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用人用出肝胆来


                一个例子

  外宽内合,用人以信,这是领导人的用人策略。领导者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领导系统,在选拔好了人才以后,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用人。如果用人不当,则不会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用人得当,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国时的袁绍争霸一方,军事实力是相当雄厚的。他所采用的施政策略是“外党内忌”。“外宽”倒还可行,但“内忌”却让他大失民心。

  袁绍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割据一方,手下人才济济。田丰是袁绍在军中的别驾,颇有学识,是一位知名的谋士。袁绍在刘备兵败投靠他时,将其收纳下来。刘备劝谏袁绍伐曹,而田丰听了,却认为此计实不可施。便直言谏袁,“操兵方锐,未可轻听,若不听良言,出师不利”。

  袁绍心胸颇为狭隘,一听此言,登时大怒,立即就要处斩田丰。在众大臣一再求情之下,这才延缓下来,但仍囚于狱中。后来袁绍果然兵败而回。但他不仅不思己过,反而怪罪田丰出言不逊,要他自杀。可怜田丰一位有名谋士,就此饮恨作别人世。

  袁绍当时是河北的大军阀,军事实力最强,在讨伐董卓之时是联军首领。袁绍被推举为联军首领,除了凭借较强的军事实力之外,还凭拥有招才容贤的虚名。当初刘备兵败投靠,他以不失大义之名,对刘备单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意见言听计从,而对他部下的忠勇善断的谋士田丰等人则忌恨有加,不仅不听他们的意见,反而一再地仇视,打击他们。可见,他的“外宽”,并不是真正的“外宽”,只不过是做给别人看,图个虚名罢了。殊不知正是这种虚荣心使得他伐曹大败,而且也损失了一名谋士。

  袁绍的。“外宽”,在外人看来是很英明的。刘备兵败犹如丧家之犬时,是他收容了刘备。但应该看到,“外宽”只是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外”是为了“内”,为了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而不是要许多虚有的名誉挂在自己头上。这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使自己看不清真相,被莫须有的光环迷昏了头脑。“内忌”则会使自己渐渐地失去地人心,使忠诚有谋之士日益远离自己。再完善的机构也经不起这样的挫折。袁绍没有看到这一点,田丰等人的忠诚报国之心被他当成了别有用心。到兵败之时,刘备跑了,他身边的忠臣都让他杀光了,他成了独夫民贼。

               比海洋更宽阔

  要想做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心胸宽广、宽厚容人、团结同志、善于合作,以增强凝聚力。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这样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所以,一个人如果努力做到心胸开阔、宽厚待人,是应该可以做到的。领导者不要斤斤计较,宽容大度一些,做事讲原则,求同存异,互谅互让,认真听取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豁达大度,从课如流”,绝不能因为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而排斥、否定别人。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意见不相符时,不要急于否定别人,而应该仔细考虑,求同存异,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因为怕自己的想法不正确,而不去寻求实证。而当别人犯错误时,千万不要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应该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福平县是滨海市的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依山榜水,风景极其优美。提起福平县的县长王福山,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一个人不伸大拇指的。福平县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有玉县长的足迹,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微服私访。他体恤民意,关心民情,经常倾听百姓对政府意见和建议。

  前几天又有人传出一件事,这件事就发生在那个传述之人的身上。原来,这个人就是县党委副书记牛长海同志。

  事情是这样的。牛书记想向王县长汇报工作,可由于有点事儿耽搁,而工作又拖不得,只好在下班后直接到王县长家去一趟。由于天快黑了,离县长家老远就下了车,推着走,正想放车,却看见县长家的门开了,先出来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后面跟的是王县长,手里还提着一大包东西。两人又说了几句话,那个人就要走,县长拉住他,把东西递给他,而那个人把东西往县长怀里一塞,转身就跑了。县长站了一会儿,才又抱着东西走进门去。牛书记一看情况,便知道是个送礼的。牛书记在门外站了一会儿,才去敲门。进门,落座,倒茶,接着两人就开始谈工作。工作谈完,已快到了吃饭时间,县长留牛书记吃饭,牛书记执意不肯,县长送牛书记至门外,华书记几次踌躇,欲询问刚才之事,却始终也役说出口,不过心中倒是存了好大一个疑问,且对县长的行为有些不满。

  又过了两天,忽然听说县重点高中教师的分房指标下来了,然而,一位申请了好几次的中年教师仍未分到房。据说他家的环境非常不好,一家四口挤到一间十二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听说还有一套房没分下来,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这套房铁定是留着开后门的。牛书记一听说这件事,便再也坐不住,心想这件事铁定与县长有关。共产党的使命感使这位书记一下子冲到了县政府,来到县长办公室。

  抬起胳膊。叩叩叩,重重地敲了几下门。

  “进来。”传来的依旧是县长不急不缓的声音。

  牛书记深深地吸了口气,推开门走进办公室。县长正伏着案前办公务。抬头一看是牛书记,便连忙站起来说:“唉呀,老牛呀,快坐。”牛书记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沉思着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好。等了一会儿,还不见他开口,王县长便打破沉默,说道:“老牛,找我有事吗?”

  “我……,这……,”牛书记话到嘴边,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出口。

  “老牛,有什么话就说吧,老哥俩儿了。”

  “县长,我有一件事想问你。”牛书记犹豫半天,终于说。

  “县长,前几天是不是有人拿着东西到你家去了?”

  “哦,你看见了?”县长不动声色,挑高眉问道。

  “是的,我看见了。这两天分房指标下来了,群众们议论纷纷,有个困难户据说还没给解决。”

  “那你说该怎么办呀?”

  “我,我觉得剩下那套房应该分给那个困难教师,而不应该给某些人开‘小灶’。”

  牛书记说虽未明说,但这几句话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了,明摆着就是县长给某些人开了后门。

  “牛书记,分房的事我有权决定吧!”王县长依旧不卑不亢地说道。

  牛书记听了这句话,再也坐不住了,“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大声地说:“您是有权决定没错,可咱们是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不能滥用职权呀!”牛书记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义正辞严。

  王县长听了不仅没动怒,反而笑眯眯地看着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老牛呀,别急,有话慢慢说。”牛书记火气再大,也不好意思再发作,只得缓缓坐下。王县长接着说道:“许老师家情况我了解,我曾经去看过,他家的困难情况确实属实,没直接分给他房,我是有用意的,不然,我这一大堆东西怎么处理呀。”说完,王县长从桌下底下拿出一大包营养品之类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牛书记听着玉县长的话,又看了那一大包东西,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了,登时尴尬得不知所措,两只手来回在裤子上搓着,嗫嚅着不知说什么好:“老王,这……,是我不对,我没查清,就就乱发脾气……”

  “老牛,别说了,再说就见外了。现在,我有个事儿需要你帮忙。”王县长一说这几句话,不仅化解了牛书记的窘境,而且体现了对部下的宽厚和善。

  “什么事?”牛书记急忙问道。

  “待会儿陪我去执行一个任务,你过来,我告诉你……”王县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牛书记。原来,王县长是要牛书记陪他一起去许老师家,东西送回,并把新房钥匙给他们。

  下班后,县长和牛书记两个人直奔许老师家。王县长在一排简陋的平房前停下脚步,牛书记也跟着停了下来。两人把车子放好,牛书记跟着王县长,来到第三家门前。王县长站住脚说:“就是这家。”王县长说完,便举手敲门。

  “谁呀?”随着问话,门也开了,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知识分子,戴着眼镜,一看两人自己不认识,便问道:“你们找谁?”说完,又瞅了王县长上眼,觉得这个人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

  “噢,许老师,我是……”

  “这位是王县长,特意来拜访你们的。”牛书记抢先开了口。

  许老师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办好,心中暗想:怪不得这个人这么眼熟,原来……

  “‘老许,你干嘛呢,谁找你呀?”随着话音,走出来一位妇女,眼睛红红的,好像才哭过。

  “你们……”

  “是,是王县长……”许老师还在县长来找他的震惊中。

  “什么?县长,您快请进,真不好意思,家里太乱了。老许,你是个傻子,怎么不请县长进来呀。”

  “噢,噢,请进,快请进。”许老师好像这会儿才反应过来。怪不得觉得他眼熟,其实也不能怪他没认出来,他从来没做过送礼请客的事,见了县长,根本就没怎么敢拾眼瞧。

  “许老师,这是你拿去的营养品,孩子正上学,还是给孩子补吧。”王县长亲切地说。

  “县长,就这么点儿东西,怎么好意思……”许老师的妻子红着脸开了口,“我们老许……唉”,屋子里显得有点乱,可能是因为房子太小,东西没地方放才显得乱。

  “噢,许老师,你们的房子分下来了,我和牛书记就是来给你们送钥匙的。”王县长为了减少不愉快的气氛,连忙说道。

  “啊?”夫妻二人一听此话全都愣住了。

  “不是说没我们的房呀?”许老师的妻子迟疑地开了口。

  “我想亲自给你们送来,才没往下传达。”

  许老师激动地接过钥匙,眼里也蓄了泪。许老师的妻子硬咽着开了口:“县长,谢谢您!我们老许一点儿也不会找路子,成天就知道和书本打交道,上您家还是我逼着去的呢。”

  “不要谢我,要谢就谢党。”王县长也动情地开了口。牛书记看着这一幅画面,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忽地,他大手一挥,说:“好了,大家都高兴起来,许老师,赶紧忙着搬新家吧!”一句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王县长他们走时,许老师夫妻二人送他们到门口。临走,许老师看着王县长他们,郑重地一鞠躬,真诚地说:“县长书记,谢谢你们!”

  这是知识分子心中最诚挚的话语。一路上,王县长和牛书记都沉默着没开口。终于牛书记打破沉默,说道:“县长,今天,我错怪你了,我……”

  “老牛啊,别说这些了。我在想,以后,我们的工作还应该再彻底一些啊。”听着,看着,牛书记的眼中也有了泪光,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二人一齐向前走去。

  正是王县长宽厚和善的待人态度,才使得福平县的工作越做越好。如果当初王县长因为牛书记一时冒犯,而对牛书记不理不采,那势必会失去一个得力部下的信任,这对于做好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领导者们千万要戒骄戒躁,养成宽厚待人,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工作作风。

              信任比金子还重要

  领导在宽厚待人的同时,还应该以信用人,即用人不疑。给人以充分的信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既委之以事,就要有放手让权的气魄。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战连年不断。这一日,上朝之时,经过多天思考,魏国国君决定派大臣乐羊率军去打中山国。但因为中山国的重臣乐舒恰恰是乐羊的儿子。朝中大臣争议不绝,均认为乐羊虽然善于布兵打仗,但这次父子对仗,恐怕乐羊就不会全心全意为国效忠了。尽管朝中争议颇多,但魏文侯却并未改变主意,而是依然派乐羊带兵出征了。

  乐羊在抵达中山国后,决定用围而不攻的战略攻城。一连好几个月过去,乐羊却未曾动过一兵一卒。朝中有些大臣再也忍耐不住,纷纷上书。奏章像雪片似地飞到魏文侯手中,魏文侯只是一笑置之。朝中争议越来越激烈,魏文侯依然不动声色,反而派遣专使带着酒食、礼品去慰问乐羊,犒劳他的军队。流言愈演愈烈,魏文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给乐羊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别墅。最后,乐羊终于按计划攻克了中山国,得胜回朝。魏文侯非常高兴,特意为乐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功酒宴。那些议论过乐羊的大臣都觉得无地自容,同时也都称赞魏文侯的用人不疑。宴罢,魏文侯赏给乐羊一个密封的钱箱。乐羊口到家后,打开一看,不是魏文侯赏给他的金银珠宝,而是满满一箱他攻打中山国时朝中大臣弹劾他的奏章。乐羊对魏文侯的信任感动万分。

  乐羊这时才明白,如果不是魏文候的全力庇护,不是魏文侯对他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信任,不要说攻打中山国的任务不能完成,恐怕连自己的性命也很难保住了。

  与此同时,秦穆公也留下了一段用人不疑的历史佳话。当时,秦晋争霸,正在关键时刻,晋国国君病逝,秦穆公想借此机会假道晋国消灭晋国的邻国郑国。于是,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雨三位大将率军出征。而晋军接到消息,知道攻打秦国的太好时机到了。秦军一到,便受到晋军狙击,秦军全军覆没,三位大将们被活捉。

  晋国为了羞辱秦国,没有杀孟明视等二位大将,而是将他们放回秦国,请泰国国君自处。

  秦国举朝上下皆为此事羞愤不已,三位主将也恨不能立即以死谢罪。但秦穆公却身穿缟素,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们,并为未能生还的将士痛哭流涕,以示祭奠。接着,又向全国发布了引咎自责的《秦誓》,他说:“孟明视等都是杰出的将领,皆因寡人做了错误的判断,才招致如此大的惨败,这与孟将军无关。胜败乃兵家常事,我想孟将军他们一定会振作起来,为国雪耻。”

  孟明视等开始勤奋练兵,专伺时机到来,雪洗耻辱。

  一年之后,孟明视等率军伐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伐晋又遭惨败。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认为不能再任用孟明视等人了。然而秦穆公却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仍然让他们位列将相,并帮助他们整顿军政。

  孟明视等发誓在报此知遇之恩,一定要实现《秦誓》中的誓言,为国雪耻。他们厉兵秣马,加紧训练。三年后,都觉时机已到,于是三人再度率军代晋。这一次势如破竹,大军压过全境,晋军大败,只得向秦国求和。这一战大振秦国国成于天下,一雪国耻,使秦国取得了享有与晋国同等权力的地位。

  如果秦穆公在孟明视等大败之后,对三人失去信心,那么秦军一定会更加懦弱。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秦国只能成为别国铁蹄下的牺牲品。然而,秦穆公却对孟明视等人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这才使得他们军心大振,一举打败晋国,取得了胜利。

                小鬼由心生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到,做到用人以信,用人不疑并不是很困难的事。除了能运用自己的权力给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条件外,还应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在遇到困境时。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因此,这种用人以信的品德,同时也体现为宽广的胸怀,临难不苟的气度,高瞻远瞩的眼光。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领导者真正信任你的部下时,他们也会对你报以同样的酬谢。为政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一时的失败而失去对部下应有的信任,这样只能使事情演变得更加糟糕。

  我们来看一实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私人承包的企业越来越多。孙老板的颗粒有限公司便是雨后春笋中的一支。

  孙老板的公司可谓人才济济,公司创立伊始,全公司职员齐心努力,把个公司搞得越像样。孙老板便不禁有些飘飘然,老板的派头越来越足。公司上下虽不致怨声载道,却也议论颇多。

  最近,公司接了一笔生意。但由于一位科长的疏忽,有几个器件不符合要求,对方要求全部退货,那可就亏大了,把个孙老板急得不知怎么办好。最后还是这位科长出面,不知进行了多少次恳切的交谈,千万次的保证与道歉,才使对方软化,答应不退货,但还得赔偿人家损失。

  按理说,这件事也就算是平息了。可孙老板却不认为,他老觉得责任全在这位科长身上,因此对其百般训斥,最后又说:“我不是不重用你,只是最近公司人才越来越多,我看还是让一些新手锻炼锻炼,你就先让个贤,再到基层去深入一下吧。”

  就这样,这位科长下来了。其实,这位科长是很有才能的,而且办事极为认真,这次出差错,有好几方面的原因。但孙老板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句让贤就把他打发下去了。公司里的人也都为这位科长抱不平,但也都是敢怒不敢言。

  自此以后,那位科长就一直在基层呆着,能力无处发挥,真是大材小用了。那位科长本人倒也没什么怨言,只不过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想生存就必须不断发展自身。因此考虑再三,这位科长向孙老板递交了辞呈,孙老板想都没想便批准了。很多人都很惋惜,公司里失去了一位人才。

  那位科长辞职后,很快又找到了工作,干得仍然是老本行,管得是生产营销这一块。他所在那家公司很快与孙老板公司形成了对立之势。孙老板开始着急,因为他的公司的营业额已开始有下降的趋势。

  这种情况的产生并不单纯的是因为那位科长的离开,但却与孙老板的用人之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走了一个科长事小,但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更多的人就会自动离开。公司的发展只会越来越慢,甚至停滞不前,出现经营危机。

  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因其本身而定。但更应注意的是,不管如何,只要你选定了人选,你就应该充分地信任他,并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缺乏信任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去拼命工作呢?

  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还是信任,缺少了信任,工作便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领导者们应引以为鉴,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怀疑别人的能力,那样只会使你失去人心,无法开展工作。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