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篇

适中表现

  孩子们花了许多时间,努力建筑他们的纸板屋,那将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一间会所。
  他们可以在那里举行严肃的聚会,或只是纵声大笑、玩耍和爆戏。他们费了不少心思,才想好了这间会所三条有意思的规矩:
  1.没有人表现了不起;
  2.没有人表现低微;
  3.人人都表现适中。
   
情人节卡片

  小查德是个害羞、安静的孩子。一日回到家中,他告诉母亲他要为班上每个人预备情人节卡片。母亲的心顿时沮丧下来。她想:但愿他不要那样做,因为她看过孩子们走路回家的情景,小查德总是走在后面。那些孩子们勾肩搭背地彼此说笑和交谈,而小查德总是被排斥在外。然而,最终她决定支持自己的儿子。于是她买了纸张、胶水和彩色笔,整整三个星期,小查德每个晚上都在制作情人节卡片。
  情人节终于来到,小查德简直是快乐忘形。他小心翼翼地把卡片叠起来,放进袋里,然后飞奔出门。母亲决定烤制他最喜欢的饼干,等到他下课回家,把温热的饼子连同冰凉的牛奶一同拿出来。她知道他一定很失望……也许这样可以减轻他一些难过的感觉。想到儿子不会收到许多情人节卡片,或许一张也没有,她便感到伤心。
  那天下午,她把饼干和牛奶放在桌上。当孩子们的声音传来,她从窗户看出去,果然是他们来了,开心地边走边笑。像平日一样,小查德走在后头,但他比平时走快了些。她不出所料地看见他一进门便开始哭,她也注意到查德两手空空。门打开后,她勉强忍住眼泪。
  “妈给你准备了饼干和牛奶。”
  他根本没听过去,自顾自地往前行,脸11散发着光彩,反复地说:“一张也没有……一张也没有,”然后他加上一句,“我一张也没有忘记预备!”
   
选择

  法兰克博士(Dr.Victor E.Franki)曾在奥斯威辛和其他纳粹监狱度过恐怖的三年,他记下了在集中营里对人性的观察:
  我们住过集中营的人,都会记得有些人怎样走过营房,去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点食物分给他们。这样的人不多,却足以证明人的一切都可被剥夺,除了一样,人类自由的最后一种——在任何环境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
   
总是一个开始

  我们认识一对住在达拉斯的富有夫妇,他们常为如何教导他们的孩子们服务他人而烦恼。他们已习惯要什么有什么,接受他人的服务;至于服务他人,那简直是中古时代甚至像火星那样遥远的事。做父亲的开始明白这一点时已太晚,但没什么,总比完全不开始好!
  假期开始前一周,他告诉全家:“这次感恩节我们要做点不一样的事。”
  几个十几岁的孩子立刻坐直,因为通常在这种情形下,父亲会告诉大家一些特别有趣的活动,例如:到巴拿马群岛去玩小艇拖曳的降落伞等。
  这次却不一样。
  “我们一起到救济中心去,”他说,“去侍候穷人和流浪者吃感恩节晚餐。”
  “我们要做什么?”
  “得了,爸,你在开玩笑,是不是?告诉我们你在开玩笑。”
  他没有。
  由于他的坚持,他们一起去了,但并不很高兴。不知为什么他们的父亲“变得很奇怪”,而父亲也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做到。到救济中心服务他人!若是朋友们知道会怎样想?
  没有预测当天发生的事,之后也无人能想到有哪一天会比那天更美好。他们在厨房忙来忙去,把火鸡和调味料捧上餐桌,切南瓜派,添了无数杯咖啡。他们在小孩们子面前扮小丑,听老人家说许久以前和遥远的感恩节故事。
  父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举动简直开心极了(你觉得不可思议吗?),他怎样也想不到他们在数周以后提出的要求。
  “爸……我们想回去救济中心侍候圣诞节晚餐!”
  他们去了。如同孩子们所盼望的。在那里遇见感恩节时认识的一些人。他们尤其记得一个有着特殊需要的家庭。当这家人在吃饭的行列中出现时,他们高兴极了。从那时起,两家人有过数次接触;原本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只一次卷起袖管,侍候达拉斯最贫穷的家庭之一。
  这家庭发生了既明显又微妙的改变,孩子们不再以为凡事皆届理所当然,父母亲发觉他们变得更认真、更负责任。
  是的,虽然晚了一点,但那总是一个开始。
   
你来自怎样的城镇

  从前有一位智慧的老人,每天坐在加油站外面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
  这天,他的孙女儿在他身旁,陪他慢慢地共度光阴。
  他俩坐在那里看着人们经过,一位身材很高看来像个游客的男人(他们认识镇上每个人)
  到处打听,想要找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走过来说:“这是个怎样的城镇?”
  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你来自怎样的城镇?”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别人的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个把小时,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这里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转进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孙女儿坐的地方。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子下来问哪里有洗手!司,老人指着一扇门,上面有根钉子悬着扭歪了的牌子。
  父亲也下了车,问老人说:“住在这市镇不错吧/’坐在椅子上的人回答:“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父亲看着他说:‘与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转过来看着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然后那家人回到车上,说了谢谢,挥手再见,驱车离开。
  等到那家人走远,孩子女儿抬头问祖父:“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祖父慈祥地看着孙女儿美丽湛蓝的双眼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
  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乎你自己!”
   
一个实验

  凯瑟琳决定做一个实验。对她来说,那真是一次崭新的经验。你知道吗毗与我们大部分人有相同的问题,就是习惯批评别人。直到一天早上,她默想一段经文:“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罗马书》14:13)她感觉主正在提醒她,今天不要批评别人。
  她试着置之不理,这感觉却一直在她心中。于是她尝试把事情合理化:神不是给我们智慧去分析和评估事情吗?…尽管结论不一定是正面的,但那感觉仍然在她心中与她辩论,直到她终于愿意尝试——尽管只是一天——她将禁止自己批评别人。
  整个早上,她一直在想今天结束时将会是如何。与丈夫和朋友共进午餐时,除了她自己比平日安静以外,一切都跟平时一样。她所以安静,是因为不愿意把论断加入谈话。她并非决意不说话,只是不批评而已。这时她惊讶地发现,平日她的话语有多少批评和论断的成分。
  于是她一直安静,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她自己的骄傲于是受到一点小小的挑战。
  直到下午,才发生一件特别的事,她的思想和创意如同水闸被打开的水一般涌现,那是好久好久都没有发生过的情形。到当天结束时,她惊讶地发现停止批评所带来的结果:写信鼓励朋友、为一位大学朋友祷告、请求孩子的宽恕,这些想法都很自然地出现,因为中间没有批评的意念来拦阻。
  凯瑟琳一天的实验,后来成为终身的习惯。
   
有何关系

  施维里基督教会的青年们,在青年牧师戴夫·斯东的领导之下,凡事皆与附近施维里浸信会针锋相对,尤其在打垒球的时候。另一方面,他们对基督教信仰也很认真,总是忠心耿耿地参加斯东牧师主领的夏令会。
  一次,斯东牧师讲到《约翰福音》第13章耶稣替门徒洗脚的那一段,为了把甘心作仆人的教训深印在青年们心里,斯东牧师把他们分为若干小组,教他们出去实际做些服务他人的事。
  “在接下来的两小时内,我要你们到城里去扮演耶稣,”他说,“假如耶稣在此,他会怎么做?想想看他会如何帮助人。”
  两小时后,青年们再次在斯东牧师家的客厅聚集,报告方才所做的事。
  一个小组用两小时替一位老人整理园子。另一组买了些冰淇淋,分别送给教会里的几位寡妇。第三组到医院去看望一位生病的教会会友,并送给他一张慰问卡。另一组到疗养院去唱圣诞歌——是的,在八月中唱圣诞歌,一位老住户说那是她记忆中最温暖的圣诞。
  到第五组起来报告他们的行动时,每个人都报以嘘声。这一组竟然去找他们的竞争对手,施维里浸信会,问有什么事需要效劳的,牧师教他们到一位老妇人家里替她整理园子。于是,他们花了两小时除草、耙泥和修整树篱。
  临走时,老妇人叫他们过去,当面表示感谢他们的辛劳。“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晓得该怎么办。”她说,“你们这些施维里浸信会的孩子真是我的救星。”
  “施维里浸信会!”斯东牧师插嘴说,“我认为你们应该告诉她,你们都是施维里基督教会的成员。”
  “俄们没有说,何必呢广孩子们说,“我们认为那并不重要。”
   
墓碑

  堪萨斯州的希雅瓦达,一座名为霍普山的墓园中竖立着几个奇特的墓碑。那是一位白手起家、名叫戴维斯的农夫竖起来的。起初是他一个收入低微的工人,但凭着过人的意志力和勤俭的习惯,终于积聚起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在这过程中,农夫并没有结交太多朋友;他跟妻子的家人也不亲近,因为他们原本就认为他配不上她。他被激怒了,遂决定不给姻亲们留任何钱。
  戴维斯的妻子逝世后,他为她竖起一块精致的墓碑。他雇请一位雕刻家设计,其上有他们夫妻俩的情侣坐像。他对雕刻家的作品大为满意,于是吩咐再造一个,这次是他自己跪在妻子坟前,放下花圈的样子。由于第二个雕像更令他喜欢,他决定再订制第三个,这次是他妻子跪着把花圈放在他未来墓地上的姿势。他要求雕刻家在妻子背上加上一对小翅膀,那是因为她已去世,所以要使她看起来像个天使。雕像一个接一个,为了雕塑自己和妻子的墓碑,农夫最终花了不下50万美元。
  城里每次有人建议他参与一些社区计划(例如建造医院、公园、儿童游泳池、市政大楼),这位年老的守财奴都会满不高兴地皱起眉头,咬牙切齿地嚷嚷:“这个城市为我做过什么?
  我什么也没有欠它!”
  在把财富全数耗尽在石碑和自私的消遣之后,约翰·戴维斯活到92岁,带着一副冷酷的面容在贫民院中逝世。他的雕像………说来奇怪……每一座都渐渐陷到堪萨斯州的泥土中,成为时间的牺牲品。这些带着怨恨的纪念碑,代表着自我中心和冷漠的人生。天理循环,全部石碑最终必在若干年后消失。
  噢,对了,只有很少的人参加戴维斯先生的葬礼,据说只有一个人对他的死表示难过,那人名叫荷瑞斯·英格兰……就是那个卖墓碑的推销员。
   

  杰克·伦敦(Jack London)那本了不起的经典名著《白牙》(White Fang),说到一只半狼半狗的动物如何学会在旷野生存,后来更学会与人共处。其中有一段在我心中更留下深刻印象。
  白牙喜欢吃鸡肉,袭击鸡舍,曾有猎杀五十只母鸡的记录。它的主人维登·史葛——在它眼中高贵如神人,是它“全心全意爱戴的对象”——叱责它后又把它带到养鸡场去。当白牙看见它最喜欢的食物在它面前走来走去时,便顺着本能的冲动,扑上前去攫住一只鸡。但主人这时发出制止的声音。他们在养鸡场中站了好一会,每次白牙有所行动,主人便会开口制止它。如此,它领会了主人的意思——它学会不去碰那些鸡。
  维登·史葛的父亲坚持说:“习惯吃鸡肉的动物是无法改变的。”但维登挑战他的说法,整个下午把白牙与鸡关在一起。
  “白牙被主人单独关在养鸡场内,便躺下来休息。曾有一次它起来到水槽里去喝水,它沉静地不去管那些鸡,就当它们根本不存在一样。四点钟时,它奋力一跳,上了鸡舍的屋顶,然后落在外头的地上,由那里从容地走回屋子。它学会了规矩。”
  因着对主人的爱和顺从,白牙克服了与生俱来的欲望。它或许不懂得为什么,但它选择了服从主人的意思。
  动物的故事往往能打动人心,启发深奥的道理。白牙对主人那种单纯的爱与忠诚,提醒我人生中总有许多“鸡”,我必须决定,到底要服事谁?
   
百万富翁与清洁女工

  曾有一位百万富翁的办公室,设在第一国家银行大厦的二楼。当他要上二楼时,他会乘坐电梯;下楼时,则利用楼梯。
  他是个傲慢的人,过去曾经贫穷,后来白手起家;他是个自立更生的人,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
  他每月按时缴房租,但对于那些管理升降机、高吊在行人道上擦窗户以及烧锅炉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也不会给他们一只火鸡,或一点小费。
  大厦有一位打扫楼梯和大厅的穷妇人,他常常从她身边经过,但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她的存在。他的头向来抬得很高,心里想的尽是怎样赚更多钱。
  有一天他从办公室出来,要走下楼梯。
  清洁女工正站在楼梯中央,她从最上面开始检查楼梯是否干净。在最上面的一级阶梯有一处地方被水弄湿了,而且放着一大块肥皂,百万富翁正巧踩在上面。
  富翁踩在肥皂上面的那只脚向东方日出的地方滑过去,另一只脚则快速向日落的方向滑过去。后来他跌坐在楼梯的最上一级,却没有停止在那里,他开始往下滑,但滑下的方式却非他所预料,每滑一级,楼梯使发出如同打鼓般的一声问响。
  清洁妇礼貌地站在~旁,任他往下滑。
  最后他由底层站起来,自忖是否应当走回大厦办公室,要求开除该名清洁女工;但他想到一旦把要求开除她的理由说出来,必会在这大厦的其他人中间传为笑谈。于是他没有说话。
  但从那天起,他开始注意那位清洁女工,带着慎重的态度走过她身旁。
  没有人高贵或威严到可以忽略周道的人的地步。因为一位卑微的清洁女工和一块普通的肥皂,就能令一位大人物的心思立即脱离他事业而产生烦恼。
  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高过神儿女中最卑微的一位,否则你也可能从骄傲之处往下坠,带着疼痛与瘀伤离去;更因怀疑那清洁女工站在肥皂水中间露出笑容而感到难堪。或许,她当天会因为你跌倒的滑稽样子而过得更愉快。
  这是个缺少欢笑的时代,那令清洁女工脸上露出笑容的人有福了。
   
记号

  年轻人孤单地坐在巴土里,大部分时间都望着窗外。他大概二十来岁,相貌和善,他的头发短而整齐,目光很少转离车窗。这动作引起走道另一边一位看来像祖母的老太太注意。
  当巴士驶入市郊,老太太快步走到年轻人身旁,询问是否可以坐在他旁边。
  闲聊过春季温暖的天气之后,年轻人突然说:“我在监狱里呆了两年,今天早上才被放出来,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他用有点激动的声音告诉老妇人,自己是怎样在一个贫穷而懂得自重的家庭生长,他的罪行如何使家人蒙羞及心碎等。两年来,他一直没有收到家人的消息。他明白家人实在太穷,不会有钱到遥远的监狱看望他。而且未受过教育的双亲也不懂得怎样写信,既然没有回音,他也就停止了写信回家。
  在被释放前的三周,他抱着最后一次希望写信回家,告诉家人他对使他们蒙羞是何等抱歉,并请求他们的宽恕。他也提到自己将被释放,打算坐巴士回家,巴士将经过他从小长大、父母至今仍住着的家园前面。他在信中说,就算家人不原谅,他也能够理解。
  他替家人想出一个方便的办法,就是在他车子经过的时候,在门前做个记号,假如父母亲愿意原谅他并且欢迎他回家,可以在前院的苹果树上系一条白丝带,若是看不见这个记号,他将留在巴士上,从今以后在父母亲的生命中消失。
  当车子驶近他的家门,年轻人愈来愈焦虑,甚至不敢看窗户外面,因为他几乎确定树上不会有白丝带。老妇人听完他的故事,只简单地说:‘俄们换个位置好吗,让我来帮你看/’车子继续开了几条街,她终于看到那棵树。老妇人温柔地碰碰年轻人的肩膀,抑制住自己的泪水,说:“看!澳,看,树上挂满了白丝带。”
   
相似之处

  屠杀时,我们最像野兽。批评时,我们最像人。宽恕时,我们最像神。
   
凡事谢恩?

  马修·亨利(Matthe、Henry)是一位著名的解经家。有一天地遭抢劫,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写下:
  让我心存感激——
  首先,我从未被抢;
  其次,他们虽然抢我的皮包,却未抢走我的生命;
  第三,他们纵然抢了皮包,里面却没有很多钱;
  还有第四,是我被抢,不是我抢别人。
   
好心的撒玛利亚人

  某神学院,一位教授以不寻常的办法安排他的讲道课程。他吩咐学生们,当天以好心的撒玛利亚人为证道题目,而且要他们一个一个从某教室走到另一间教室去宣读他们的讲章。
  教授给一些学生十分钟的走路时间,给另一些学生较少的时间,使他们必须赶路。每位学生必须走过一条走廊,并且经过一位显然需要帮助的流浪者。那是教授刻意的安排。
  结果令人惊愕,而且带给学生们极其有益的教训。停下来的好心人极少,尤其是那些必须赶时间的人,时间愈紧,愿意停步垂询贫穷者的人愈少。当教授揭晓这项实验,你可以想象对这批未来属灵领袖的震撼。他们为了赶时间去传讲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的信息,竟对作为故事中心人物的乞丐视若无睹。我们必须眼到手到,否则根本不能提供任何帮助。我想以下这首著名的短诗描述得甚为清楚——
  我饿了,于是作组织人道委员会来讨论。
  多谢。
  我身陷囹圄,你静静走进教堂,为我祷告自由。
  真令人感动。
  我赤身露体,你便思考我该如何穿着。
  那有什么意义?
  我病了,你在神面前跑下,为自己的健康献上感谢。
  可是我需要你。
  我无家可归,你向我传讲神的爱如何荫护我。
  我希望你领我回家。
  我孤单,你为我祷告而让我孤单。
  你为何不留下?
  你看来那样神圣,那样与神亲近;
  但我依然饥饿、孤单、寒冷、疼痛,我们有何关系?(匿名)
   
何为知足

  我只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她在贮物柜的另一边,刚刚结束晨泳进来。她的声音如同清晨——明亮、愉悦、充满生命,在早晨六点十五分的时候,足以抓住每个人的注意力。我听见了那肯定的语气:“狄露丝,真的谢谢你上周替我找到的书,我简直爱不释手,索尔仁尼琴是个伟大的作家。真高兴你把他推荐给我。”
  “早安,相德,”她向另一位泳者打招呼,那如同铃声般的声音静下来一会儿,然后再传出来,‘林看过如此灿烂的一天吗?我今早过来时看到一对野云雀,活着真好,不是吗/’那声音真是愉悦得令人难以置信。
  谁会对早晨这段时间如此感激呢?她的声音如此高雅,或许是一位成天没事做,坐在阳台上喝茶,读索尔仁尼琴的富有妇人吧!我想,假如我也能在游泳之后,成天读书,大概也会像她一样开心。甚至只要能在北面树林拥有~栋农舍,我也会很开心。我走到转角,在淋浴间面对面看到那“年轻的声音”,她正在收拾工具,五十来岁,身上穿着整齐的黄色制服,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制服,身旁还放着拖把、扫帚、罩衫和水桶。她是管理游泳池的员工之一。
  她朝着我微笑一下,捡起一个廉价市场的购物袋,快步往门口走去,边走边说着祝福的话:
  “祝你今天欢喜快乐。”
  我开始游泳,泡温水按摩,其间一直想着那身黄色制服。我的两位同伴,其中一位用疲倦、难过的声音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提到他那患了关节炎的膝盖、心脏的动脉瘤、失眠的晚上和充满疼痛的日子。
  没有一件事地感觉顺眼。水太热、涡流太弱,对他僵硬的双膝起不了作用。医生诊断来得太迟。他用那只戴着钻戒的手抹去脸上的泡沫。他看来很守旧,但我怀疑或许他也是五十多岁。
  那件黄色制服与镶满钻石的戒指形成了强烈而无言的对比,再次向我印证了神的话;“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他的意思确系如此。今晨我看见了满足与不满足。我绝不要忘记。
   
圣法兰西斯的祷告

  主,让我做你的和平之子。在憎恨之处播下你的爱。在绝望之处播下的你的盼望,在忧愁之处播下你的欢愉,在幽暗之处播下你的光明。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在舍去时,我们便有所得,在赦免时,我们便蒙赦免;在死亡时我们便重生,进人永恒。

  ------------------
  图书在线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