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七章 短命的参谋次长


     德国毁约扩军备,喜煞将领升高位;
     参谋总部任次长,好景不长遭挤竞。

  曼施坦因在经济萧条中生活水平无法保障,加之他所在的那个建军委员会庙小僧多,升迁很是困难,于是在1929年,曼施坦因不得不改换门庭,到国防部参谋本部的作战部门(即第一厅)工作。

  大约是在20年代初,在德国国内政局动荡、因战争赔款而通货膨胀加剧的时候,曼施坦因草草地与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了婚。相隔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来到了世上。

  曼施坦因的长子名叫吉罗,出生于1922年的除夕。从出生之日起吉罗就是一个文弱的孩子,他幼年多病,靠着曼施坦因妻子的小心抚养,才逐渐壮实起来。因为吉罗自幼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像同龄的孩子那么多的乐趣,好多的游戏限于他的体力而退避三舍,但这也使他变得十分的少年老成。1940年吉罗高中毕业之后,就在李格尼兹加入了德军第51军。1942年战死在苏联战场。

  1924年—1930年间,德国从美国借来了70亿美元的外债,除了偿付战争赔款,也用于社会服务,修建了民宅、民用机场、戏院、运动场和其他娱乐场所,工业生产也得以恢复,生活得以改善。但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溃,德国的贷款到期,又不能重新借贷,经济的萧条使德国无法出口足够的东西来换回德国所需的原料和粮食,失业人数突破了800万,人均收入下降了一半。

  这段时间内,曼施坦因后半生被绑上战车、为之卖命的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奥边境莱茵河畔的小镇,他的父亲是奥地利海关的职员,母亲笃信宗教,希特勒在读完了小学、中学之后,于1906年投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名落孙山。1908年希特勒在其母亲去世之后,离家出走,在维也纳过起了流浪生活,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兵。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众反对《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愤懑情绪,利用各个阶层对软弱的魏玛共和国的失望和不满,在共和国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条件下,掀起了纳粹(即“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运动。

  希特勒制定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简称“纳粹党”)纲领,第一条就是要求把所有的日耳曼人在一个大的德意志帝国内统一起来。希特勒还精心设计了纳粹党旗和党徽。这两者中间都有红地白圆心,中间镶嵌着黑色的“十”字图案。希特勒解释说,“红色象征了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了民族主义思想,十字象征争取雅利安(日耳曼人的一支)胜利斗争的使命”。

  起先,像曼施坦因这样出身于贵族兼职业军官的人,并没有在政党林立之间,多么瞧得上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直到1927年的时候,德国陆军还禁止招募纳粹党人参加10万人组成的国防军,甚至还禁止雇佣纳粹党人在军火库、兵站中担任文职工作。

  1929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发表了一篇演讲,要求陆军重新考虑其敌视纳粹运动的态度。为了在陆军中间宣传这篇演讲,纳粹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发行了专供陆军阅读的特刊,逐字逐句地刊登了这篇演讲,纳粹党甚至专门办了一种军事月刊《德国国防精神》,以争取陆军支持。

  1930年初的时候,纳粹党的宣传在陆军中,特别是在年轻的军官中颇有进展,除了狂热的民族主义唤起了曾经由于战败而受到严重压抑的德国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而且也为其所展示的前景所吸引:陆军将恢复昔日的光荣和规模,那样他们就有晋升的前程,而在目前这样小规模的陆军中,他们是没有前途的。

  1930年春,驻乌尔姆卫戍部队的三名年轻尉官卢工、施林格、温特因宣传纳粹理论,而被以叛国罪起诉,被押解到了莱比锡最高法院受审。德国军官团的一些上层军官激烈地反对这种作法,曼施坦因的精神导师、创建新国防军的冯·塞克脱将军批评当时的国防部长格罗纳将军,说这打击了军官团内部的团结精神。

  没想到,在审判这三名年轻军官的过程中,德国军官团对希特勒和纳粹运动有了新的认识。纳粹党魁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他的发言深得军官们的欢心:“如果我们要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我们就要用整个民族积累起来的政治力量,所以现在大家争吵我们的军队是10万还是30万,这完全无关痛痒,问题在于我们的军队至少是800万。”希特勒许诺,“德国的手脚受到了和约的限制,我们不承认这一和约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这是用强制的办法加在德国身上的东西,完全无辜的下一代不应该承受这种负担,如果我们尽一切力量来反对这一条约,我们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希特勒的这种叫嚣,肯定迎合了不少像曼施坦因这样有一些才华的德军军官的胃口,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有那么多的德军将帅死心塌地地为希特勒卖命。

  表面上看,希特勒的扩军许诺,确实给曼施坦因描绘出一幅富有诱惑力的前景,使得像他这种空有一腔抱负而无法施展手脚的军界精英看到了出路。

  曼施坦因在学校的时候,就精通了法文,现又学会了西班牙文,因为当时10万德国国防军的天地,还显得相当的狭窄。有了外语这种工具,就可以扩大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因此在掌握了足够的工具之后,曼施坦因就尽量利用国家所给的少量补助,一再到国外去考察旅行。1931年和1932年,他曾访问苏联。与苏联的高级军事将领会晤,并参加在乌克兰和高加索举行的演习。

  1933年希特勒掌权时,曼施坦因任德国步兵第四团的一个营长。当时,国家社会主义大行其道,希特勒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兵,但最高军衔只到下士,丝毫没有带兵的经验,更不知道训练士兵之难。希特勒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只知道一味地扩军,自然与正规军校出身的军官们的想法相左。曼施坦因等几个国防军将领都曾对此表达过不满,他们向军官团反映,德国短时期内大量的扩军会影响军队的素质,同时也会导致西方列强的干涉。

  希特勒也极尽拉拢德国国防军之能事。1933年7月20日,希特勒总理颁布了一项新的陆军法,废除了民政法庭对军人的司法管辖权,取消了士兵的选举代表制,从而恢复了军官团的历史悠久的军事特权。

  1934年夏天,德国发生了著名的“罗姆事件”,在清洗罗姆的过程中,希特勒趁机把他在国防军的障碍冯·施莱彻尔将军和他的好友库特·冯·布莱多夫将军杀害了,曼施坦因对此很是不满。

  此时,纳粹冲锋队参谋长罗姆与国防军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冲锋队已经扩大到250万人,罗姆建议希特勒把冲锋队作为基础,建成一支新的人民军,将国防军、冲锋队、党卫队以及一切退伍军人团体都置于一个单一的国防部指挥之下,而国防部的部长则非他莫属。再也没有比这更令国防军军官团反感的了。在内阁中,罗姆和冯·勃洛姆堡将军之间时常发生激烈的争吵,罗姆轻蔑地将普鲁士军官团的高级军官们称为“老傻瓜”。

  1934年3月间,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向希特勒抗议说,罗姆的冲锋队正在用重机枪秘密武装一支冲锋队,这不仅是对陆军的威胁,而且也是对德国在国防军主持下进行的秘密扩军的威胁。保车,秘密答应英国裁军的代表,他愿意将冲锋队裁减2/3,剩余部分将不受军事训练,也不武装。不知怎地,这个消点泄露出去:罗姆和冲锋队对此深感怨恨。

  希特勒于4月11日在巡洋舰“德意志”号上参加东普鲁士春季演习的途中,与国防部长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男爵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商谈他将解决罗姆,以换取国防军对他在兴登堡去世之后当德国总统的支持。勃洛姆堡和雷德尔当即表示支持,而弗立契则于5月16日在瑙海姆海边浴场召开了陆军高级军官的征求意见会,会上,陆军高级军官一致同意支持希特勒。

  6月25日,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将军命令陆军处于戒备状态,取消一切休假,军队不得离营外出。6月28日,罗姆被开除出德国军官联合会,6月29日,弗立契在《人民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表示陆军将站在阿道夫·希特勒背后。

  6月29日,星期五,罗姆在纳粹党内的政敌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纷纷密报希特勒,说罗姆和冲锋队要发动叛乱,慕尼黑和柏林发来了电报,说罗姆命令冲锋队在6月29日下午4点紧急集合,5点钟要采取行动,突击并占领政府各部。于是希特勒对罗姆动手了。

  罗姆等人于6月30日被捕,在慕尼黑被希特勒强令自杀,柏林的另外150名冲锋队长也在柏林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军官学校的一道大石墙下,被党卫队的行刑队枪决。

  在曼施坦因眼中,罗姆固然是死有余辜,但另外两名国防军高级军官被杀,就显得太过分了。6月30日,也就是冲锋队长们在曼施坦因毕业的军校大石墙下被处决的那天早晨,在柏林郊外,曾经担任共和国前任总理和国防部长的冯·施莱彻尔将军的别墅门口,有一小队穿便衣的党卫队队员在按门铃,当将军闻声前来开门的时候,就被当场击毙了。他身后新婚18个月的妻子也当场被杀。施莱彻尔的幕僚和好友库特·冯·布莱多夫将军也在当晚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曼施坦因对此极为不满,尽管他当时只是陆军参谋总部的作战署长,可他不顾人微言轻,请求他的上司维茨莱本将军向陆军总司令弗立契上将说明这次暗杀事件的真相。于是弗立契就请求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出面,要求希特勒依法严惩暗杀分子。

  但勃洛姆堡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告诉维茨莱本,希特勒已经掌握了布莱多夫和施莱彻尔与某敌国合作的证据。勃洛姆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此时兴登堡已行将就木,戈林势力日盛,害怕他“把我的整个店铺都砸碎”。

  1934年8月2日上午9点,兴登堡逝世,享年87岁。3个小时之后,宣布总理的职务与总统的职务已经合并为一,希特勒接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总统的名称取消,代之以国家元首。他要求军队全体官兵宣誓效忠——不是对国家、对宪法,而是对他个人效忠。

  勃洛姆堡这位早在1933年7月就获得了德国法学院名誉院士学位的国防部长,违背了当时仍然有效的魏玛宪法,命令国防军宣誓效忠于希特勒。希特勒于8月20日给勃洛姆堡写了一封亲笔信,感谢这位国防部长。信中说:“国防军的官兵既然效忠于我所领导的新国家,我当随时负责保证国防军的存在与不可侵犯,以实践刚刚逝世的元帅的遗嘱并且不违背保证军队为国家唯一武力的诺言。”

  1934年曼施坦因出任柏林第三军区司令部的参谋长,这是个十分要害的位置,整个军区担负着德国首都柏林的安全,他的军衔也随之晋升为上校。此时柏林第三军区司令是维茨莱本将军,他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了名的人物,两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维茨莱本1881年12月4日出生于一个普鲁士佩剑贵族家庭,也是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等军事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会战,并身负重伤。1934年2月升任第三师少将师长,不久又晋升为第三军军长兼大柏林军区第三军区司令。

  1935年3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颁布了一条法令,实行普遍兵役制,并规定德国和平时期建立12个车和36个师的军队,大约50。晋遍义务兵役制就意味看,取消特权和例外,凡年满17—24岁的青年,可以远择兵种,参加步兵、骑兵和炮兵;此命令公布8日之后,尚未向当局自愿报名者,就只能到军事当局分配的部队去服务。

  随着这个命令的发布,《凡尔赛和约》的军事限制就此寿终正寝。第二天是星期日,是德国一个欢庆的日子,战败给德国人的枷锁《凡尔赛和约》被彻底地挣脱了。不论哪一个德国人是多么不喜欢希特勒和他匪徒式的统治,但他不得不承认希特勒已经完成了魏玛共和国政府连试都不敢试的事情,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荣誉已经恢复。

  5月2日,勃洛姆堡向三军发出了第一个指令,要他们拟出重新占领莱茵河非军事区的计划。这次行动代号为“训练”,它要“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来完成,它的计划工作极为机密,“只有少数军官可以知道”。为了保密,他的这个命令是用亲笔手书的。

  1935年5月21日晚上,希特勒又颁布了秘密的国防法,彻底改组了武装部队,魏玛时期的国防军被改称武装部队,元首和总理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国防部长勃洛姆堡被任命为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他是唯一得到过这种头衔的将军。三军各有自己的总司令和参谋总部。曼施坦因过去为之工作了10年之久的“军队办公室”这一陆军参谋本部的伪装名字,现已经放弃不用而用真名字了。

  从此之后,曼施坦因在军界升迁速度明显加快。

  希特勒改组武装部队两个月之后,曼施坦因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在这个位置上,他协助制定了德军武装进驻莱茵地区的计划。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把这个计划变成了行动。3月7日,少数象征性的德国军队(约三个营)越过莱茵河桥梁进入非军事区,不久,又开进了一些部队,使德军在莱茵非军事区的兵力达到了一个师。上午10时,德国外交部长召见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大使,把这一消息通知了他们。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有权对德军进入这个非军事区采取军事行动,英国也有义务以自己的武装部队来支持法国。而英国和法国除了空洞的警告之外,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1936年10月,曼施坦因晋升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开始直接接触德国军界的高级决策机构,他的直接领导是陆军总司令弗立契将军和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

  冯·弗立契将军是1933年秋天当上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在曼施坦因看来,他具有优美的骑士风度,是一个聪明谨慎的军人,对于战略和战术都具有健全的观念。像他那个时代的老军人一样,他的技术知识不太丰富,但却能毫无偏见地接受新的观念,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雅量。他从前在陆军参谋本部担任过第一厅厅长的职务,在这个位置上,曼施坦因也干过一段不太长的时间。这位老将军通常带着他那副老式的单片眼镜,并不时地转动一下,对部下显得和蔼可亲。

  在弗立契下台之后,曼施坦因曾在陆军参谋总长贝克的手下工作过很短的一段时间。贝克将军却是一个不很容易接近的人,即使是对他的副手也是一样。他的个性固然正直,态度非常冷静,也许是态度太冷静之故,显得缺乏热情和想象力。贝克还是一个言必称毛奇的旧派思想家,他对近代的技术问题却是一点也不了解,他想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改组陆军参谋总部。

  而曼施坦因在性格上与贝克将军有着很大的差异,他是个生性活泼、想象力丰富、反应敏捷且语言有点刻薄的人,所幸的是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关系还算融洽;因此,在古德里安指责陆军参谋总部是实施他的装甲计划的绊脚石的时候,曼施坦因很是为贝克鸣不平。

  贝克对新事物并不敏感,所以他反对德军建立装甲兵并把它当作一个独立军种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则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人所热衷的。他希望战车只是当作步兵的支援兵器,而他所同意的最大单位就是装甲兵旅。他对于建立装甲师的组织毫不感兴(这位贝克将军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方面,都抱着遇事拖延的态度,他走到什么地方去,都是浇人家一瓢凉水,他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出来,然后主张从长计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就提出了著名的“迟滞防御”战术,而这种战术,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成功。

  1938年2月4日,柏林的各家早报,刊登了国防部长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弗立契等数十名高级军官被免职的消息。这一天对于德国陆军高级指挥体系来说,是第二个“黑色的日子”,而第一个“黑色的日子”是1934年6月30日,这一天行刑队枪杀了德国国防军的两名高级军官,德国军官团在这两次事件中都没有所表示。

  勃洛姆堡的免职,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个人的私生活。大约是在1937年底,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向他的女秘书格鲁恩小姐求婚。这位国防部长的元配妻子是一个退休陆军军官的女儿,他俩是1904年结婚的,她于1932年去世,他们的五个孩子都已经成人,最小的女儿已经于1937年底与凯特尔将军的长子结了婚。

  在他向女秘书求婚之前,他只知道这位漂亮的格鲁恩小姐并非出生于贵族之家,而德国陆军的一个高级军官与一个平民出身的女人结婚是得不到贵族气浓厚的军官团的同意的,这也在预料之中,所以他就去和戈林商量。戈林不仅同意他的婚姻,而且答应跟希特勒去疏通,而且在1937年12月22日鲁登道夫的葬礼上,希特勒同意他的婚姻并祝他美满幸福。他们的婚礼是于1938年1月12日举行的,希特勒和戈林都出席了婚礼并当了主要证婚人。

  新婚后,这对新人离开德国到意大利去度蜜月,柏林的警察”总局调查了这个前秘书兼速记员埃娜·格鲁恩的档案,看后吓了一跳。这位元帅的新夫人在警察局里有过作妓女的记录,并曾因拍春宫照片而被判过刑。而且,这位年轻的元帅夫人从小是在她母亲经营的一家按摩院长大的,在柏林,按摩院就是变相的妓院。

  戈林最后得到了这份材料,这正是他取得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好机会。戈林把这份材料交给希特勒看,希特勒勃然大怒,他的元帅欺骗了他,让他当证婚人,把他当傻子。于是戈林找到了刚刚回到柏林的勃洛姆堡元帅,要求他辞职,参谋总长贝克也添油加醋地说,军官团不能容忍高级军人和一个婊子结婚。l月25日,元帅被希特勒正式免职,这位60岁的将军携年轻的妻子离开了柏林。从此,冯·勃洛姆堡的名字从德国陆军的名册中永远地消失了,即使他在战争开始后表示愿意效劳也没有被希特勒重新启用。1946年,他死于纽伦堡监狱。

  陆军总司令弗立契显然是继勃洛姆堡担任战争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最合适人选,但就在勃洛姆堡妻子的材料交给希特勒的同日,戈林也把弗立契犯有德国刑法第175条的鸡奸罪的材料,同时交给了希特勒。希特勒要求弗立契立即辞职。弗立契拒绝辞职并要求军事荣誉法庭来举行审判。但几天以后,还是被希特勒免了职,同时16名德军高级军官也被宣布退休,另有44名高级将领被调到低级的指挥部去了。

  陆军同司法部合作对弗立契被指控的罪名进行了调查,最后确定弗立契无罪。在宣布判决的时候,把军官团的一些高级军官召到了柏林,听取宣判。希特勒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对这件事向国防军表示了歉意。军官团要求让弗立契官复原职,但没能实现,只给了他德军第12炮兵团荣誉团长的虚衔。诬告他的人被判了死刑,但幕后指使者却安然无事。

  1938年2月间,也就是在希特勒大肆扩张德国军备的时候,弗立契被免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曼施坦因也因与弗立契私交甚厚而被解除了在陆军参谋总部中的职务,并被调离陆军参谋总部,改任驻李格尼兹的德国陆军第18师师长。曼施坦因举家从柏林搬到了李格尼兹,并一直居住在那里。同年,他又以勒布军团参谋长的身分参加了德军对捷克苏台区的占领。

  弗立契被免职之后,布劳齐特希将军接替了陆军总司令之职。这位继任的总司令1881年出生于柏林,1912年,他未经军事学院的培训而直接调往陆军参谋本部。1937年被任命为驻来比锡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一年后接任陆军总司令之职。

  曼施坦因原指望勃劳希契在担任总司令之后,能为他的前任弗立契将军讨个公道,但他却让曼施坦因失望了。勃劳希契未曾干预此事,后来曼施坦因才知道,这位总司令三缄其口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已经奉命参与了清洗弗立契的行动,而且当时希特勒还给了他一笔钱,以解决他财务开支上的困难。

  曼施坦因出任德军首席参谋次长到1938年为止,这在第三帝国的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他在这个职位上任时,曾经负责拟定抵抗法军侵入的计划和抵抗法捷两军联合侵入的计划。希特勒在吞并捷克时,部分借鉴了这个计划。

  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德国的扩军行动进展迅速,而且德国的战役战术理论也有所创新。

  曼施坦因承认,德国装甲兵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归功于古德里安。古德里安主张把战车集中起来当作一个主要的兵种使用,另用与战车速度相同的摩托化步兵和炮兵作为支援,这样才能执行作战甚至于战略的任务。在另一方面,参谋本部却记得西线的血战教训,决定要使构成德国陆军主体的步兵师,用密切的装甲支援来恢复其机动,可能采取战车旅的方式,来克服敌方的野战工事和炮兵、机关枪的防御火力。

  曼施坦因所建议的办法是成立一个新的突击炮兵种,突击炮既非坦克,又非装甲车,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装甲保护的自行火炮,担负对步兵的密切支援任务。这种突击炮装备着无旋转炮塔和开顶的装甲履带车辆,装甲车上架设一种有限旋转度的75毫米火炮,能用直接火力来击中目标。此种战斗车辆和担任突击任务的步兵一同前进到目标附近,然后迅速攻击敌方据点。

  1935年秋天,曼施坦因任陆军参谋总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的时候,首次提出了建立突击炮兵种问题的报告。他的这一独出心裁的报告立即受到了陆军总部一窝蜂的反对,因为陆军总司个、参谋总长、军务署、兵工署的首长都是炮兵出身。另一方面,装甲兵和战防炮兵则认为发展突击炮是争夺和占有自己兵种所急需的材料和经费。

  步兵对于曼施坦因设计的突击炮这一新式武器很感兴趣,但却希望由步兵自己使用。最后,还是陆军总司令弗立契赢得了胜利,他热情地支持了曼施坦因,因为他是骑炮兵出身,他把突击炮理解成一种机械化的骑炮,这与曼施坦因的初衷并不十分吻合;当然,有人出钱把突击炮变成可以使用的武器,总比停留在设计图上要好得多。因此,此种新突击炮遂成为炮兵的一个分支。突击炮果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发挥了威力,据说到了1944年初,已经击毁了2万辆敌人的战车。最后,装甲兵也使用了这种装甲战斗车辆,而在1943年之后,这种装甲战斗车辆也大量为苏军所仿效和使用。

  曼施坦因到了1938年3月7日,才第一次与希特勒发生密切的接触,当时他由于受弗立契免职的影响而调任师长,但由于当时的总参谋长贝克要求他暂时帮忙,所以尚未离去。那天上午,希特勒突然宣布召见曼施坦因,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