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面对现实 破除万难


                兵来将挡

  在我们的生活中,说不清什么时候来一阵风雨;在我们前进的路途之中,不知何处会遭到挫折。但是,人生在世,免不了要碰上一些困难,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悲观地活着。最起码的一点是,我们还能看清眼前离我们不太远的路,而只要我们满怀希望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当然,既然人生之中存在许多困难,我们就需要掌握战胜困难的本领,什么时候困难来了,我们都能采取办法战胜它。

  我们应该学会对待困难。

  鲁僖公四年春,齐恒公凭借着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国的支持,侵占蔡国,然后攻打楚国。楚王派使节前去与军队交涉:“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料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齐国管仲说:“昔日召康公命我先君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西至黄河,南达穆陵,北至无棣。而且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礼物,由于周昭王南征不归,我们要以此事问。”

  看来齐国攻打楚国满含仁义之理效忠之情,他们仍是高高地打出旗帜,举出周王来掠夺土地,谁不敬周王就是无礼,在当时这可以说真是很有威力的一句黑话,谁若失礼,那只有等待被人灭亡的危险。而且管仲得意洋洋地又在最后补充了一条罪责:周昭王南征不归,是楚国之错,这让楚国使者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因为昭王晚年荒于国政,人民对他很是厌恶,当他巡狩南方渡过汉水时,当地人民给他一只用胶粘成的坏船,行至中流时,船身解体,昭王和他的从里都被淹死了,没能回国。管仲厚着脸皮把此事提出来,要拿此事问,真是无耻之极,因此楚国使者巧妙地答道:“不向周工进纳贡品,是我们的过错。可是要提到昭王南征不归此事,你还是到水边去问吧!”

  对于齐国摆出的幌子,楚国使者给进行了巧妙的讽刺,使他们终于在以后露出狰狞的真面貌,齐桓公指着大批人马对楚使扬言:“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样,他们就一下子陷入非正义战争的被动局势,再想攻楚,就不那么容易了。

  面对泱泱大国的军队,再加上鲁来陈郑等国的助威,一个楚国怎能抵挡得位?况且齐国来势汹汹,一连设下众多罪状。然而,他们撒谎与找理由终究有些失理的,楚国使者极为明智地抓住了这一点,使得众路大军难以前进。这在历史上是极罕见的道义之战,而且楚使善于抓住对方的破绽,在谈话时巧妙利用对方留下的机锋给对方一击,成了后人效仿的榜样。

  敲诈勒索,大都有个堂而皇之的旗号,你需要找出他们屁股后面掩藏的尾巴,然后捉住它,让他们脱身不得,才算是有兵来将挡的王者之气。

                明珠暗投

  宣公十二年六月,晋楚展开大战,晋军大败,知莺被俘。知莺的父亲荀首为下军大夫,率兵团战,射死楚大夫连尹襄老,射伤楚公子谷臣,一并带回去,预备以后来用他们换取回知莺。于是。荀首至中军统帅,当时晋军虽败,但势力并不虚弱,楚人俱怕苟首的声威,便答应了晋换回知莺的要求。

  楚国见知莺要回晋国,知道他将来一定能立下大业,便由原来把他当作罪犯的脸孔改作朋友的脸孔,把知莺送出,送时他满面和气地问知莺:“你会怨恨我吧!”知莺回答道:“两国之间作战,是因我没有才能,才沦为俘虏。大王不把我杀死用血徐在鼓上激励将士,使我回晋受罪,这是大王的思惠,我哪里还敢怨恨你呢?”楚王听了这话很为得意,进而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你将会感激我的思德吗?”知莺正色答道:“两国都是为国家利益打算,以使百姓安心度生,现在晋楚二国既已和好,各自后悔当初的怨恨,不应互相为战,那么就应互相宽恕为是,现在我们两国都在力求这样做,双方互释战囚以成其好。两国之间这样的政事,与我私人无关,我来感激谁呢?”楚王又问:“你这番话我听得有点不对了,明明是要换你回去,可你却说与你无关,但这也毕竟是两国之间大事。那么。你回去之后如何来报答我的恩情呢?”知莺说:“臣无从受怨,也无从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楚王笑着说:“这是哪里的话来。”知莺说道:“……若是我的国君把我杀掉,我就是身死掉,这个大思是不会腐朽的。假使听从你的好意而免我一死,来赐给我的父亲苟首,若他把我戮于宗庙,我虽死掉,你的恩德也会不朽的。假使轮到我担任国家大事的时候,带领部分军队保卫边疆,如果碰上楚国的将帅,我也是不会敢避而不打的,我会不惜牺牲地去拼杀,没有二心,以此来尽我的为臣之礼,这就是我对大王的回报。”

  楚王从知莺口中得不到什么于金许诺,但知莺句句话入情入理,不好反驳,只好送知莺回去,叹口气说:“晋末可与之争。”

  知莺在楚王进行盘问索要报答时,还在他人手中,然而并末故作媚态,强作欢颜,而是以礼相待楚王,这个礼,便是他应尽的臣子之礼,没有丝毫过度,也无丝毫不周。面对楚王厚颜无耻的索要人情,知鸟便正色说人情是有,但我应尽的臣子之礼还须效死以尽,所以楚王不能从他这里骗走任何东西,一定让他大失所望了。

  当你明珠暗投时,以礼相待。

              三十六计的最高招

  走为上策,不是讲逃避政策,它是指主动脱离一种极为尴尬的处境,待时机到来情况有所转机后,再去积极处理,解决一些困难与纷争。

  但“走”与“回”是密不可分的。晋公子重耳由于国王昏庸,献会曾听信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自杀,因而出走流亡于外,这样他既避免了骊姬的迫害,又能留得余生待国有转机时回朝主持朝政。在他流亡期间,也渐渐变得成熟干练,而且他也充分利用“走”来寻找他的同盟者。这样他就在“走”的同时来促使晋国内外发生有利的变化,最后,他终于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归晋,随之国内势力急变,众多人欢迎重耳回国,也有不少人怕重耳回来后报负他们,便想杀晋侯来取得晋公子重耳的信任。

  这就是滞留与走的一个鲜明对比:留则无生路,走后得王位。这虽是一个治国之君的经历,但这个道理在我们平时为人处世时也是大有作用的。走是为了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不是为了躲避困难,寻求安逸。

  重耳流亡到齐国时,齐桓公让他娶了妻子,赐给他八十匹骏马,渐渐地他被眼前这些所陶醉,他的妻子姜氏劝他快些出走,但他却执意不肯,姜氏说:“怀与安,实败名。”重耳还是不愿离开这美好的场所。最后姜氏只好把他用酒灌醉,在他醉醺醺时把他送出国。

  如果重耳一直在齐国滞留,那他将来是不会当上晋国国君的。

  1978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公派留学人员日益增多。公派留学生滞留国外,到期不归的比例逐年上升。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数字表明:从80年代中期至叨年代初平均每年有超过50%的公派留学生滞留国外不归,而国家每年需支付2亿元左右的公派留学费用。

  据《服务导报)l月15日载:1995年,一种新的公派出国留学模式酝酿出台,并在吉林、江苏两省开始试行,当年即按这种新的方式公派了86人出国留学。这项新的制度改变了原有的由国家教委外事司按计划下发指标的模式,而是以“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为基本内容。法律事务部查松寿主任解释说:“这种模式也是国际惯例,其中公派出国留学生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定出国留学协议书是核心内容。”

  为了避免出现法律上的疏漏,协议书详细规定了甲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乙方(留学人员)以及丙方(乙方国内的第一及第二经济保证人)的权利与义务。

  1995年试点成功,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原在吉林、江苏两省试点实行的新模式也迅速推向全国,并在全国设立了99个公派出国留学申请受理机构。

  对于逾期三个月不归的留学人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已正式开始向其本人或担保人进行索赔。据查透露,目前已对7名留学人员完成了索赔。正式到达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银行账号的索赔违约为30万元人民币,还有三个人正在索赔过程之中,另有一些按期不归的留学人员不是很主动履行其违约义务。这些逾期不归的留学人员其中有7人滞留在美国,2名滞留在日本,澳、加、德等国各1名。

  用法律手段规范公派留学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国家用巨额资金培养留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回来,否则“违约赔偿”,这本身就是公派留学制度上的一种完善。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