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 弃婴成青天


  正在这时,李妃生下了太子,因一时出血过多晕了过去,尤氏趁机将盒子中剥了皮的狸猫和太子进行了调换……刚把孩子从篓子里抱出来,忽然看见草丛里绿光一闪,原来是只猛虎的眼睛发出的冷光……

  后周大将赵匡胤原本是上界霹雳大仙下凡,英雄勇猛,智慧过人,是一位真命天子。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废了周氏,推立自己为皇帝,国号大宋。从此以后,江山统一,天下太平。后来人们都称他为宋太祖。太祖在位十七年,后传位给太宗,太宗又传位给真宗。真宗皇帝在位期间,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
  在一天的早朝上,真宗皇帝坐在紫宸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大臣们磕过头以后,殿头官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话音刚落,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走出来奏道:“微臣在夜间观察天空星象,看见天狗星变了位置,恐怕是太子有危险啊!”真宗听完以后哈哈大笑,笑完以后说:“朕现在并没有太子,有什么危险呢?你先退下去吧。”殿头官宣布散朝。文武官员都回府去了。
  真宗皇帝回到官里,闷闷不乐,心中暗想:“自从皇后去世以后,皇后的位子现在还空着,幸亏李妃和刘妃现在都已有身孕,难道星象要在她们俩人身上应验吗?”正在这时,李妃和刘妃来了,她俩人跪下说:“今天是中秋佳节,妾妃已在御花园中准备了酒席,特来请万岁共同赏月、饮酒。”真宗听完以后,十分高兴,马上同两位妃子来到御花园。皇上坐下以后,两位妃子两边陪着,吩咐摆酒上来。说完以后,鼓乐一齐奏响,宫女翩翩起舞。到了晚上,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照得满园如同白昼一般。两位妃子都争着讨皇上的欢心,轮番向皇上敬酒,一时间,情话绵绵,非常具有欢快愉悦的情调。当皇上喝到半醉的时候,便把今天朝上文彦博所奏的告诉了两位妃子,并且说道:“朕虽没有太子,但两位爱妃现在都已经怀孕,只是不知谁先生谁后生,是生男还是生女。既然上天有征兆,朕赐你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用来镇压天狗星;另外朕再赐你二人金丸一对,里面有一颗九曲珠子,是一件无价之宝,将妃子等姓名、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两位妃子听完以后,慌忙跪下谢皇上龙恩。皇上将金丸取出,命太监陈林马上去刻字。时间不长,陈林捧着金丸来到皇上跟前,请皇上察看。真宗接过来,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字迹清秀精巧,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赏给了她们。二位妃子跪下接过以后带在身上,又每人向皇上敬酒三杯,皇上并不推辞,一连气都喝了下去,不知不觉中便已经大醉,哈哈大笑说:“两位爱妃哪个为朕生个太子,朕就立哪个为正宫皇后。”两位妃子又磕头谢恩。不久,二位妃子见皇上已经醉了,便一左一右搀扶皇上回到寝宫。皇上躺在龙榻上,喝了几杯醒酒汤,稍微感到有些清醒。当他再看到服侍在榻边的李妃和刘妃时,马上被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两妃子有如此的美丽,一个有沉鱼落雁之容,另一个有闭月羞花之貌。他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在二位妃子的脸上,二位妃子自然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这时皇帝心里想啥她们是了如指掌,不知不觉地脸上呈现出一片鲜红。真宗看到二妃娇羞的样子,更加喜爱,所以马上传旨:“联要与两位爱妃共同沐浴,共同入寝。”二位妃子听后万分高兴,赶紧谢恩。
  真宗与二位妃子在浴盆中尽情地戏耍、调笑,他搂着两个赤条条的人间尤物,看着她俩洁白如玉的胴体,禁不住淫心大起。他立刻拉起二位妃子,擦拭干净以后,迫不及待地躺在龙塌上,二位妃子分别横陈在他的两侧。真宗看到两位妃子玲珑的曲线,白皙的肌肤,饮饥的眼神,只觉得气血翻腾,浑身血脉贲张,呼吸急促,丹田内欲火熊熊,他再也按捺不住,猛一翻身便将两个宠妃同时压在身下……没有多长时间,真宗便疲倦地从二位妃子的身上爬下,搂着二位妃子昏然睡去。
  第二天,真宗皇帝离开寝宫上朝,二位妃子也各自回宫。刘妃回到金华宫之后,想起皇上昨晚说的话,嫉妒之心便油然产生,她害怕李妃生了太子立为正宫。于是她召来心腹太监郭槐,暗暗定下毒计,准备找机会谋害李妃。
  郭槐自从和刘妃商定毒计以后,随时都派心腹去玉袁宫打探消息。并且暗中买通了守喜婆尤氏,订下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郭槐当然给了尤氏许多好处,并答应将来事成之后,保证她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阳春三月,皇上到玉宸宫来看李妃,君妃二人闲谈了一阵,皇上忽然想起明天是南清宫八贤王的寿辰,所以马上派陈林到御花园准备果品,明天向八王千岁祝寿。陈林接旨去了以后,李妃突然感觉到小腹内疼痛难忍,皇上知道是要分娩了,马上回到宫中,紧急召见刘妃,吩咐她带着守喜婆前来接生。刘妃知道时机成熟,立刻吩咐郭槐带领尤氏到玉宸宫,尤氏早已准备好了,等郭槐一到,二人捧着一个木制的大盒,一齐向玉宸宫走来。
  二人来到王宸宫,别人以为盒内是吃的东西,所以也就没有在意。正在这时,李妃生下了太子,因一时出血过多晕了过去,尤氏趁机将盒子中剥了皮的狸猫和太子进行了调换,把太子用龙袱包好,放在盒子里,抱到了金华宫。刘妃吩咐心腹宫女寇珠,把太子抱到销金亭勒死,扔到金水桥下。寇珠虽然是刘妃的心腹,但她为人正直,胸中怀有忠义,对刘妃的吩咐虽然心里不愿意,又不敢不答应。她抱着太子来到销金亭上,见太子有龙袱包裹,安然无恙,心中十分庆幸。她把太子抱在怀里,心中暗想:“皇上半辈子都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李妃生了个太子,偏偏又碰上奸妃设计陷害,我如果将太子杀死,我还算人吗?”正在这时,看见亭子那边来了一个人,寇珠仔细一看,当时满心欢喜,心中暗暗地念佛说:“好了,这个人来了,太子有救了。”原来这个人正是以忠义著称于皇宫内院的太监陈林。陈林因为奉皇上旨意到御花园置办果品,所以手捧着金丝砌的龙妆盒迎面走来。陈林一看见寇珠抱着一个孩子,便问她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寇珠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陈林。陈林听了以后,大吃一惊。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就立刻将小太子放在装果品的盒中,并同时跪下向天空磕了几个响头,希望老天爷能够保佑太子平安。完事后,寇珠直接回宫去了。
  陈林双手捧着妆盒,一直向禁门走来。刚到禁门,只见太监郭槐从对面走来,陈林一看到他,心中就咚咚地跳个不停。只听郭槐对他说:“陈林,刘娘娘叫你去见她。”陈林没有办法只得跟着他进了金华宫。见到刘娘娘,陈林慌忙跪下,把妆盒放在一旁,口里说道:“不知娘娘千岁把奴才叫来有什么事情?”刘妃一句话也不说,慢慢地喝着茶,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才对陈林说:“你拿着这个盒子要到哪儿去呀?”陈林十分镇静地回答道:“奉皇上的旨意到御花园摘些果品,明天与南清宫八贤王祝寿。”刘妃又问陈林:“盒子里面还有别的东西吗?”陈林马上说:“没有别的东西,如果娘娘不相信奴才说的,就打开皇封看一看吧。”刘娘娘仔细一看,盒子上面果然帖着皇封,心里暗想:“既然有皇封封着,谁敢打开看呀!”刘妃闭着眼睛思量了一下说:“既然是这样,你走吧!”陈林听到这句话,立刻站了起来,双手捧起了盒子,正转身要走,忽然又听到刘妃说:“回来。”陈林只得又把身子转了回来,刘妃又把陈林全身上下仔细地看了一遍,看陈林一点也没有慌张的样子,这才缓缓地说:“你下去罢。”陈林走出金华宫,这心才跳得厉害了。
  陈林出了禁门,一直向南清宫走去,到了宫里。因为陈林是皇上派的钦差,所以八贤王把他迎接到里面,让他坐下,陈林哪里还有心思坐呀,只看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八贤王一看,马上问道:“陈林,你这是为什么?有话站起来说嘛!”陈林看了两边仆人一眼,八贤王马上就明白了,挥了挥手,两边的仆人们便都退了下去。陈林这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八王千岁详细地说了一遍。八贤王听了以后,急忙打开盒子,见有龙袱包着,就知道这个孩子是太子了。正在这个时候,小太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好像在向八王诉苦一样。八贤王急忙把太子抱到里屋,和狄娘娘说了这件事情。他们三人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把太子暂时放在南清宫抚养,等以后有了机会再处理这事。
  陈林告别了八贤王,回到皇宫向皇上复命去了。这个时候,刘妃便把李妃生了个妖精的事告诉了皇上。真宗听了以后,十分恼火,立刻把李妃打入冷宫,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可怜的李妃受到了这样的冤屈,整天在宫里痛哭。多亏了冷宫总管秦风,他为人忠诚,平常就与郭槐不合,知道这里肯定有别的事情,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经常安慰一下李妃,并让小太监余忠好好地侍候她。这个小太监余忠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他长得和李妃十分像,他俩人就好像一对双胞胎。而且余忠平时为人十分豪爽,为别人的事情愿两肋插刀,因为这样,秦风对他十分疼爱,二人如同父子一般。余忠看到李妃受这样的苦,恨不得能把她换出来,自己去冷宫受苦。可惜的是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尽心尽力地去服侍她。
  刘妃的毒计成功以后,满心欢喜,消除了心里的忧虑,重赏了郭槐和尤氏,并叫尤氏为自己接生。过了不久,她也生下了一位太子,真宗皇帝十分高兴,立刻把刘妃封为正宫皇后。过了六年,刘后所生的太子,得了一场大病,因抢救不及时而夭折。皇上十分悲痛,自己叹惜道:“朕前半辈子都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偏偏又半路夭折了,这怎么能叫我不心疼呢!”因为太伤心了,竟然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上朝。这天,八贤王进宫来看望皇上,他们二人坐在一起闲谈。皇上问八贤王说:“你有几个儿子啊?都多大年纪了?”八贤王都回答了。并说第三个儿子恰好与刘皇后生的太子同岁。皇上听了以后,十分高兴,立刻请八贤王把三儿子找来。来到以后,皇上一看,万分高兴,不仅相貌长得清秀,而且行为举止和自己十分一样,一高兴,病就好了不少,传旨把八贤王的三儿子封为东宫太子,并让陈林带太子到东宫去看望刘皇后,然后再让太子到其他各宫去看一看。陈林领了皇上的旨意,带着太子,先来到昭阳正院看望刘皇后,并对刘皇后说:“皇上把八王千岁的三儿子封为东宫太子。吩咐奴才带他来看望皇后。”太子给刘皇后磕完头后就站到了刘皇后的身边。刘后看太子长得和皇上十分相似,心里暗暗纳闷。陈林又说:“皇上还让奴才带太子到其它各宫看望一下。”刘皇后说:“既然这样,就快去吧,看完以后,还回到我这儿来,我还有话要说呢。”陈林和太子答应了以后便到各宫去了。
  当他们二人经过冷宫的时候,陈林对太子说:“这里是冷宫,李娘娘因为生了个妖精,皇上便把她贬到了这个宫里。唉,要说这位李娘娘啊,她才是一个真正贤慧的人呢。”太子听完以后,对李娘娘生了个妖精这件事,心里就不太相信,所以打算进去看一看。此时冷宫总管秦风正好走了出来。这个秦风平时在宫中与陈林的关系最好,陈林早就把换太子的事告诉了秦风,秦风知道后十分激动。这时陈林对秦风说:“这位就是南清宫八王千岁的三儿子,现在被万岁封为东宫太子,来到这里要看望李娘娘。”秦风听了以后,赶紧跪下给太子磕了头,然后一溜小跑进宫告诉李娘娘去了。没有多大功夫,秦风跑出来说:“娘娘请太子进宫。”陈林、秦风便一同陪着太子来见李娘娘,李娘娘看着太子,也想到了自己所生的连一面都没见的孩子,忽然捂着脸大哭起来,哭声十分凄惨,太子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陈林一看,心里着急了,生怕出了事,急急忙忙领着太子从冷宫出来了。到了宫外,陈林赶紧为太子擦掉脸上的泪痕,然后二人又回到了正官刘皇后的住处。
  刘皇后这个时候正坐在宫内细想太子之事,忽见太子走了进来,眼睛红红的,就仔细追问是什么原因。太子不敢向刘皇后隐瞒,他说:“刚才我和陈林从冷宫经过,看见李娘娘十分悲惨,我心中十分难受,孩儿还请求母后在合适时向父王求求情,请父王宽恕了李娘娘,这样也免去了孩儿的难过。”说完后,太子就给刘皇后跪下了。刘皇后听完大吃一惊,假意地走到太子跟前,双手把他搀起,并且夸赞地说:“你真是一个仁德的殿下!你就放心吧,我一有机会就会向皇上说的。”当天,太子被刘皇后留下来吃晚饭。饭后又随着陈林回东宫去了。
  太子走了以后,刘皇后心里始终想着这事。她心里暗暗地想:“刚才太子进宫时,猛地一看,他长得又很像李妃,为什么自从见了李妃以后,马上就到哀家这里求情呢?这件事十分可疑。难道六年前寇珠并没有将那个孩子勒死,也没有扔到金水桥下?”她马上又想:“记得六年前叫寇珠去办这件事的那天,陈林手捧妆盒从御花园而来,难道寇珠竟敢自作主张把太子交给陈林带出去了?哼,要想查明白这事,必须得用大刑拷问寇珠这个小贱人。”她想到这儿,立刻叫人把寇珠召来,先给寇珠掌嘴,一顿巴掌过后,寇珠漂亮的脸蛋被打得肿起了老高,嘴角和下巴流满了鲜血,但寇珠什么也没有说。接着刘皇后又吩咐把寇珠衣服扒下,三下五除二,便把她扒了个精光,摁在地上,雨点般的棍子打在她的背上、腰上、臀上、腿上。从皇宫内院中传出了一声声的惨叫。寇珠昏过去了,刘后叫人用水浇醒,继续毒打拷问,得到的话和寇珠在六年前对她说的一模一样。刘皇后又把陈林叫来当面对证,也和当初说得一字不差。她看问不出什么名堂来,心中不由得焦急起来。忽然,她想出了一个更狠毒的主意:“我为什么不以毒攻毒呢?叫陈林来打,他俩人一起做的事情,现在让寇珠一个人来受苦,她哪有不说的道理呢?”想到这儿,刘皇后便命令陈林打寇珠,陈林被逼得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只得举起手中的棍子,闭上了眼睛,向寇珠身上打去,刚打了一下,寇珠便微弱地喊了一声:“慢。”刘后听到后,得意地一笑,她以为寇珠马上要招了。她哪里知道,寇珠看出了陈林的难处,心中想:“与其两个都活不成,不如我先死,陈林可能还会活下来。”想到这些她才喊了一声。只见寇珠在地上挣扎着翻了个身,看了陈林一眼,然后两眼一闭,一股鲜血从口中喷射而出,溅了刘皇后一身,便身子一歪,死了。原来她是咬舌自尽的。正在这时,皇上圣旨来宣召陈林,刘皇后怕因这件事耽误了陈林的时间,露了马脚,只好打发陈林走了。刘皇后因无故打死了宫人寇珠,害怕皇上知道,所以也就不敢再追究这件事了。她吩咐人将寇珠尸体悄悄地抬出去,埋在玉宸宫后面。
  刘皇后得不到事情的真相,十分恼火,于是就更加记恨李娘娘,心里总也容不下她。一天,她又与郭槐秘密地商量,暗中调查李妃的行动,必须找时机把她害死才能罢休。也是李妃该有大难。李妃自从那天见了太子以后,整天的在宫中哭泣。秦风看到李妃的身体一天天的消瘦下去,心里十分着急,劝说了好几回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后他实在急得没有办法,一咬牙,心一横,就暗地里把太子的事告诉了李妃。李妃听了秦风的话以后,兴奋得不得了,吃得也多了,哭声也变少了,甚至有时可以看到她的笑容。从那天开始,李娘娘就天天夜里烧香,祈求老天爷保佑太子平安无事。她哪里知道,这件事没过几天就让监视她的郭槐知道了,郭槐心中想道:“哼,李妃,这回你死定了!”拿定主意以后,他就暗地里跑到皇宫内院向皇上报告。他说:“万岁,李娘娘自从被贬到冷宫,心里一直记恨着您,每天深夜都烧香诅咒您。盼望着您早一天死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实在难已饶恕,希望万岁早一天除掉她。”真宗皇帝听了以后万分恼怒,立刻降旨,给李妃白绫七尺,让她自己上吊。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冷宫的人打听到,总管秦风知道以后,吓得六神无主,目瞪口呆。他赶紧把这事告诉了李娘娘,李娘娘知道以后,当时就昏了过去。秦风这时一点主意也没有了,正在这个时候,太监余忠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对秦风说:“总管,这件事千万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一会儿皇上的圣旨一到,李娘娘就没救了。现在赶紧把娘娘的衣服脱下来,让奴才我穿上,我愿意代替娘娘去死。”这时李娘娘也苏醒了过来,她一听到这些话,就号陶大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秦风、余忠看到这种情况,不等李娘娘再说什么,就把她的衣服脱了下来,余忠自己摘下花帽,扯掉了头上的网巾,把头发散开,在脑后挽了一个绺儿,又马上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放在一边。秦风看到他这样的忠心耿耿,既心疼、又羡慕,只好把牙一咬,在一边催促李娘娘更衣。李娘娘眼里含着泪水,哽咽地对余忠说:“你的救命之恩我永远也忘不了。”说完就给余忠跪下了。秦风、余忠一看,当时也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主仆三人放声痛哭。这时李娘娘又一次昏了过去,秦风一看,不能再榥嗦了,急忙把李娘娘背到了下人住的房子里,装作是太监余忠病了。这边余忠也急忙把李娘娘衣服穿好,略用了一点脂粉,便端坐在宫里。时间不长,钦差带着圣旨来到了冷宫,余忠跪下接了圣旨,然后双手捧着白绫向里间走去,钦差要派孟彩嫔到里间去监视着。这时,秦风假装慌忙地走了出来,把钦差请到了偏殿歇着。他对钦差说:“等一会儿,娘娘死了以后,再进去察看也不迟呀!”说完,招呼下人们给钦差沏茶,他就坐在旁边和钦差说话。孟彩嫔,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她哪里敢细看李娘娘的死情,另外她心里还念念不忘李娘娘平时对她的恩情,这样一个贤德的娘娘,遭到这种悲惨的下场,她心里也深深地感到难过,哪里会想到是别人替李娘娘死呢。大约过了有一杯茶的时间,有一个下人来报告说:“李娘娘已经归天了,请贵人到里面去检验。”孟彩嫔听了,早已经流下了眼泪,根本不忍心到跟前细看,于是她说:“好了,我现在就向皇上复命去了。”说完就和钦差大人匆匆忙忙地走了,总管秦风一直把他们送到宫门口,看着他们走远了,这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他心中暗想:“这要不是余忠和娘娘长得相似,这件事怎么能瞒过去呢?”想到这儿,他急忙来到里间,看见余忠直挺挺悬在房梁上,赶紧吩咐下人把余忠放了下来,等下人们都离开了以后,他抱住余忠的尸体大哭了一场,然后按宫廷的礼节把余忠埋葬了。
  这件事过了以后,秦风为了彻底让李娘娘逃出虎口,就向大内总管郭槐禀告说:“太监余忠卧病不能起来,啥事也不能干了。”郭槐本来就和秦风合不来,现在听说余忠病了,心中暗说:“这次又去了你秦风的心腹之人。”所以他不让余忠在皇宫大内养病,吩咐道:“立刻把余忠赶出皇宫。”秦风听到以后,心里十分高兴,他吩咐干人把假余忠抬了出去,到了宫外,他又派心腹把李娘娘送到陈州老家去了。就这样,秦风总算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报答了李娘娘对自己的恩情。
  自从李娘娘被送出宫以后,秦风在宫中就没有几个可以真心交谈的人了。显得更加冷清、寂寞,而且经常想起可怜又可敬的余忠,又时刻惦念着回到陈州的李娘娘,怕他在家中受到委屈。这天晚下,秦风正坐在宫里伤心哭泣,听见外面大声喊到:“着火啦,着人啦。”秦风跑到外面一看,冷宫四面都着了大火,火苗子窜了好几丈高,照红了半边天。秦风就想到这是刘皇后和郭槐的毒计,他们是要斩草除根,另外还要借这个机会来报复我。心里想:“我即使能够活命,也难免去失火的大罪,不如让火烧死,也省得见到这帮狗贼心不清净”想到这儿,他绝望地喊了一声:“苍天啊,你睁睁眼睛吧。”喊完以后就一纵身跳进了火堆里,一会儿就被烧成了灰烬。
  这天晚上的大火,果然是郭槐指使人放的。从那以后,刘皇后和郭愧也就真正地放了心,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可伯的了,就是太子,也绝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别人也不敢泄漏。从此,皇宫里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似地沉静下去。
  江南庐州府合肥县有一个包家村,村里有一个包员外,名叫包怀。他有地千亩,骡马千匹,是远近闻名的豪门大户。但他为人相当好,经常周济穷人,并且从不做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大家都称为“包善人”,又叫“包百万”。包怀的妻子周氏,与丈夫差不多岁数都是四十多的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包山,娶了个媳妇王氏,他们有一个儿子,还没有满月。二儿子包海,媳妇李氏。包山为人忠厚、老实,他媳妇王氏也是个好人,而包海却为人阴险狠毒,他媳妇李氏,也是一个心术不正的泼妇。多亏包员外治家有法,家规严厉,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又心地善良,为人忠厚,一般事情也不和包海、李氏计较,所以一家人还算和睦,每天都欢欢喜喜。父子兄弟以务农为业,虽然不是书香门第,却也称得上是勤俭人家。包员外的妻子周氏,虽然四十多岁,近日忽然怀了孕,这事让包员外整天闷闷不乐。别人都说老来得子是好事,那么这位包员外为什么不高兴呢?原因是包员外俩口子都是快五十的人了,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并巳都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可现在周氏又要生孩子,让外面人知道了不是太好听的。另外,周氏这么大的年纪,又要生养,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更何况有了孩子以后,老两口得更加操劳,所以每天都显得十分忧愁,总也想不通此事。
  这一天,包员外正自己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想这件事情,忽然觉得两眼睛不住地打架,于是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梦里看见从半空中飘来一朵祥云,香气缭绕。突然一道红光闪过,从他眼前落下一个怪物来,这个怪物头上长着两支犄角,脸色铁青,头发像火一样的红,巨齿撩牙,左手拿着一锭银子,右手拿着一支笔,蹦蹦跳跳地走到包员外面前。员外吓得大喊一声,醒来一看原来是一个恶梦,心突突地乱跳。这时,一个丫环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向包员外说到:“员外,大喜了!刚才夫人又给您生了一位公子。”包员外听完以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只把他吓得惊慌失措。他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咳嗽了一声说道:“完了,完了。我这是哪辈子没积阴德,生了这个妖精儿子。”他急急忙忙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走一步咳嗽一声,来到后院看望周氏。幸亏周夫人没有什么事,他只大致地问了几句话,连孩子也没敢看一眼就转身回到书房去了。包家是有钱人家,所以对周夫人和孩子的侍候都十分精细,所需要的吃、穿样样都有。
  包海的媳妇李氏从后院忙了一阵后回到自己的房里,看见包海正坐在椅子上发呆,就说:“本来是‘二一添作五’的财产,现在有了这个小畜牲,一下子就变成‘三一三十一’了。你这个呆子倒是想个主意呀!”包海木讷地说:“我不是也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吗?刚才老爷子把我叫到书房里,跟我说他梦见一个青脸红发的妖精,从天上掉了下来,把老爷子给吓醒了,谁知道正好这个时候老妈她就生了这个孽障。要让我看呀,这个孩子肯定是咱们东边地里的西瓜成了精了。”这个泼妇听到这些,便撺掇包海说:“唉呀,这还了得?如果把他留在家里,肯定是个祸害。书上说,妖精进门以后,家败人亡的事可多啦。我看不如现在趁早告诉老爷子,把他扔了算了,既省得担心,这家产也就不用‘三一三十一’了,这一举两得的事,你还不去办?如果你办不好啊,哼哼,从今以后就别想再碰我身子。”包海听了这泼妇的一顿开导,当时高兴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把把李氏抱住,在李氏的脸上就是一阵猛啃,一边啃一边说:“还是娘子你聪明,好,我现在就去找老爷子。”然后,他放开李氏,狠狠地捏了一下李氏的屁股,李氏笑骂了一句,催促他说:“你快去吧,如果办成了,老娘我一定叫你今晚快活。”包海向李氏做了个鬼脸就急忙到书房去了。包海一见到父亲,就从头至尾地把话说了一遍,但没有提家产的事。这包员外正在为这事烦恼,一听包海说完,正好中了他的念头,连声说好。他对包海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要干净一点儿。将来你母亲要问起来,你就说刚生下来就死了。”包海嘴里答应着走了出来。他来到卧房,正好无人,便匆匆忙忙地把孩子抱了出来,用茶叶篓子装好,提着来到锦屏山后,看见一处有很高的荒草,于是他将篓子放下。刚把孩子从篓子里抱出来,忽然他看见草丛里绿光一闪,原来是一只猛虎的眼睛发出的光,包海一看,当时就吓得尿了一裤裆,连篓子和孩子一块扔在那儿,转身就往回跑,跑到家中,没顾得向包员外禀告,就气喘吁吁地跑到自房中,一头栽倒在炕上,一声接一声地说:“唉呀我的妈呀,吓死我了!吓死我了!”那泼妇赶紧问道:“你吓成这样,是不是真看见了妖精?”包海静静地躺一会儿说:“利害!利害!”便一五一十地将刚才的事告诉了她,说:“你说吓人不吓人?可惜的是那茶叶篓子没拿回来。”泼妇笑着说:“你这个守财奴,一个篓子能值几个钱?一份家产都省下了,这还不值一个篓子吗?你真是大处不算小处算咧!”包海笑嘻嘻地说:“多亏了老婆你呀,这孩子现在正让老虎啃呢。这回呀,我也得好好地啃啃你。”说完就一把把李氏拉到炕上,一翻身压了上去,一声声淫笑从屋里传了出去。
  他们哪里知道,刚才他俩在屋内说的话,正好被路过的王氏一字不差地听到了,她急忙回到房里,想起老二这俩口子如此狠毒,这孩子这样的可怜,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正在这时,包山从外边走了进来,看到王氏正在哭,慌忙追问原因。王氏就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包山听完以后,大骂老二俩口子恶毒。骂完后说:“不要紧,锦屏山离这不过五六里地,我现在就去看看。”说完转身出房去了。王氏自从丈夫去了以后,心里十分害怕,既怕猛虎伤了他的丈夫,又怕找不到三弟,心中好像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
  包山出门以后,一路小跑来到锦屏山后,果然看见了一片很深的茅草,他就在四周围仔细寻找。忽然,他看见左侧不远处有一个茶叶篓子横躺在地,他三步两步就窜到了跟前,一看,哪里有三弟的影子,他当时就急得冒出了汗珠,心里想:“完了,完了,三弟大概是让老虎给吃了。”他又往前面走了十来步,看见不远处的一片茅草都被压倒,足足有一尺多厚,他再往草上一看,当时高兴得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厚厚的草上爬着一个浑身黑漆漆、亮油油、全身赤裸的小孩。包山赶紧跑过去,解开自己的衣服,把这个孩子揣在怀里,轻身直往家里奔来。王氏正在房里面等得着急,忽然听见门一响,丈夫抱着一个孩子走了进来,她一下子就扑到了包山的怀里,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口中说道:“可让我好害怕哟!”包山轻轻地拥着她说:“你看,我和三弟这不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吗,这回你放心了吧!”王氏撒娇似的向包山笑了一笑,然后她接过包山怀里的孩子,她一看,这个孩子长得还是挺英俊的,就是黑了一点儿。让人奇怪的是,经过这么折腾,这个孩子一声都没有哭,这时他躺在王氏的怀中,还冲着王氏看呢,接着这孩子就用头在王氏怀中乱拱,好像要吃奶似的。王氏看到这儿,一边招呼丈夫包山到炕上歇息,一边解开自己的衣襟,将饱满的乳头放在孩子的嘴里,慢慢地喂奶。这时包山在一边对夫人王氏说:“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把三弟救了回来,但是我们的房里突然间有了两个孩子,如果让别人看见,他们一定会怀疑的。”王氏听了,点了点头说:“你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怎么也不能把三弟再扔掉啊!”说完后小俩口都低着头想办法,过了一会儿,王氏突然站了起来,坐到包山身边说:“依我看哪,不如把我们自己的儿子暂时先送到别人家去抚养,我们就单喂养三弟,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包山听了以后,为妻子的宽宏大度感动得不知怎么才好,他一下把王氏搂在怀中,一边亲吻一边说:“你真贤慧,我包山今生能娶到你这个媳妇,下辈子做牛做马我都没有什么怨言!”王氏在他的脑门上轻轻地点了一点说:“快别耍贫嘴了,你快去办吧。”包山马上站了起来,抱起自己的儿子偷偷地走出了包家大院,去找别人寄养。事情也很凑巧,在包家村的村东有一个村民叫张得禄,他媳妇刚刚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是没有满月就死了,现在他媳妇正是奶水旺盛的时候,所以包山就抱着儿子来到他家,没有费多大的劲,小两口就都答应了。包山十分高兴,临走时给小两口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回到家后,他媳妇王氏问明了情况,也很满意。
  不知不觉过了六个年头,这时那孩子已经七岁了,称呼哥哥、嫂子为父母,他哥哥,嫂子给他取了个名,叫黑子。让人十分不能理解的是,这孩子从小到七岁从来没哭过,也从来没有笑过,整天都哭丧着小脸一句话也不说,别人逗他玩,他也不去理别人。日子长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奇特之处,除了包山夫妇百般呵护外,别人大都不喜欢他。有一天,员外夫人周氏过生日,没有请外面的人,只是把自己家里的人找来,准备热闹一下就算了,也不搞什么排场了。家里的男女佣人、儿子、儿媳、孙子都来给周夫人拜寿。这时,王氏一手牵着包黑子,一手拎了一件礼物就来给婆婆拜寿。王氏给周夫人磕过头以后,就到旁边坐了下来。这会儿,只见黑子跑到周夫人跟前,双膝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周夫人磕了三个响头。这下可把周夫人给高兴坏了,她拉起包黑子,搂在怀中对王氏说:“六年前我生了一个儿子,可不知什么原因刚一下生就死了;要是他还活着,也与黑子一般大了。”包山的妻子王氏听到这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时两边正好又没有旁人,连忙跪倒在地说:“求婆婆饶恕媳妇的大胆之罪。实话告诉婆婆,这个包黑子就是婆婆六年前生下的,儿媳妇我恐怕婆婆上了年纪,奶水供应不上,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所以自己作主偷偷地把他抱到我的屋中抚养,一直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婆婆,怕您生气,现在您既然问到了这件事,黑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儿媳妇我也就不敢再隐瞒了。”王氏并没有提起李氏夫妻设计陷害黑子的事。周夫人听到这儿,连忙把王氏扶了起来说:“照这样说,我儿子六年多来多亏了你的抚养,让我少操了不少的心,你真是天下第一孝顺的儿媳妇啊!可是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我那小孙孙现在到哪里去了?”王氏连忙回答说:“这孩子现在正在别人家寄养。”周夫人听后大为高兴,立刻吩咐人去张得禄家把小孙孙领了回来,并赏了张得禄夫妇二百两银子。包山的儿子被领回来以后,周夫人叫到跟前,仔仔细细地端样了一回,虽然长得和包黑子有点不一样,但身材这两个孩子却差不多。周夫人派人去把包员外请了来,大家坐在一起,把这件事说明白了,这个包员外虽然心里不是十分痛快,但想起自己从前做过的事情,实在是对不起夫人。现在事情已经闹到了这种地步,他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了。
  从那天以后,包黑子又重新认了他的父母,改称包山夫妻俩为哥哥,嫂子。周夫人是越老越疼孩子,对包黑子是相当珍爱,并给他改名叫包三黑。现在三黑成了员外的三儿子,又有包山夫妻时刻照料,处处留意着包海两口子,即使包海夫妻俩个有什么歪心眼,总也不能得到机会,二人也只好打消了再加害包三黑的念头。
  转眼的功夫,两年又过去了,包黑子这年九岁。包海两口子越来越看三黑不顺眼,时时刻刻想要害死他。这一天,包海趁其他人不在跟前,对老员外说:“咱们庄户人家,总是要以勤劳俭朴为本分,不应当游手好闲,如果将来闲得啥事都懒得做,又大量的挥霍,那可不行啊!现在三黑已经九岁了,也不小了,应该让他跟咱村里的放牛娃们,或者是跟咱家老周的儿子长保儿学习放牛、放羊,一来呢可以学点本事,二来呢也不白吃饭。”员外听了以后仔细地想想,认为包海说得也有道理,所以当天晚上就和周夫人说了这件事。并说就当咱三黑和他们一起玩耍一样,周夫人也没有多想什么就答应了。第二天,周夫人又把老周找来,嘱咐他好好地照看包三黑。老周回到家后又对儿子长保说:“从明天开始,你天天和三少爷一起去放牛羊,好好地哄着三少爷玩耍,如果有什么地方惹着了三少爷,小心回来后我狠狠地打你。”从那天以后,三少爷天天和长保一起出去放牛羊,有时就在村边,有时在河边,也有时在锦屏山下,最远的地方离他家也不过是五六里地,再远的地方他们也不去。
  一天,包三黑和长保儿赶着牛羊来到锦屏山的鹅头峰下边,看见这块儿有一大片青草,于是就把牛羊圈在这儿放。村里的放牛娃们都在旁边打闹了起来,只有三黑一个人或者看着山水,或看找个树荫坐在下面,或者枕着石头睡大觉,无精打采,就好像心里有什么事似的。到了下午,他正在山谷里面躺着,只见天空乌云密布,不大一会就轰隆隆地打起了雷,知道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赶紧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了山里的一座古庙里,刚刚跑到大殿里面,就听见轰的一个响雷,紧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包公在殿内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可以坐的地方,只好盘腿坐到了供桌的前面。
  包公刚刚坐下,忽然有人在后面把他拦腰抱住,当时就吓得他出了一身的冷汗,慢慢地回过头来一看,却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子,这小女子长得相当漂亮,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嘴,皮肤白嫩,一脸害羞的样子。包公心里暗想:不知道谁家的女子从这里路过,偏不凑巧碰上了这场大雨,看她这样子好像是让刚才打的那个响雷给吓的。不要说像她这样柔弱的女子,就是我包三黑听到这个雷声,也觉得相当害怕。想到这里,他赶紧把自己的衣服脱下展开,给她盖在头上。外边的雷声越来越大,雨越下越急。大约过了有两刻钟的功夫,雨才渐渐地小下来,雷声也渐渐地止住了。
  过了没有多大一会儿,天空中的乌云渐渐地散开,太阳也出来了。三黑抬头一看,太阳快要落山了,该回家了。这时他再回头一看,刚才那个小女子已经无影无踪了。包公心里十分纳闷,搔着脑袋从大殿中走出来,找到了长保他们,一块赶着牛羊回家去。他们刚刚来到村头,三黑就看见侍候他二嫂的丫环秋香手里托着一碟油饼向他走来,到了跟前对三黑说:“这是二奶奶给三少爷做的点心,请三少爷赶紧趁热吃了吧。”包公一看,赶忙说:“你回去替我谢谢二嫂子。”说着,他就伸手拿起一个油饼要吃,刚要往嘴里放,突然觉得手指一麻,那油饼就掉在了地上,包公弯下腰刚要拣起来,从他身后跑来一只大黄狗,叼起油饼就跑了。长保在旁边看到说:“多可惜的一张油饼啊,却让这个畜牲给吃了。这只大黄狗是我家的,三少爷你等着,我现在就去把它追回来。”包公伸手拦住他说:“你家的狗和我家的狗没有什么区别,它既然叼去了,你就是把它抢回来,也不能再吃了,咱俩还是赶快把牛羊赶回去要紧。”说着,说着,包公来到了老周的屋里。长保把牛羊赶到了圈里。过了一会儿,就听长保在院子里喊:“不好了,不好了,大黄狗死了。”老周听到后,和包公一起从屋里来到院子外面,看见那只大黄狗倒在地上,七窍流血。老周看了一会儿说:“这只狗是吃了毒药死的,不知它吃了什么带毒的东西?”长保这时在旁边说:“刚才二奶奶让秋香给三爷送油饼,三少爷刚一拿起来就掉在地上。让咱家的大黄狗给叼走了。”老周听了以后,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包海这两口子平时的为人他是十分清楚的。他把三黑拉到屋里,悄悄地嘱咐他说:“以后二奶奶给你东西吃,你千万别吃,否则中了她的奸计。”包公听了,不但没有相信,反而把老周责怪一顿,说他有意让他们叔嫂不和,一赌气就离开了老周家回府里去了。
  又过了几天,秋香来请黑子,说二奶奶有件急事。包公就和秋香匆忙来到李氏屋中。李氏一见三黑来了,立刻笑容满面地说:“三叔啊,昨天秋香到后花园去,忽然听见枯井中有人说话,嫂子我就和秋香从井口往下一看,一不小心把金簪掉在了井中,我怕老夫人知道后会责怪,有心让别人下去捞吧,井口又小,下不去,又恐怕外人知道。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才叫秋香来请三叔。不知三叔你肯不肯帮嫂子这个忙啊?”包公说:“这不要紧,等一会儿我下去,给嫂子捞上来就是了。”李氏听到这儿喜出望外,赶忙招呼秋香拿绳子,同包公一起来到后花园井边。
  包公把绳子系在腰间,用手扶着井口,叫李氏和秋香慢慢地往下放绳子。谁知绳子刚放了一半,就听到李氏喊到:“不好了!拉不住了!”包公觉得绳子突然一松,身子就如同败絮一样,扑通一声落在了井底,多亏了是口桔井,也没有摔着。包公这时心里才明白了:“怪不得老周让我对二嫂多加小心哪,原来这个泼妇果真有害死我的念头。唉,现在掉在了井中,别人又不知道,这回我可怎么出去呢?”
  正在他闷闷不乐的时候,忽然看见眼前闪过一道亮光。包公不知是什么东西,暗暗地想:“难道真的是金簪放的光吗?”向前用手一扑,没有扑着,亮光又往前去。包公感到有些奇怪,又往前扑。就这样,他越扑越远,可怎么也扑不着。他心里开始焦躁起来,汗流满面,连连自语:“怪事!怪事!这井里怎么有这么长的路呢?不管怎样,我一定要追上这个亮光,看一看它究竟是什么东西。”他追赶了大约有一里的路程,忽然见亮光在前面不动了,包公急忙向前扑去,一把就把它扑住了,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面古镜。他想再仔细看看,可是由于光线太暗,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正在翻转着看时,忽然看见前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赶忙爬起,把古镜揣在怀中,顺着亮光爬了出来。等他爬到外面一看,原来是他家场院后墙外面的地沟。他心中暗想:“原来我家花园的枯井竟与此道是通的。不用管它了,万幸的是我终于从枯井中逃了出来,现在还是先回家吧。”想到这儿,他便直起身,爬上地沟,回到家中。他自己坐在家中,想起刚刚发生的事情,气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过了一会儿,他的气稍稍消了一点儿,他就噘着嘴来到大哥包山的屋里。王氏看见三黑来了,赶忙迎了上去问:“老三,你这是从哪里来呀?有什么事呀,这样没好气,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包公听到王氏这一番话,当时就流下了眼泪,一边哭一边说:“我告诉嫂嫂,并没有别人欺负我。都是因为秋香说二嫂嫂叫我,我就赶忙去见她,谁知他叫我到枯井里去给她摸金簪……”于是他就把二嫂如何把他骗入枯井之事详细地讲了一遍。王氏听完之后,气得脸色发白,两手直哆嗦,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安慰了包公一阵,并嘱咐他以后要处处小心。包公连连答应。正说着的时候,包公从怀中把古镜拿了出来交给了王氏,告诉她这是从枯井中得到的,嘱咐嫂嫂好好保管,千万不要丢失了。
  包公走了以后,王氏一个人独自坐在房中,暗想:“包海夫妇所做的事情,是早就商量好了的,不要说三弟一个小孩子不能想到,就是我夫妻俩人也难猜测得到啊!将来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那可怎么办呀!他二人为了家产,竟然不顾手足之情,真是狠毒到了极点。”她正在想着,包山从外面走了进来,王氏就把刚才的想法和他讲了。包山听了以后,连连摇头说:“这不可能。肯定是三弟一时淘气,不小心掉到井中去的,他怕受一责怪,所以才编出这一套谎话来骗你的,不要听他的。从今往后,天天叫他在咱们这儿就是了,这样也可免去许多闲言碎语。”包山口中虽然这么说,可他的心中却万分的难过,暗自想道:“包海以前所做的事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不能和他一般计较,只要能过得去也就算了。这件事如果说白了,不仅会伤了我们兄弟的和气,而且也使俩妯娌之间更加难以相处。”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长叹了一口气,就转身对王氏说:“我看咱三弟十分聪颖,做事情和别人不同,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好前程的。我和二弟都已经耽误了,从小没有上学读书,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给三弟找个教师来教他念书识字,倘若他真有那个命,将来弄个一官半职的,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也可省得受那些贪官污吏的气,你说这样好不好?”王氏说:“好是好,只是公公那里不好办哪!”包山说:“这没关系,老爷子那里我去说。”
  第二天,包山来到了员外的书房,就把给三黑请教师读书的事和员外讲了,并把道理也一一地跟员外讲明了。员外听了以后,沉吟了一会儿就说:“我看可以,剩下的事情就由你去办吧。”包山当时高兴得差点蹦了起来,他马上告别了员外,写了一张告示贴了出去,当天就有许多人来,包山见他们都不是熟读诗书的人,就把他们都辞掉了。第二天,他听说有一位宁老先生,人品端正,学问渊博,他立刻亲自请。请来以后,包山就把包公拉来拜师。师徒二人一见面就十分相投,宁老先生对包公十分喜爱。包山吩咐仆人包兴做包公的书僮,既可以给先生和包公端茶倒水,也可以从中学得几个字儿。就这样,包山总算把包公读书的事给解决了。
  第二天,宁老先生正式给包公上课,老先生坐在椅子上,包公拿出了《大学》这本书。只听老先生教道:“大学之道。”包公说:“在明明德。”老先生说:“我说得是‘大学之道’。”包公说:“对呀,它的下句不正是‘在明明德’吗?”老先生又说:“接着往下念。”包公念道:“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老先生听了,觉得十分奇怪,他念得没有一点儿错误。心想:“是不是家里早就有人教过他了。”所以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谁知到了后来,无论教什么书籍都是这样,教上句就会下句,就像复习功课一样。这下可把老先生高兴坏了,自言自语地说:“哈哈!想不到我宁某人教了半辈的书,现在要在这个孩子身上成名。”从那以后,他教得更加认真,并给包公取了个学名,叫包拯,字文正,意思是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
  时光飞逝,转眼间五年过去,包公已经十四岁了,现在他是满腹才华,尤其是作文写诗更为出色。先生经常催包公去赶科举考试,但是包员外是个勤俭的人,恐怕包公赶考会花很多钱,所以始终没有答应。
  这年包公十六岁,恰好又赶上小考,先生实在忍耐不住了,就对包山说:“这次如果你们再不送他去考试,我就送他去了。”包山听了以后,急忙跟员外说:“这宁先生只不过是想显示一下个人本领,我看不如让三黑去考一次;要是考不中,他也就死心塌地了。”员外听后,只得勉强答应。
  包山把员外答应包公考试的事告诉了宁老先生,先生马上给包公报了名。到了考试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是包山张罗着办的,员外一点儿也不管。到了公布成绩那天,天还没有亮,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阵喧哗声,老员外以为是县里的差役来了,不是来要钱就是来借车的。正在他犹豫的时候,看见包兴从外面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说:“恭喜老爷了,公子中了生员啦。”老员外听到这儿,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完了,完了。我上了先生的当了。”心里十分烦恼,他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亲戚朋友前来祝贺,他也不出去见面。就是连教书的老先生他也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这里里外外的事多亏了大爷包山,才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这样一来,这位宁老先生可就生气了。心中暗想:“我来到这儿教了好几年的书,连老员外的面都没有见过,现在他儿子考中了秀才,还是见不到他,更不用说向我道谢了。他原来是这样不讲人情味的人,实在让我生气。”所以,他每次见了包山,都要对老员外的失礼责怪一通。包山赶忙给他道歉说:“我父亲近几天事情特别多,等过几天事情少了,一定会把先生请来,当面向你致谢的。这还恳请先生原谅。”这老先生性子宽厚,听包山这一说,心里也就没有别的想法了。
  大爷包山暗中求了老员外好几次,老员外才答应选个吉利日子,写一张请帖,准备一桌酒席向老先生表达谢意,这一天,把老先生请到了客厅,员外走出来迎接,见面后做了一个揖,然后让老先生到了屋里,分主次坐了下来。坐了很长时间,老员外并没有说一句感谢的话。然后就吩咐摆上酒席,让老先生坐到了正座上,老员外坐在旁边陪着喝酒。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就见老员外满脸忧愁,话也不说,就连酒也不喝了。
  宁先生看到这个样子,就忍耐不住了。他说:“我在你们府里教了六、七年的书,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但更重要的是三黑这孩子非常聪明,所以才有今天的进步。”老员外听了,过了一会才说;“好。”先生又说:“要以三黑现在的学问,不要说秀才,就是考个举人、进士也是绰绰有余的了。这孩子将来的前途远大呀。这也是你们府上教养得好。”员外听到这里,皱起了眉头,发恨地说:“什么教养得好。只不过是家门不幸,才生了这个败家子儿。将来如果能保住不家败人亡,就是上辈子积下了德啦。”
  先生听到这儿,觉得十分奇怪,对员外说:“老东家怎么这样说呢?这世上哪里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孙子中举当官的道理呢?你说出这种话来,真是不能让人理解。”包员外感到十分无奈,就索性把包公生下时做的恶梦跟老先生说了一遍。现在提起这件事情,还觉得非常害怕。
  宁老先生学问渊博,听见这个梦的情形之后,就知道是天上的奎星下凡了。现在又看包公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聪明绝顶,就知道有不一般的来历,将来一定会大福大贵的,于是他就暗暗地点头。这时员外又说:“从今天开始,你就不用好好教他。不过这工钱我是不会少给你的,这一点请你放心。”这一句话,把这个老先生说得面红耳赤,不高兴地说:“照这样说,你是不允许三黑再考了?”员外连声说:“不考了!不考了!”老先生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以前让我教他念书,是由你作主,可现在我叫我的学生去考试,这就得我作主,以后他的事你就不用管了,什么事情都有我做主。”说完以后,气冲冲地就走了。
  原来宁老先生已经看了出来,包员外是一个愚顽固执的人,别人的劝说,他是不会听的,而且自己的学生包拯又肯定不会给他丢脸,不如自己把包拯的事情都承担下来,一方面是不至于耽误了包公的前程;另一方面也省得包山在中间为难。说来说去,这都是他教书先生的一片苦心。到了乡试的年头,一切事情都由先生作主,他与包山商议,硬让包公去考试,并叫包公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
  乡试的结果出来了,包山到榜文上一看,包公又考中了乡魁。包山万分高兴,他赶紧跑回去告诉了老员外。老员外知道了以后,更愁得厉害,还是一个人藏在书房里,不肯出来见人。包山准备了酒席,请了宁老先生,让他坐在上座,所有前来祝贺的乡亲们在两边陪着,大家整整热闹了一天。
  这件事过去了以后,宁先生就和包山商量,决定让包公到京城去参加会试。包山把这事告诉了老员外。老员外也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了,只是说不要让太多的人跟着去,恐怕浪费了钱财,就让包兴一个人和包公去。
  包公临走的时候,先别了老员外和老夫人,然后又告别了哥哥、嫂嫂,包山暗中给了他许多钱,并嘱咐他小心身体,包公含着眼泪走了。他又来到书房和老先生告别,先生又嘱咐了他许多需要注意的事情,又把自己的几两银子都送给了包公。包兴准备好了马匹,主仆二人上了马,大爷包山把他们送到十里地以外的一个亭子边。兄弟俩下说了许多留恋的话这才分手走了。
  包公,包兴二人上了马,朝着京城方向走去。一路上,二人一边说笑,一边观看景色,十分快活。这一天,他们来到一个镇上,两个人找了一个饭店。包兴把包公的马牵了过来,交给了店小二,让他去给喂些草料。然后俩人找了一个座,包公坐在正面,包兴坐在旁边。他俩人虽然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但因为出家在外,又没有旁人,所以俩个就坐到一块儿吃了。
  堂倌过来把两个酒杯,两双筷子放在桌上,包公随便点了一壶酒,两样炒菜。包兴拿过酒壶,先给包公满了一杯,包公端起来刚要喝,就看见对面的桌子上进来一个道人坐了下来,那道人也要了一壶酒。他对酒壶看了一会儿,然后拿起壶来就倒,让人奇怪的是他没有往杯子里面倒。而是哗啦啦地倒在了桌子上,只见他唉声叹气的,好像有什么特别重大的心事似的。包公正在纳闷,又看见从外面进来一个人,这个人穿了一件灰色长衫,头上戴着武生公子巾,腰间挂着一把三尺青锋宝剑,脸上带着一股侠气,一看这人,包公知道他肯定是武林中的人物。
  这时,刚才进来的那个道人也看见了这个武生打扮的人,他连忙站了起来说:“恩人快快请坐。”那个人也不坐下,从怀里掏出一锭很大的银子,伸手递给了那个道人,说:“这些银子你先拿去,等到了晚上我们再见面。”那个道人慌忙接过银子,跪在地上给他磕了一个头,然后站了起来,出店去了。
  包公见了这个武生大约有二十左右岁,行为举止稳重、潇洒,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心里当时就十分喜欢他。所以他站了起来,双手一抱举说道:“这位仁兄,如果不嫌弃,请到这边来喝上一杯,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可以吗?”那人听完以后,便把包公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接着就笑容满面地说:“既然仁兄看得起小弟,那我就不客气了。”包兴连忙站了起来,吩咐店小加了一副酒杯和筷子,又要了一壶酒,两盘菜,给这个人满满地倒了一杯酒。然后,包兴就站在了包公的身边,随时准备侍候着。
  包公与那人分宾客和主人的关系坐下了,就问那个人:“仁兄贵姓?”那人回答说:“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飞。”包公也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了他。他俩个人一个能文,一会武,说起话来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得就喝了好几壶酒。展昭说:“小弟现在有点小事,不能再陪仁兄了,我们以后再见吧。”说完,和店小二算了酒钱,然后走了。包公也不谦让。包兴暗想:“我们三爷白吃了他一顿,那人竟没说什么就走。”虽然刚才俩人说了许多,但包公也没有看出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吃完饭以后,包公、包兴二人上马赶路,因为刚才在饭店里耽误了工夫,没走出多远,天色就渐渐地晚了,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俩个人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一个牧童走了过来。包兴就走向前问:“牧童哥哥,这是什么地方呀?”那牧童说:“从西南走二十里是三元镇,那里是一个大地方,现在你们走错路了。这里是正西,如果要绕过去,还有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呢。”包兴看了看,天快黑了,就问道:“前面有没有住宿的地方呀?”牧童回答说:“前面叫沙屯儿,没有旅店,就找个人家住一夜吧。”说完,赶着牛羊就走了。
  包公和包兴两个人一直往金沙屯走来。走了好长时间,看见路边有一座庙宇,庙门上挂着一块大匾,匾上写着:“敕建护国金龙寺。”这时包公说:“与其到别人家去借宿,你我二人不如就在这个庙里住一宿算了。明天也好在这里烧个香,许个愿,这样不是更方便吗?”包兴听到这儿,就下了马,用马鞭子去敲门。过了不大一会儿,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僧人,这个僧人问清楚了包公、包兴的来历之后,就请他们进了庙门。包兴把马拴好,又给马找了些草料喂上。僧人把包公主仆二人请到了后院,找了三间干净的房子让他们住下。包公俩人进屋坐下以后,僧人给他们端来了两杯茶。喝茶的时候,和尚问了包公的家乡和姓名。知道了他是上京赶考的举子,后来包公问道:“大师法号怎么称呼?”和尚回答说:“贫僧的法名叫法本,另外还有一个师弟叫法明,这个庙就是我两个人。”说完,告别了包公二人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和尚给包公俩人端来了斋饭,主仆二人吃完以后,天就已经黑了。包公让包兴把碗筷给送到厨房,省得那个和尚来回跑。包兴听了,赶忙收拾了碗筷。因为他不知道厨房在哪里,他出了后院,来到禅房,忽然,他看见几个花枝招展的年轻妇女正在一块儿打闹,一边玩一边说:“后院已经住了客人了,我们还是到西边去吧。”包兴听到这儿,知道没处躲了,只好又回到了后院,等她们过去了,才找到厨房,把碗筷放了进去。然后他急忙回到后院屋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包公,说这个庙恐怕不太安静。
  主仆两人正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看见那个和尚左手拿着一盏灯,右手提着一壶茶,贼眉贼眼地走了进来,他先把灯放在地上,又把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溜溜的眼睛东瞧西看了一会儿,一句话也没说,转过身儿就走了。包兴看到这儿,连忙对包公说:“公子,不好,这是个贼庙。”他一边说一边住外面跑,到外面一看,当时就傻了,原来庙门已经被倒锁上了,又看了看别处,连一个出口也没有,他急忙地跑了回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包公,包公听了非常镇定,包兴却又张口结舌地说:“三爷,听们快想个出路吧,否则我们只有等死了。”包公说:“门已经被倒锁了,又没有别的出口,往哪里走啊?”包兴着急地说:“现在咱这儿有桌椅,我把他搬到墙边,公子赶紧跳墙逃生。等那贼和尚来了,我就与他拼命。”包公说:“我从小就不会登梯爬高。要是有墙可以跳,你就赶紧跑吧,回到家里报信,将来也好为我报仇。”包兴哭着说:“三公子说的是什么话呀,我就是到死,也不会离开你的!”包公说:“既然这样,咱们主仆二人就索性死在一块儿算了!”
  包公把椅子搬到了门口,端正地坐在那儿。包兴见没什么东西可以防身,只好把门栓抓在手里,站在包公前面说:“等他来时,我把门栓尽力砸向他的脑袋,给他一个冷不防。”说完后,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院子的门。
  忽然,听到门外扑哧一声,仿佛锁被人砍掉了一样,门就开了,紧跟着进来了一个人。包兴吓了一跳,门栓咣昇一声掉在地上,他也浑身乱抖,蜷缩在一处。这时再看那个人,穿着一身青衣,是一个夜行者的打扮。包公仔细一看,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白天在饭店碰见的展昭,展熊飞。包公突然省悟了,他和那个道人说晚上再见,这个人想必是一个侠客。
  原来,白天饭店中的那个道人也是这个庙里的。因为法本、法明这两个淫僧抢掠妇女,带到庙里来寻欢作乐,被原来的住持老和尚责怪了一顿。这两个淫僧一来是不服,二来是觉得老和尚碍眼,所以俩个人商量好了以后,来到了老和尚的禅房,看见老和尚正在打坐念经,他俩使眼色,法本就窜了上去,一把把老和尚抱个结结实实,法明慌忙跑到跟前,抽出藏在背后的尖刀,照准者和尚胸部噗哧、噗哧就是两刀,老和尚当时就死于非命。这个道人恐怕因为这件事受到牵连,又想为老和尚报仇,所以他就告到了官府。
  他哪里知道,这两个淫僧用钱买通了官府,官府说他诬告好人,重重地打了他二十大板,并把他赶到了境外。道人觉得十分冤枉,仇也报不了,于是就来到树林中想要自杀,正好碰到了展昭路过这里,把他救了,问清了怎么回事,让他在饭店等候。然后展昭就暗暗地来到庙中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调查清楚了之后,他又回到酒店之中,给了那道人一些银两,没想到碰见了包公。共同喝了一会儿酒。便向包公辞行先走了,回到自己住的旅店去歇息。
  天黑了下来以后,他换了一套夜行的衣服施展轻功,只见他飞檐走壁来到庙中,悄悄地来到藏宝阁。看见阁内有两个和尚。旁边有四、五个妇女都半裸着身子,正在喝酒取乐。这时听到一个和尚说:“后院那两个举子,等到了三更以后再下手也不晚。”展昭听了,心中想到:“我为什么不先救好人,后杀这两个淫僧,不怕他们能飞到天上去。”
  想着他就来到了后院,看见门已经被倒锁了,只见他呛啷一声拔出背在背上的宝剑,一道寒光闪过,就听见咔哧一声削掉了吊铁环,然后他又把宝剑放回鞘中,走进院来一看,没有料到被困在里面的正是包公,展昭轻轻一提气,便一下子飞到包公跟前,一手拉住包公,一手拉住包兴说:“哥哥,请跟我来。”
  三个人出了小院,从旁边的角门来到后院墙下,展昭从百宝囊中掏出如意索来,系在了包公的腰上,自己提着绳头,一纵身就跃上了墙头,他在墙头上摆了一个骑马蹲裆式,双手轻轻地往上一提,就把包公提到了墙上,然后悄悄地对着他耳朵说:“哥哥下去以后,就把腰间的绳子解开,我好再救您的书僮。”说完,向下一放,包公两只脚就着了地,他急忙解开绳子,展昭把绳子收上来,又用同样的办法救出了包兴,对着墙外的主仆二人说:“您们俩人赶快逃走吧。”说完,只见展昭身形一晃,就没了踪影。
  包兴搀扶着包公,一会儿也不敢停留,深一脚,浅一脚的,没命地往前跑。好容易跑到了一个村头,这时已经五更天了,离他们很远的地方有一处灯光。包兴气喘吁吁地说:“公子这回好了,前面有人家了,咱们先到那儿歇息歇息,等到天亮了再走吧。”包公点头应允了。
  没用多大功夫,他们就来到跟前,包兴到前面去敲门,柴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老汉,问他们是什么人。包兴走上前施礼以后说道:“老大爷,因为我们二人急着赶路,起得早了一点儿,现在看不出该走哪条路了,希望你老人家行个方便,等到天亮了以后我们就走。”那老汉也看出包公是一个书生,而包兴就是他的书僮,二人又没有行李,以为是附近的人,就说:“既然是这样,就请到屋里面坐吧。”
  包公和包兴来到屋里,原来是通着的三间房子,房子里面有一个磨盘,并且有方屉、罗桶等用具,主仆二人当时就明白了,这个老汉是卖豆腐的。在里边有一个小小的土炕,老汉让包公、包兴坐下。然后包兴问道:“老人家贵姓啊?”那老汉回答说:“老汉我姓孟,还有一个老伴儿,并没有儿女,以卖豆腐为生,“包兴说:“老人家有热水吗?如果有就给我们一杯喝吧!”老汉说:“我这里有现成的豆浆,是刚出锅的。”包兴说:“那就更好了。”孟老汉说:“等我再去找个灯来,给你们盛上两碗。”
  孟老汉从磨盘后面拿出一张三条腿的桌子放在炕上,又用了几块土坯把那条腿支好,然后他掀开旧布帘子,走进屋里,拿出一个黄土泥的蜡台,又在旁边的一个席篓子里摸了半天,摸出一支半截的蜡来,对着油灯点着,放在了桌子上。包兴在一边说道:“这个小村中竟然有胳膊粗的大蜡。”等他再仔细一看,模模糊糊地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冥路”,他这才明白这蜡是上坟时用过的,孟老汉给捡了回来,舍不得点,是预备着招待客人的。
  这时孟老汉从锅台上拿了一个黄砂碗,用水洗干净,盛了一碗白亮亮、热腾腾的豆浆递给了包兴,包兴又递给了包公喝,包公喝着豆浆,觉得香甜无比,包兴在旁边看着,馋得流下了口水。只见孟老汉又盛了一碗递给了包兴。包兴连忙接了过来,咕咚,咕咚就是两大口,他觉得就像饮甘露一样,他们主仆俩个,为了逃命奔跑了一夜,又受了许多惊吓,现在到了这间草房里就好像进了天堂一样,喝这豆浆的感觉不亚于喝琼浆玉液。
  没有多大的功夫,豆腐做成了。孟老汉沏了许多盐水,给他们俩人每人又盛了一碗热豆腐,他二人早已经饿得难受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觉得肚子里热烘烘的,十分痛快。吃完以后,主仆二人又与老汉闲谈了起来,问清楚了路途,才知道这里离三元镇还有不到二十里的路程。
  三人正在说得起劲,忽然看见外边火光冲天。孟老汉他们三人赶紧跑到屋外一看,只见东南角上一片红光,包公、包兴俩人料到大概是金龙寺着火了,这肯定是侠客展昭干的。他们俩人正在想着晚上他们被困的情景,就听见孟老汉连声说:“报应,报应啊!”包公听了忙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孟老汉回答道:“你们二人是不知道哇,这金龙寺自从老和尚死了以后,留下的这两个徒弟那真是无法无天啊!经常打劫,谋杀过往的客商,抢掠妇女。他们比杀人放火的强盗还厉害呢!想不到他们也有今日,真是恶人有恶报啊!”
  说话之间,三人又回到屋里,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才听见公鸡的鸣声,包公主仆二人知道现在该赶路了,于是深深地向孟老汉行了礼,并说等有机会再来酬谢他。孟老汉说:“这点小事儿,何足挂齿。”说完,他又把包公俩人送到了柴门外,给他们指明了道路说:“出了村口,过了前面那片树林,就到了三元镇的大路了。”
  包公又向孟老汉深深地做了一个揖,告别了孟老汉,出了村口,一直向着树林走来。他二人现在没有马匹,连银子也都丢了。可包公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只是觉得两腿酸痛,走起来十分困难,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一步一步地往前慢慢地走。
  主仆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话。包公说:“从这里到京城还有好几天的路程,照这样走下去,得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啊?况且现在我们又没有了银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该怎么办啊?”包兴听了这些话,又看见包公累得那个惨样,恐怕他愁出病来,于是就撒谎来安慰包公说:“这也没关系。只要咱们到了三元镇,我那里有个舅舅。咱们向他借些银两,再让他准备一头毛驴给你骑,我就走着跟随,超不过十天半个月的功夫,咱不就能到京城了吗?”包公说:“要是这样就太好了,只是要难为你了。”包兴说道:“这有什么关系,咱们走路,就仿佛闲游一样,感觉到其中的乐趣,也就不觉得辛苦了。”这些虽然是包兴安慰他主人的话,但却是真理。
  主仆二人说着话儿,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三元镇。天气已经到了中午,包兴暗暗地打算:“这三元镇上哪里有我什么舅舅呀?现在已经到了镇上,先和公子吃午饭,把我身上值点钱的东西都卖出去,混一时说一时,不能让公子因为此事烦恼。”
  这三元镇是一个很大的市镇,人口众多,店铺繁杂。包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去找炒南北大菜的大酒店,而是找了一家专门做家常便饭的小吃铺,对包公说:“相公,咱们俩就在这里吃午饭罢。”。包公也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了,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主仆二人来到铺内,虽然是小吃铺,却也是连脊的高楼。包兴领着包公来到楼上,找了个干净的座位,让包公坐在上首,而他自己仍坐在下首。跑堂的小二过来放好了杯筷。要了两碟小菜和随便的酒饭。没用多长时间,主仆二人风卷残云似的就吃完了,这时包兴站了起来,悄悄地对包公说:“公子,您在这里等着我,我去找找我舅舅,很快就回来。”包公点头答应了。
  包兴下楼出了铺子,先抬头看清了饭铺的名称,原来叫做“望春楼”。他这才来到镇上,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把自己里面穿的青绸夹袍脱下来,准备找个当铺,暂时当几吊铜钱,雇上一头毛驴,就说是从舅舅那里借来的,先混上两天再做打算吧。他万万没有想到三元镇从南到北四、五里地的长街,竟然连一个当铺也没有找到。
  包兴急得浑身是汗,心里暗暗地说:“完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簇人围观。包兴也走到跟前挤了进去,看到地上铺着一张纸,上面字迹清晰分明。忽然听到旁边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告白?白老四是我的朋友,为什么告他呢?”包兴听了,禁不住笑着说道:“不是那回事,你听我念。上面写得是:‘告白四方仁人君子知之,今有隐逸村内李老大人宅内小姐被妖迷住,倘有能治邪捉妖者,谢纹银三百两,决不食言。谨此告白。’”包兴念完以后,心中暗想:“真是天赐良机啊!我先揭上这张告白,如果事办成了,那么到京城就不用吃苦了;即使办不成,也可以混他两天吃喝。”
  包兴想到这里,看见旁边站着一个人,他就向那人问道:“这隐逸村离这儿有多远呀?”那人见问,连忙回答说:“不过三里地的路程,他问这个干什么呀?”包兴说:“不瞒你们说,我家公子最精通驱逐邪祟,降妖捉怪,可真正的是手到病除哇!只是有一点,我们主仆二人是从外乡来的,我家公子虽有神通,却不敢抛头露面,惟恐妖言惑众,所以轻易不替人驱邪。必须来人至诚恳求,他才会答应。开始问他,我们公子必然说不会降妖,他越说不会,越要恳求,等他试探了来人果然是真心,并且一片至诚,才会答应。”那人听了包兴的一番话后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你家公子答应,我就是赴汤蹈火也情愿。”包兴说:“既然这样,闲话少说。你马上把这张告白收起来,跟我走。”在两边看热闹的人,听说有人会捉妖,情不自禁地都要看看这捉妖的人,所以包兴的后面也跟了不少人。
  包兴领着那人,来到小吃铺门口,就转身向众人说道:“众位父老乡亲,如果我家公子不肯应允,想要走时,请诸位帮忙拦阻一下。”那人也向众人说:“麻烦各位乡亲们了,如果法师不答应,求大家帮帮忙。”
  包兴把门口布置好了以后,进了饭店。又对那人说:“你先到柜台上把我们的饭钱付了,省得出来时又要耽误功夫。”那人连连称是。他来到柜台上,只见柜台里面的人都双手施礼,说:“李二爷请了,好长时间没有来到我们这儿了。”(这个人姓李名保,是李大人家中的主管)李保连忙答应说;“请了!多谢关照!楼上的那位公子和这位管家一共吃了多少银子,都写到我的账上吧。”掌柜的连忙答应,暗暗地告诉跑堂的不要和包公二人要钱了。
  包兴和李保来到楼梯的前面,叫李保听到咳嗽声以后,就赶紧上楼恳求。李保答应,包兴独自上楼去了。这时包公正在楼上等得心内焦躁,眼都望穿了,也没有见到包兴回来,心里便胡思乱想起来。他先前以为包兴见到他舅舅必是有一番纠缠,或者是没有借到钱,不好意思回来见我。后来他又转念一想,我从来没听说他在三元镇有这门亲戚啊,不是他见我的行李、银两都没了,独自逃走了吧。也许是他年纪幼小,走错了路,这也是可能的。
  包公正在疑惑的时候,突然看见包兴笑嘻嘻地从下面走了上来。包公一看见他,不由的十分生气,责怪他说:“你这个狗奴才到哪里去了,叫我在这儿等这么长时间!”包兴走到包公跟前悄悄地说:“我没有找到我舅舅,现在倒有一件事情,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他就把隐逸村李家小姐被妖精迷住请人捉妖的事说了。“现在请相公到李家去混他一混。”包公听了以后,气得大发雷霆,骂道:“你这狗奴才!”包兴没容他再骂第二句,就在楼上连连咳嗽。
  李保听到咳嗽声,慌忙跑到楼上来,对着包公双膝跪倒在地说:“公子,小人名叫李保,奉我家老夫人之命,到外面请法师去搭救我家小姐。正好刚才遇见公子的亲随,说公子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望您发发慈悲,搭救我家小姐一回吧!”说完就在地上磕头,无论怎样都不站起来。包公这时急得满头大汗,急忙说:“管家不要听我那仆人胡说八道,我是不会捉妖的。”包兴在一旁插言道:“你听见了没有?说出不会来了,快磕头罢!”李保听了包兴的提醒,又连连地磕起头来,连楼板都碰得咚咚地响。这时包兴又说:“公子,你看他一片诚心,怪可怜的。没办法,公子您就慈悲一回吧。”包公听了,双眼一瞪,说道:“你这狗才,满口胡说。”又转过身来对李保说:“管家,你快快起来吧,我还忙着赶路呢,我根本不会捉妖的。”
  李保哪里肯听包公说的话,他对包公说:“公子,现在您是走不了的。我已经请了许多父老乡亲在楼上帮着小人拦着您呢。再说,众位乡邻都知道公子是法师,公子要是走了,如果被我家老大人知道了,小人可实在是吃罪不起呀。”说完,又连着磕头。包公被纠缠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暗恨包兴。包公又转念一想:“这事肯定有假,这人世间哪里会有什么妖魁。我包某以正胜邪,不如随他去看看,然后再想脱身的办法。”想到这里,他对李保说:“我不会捉妖,但却不信邪。既然你这样恳求,我就和你去看看吧。”李保听到包公答应了,当时满心欢喜,又给包公磕了三个响头,他这才站起身来,在前面带路。
  包公他们三人下了楼,来到铺子门口一看俯,人山人海,都是来看法师的。李保看到这儿,连忙走到前面,向众人一抱拳说:“有劳各位乡亲们了。现在法师已经答应我李保了,马上就到我们家里驱除妖怪,不用各位拦阻了。希望众位闪一闪,给我们让开一条路,也好让我们早点儿赶回去。”说完,他向众人作了一揖。众人听了,赶紧往两旁一闪,当中让出一条胡同来。仍然是李保在前面引路,包公在后面跟着,包兴走在最后,就听见人群中有人称赞说:“真是好相貌!好神气!难怪有高明的法术。就凭他脸上那一团正气,也就可以退邪了。”其中有许多好事的,他们不辞劳苦,也跟随着到隐逸村。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来到了村头,李保先跑进村子向李大人禀报去了。
  这隐逸村中的李大人,就是原来的吏部天官李文业,告老还乡以后就住在这里。这隐逸村名,也是李大人起的,不过是退隐山林的意思。他的夫人张氏,膝下没有儿子,只生了一位小姐。这位小姐因在花园游玩,偶然间就中了邪祟,原来是不准备声张的,怕外人知道了脸面上不好看。怎奈老夫人疼爱女儿,特意吩咐李保到各处去觅寻法师驱邪。李老爷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
  这天,夫妻二人正在卧房中谈论小姐的病情。只见李保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禀报说:“法师请到了,是一个少年儒生。”李老爷听了,心中暗想:“既然是儒生,就应该读圣贤之书,哪里有能降妖除怪的道理。待我出去责备他一番。”想到这里,他吩咐李保把包公请到书房里来。李保回身来到大门外,把包公主仆二人领到了书房。他们二人刚刚坐下,进来一个使唤丫头,给他们俩端来了茶。二人喝了几口,这时李保又走了进来说:“二位公子,我家老爷来见你们了。”包公,包兴赶忙站了起来。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位须发半白,面若童颜的老人。
  包公见了李大人,不慌不忙地迎到近前,双手一抱拳,对李大人说:“大人在上,晚生给您拜揖了。”李大了看见包公气宇轩昂,相貌清奇,连忙给包公还了礼。二人分宾主坐下。李大人问道:“公子贵姓?家住哪里?为什么来到这里啊?”包公就将上京城赶考,半路上遭遇到了劫匪,没有一丝一毫的隐匿都说了出来。李大人听了,知道了他原来提一个落难的书生,又看他言语直爽,是一个忠厚诚实的人,但却不知道他的学问如何。于是,在谈话中李大人就出了许多题来考问包公,谁知包公竟是问一答十,即使是宿儒名流,也没有他的学问渊博。李大人心中不胜欢喜,暗暗地想:“这孩子骨格清奇,学问又如此地渊博,将来必定为人上之人,前程不可限量。”
  二人谈了时间不长,李老爷有事就先告别包公走了。他走时吩咐李保好好地服侍包公,不可有一点儿怠慢,晚上就让他们主仆二人在书房安歇。说完,就回到卧房去了,关于捉妖的事情,他连一个字也没有提。
  那老夫人却和李大人不一样,她救女心切,暗地里通知李保,务必请求法师到小姐屋里捉拿妖怪。现在已经把小姐挪到老夫人的卧房去了。李保领命后来到书房,问包公说:“法师应用什么东西降妖?告诉小人,我好马上去预备!”包兴说:“用桌子三张,椅子一把,把椅子放在桌子上,在小的室内设立法坛。所有的朱砂,新笔、黄纸、宝剑、香炉、烛台,都要清洁干净的。等我家公子定性养神,二更鼓一响就上坛做法。”李保答应着去了。
  时间不长,李保回来告诉包兴说:“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下面该干什么呀?”包兴说:“既然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齐备,就叫他们把这些东西都拿到小姐绣房里去,然后大家帮着我设立法坛。”李保听了以后,慌忙吩咐家人们抬桌搬椅。所有易碎的东西,都是自己拿着,然后他又请了包兴,领着他一同来到了小姐的卧房。
  包兴一走进绣房,就闻到了一股幽香。他吩咐在明间堂屋,先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然后把另外一张放在前面桌子上,又把椅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在桌子的四周系好了围布,在椅子上搭好了椅披;最后摆设好香炉烛台,安放好了笔、墨、纸、砚和宝剑等物品。一切都布置好了,他才和李保出了小姐绣房,一直奔书房而来。他吩咐李保不要远离书房,听到叫他,就赶紧来。李保连声答应。包兴进了书房,这时已经到了初更的时候。
  包公劳碌了一夜,又走了许多路,早已经就十分困乏了,包兴一见就笑着说:“我们相公,吃饱了就困;也不怕存住食。”他走到包公跟前,叫了声“相公”。包公一下子就被惊醒了,他看见包兴回来了就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快服侍我睡觉吧。”包兴急忙说:“公子现在怎么能睡觉呢?咱们不是来捉妖的吗?”包公说道:“那不是你这狗才干的?我不会捉妖,你要会,你就去好了。”包兴悄悄地说:“公子您也不想一想,小人费了多少心机,才给相公您找了个这样好的住处,吃那样好的美撰,喝那样好的绍酒,又香又陈。现在您吃饱了,喝足了,就要睡觉了。俗话说得好:‘无功受禄,寝食难安。’相公您就这么过意得去吗?咱们为什么不到小姐的绣房看一看?凭着公子的正气,如果战胜了邪魅,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包兴的一席开导,登时把包公的心给说活了,再说,他自己也不相信有妖怪,原来打算就是要看看的,只得说:“好了,就由着你这狗才的性子胡闹吧。”包兴见包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急忙大声喊道:“快掌灯呀!”只听外边李保连声答应着:“伺候好了。”
  包公出了书房。李保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来到小姐卧房一看,只见屋内灯烛辉煌,桌椅高搭,所需的东西都设摆齐备,心里早已经明白是包兴闹的鬼儿。他迈方步来到屋中,就听见包兴吩咐李保说:“所有闲杂的人都要回避。最忌讳的是妇女窥视。”李保听完,连忙退了出去,按照包兴说的吩咐下去,自己也找个地方躲藏了起来。
  包兴拿起香来,点燃插在香炉内,趴在地上,又磕了三个响头。包公看到他那个样子,不觉暗笑。只见他上了高桌,把朱砂墨研好,蘸了新笔,又把黄纸撕成了纸条儿。拿起笔来,刚才要写,只觉得手腕一动,仿佛有人把着一样。自己再看纸上,只见上面写着:“淘气,淘气!该打,该打!”包兴看到这些,心里有些发毛,急忙把纸在灯上烧了,匆匆的下了台,人看见包公端坐在那边,就走到跟前说:“公子与其在这里坐着,还不如到高桌上坐着呢。”包公无奈,只好站起身来,走上高台,坐在了椅子上。他看见桌子上放着宝剑一口,又有朱砂、黄纸、笔砚等物,心内也暗自欢喜,难为包兴想得这样周到。因此,他不由得将笔提起,蘸了朱砂,铺下黄纸。刚准备要写,不自觉的腕随笔动,顺手就写了下去。写完以后,他拿起刚要看时,就听见外边有人“哎呀”地叫了一声,然后咕咚栽倒在地。
  包公听到叫声,急忙提了桌上的宝剑,下了高台,来到卧房外面一看,倒在地上的人却是李保。
  李保惊惶失色地说道:“法师老爷,吓死小人了!刚才我来到院内,只见一道白光从窗户里冲了出来,我看见以后,就吓得我倒在地上了。”包公听了,心中也觉得十分纳闷。
  包公和李保一同走进屋时,四下张望了一会,却不见了包兴。包公急忙吩咐李保寻找。原来包兴被吓得钻到了桌子底下,缩成一团,看见有人进来,这才伸出头来。他见李保在旁边,觉得十分没面子,于是就遮掩说道:“告诉过你们,我家公子做法的时候不可窥视,连我还得在桌子底下藏着呢。你们为什么不遵法令?幸亏我家公子法力无边,否则那后果不堪设想。”一席谎说得很象,这也是他聪明机变的好处。这时李保说:“只因我家老爷和夫人唯恐公子深夜劳苦,特意吩咐小人前来照应请相公早早歇息。”包公听到这儿,叫包兴打着灯笼,前往书房去了。
  包公、包兴二人走了以后,李保叫人来拆了法台,见有一张朱砂纸字帖,他以为是法师留下的镇压符咒,所以就和宝剑一同拿起,转身来到内堂,向李大人和老夫人禀报说:“包公子现在已经歇息去了。这是宝剑,还有符咒,都一块儿拿回来了。”丫环从旁边走到李保跟前,双手接了过来。李保刚转身要走,忽然听到李大人说道:“先等一下,把符咒拿来我看看。”丫环把黄纸字帖双手递了过去。李大人拿过来在灯下一看,哪里是什么符咒,原来是一首诗句。诗中写道:“避劫山中受大恩,欺心毒饼落于尘。寻簪井底将君救,三次相酬经好姻。”李大人看过以后,知道诗中隐藏着事情,但又不太明白,于是就暗中吩咐李保在私下里向包兴探问诗中的事情,并打听一下包公娶妻没有,明天早上给他回话,李保领命离开了。
  李大人为什么如此关心这些呢?只因为昨天在书房见了包公以后,回到内宅见了夫人,连声夸奖,说包公人品好,学问深,将来前途远大。张氏夫人听了以后,说:“既然这样,他如果把我们的女儿病治好了,我看我们就把他招为女婿,那样不是更好吗?”李大人说:“夫人的话,正合我意。咱们先看看我们女儿的病能不能治好,等有了结果以后,我们再考虑这件事。”所以老两口儿十分惦记这件事情,又听李保说包公到了二更还要上坛提妖,因此他们也不敢早睡。到了二更,老两口儿仍然没有休息,还特地派遣李保到小姐绣房去探听。没想到李保拿回来的符咒竟然是一首诗句,所以吩咐他去细细地访问一下。
  到了第二天,谁知李小姐的病好像突然消失了似的,竟然已经痊愈了,实在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李大人和老夫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更加欢喜,急忙梳洗。这时李保进来禀报说:“小人昨晚细细地问了包兴,原来这字帖上所隐藏的事情,是包公子幼时遭受的磨难,但都一一逢凶化吉了,并没有受到伤害。而且小人已经问过,包公子现在还没有定亲。”
  李大人听了,十分高兴,他心中已经明白这是仙人报恩,有意要成全这一段良缘,于是他就整好衣襟,来到书房。李保跑进去通报。包公慌忙迎了出来。只见李大人满面笑容地说:“小女多亏了公子搭救,现在病体已经痊愈,老夫实在是感激不尽啊!老夫膝下无儿,只有这一个女儿,现在还没有许配人家,如果公子不嫌弃,老夫想把她许给公子为妻,不知公子是否愿意?包公回答说道:“这件事晚辈实在是不敢自做主张,必须要禀明父母兄嫂,才敢联姻。”李大人见他不肯答应,便笑嘻嘻地从袖子里掏出那张黄纸帖儿递给包公,说:“公子请看看这张帖子就知道了,不用再推辞了。”包公接过帖子一看,不觉得脸腾地一下就红了,暗暗地想道“我昨晚迷迷糊糊的,怎么写出这样的话来呢?”又想道:“原来我小时候在山中遇见大雨,碰见的那个女子竟然是狐狸成精避劫到了那个庙里。多亏了她多次救我不死,没想到她竟然知道向我报恩。”
  包兴在旁边看见包公那迟疑的样子,心中十分着急,他恨不得赞成公子答应这门亲事,只是不敢插口说话。李大人见包公沉吟不语。样子相当难堪,就说道:“公子不必犹豫,老夫看,小女生得这个病啊,并不是什么妖邪做怪,而是为公子与小女牵红线来了。可见凡事都有一定的道理。公子千万不可过于迂腐。”
  包公听了,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只好答应。他说:“既然承蒙大人错爱,晚辈哪里敢不听从。只是有一个条件,需要现在说清楚:‘等晚辈考完试以后,回到家中禀明父母兄嫂,那时再来迎娶。’”李大人见包公答应了,满心欢喜,便说:“正该如此。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相信包公子也绝不会食言的,老夫就静候佳音了。”
  李大人一边和包公谈话,一边吩咐家人准备酒宴。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酒席就摆了上来。包兴在旁边一看,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山上长的,样样都有,当时就把包兴馋得差点儿流下了口水。摆上椅子,李大人叫包公坐了,他亲自坐在一边相陪。喝酒的时候,二人又谈论了许多治国理家的事情,包公对个个问题都是应答如流,说得有条有理。把李大人乐得说什么也不肯让包公马上就走,一连留他住了三天,并带他见过了老夫人。三天以后,李大人给包公准备了行囊马匹,衣服银子,并派总管李保跟随着到京城。
  包公拜别了李大人和老夫人,临走时,老两口儿又细心地嘱咐了一番。包兴这时真是欢天喜地,精神百倍,他跟着包公一起走了出来,李保早已经在外边准备了马匹,只见李保牵鞍坠镫,包公翻身上了坐骑,主仆三人就上路直奔京城走去。一路上,李保、包兴小心伺候着,事事都很精心。这一天,他们来到京城,找了个住处,所有的吏部投文的事情都不用包公操心,李保都已经替他办妥当了,他就等着到时到考场考试就是了。
  这时的大宋朝的国政,自从真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继承了皇位,成了大宋江山的主人。他就封刘氏为太后,立庞氏为皇后,封郭愧为大内总管,庞吉为国丈,加封为太师。这个庞吉是个谗佞的臣子,他倚着国文的势力,常常无故欺压当朝的文武官员。他又与一帮趋炎附势的奸臣,结成党羽,明着欺负皇上年纪幼小,暗地里有擅自专权的行为。但是这仁宗皇帝,自幼经历了许多磨难,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又加上先朝的元老们左右辅佐,所有的正直、忠良的大臣都自始至终地跟随他,就是庞吉权势再大,有皇后做靠山,他也没能把这些大臣们怎么样。因此朝廷法律严明,政绩颇得民心,还不至于紊乱。
  因为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的日期又要到了,所以仁宗皇帝降旨,任命太师庞吉为科举考试的主考,负责这一次的科举会试。有一些应试的举子知道庞吉这个老贼贪财好色,嫉贤妒能,凭自己的学问,没有什么把握。于是就通过各科关系给庞吉送礼,送钱,有的举子甚至买上几个美貌的女子给庞吉送去,这庞吉都是照收不误。尽管这次考试还没有开始,庞吉收受的银两就有几万两了。其他的玉器,古玩也不计其数,就连美女都收了好几十个了。
  唯独包公没有给庞吉送礼,他全凭着自己的学问考完了三场。考试结束以后,包公、李保、包兴三人就回到了住处,等候着考试的成绩。这一段时间,他们主仆三人游览了京城的许多名胜古迹,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到了公布考试成绩那天,包公他们早早地就来到了考场外面。等候着消息。过了很长时间,一位当差的把一张大榜贴到了考场后院墙上。包公仔细一看,自己中了第二十三名进士,翰林是已经没分了。他当时心里十分难受,可是他哪里知道,他既没门路,又没给庞吉送礼,能中个第二十三名进士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实际上,他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名,前二十二名都是靠送礼,找关系才考中的。
  这时,钦差大人捧着圣旨出来,宣包公等人接旨,任命包公为凤阳府定远县知县,即刻上任。包公领了圣旨以后就和李保,包兴二人急忙回到旅店,收拾好了行李,匆匆出了京城。包公主仆三人先回到了家中,拜见了父母兄嫂,并且把路上遭遇强盗,多亏了展昭搭救,又与李天官的女儿结亲一事向他们禀明了。包老员外和老夫人又惊又喜,他们当时就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准备在那天拜祭祖宗,叩谢宁老先生。过了数天以后,包公拜别了父兄嫂,带了李保、包兴起身到定远县赴任。走了几天,主仆三人看看将要到定远县地界了,包公叫李保押着行李慢慢行走,自己同包兴乔装打扮,沿途私访。
  这一天,包公与包兴悄悄地来到了定远县,正好赶上了中午,所以主仆二人就找了一个饭铺吃饭。正在他们吃着的时候,就看见从外面进来了一个人。酒保见了这个人,慌忙迎上前去说:“大爷,这边坐。”那人答应着,拣了个干净的座儿坐下。酒保转身提了两壶酒,拿了两个酒杯过来。那人便问:“我一个人,你怎么给拿两壶酒、两个杯子呢?”酒保回答说:“刚才大人身后也有一个人,和您一同走进来的,他披头散发,全身都是血渍。我以为你是给人劝架的,带那个人来这儿喝酒的呢。怎么现在突然就不见了?难道我看花眼了吗?”
  酒保一边说着,一边把桌上的一壶酒和一个酒杯拿了下去,并给那个大人满满地斟上了一杯。那个人一面喝酒,一面带有惊慌之色。行为举止也显示出了十分慌张。只见他坐了没有多大一会儿,冲着酒壶发了回怔,连那壶酒都没有吃完,就匆匆地付了钱走了。
  包公看到这儿,就把酒保叫了过来问道:“这人是谁?”酒保答道:“他姓皮名熊,是二十四名马贩子的头儿。”包公记住了他的姓名。吃完了饭,包公先叫包兴到县衙传谕,就说县老爷即刻到位。包公随后出了饭铺。他还没有到县衙,就见到三班衙役、书吏等人前来迎接。到了县里,管署印的官把印信交给了包公,并把目前县里的大概情况禀报了包公。
  一切交接手续办完以后,包公便将秋审册籍拿过来仔细地看了一遍,见里面有一桩沈清伽蓝殿杀死僧人的案件,情节错漏百出,于是从心里就想重新审理此案。他当即传谕升堂,立刻就要审问沈清一案。所有的三班衙役,各种差役、小吏全就听说了,这位包老爷是暗暗地一路私访而来的,就知道了这位老爷的利害,所以他们一点儿也不敢怠慢,一个个兢兢业业,早就把所用的一切都准备齐全。听到传唤,立刻一班班跑了进来,分立在大堂的两旁。众行役威风凛凛地站在大堂之上。众位当差的这时再看这位大老爷,都禁不住的暗地里竖起大拇指,果然是气度非凡,俨然一副青天大老爷的模样,让人一看,就觉得从心里直冒凉气。
  包公环视了大堂一周,标了禁牌,就吩咐道:“把沈清带上来。”
  时间不长,两个衙役把沈清从大牢中押了出来,带到大堂,给他打开了刑具,沈清就面向包公低头跪倒在地。包公仔细地看了他一会儿,见这个人最多三十多岁,跪在地上吓得浑身哆嗦,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不象是个行凶杀人的死囚。
  包公看完以后,便问:“大胆沈清,你为什么杀人,快快从实招来!”沈清当时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并说道:“那天小人从外地探亲回来,天已经太晚了,又下着蒙蒙小雨,路途泥泞,实在难行。加上小人从小就胆小,从不敢在夜间赶路,所以就在县南三里多地的那个古庙里暂时避一避风雨。由于路上劳累,没有多大一会儿就睡着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就起身赶路,走了没有多远就碰上了几位公差,他们见小人身后有一片血迹,就问小人从哪里来。小人就把昨日探亲回来,天色太晚,在庙内伽蓝殿避雨的事说了一遍,哪料到这几位公差不由分说,就把小人又带回了庙中。到了庙里一看,当时差点儿没把小人吓死,在伽蓝殿佛爷的旁边有一个被人杀死的僧人。小人真的不知这个僧人是谁杀的。可是公差们不相信小人的话,把小人押到县里,竟说小人谋杀和尚,因此被关进了大牢。小人真是冤枉,求青天大老爷明察。”包公听了,便问道:“你出庙时,是什么时候?”沈清回答说:“天还没亮。”包公又问:“你这衣服,为什么沾了血迹?”沈清说:“小人原来睡在神橱之下,血水流过,把小人的衣服沾污了。”包公听完,点了点头,吩咐把沈清带下去,仍然押在大牢,并吩咐立刻备轿,要到伽蓝殿去察看。
  包兴伺候包公上了轿,自己骑马在后面跟随。包公坐在轿内暗想:“沈清既然谋害僧人,为什么衣服的别处没有血迹,而只是背后有一片呢?再说,和尚是被人用刀杀死的,可沈清那时并没有凶器。”想着想着,就来到了伽蓝殿。包公下了轿,吩咐差役们不准跟随进去,只带了包兴一个人进庙。他们来到殿前,只见佛像已经残朽败坏,两旁的配像都也已坍塌。包公又转到佛像背后,上上下下仔细地看了几遍,不觉得暗暗点头。他回身细看神橱之下,地上果然有一片模糊的血迹。忽然,看见那边地上放着一件东西,于是就捡了起来,看了一看,一言不发,把那件东西放到了袖中,马上打道回县衙去了。
  包公来到书房,包兴给他端来了一碗茶,说道:“李保押着行李来了。”包公闻听,叫他进来。李保连忙进来,给包公叩了头,包公便吩咐包兴传该值的头目进来。包兴答应着出去了。没有多大功夫,就把该值头目带了进来,那头目一见包公,连忙跪倒在地,口中说道:“小人胡成给老爷叩头。”包公问他:“咱们县中可有木匠吗?胡成回答道:“有。”包公说:“你去多叫几名来,我有紧要的活计要做,明天一早,你务必把他们都带到。”胡成连忙答应,转身走了出去。
  到了第二天,胡成大清早就跑来禀报说:“小人已经把木匠们都找来了,现在正等着大老爷的吩咐。”包公又说道;“预备矮桌子数张,笔墨纸砚数份,把木匠们带到后花厅,不得有误,快去办吧。”胡成答应着,觉得十分纳闷,但也不敢多问,只得连忙备办去了。
  包公梳洗完毕,就同包兴一起来到后花厅,吩咐胡成把木匠们都带进来。工夫不大,只见进来九个人,都各自跪倒,口中称道:“大老爷在上,小的给您叩头。”包公说:“免了罢!如今我要做几种花盆架子,样子必须要新颖奇特,你们每人画一个,老爷我拣好的用,并且有重赏。”说完,就吩咐下人们把矮桌、笔墨纸砚放好。两旁人答应了一声,很快就准备好了。包公叫九个木匠分坐在两旁。只见这些木匠们一个抓耳搔腮,搜索枯肠,谁不愿意画个新奇的,来讨好包公呢!
  这九个木匠,有的连一天书也没有读过,根本就不会用毛笔。有的怕包公,吓得哆哆嗦嗦的,画得自然也十分不成样;也有的从容不迫,一挥而就的。包公坐在座上,往下面仔细留神观看。不大一会儿,都已经画完了,于是就按次序呈递给包公看。包公接一张看一张,看到其中一张,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人慌忙答道:“小人叫吴良。”包公便向众木匠说:“你们都回去吧。把吴良带到公堂。”
  左右听了包公的吩咐,立刻击鼓升堂,把吴良押解到了,让他跪在地上,包公入座,把惊堂木一拍,虎眉一竖,喝道:“吴良,你为何杀死僧人?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吴良听了。当时大吃了一惊,慌忙说道:“小人以做木匠活为生,极为本分,哪里敢杀人呢,希望老爷详察。”包公说道:“早料到你这厮决不肯招。左右听着,你们马上到伽蓝殿把伽蓝神好好地抬来。”左右衙役答应了一声,赶紧去了。
  过了一会儿,众衙役把伽蓝神泥胎抬到县衙听审,都觉得十分新奇,所以都来到县衙外面观看包公审案。只见包公从公座上走了下来,来到伽蓝神像近前,附在伽蓝神像的耳边,仿佛向它询问什么似的。左右衙役当差的都觉得十分好笑。连包兴也暗暗地说:“我们老爷这是装什么腔呢?这样审案,岂不让大家笑话吗?”这时,包公又回到了公座上,说道:“吴良,刚才神圣说,你那天在行凶的时候,已经在神圣的背后留下了暗记,下去与暗记比一比吧。”
  左右走出两名衙役,把吴良带到神像跟前,只见那神像背后肩膀以下有左手六指儿的手印。而吴良的左手却正是六指儿,他用左手的暗记一比,丝毫不差。吴良当时就吓得魂飞魄散,瘫倒在地。左右的人也都无不吐舌称赞:“这位大老爷真是神仙,怎么他就知道是木匠吴良呢?”原来包公那天到庙里验看时,在神橱下面的地上捡了一件东西,是木匠用的墨斗,又看见那伽蓝神像身后有六指手的血印,因此他认为凶手可能是木匠。
  验看完毕,左右衙役又把吴良推到公堂跪倒。只见包公把惊堂木一拍,一声断喝,说:“吴良!现在赃物、证据都已经俱全了。你还有什么话说?”左右衙役又喊一遍堂威,说:“快招,快招!”吴良连忙说道:“大老爷不必动怒,小人实招就是了。”书吏赶紧铺开纸张,在一边记录。吴良说:“小人原来与庙里的和尚交情很好。这和尚素来喜爱喝酒,小人也是一个酒鬼,那天,和尚请我喝酒,喝着喝着他就醉了。我劝他收个徒弟,百年之后也好有个人照料。他说:“唉!现在的徒弟实在难收哇。不过,没有徒弟我也不怕。不瞒你说,这几年的工夫,我也积攒了二十多两银子了。他这本是醉后无心的话。小人便问他:‘你这银子收藏在什么地方?要是丢了,这几年的工夫不就白费了吗?’他说:‘我这银子是丢不了的,放的地方谁也想不到。’小人就问他:‘你到底放在哪里了?’他就说:‘我告诉你,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他这才告诉我说把银子放在伽蓝神像的脑袋里了。小人一时贪财,又见他醉了,就想用爷子把他劈死,哪知小人拿斧子劈木头惯了,却从来没有劈过人,头一回劈人,手就软了,第一斧子没有劈中。这和尚就过来抢我手中的斧子,我顺势就把他按在地上,连劈了几斧,他才死,弄得两手都是血。然后我上了神桌,用左手扶住神像的后背,右手在神圣的脑袋里掏出银子。没想到留下了手印,现在被大老爷查出,小人实在是该死,情愿受罚。”
  包公听了他的供词都是实情,又把墨斗拿了出来,给他看了。吴良认清了正是自己的东西,是抽斧子时落在地上的,包公叫他画了押。给他上了刑具,打入大牢。沈清无故遭到冤屈,赏银十两,立刻释放。
  包公刚要退堂,就听见外面有击鼓喊冤的声音。包公马上吩咐把喊冤的人带上来。只见从南门进来两个人,一个年纪有二十多岁,一个有四十上下。来到堂上,两人跪倒。年轻的先说道:“小人名叫匡必正,有一个叔叔开绸缎店,名叫匡天佑,他有一个珊瑚扇坠,重一两八钱,丢失了三年都没有下落。没想到今天遇见一个人,他腰间佩带的正是这个扇坠。小人要借过来看看,怕的是认错了。谁知他不但不借给看,张口就骂,还说小人讹诈他,扭住小人不放。请大老爷详察。”
  匡必正刚刚说完,那个年纪大的人又开口说道:“我姓吕名佩。今天在路上碰见这个后生,他把我拦住,硬说我腰间佩的珊瑚坠子是他的。青天白日,他竟敢拦路抢劫。实在可恶,望大老爷明断。”
  包公听了二人说的,就吩咐把珊瑚坠子拿来给他看一看。包公仔细一看,果然是真的,淡红,光润无比,便向匡必正问道:“你刚才说这个扇坠重多少?”匡必正说:“重一两八钱。如果不对,或许一样的东西也有,小人也不敢讹诈人。”包公又问吕佩说:“你可知道这个扇坠重多少?”吕佩说:“这个坠子是朋友送的,并不知道有多少重量。”包公回过头来,叫包兴用秤称一下这个坠子,果然重一两八钱,包公便对吕佩说:“这个坠子如果要按重量来说,他说得一点不差,理应是他的。”吕佩着急地说:“嗳呀,大老爷,这个坠子是我好朋友送的,我哪里知道有多重啊!我是不敢撒谎的。”包公说:“既是你好朋友送的,他叫什么名字?从实讲来!”吕佩说:“我这个朋友姓皮名熊,他是马贩头儿,大家都知道。”
  包公猛然听到“皮熊”两个字;当时就想起了饭铺中的事,于是就吩咐先把他们二人带下去,立刻把皮熊带到大堂。包公暂时先退堂,到下面吃些酒饭。
  不大一会儿,有人来向包公回话,说:“皮熊已经带到了。”包公又重新升堂。只见皮熊跪在地上,对着包公说道:“大老爷在上,不知传小人来有什么事?”包公道:“听说你有一个珊瑚扇坠,这可是真的?”皮熊说:“是真的。那是三年前小人捡的。”包公说:“这个扇坠你送过人吗?”皮熊说:“小人不知道是谁丢的,怎么敢送人呢?”包公问道:“这个扇坠现在哪里?”皮熊回答说:“正在小人家中。”包公吩咐把皮熊带到一边,又叫人把吕佩带来。
  包公问道:“刚才问过了皮熊,他并没有送过你扇坠,这个坠子是如何到你手的?快说!”吕佩一时慌张,就说出是皮熊的妻子柳氏给的。包公知道话里有因,所以又接着问道:“柳氏为什么要给你这个扇坠呢?实说!”吕佩便不再言语了,包公一见他不肯招认,就吩咐左右说:“给这刁民掌嘴!”两旁衙役刚要上前,只见吕佩连忙摆手说:“老爷不必动怒,我实说就是了。”于是他就把与柳氏通奸,柳氏私自赠给他扇坠的事说了一遍。
  皮熊在旁边,听见他女人和吕佩通奸,当时就气得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包公吩咐把柳氏立刻传到。谁知柳氏深恨皮熊在外面和别的女人通奸,不能与自己一心一意,这才和吕佩暗中有了来往。她来到公堂上,不用包公审问,就说出了丈夫皮熊经常与杨大成的妻子毕氏通奸。并说:“这个坠子是皮熊从毕氏那里得来的,交给小妇人收藏了二、三年。小妇人与吕佩相好,于是就私自赠给他了。”包公立刻吩咐传毕氏到案。
  正在继续审问,忽然听见大堂外面又有击鼓的声音,包公吩咐:“暂时先把这几个人带到一旁,把击鼓的人带到大堂上来。”
  包公一看带上来的这个人,年纪有五旬左右,原来是匡必正的叔叔匡天佑,因为听说有人把他侄儿扭送到县衙,所以匆匆忙忙地赶来。他跪着对包公说:“只因三年前的一天,我托杨大成到绸缎店取缎子,把这个扇坠做为凭证。过了几天,小人到店里问时,店里的人说并未见杨大成到铺子里,也没有见这个扇坠。因此,小人到杨大成家中去找他。谁知杨大成却在那天晚上死了。也不知道这个坠子的下落,只好就这样算了。不料,我侄儿今天看到这个坠子,被人告到县衙。求大老爷明镜高悬,为小人伸冤!”
  包公听了,心中已经明白,于是叫匡天佑下去,即刻带皮熊毕氏上堂,他问毕氏说:“你丈夫是生什么病死的?”毕氏还没等回答,皮熊在旁边说:“是心疼病死的。”包公把惊堂木一拍,喝道:“该死的狗才,你怎么知道是心疼病死的?分明是因奸谋命。快把你怎么谋害杨大成的经过从实招来。否则大刑伺候。”皮熊惊慌地说:“小人与毕氏通奸是真,可并没有谋害杨大成。”包公喝道:“你这刁嘴的奴才!你还记得在饭店吃酒吗?那天你神色慌张,举止失措,酒都没有吃完。今天还敢蒙骗本官。来呀,上刑!”
  皮熊当时吓得哑口无言,心中暗想:“连这事都叫老爷知道了,别的也肯定瞒不住了,不如招了,免受皮肉之苦。”于是连连磕头,说:“老爷息怒,小人愿招。只因为小人与毕氏通毕,情投意合,又怕杨大成知道,把我们二人拆散。因此定计,把他灌醉,用刀杀死,暗中用棺材盛殓,只说是得心疼病死的,珊瑚坠子小人拿回家去,交给妻子了。这就是实情。”
  包公听完,叫他画了押。吩咐立刻把毕氏凌迟处死,皮熊斩首,把吕佩重打了四十大板,然后释放,柳氏由官府卖了,匡家叔侄将珊瑚坠领回。从这以后,人们都知道包公断案如神。各处传颂,后来传到了一个行侠仗义的老者耳中。
  这位老者名叫张三,为人耿直,好行侠义,他原来是以打柴为生,后来上了年纪,挑不动柴草,众人就叫他看着过秤,得了利息大家平分。这也是他平常为人好换来的。
  一天,闲暇无事,他偶然想起:“三年前东塔洼赵大欠我一担柴钱,四百文。我若不要了,有点儿对不住众伙计们。正好今天没事,我为什么不去看看呢?”于是他拄了竹杖,锁了屋门,直奔东塔洼而来。到了赵大门口,只见房舍焕然一新,不敢敲门。他问了问左邻右舍的人,才知道赵大发财了,现在都称他“赵大官人”了。老头听了,心里十分高兴,暗想:“赵大这小子,长处掏,短处捏,现在发财了,连柴火钱都不想着还。”他转到门口,用竹杖敲门,口中喊道:“赵大,赵大。”只听里面有人说:“是谁,这么‘赵大’‘赵二’的?”说话间,门就开了。只见赵大衣冠楚楚,果然不是先前的样子了。赵大见是张三,连忙说:“我以为是谁,原来是张三哥。”张三说:“你先别和我论哥论弟,你欠我的柴火钱,也该给我了。”赵大听了说:“这有什么要紧的!老兄老弟的,请到家里坐。”张三说:“我不去,我没带钱。”赵大说:“这是什么话?”张三说:“正经话。我若有钱,肯找你来要账吗?”
  二人正说着,从里面走出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妇人来,只见她扭着屁股走到跟前,说:“官人,你和谁说话呢?”张三一见,说:“好呀,赵大,你干这种营生,怪不得发财呢!”赵大说:“不要胡说。这是你弟妹。”又转身对妇人说:“这是张三哥。”妇人便上前给张三道了个万福。张三说:“这几天腰疼,恕我不能还礼。”赵大说:“你还是这样爱开玩笑,快请里面坐罢。”张三只好跟随着进来。
  到了屋里,彼此让坐,赵大叫妇人倒茶。张三说:“我不喝茶,你不用闹酸款,欠我的钱总要还的,不用来这种软局子。”赵大说:“张三哥,你放心,我是不会欠你钱的。”说完,赵大拿了四百钱递给张三。张三接过揣在怀里,站起来说道:“不是我爱占小便宜,看你这儿盆子不少,我上了年纪,夜里经常上厕所,你把那小盆给我一个,就算拆了欠我的零儿罢。”赵大说:“你随便拿一个罢。”张三挑了一个漆黑的乌盆,挟在怀中,转身就走,也不告别,就出门去了。
  张三抱着乌盆往回走,来到树林中,耳中就听一阵阵秋风飒飒,败叶零丁。猛然间滴溜一个旋风,只觉得浑身一冷,不防将怀中的盆子掉到地上,只见这盆子在地上咕噜噜乱转。张三当时也没在意,捡起盆子继续往前走。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喊:“张伯伯,等等我。”张三回头一看,没有人,心中暗想:“怎么这大白天的就有鬼?看来我是活不长了。”他一边想一边走,好不容易才回到家中,他开了门锁,把盆子拿进屋,把屋门插好。觉得十分困乏,就自言自语地说:“管他什么鬼不鬼的,我先得睡一会儿。”刚说完,就听见有人悲悲切切地说:“伯伯,我死的好惨哇!”张三一听,说:“怎么把鬼关在屋里了?”于是又壮着胆说:“你说罢,我听着呢!”只听隐隐地说道:“我姓刘名世昌,在苏州城门外八宝乡居住。家有老母周氏,妻子王氏,还有三岁的孩儿,乳名叫百岁。我是做绸缎生意的。只因行李沉重,只好骑驴回家。那天晚上,我到赵大家借宿,不料他夫妻好狠,把我杀害,抢了我的钱物,并把我尸体放在火中烧了。现在我撇下了妻儿老小,不能见面。九泉之下,冤魂不安,求伯伯在包公面前替我伸冤。就是冤魂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不尽。”说完,放声痛哭。
  张三听他说得可怜,不由得动了豪侠心肠,全不畏惧,便说:“乌盆,我虽能替你鸣冤,但惟恐包公不能准状,你必须跟我前去。”乌盆应道:“愿随伯伯前往。”张三一听,不觉满心欢喜,说:“这回去告状,不怕包公不信。话虽这样说,我是上了年纪的人,记性不好,必须把他的姓名住处记清背熟了才好。”于是他又重新背了一回暗暗记住。
  老头为人心热,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爬了起来,抱着乌盆,锁了屋门,拄着竹杖,直奔定远县衙而来。到了县衙,天色还早,没有开门,冻得他哆哆嗦嗦,只得先找了避风的地方,席地而坐,把盆子扣在地上,用竹杖敲着盆底儿,唱起什不闲来。刚唱了一句“八月中秋月照台”,就听见县衙的门“吱”的一声开了,大老爷开始升堂。张三忙拿起盆子,跑向前来喊“冤枉”。差役回禀了包公,立刻把他带了进来。
  包公在座上问道:“你有何冤枉,尽管说来。”张三就把东塔洼赵大家讨账,得了一个黑盆,遇见冤魂,说了一遍。现有乌盆为证。包公听了,就在座上喊道:“乌盆。”并不见答应。又连唤了两声,也没有回音,包公看张三年老昏愦,也没有生气,就叫左右把他撵出去了。
  张三出了衙门,口中呼道:“乌盆。”只听答应道:“有呀,伯伯。”张三说:“你随我诉冤,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乌盆说:“因为门上的门神拦阻,冤魂不敢进去,求伯伯替我说明。”张三听了,又喊“冤枉”。差役走出来骂道:“你这老头子还不走!又嚷什么?”张三说:“求爷替我通报一声,乌盆有门神拦阻,不敢进去。”差役无奈,只好进去禀报。包公听了,提笔写了一张字,叫差役拿出去在门前烧了,然后把老头子带进来,审讯第二次。
  张三抱着盆子,上了公堂,把盆子放在地上,他跪在一旁。包公问道:“这次叫它,它就答应了吗?”张三说:“是。”包公吩咐:“你们都听着。”两边的衙役们都伸着脖子来听。只见包公在座上问道:“乌盆”。还不见答应。包公不由动怒,将惊堂木一拍:“你这狗才,竟敢戏弄本官。来呀,打他十板。”两旁衙役不容分说,赏了张三十板,打得他龇牙咧嘴,抱起乌盆,拄着竹杖,一拐一拐地出行去了。
  张三刚走到外面,就把乌盆往地上一扔,只听见“嗳呀”一声说:“碰了我的脚面了。”张三说:“奇怪,刚才你怎么又没有说话呢?”乌盆说:“只因为我赤身露体,难以见到星主,没办法,再求伯伯替我申诉明白。”张三说:“我已经为你挨了十大板,如果再去,我这两条腿也就不用长着了!”乌盆又苦苦哀求,张三是个心软的人,只得又抱起了盆子。但也这回却不敢去喊冤了,只得从角门悄悄往里边走,只见那边来了一个厨子,一眼就看见了他,喊道:“胡头儿,胡头儿,那老头儿又来了。”胡头听见了,连忙跑出来要拉他。张三这下却有了主意,就顺势坐在地上,叫起屈来。
  包公在大堂上也听见了,吩咐带上来,问道:“你这老头子怎么又来了?难道不怕打吗?”张三叩了个头,说:“刚才小人出去,又问了乌盆。他说赤身露体,不敢来见星主。恳求大老爷赏件衣服遮盖遮盖,他才敢进来。”包公听了,叫包兴拿件衣服给他。包兴连忙拿了一件夹袄,交给了张三。张三拿着衣服出来,只见他把盆子包好,拿起来,不放心,又叫道:“乌盆,随我进来。”只听答应道:“有呀,伯伯。我在这里。”张三听他答应了,这回他长了心眼,便一边走一边叫着。到了公堂,仍将乌盆放在地上,自己跪到一旁。包公又吩咐两边:“这回你们仔细听着!”两边答应:“是。”包兴在旁边不由的暗笑:“老爷今天是叫这个老头子磨住了。”只见包公在座上呼唤道:“乌盆。”没想到衣服里答应说:“有呀,星主。”众人听了,无不诧异。只见张三听到乌盆答应了,便忽地跳了起来,恨不得要上公案桌子,两旁衙役喊了一声堂威,他这才又跪下了。包公细细地询问了张三,张三仿佛背书的一般把他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家中都有什么人,做什么生意,怎么遇害的,是谁害的,一五一十地说了一回,两旁人听了无不叹息。包公听完,吩咐包兴取十两银子来,赏了张三,叫他回去准备听传。张三千恩万谢地走了。
  包公立刻吩咐书吏写一张公文,拿到苏州,调取亲人前来结案。并吩咐衙役马上把赵大夫妇捉来。时间不长,赵大夫妇拿到,包公严加讯问,二人并没有口供。包公沉吟了一会儿,便吩咐道:“赵大带下去,不准他见妻子刁氏。”说完,又把赵大的媳妇传上堂来,包公说:“你丈夫说陷害刘世昌全都是你的主意。”刁氏听了,十分恼恨赵大,便说出了刘世昌是赵大用绳子勒死的,并说现在还有没花完的银两。说完,包公叫她画了押。立刻派人把赃银取来。然后又把赵大带上堂来,叫他和刁氏对质。谁知赵大说什么也不招认,说银子是他平时积攒的。包公一时动怒,吩咐;“用大刑。”两旁衙役用夹棍套住了赵大的两腿,问他时仍然不招。包公一声断喝:“收”。没想到赵大不禁夹,只听见:“妈呀”一声,就呜呼哀哉了。
  包公一看赵大死了,只得让人抬下去,立刻把这件事写了折子,禀报了知府,知府又把折子送到京城启奏去了。这时赵世昌的家属已经来到。包公把赵大夫妇未用完的银两叫她婆媳领回,并把赵大家变卖了,所得银两都给了这婆媳二人,婆媳二人因感激张三替她们伸冤,说愿意带张三到苏州,为他养老送终。张三也受了刘世昌冤魂的嘱托,愿意照看孤儿寡母。因此他们商量好之后,就一起动身到苏州去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