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十四回 法国革命震撼欧洲 欧洲列强联合干涉


  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封建专制制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具有哪些内容呢?这里,我们向您提供一些法国宫廷的奢华和穷兵黩武的资料,透过一斑见全豹吧。
  法国历史上专制魔王路易十四,曾是一个穷奢极欲的封建君主,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以及连年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负债累累。他所进行的对外战争,被称为“花边战争”。据描写“这位几尔赛的君主爱讲排场,竟把打仗变成明显的娱乐活动。御驾亲征像是去参加节日盛会,车水马尤、贵妇如云、人群熙攘、晚会不断。著名诗人奉命用赞美诗的形式起草‘战报’,小提琴手像给芭蕾舞伴奏一样发出屠杀的号令,真是风雅壮观之极!”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国家财政赤字已达25亿利维尔,这个数字几乎等于法国18年的国家税收。在路易十五统治年代,除了宫廷腐化外,还发动过三次劳民伤财的对外战争,最后一次的七年战争,使法国丧失了在美洲,印度和非洲的大量殖民地,从而损害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战争的负担和宫廷的糜费又多半落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处境更加恶化,从而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农民起义、工人罢工和城市骚动此伏彼起,从未间断。值此国事发发可危之际,有一个大臣对路易十五说,这样统治下去,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灾难。路易十五蛮横地回答:“只要我的享受够人以后那怕洪水泛滥也不管了。”
  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更是挥金如土、尚慕虚荣的家伙。仅因路易十六爱好骑马,宫廷就饲养1600多匹马、雇用马侠1400多人,各省还为国王储备马匹约1400多匹,以各出巡之用。为了消遣,王后还用600万利维尔购置了一所圣克卢堡作为行宫。仅赏赐一项,王后每年恩赐她的亲信由最初的50多万利维尔,增力口到70万利维尔。每年接受赏赐的高级责族约有4000一5000家,耗去款项3300多万利维尔,因而王后便有“赤字夫人”之称。在路易十六统治的15年中,债务增加了3倍,每年用于还债的款项竟在3亿以上,从而使法国的经济开始破产。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封建专制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启豪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在17世纪时就已成为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制度国家,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是一个欧洲的殖民强国,它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后,海外势力从此衰落下去。18世纪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虽然不及英国迅速,但是比起欧洲大陆其他各国来快得多。18世纪末,法国的资本主义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比欧洲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却强大得多。因而,法国资产阶级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也比其他各国尖锐。正因为如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的影响与刺激也比对欧洲大陆其他各国更为广泛和深刻。
  18世纪法国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使“启蒙运动”涌现出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反映劳苦大众要求的平民思想家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家等各种各样的流派。他们崭新的思想,犀利的笔锋直指法国的专制主义。伏尔泰激烈抨击作为封建王权支柱的天主教会,称教会是蒙昧主义的维护者,全部的教会史是充满迫害、抢劫、谋杀和胡作非为的肮脏的历史。盂德斯鸠更明确地指出:“……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来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卢梭的政治观点比伏尔泰、孟德斯鸠前进一步,直截了当地说“统治者如果变成暴君,就应推翻”。在启蒙运动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是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们宣传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合乎“人性”的理想制度,因而在打击封建制度和唤醒革命意识方面产生很大作用。在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中,还有一些反映劳苦大众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痛斥王权,认为一切国王都是暴虐无道的,谴责私有制是社会的最大祸患,他们甚至号召人民举行起义,反抗一切压迫者。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直接波及到了封建君主制欧洲的外交。他们不能容忍把君主制国家的国际关系看成君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并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要求对外政策服从民族利益。资产阶级看到,服从贵族王朝利益的外交导致争夺继承权的无数次战争,这种战争常常只会给资产阶级带来损害,相反地却巩固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便试图改变法国的外交方针,消灭“亲奥地利路线”,取消贵族王朝利益在对外政策中的主导地位,巩固法国的威望,并指出“为了一个国君在判断时发生错误而发生两个民族毁灭,这是愚蠢和野蛮的”。他们希望把浪费在贵族的利益和王朝的荣耀而进行战争的财富用于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在资产阶级激进思想家看来,外交秘密不过是国君用来欺骗人民并在黑暗中推行违反民族政策的交易的一种手段而已。专制制度的秘密外交,是为壮大王朝而掠夺领土的掩饰物。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特点是世界主义,他们认为,政治应该服从全人类的共同原则。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哲学的“天然”原则具有全世界的意义,法兰西民族将成为全人类的首脑。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的要旨是反对贵族王朝政治和战争,是服务于反封建制度的斗争的。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学说给予封建道德、权威和信条以严厉的批判,尤其是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等反动势力受到有力的抨击。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动员革命群众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欧洲大陆君主专制国家的外交,仍然服从于贵族王朝统治者的利益。当时的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的资产阶级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夺取政权。英国17世纪经过了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立宪制,由于议会压倒王权而起主导作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对外政策中才得到较为完满的体现。法国的君王制不断衰微,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他们不仅拥有经济买力,还有足够的文化教养和组织能力,掌握思想和宣传机器,随着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逐渐成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爆发了。1791年颁布了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大权,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立法议会,并取消等级制等原则。但这个宪法保留了国王,并赋予很大的权力,同时这个宪法止违背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人民有权参与制定法律的原则,它是大资产阶级妥协政策的产物。
  18世纪后半期法国外交主要基础是为王位继承人(即后来的路易十六)与奥地利公主的联姻所加固的1756年的法奥同盟。这个同盟主要是掩护法国的后方不受奥地利属地的威胁,防止普鲁士的攻击,以便使法国全力投入同英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在七年战争期间,法国宫廷由于同奥地利有亲戚关系,为奥地利提供过多的军队和金钱,从而损伤了本国的元气,使法国几乎变成奥地利政策的工具;而法国帮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却丧失了它在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在外交上犯下了莫大的错误。法国资产阶级把这一切归属于王室“亲奥地利的路线”,并企图有朝一日并吞奥属尼德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产阶级对法国与西班牙结盟以反对英国殖民优势的外交极为赞赏,但资产阶级对国王没有利用这个同盟,使法国商品输入西班牙属殖民地而不满。法国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后,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没有使法国向英国作出新的让步。1786年签署的商约打击法国的工业,从而为英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品行销法国大开方便之门。法国在同英国的斗争中屡屡退计,便谋求接近俄国,增强抗英能力。为此,法国不再支持土耳其反对俄国,并在1787年签订的贸易条约中,把自己同新开辟的俄国黑海诸港口进行贸易所取得的一切利益固定下来。这次商约,是法国外交的突破性进展。接着,法国商界还从土耳其那里取得了进入红海的权利,并在埃及和通往印度的航路上开展自己的贸易,从而在近东保住了法国的贸易霸权。
  法国在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打击下受到了全面的削弱,资产阶级对国家不能采取坚决的对外政策和维护法国的威信深表不满。1787年,普鲁士军队侵入荷兰,恢复了贵族和王党的反动统治,贵族和工党主张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因而受到一部分与德意志国家有贸易关系的荷兰资产阶级的支持。早在1785年,法国便同荷兰结成了反对英国和普鲁士的同盟,按照同盟胁定,法国应当出兵支持荷兰。然而法国拒绝帮助荷兰反对普鲁士的武装干涉,普鲁士遂成功地把荷兰置于英国和普鲁士的势力之下。1788年,英国、普鲁士、荷兰签订了反对俄国、法国和奥地利的三国同盟。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前夕,英、荷、普支持土耳其和瑞典,形成西欧最强大的国家集团与支离破碎的奥俄同盟、法奥西同盟对立,不能不说是法国外交的失败和法国在欧洲的软弱无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宫廷为实现武装镇压革命的阴谋,陆续向凡尔赛和巴黎调集军队。起义的人民携带短刀和斧头,纷纷涌上街头,迫使王军节节退却。但在首都的东南部,巴士底狱塔楼上的大炮仍然威胁着整个巴黎。群众包围了这个象征封建统治的堡垒,攻破大狱,迫使政权从王室转到制宪议会手中。国民公会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开始干预王国外交部的外交事务,极力使外交服从国民会议的意志。1790年春,西班牙和英国为争夺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加紧准备战争,西班牙王室要求法国王室给予援助。法国王室则打算武装一支舰队同英国作战。法国资产阶级因为西班牙不许法国商品输往西属殖民地,不满西班牙的政策,国民议会的左翼决定剥夺国王宣战嫡和的权利,并作出要亲自监督外交谈判,亲自批准条约的决定。通过斗争,温和派大资产阶级掌握的外交委员会和国民会议控制了国王和外交部的官方外交活动,从而掌握了法国对外政策的领导权。根据外交委员会的提议,国民议会决定与西班牙的同盟继续有效。但是,国民议会勾消了条约中一切有进攻性质的条款,剩下的只是防御和贸易方面的义务。“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被宣布为法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1791年12月通过的特别法令规定:“法兰西民族永远放弃以侵略为目的之一切战争,永不使用自己的武力去反对任何其他民族的自由。”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恐慌

  尽管国民公会爱好和平,可是一部分封建义务的废除却使法国与君主制欧洲发生了冲突:德意志帝国的诸侯在法国的阿尔萨斯拥有许多小领地,法国革命废除了领主的封建权利,诸侯们就向德意志帝国议会提出控诉,力图让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及瑞典出面干涉以便恢复他们的特权。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极力鼓动诸侯们起来反抗,指望再抓住一个对法作战的借口。俄国则唆使诸侯们要求普奥两国干涉,希望尽早地把这两国拖人对法战争。国民公会推行没收教会的土地和确定僧侣公民身分的法案,引起了法国与罗马教皇的冲突:法国领土中有一个四面包围的飞地教皇领——阿维农,在法国革命后,阿维农的居民要求该地与法国合并。国民会议于1791年9月14日下令“根据大多数公社和公民自由而庄严地表示的愿望”,将阿维农合并于法国。阿维农的合并使法国同罗马、同邻近各君主制国家的关系尖锐起来,这些国家担心它的居民也要求与革命的法国合并。
  法国革命爆发时,俄国正在同土耳其和瑞典作战。英国和普鲁士在外交上全力支持土耳其和瑞典。但是,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l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1000余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一个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发展的时期,不仅为法国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而且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体系。正如后来列宁所评论的“这次革命对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郁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当时这个意义还不一定为欧洲各国君主所认识,但是法国革命对整个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旧的欧洲均势已遭到破坏,法兰西革命揭开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列强很快便将它们的注意力从东欧转到西欧,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进行斗争,很快地便成了一切国际事务和外交谈判的中心。
  为了防止革命运动蔓延到本国,各国统治者便在英国和俄国的组织下,帮助法国国王,企图恢复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俄国沙皇把法国的制宪议会称之为“一条具有1200个头的怪蛇”和“狂人及恶徒团”。许多欧洲国家如奥地利、普鲁士、瑞典、俄国、西班牙和撒丁王国竟然公开支持法国亡命者,从而使战争问题变为法国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路易十六梦寐以求的就是恢复封建专制王权,而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宪政的国王,他伪装革命正是为了要扼杀革命。为了准备战争,国王撤换了陆军大臣,议会拨款2000万利维尔的特别费,征集5万军队、整编了三支军团,并发表了一个声明,要求特里尔和其他德意志境内各选侯国立即制止法国亡命者的集结和备战活动。如果哪一个国家没有有效地制止,就把它视为敌国。
  奥国不仅不考虑路易十六的声明,反而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它要求法国恢复阿尔萨斯有采邑的王侯们的权利、恢复那里的封建制度,否则诉诸武力。与此同时,奥国还陈兵法、德边境,整装待命,大有即将进攻法国之势。
  法国于1792年4月28日开始进攻奥国。当时奥国准备并不充分,普鲁士一时也不能协同作战。法国军队人数比奥军多,当时若能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是能够打败奥军的。但由于法军的统帅是贵族军官,仇视革命、不肯积极作战,甚至阴谋叛乱;国内反革命又与敌国遥相呼应,进行破坏和捣乱,王后又把作战计划秘密地告诉了奥国,致使法军败北。此时,前线的情况非常危急,法军已从比利时退到列日,普军麈集在莱茵河沿岸,而法军的统帅不同敌人作战反而弃军回到巴黎,解散革命俱乐部,这些都使法国革命处于千钧一发的万分危急时刻。
  为了拯救法国,立法议会宣布了“祖国在危急中”的总动员令,法国各郡组织了义勇军。在普奥联军总司令发表“不仅要求法国人民立即恢复路易十六的权力”,“如果对国王、王后和王族稍加侵犯”,普奥联军就要毁灭巴黎人,并对叛乱者予以无情镇压的蛮横宣言后,巴黎人民爆发了起义,从而结束了三年来君主立宪政体,并挽救了法国的革
  巴黎人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武器,来到练兵场集合,准备赶赴前线,保卫革命的法国。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入伍,争先恐后地把金钱、珍宝献给国家作为军费,大大鼓舞了法园士兵的士气和加强了法军的力量。开赴前线的武装人民,斗志昂扬,满怀忘我的精神,奋勇作战,终于在瓦尔米附近打了一次决定性的胜仗,从而使法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国民公会在瓦尔米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1792年10月末,法军收复了凡尔登,并迫使普、奥联军撤退。法军转守为攻后,连续获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在南部进入了萨瓦和尼斯,在东部渡过莱苗河,占领了德意志境内的若干城市,在比利时的法军也进入了布鲁塞尔等地。

  第一衣反法同盟的建立和失败

  英国最初以为法国革命可以削弱法国的国力,并想乘机夺取法国的殖民地,但法军的节节胜利使它马上打消了这种念头,并采取了公开反对法国革命的行动。从这时起,英国就成了反法联盟的积极组织者与领导者,伦敦变成了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一切阴谋活动的中心。
  英国促使莱亨巴赫协定的签订,成功地制止了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世仇国家的战争,同时促使两个国家的接近,保住了奥属比利时作为反对法国的缓冲地带,从而为反法同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逃走并未成功和法国建立共和国运动的高涨,大大震惊了欧洲的封建君主制国家,推动了反对法国革命同盟的建立。1797年,奥国皇帝产生了为组织全欧反法同盟和镇压法国革命而召开欧洲会议的思想,当时为了反对法国,奥普两国也开始更密切地接触起来,并且谈妥共同对法国采取行动。在一份特别备忘录中说明详细的行动计划:列强应共同建议法国停止革命,一旦造到法国的拒绝,就召集会议来预先商定法国未来的政体,实行武装干涉。但是,这份分送欧洲各国宫廷的邀请并没有得到英国和俄国的响应。在俄国致力于波兰事务而不同法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于1791年8月签署了《匹里尼茨宣言》,普奥准备为恢复路易十六的政权而采取共同行动。次年2月,两国订立同盟条约,约定各出2万人反对法国。
  普鲁士、奥国、荷兰、撒丁王国和西班牙等国出于夺取法国的城市和边境上的要塞、消除陆军的威胁等目的,在英国的唆使下,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同盟军对法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追使法军退出比利时、莱茵河等地,前线的情况顿时险恶起来。与此同时,国内反革命分子也大肆活跃起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发生军事将领叛变事件,致使反法联军长驱直入,首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巴黎人民发动6月2日的起义,以自己的革命行动又一次挽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把阻碍革命前进的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共和派驱逐到政权以外,从而把革命推进到更新、更高的阶段。
  1793年夏,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法国,并攻入法国境内,在各条战线上继续向前推进。7月间,一支法国精锐部队在美因兹被困,由于其它战线上的法军无力增援,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难情况下,终于投降了;孔代和瓦楞西恩两个要塞也放弃了,保卫通往巴黎要道的最后前哨部队,有的被包围,有的被切断,法军只得退守巴黎前方的最后一个阵地阿腊斯。与此同时,英国积极干涉法国的革命,英军包围了敦刻尔克,占领了科西嘉,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国海岸,禁止中立国船只运粮食到法国。英国在法国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策应下,以路易十七的名义占领了法国南部最重要的军港——土伦,宣布路易十七为怯国国王,解除了法国舰队的武装,并从海道运来8000多名西班牙军队,占据土伦附近的据点和要塞,准备以此为基地,进攻革命的法国。西班牙军队也逼近了佩皮尼杨,撒丁王国的军队在阿尔卑斯山采取了攻势,法国的形势十分的危急。
  随着对外战争的处处失利,国内暴乱也更为猖獗了。反对派在各地实行白色恐怖,并作好了向巴黎进军的准备。据记载,法国83个郡中只有23个郡拥护国民公会,其他60个郡不是为反革命分子所盘踞,就是在反革命分子的影响下反对国民公会。英国公然拨款500万英镑作为侦察、破坏法国革命的经费。革命的法国在雅各宾取得政权初期,实施了许多革命措施,及时地解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城乡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革命政权周围,从而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早在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就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该法令宣称:“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的状态……”法令规定,凡18到25岁的未婚青年或无儿女的鳏夫都必须参加军队,有妻室者担任制造武器或运输粮食的工作,妇女则从事缝制营幕、衣服和医务工作。革命政府并从根本上改造军队,把贵族军官和士兵不信任的将领都加以撤换,极力提拔有才干的、尤其是出身下层阶级的青年军官,甚至于把他们提升为高级军官,加强军纪,并用爱国热情激发士兵,大大提高了法军的战斗力。
  1793年9月6日~7日,法国在昂德斯科特(敦刻尔克附近)近郊会战中,打败了英荷联军;10月16日,法国打败奥军,进入了英伯日城;法军接着又在菜茵区前线击溃了奥普联军,占领了朗道城,解放了阿尔萨斯;在意大利边界上迫使撒丁军队撤出萨瓦;驱逐西班牙军队,使其退回比利牛斯山脉以南。同一时期,法军还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在土伦赶走了英军,解放了该城。
  1794年春天,法军发动了新的攻势。法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挺进荷兰国境。法军在弗勒鲁斯一仗打败奥军后,占领了科隆、科布伦次和杜塞尔多夫,占领了荣茵河的左岸。同时,法军在美因兹、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等地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联合干涉。

  ------------------
  幻想时代http://www1.gameforever.com/aoe/hx/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