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八回 核弹爆炸 美丽广岛顿成死海 苏军出击 猖狂日本落花流水


  波茨坦公告,敦促小日本放下屠刀无条件投降,但却被一帮狂妄之徒拒绝,原子弹在距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爆炸。关东军怎么也挡不住苏联红军。

           ※        ※         ※

  且说1945年5月1日晚上10点钟刚过,当戈培尔夫妇的尸体在总理府花园中正在焚烧,地下避弹室里的人们集结在一起,准备从柏林地下铁道逃亡的时候,汉堡广播电台突然终止播送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乐。一阵军鼓声之后,一个广播员说道:
  “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同布尔什维克主义战斗到最后一息,今天下午在德国总理府的作战大本营为祖国牺牲了。4月30日,元首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现在由元首的继承人海军元帅对德国人民讲话。”
  第三帝国在弥留之际还在撒谎,就像它在建立之初一样。除了希特勒不是在那天下午而是在前一天下午死去这一无关重要的事实以外,他也不是打到"最后一刻"时牺牲的。但是,继承希特勒衣钵的人为了保持神话,为了要控制仍在进行抵抗的军队,广播这个谎言是必要的,如果士兵们知道事实真相,一定会感到他们被出卖了。
  邓尼茨在晚上10点20分进行广播的时候,也重复了这个谎言,并大谈元首的"壮烈牺牲"。实际上,他当时也不知道希特勒是怎样死的。但是,这并不妨碍邓尼茨玩弄从"元首"那里学来的惯伎,企图把人们的头脑弄得更糊涂。谈到新政府的任务,他说:
  “我的任务是拯救德国,使它不致遭受向我们进攻的布尔什维克敌人的破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要继续把军事斗争进行下去。只要英国人和美国人阻挠这个目的的实现,我们也就不得不继续进行抵抗他们的防御战。”
  邓尼茨在广播结束时,抚慰德国人民说,"在我们做了这样重大的牺牲之后,上帝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这些都是空话,邓尼茨知道德国的抵抗已经到头了。就在邓尼茨讲话的第二天,经过十六昼夜的英勇奋战,苏联红军已于5月2日下午3时攻克柏林。第三帝国的首都、希特勒老巢的解放,标志着纳粹的武装抵抗基本结束。
  柏林的光复,像一声惊雷,迅速传遍各个战线,德军的战斗士气全部瓦解了。5月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第二天,凯塞林的G集团军,包括驻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德国第一军团和第九军团在内,都投降了。
  同一天,即5月5日,新任德国海军司令汉斯·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来到设在莱姆斯的艾森豪威尔的总部接洽投降。1945年5月7日凌晨2点41分,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了。约德尔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在投降书上签字后,发表谈话说,"德国人民和德国武装部队的祸福吉凶,已交给胜利者决定了,”“在这个时刻,我只能表示希望胜利者会宽大地对待他们。”
  1945年5月8日午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自从1939年9月1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了解放后的和平欢乐,胜利的礼炮、和平的烟花,映红了柏林城,照亮了整个欧洲大地。在这5年8个月零7天中,在一百个战场上,有一千个城镇被炸毁,几千万人被屠杀,这一切全是法西斯造成的恶果。
  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这一伟大胜利,在斯大林的坚持下,5月8日24时,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参加仪式的苏方代表是朱可夫元帅和维辛斯基,仪式由朱可夫主持。西方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是: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德·塔西尼将军。
  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空军上将什图姆普弗。投降书宣布:“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并规定,该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这里按下德国法西斯不表,但说已处于空前孤立的最后挣扎阶段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
  德国法西斯投降时,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硫黄岛和冲绳岛,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陷在中国大陆的日军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威风,处处被动挨打,首尾难顾,正在滑向深渊,从整个的战争形势看,世界人民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虽然日本在军事上的败局已定,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不甘心于失败。他们准备把日本国民,特别是那些受反动民族主义情绪煽动起来的年轻人,推向垂死的绝路,搞所谓本土决战;妄图以流血震慑美国,争取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6月22日和23日,日本进行军事动员,降低征兵年龄,扩大征兵范围,相继颁布了"义勇兵役法"和"国民义勇战斗队统章令",规定十五岁到六十岁的男性公民和十七岁至四十岁的女性公民均须服役,适龄人员都要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从事各项为战争服务的活动。与此同时,日军又从中国、朝鲜等地向日本本上调兵,至7月,日本全国又实行了第三次军事动员。这时的日军从表面看是十分强大的,其军队人数已达到七百二十万,较一年前的三百八十万几乎增加一倍。飞机达到七千架。
  日本实行本土决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海上、空中和陆上都实施不断的特攻作战。所谓的陆上特攻作战,就是拼刺刀,对坦克实行肉搏攻击,用一个兵去拼命炸毁一辆坦克。日军参谋次长河边在6月8日的御前会议上声称,在日本本土决战,对美军不利;对日军则有"绝对优势"条件,他提出:“皇国的万物众生统统化为战力","发挥一亿国民的特攻攻击精神",以"互相刺杀的战法。"消灭敌人,保卫大日本帝国国土。实际上日军所倡导的就是武士道精神,他们曾在太平洋战场上多次使用这种残忍的自杀战术,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战场效果,对盟军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为了处理德国问题和解决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继德黑兰和维尔塔之后的第三次会晤。
  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则是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竞选。结果,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英国二战领袖丘吉尔被迫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会议。
  波茨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德国和意大利的赔偿,德国商船和军舰的分配,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哥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战败国领土的"委任统治权"等。与会国经过多次讨论,对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协议,于8月1日签署了《柏林会议议定书》,为战后处理德国和欧洲问题定下了基调。
  对日作战问题,是波茨坦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最初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在公告上正式签字,所以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但是,《波茨坦公告》发布后,日本军方拒绝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日本真正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要求,举手投降,还必须在战场上同日本军国主义作最后的较量。
  早在1944年1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拟订了在日本本土实施登陆的作战计划。1945年3月,重新改组了太平洋战区的指挥机构,麦克阿瑟负责全部地面部队的指挥,尼米兹负责海军指挥,战略空军由斯帕兹上将统一指挥。继而又确定了登陆日本本土的日期。
  美军是于1944年6月15日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当时,美国的战略空军B—29超级"空中堡垒"共50架,从中国、印度的航空基地起飞,对日本钢铁工业城市八幡进行猛烈的轰炸。到1944年下半年,美军轰炸机共出动十次,投弹八百吨。
  1945年3月9日,美国战略空军一次出动B—29型飞机234架,对东京进行大面积轰炸,投下燃烧弹1667吨,使东京四分之一地区燃起了大火。以后,—29又对神户、大阪、B名古屋、横滨等地进行了同样的轰炸。
  日本投降前三个月,美机向日本五十八个城市投下的燃烧弹多达五万八千吨。
  盟军对日本的轰炸和封锁,使日本经济瘫痪,社会混乱。从1944年底以来,日本海军已被彻底击溃,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打击。特别是日本从南方掠夺战略资源的运输线已被切断,国内资源枯竭,储备告罄,不仅严重影响了作战,生活保障也极端困难。到1945年3月底,作为战争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大动脉石油的储存量仅有四十万吨。海空作战已难以保障,汽车用的燃料和重油至二季度已即将全部用完。和1943年相比,钢材产量下降至35%,储备仅有二十六万吨,造船业降至27%,飞机制造降至64%,轻武器降至50%,粮食方面进口断绝,年度米产量只有三百万吨。
  因此,新动员的部队没有武器装备,部队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全国口粮发生饥荒,局势异常混乱。法西斯部队的横行和与民抢粮,引起了日本国内强烈的反军和反战情绪。
  东京在大火中已经燃烧了十几天了,如同一个大火坑,没有人能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烟消云散。对于东京的老百姓来说,才刚刚尝到战争的滋味。
  从7月10日到19日,有一千多架美国飞机,又对东京进行了新的一轮狂轰滥炸。尽管已经有了不准轰炸皇宫的命令。但是在几千米的高空,面对地面上高射炮,雨点般的射击,美国飞行员也就顾不得老是想着皇宫的事了。所以仍有不少炸弹落到了皇宫里。
  防空洞里的空气,几乎使人喘不上气来,尽管有抽气机在不停地工作,但外面的空气也好不了多少。
  天皇裕仁手里握着一支叫作"抓"的大笔,正在一张大纸上写着什么。皇后良子走过来一看,写的是长长的一竖,干巴巴如同一根枯死的树棍,下面是白茫茫一片。
  裕仁本来想写国运久长,可是飞机的轰鸣声和一阵紧过一阵的爆炸声,使他心烦意乱,这种国运,还是不写为好。
  他把笔朝桌子一丢,叹了一口气:“朕有愧于国,有愧于民,有愧于列祖列宗啊!”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朝防空洞的大门走去。
  侍从长藤田急忙拦住了他:“陛下,您不能……"下面的话,他没敢接着说。
  他不敢说,外面正在轰炸,您一出去,没准正好一颗炸弹落下来……可他不敢在皇上面前说死。
  “知道,知道了!"天皇显得很不耐烦。
  天皇走到大门口,朝外望了望,只见他最心爱的几株樱花,已经被炸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不由得心头一阵酸楚,黯然神伤。
  这时,外相东乡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看到了天皇,他才停住了脚步。又四下看了看,没有外人,便说道:“启奏陛下,刚才,臣从广播中听到了美、英、中三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怎么没有苏联?"天皇问道。
  “这一点,臣窃以为,是因为苏联和我们非交战国。”
  接着,东乡把公告的内容,向天皇作了汇报。
  天皇半天没有说话,他的头上出了一层汗。皇后赶紧走过来,递过一方丝帕。天皇拿在手里,轻轻擦了一把汗。
  这些条件是天皇所没有想到的,特别是没有提出要坚持取消天皇。在此之前,天皇已圣意俯允,可同苏联协商结束战争。可是苏联死活不同意日本代表前去协商。这主要是因为苏、美、英三同已有协定,三国中任何一国不得单方与交战国谈判结束战争。
  “内阁是什么意见?"天皇先试探着问东乡。
  “内阁认为,日本只有接受,方能结束战争,否则没有别的……"说到这,东乡看了天皇一眼,见他的眼睛紧闭着,脸上一片蜡黄。于是,他马上又改口说道:“三国宣言仅系一般的声明,至于其中的一些内容,仍有研究之余地,再说苏联也没参加,我们还可以通过苏联充分了解剖中的内容。”
  “这么说,你们的意见是可以先听一听各方面的反映?”
  “是的,臣是这么想的。”
  “那也好,可以请铃木先作决定。”
  东乡听完了天皇的圣断,便匆匆赶回去,向铃木首相汇报。
  7月22日上午,由铃木首相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三国波茨坦公告的对策。
  出席会议的有首相铃木、外相东乡、内相安倍、内大臣木户、陆相阿南惟几大将、海相米内大将、国务相安井。
  军方出席会议的有:参谋总长梅津美次郎、陆军总司令东条英机、作战第一部长宫崎等。
  东乡外相在会上第一个发言:“面对目前形势,我们应该努力予以结束战争,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他的话音未落,便遭到一片反对。
  陆相阿南大将气势汹汹地说:“现在结束战争,还为时太早,日本陆军,仍是世界上最强的陆军,而且我们已经作好了本土作战的准备,如果不战而降,对国民如何交代?”
  “战争总要结束的,这个宣言是有条件的媾和,对日本是有利的。"东乡外相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看不出,哪些方面对日本有利,总之只要是投降,对日本来说,就谈不上有利!”
  宫崎也跟着表示支持阿南:“目前,主要的在于决心,在于日本的精神,在于大和之魂,这一点,我们务必不能动摇,尤其是武士。”
  梅津一开始没有说话,这时也只是冷冷地说:“关东军已经作好了战斗准备,美军要想在日本本土登陆,也非易事。只有在有利于日本的情况下,才可以设法结束战争。”
  东乡这时已是孤掌难鸣了,他向周围看了看,都是统帅部的主要人物,只好对铃木首相说:“如果现在拒绝,怕是会招致严重之后果。”
  “会是何种后果呢?"阿南问道:“日本要打到最后一个人,再也不想别的什么后果,那样只会动摇日本的军心。”
  “我提议,可以发表一个声明,拒绝波茨坦宣言,诏告日本军民,协力将战争进行到底。"宫崎又提出了更强硬的要求。
  “这样有些为时过早,我们可以暂不表态,也可以漠然置之,不加评论,根据形势再作定夺。"铃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陆军尽管不同意铃木的意见,但是东乡也转而支持铃木的意见,因此只好表示同意。
  7月28日,日本《朝日新闻》以"政府置之不理"为标题发表文章,大肆鼓吹要更加坚决地完成战争。
  东乡看到报纸后,知道这是有人在捣鬼,立刻拿着报纸去找首相。
  “一定是统帅部的那些人搞的鬼,现在马上改正过来,还是来得及的。”
  铃木表情显得有些冷淡。
  7月28日下午,统帅部在宫内召开了一个情报交流会。东乡外相没有出席会议。会上军界一大批高级将领,纷纷向铃木施加压力。他们将首相团团围住,大喊大叫:“政府必须发表声明,表示不予理睬。”
  “所谓漠然置之,对军队士气影响甚大,军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必须加以改正。”
  本来一直在动摇不定的铃木首相,面对军方的压力,只好作出了让步。
  下午4点钟,会议刚刚结束,一大群记者涌了进来,他们将铃木首相团团围住,连珠炮似的发问:
  “请问政府的态度有无改变?”
  “朝日新闻的消息,是否可靠,政府有无结束战争之企图?”
  “如不接受三国宣言,日本有什么对策吗?”
  铃木首相对记者说:“这个宣言只是开罗宣言的翻版,又没什么新东西,政府不予重视,我们将置之不理。”
  女记者下山秀子问:“日本对结束战争,有何计划?”
  铃木回答说:“我们大日本帝国将坚决完成战争。”
  7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在头版头条登载首相的讲话,并加了带有强烈煽动性的解说:“竭尽全力进行作战,互相信赖则必胜……”
  7月30日下午,东乡外相独自一个赶到了铃木首相的官邸。他行色匆匆,脸色苍白,一进门,不等门卫通报,便直闯内室。口中不停地叫着:“铃木君,你要三思而后行啊!这可是事关日本命运的大事啊!你怎么能如此的草率?”
  铃木知道,一定是御前会议的发言,引起了东乡的不满,但他还是故作镇定地说道:“东乡君,不必动怒,坐下慢慢说吧。”
  “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该说的我已经说了,当初你叫我出任外相,我已经明确表态,我当这个官,就是要结束战争,为皇上分忧,可现在……”
  东乡说不下去了,他全身颤抖,几乎是呜咽起来。
  “当前,日本国力尚在,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待到危亡之时,我自会力主结束战争。绝不会置国家的命运于不顾的。”
  “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东乡双唇发抖,加上心急如焚,哆哩哆嗦地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来。
  “我也是左右为难啊,战,前途渺茫;和,军方掣肘。我也只有随其自然,走一步看一步了。”
  “日本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了,三国宣言中所指的,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所指的。美国近来试验的原子炸弹,其毁灭力之大,乃前所未闻。"东乡的情绪这时多少有一点平静了。"首相不是不知,前日以来,美国轰炸我本土的飞机,已达三千架,仅如此下去,日本的国力亦将殆尽,还要使千百万生灵遭涂炭。到那时,再作无条件之投降,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呢!”
  铃木坐在哪儿,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很显然,他认为东乡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面对眼前的这个局面,生性孱弱、优柔寡断的铃木首相,哪里还有什么回天之力呢?
  虽然日本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盟军要想取胜也绝非易事,美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中,对于日本人的那种顽强表现是深有体会的。仅美军在日本冲绳岛的登陆作战,整个战争就持续了九十二天,伤亡七万五千人,损失飞机七百六十三架,驱逐舰以下舰艇四百余艘沉没,大多数是被神风自杀飞机击毁的。美国统帅部认为,美军要在日本本土登陆,共需动用一百五十万军队,并付出五十万的人员伤亡,这是个相当大的代价。如何使用较小的代价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呢?
  就在美国人考虑如何减少其伤亡时,从美国本土传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7月16日,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阿拉默果尔多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原子弹。
  当天下午,杜鲁门就在波茨坦收到了关于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电报。这位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感到十分快活,他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原子弹能在美国首先试验成功,杜鲁门在其内心深处感谢他的前任罗斯福总统以及在美国勤奋工作的数十万科学家和工程师。
  人们对原子弹的最初认识,还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三十年代初,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存在一种能使原子裂变的中子。科学家们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揭开原子裂变的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揭晓,既能服务于战争,也能服务于和平。
  不幸的是这一秘密被发现在疯狂的三十年代。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学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史特莱斯曼,花费了六年的时间,终于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这项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马上引来了德国军方的注意,希特勒要抢先研制一种大规模毁灭人类的原子武器!可以想象,已经拥有几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党卫军德国,若再加上威力无比的原子弹,那么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前景,就不会美妙了。
  而不幸中之万幸的是,纳粹德国的种族法把犹太人看作德国社会的污秽,是要处理掉的废物,就连能揭开那个原子分裂的秘密的犹太科学家也毫不例外。两千多位欧洲科学界精英人物,一个个离开了纳粹德国、意大利以及匈牙利,他们流落到了英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美国。
  因为是犹太人,在德国大学里遭到纳粹学生冷嘲热讽的“相对论之父"、科学泰斗爱因斯坦也被迫离开了欧洲;刚刚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斯齐拉德,从匈牙利侨居国外,紧步其后尘的还有在校物理方面有辉煌成就的意大利学者费米,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史特莱斯曼、迈特纳、赖纳、弗里斯等等。这批顶尖的科学巨人殊途同归,都聚到了美国。
  这些被悲惨命运抛向美国的欧洲新移民清醒地意识到,一旦德国拥有了原子弹将会意味着什么。其他的国家唯一能够抵御这种威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原子弹同法西斯的原子弹相抗衡。
  1939年8月3日,由斯齐拉德起草、爱因斯坦签名,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美国应刻不容缓地研制原子弹。10月11日,当总统的财政顾问国际金融家萨克斯带着爱因斯坦的这封信和斯齐拉德准备的一份备忘录来见罗斯福时,这位美国总统对这个神秘的领域还一无所知。
  萨克斯说,这些科学家对希特勒德国可能制造出原子武器表示严重关切。但罗斯福在听萨克斯谈话时的那种不很在意、不很相信的神情,使萨克斯担心,如果总统把这些信扔在一边,不加仔细研究怎么办?
  聪明的萨克斯,不愧是总统的科学顾问,他用当年拿破仑没有采纳富尔敦提出的用蒸汽船的建议,因而未能横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的例子,来劝说总统:
  “愈知道富尔敦吗?"萨克斯问。
  “那是我们美国的光荣。"罗斯福回答说:“一个讲究实效的发明家,而不是空谈家"。
  萨克斯笑笑,接着讲了富尔敦拜见拿破仑,建议成立一支用蒸汽机械艇在英国登陆的故事。"军舰不用帆?"拿破仑迷惑不解,于是便命令卫士:“将这个想入非非的发明家轰出去!”
  后来,有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这件事:“幸亏这一命令,英国才免于亡国之痛;如果拿破仑稍微动一下脑筋,那么十九世纪的历史进程也许完全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罗斯福听后,沉思片刻,而后拿来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1939年10月19日,罗斯福总统果断拍板,对爱因斯坦等人写的信作了肯定回答。他按了一下办公桌上的电钮,面对应声而入的军事助手们,指着一大堆各种说明资料,平静地说道:“这件事必须处理一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大大推动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按照罗斯福总统的指令,组成了以"S——11"为代号的特别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陆军部长史汀生,科学研究发展局长布什博士,以及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等。总部设在华盛顿,原子试验室设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海拔七千三百英尺的山峦起伏的洛斯阿拉莫斯,由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呆头呆脑、身体瘦小、不修边幅"的人领导。
  为了严格保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称之为"曼哈顿工程"。
  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其中许多人都是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来到这里。一套简陋的小木屋要住三家人;两对夫妻各居一室,一个单身汉晚上只好睡在门厅里。在挂着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写着"危险"标志牌的铁丝网圈围起来的大院内,研制者彼此以"洛斯特"(失踪的阿拉莫斯人)相称,以形容他们那几乎与世隔绝的处境。对于远在外地的亲属,只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新墨西哥州圣菲1633信箱"的通信地址。
  美国政府开始只提供经费以进行核试验,因此头两年“S——11"行动委员会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分离浓缩铀和如何产生裂变连锁反应的实验课题上。到1942年12月,这些忘我工作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在实验室进行裂变连式反应和实验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过去人们仅仅只能使原子产生裂变,但从这一试验成功后人们可以随意控制裂变,可以使其产生,也可以使它中止。从此实验证明的理论原理能立即投入工业生产阶段了。
  美国政府为"曼哈顿"计划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制造出的原子弹供给军队使用;二是要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曼哈顿"计划必须加速进行。于是,美国政府相机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格罗夫斯坐镇华盛顿"曼哈顿"计划总部,而远在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实验室的主任罗伯特·奥本海默每天数次与他通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到1944年圣诞节晚上,格罗夫斯向他的同事们宣称:可望于1945年8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4年秋,原子弹研制还在进行中,美军空军就开始对B——29超级重型轰炸机进行改装,同时又集中"509"大队一千五百名官兵从事投掷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多弗空军基地,大门口竖着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标语牌:
  “你离开这里时,须把你在这里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留在这里!”
  美国陆军航空队秘密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组建成"509"混合大队,在这里接受特殊训练。大队长兼机长是年仅二十七岁的保尔·蒂尔茨上校。他和他的伙伴们都参加过欧洲和北非作战,每个人都是千挑万拣的最合适的人选。
  使这些年轻人感到与以前训练不同的是,他们在这里使用的炸弹,不是他们过去常扔的那种,而是一种既大又笨的模拟炸弹。而且整个大队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干,只是偶尔也会飞往敌方地盘扔个把炸弹,混合大队的这种异常举动常常遭到岛上其他部队的讥笑。
  1945年7月16日,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面对着方圆一公里半内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焦土,洛斯阿拉莫的知识精英们先是一阵兴高采烈,然后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一股透骨的凉气使他们都焦虑不安了。
  负责内爆试验的班布里奇竟这样宣布了他的"祝福":
  “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永远难忘,一件肮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演。”
  他随后对奥本海默说:“现在,我们都是狗娘养的了!”
  奥本海默表情冷漠,猛抽着"骆驼"牌香烟。他痛苦地感到:世界不会再是原来的样子了。少数人在笑,也有少数人在哭,大多数人则沉默不语。他记起了《摩诃婆罗多》中的经文,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大致相似的形象。"我已经变成了死神,大千世界的毁灭者。"一生对政治不感兴趣,正直、随和、热情奔放的费米冲到格罗夫斯跟前:
  “现在战争该结束了吧!"他喊道。
  “是的,但是只能在我们把它们扔到日本之后!"格罗夫斯冷冷地回答。
  美国不惜血本制成的原子弹,当然要派上用场。但怎样派,派在哪里,使人伤透脑筋。
  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为主席的委员会,经过无数次的会议,终于在激烈的争吵中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尽早地把原子弹投到日本国土上某个有军事设施而又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希望达到大量杀伤的效果。京都、广岛、长期、小仓兵工厂和新泻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即便是军事上已经没有必要,杜鲁门总统还是决定把原子弹扔出去。因为他对苏联的戒惧日益加重。苏联利用对德作战,一步步控制了东欧,并且还表示要在进攻日本的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杜鲁门想给斯大林一个当头棒喝。还有,美国为研制原子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在战争中显示出威力,实施"有视界爆炸,"国会中那帮议员们的冷嘲热讽,批评弹劾所形成的强大压力,新总统已感到承受不了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一直在给杜鲁门打气:“一次或两次袭击可能结束战争,给日本挽回其体面的台阶,这样可以解除日本决死作战的武士道精神,推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终于,杜鲁门下定了决心。
  7月4日,美英签署了一项协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7月17日,杜鲁门得意洋洋地与丘吉尔、斯大林会晤于波茨坦。
  7月30日,杜鲁门总统发布命令: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美国空军可在8月3日以后,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特种炸弹。
  美军认为:广岛是最理想的原子弹轰炸目标。广岛位于大田川三角洲,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的军运港口,也是日本海军护航队的集结点,驻有日本第二军和一个军区司令部,约有军队二万五千人,该市人口为二十四万五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万二千三百人,以前受轰炸的破坏不大,地势平坦,市区内为木质建筑物。公共事业和市内交通发达,同时工业也很发达。当时广岛已有三周没有下雨,建筑物很容易燃烧。
  小仓是日本九州岛北端的一个城市,在广岛和长崎之间,是一个铁路枢纽。小仓兵工厂是日本最大的军火工厂之一,这里从事多种类型的武器和其他的防御材料的制造。
  长崎在九州岛西部,是一个港口和工业城市,是日本最大的船舶制造和修配中心之一,由于生产海军设备而成为重要的军港。该市曾受到过五次小规模轰炸,但实际上没有受到什么破坏。由于长崎处于谷地,被认为不太适合原子弹轰炸,因此只作为预备目标。
  委员会决定8月6日为投弹日期。
  是日凌晨2时45分,蒂贝茨上校驾驶着B—29"埃诺拉·盖伊"号飞出担尼安机场的跑道,直奔广岛。机上载着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广岛时间:7时09分,响了一阵警报,美军飞机数架,飞入广岛上空,盘旋几周后又飞离而去,没有轰炸。
  8时整,广岛上空出现了三架飞机。虽然这时已经发出了空袭警报,但广岛居民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因为美军飞机不断对日本国土进行轰炸,已经有六十六个城镇遭到了九十九次大空袭。广岛并没受到多大破坏,人们对警报已经习以为常了。美军旗象飞机离去时才刚刚解除警报,现在又有美机飞来,大家都疲惫了。因此,广岛市民很少有人进入防空壕进行隐蔽,市民们有的正在街头,有的还在翘首仰望飞机,指指划划。
  “投弹!"当飞机飞到广岛一座大桥上空时,投弹手接到了命令。原子弹在离弹舱五十秒钟后,在离地面六百米的空中立即射出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随即是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不幸的广岛被翻滚的黑烟所吞噬,广岛完蛋了!
  五个小时以后,美国F—13型飞机到广岛上空侦察效果。整个广岛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天就有
  78150人死亡,负伤和失踪的人数为51408名。全市共有76327幢建筑物,其中有48000幢全部被摧毁,22178幢受到
  严重破坏。这天下午,设在广岛的第二军司令部通过广岛东南的小城转报东京说,美国"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高性能炸弹。”
  十六小时后,日本收到了美国广播,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要求日本政府赶快接受波茨坦公告发出的最后通牒,以使日本人民免受其难,否则就将再次遭到"来自空中的毁灭"。
  广岛的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无条件投降"。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进行调停上。出乎意料的是,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告诉日本驻苏大使说,因为日本仍在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请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没有希望。苏联政府遵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牙尔塔会议的义务和要求,即苏联有条件地正式承担了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两个月或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实际上,苏联对日本作战的决心算起来下了有近两年的时间了。
  提起这个决心的产生,还得从四年前的1941年4月谈起。当横扫欧洲的法西斯德国准备挥师东进时,斯大林已经开始考虑与日本关系问题了。当时,在斯大林看来,与德国交战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斯大林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两线作战。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对斯大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稳住了东线,才能从西线从容应付德军。而此时在亚洲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欧洲战事激烈,美丽富饶的南太平洋地区出现了"真空地带,"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北上,转而加速南进的步伐,全力推行"大东亚战争"的新政策。这样一来,因为"共同"的利益,日本主动提出与苏联修好。
  1941年4月13日,莫洛托夫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苏日双方各得其所:假若发生苏德战争,日本要保持中立;而假若日美爆发战争,苏联则保持中立,条约的有效期为五年。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署,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在美国人看来,苏联的中立无异于支援日本南进。好在是日苏双方面和心不和,彼此心照不宣。中立条约没有影响到德意间的军事同盟,同样也没有阻碍苏联与中国以及英美结成同盟。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为了需要,苏联可以缔结条约;为了需要,苏联也可以废除条约。
  1943年11月,当斯大林出席德黑兰会议时,他就已经在考虑应该在什么样的时机废除这一条约比较有利的问题了。就是在哪次会议上,斯大林向美国国务卿表示,苏联有意参加对日作战。这一消息可是非同小可,即刻引起了英美首脑的关注。当罗斯福和丘吉尔小心试探苏联参战的条件时,斯大林提出,要求归还整个库页岛,并得到千岛群岛,他还特别渴望得到一个不冻港。
  罗斯福利用他在开罗逗留期间与蒋介石达成的默契,说大连港可以作为国际自由港。斯大林答应如果可在欧战结束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此后,随着德军节节败退,斯大林的决心也一天天坚定起来。
  当1945年2月德国法西斯即将灭亡,苏、美、英三国首脑第二次走到一起召开雅尔塔会议时,斯大林对日作战的决心已初具轮廓。
  2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二人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上签了字。秘密的雅尔塔协定规定:“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决心已定,剩下的问题就是苏军统帅部拟定对日作战的计划问题了。
  当时,苏军统帅部首先考虑的是努力寻找日军战争体系中最致命的部位。为此,提出了三种作战方案;
  一种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因为那里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一旦得手,能够一举摧毁日军的抵抗体系。但是,考虑到日军在本土配置了强大的陆军兵团和海军空军主力,苏军又缺乏大兵团登陆作战的经验,跨海作战必将造成巨大伤亡。因此,这个方案被放弃了。
  第二种方案是对驻在中国关内的日军实施主要突击,但考虑到日军兵力分散,很难达成歼灭战,于是,这种方案也被放弃。
  第三种方案是鉴于苏蒙对中国东北大部地区,从地理上形成了自然包围态势,可以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实施突击,同时这里又驻有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一旦得手,日军将丧失陆军主力,再不能继续进行大规模的陆上战争,因此,把突击日本关东军作为最后一个方案。
  1945年6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采取了第三种方案,定下三面夹攻远东关东军的最后决心。
  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可以说是日军的支柱;编有三十一个步兵师团,九个步兵旅团,二个坦克旅团,一个敢死队和二个航空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和参谋长秦彦三郎,都是老奸巨猾,久经沙场的老狐狸。
  关东军被认为是日本陆军的主力和精锐部队。日本的军官和将军都把在关东军中服役看成是从军最大的荣誉,这几乎成了他们升官的不可缺少的台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许多日本军政头目都曾在关东军任过职: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这里任过参谋长;1945年9月担任签署日本投降书这个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最后一任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也曾在这所"学校"当过几年司令官。
  1944年秋季之前,日本关东军的作战计划一直根据日本大本营"北进"的方针,拟在迅速结束侵华战争后,准备对苏作战,配合德国,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德、日协议规定,以东经七十度线为德、日作战分界线。日本关东军部队按照进攻企图和计划进行部署。
  中国的持久抗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打乱了它的战争时间表;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失败,英美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日本经济、军事力量大为下降,国内矛盾更加尖锐。在亚洲及太平洋战争过程中,关东军大批主力被调往中国关内和南洋战场,新组建的一些师团战斗力不强,使整个关东军的战斗力大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改变计划。
  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营给驻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下了道命令,要求关东军作好对苏军进攻的准备,关东军于1945年1月拟定了一个纵深的防御计划,防御纵深包括以长春为顶点,以图们江、大连一线为底边的一块大三角地区,这是东北腹地的心脏部分。
  5月30日,日本大本营又下达了关于关东军新的对苏作战计划要领。其主要精神是,以对本土决战有利为根本方针,不拘泥于中苏边境的防守,以中国东北和朝鲜为一整体实行全面持久的防御作战体系。
  当时,关东军号称有一百万人,装备有五千门火炮及一千二百辆坦克和一千九百架飞机。
  对于苏联的进攻,关东军主要凭借在兴安岭山脉、穆棱河和牡丹江为天然屏障进行固守,不使苏军突入中央地带。把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兵器放在边境地区,把主力集中在东北腹心地带。这样既不让苏军一下就接触主力,又可利用边境有利地形消耗苏军,企图在苏军旗惫之时,寻机反攻,消灭苏军。
  根据日苏互不侵犯的条约规定,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日军判断,苏军要把作战重心从欧洲战场转移到远东战场,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另外,苏军不会在雨季进攻,因为雨季道路泥泞,不利于机械化大部队的前进。所以,日军认为苏军即使发动进攻,最早也要在9月中旬。
  为了造成进攻的突然性,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苏军统帅斯大林决定于8月9日对关东军发起攻击。这个时间,把日苏互不侵犯的条约规定的有效期缩短了八个月,比日军预料在9月雨季之后才可能进攻的判断提前了一个月。
  苏军进攻关东军,同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样,没有预先通知。直到8月8日,日本都认为苏军不可能在近日发起进攻。于是,日军还在按自己的计划收缩主力。
  1945年8月8日下午,莫斯科苏联外交委员会的大厦上,苏联国旗随风飘扬,大街上人来人往,井然有序,处处显示着和平的宁静、美好。
  日本驻苏大使佐藤,从大使馆走出来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是莫斯科时间下午4点,他一个人上了停在门口的一辆黑色轿车,对司机说:“老地方,去外交委员会。”
  司机点点头,关上车门,一加油门,小车驶出了大使馆的大门。
  佐藤坐在车里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和往常一样的外交会晤。昨天晚上,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的一名官员给日本驻苏大使馆打来电话,说明天下午五点钟,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同志约见佐藤大使,有外交事务相告。语调平静而放松,和过去完全一样。
  不会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的。因为在此之前日本提出的一系列外交要求,苏联都没有答复,而是一推再推,一拖再拖。这一次也不过是轻描淡写地说一说而已。佐藤这样想着,心里感到很轻松,他朝窗外看了一眼,一排排绿树从窗前闪了过去。在一幢新的办公大楼前面,他看到了一群从前线回来的士兵,正在等待着重新分配工作。
  汽车在外交人民委员会大厦前停住了,佐藤走下车来。警卫很有礼貌地走过来,检查了他的证件。向他摆手示意可以进去了。
  大厅里空空荡荡的看不到人,和平常一样安静。
  佐藤提着皮包朝莫洛托夫的办公室走去。办公室里没有别人,只有莫洛托夫坐在沙发上,显然是在等他。
  看到佐藤时,莫洛托夫立刻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有力地向前走了两步。他的脸上没有笑容,表情极为严肃地说:“佐藤大使,我代表苏联政府通知您,自1945年8月9日期,苏联对日本宣战"。
  佐藤的脸上刚刚还挂着一丝职业性的微笑,一下子僵住了。他几乎是本能地说道:“日本和苏联是……是有条约的,而且,这一条约的时间……"莫洛托夫并不回答他提出的问题,立刻将一份外交文件递到了他的面前,这是一份苏联对日参战宣言。
  尽管在一个月前的波茨坦会议结束后,有消息说苏联将对日本宣战,但是日本朝野仍有不少人抱有一种幻想,也许通过日本的外交努力,可以利用三大国之间的矛盾,使苏联改变进攻日本的计划。可是这一切努力突然全都落空了,变成了使人无法接受的现实,犹如被人当头敲了一棒。
  佐藤用几乎麻木了的手指,打开那份文件,用力定了定神,盯住那在眼前跳来跳去的字迹,生硬地读下去:
  ……希特勒德国战败投降以后,日本为主张继
  续战争的唯一大国。日本已拒绝今年7月26日美、
  英、中国提出的日本武装兵力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因
  而,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的关于调停远东战争的基
  础已不复存在。考虑日本拒绝投降,联合国家向苏
  联政府提议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以便缩短结
  束战争的时期与减少牺牲,尽早实现全面和平,苏
  联政府履行本国对联合国家的义务,已接受联合国
  家的提议,参加本年7月26日联合国家宣言,苏联
  政府认为:本国政府的上述方针为促进和平,拯救
  各国国民今后免受新的牺牲与苦难,使日本国民得
  以避免德国拒绝无条件投降后所蒙受的危险与破坏
  的唯一途径。有鉴于此,苏联政府宣布:自明日即
  8月9日期,苏联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1945年8月8日
  佐藤放下苏联对日战争宣言,半天没有说话,他拿出手帕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日本对苏联决意采取的战争作法,表示遗憾。这在两国关系上是一种片面的毁约行为,而且苏联把对日本宣战说成是"为了拯救日本国民的苦难",“这……这一点,也是没有道理的……”
  莫洛托夫对佐藤这种无关大局的抗议和解释,理也不理。只是冷冰冰地说了一句:“您可以将苏联政府的宣言,和我们会晤的情况,报告日本政府。”
  佐藤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拿起皮包,走出了外交委员会的大门。
  回到大使馆,佐藤立刻把这个消息向东京报告。当晚11点,东京接到了佐藤的报告,但此时,离苏军总攻的时间只有七十分钟了。日军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七十分钟内作出整体上的抗击反应。
  苏军攻击的主要方向,也大大出乎日军意料。日军认为,苏军的主攻方向一定在海拉尔这个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重镇方向。这个地方离苏边境最近,有铁路从苏境内赤塔直通齐齐哈尔和哈尔滨,沿途地形比较平缓,便于大部队运动。但苏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却选择在另两个方向:一个在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突出部,一个在双城子南北一线。两个方向向中心突击,目的在于切断关东军主要集团与驻朝日军预备队的联系,迫使它一开始就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为了使袭击更有力,苏军统帅部为保障部队进攻的隐蔽性做了极大的努力。各方面军或集团军的全部战役计划,只限于司令员、军事委员、参谋长和方面军(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处)长四个人知道;有关战役计划的全部文书都保存在司令员个人的保险柜中;居民不迁离边境地区;苏军继续执行正常勤务,并像往常一样地从事农副业生产;一切调动都在夜间进行,一直到8月8日夜,部队才进入进攻出发地域。
  在后贝加尔方面军,还用波—2飞机在军队配置地域上空观察技术兵器的伪装情况。在战役准备期间,新到部队的无线电台只收不发,原有的无线电通讯都留在原地,并以通常的工作量进行工作;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马列诺夫斯基、麦列茨科夫和其他一些将军到达远东时,都改变了姓名,更换了肩章和领章;调到边境地区的部队,一到达目的地就构筑防御工事,好像他们到来只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进攻;部队驻地远离居民点,禁止与居民接触。此外,苏军还规定,进攻发起之前,改变以前的惯例,不进行火炮准备。
  为使战役确有把握,斯大林进一步加强了华西列夫斯基统率的苏联远东军。它辖有十一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集团军。这支大军共有八十个师,四个坦克机械化军,六个步兵旅,四十个坦克机械化旅,共计一百五十七万余人。苏军的兵力兵器都远远超过日关东军,形成极大的优势。
  8月8日,在后贝加尔和蒙古,直至傍晚,炎热也未减退,炽热的空气使人难以忍受,但夜幕降临不久,一场暴雨便倾盆而下。暴雨给苏军增加了行动困难,也给苏军增加了一层掩护色。三个方面军的各兵团里,有未经战火的士兵和军官,也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像压紧的弹簧,极度紧张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
  8月9日零时一过,苏联红军百万雄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从各个方向突入中国东北的中苏边界,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当他们跨过沙漠和草原,强渡额尔古纳河、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突然出现在关东军面前时,不少日军来不及醒来便一命呜呼了。
  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的同时,轰炸航空兵的几千架飞机,对日军大后方的火车站、通讯枢纽及长春、哈尔滨、吉林和其它重要城市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了集中突击。太平洋舰队的航空兵和鱼雷艇编队,也对日军占据的雄基、罗津和清津等朝鲜港口内的舰艇、海岸防御和其他目标实施了袭击。关东军一夜之间受到了整个东北边境和北朝鲜沿海方向陆上、空中和海上的全方位全体进攻。山田三乙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哪里是苏军的主攻方向。
  经过几天的突击,由于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各路苏军都有很大进展。在进军途中居然遇到了关东军的一些部队的抵抗,但阻力不大。主攻方向的后贝加尔方面军进展尤为迅速,坦克第六集团军的近千辆坦克,出乎日军意料越过沙漠,大兴安岭,直指长春和沈阳,关东军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住这股钢铁洪流。
  原子弹的袭击,苏联的参战,使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走投无路,被逼进死角。8月9日上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地下防空洞举行,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
  会议在库宫中会议厅举行。
  六巨头成员是:首相铃木;陆相阿南大将;海相米内大将;参谋总长梅津元帅;军令部总长丰田大将;外务相东乡。
  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参加。会议发言由参谋总长梅津记录。会议一开始就十分紧张,令人几乎要喘不过起来。
  铃木首相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言。
  “今天,诸位到这里来,事关重大,苏联已对日本宣战,我们应有何种对策,希望能有一个共同的协议。”
  说着他看了一下在座的人,只见阿南陆相紧绷着面孔,梅津的脸色也是阴沉沉的。
  东乡外相说:“昨夜十一点,才收到佐藤的电报。苏联的参战,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目前美国人又发表声明,声称有B—29飞机二千架,并要继续使用原子弹。广岛已受到轰炸,目前应考虑结束战争,不可再延误下去了。”
  海相米内说道:“本人个人之看法,东乡的意见还是有道理的,只是谈判要提出我们的条件,还需有敌方允诺同意的把握,不然我们也是很难接受的。”
  这时,一直在一旁静观的阿南插话了:“条件是明摆着的,而且陆军部早就提出来了。这已是维护国体的最低之条件了。无论如何是不能再作让步了。”
  东乡一听,连连摇头,说道:“那些条件是不可再提了。”
  “为什么不能再提?日本还没有战败,尽管苏联参战,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一亿国民全部战死,也要保持大义。”阿南像只斗架的公鸡,大声吼叫起来。
  “就是有谈判之余地,必须加上四个条件:
  一、保证皇宫地位;
  二、自主地撤兵;
  三、在本国处理战争责任者;
  四、不实行保障占领。”
  阿南一字一句地重申了这四项条件,又说道:“这个,少一条也不得!"东乡看看铃木不再说话了,他自己心里明白,谁也说服不了阿南,而且阿南的身后还有陆军和参谋总部,这一大帮死硬到底的主战人物可不是好惹的,弄得不好杀人放火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这时梅津总长将记录的铅笔,轻轻地放到了桌子上,他显得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和阿南绝对是两种神态,即不火、也不躁地说道:日本已经作好了本土决战的准备,敌人还没有来,我们不必惊慌失措,就是苏联出兵对我不利,但目前远未到无条件投降的地步,为什么要无休无止地谈这些呢?”
  “当前为了有把握的和平谈判,也有必要只提一个条件。”东乡又提出了只提一个条件的主张,这一个条件就是保证皇室地位。
  “不行,这个万万不能答应。”
  “陆军不同意这个意见,一定要坚持最少四个条件!”
  “日本国民也不会同意的,这对于日本是一种耻辱!”
  表示反对的阿南、梅津和丰田全都激动起来,三个人一再表示,不能再退让了。这下子,连铃木首相也没有任何办法。
  “好吧,那就开内阁会议来决定吧。"铃木也只好这样说了。
  内阁会议从下午2点20分开始,一直开到10点10分,两派争吵得更加激烈,无法形成决议。
  就在这一天,美国在长崎又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铃木首相面对争吵不休的局面,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提出奏请天皇圣断。到了晚上十一点半了,天皇还没有休息。在一般的情况下,天皇是很有生活规律的,每天都是早睡早起,什么时候用膳,什么时候散步,都有特定的时间,这回到了深更半夜了,天皇还不能睡觉,眼前是关系到日本命运的大事,别人再争吵,都没有用,只要天皇金口玉牙,一句话,就是一槌子定音,谁不听也不行。11点30分,天皇来到会议室,参加御前会议。
  会上提出了东乡和阿南各自的两个提案。
  陆相阿南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东乡的提案,我不能想象把皇室交给敌人会是一种什么结果,苏联乃不讲信义之国家,美国也是非人道之国家,不能把皇室交给这样的国家。”
  梅津总长则发言说:“对战争,目前仍有坚持下去信心,以往的计划也是可以完成的。”
  这时,平沼枢府议长追问梅津:“眼下敌机连日连夜地轰炸,又扔了原子弹,总长阁下是否还有防御之信心?”
  “空袭并不可怕,扔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主要是我们防空的效果不好。最后的决战,还是要在本土。胜败要看本土决战,面对敌之空袭我们不应屈服。"丰田军令部总长马上说:“我也同意总长和陆相的意见,不但陆军战力不乏,海军也有一定的战头力,为什么要不战而降呢?”
  双方争论了两个小时也没有结果。
  天皇在一边听着,一直也没有说话。心里早就拿定了主意,死活是不能再打下去了。关于日本的国力,天皇心里也是有数的,陆军一个劲地喊叫要本土决战,可眼下靠什么和人家好几倍的兵力决战?日本最重要的99里滨的防备,八字刚有了一撇,本土决战师团有人没枪,有炮无弹,拿什么和人家打?总不能赤手空拳吧。飞机的生产也是虎头蛇尾,加上敌机连日轰炸,国民无以生存,这一回苏联又出动强兵百万,日本之人力国力,都是难以承受的。
  这时铃木首相走到了天皇面前,说道:“目前意见分歧很大,不能决议,然而事态已刻不容缓,诚惶诚恐,奉请陛下破例作出圣断,以为本次会议之结论。"天皇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左右,他的脸上几乎没有了血色,一绺白发挂在额前,连眼皮也耷拉下来了,两腮也有点微肿,更加显得老态龙钟。
  “你们的话朕都听到了,敌我战力悬殊,照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和国家都要灭亡了,所以朕同意外相的意见。加之又出现了原子弹,继续战争后果将是更加严重。为此决定结束战争。”
  天皇说到这里的时候,陆相阿南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满场一片呜咽之声,就连支持结束战争的外相,也落下泪来。
  梅津总长也是老泪纵横,但仍笔挺地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任其泪水滑过脸面。
  天皇又说:“解除忠勇军队之武装,处罚战争责任者,朕实难忍受,但追思明治天皇容忍三国干涉的心情,不得不忍所难忍,以图将来国家之复兴。”
  说到这里,天皇自己也忍不住了,两行泪水顺着眼角涌了出来。
  8月14日的东京,又一次御前会议在召开。
  上午10时许,10余辆黑色的轿车,穿过坑坑洼洼的路面,驶向日本天皇起居的圣地"吹上御所。”
  一辆急驰的轿车里,日本首相铃木正倚靠在椅垫上闭目养神,棕色的公文包随着汽车的颠簸。9日天皇决定投降后,已于10日晨通过驻瑞典公使请瑞典政府把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转交美、苏、中英四国政府。
  美国政府是于华盛顿时间8月10日上午7时收听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广播的。杜鲁门总统当即同国务卿贝尔纳斯、陆军部长、海军部长以及总参谋长举行会议。杜鲁门逐个征求他们的意见。史汀生和李海军上将主张保留天皇;贝尔纳斯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提出条件的应该是美国而不是日本;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尔提议,美国可以在答复中表示愿意接受日本投降;但同时用能彻底实现波茨坦公告的意图和目的方式来确定投降条件。于是,杜鲁门就请贝尔纳斯起草一个可以表达这一意思的复文,并征求了英、苏、中三国政府的意见。
  8月12日,日本方面收听到了美国广播的盟国的答复。主要内容是:
  “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于盟国最高司令官……”“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对此,日本法西斯死硬派很不满意,战争罪犯陆海军两总长于上午8时并立上奏天皇,断然反对接受同盟国公告。
  吹上御所到了。
  今日的皇宫同样境况非前了,高贵的典雅气派,被触目可见的残垣断壁扫荡个干净。秀美的园林景致,亦被纵横交错的交通壕煞去了宜人的韵味。只有宫中那片樱树林,虽然没有花开时节的华美,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清绿。
  10时整,裕仁天皇准时来到了宫后的地下防空洞里。自从美军飞机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以来,天皇召开的所有会议,几乎都在防空洞中举行。
  防空洞同样修建得极为奢华,洞壁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传说图象,皇台和御座是用珍贵的橡木建造的,足有一人多高,镶金嵌银,雕梁画栋。站在台下欲瞻御容,须得仰视才见。
  日本有神国之称,是一个不愿让别人去了解的国家。有不少人曾认为大和民族是中华炎黄的一支,其实这是误解。尽管他们接受了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编造自己的历史,延伸得比任何民族都要古远,描写得比任何民族都更优越,在他们的古代史中,他们居住的岛国是日出之岛,他们的天皇是太阳神的后裔。开始有天地时,天皇已属于大地的中心。从太阳火残王子照神武天皇出现的三千年来,日本的国民始终对天皇惶恐有加,顶礼膜拜。
  然而,在现实中,现任天皇裕仁只不过是一个干巴瘦小的老头,尽管他并不老。现在,他迈着常人看来略显凝重的步伐,走上了皇台。
  裕仁今天着一身全挺的军衣,戴白手套,脸色晦暗。嘴唇干裂,细小的眼眸里布满血丝。可以想见,自从苏军出兵中国满州以来的一星期间;他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
  参加御前会议的有:铃木首相及其内阁要员,杉山、梅津两元帅,陆相阿南惟几大将、海相米内大将。
  裕仁天皇语音凄恻地说:“敌军飞机日夜轰炸,亿万臣民死伤日巨,值此帝国存亡之际,实不忍再拖延时日,陡增子民之痛苦,不知木户内相之议案是否确定。”
  铃木首相首先恭敬地说:“此议案关系到帝国命运,事体重大。内阁接美国务卿贝尔纳斯复照后,连续议论多次,始终未能求得一致意见。四国对我结束战争四条件全然否决,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内相木户悲切地说:“天皇陛下,臣以为,四国的复照只要求日本政府统治权力将隶属于盟军最高司令部,并不包含任何损害天皇陛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权要求。假如我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继续进行战争,那么千千万万的帝国臣民就会死于饥饿和轰炸,到那个时候,国家也许就真的解体了。”
  阿南大将陡然昂起头,激愤地说:“所谓盟国连保证天皇体制的诚意都没有,我们切不可幻想用一时的屈辱来换取尊严国体的维护。我七百万大军尚未进行决战即行投降,如此奇耻大辱在世界战争史上实属罕见。自与盟国宣战以来,我大军拓疆略地,连战皆捷,即使一个小分队在阵亡之际,也要把武器毁掉,而今数百万精锐犹在,竟言无条件投降,这是万万不可的,请陛下圣裁。”
  杉山、梅津两元帅相继站起,语音哽咽地表达了与阿南大将相同的意见,恳请天皇陛下准与再照会,希望盟国明确表示同意维护天皇制度,如不允许,那就坚决诉诸战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铃木首相左右环顾地说:“陛下,今晨美军飞机撒下无数传单,将我们同盟军秘密谈判的消息已经昭告天下,如今流言四起,人心大乱;其次,军界少壮军人反谈判情绪甚高,已有迹象表明兵变随时都可发生。如内乱再起,手足自残,局势将愈发不可收拾。”
  裕仁面容憔悴地点了点头,沉稳果决地说:“如果没有别的意见,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各种意见我都仔细听过了,我想了又想,看法仍和上次的一样,没有改变。”
  “当我充分研究了世界的现状和国内的局势以后,我认为继续战争下去是不妥当的。”
  天皇此言一出,台下的文臣武将们顿时期住了呼吸,纷纷抬起头来仰望圣上。种种分歧和各自的主张,倾刻间都化为乌有,只有天皇的御容在目,天皇的御音在耳边缭绕。
  “关于国体问题,听说有各种疑虑,但据我理解,通过这一复文的文章来看,对方抱有相当的好意,对于对方的态度感到少许不安,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我不愿意那么怀疑,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国全体国民的信念和觉悟。所以,我认为此时可以接受对方的要求,希望大家也这样考虑……”
  台下的文臣武将都在俯首聆听天皇的御音,人人面容悲切,喉头哽咽,涕泪横流。
  阿南大将确信天皇决心已定,便绝望地缓缓退出会场,急忙乘车赶往陆军部。
  他需要马上去阻止一场兵变,自己属下的几位年青将佐,准备利用近卫师团的力量,软禁天皇,杀掉主降的铃木、木户等大臣,誓死同盟军决一死战。这个计划自己早先是支持的。但现在圣裁已下,再搞兵变就是忏逆反叛了。
  但是,阿南并没有制止住下级军官们的行动。到了黑夜,一群身穿军服,肩荷长枪,腰挂佩刀的人影悄然移动着,幽灵般团团围住了皇宫。
  守卫皇宫的近卫师团长森猛赳中将,还呆在办公室里没有离去,厚重的窗帘布挡住了屋里的暗淡的灯光。突然,办公室的门被猛力撞开,陆军部的烟中少佐,东条英机的女婿古贺少佐闯了进来,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脑门。在他们身后,他还看到了阿南陆相的内弟竹下少佐。
  “将军,我们已经政变了,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并不是本意,完全是因为内阁里的几个软骨头在捣鬼。梅津、阿南、杉山三位统帅都支持我们的行动。”
  森猛赳说:“你要我做什么?”
  “集合你的近卫师团,把主张投降的几个国贼杀掉,让天皇重新表态,支持战争。”
  森猛赳摇了摇头,"这是威逼圣皇,我不能干。也许,我要先到明治神宫去换一换脑子,然后再做决定,我有些糊涂了。”
  “不行,你这是拖延时间。"烟中摸起内线电话,"命令你的部队,立即包围皇宫。”
  森猛赳苦笑着咧了咧嘴角,一言不发。
  “那就把印章交出来。”
  森中将依然未动。
  “砰"的一声,烟中扣响了板机,森中将满脸是血地扑倒在地板上。
  烟中将尸体掀到一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到了森猛赳的印章。
  “好了,就用它发布命令吧。”
  古贺找出纸笔,写了一道命令。
  近卫师团各联队长:
  见令速带所属部队保卫皇宫,清除反叛力量,维护天皇、国体。
  半小时后,近卫师团芳贺大佐率领的第二联队奉命包围了皇宫,实行了紧急戒严。他们将皇宫所有的大门和通道全部关闭,任何人不得出入。
  天皇与外界隔绝了。
  随后,烟中率一个中队进入宫内,追杀降臣木户和东乡,同时搜索天皇刚刚录制的停战诏书录音带。另一个中队占领了日本广播协会的大楼,控制了广播内容。搜索部队一旦得手后,他们将立即广播继续战争的严正声明。
  内阁大臣们听到政变的消息,纷纷躲进地下室等处。烟中将皇宫搜了个鸡飞狗跳,非但人未抓到,天皇的录音带也未找到,沮丧地回到了兵变指挥中心。
  不久,负责对外联络的井田中佐从外面进来,绝望地说:“完了,京城的部队都不愿介入,没有一个人支持我们。”
  兵变彻底完蛋了。
  在皇宫前的草坪上,烟中跪在地上,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兵变前,他在手枪里只装了两发子弹,一发杀死了森猛赳,一发留给了自己。
  8月15日,天皇的《致忠良臣民书》准时准确地向全国人民播出了。战败投降成为人人皆知的消息了。
  这天下午,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自杀;第一军总司令官杉山元帅自杀。
  到8月17日,日本关东军的主力已大部被歼,垂死挣扎的力量已十分微弱了。
  8月19日7时,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中将和一个日本将军带着军官组,从哈尔滨机场起飞,从垂头丧气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当然不是去旅行。15时30分,在中苏边界一个小山脚的一片小树林里,在一间临时搭起的木屋里,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会见了秦彦中将,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官川和关东军旗他官员。这些不久前还梦想"伟大胜利"的日本人走进房间时,个个局促不安,纷纷脱帽,向对方深深地鞠躬。在进行一番谈判之后,秦彦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低头表示立即投降。
  就在苏、美、英三国首相在雅尔塔进行会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武装,已经在中国战场上展开了局部反攻。经过夏季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主力军已发展到一百万人,民兵二百万人,十九个抗日解放区总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亿。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于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侵华日军百万兵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为下降,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态势。
  尽管日军不甘心也不承认他们的失败,妄图收缩兵力,在华北及中国沿海继续挣扎,但已是心有余力不足。国民党政府也未屈服投降,军力还有加强。敌后解放区更使日军望而生畏,无法对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战场对日举行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已从思想上、物质上作好了对日举行战略反攻的准备。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参加对日作战,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就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向全中国人民下达了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动员令。
  毛泽东主席在声明中指出:“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反攻时间已经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盟国的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了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材,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8月10日,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要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向敌人展开全面进攻,并向敌伪军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投降,如遇反抗,即坚决歼灭之。
  8月11日,延安总部又命令华北和山东有关部队立即从原地出发,向热河、察哈尔及东北各地进军,配合苏联红军作战。与此同时,又颁发了"我军收复各城镇军事管制办法,”令各地区遵照执行。是日,解放区内各军区均向本地区的敌人展开猛烈的反攻,并向敌伪军发出通牒,令其无条件投降。各解放区人民群众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立即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各解放区后方机关、团体、学校也纷纷组织前线服务团,随军到前线服务。解放区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誓将敌伪一扫光。
  晋绥主力在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委指挥下,于8月11日向平绥路、同蒲路沿线日伪军展开进攻。在平绥路沿线,主力一部在平绥以北进攻,一部向托克托和林格尔进攻,另一部沿黄河北上,进攻归绥。在同蒲路沿线,军分区部队由同蒲路西侧向太原进攻。其余部队互相配合,攻歼当地日伪军。
  晋察冀我军,在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下,于8月10日,以主力一部,配合苏、蒙军队作战,夺取大同、丰镇、集宁和商都等地,另一部分夺取张家口、张北、多伦和沽源等城,配合苏、蒙军队进军;冀中军区主力进军天津、塘沽,另一部分在冀晋军区部队配合下,夺取石家庄和保定;冀热辽军主力挺进辽宁、吉林,另一部分夺取唐山、秦皇岛。各部主力按反攻计划,展开对日伪的进攻,解放了张家口等城市及广大乡村。
  晋冀鲁豫我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指挥下,太行军区主力一部于8月14日向长治进军,另一路向新乡、博爱进军,军区部分兵力进逼太原;太岳军区主力进攻介休、平遥地区;冀鲁豫军区主力分为三路,中路首先消灭新乡以东伪军并伺机夺取新乡、开封、南路协助中路攻击开封,北路向邯郸、安阳进攻,军区以一部兵力配合山东解放区部队围攻济南。
  山东、华中等我军各部队也向日伪军开展了积极的进攻。
  1945年9月2日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美、苏、英、中、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团,登上甲板,在一张大桌子旁坐定后,由十一人组成的日本代表团,被一只小艇载往该舰。他们在几百只眼睛盯视下,履行了默立五分钟的"耻辱"仪式。接着,一瘸一拐的外相重光葵和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十分尴尬地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代表依次签了字。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在南京签署投降书。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日本的投降,标志着世界法西斯主义全面而彻底地垮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了全面而彻底的胜利。
  随着人民的胜利,昔时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头子全都惊慌失措起来,他们为自己曾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惊恐异常。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