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五章


  “小陈,你看过今天的报吗?”
  黎纪纲一走进寝室,就大声打断了正在和郑克昌谈话的陈松林,他知道陈松林已经来了很久。说着话,他把手上的报纸一晃,便坐到床边上,靠近陈松林,翻开《中央日报》。这个早上,同寝室的同学都去上课了,他却无心去教室,出去买了份报纸以后,又到校园去蹓跶了一会儿,便转来了。看见没有外人,他便边念边评论起来:“滚他妈的,什么……共匪叛乱武装华蓥山纵队全军覆没!匪首彭松涛等悬首示众……社论的标题是祝华蓥山大捷……还有,长官公署新闻处长发表谈话……整整一版全是这些玩意儿!”
  黎纪纲把报纸向床头一丢,颓丧地说:“这一下反动派又有吹嘘的了,什么乘胜前进啦,安定川局啊,勿受共匪利用呀,反正是这一套!”他回头又望望报纸,望望陈松林,忧心忡忡地说着:“也许……这一次农村斗争,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信他那一套!中央社的消息,拿来揩屁股都嫌太脏。”陈松林毫无怀疑地判断着:“肯定是农村的武装斗争搞得反动派下不了台,后方的后备兵力完全被牵制住了!如果不是这样……瞧,为什么要登些:‘我强大兵团正乘胜扫荡,继续清剿……’呢?华蓥山纵队既已‘全军覆没’,为什么还要‘继续清剿’呢?还去清剿谁呢?去清剿根本不存在的纵队吗?一句话:自欺欺人!不过这条消息也有好处,反动派不得不承认了他们过去一直不肯承认的‘华蓥山纵队’,这正是说明华蓥山纵队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不过,”郑克昌放下陈松林刚才带给他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道:“有名有姓的,我看,牺牲恐怕不小……”
  陈松林气冲冲地大声反问道:“牺牲?革命还能没有牺牲?闹革命,能怕牺牲吗?”
  “当然咯,”黎纪纲立刻接过话题说:“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个人站起来!这点,我们的看法完全一致。”“我是说,”郑克昌解释道:“有人牺牲,就应该有更多的人补上去。我们也应该作些更实际的工作……至少,以后回想起来,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
  郑克昌的话,引起了陈松林的共鸣,他忍不住在床铺上狠狠地击了一拳。
  “真的,我倒很想到农村去!”
  郑克昌抬起头来,望着他,没有插话。黎纪纲立刻兴致勃勃地接了上来,估计着说:“华为离开学校了。听说他是川北人,不知是不是回乡去了?”
  “华为——我们大家都一样,哪里需要,就该到哪里去。”陈松林心直口快地讲出自己的见解。
  黎纪纲听后,沉默了一会,不以为然地说:“到哪里都一样。可是,难道重庆就不需要人手么?说心里话,我就是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朋友好了,真舍不得分开……”“有什么舍不得?”陈松林乐观地回想起华为和他分手时,背给他听的两句唐诗,便念了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黎纪纲点了点头,“你的话对我有启发,我们应该这样,永远自强不息!”
  静听着的郑克昌,用友爱的声音,向黎纪纲说:“你们都成了书呆子,一个引经据典,一个要‘自强不息’!表哥,小陈又不是真的要离开重庆,你何必那样惋惜?我倒觉得能够远走高飞,才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啊,《彗星报》该明天出版,你的稿子才写了一半……”
  “你快写稿子吧,我不耽搁你们了。”陈松林拿起几本他们刚还他的书,站起来,准备要走。
  “好吧,我就不奉陪了。”黎纪纲在桌边坐下来,抽出了钢笔。他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忽然对陈松林说:“小陈!办文艺刊物的事,筹备得差不多了吧?”
  提起这件事,陈松林倒有些为难了。因为甫忠高忙了好久,还没有把经费凑够。今天,黎纪纲又问起办文艺刊物的事,陈松林一下不知该怎样回答。他知道,黎纪纲对办刊物的兴趣是很高的,愿意写稿,也愿意参加编辑工作。他只好无可奈何地说:“还是经费有困难。”
  “想办法。大家一起想,总会有办法的。”黎纪纲顺手抽出几张稿笺,放在面前。“小陈,我要赶写社论,明天《彗星报》该出刊了。”
  “我陪你出去,”郑克昌慢慢站起来,“宿舍里闷得很,我们出去走走。”
  一路上,陈松林想着甫志高筹办刊物所遇到的困难,一直心事重重。郑克昌关切地安慰他,过了一会又说:“我还有点办法。我在邮局里,有几个爱好文艺的朋友。我去找他们谈谈。”
  “不要找人。”陈松林说:“实在没有钱,就等些时候再说。”“那就这样办吧!”郑克昌热情地告诉小陈,“天气渐渐暖和了,我把大衣拿去卖掉。”
  “不,你连职业都没有,还能要你的钱!”
  “小陈!”郑克昌诚恳的声音,变得更坚决。“我对文艺有兴趣。办刊物,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二天一早,郑克昌瞒着陈松林,带了大衣、铺盖赶进城去。回来,带着一卷钞票。一进书店,就把钱塞到陈松林手里,自己一文也不留。
  陈松林激动地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陈松林很快就把这件事向甫志高报告了。
  “他一个铜板也不留,自己吃什么呢?”甫志高最初也感到意外,随嘴问了一句。可是,接着又兴奋地笑起来。他很赏识郑克昌,并认为这种支持,正说明了群众对进步文艺刊物的迫切需要,因此,他决定加紧筹备。甫志高拿出了已经凑集到的一笔钱,叫陈松林先买下一批纸张,作好办刊物的一切准备。
  又一天晚上,郑克昌正在书店看书,外边突然下了大雨。他穿着布鞋,又没有伞,陈松林留他等一会再走,顺便从隔壁叫来两碗冷酒。喝了几口以后,郑克昌的脸被酒精染红了,渐渐打开话匣子。
  “……小陈,人生真没有意思,有时我简直想出家当和尚……或者干脆自杀算了。”
  “你怎么这样想?”
  “也许,你会说我颓废。我没有职业,活不下去,怎能不苦闷?在这肮脏的社会上,有钱人大吃大喝;没钱的,连饭也吃不上。真像古诗上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自己就是例子。离开邮局的时候,差点儿吃了官司!”郑克昌慢慢地喝着酒,看来他有点矛盾:是说下去呢,还是不说?要不是陈松林好心地询问,他可能就不会再说了。“你知道一个秘密刊物么?”郑克昌低声说,样子很警惕。“……叫《挺进报》,是用粉红色的打字纸油印的,十六开大小,每期是四、五页,……我就在这个事情上出了问题!”“怎么?”
  “我们有个读书会,全是邮局的进步青年组织的。会长可能是个地下党员,他常常拿《挺进报》给我看。有一次我正读着,被科长看见了,差点出事!结果还是加上个‘思想左倾’的罪名,把我开除了……”
  陈松林没有想到,郑克昌也看过《挺进报》,而且出过危险。不过这是可能的事,能看《挺进报》的青年本来不少,郑克昌表现进步,当然有机会看到。怪不得他刚来看书时就流露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神情来。
  “……狗日的国民党好歹毒!邮局里专门设了邮检组,许多丢进邮筒的《挺进报》,全被扣留下来,根本寄不出去。当然,那些《挺进报》上的收信人都是化名,特务也查不出来。有时候特务就守在邮筒旁边,真是危险得很。……我们读书会里的人,常常趁邮检员不在的时候,偷偷把他截留下来的东西,重新寄出去,简直有趣得很。”
  雨早就停了。郑克昌谈得太兴奋,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夜。陈松林觉得太晚了,郑克昌回去不方便,就留他同床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郑克昌对陈松林诚挚地说:“我看你们书店人手太少,我反正还没有找到职业,如果可以,我愿意给你帮帮忙。”
  过了两天,甫志高听到陈松林汇报这些情况以后,立刻就同意了郑克昌的要求,让他搬进书店。陈松林想了一下,就说,他自己也非常同情郑克昌的遭遇;可是书店是一处备用的联络站,住进外人,怕不太好。甫志高笑着解释说:只要谨慎一些,问题不大。过些时候,考察清楚了,吸收郑克昌入地下社,正式参加书店工作都可以;而且书店扩大,正需要人手,郑克昌总比外面新找的人可靠。听了这番话,陈松林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郑克昌进书店以后,工作挺卖力,一有空闲,就努力看书,除了吃饭,他也不要任何报酬。他说:有碗饭吃就行了,而且还有这么多书看,已经够满意了。何况帮朋友的忙,大家同甘共苦,得到的愉快,就是最大的报酬。
  当郑克昌得到《挺进报》时,他兴奋得双手都颤抖起来。他像得到宝物一样地,眼睛里闪着热烈的光芒,对陈松林说:“我简直没有想到,又看到了《挺进报》!”
  “在重庆大学,你表哥给你看过吗?”
  “看过。”郑克昌说,“不过表哥素来谨慎,他只给我看过几次。”
  过了不久,甫志高关照陈松林,要郑克昌通过邮局里的朋友,试着寄几次《挺进报》,收件人都是化名的。这样作,为的是进一步考察郑克昌是否完全可靠,也是为了消除陈松林的顾虑。后来听甫志高说,那些《挺进报》果然寄到了。陈松林很难忘记甫志高当时兴奋的神情,他是那样有把握地竖起指头,得意地问:“如何?我的眼力不错吧?”
  铁笔在蜡纸上,发出轻快的沙沙声。白色的痕迹,整齐而匀称地显现出来。
  “……随着全国大反攻的新形势的到来,农村抗丁、抗粮、抗捐斗争迅即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斗争烽火遍及西南,游击武装风起云涌。川东、川北和黔边游击武装,旬日以来连挫敌之进攻后,游击区迅速扩大,滇南游击队……”
  成岗专心一意地在蜡纸上熟练地刻写着:“美蒋妄图在西南大量征兵的阴谋,现已肯定必将以失败告终,而且,敌分布在川、康、滇、黔四省的第二线全部兵力,已被西南各地游击队拖住,难以向内战前线抽调……”
  写完以后,成岗揉了揉略感麻木的指头,一字一句地校对了一遍,又把《挺进报》这一期的标题抽读了一遍:“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大中学生开展争温饱、争生存运动……”
  “兵工厂工人反对扩大军火生产的斗争,获得新的胜利……”
  读完了,成岗伸了伸腰,站起来,倒杯开水喝了。时间还早,他丝毫没有睡意,又在桌边坐下,开始思索那尚未完成的新式油印机的设计。
  他手里捏着一支削得尖尖的硬铅笔,台灯光照亮面前一大张白纸,为了创造一部理想的机器,他已经熬过了好几个深夜。他咬着铅笔,搅着脑汁苦苦思索着,可是,白色的绘图纸上,还没有留下一点点思维的痕迹。
  几个月以来,他为着印得更多更好,节省时间和体力,曾经三番五次地改变印刷的办法,他已经丢开了那些质量粗糙的普通油印机,只用一块打磨得精光利滑的竹片往纸上刮油墨;用这种方法,可以印上二千四五百份漂亮、清晰的《挺进报》。在油墨的调拌、纸张的选择上,成岗也不知花费过多少精力。为了找到既薄而又富于韧性的纸,他跑遍了文具店,试验过好多品种不同的纸张。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日夜激励着他的顽强意志。现在,他又对自己的印刷方法不满意了,随着发行数量的增大,成岗决心制造出一部最理想的的油印机来。
  “要印得又多又快,应该先确定用什么作动力……用电,不,太贵了,而且电动机有声音……”
  “……如果用脚,对,用脚的踏动做动力……干脆把印刷滚筒也固定起来,这样两只手就自由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许,应该象印刷厂里的平版印刷机那样!”
  一瞬间,他仿佛看见了那部巧妙的机器的影子,正像一部小型的脚踏平版印刷机。……是的,就是这样!可是当他把铅笔伸向绘图纸,眼光刚刚移到洁白的纸上时,机器的幻影却变得模糊乃至空无所有了。
  铅笔杆重新被牙齿咬住,纸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又一次没有抓住理想的幻影,设计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呢……敲门的声音惊动了他。
  “谁?”
  “我,李敬原。”
  成岗开了门,高兴地接过他手上的帽子。
  “这样晚了,你还在工作?”说着话,李敬原走到桌边,用手绢擦擦眼镜,他看清楚了成岗的纸片上的字,问道:“你又在设计新油印机?”
  “我想试一试……”
  “我不喜欢你这种怪脾气,老是无休止地干……弓弦张得太紧了,也会断的。”
  成岗笑嘻嘻地说:“拖不垮的,愈干愈来劲。”“我看你们两个简直是在互相挑战,搞起竞赛来了。”他把“你们”两个字说得很重,说着便从背心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交给成岗,“这是他给你的回信。”
  “啊,回信啦!”
  成岗记得,正是那个和眼前一样温暖的晚上,穿着西服,戴着墨框眼镜的李敬原,第一次来到他家里。老李,是个干练而深沉的人,略微近视的目光,藏在墨框眼镜里,什么也不让人看出。即使是稀有的感情流露,也只是眼角一笑即止,分外含蓄。斑白的发丝,记录着他经历过的斗争岁月。他没有那种多讲话的习惯,三言两语便把问题揭示无余,对工作则要求严格,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一丝不苟的。每次从他手上,成岗得到的,不再是刻写清楚的蜡纸,而是一叠叠的新闻记录稿。
  那些稿件,全是用工整而秀丽的字抄写的,从来没有错落。看得出,那个负责收录新华社广播的同志,是个勤勤恳恳、热情地为党工作的人。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成岗不能不猜测:也许,在白天,他和我一样,有着公开的职业,而每个晚上,他都得秘密地也是不知疲倦地坐在房间里,轻轻地打开收音机,让来自解放区的广播,从嘈杂的干扰中传播过来,紧张地听着,紧张地记录下,然后再将记录稿用毛笔端正地抄写一遍。每个晚上,他都得紧张地工作几小时,得不到充分的睡眠;没有星期六,也没有星期天,一年到头,都没有假期……成岗忍不住提出了要求:“……让我给他写封信吧!……我知道和一个与自己没有直接组织关系的人通信、结识,都是违反秘密工作原则的。只让我写一次,表示我的敬意,让我不签名地写封信!”
  “好吧。”李敬原那一次比较宽和,终于点点头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写简单一点。”
  成岗想说的话太多了,不知怎么写,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他写上一句简单而准确的话:致以革命的敬礼!
  这几天,成岗正在等着对方的回信,谁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呢?是个老年还是个青年,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无疑的:那是个很好的同志。
  成岗兴奋地从李敬原手上接过了回信。他仔细地看了看,回信也只有一句话:
  紧紧地握你的手!
  正是那熟悉的均匀秀丽的字迹。一句话,一张纸条,战斗的友谊建立起来了,共同的理想温暖着不相识的,然而又是深深地互相了解的战友的心。
  “已经十一点半。刚才有事耽搁了,今晚上就在你这里住一晚上吧。”说着,李敬原摸出一卷收听广播的记录稿,交给成岗。
  “太好了,你睡床上,我睡地铺。”
  “就在一床睡嘛。今晚上我还想帮你做点事……”李敬原没有说完,突然把话题一转,“告诉我,除了设计油印机,你还在想什么?不要隐瞒,我看得出来。”
  成岗只好把心里想的讲了出来。
  “我在想,如果新油印机能做出来,我的工作就会减轻多了,可不可以再给我加点任务,例如说《进攻》的印刷……”
  “不行。”李敬原坚决地摇头,“《进攻》和《挺进报》不能搞在一起,这是组织原则。否则一出事,两个刊物都完了。”“那么,”成岗迟疑了一下,又提出新的要求,“把收听广播的任务也交给我吧,我的工作的确不重!”
  “你简直是‘野心’勃勃!才给别人写信致敬,又要叫别人‘失业’?我早就看穿了你的思想活动!”李敬原眼角透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就消失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以后再说吧。”
  今晚上李敬原的心情似乎特别开朗,说的话也比往常多。他在成岗的寝室里漫步走着,点燃了一支香烟,慢慢地抽着。“成岗,我以前也象你,但没有你这样结实……1935年,在南京,我也常常通宵刻写、油印……后来,身体坏了,那是在监狱……多少年来,我总记得,在北风呼号的寒夜,一个人静静地刻写蜡纸,没有火炉,真冷。你知道,南京的冬天不象重庆,手都冻僵了……我那部破油印机,老是吱吱地响,在夜里听起来,声音特别大……搞秘密印刷,真有点味道。”
  “这两天收到的消息特别令人兴奋,所以我想……”李敬原望着成岗,突然说道:“我帮你刻一张蜡纸。试一试吧,也许,‘手艺’都忘光了……”
  成岗兴奋地拿出了钢板、铁笔和蜡纸。李敬原在桌边坐下,看了看刚才带来的新闻记录稿,就动手写起来。
  成岗在旁边看着。李敬原还没有写完一行,成岗就发现了,他的仿宋字写得十分流利,刻写的速度很快。但刻写的方法,和自己的不同,每一笔转弯时,他都提一下笔,把一笔可以写成的变成两笔;还有,凡是几笔交叉的地方,他都有轻有重,把后写的一笔在交叉处断成两笔……“原来是这样的。”成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李敬原灵活的手,他懂得,这样写,比自己的方法高明得多。李敬原刻写的蜡纸,印的时候不容易破,印数可以增加很多,而且每一个字都清楚。那些转弯和互相交叉的笔画,决不会被油墨粘糊成墨点。
  成岗的手不觉伸向一处秘密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份文件,轻轻地在灯光下展开。他记得,这是两年前他大哥还在重庆的时候,他大哥带给他的。这是一份刻印得十分清晰美观的油印文件,文件的正面刻印着毛主席在重庆红岩村写下的光辉诗篇《咏雪》,是仿照毛主席的字迹刻写的,摹仿得很象,印得很好看;紧接着是一行动人醒目的大字标题:“坚决用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无论是文件上的大字标题,或者是笔画极细的小字,都刻印得非常动人。成岗一直珍藏着这份文件,他不仅是想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他参加地下报纸的工作以后,他更不断用它来对比研究提高印刷和刻写的技术。
  看着看着,成岗眼前象闪过了一道亮光,突然感到异常的清新和愉快!老李过去作过什么工作,除了老李刚才讲的,他一点不知道,但他确信,他大哥当时从川东特委带回家的这份文件,不是别人,正是李敬原亲手刻写的!
  李敬原似乎也看见了成岗手边的文件,并且看透了成岗心里的活动,戴着眼镜的眼角浮现出一丝带笑的皱纹,嘴角略为动了一动,好像在说:“成岗,你真是无孔不入,什么地方都钻得到。”但李敬原毕竟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只是看了一下成岗,用手指扶了扶眼镜,又神情专注地继续刻写下去。铁笔在蜡纸上划过的声音,是那样的均匀、动听,使人感到愉快。
  成岗当然不知道,尽管李敬原的手一直不停地在蜡纸上移动,但李敬原的思绪在一瞬间却被成岗手里的文件牵得很远很远。墨边眼镜里,闪动着一件又一件往事的影子——……浓雾弥漫的山城,熟悉的红岩村中共办事处楼房。
  ……浓黑的眉梢下,一双炯炯有神,明亮的目光,正无限深情地注视着一张张无限激动和兴奋的脸。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向同志们传达了中央关于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宣布了毛主席已亲临重庆谈判的消息,并且向川东和重庆地下党组织布置了一定要千方百计保卫毛主席安全的任务。作为川东特委的代表,李敬原多么渴望亲眼见一见毛主席啊!毛主席到重庆来了,特别是毛主席就住在办事处这栋楼房里!可是,和听传达的同志们一样,都感到自己肩负着保卫毛主席安全的重大责任,都迅速辞别了周副主席带着无限希望和重托的目光,奔赴自己的战斗岗位去了。
  ……巨大的乌云在天空中翻腾,正是蒋介石已经把他的几百万大军赶运到内战前线,美蒋反动派即将向我中原军区发动突然进攻,发动全面内战的前夕,也正是南方局即将撤离重庆红岩村的前夕。还是在办事处那间简朴、整洁的会议室里。李敬原和川东特委的同志听完了省委书记吴玉章同志对当前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指示,刚走出会议室门口,就听见了周副主席无比刚毅的声音:“我们党在毛主席领导下,一定能够用自卫战争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周副主席送别了几个同志,像他早就知道川东特委的几个同志在他身后似的,一回头,周副主席就把他那火热的手向大家伸来。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给人以无限鼓舞和振奋的力量。“情况都晓得了?那好。肩头上的担子不轻呀,”周副主席拉着同志们的手放开了,但移动着脚步,还要送大家几步。“不过,这担子不光是你们、我们,而是我们全党在挑。”走出办事处大门,周副主席站在那高高的石阶上,抬头望了望满天乌云,望了望远远近近山头上密布的敌特岗哨,对着大家,也像对着他自己说道:“南方局在重庆工作八年了,明天就要搬去南京、上海。八年当中,没有一天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坚持了毛主席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明滩暗礁都没有损害到我们,日本帝国主义终于被我们打败了,人民革命力量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看样子,南方局在京沪也呆不多久,要撤到山沟里去。反动派总是过低估计人民的力量,过高估计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作好了内战准备,他们马上要在全国大打。记得,大革命失败的时候,特别是1931年冬天,同志们往山沟里撤走的时候,革命何时能胜利,何时能回来,真是说不定呀,觉得渺茫;大家现在的心境,可大不相同了。只要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全党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经过几年苦战,美蒋反动派的猖狂进攻一定能够彻底打败的。从各方面情形看,三、五年以后打回来,可能性很大;重庆,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辞别了周副主席,特委的同志冒着山城少有的滂沱大雨,立即分头出发去传达布置工作;就在那天深夜,嘉陵江春水发了,李敬原乘着一叶扁舟,渡过洪水滔滔的嘉陵江,在一处临近江边的楼房里,一边回忆吴老传达的南方局的指示,一边专心刻写那份文件的时候,周副主席亲切指示的话语,还一直在他耳边回响:“四川是美蒋反动派的重要巢穴,是敌军兵源、粮源、军工生产的主要基地。你们这里的斗争,对我正面战场影响特大。要注意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要有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
  李敬原从成岗手上又看见那份油印文件,不仅使他勾起了这一连串的回忆,而且很自然地引起了他一连串的联想:前不久,为了更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斗争,南方局派人来指示地下党要加强城市对农村武装斗争的支援,特委为了及时掌握情况,加强领导,才决定他参加重庆市委领导,直接插手市委的部分工作。江姐下乡是他通知的,但江姐、成岗和老许都只知道和他接触的部分工作,知道他是市委领导,不知道他同时还担负着川东地区的领导责任。南方局来人还讲到一个情况,说周副主席现在中央协助毛主席领导人民解放战争,但还随时关心国统区地下党的工作……一眨眼,李敬原仿佛看见周副主席紧跟在毛主席身边,正在陕北山沟里奔波的巨大身影,他那无比刚强、激动人心的语音,像正混合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号角声在空中震响:“三、五年以后打回来,可能性很大;重庆,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严守着组织原则的成岗,尽管他已发现他珍藏着的这份文件肯定是李敬原写的,但李敬原不讲,他决不问起,只是默默地认真地揣摩着李敬原十分优美的刻写技术。“你刻得真好!”成岗忍不住靠近李敬原,把头和他紧紧靠在一起。这时他已发现,李敬原写的,是那样令人鼓舞的胜利消息。怪不得他今晚上特别兴奋,而且要亲自把这消息转告给山城人民。
  “这种铁笔不好,没有钢火。”李敬原摸摸那已经被钢板磨得钝秃的笔尖,“用留声机的唱针来做铁笔,钢火好得多,写的字笔画更细,更清楚……你试一试,只要稍微磨一下就成了。”说完,李敬原又聚精会神地写下去。战友的心沉醉在胜利的狂热共鸣中,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铁笔轻轻地滑过钢板,发出清脆而又有节奏的响声……李敬原在刊头上,加上大字标题,成岗抑制着激动,低声念了出来:“西北战场捷报频传,我军收复延安!”
  这一个晚上,他们在一起工作,谈话,直到天明。这是个多么难得的温暖的春夜啊!
  第二天早上,李敬原临走时,才告诉成岗说:“有件事情,要通知你。你办《挺进报》,现在是最后的一期了。”
  “为什么?”成岗睁大眼睛,望着李敬原。
  李敬原这才说明原因,他说:“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发挥《挺进报》的战斗作用,市委准备扩大发行量,把它改成铅印报纸。另一方面,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印刷,也容易暴露。敌人对地下党的活动愈来愈注意,最近又成立了新的特务机构……”
  “《挺进报》改成铅印……”成岗恳切的目光停留在李敬原脸上。“把我调去搞铅印,可以吗?”
  李敬原缓缓地说道:“敌人加紧军火生产,工厂里的斗争特别尖锐,党准备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下一次,我详细告诉你。你赶快结束现有的工作,准备接受新任务。”李敬原停顿了一下,算算时间,又告诉成岗:“今天是星期四。三天以内,你把最后一期油印的《挺进报》印完,星期天中午十二点钟,我准时派人来取。”
  成岗高兴地朗声回答:“一定准时完成!”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