这次考察吗?”
  看到许洪峰的年龄和举止,廖铮感到有必要问一下。果然,许洪峰“啊”了一下,才作出回答。
  “这次考察活动的负责人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李万云老师,参加考察的还有李老师带的另一位研究生孙晓莉女士。李万云老师是国内著名的生态学家。”说着,许洪峰指了指廖铮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您可以上网,到中科院编录的国家特殊贡献奖励基金授予人名单上找到她的名字,并看到她的有关研究成果。”
  “生-态-学(注二)?”廖铮一字一顿地问。从一开始在许洪峰的信里读到这个词,她就感到一些陌生。自从她开始主持“廖铮探险”以来,陈浩没少帮助她在数千门学科组成的迷宫里“探险”,但廖铮对生态学这个词还是有些不熟悉。
  “是,生态学,从传统生物学中分离出的一部分,它研究……”
  正在这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许洪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站到窗前,用福建方言讲了起来。腾冲虽然地处山区,但已经与著名的铱星系统连接,廖铮一进科协的院子就看到楼顶上的卫星接收天线。不过看许洪峰打手机的样子,不象是一位科学工作者,倒象是一个业务员。
  收了线,许洪峰也忘了他刚才的解释工作。
  “这样吧,我带您见见李万云教授。”
  “好,不过请你别这么客气。”
  廖铮随许洪峰上了三楼。一听到许洪峰对自己职权的解释,廖铮就感到有必要快些见到这位李万云教授。她觉得许洪峰象是个爱自作主张的人。当然,她廖铮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不过她现在有自作主张的条件,而许洪峰说的话是不是能兑现还不一定。
  从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的门缝里,传出热闹的交谈声。许洪峰打开门,领廖铮在墙边的沙发上坐下。会议室中间的会议桌上,摆着一幅图纸,两男一女三位中年科学工作者正围着图纸商量着什么。他们的声音很大,也很专注,丝毫没注意到刚进来的两个人。
  “按你们的测算,熔洞封闭的绝对年龄(注三)有多少。”居中的那位身材瘦小的中年女子问。
  “六千六百五十万年,正负不超过三十万年。”一个魁梧的北方大汉回答。
  “用什么方法测定?孢粉测量(注四)还是同位素测量(注五)?”
  “同位素测量。”
  “孢粉测量准确性更高一些。”
  “我不这样认为,而且我们也不习惯用孢粉测量。”双方在平和的气氛中交换着不同意见。
  一旁,许洪峰小声对廖铮介绍。
  “中间那位就是李老师,和她说话的是地质队的彭凯,旁边那位是地探队的刘茂琪。地质队先下过熔洞,我们和地探队都没有进去过,所以请他们给介绍情况。”
  围在桌边的三个人还在讨论着。
  “对你们的考察来说,地质年代非常重要吗?”彭凯问。
  “非常重要,”李万云很肯定地说:“熔洞是从封闭以后才走上进化岔路的。我们要知道封闭前这里能被圈住什么物种。还有,”李万云指了指地图。“你们没有找到另外的出口?古代地质变动留下的出口?”
  “至少超声探测显示,肯定没有另外的出口。您为什么坚持会有另外的出口?”
  李万云咬了咬嘴唇。“这只是一个推测。如果熔洞内氧气含量是你们测定的那个数值,那么六千万年一定有孔洞向熔洞内输送氧气。个别原生生物可以不需要氧气,但动物不行。如果没有氧气输送渠道,用不了六千万年时间,它们早就把氧气消耗光了。”
  “如果真应该有氧气输送渠道的话,八成是孔隙结构,岩层里不会有大型孔洞结构通向外面。”
  人总是不愿呆在一个使自己看上去很蠢的地方。所以廖铮干这份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克服自尊上的不适。十年来她象个认真的小学生,拿着笔记本什么的在一位又一位职业科学家面前听他们讲解陌生的名词和理论,然后努力消化,把它们变成普通读者能懂的语言。此时她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双方那夹杂着众多专业词汇的讨论。她知道,这些词汇在面前几位对话者听来,大概就象萝卜白菜那么好懂。
  门开了,那位二十出头的科协工作人员拎进来一兜子盒饭,放在桌子上。扭头时看到了廖铮。
  ”哟,您在这儿呀,我满处找您。您等着,我再拿一份盒饭。”说着转身走了出去。余下的人这才注意地看了看廖铮。许洪峰不失时机地走上去为他们介绍。
  “听许洪峰说起过你。”李万云点点头,有些淡漠地说。她和廖铮握了握手,廖铮感到对方的手象面团一样软,和刚才那自信的谈话声有些不符。倒是彭凯的握手十分有力,甚至松开以后都觉得有些麻木。

  “欢迎欢迎。这样,你们先吃,我回队里有一些事情。”彭凯说完,回身出去了。
  另外那位叫刘茂琪的地探队长也告辞走了。科协的工作人员又拿来一只盒饭,会议室成了三个人的饭厅。他们围在桌旁打开盒饭。里边的菜泛着深深的油亮色彩。李万云什么也没说,掰开木筷就吃了起来。廖铮不禁心升佩服。云贵川的饮食都偏油腻咸辣。而看李万云的身材、相貌,再听口音,完全是一位标准的吃清淡口味的江南水乡人。看来李万云走南闯北已经成了习惯。

  “你好,李老师。”廖铮坐到李万云的对面。“请问,您读过我们的〈神秘世界〉杂志吗?”
  李万云点了点头,咽下一口饭菜。
  “ 以前我的一个外甥读这本杂志,我拿着翻了翻。感觉不是太好。”
  听到这话,许洪峰赶紧坐到近前,有些紧张地望着她们。李万云接着说:
  “那一期有一篇短文,说什么在刚果发现了吃人甲虫,说这种甲虫有半人多高。不用核实,这条消息肯定是个假新闻!”
  除了自己的栏目,廖铮对杂志上的其它栏目并不重视,有时根本不知道杂志上还登了些什么。不过,不用核实就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半人多高的甲虫,是否有些武断?
  当然这话她只是在心里说。但李万云仿佛读出了她的心里话。李万云用筷子从茶杯里沾了点茶水,在桌面上边画边讲解:
  “生物的体形演化成什么样,并不是随意的,必须适应环境。而生物生存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平常人们注意不到的一个因素,就是重力。作一道简单的演算你就会明白。如果甲虫的形体一点都不变,只是每边长扩大一百倍,象你们文中说得那样,由一厘米扩大到一米,那么它脚部的承重面积相应扩大了一万倍,一百乘一百。但体积呢?体积扩大了多少倍?”
  说到这儿,李万云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聚精会神的廖铮,象是判断她的知识水平到底有多少。幸好廖铮的知识底子已经很厚实,灵光一闪,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哦,是这个原因。”
  “所以说,那个所谓的大甲虫要想生存下来,要么它腿脚的支持能力提高一百倍,要么它的身体密度比小甲虫稀薄一百倍,但这两者看来都不可能,所以,这么大的甲虫也许能够生存在重力比地球小一百倍的星球上,但在我们这里肯定不存在。”
  李万云收回筷子,又去吃她的饭。
  “这确实是个疏忽。不过,您读过我主持的‘廖铮探险’没有?”
  “没有。”李万云很干脆地问答:“看过那篇什么大甲虫的文章后,我就把它放到一边去了。”
  廖铮一时找不到什么话说,场面冷了下来。李万云大概有些过意不去,又抬起头来。问廖铮:
  “你既然想参加这次考察,是否知道这次考察的意义?”
  这一点廖铮在路上倒有充分准备。
  “听说熔洞里发现有许多种生物。我想这就是关键。已知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可这个熔洞几千万年不见阳光,仍然有那么多物种生存下来,我想这就是最值得考察得吧。”
  李万云望了她几秒钟,点了点头。
  “我这个人说话直,请原谅。”
  三个人又默不作声地吃起来。吃完,李万云看了看许洪峰,又把头转向廖铮:
  “我要和小许谈一些业务上的事,请你回避一下可以吗。你可以到我们考察队的房间去休息,孙晓莉在那里。”
  这样的情形,经常抛头露面的廖铮遇到过不止一次,也不太在意。她又回到二楼,找到生态学考察队包下的房间。那是一连三间办公用房。在一个满布仪器的房间里,廖铮看到了一个姑娘,正蹲在地上调试一台仪器。看上去那姑娘和许洪峰年纪相仿。一身穿着相对于这样的年纪来说,显得有些土气。
  “你好,请问是孙晓莉小姐嘛?”
  大概很少被人称为小姐,那个年轻女子愣了一下,看了看廖铮,才点点头。然后又回去调试仪器。也不问她为什么知道自己的名字。
  “我叫廖铮,这次来是与你们一起考察地下洞穴的。”
  “嗯,听许洪峰说了。”孙晓莉一边旋着一个旋钮,一边回答。
  根据廖铮的经验,与陌生人谈话一定要从对方熟悉的地方找话题,于是她问道:
  “能介绍一下这是什么仪器吗?”
  “干涉显微镜(注六),”
  “要带到洞里去?”
  “不!”孙晓莉果然有了些兴趣。“留在科协。带到洞里去的是电镜,那边那个,第四代电镜,袖珍型。”
  孙晓莉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廖铮脚旁的一个小家伙。语气里还带着自豪或欣赏的成份。
  “第四代电镜全世界都不超过一百台,我们所刚买下的。”
  廖铮好奇地上去拎了拎地上的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那质地细腻的乳白色外壳和小小的身材骗了廖铮,所以她一下子竟没有把它拎起来。
  “小心,很重的。”看到廖铮松了手,孙晓莉才放下心。“里面有两块强磁铁,制造磁场用的,看起来轻,其实很重。”
  正在这时,许洪峰又回到这里。脸上带着一丝尴尬。
  “廖铮女士,请您到这边屋子里来,有些事商量。”
  廖铮刚随他进门,许洪峰便连连道歉。
  “您看,李老师就是这个脾气,您还得多包涵。”
  “没什么,李老师说话坦诚,至少我可以知道她的真实想法。不过,在让我随队考察这件事上,你们是不是没有协调好?”
  “正是,正是。”让廖铮说破了,许洪峰倒象是放下了一个包袱。
  “那些E-mail都是我发的。我的意思主要是想让社会各界关注这次考察。一般媒体的记者又不象您这样懂行儿。可李老师,她一直反感让外人参与这些事。尤其是记者。她说记者们很少有真正懂科学的,粘到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写比不写还糟,经常误导读者。”
  “至少她没有拒绝我随队进洞吧。”
  “那倒是没有,不过,有一件事,唔……有一点钱,恐怕您得自己掏。”许洪峰很不好意思的说。
  “说吧,我一开始就没准备花你们的钱。是不是食宿费?”
  “都不是,那个熔洞里很热,气温大概四十度左右,而且湿度极大。说得形象点,就象浴室里一样。穿着平时这样的衣服进去坚持不了多久。这次地质队那边带了几套液冷服,我们用他们的,要付租金。”
  “液冷服?”
  “是一种全金属制成的衣服,夹层里有许多毛细管,管里有致冷剂,靠微型压缩机带动,循环降温。穿着它可以深入极热的环境,比如进入刚熄火的锅炉内部检修。或者到火山口附近作考察。另外还需要有简易氧气装置,洞里面的氧含量也比正常值少。”

  “租金是多少?”
  许洪峰犹豫了一下,说出一个数字。廖铮释然。这笔钱不用单位报销,她自己就掏得起。
  “我出,没问题。”
  注一:生物圈,以前指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在宇宙生命科学等新学科发展以后,生物圈泛指一个独立存在的生态系统。
  注二:生态学,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生物间,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注三:绝对年龄,自地质变化发生至今的年代长短。
  注四:孢粉测量,通过保存在地层中的孢子、花粉等微体化石测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注五:同位素测量,通过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测量地质年代的方法。
  注六:干涉显微镜,根据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进行工作的显微镜,主要用来测定细胞化学成份。

  ------------------
  作者郑军友情提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