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杰出作家。他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举凡诗歌、小说、戏剧都很有造诣,不过使他享誉世界的则主要是他的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其中前四部尤为出色。
  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最大特色。他创作的全盛时期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即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阶段向平民知识分子革命阶段转折的时期。这一阶段阶级力量的变化、社会情绪的高涨、思想观念的更替、知识分子的心态……总之,俄国生活中所有重大的社会现象都不曾逃脱作家敏锐的目光。不过,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俄国知识阶层的历史命运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构成了一部俄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不仔细研究屠格涅夫的作品,也就无法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俄国解放运动的历史。
  《罗亭》是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着手创作于1855年夏,于1856年发表于《现代人》杂志的第一、第二期。其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结局是俄国遭到惨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
  围绕俄国的前途问题,早在40年代就在主张全盘欧化的西欧派和强调保存国粹的斯拉夫派之间有过一场大论战。而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有关俄国前途的争论主要在贵族自由派和革命民主派之间进行。前者表面上也赞成废除农奴制,但希望由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地位;后者则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统治,消灭农奴制。从“不可救药的西欧派”转入自由派的屠格涅夫试图对这些重大社会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对贵族知识分子前一时期的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并且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如何发挥作用。这便是作家仅用50天时间创作《罗亭》的动因。
  罗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他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了当时哲学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过人的天赋和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付诸斗争实践,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罗亭式人物的不幸在于脱离人民,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因而注定一事无成。屠格涅夫所塑造的罗亭这个人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作家将自己同时代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如巴枯宁、赫尔岑、格拉诺夫斯基等等的性格特征都融合到了他的身上。就是罗亭所参加的波科尔斯基小组,也是以30年代莫斯科的文学哲学团体斯坦凯维奇小组为原型的。所以高尔基曾说“罗亭既是巴枯宁、又是赫尔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屠格涅夫本人”。由于取自现实内部的形象经过作家之手而成为典型,罗亭这个人物才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继奥涅金、毕巧林以后又一个光彩照人的多余人形象。
  与《罗亭》不同,写于1871年的《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篇幅与作者的长篇小说相差无几,但屠格涅夫却称其为中篇小说。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历了意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来到德国城市法兰克福。在那里他偶然踏进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柠檬汁,适遇店主的女儿向他呼救,请他帮助抢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气质使他产生爱慕之心,只是由于匆匆离去,爱情种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这成了30年后创作《春潮》的基础。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与作者的经历几乎毫无二致。但不能说这是自传体小说,因为作者只是采用了自已经历中的一件事作为小说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春潮》发表后受到广泛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俄国评论界的反应则褒贬不一,后来的文学史家和传记作者在论及屠格涅夫创作时对它较少提及或几乎不提。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开始所说的那样,小说不像作者其他许多小说那样总是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不过《春潮》在艺术上仍是成功之作。无论杰玛这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的少女形象,还是萨宁这个青年贵族的多余人的虚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这个外表华美内心丑恶的坏女人形象,都刻画得极为成功。情节的安排,景物描写也引人入胜。本小说的俄文原名Вешние,确切地翻译,应是“春天的河水”或“春汛”,由于以往已有“春潮”的译名播行于世,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实,本文译者遂袭而用之,而同一个俄文词组在小说开篇所引的古老抒情歌曲的第三句中则译作了“春水”。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