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老子韵例


  昔孔广森作诗声分例,其言曰:“今之诗主乎文,古诗主歌。歌有疾徐之节,清浊之和,或长言之,咏叹之,絫数句而无以韵为;或系音促节,至于句有韵,字有韵,而莫厌其多。”余以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学诗也。既曰诗,即必可以歌,可以诵;其疾徐之节,清浊之和,虽不必尽同于三百篇,而或韵或否,则固有合于诗之例焉为无疑。然在宋代吴棫韵补,已叹“老子道德经,周柱下史老聃所作,多韵语,今往往失其读”,然则发凡起例,其可少乎?作老子韵例。
  (其一)世异音殊,一代自有一代之音,古韵不可合于唐,唐韵不可合于今,阎百诗所谓“古今之音系乎时”者,岂不然哉!五千言以今音读之,觉其扞格不合,而以古音绳之,则合者多,而不合者或出于传写之讹。昔邓廷桢钩稽五千言之用韵,与易、诗合,如“辩德”章富、志、久为一韵,久韵富、志,既与诗同,下句又韵寿,乃与易同。实则五千言与诗或异或同,与易则几无不同。且以楚人书楚语,作楚音,是又为骚韵开其端也。试举其与易同者:
  (一)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穷、中为韵。易需彖传穷、中、功韵。蹇彖传中、穷、功、邦韵。困彖传中、穷韵。井彖传穷、中、功、凶韵。渐彖传功、邦、中、穷韵。涣彖传穷、同、中、功韵。节彖传中、穷通韵。既济彖传中、穷韵。坤象传中、穷、终韵。随象传凶、功、中、穷韵。大壮象传穷、中韵。节象传中、穷韵。巽象传中、穷、中、功、中、穷、凶韵。
  (二)二十四章:“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行、明、彰、功、长韵。又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强、刚、行韵。易大有彖传明、行、亨韵。谦彖传亨、明、行韵。噬嗑彖传亨、明、章、行韵。复彖传亨、行、行、长韵。遯彖传亨、行、长韵。晋彖传上、明、行韵。暌彖传上、行、明、行、刚韵。益彖传疆、光、庆、行、疆、方、行韵。姤彖传刚、长、章、行韵。鼎彖传明、行、刚、亨韵。艮彖传行、明韵。旅彖传亨、刚、明韵。巽彖传行、刚韵。屯彖传明、光、长韵。讼象传长、明韵。履象传明、行、当、刚、行、当、庆韵。否象传当、行、当、长韵。同人象传刚、行韵。豫象传当、行、刚、亡、长韵。噬嗑象传行、刚、当、光、当、明韵。暌象传当、刚、行、庆、亡韵。夬象传当、明、光、长韵。震象传刚、当、光、行、丧韵。归妹象传常、当、行、良、行、筐韵。丰象传当、明、行、庆、翔、藏韵。系辞下传“君子知微知彰”三句彰、刚、望韵。干文言藏、明、行韵。坤文言刚、方、常、光、行韵。说卦传阳、刚、亨韵。杂卦传刚、行韵。
  (三)二章:生、成、形、倾韵。十五章:清、生、盈、盈、成韵。二十五章:成、生韵。三十九章:清、宁、灵、盈、生、贞韵。易干彖传元、天、形、成、天、命、贞、宁韵。屯彖传生、贞、盈、宁韵。系辞下传“日往则月来”九句生、成、生韵。序卦传盈、生韵。
  (四)二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渊、人韵。六十章:“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神、人韵。易干九二、九四、九五田、人、渊、天、人韵。丰彖传人、神韵。干文言人、神韵。
  (五)四十四章:“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止、久韵。十六章:道、久、殆韵。易临彖传道、久韵。离象传咎、道、久韵。杂卦传久、止韵。
  (六)六十八章:武、怒、与、下韵。六十四章:土、下韵。易困象传下、与韵。井彖传下、舍、与韵。恒彖传下、与韵。咸象传下、与、女韵。剥彖传下、与、下韵。随彖传与、下韵。离彖传土、下韵。
  (七)五十九章:啬、服、德、克、极、国韵。八十章:食、服韵。易谦象传牧、得、服、则、服、得、国韵。同人象传克、则、直、克、得韵。节象传塞、极韵。干文言传:革、德、极、则韵。
  (八)九章:之、已、之、保、守、咎、道韵。易复彖传咎、道、复韵。小畜初九、随九四道、咎韵。干彖传道、咎、久、造、久、首韵。同人象传、暌象传、节象传、既济象传咎、道韵。夬象传咎、道、咎韵。渐象传咎、饱、丑、道、保韵。
  次举其与骚韵同者,如五章穷、中韵。楚辞云中君降、中、穷、○韵;涉江中、穷韵。八章治、能、时、尤韵。楚辞惜往日时、疑、治、之、否、欺、思、之、尤、之韵。四十四章止、殆、久韵。楚辞天问止、殆韵;招魂止、里、久韵。十章离、儿、疵、知、雌、知韵。楚辞少司命离、知韵。七章先、存韵。楚辞远游存先、门韵;大招存、先韵。十七章言、然韵。楚辞惜诵言、然韵。二十五章、六十五章远、反韵,楚辞离骚、国殇、哀郢同。二章生、成、形、倾韵。楚辞天问营、成、倾韵。三十七章静、定韵,楚辞大招同。三十七章、五十七章为、化韵,楚辞天问、思美人同。六十八章武、怒、与、下韵。楚辞离骚武、怒韵。六十四章土、下韵。楚辞以下、与、女、所、舞、予等字为韵。二章居(处)、去韵。楚辞悲回风处、虑、曙、去韵。九章保、守、咎、道韵。楚辞惜诵保、道韵。二十四章行、明、彰、长、行韵。楚辞天问长、彰韵。二十二章明、彰、长韵。楚辞怀沙章、明韵。五十九章啬、服、德、克、极、国韵。楚辞离骚极、服韵;天问、哀郢极、得韵;橘颂服、国韵。六十五章贼、福、式、德韵。楚辞招魂食、得、极、贼韵。十五章客、释韵。楚辞哀郢跖、客、薄、释韵。
  由上所述,五千言与易韵同,与骚韵亦同。知声音之道,与时转移,而如易如骚,以时考之,皆与老子相去不远。五千言者盖与易经同为中国古代之二大哲学诗,老子为楚人,故又与楚声合。尚论世次,屈在老后。经文中“兮”字数见,与骚韵殆无二致,五千言其楚声之元祖乎!
  (其二)老子古韵之研究,宋吴棫已开其端,清顾炎武、江慎修以后,其卓然成家者,以江晋三之老子韵读,姚文田之古音谐,邓廷桢之双砚斋笔记为最着。邓书惟于虞、侯二部之界限,分隶诸部之入声,有所发明;而于古韵之综合研究,未遑及焉。江晋三以廿一部谐声表,姚文田以古韵廿八部,于五千言之中,句求字索,使韵理日明,虽不无遗漏之处,而乖舛则甚少。尤以江氏韵读,其分部与王念孙古韵谱同,学者取资焉。今试排比之如下(表中数目字为老子章次):


  
  
  

  

  

  

  
  

  
  

  

  

  

  
  

  
  

  

  

  

  
  

  
  

  

  

  

  
  

  
  

  

  

  

  
  

  
  

  

  

  

  
  

  
  

  

  

  

  
  

  
  

  

  

  

  
  

  
  

  

  

  

  
  

  
  

  

  

  

  
  

  
  

  

  

  

  
  

  
  

  

  

  

  
  

  
  

  

  

  

  
  

  
  

  

  

  

  
  

  
  

  

  

  

  
  

  
  

  

  

  

  
  

  
  

  

  

  

  
  

  
  

  

  

  

  
  

  
  

  

  

  

  
  

  
  

  

  

  

  
  

  
  

  

  

  

  
  

  
  

  

  

  

  
  

  
  

  

  

  

  
  

  
  

  

  

  

  
  

  
  

  

  

  

  
  

  
  

  

  

  

  
  

  
  

  

  

  

  
  

  
  

  

  

  

  
  

  
  

  

  

  

  
  

  
  

  

  

  

  
  
  
  江 有 诰 廿 一 部   姚 文 田 廿 八 部 唐 韵
一 之 始 母 1 事 教 辞 有 恃 2 ( 之 、 宵 合 韵 ) 治 能 尤
  8 已 保 守 咎 道 9 ( 之 、 幽 通 韵 ) 有 始 纪 1 4 道 久 殆 1 6
  ( 之 、 幽 通 韵 ) 倍 慈 有 1 9 熙 台 孩 2 0 海 止 以 鄙 母 2 0
  得 惑 式 2 1 改 殆 母 道 2 5 ( 之 、 幽 通 韵 ) 黑 式 式 忒 极 2
  8 有 止 殆 母 3 2 富 志 3 3 右 辞 3 4 饵 止 3 5 止 殆 久 4 4
  有 恃 宰 5 1 始 母 母 子 母 殆 5 2 事 救 5 2 ( 之 、 幽 通 韵 )
  起 有 5 7 事 福 5 7 福 伏 极 5 8 持 谋 6 4 国 贼 国 福 式 式 德
  6 5 德 力 极 6 8 来 谋 7 3 
四 之 始 母 1 上 有 恃 2 上
  治 能 时 尤 8 平 有 时 宰 1 0 上
  始 纪 1 4 上 倍 慈 有 1 9 上
  哉 熙 台 2 0 平 海 止 以 鄙 母 2
  0 上 改 殆 母 2 5 上
  有 之 之 殆 海 3 2 上 富 志 3 3
  去 饵 止 3 5 上 止
  殆 久 4 4 上 始 母 母 子 子 母 殆 5 2
  上 起 有 5 7 上 事
  富 5 7 去 母 长 5 9 上
  持 谋 6 4 平 始 事 6 4 上
  来 谋 7 3 平 
之 ( 灰 、 咍 ) ( 案 江 氏 廿 一 部 入 声 之 分 配 与
  姚 氏 廿 八 部 异 , 如 之 转 入 声 职 、 德 。 幽 转 入 声 屋 、 沃 。
  宵 转 入 声 觉 、 药 。 侯 转 入 声 屋 、 烛 。 鱼 转 入 声 陌 、 麦 、
  昔 。 支 转 入 声 锡 。 脂 、 祭 转 入 声 质 、 术 、 栉 、 物 、 迄 、
  月 、 没 、 曷 、 末 、 黠 、 ? 、 屑 、 薛 。 ) 
二 幽 道 道 1 腹 目 1 2 首 侯 1 4 ( 幽 、 侯 合 韵 ) 笃
  复 1 6 久 寿 3 3 ( 之 、 幽 通 韵 ) 笑 道 4 1 ( 幽 、 宵 通 韵
  ) 牖 道 4 7 畜 育 熟 覆 5 1 老 道 已 5 5 ( 之 、 幽 通 韵 ) 啬
  啬 服 德 德 克 克 极 国 母 久 道 5 9 ( 之 、 幽 通 韵 ) 奥 宝 保 6
  2 
十 四 ○ 道 道 1 上 保 守 咎 道 9
  上 首 后 道 有 1 4 上
  久 寿 3 3 上 牖 道 4 7 上
  老 道 5 5 上 
尤 侯 幽 ( 萧 ) 
三 宵 妙 徼 1  十 五 爻 妙 徼 1 上  萧 宵 、 肴 、 豪
四 侯 朴 谷 浊 1 5 誉 侮 1 7 ( 侯 、 鱼 通 韵 ) 足 属 朴
  欲 1 9 主 下 2 6 ( 侯 、 鱼 通 韵 ) 辱 谷 谷 足 朴 2 8 朴 朴 欲
  3 7 琭 玉 39 谷 辱 足 偷 渝 隅 41 足 辱 4 4 欲 朴 5 7 垢 主 7
  8
十 三 侯 偷 渝 隅 4 0 平 垢 主7 8
  上 
侯 ( 虞 ) 
五 鱼 居 居 去 2 平 客 释 1 5
  恶 若 2 0 去 甫 21 恶 处 2 4 居 主 34 ( 侯 、 鱼 通 韵 ) 落 石
  3 9 户 下 4 7家 余 5 4 下 普 5 4螫 据 搏 固 嗄 5 5 土 下 6 4
  武 怒 与 下 63 恶 故 7 3
十 二 鱼 ︵ 与 侯 通 ︶ 居 去 2 去 去 甫 2 1 下
  恶 处 2 4 去 主 下 2 6 上
  户 下 4 7 上 除 芜 芜 余 竿 5 3
  平 家 余 5 4 平 下
  普 5 4 平 螫 据 搏 固 作 哑 5 5 去
  土 下 6 4 上 武 怒 与 下 6 8 上
  恶 故 7 3 去 
鱼 、 虞 、 模
六 歌 和 随 2 阿 何 2 0 随 吹 羸 隳 2 9 平
  为 为 化 3 7 货 多 4 4 为 化 5 7 祸 倚 5 8 货 过 为 6 4
十 一 麻 和 随 2 平 义 伪 1 8 去
  阿 何 2 0 平 随 吹 羸 堕 2 9 平
  为 化 37 平 为 化 5 7 平
  货 过 为 6 4 去 
歌 、 戈 、 麻
七 支 离 儿 疵 为 雌 知 1 0 ( 歌 、 支 通 韵 ) 迹 ? 策 解
  2 7 雌 溪 溪 离 儿 2 8 ( 歌 、 支 通 韵 ) 
六 支 离 儿 疵 儿 雌 知 1 0 平 雌
  溪 溪 离 儿 2 8 平 
支 齐 
八 脂 屈 出 5 入 死 牝 6夷 希 微
  诘 一 皦 昧 物 1 4 畏 畏 2 0 物 惚 21 惚 物 2 1 师 资 师 资 迷
  2 7 味 见 既 35 ( 脂 、 元 合 韵 ) 昧 退 类 4 1 爱 费 44 屈 拙
  讷 热 4 5( 
  
脂 、 祭 通 韵 ) 
五 齐 死 牝 6 上 夷 希 微 1 4
  平 孩 归 遗 2 0 平
  大 逝 2 5 去 师 资 师 资 迷 2 7
  平 害 太 35 去 昧
  既 3 5 去 昧 退 类 4 1 去
  察 缺 58 去 
脂 、 微 、 齐 、 佳 、 皆 
九 祭 害 太 3 5 裂 发 歇 竭 灭 蹶 3 9 缺 敝 4 5 拔 脱 辍
  5 4 察 缺 58 散 乱 末 6 4 ( 祭 、 元 通 韵 ) 杀 活 害 7 3 契
  彻 7 9
     
十 元 言 然 1 7 大 逝 远 反2 5 观 然 2 6 还 焉 年 3 0
  ( 元 、 真 通 韵 ) 远 反 6 5 言 反7 8 平 怨
  怨 善 7 9
九 寒 言 然 1 7 平 远 返 2 5
  上 还 焉 年 3 0 平
  ( 年 与 真 通 ) 散 乱 6 4 去 远
  反 6 5 上 怨 怨 善 7 9 去 
之 、 寒 、 桓 、 删 、 山
十 一 文 玄 门 1 ( 文 、 真 通 韵 ) 纷 尘 存 先 4 门 根 存 勤
  6 川 邻 1 5 ( 文 、 真 通 韵 ) 芸 根 1 6 归 遗 昏 闷 2 0 根 君
  2 6 臣 君 2 6 ( 文 、 真 通 韵 ) 门 勤 5 2 门 纷 尘 5 6 贫 昏
  5 7 闷 醇 5 8 
八 文 玄 门 1 平 纷 尘 存 先 4
  平 门 根 存 勤 6 平
  先 存 7 平 川 邻 1 5 平
  芸 根 1 6 平 沌 昏 闷 2 0 平
  根 君 2 6 平 门 勤 5 2 平
  门 尘 5 6 平 贫 昏 5 7 闷 醇 5
  8 平 
谆 、 文 、 欣 、 魂 、 痕
十 二 真 渊 信 8 真 信 2 1 平 盈
  新 直 2 2 ( 真 、 耕 通 韵 。 谦 之 案 : 此 章 江 韵 有 误 , 说 见
  本 文 。 ) 渊 人 3 6 身 亲 4 4 身 真 5 4 亲 人 7 9 
七 真 渊 仁 信 8 平 真 信 2 1
  平 臣 宾 均 3 2 平
  渊 人 3 6 平 身 真 5 4 平
  鲜 神 神 人 6 0 平 亲 人 7 9 平 
真 、 臻
十 三 耕 名 名 1 生 成 形 倾 2 清 生 盈 盈 成 1 5 静 命 1 6
  冥 精 2 1 争 争 2 2 成 生 2 5 名 臣 宾 均 名 3 2 ( 耕 、 真 通
  韵 ) 静 正 3 7 清 宁 灵 盈 生 贞 3 9 成 声 形 名 成 4 1 静 正 4
  5 静 正 5 7
十 青 名 名 1 平 生 成 形 倾 2
  平 清 生 盈 盈 成 1 5 平
  静 命 1 6 上 冥 精 2 1 平
  成 生 2 5 平 静 定 3 7 上
  清 宁 灵 盈 生 正 3 9 平 成 声 形
  名 成 4 1 平 静 正 4 5 去
  名 成 4 7 平 生 形 成 5 1 平
  静 正 5 7 去 
耕 、 清 、 青 
十 四 阳 盲 聋 爽 狂 妨 1 2( 
  
阳 、 东 通 韵 ) 状 象 恍 1 4 去 常
  明 常 凶 容 公 王 1 6 ( 阳 、 东 通 韵 ) 恍 象 2 1 明 彰 功 长 2
  2 ( 阳 、 东 通 韵 ) 行 明 彰 功 长 行 2 5 ( 阳 、 东 通 韵 ) 行
  重 2 6 ( 阳 、 东 通 韵 ) 明 强 3 3 象 往 3 5 明 刚 强 3 6 行
  亡 4 1 亡 病 4 4 藏 亡 4 4 明 强 光 明 殃 常 5 2 乡 长 5 4 常
  明 祥 强 5 5 勇 广 长 6 7( 
  
阳 、 东 通 韵 ) 强 刚 行 7 8 祥 王 7 9 
十 六 庚 盲 聋 爽 狂 妨 1 2 平 状
  象 恍 1 4 去 常 明 1 6 平
  恍 象 2 1 去 明 彰 长 2 2 平
  行 明 彰 功 长 行 2 4 平 明 强 3
  2 平 象 往 3 5 上
  张 强 3 6 平 明 强 光 明 殃 常 5
  2 平 乡 长 5 4 平
  常 明 祥 强 5 5 平 勇 广 长 6 4
  上 行 兵 6 9 平 强
  刚 行 7 8 平 祥 王 7 8 平 
阳 、 唐 、 庚
十 五 东 通 容 1 5 容 从 2 1 邦 丰 5 4  一 东 穷 中 5 平 凶 容 公 1 6
  平 容 从 2 1 平 冲
  穷 4 5 平 邦 丰 5 4 平 
东 、 冬 、 钟 、 江
十 六 中 穷 中 5 冲 穷 4 5       
十 七 蒸 胜 应 7 3 三 登 胜 应 7 3 去  蒸 、 登
十 八 侵   二 侵   侵 、 覃 、 盐
十 九 谈   十 七 炎   谈 、 添 咸 、 衔 、 严 凡 
    入 声 一 戠 直 得 惑 式 2 2 黑 式 式 忒 极 2 8 伏 极 5 8 啬 啬
  服 德 克 极 极 国 5 9 贼 福 式 式 德 6 5 德 力 极 6 8 
职 、 德
    二 月 屈 出 5 昧 物 1 4 物 惚 2 1 惚 物 2 1 裂 发 歇 竭
  灭 蹶 3 9 缺 弊 4 5 屈 拙 讷 热 4 5 拔 脱 辍 5 4 杀 活 害 7 3
  契 彻 7 9 
物 、 迄 、 月 、 没 、 曷 、 末 、 黠 、 ? 、 屑 、 薛
    三 易 迹 ? 策 解 2 7 
    四 ? 诘 一 1 4  质 、 术 、 栉
    五 昔 客 释 1 5 恶 若 2 0 落 石 3 9 客 尺 6 9  陌 、 麦 、 昔
    六 屋 朴 谷 浊 1 5 足 属 朴 欲 1 9 辱 谷 谷 足 朴 欲 3 7
  琭 玉 3 9 谷 辱 足 4 1 足 辱 4 4 欲 足 4 6 欲 朴 5 7 
屋 、 沃 、 烛 、 觉
    七 匊 笃 复 1 6 畜 育 熟 覆 5 1   
    八 乐   药 铎 
二 十 叶   九 合   缉 、 合 、 盍 、 叶 帖 、 洽 、 狎 、 业 、 乏
廿 一 缉      



  (其三)细绎江氏老子韵读,其大异于姚文田者,在于以五千言用韵之文为准,而发明通韵与合韵之说。如四十一章谷、辱、足、偷、渝、隅同属侯部,姚文田分谷、辱、足一韵(六屋入声),偷、渝、一韵(十三侯平声),邓廷桢同。江氏则破除此种入声分配之谬,以谷、辱、足、偷、渝、隅为一韵。此犹就同部者言之,若夫异部之通转,则非妙于审音者不能。如六十七章勇、广、长为阳、东通韵,而姚文田邓廷桢则只广、长韵。二章事、教、辞、有、恃为之、宵合韵,而姚文田、邓廷桢则只辞、有、恃韵。至如六十四章散、乱、末之祭、元通韵,三十五章味、见、既之脂、元合韵,则非妙达阴阳对转之理者所敢言、所能言矣。考老子通韵合韵之例,江氏所发明者,以通韵言,如:
  (一)之、幽通韵(九章、十六章、二十五章、五十二章、三十三章、五十章、五十九章)。
  (二)幽、宵通韵(四十一章)。
  (三)侯、鱼通韵(二十六章、三十章、三十四章)。
  (四)歌、支通韵(十章、二十八章)。
  (五)脂、祭通韵(四十五章)。
  (六)祭、元通韵(六十四章)。
  (七)元、真通韵(三十章)。
  (八)文、真通韵(一章、十五章、二十六章)。
  (九)真、耕通韵(二十二章、三十二章)。
  (十)阳、东通韵(十二章、十六章、二十二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六十七章)。以合韵言,如:
  (一)之、宵合韵(二章)。
  (二)幽、侯合韵(十七章)。
  (三)脂、元合韵(三十五章)。就中“之、幽通韵”“侯、鱼通韵”“脂、祭通韵”“真、耕通韵”“文、真通韵”,皆为同列相比之近旁通转。惟“之、幽”“侯、鱼”“脂、祭”为阴声与阴声之近旁转,“真、耕”“文、真”“阳、东”则为阳声与阳声之近旁转。又“之、宵合韵”“幽、侯合韵”为阴声与阴声之近旁合。次之,“元、真通韵”“幽、宵通韵”为次旁通转,但“元、真”为阳声与阳声之次旁转,“幽、宵”为阴声与阴声之次旁转。“歌、支通韵”为阴声与阴声之又次旁转,惟“祭、元通韵”为阴阳相对之次通转,“脂、元合韵”为阴阳相对之又次对合。试本孔广森、章炳麟之说,为列图如上,以资说明。
  (其四)老子五千言,其疾徐长短,用韵体制各殊:有通篇用韵者;有章首用韵,而中间或尾声不拘者;有间句助语自为唱叹,不在韵例者。此盖哲学诗之体裁有所谓“自由押韵式”。就其用韵之格式言之,有与诗经绝同者,如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歌、支通韵)。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之部)。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侯部)。又如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专气致柔,能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
  爱人治国,能无为?
  天门开阖,能为雌?
  明白四达,能无知(歌、支通韵)?
  此一唱三叹,以声论声,即置之三百篇中,亦不知有何分别;然而终不同者,则三百篇皆吟咏性情之作,而此则以说理竞长。所谓哲学诗之特点乃在内容,内容有异而形式随之,此所以老子用韵体裁与诗有同有异,而与易则无不同也。老子韵例韵表,旧有作者,如刘师培之老子韵表,见丙午国粹学报,多妄说不可信。沅君之老子韵例初稿,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而语焉不详。兹篇所列,都二十四则:
  (一)一句一转韵例
  名与身孰亲(真部)?身与货孰多(歌部)?得与亡孰病(阳部)?是故甚爱必大费(脂部),多藏必厚亡(阳部)。知足不辱(侯部),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部)。(四十四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歌部),我好静而民自正(耕部),我无事而民自富(之部),我无欲而民自朴(侯部)。(五十七章)
  (二)二句一转韵例
  不出户,知天下(鱼部);不窥牖,见天道(幽部)。(四十七章)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文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祭部)。(五十八章)
  (三)三句一转韵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祭部)。修之身,其德乃真(真部);修之家,其德有余(鱼部)。(五十四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祭部)。天之所恶,孰知其故(鱼部)?(七十三章)
  (四)四句一转韵例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耕部),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歌部)。(二章)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鱼部)。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之部)。(六十八章)
  (五)五句以上一转韵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阳、东通韵)。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幽部),故去彼取此(支部)。(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之部)。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阳部);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之、幽通韵)。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阳部)。(五十二章)
  (六)一章一韵例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之、幽通韵)。(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式,夫唯式,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蔕、长生久视之道(之、幽通韵)。(五十九章)
  (七)一章数韵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文部)。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阳、东通韵)。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元部)。如何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侯、鱼通韵)?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文部)。(二十六章)
  大成若■,其用不弊(祭部);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中部)。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脂、祭通韵),清静以为天下正(耕部)。(四十五章)
  (八)二句间韵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阳部)。(三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元、真通韵)。(四十三章)
  (九)奇句偶韵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耕部)。(三十九章)
  古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鱼部)。(六十九章)
  (十)偶句奇韵例
  企者不久,夸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阳、东通韵)。(二十四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耕部)。(五十一章)
  (十一)两韵互协例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鱼部),必有凶年(元部)。(三十章)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阳部),仍无敌(支部)。(六十九章)
  (十二)两韵句中互协例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部),动之徐生(耕部)?(十五章)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耕部),而贵高将恐蹶(祭部)。(三十九章)
  (十三)两韵隔协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真、耕通韵),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之部)。(二十二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之部),治之于未
  ○(元部)。(六十四章)
  (十四)三韵互协例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祭部),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文部),是谓玄同(阳、东通韵)。(五十六章)
  (十五)四韵互协例
  俨兮其若客,涣(元部)兮若冰之将释(鱼部)。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谆部)兮其若浊(侯部)。(十五章)
  (十六)句中韵例
  希言自然(元部)。(二十三章)正言若反(元部)。(七十八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部)。(四十四章)
  (十七)首尾韵例
  祸兮福之所倚(歌部),福兮祸之所伏(之部)。(五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部)。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元部)。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支部)。(八十一章)
  (十八)句首韵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元部)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支部)。(二十七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歌部)而勿强(阳、东通韵)。(三十章)
  (十九)首尾上下皆韵例
  大道废,有仁义;智能出(脂部),有大伪(歌部)。(十八章)
  (二十)韵上韵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部)。(五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部)。(六十四章)
  (二十一)双声为韵例
  豫(鱼部)兮若冬涉川,犹(宵部)兮若畏四邻(文、真通韵)。(十五章)
  合抱之木(侯部),生于毫末(祭部)。(六十四章)
  (二十二)叠字韵例
  道可道,非常道(幽部);名可名,非常名(耕部)。(一章)
  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耕部)。(七十一章)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侵部)。(五十章)
  (二十三)助字韵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部)。(十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支通韵)。(二十九章)
  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之部)。(二十三章)
  (二十四)助字不为韵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阳部)。(四十一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鱼部)。(二十四章)
  由上所举韵例,有前人所认为无韵者,而实皆自然协韵。如以叠字为韵,老子之例甚多也,而在诗、易中亦有旁证。诗如蒹葭各章从、从韵,葛覃一二章覃、覃韵,抑五章玷、玷韵,生民三章林、林韵,载芟今、今韵,褰裳一、二章狂、狂韵,何人斯五章行、行韵,巧言二章生、生韵,鸿雁三章、抑九章、桑柔下章皆人、人为韵,绵七章门、门韵,荡二以下各章以七“商”字为韵,东山各章以四“山”字为韵,雨无正五章、巧言五章、宾之初筵一章皆言、言为韵,采薇四章、韩奕三章皆何、何为韵,韩奕四章、抑十章之、之为韵,出车五章、巷伯七章、南山有台一、二、四、五章子、子为韵。余如来来、国国、鼠鼠、女女、弟弟、醉醉、悠悠、乐乐,叠字为韵者,尚不胜数。又以易经为例,颐彖传养、养韵,大壮彖传壮、壮韵,观六三、九五、上九生、生、生韵,节初九、九二庭、庭韵,鼎六五、上九铉、铉韵,贲彖传文、文韵,蛊彖辞,巽五九日、日韵,损象传时、时韵,小过彖辞事、事韵,屯六二字、字韵,豫六三、困上六悔、悔韵,蒙上九寇、寇韵,萃彖传聚、聚韵,旅六二、九二仆、仆韵,大有初九咎、咎韵。由此知五千言以道、道为韵,名、名为韵,以仁、仁为韵,狗、狗为韵者,又何足异?又以助字韵为例,易革象传之、志韵,鼎象传之、尤韵。即谓诗经不协语助,实亦不然。抑十章、韩奕四章皆以二“之”字为韵,载驰四章尤、思、之韵,小戎二章期、之韵,园有桃一、二章哉、其、之、之、思、哉、其、之、之、思韵。再以楚辞证之,离骚“心犹豫而狐疑,怀椒糈而要之”,“命灵氛为余占之,孰信修而慕之”,天问之、谋、之韵,尤、之、期之韵,九章惜诵之、尤、之韵,哀郢持、之韵,时、丘、之韵,思美人之、■、期韵,惜往日之、疑、辞、之韵,九辩二“之”字、四“之”字韵。由此知五千言二“之”字韵(七十四章),三“之”字韵(二十三章、六十六章、八十章),四“之”字韵(十七章),五“之”字韵(四十九章),又何足异?惟老子为哲学诗,其用韵较诗经为自由,则诚有之,若谓其手笔差异,文不拘韵,则不但不达五千言铿锵之妙,且不足以语诸子之文矣。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朱谦之。
  ------------------
  YOUTH 整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