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三十二章 壮志未酬


  黎明时分,天色昏暗,秦王缓步走人江山阁。守卫四海归一殿的侍从们连忙跪下行礼。
  秦王已不复昔日神采,身体开始变得臃肿起来,两眼黯淡无神,空洞洞地似乎什么也看不见,只是机械地迈着步子走向龙椅。盛装之下的秦王却显得那样的孤独忧郁,不带一丝生气,仿佛只剩下一具空壳。
  秦王登上台阶,在龙椅上坐下,两名侍从照例上前搀扶,秦王烦躁地挥手示意二人退下,独自坐在那里发呆。
  显然大王今日心绪不佳,侍从们知趣地恭立在一旁,连大气也不敢出。
  过了半晌,秦王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招手让侍从们近前。
  侍从们慌忙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不必了,来,你们大家都坐到我身边来。”秦王的神色显得格外柔和。
  侍从们畏畏缩缩地遵命在秦王面前席地面坐,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竖耳恭听。
  但秦王迟退没有开口,低着头,仿佛在苦苦地冥思着什么,许久才忽然指着正对面的年轻侍从问道:“你多大了?”
  侍从吓了一跳,低声答道:“小人十五岁了。”
  “呵!才十五吗?长得很壮实嘛!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瘦小得多了。”说罢秦王又低头不语,面色暗淡,目光呆滞,像是望着某个遥远的地方。
  许久,秦王又叹了口气,徐徐说道:“想想,还是那时候好。虽然衣不挡寒,食不裹腹,却日夜思盼能够早日回到秦国,继承王业。再说,还有赵姬日夜相伴……”秦王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便立即板起面孔,声音威严地说道:“当时,我就曾发誓,有朝一日倘若能够登上这宝座的话,绝不忘往事,一定要铲灭六国,一统天下,以报国耻家恨。”说着,环视身边的众侍从,“你们说,我现在这样做了,有什么不对吗?”没有一个人有任何反应,侍从们仍旧低着头,静静地凝听。
  秦王的思绪像是又飘回了遥远的过去,喃喃自语,语调凄凉:“如今当上这秦国国君,又有望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可我,还有些什么呢?还剩下些什么呢?”
  没有人敢打破接下来的沉默,秦王以手支头,侧身坐在龙椅上发呆,围坐在周围的侍从们更是噤若寒蝉,生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大王。
  正在此时,有太监自外面进来禀奏:“启奏陛下,今有燕国使者携礼品已经抵达咸阳。请问陛下何时召见他们?”秦王的眼睛一亮,坐直了身子,似乎又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
  “好。来者何人?”
  “正使名唤荆轲,听燕国人讲,此人使得一手好剑。”
  秦王一扫刚才的悲伤失落,变得精神抖擞,仿佛一只猛虎看见了猎捕的对象:“太好了,等的就是他。传旨明日召见,特准他佩剑上殿。”
  太监喏喏连声,俯首退下。
  奏王得意地笑着,费力地站起来。侍从们也忙不迭地爬起来紧随其后,向门口移去。
  奏王忽然回过头,大喝一声:“我还没叫你们起来,都给我跪下!”
  侍从们慌忙跪伏在地,吓得连头也不敢抬一下。
  秦王哼了一声,转过身自顾自地走出了殿外。
  清晨,王宫里派出的仪仗车马已早早地停在了驿站门前,准备恭迎燕国使臣上朝面君。
  旭日初升,在秦国典礼官的引导之下,身着礼服的荆轲、秦舞阳走出了驿站,二人一色地昂首阔步,神情自若,再加上锦衣玉饰,更显得气宇轩昂,身后是手捧礼盒与地图的随行侍卫。
  一行人按照典礼官的安排,依次坐上仪仗车。上得车来,荆轲便闭上双目,休养精神。
  车辆队伍在街道上缓缓而行,立时招来行人的注目。以往的使者,无论来自何国,均是幅旗息鼓,悄悄人宫。而今日燕国一行人马却是大张旗鼓,好不威风。
  当先的仪仗车上,正使居左,副使居右,仪表威严,镇定自若,更是令围观的秦国人也不住赞叹。
  车辆向王宫的方向慢慢驶去,荆轲端坐车上,努力镇摄心神,却仍是禁不住心潮澎湃。赵姬俏丽的身影又在眼前晃动,那段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免令他有些留恋,转念一想,今日一去,早已不作生还的打算,浮生半世,能够完成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算不枉此生。想到此,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收束心神,开始在心中反复思考将会遇到的每种情况和应对之策。
  车在王城门口停住,荆轲一行下得车来,随典礼官向宫内走去。
  宫城内,但见禁军巍然而立,旌旗招展,整齐有序。晨鼓的敲击声和猎猎的风声在广场内回荡。荆轲目不斜视,大步向前走去,秦舞阳却忍不住时不时地向四处张望,这威严的军容让他深深感受到一个强国的威严和巨大的压力,步伐不免有些放慢。
  来到大殿下,殿外甭道两例,无数兵士与太监整齐肃立,身后摆放着一排排的鼓——大鼓四只,中鼓八只,以及无数只小鼓。典礼官一挥手,鼓声如闷雷一般响起,兵士们挥动族旗,以刀戈顿地,轰然有声,杀气腾腾。
  二人登上九十九级台阶,四海归一殿近在眼前。殿前,赫然排列着一队禁军兵士,个个身高膀阔,不怒自威。从军队后面闪出一名内待,伸手止住二人:“且慢。”
  内侍上前略施一礼,说道:“请二位使臣将佩剑暂时交我保管。”
  荆轲若无其事地随手取下佩在腰间的雄剑,递给内待。
  内特技剑出鞘,略略看了一下,说道:“请稍候片刻。”便进入殿内。另有一人将秦舞阳的佩剑除去。
  少顷,有太监出来传旨:“请二位特使先随我来,大王稍后便召见二位,二位请暂等片刻。”随太监人得殿来,两个人都不禁为这壮丽辉煌的殿宇所震撼。
  九曲回廊,走了许久,才进人候见室。室内南面是一张织锦铺垫的坐桥,对面是一面六尺余高的巨大铜镜和一个滴水的青铜漏壶。
  太监安排二人落座之后便退了出去,不多时,另外两名太监抱着地图和箱子走到二人面前,目光冰冷犀利,一直刺到人的心里,荆轲冷眼相对,秦舞阳却有些心虚,低头躲开太监的目光。
  远处不时传来大殿内群臣的交谈声,但不久便是一片寂静,只有对面青铜壶里的水珠仍在滴答不停。
  荆轲正襟危坐,从对面的铜镜里,分明可以看见秦舞阳脸色苍白,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不时四处张望。
  这时,远远地传来敲钟之声,一下、两下、三下过后,礼乐奏鸣,秦王临殿的时辰到了。
  四海归一殿高耸壮观,气宇恢宏。殿的中央有一座四方形的水池。池上架有一座白玉石桥,只有秦王才可通过。
  此刻大殿内的文武百官整齐列队,在典礼官的口令下恭然齐跪。札乐齐鸣,秦王的身影出现在殿内,昂首阔步,威严肃穆地从桥上通过,走向正对面的龙椅。
  “大王万岁,万万岁!”
  群臣齐声高呼,声若雷鸣,轰然回荡,紧接着,殿外的兵士和太监们也齐声高呼起来,声势洁大。
  欢呼声中,秦王巍然转身,稳稳地坐在龙椅之上。
  响雷般的欢呼声传人候见室,震得屋子嗡嗡作响。
  秦舞阳面无血色,眼光直勾勾地盯着太监手里盛放地图的盒子,手心里全是冷汗。
  荆轲注意到秦舞阳的神色,不慌不忙地转过头看着他。秦舞阳惭愧地低了一下头,荆轲那镇定自若的目光让他稍许安定了一些,赶忙调整呼吸稳住心神。
  适才拦路的内侍又返了回来,手里捧着荆轲的雄剑,走到近前,伸手将雄剑还给荆轲,荆轲颇觉意外。
  内情诡秘地笑了笑,说到:“我主陛下为表敬意,今特准正使佩剑上殿。”
  荆轲也不报辞,取过剑,别在腰间。随即微笑着转过身来,轻轻地拍了拍秦舞阳的膝头。
  秦舞阳终于恢复了常态,将手搭于荆轲的手上,用力一按,轻声说道:“不必担心,我一切都好。”
  这时,大殿内的典礼官开始高声宣旨:“大王有请燕国使者进见。”圣旨自前殿、中殿、后殿一层一层传过来,最后传到候见室内。
  领路的太监又走了进来,低声唤道:“二位请跟我来。”
  二人缓缓起身,最后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经过铜镜之前时,荆轲停住了脚步,歪过头,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镜中的自己,这才稳步向外走去。
  出了候见室,便是一条长长的回廊,又走了许久,才来到大殿门前。二人放慢步子,向内望去,只见云台上,秦国九位重臣身着朝服、手持圭板站在最前方,其后是文武百官列队而立,黑压压一片,煞是壮观。
  大殿尽头最中央处,秦王在众侍臣及太监的拱卫下,高高在上,危然而坐。
  荆轲略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大步迈进大殿。而秦舞阳却显然被眼前的阵势所惊,一时慌了手脚,神色紧张地跟着荆轲走进大殿,却险些被门槛绊了个筋斗。二名太监从侧面走过来,分别将地图与礼盒递到二人面前,荆轲伸手稳稳地接过了地图,礼盒却从秦舞阳的手中滑落,砰地一声掉在地上。
  群臣中起了一阵骚动,秦舞阳慌忙趴下去拾起盒子。
  秦王不动声色地端坐在上,只是紧紧地盯着二人。
  荆轲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脸不变色,心不跳。行过礼后,向秦王朗朗上奏:“燕国使臣荆轲及秦舞阳受燕国国君之命,前来拜见秦王陛下,以修两国之好。”
  奏王点了点头,典礼官又高声宣旨道:“请燕国使者近前见驾。”
  殿内顿时又响起一阵轰鸣:“吾王万岁,万万岁。”殿宇高大空阔,回声久久不绝。
  荆轲毫不迟疑,在群臣的欢呼声中由中央甬道向前走去,秦舞阳亦步亦趋地紧跟在后,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神态像是个迷了路的孩子,面色苍白,魂不守舍。
  二人一直走到大殿中央的水池边。巨大的池底刻有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正随波飞舞荡漾,仿佛就要跃出水面,吞噬一切。
  荆轲并不停步,大步踏上玉桥。过得桥来,一直走到御阶之下,方才收住步子。回身望去,却见秦舞阳仍呆立于池子对面,神色慌乱地望着水底的恶龙,面无血色,如同即将被押往刑场的死囚一般,身子抖个不停。
  群臣纷纷探身,要看清二位使臣的举动。
  荆轲此时已无暇顾及秦舞阳,面对眼前黑压压的阵容,荆轲也不由得心中一紧。偏偏在这个关健时刻,秦舞阳竟如此惊慌失措,看来原先的计划已不可能实施,一切只能靠自己来完成了。想到此,荆轲堆起满脸笑容,讨好地举起地图,低下头,高声背诵早已练习过无数遍的说词,边说边四处打量。
  “陛下,现呈于陛下眼前的乃是我燕国国君特地为陛下准备的礼物,以表求和之诚心,但……”说着,故意环顾左右,仿佛在寻找什么,然后指着呆立在桥对岸的秦舞阳,夸张地叫道:“嘿嘿嘿,我说你这副使站在那儿,让我一个人怎么打开这地图呀。”说到这儿,又回过身来向着秦王深施一礼,“陛下,请宽恕卑臣的失礼,副使乃一介草夫,没见过什么世面,定是被贵国的泱泱大国气派镇慑住了。待小臣速速领他上来拜见陛下。”说完又是一叩首,动作滑稽可笑。
  群臣见此情景,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又赶忙刹住,屏声凝气恭立在原地。
  荆轲一本正经地转过身,仍由桥上向回走去。桥面被水打湿,他故意脚下一滑,作出险些跌倒的样子。随即一步一摇,慢吞吞地挪过了桥。倒映在水面上的身影也随着他的步子左摇右晃。
  终于来到秦舞阳面前,荆坷暗向他使了个眼色,堆起笑脸大声安慰道:“没必要这么害怕嘛。赶紧随我过去拜见秦王陛下,把东西呈给陛下,我们也好早日回去复命了。”说着,伸出手抚佐秦舞阳的肩头,暗中用力捏了一把。
  群臣中又发出了低低的嗤笑声。
  这一捏显然起了作用。秦舞阳迅速地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勉强笑了笑,说:“嗯,我没关系。”荆轲欣慰地笑着转过身,带着秦舞阳一同向桥上走去。
  突然典礼官怒斥一声:“站住!奉大王之命,只准正使一人上前参见!”
  刚刚恢复平静的秦舞阳又被那一声怒吼吓得魂飞魄散,大张着嘴,愣愣地站在原处,再不敢向前迈动一步,只拿眼睛呆望着荆轲。
  荆轲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腾出一只手,从秦舞阳怀中接过礼盒。一边低声地对秦舞阳发着牢骚:“看看,都怪你磨磨蹭蹭,如此误事……”
  这样嘟嚷着,又向前走去。一手持图,一手抱盒,一步三摇过得桥来,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转过身冲秦舞阳抿嘴一乐,说道:“我说副使,看你这副样子,别再在这里丢人了,你先回驿站等我去罢!”
  秦舞阳顿觉浑身一热,手心发烫,胸口处堵起一团说不清的东西,眼泪差一点就涌出了眼眶。荆轲的这一笑,分明是在向他决别,秦舞阳只觉得羞愧难当,真恨不得一头撞死才好。他这一过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而在这生死关头,他竟然还记挂着自己的死活。
  荆轲又深深地看了一眼秦舞阳,然后恢复了刚才滑稽的笑容,回过头,扭着身子来到御座前,将礼盒和地图放在身侧,张开两臂,像只大鸟一样深伏在地,只呵呵地喘着气,似乎连头也不敢搐动一下。
  群臣又开始嘻嘻暗笑,原本庄严肃穆,如临大敌的殿堂里一时间竟多了几分轻松的气氛。
  一向警觉的秦王也对燕国派来的这个使者放松了戒心,甚至开始怀疑这不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刺客,只是好奇地盯着趴在脚下的这个男人。
  “参见大王。”荆轲大声呼叫一声。
  秦王点点头:“好了,抬起头来。”
  话音刚落,那荆轲却放声嚎哭起来:“小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秦王一愣,问道:“你哭什么?抬起头来。”
  荆轲原地趴了一会儿,这才抬起头,脸上泪水纵横。
  秦王审视着这张脸,越发不相信这就是那千挑万选的刺客。
  “莫非赵姬的计划并未成功,抑或是燕王惧怕我发兵灭燕,当真遣使前来求和不成?”想着,他缓缓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卑臣名唤荆轲。”荆轲一边答,一边又抹起眼泪和鼻涕,举止极为夸张。
  秦王绷起脸,厉声质问:“因何哭个不停?”
  荆轲可怜兮兮地颤声应道:“卑臣害怕。”
  秦王微微一笑,“怕我不成?”
  荆轲轻轻点了点头:“不单是卑臣,副使他也是畏惧大王天威才会有刚才的失态。我二人只想早日回国复命。”
  秦王大声下令:“好了,我怒你无罪,近前答话。”
  荆轲的表情立刻变得欢天喜地,朗声应了一下,抱起礼盒与地图,爬到龙椅下面,仰起头望着秦王,眼角里似乎还残留着点点泪光。
  秦王身边的侍从太监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只有那少年司礼像冰一样冷冷地站在秦王的身后,依然如故。
  奏王饶有兴味地端详着使者腰间佩带的长剑:“哦,这把剑很是奇特啊。”
  “大王的眼力果然非同寻常,此乃铁剑,剑柄为青铜所制,上嵌饕餮图案,小臣多年前无意间得来的。”
  秦王点头赞道:“好一把宝剑。”
  “正是。此乃斩妖除魔、镇国安邦的一把宝剑。”
  秦王转换了话题:“樊於期的首级可曾带来?”
  “带来了,带来了!大王请看。”荆轲连声应着,忙不迭地放下地图,打开礼盒,双手呈上。
  刹时间,整个殿堂寂静无声。
  礼盒中所装正是樊将军的首级,盒中垫了生石灰,首级尚未腐烂,完好无损,双眼微睁,面目如生。
  秦王目不斜视地望着礼盒,脸上浮现出一丝痛惜之情。
  荆轲仍装作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高举盒子,一动不动。心里却在暗自盘算着对策。
  秦王猛地将目光转向荆轲,正看见他转着眼珠,不知在寻思着什么。荆轲的反应也出奇地快,急忙收拢目光,两眼坦然地回视秦王。
  秦王不由得困惑起来,明知对方很可能是刺杀自己而来,却不知他要如何下手。就这样牢牢端详了刺客一会儿,挥了挥手,命太监将装有樊於期首级的礼盒拿走,然后故意又将注意力挪到荆轲腰间的长剑之上。
  荆轲神色泰然,仍旧迎视着秦王,而心下却已明白,果如赵姬所言,那精明的秦王早有准备,看来今日若想得手希望甚小,只有随机应变,等待时机了。
  秦王盯了一会儿剑,将脸转过去看向别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荆轲打定主意,便倒地连连叩头。“陛下,请怨卑职万死之罪!”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
  秦王睁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卑臣本不想佩剑来见陛下,无奈燕国国君命小臣如此,小臣怎敢不从。”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环视四周。
  四下里,侍卫们的手都放在了剑柄上,虎视眈眈。
  于是横下一条心,大声说道:“燕君是命卑臣前来刺杀陛下的!”
  事情大出意料之外,秦王倒吸了一口冷气,群臣骚动,满场哗然。侍卫们纷纷拔出剑来,围在秦王身边,跃跃欲动,只待秦王一声令下,便要扑上前来。
  秦王终于松了口气,心中暗笑燕国无人,那燕丹费尽心机,到头来却贻笑天下。刺客被吓破了魂胆,竟不打自招,自己也不用费神挺而走险了。想到这儿不禁得意地一笑,挥手示意身边的侍卫退下。然后,向群臣大声言道:“众爱卿可听到此人之言?燕王想刺杀于我呢?”
  殿堂中顿时群情激愤,回响起一片愤怒的咒骂声。
  奏王举起双手,待骚动平息,便又将眼移向荆轲手边的地图问:“你这督亢的地图是真的还是假的?怕也是一个骗局吧?”
  “不,这地图是真的,千真万确。”荆轲慌忙说着拿起地图,打开画轴,将一端塞给秦王的一个太监,自己则仍旧跪立在地,将地图缓缓展开,“大王请过目,这督亢之地,四面环水,土地富饶,物产丰富……”
  奏王早已去了警戒之心,探过身来,仔细端详图面。
  荆轲殷勤地介绍,说到一半,佯装满不在乎地对隔在他与秦王中间的太监说:“嗨,请你稍让开一点,大王看不清了。”
  太监望了一眼大王,乖乖地闪过一旁。
  荆轲一边继续展示地图,一边又提高了声音:“而且此地的资源也极其丰富。”
  图面越展越大,荆轲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此地完全可与秦国的关中沃土相婉美。”
  终于,地图打开至尽头。
  在地图完全展开的一刹那,轴端处赫然出现一异物,闪着耀眼的银光,一看便知是金属的物件。
  待秦王发现时,一切都已迟了。那荆轲豁地站起身,一把抓起短剑,另一只手砰地抓住秦王那宽大的衣袖,寒光一闪,猛刺过去。
  然而嘶啦一声,衣袖突然裂开了,秦王就势倒向后面,荆轲的剑刺了个空。
  他哪里知道,秦国的朝服乃是袖子与正身分织,轻轻一拽,便可除下。
  正是这衣袖救了秦王一命,秦王只吓得魂飞魄散,挣脱袖子,挥手就欲拔出腰里的佩剑,不成想,刚才的狼狈躲避竞把剑缠入了衣带之中,一时拔不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荆轲的第二剑又刺了过来,秦王也顾不得什么帝王之尊了,缩身滚下龙椅、这一剑又未刺中。秦王迅速从地上爬起来,狼狈地向前跑去,荆轲两剑未中,早巳急红了眼,举着短剑,拔腿便追。
  秦王狂呼乱叫着,拼命地向前跑。
  殿内的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呆了,竟无一人上来护驾,痴痴地看着秦王在诺大的殿堂里落荒而逃,荆坷则披头散发地在后疯狂追赶。
  秦王跑到水池前,刺客已追了过来,堵住了玉桥。眼看夺路无门,亏那秦王机敏善变,一纵身扑进水池,膛着及腰深的水,拼命向前跑去。
  荆轲紧随其后也跳进了水池。
  好不容易跑到对岸,秦王刚欲爬上岸,荆轲伸出手,已一把抓住了他的袍带,用力一拉。没成想,带子竟然哗啦啦地散落了下来,缠绕在带子里的剑柄又露了出来。
  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秦王与荆轲数历生死,均已精疲力竭,气喘嘘嘘。
  秦王勉强爬上了岸,回身一看,刺客已近在咫尺,剑锋眼看又扑了过来。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从玉桥上跑了过来,正是那少年司礼。
  司礼伸出手,向秦王喊道:“大王,快,把鞘给我!”
  秦王一眼看到司礼的手,心下会意,一歪身,剑鞘刚好落入司礼手中。
  少年司礼握住鞘尾用力向后一拉,剑身脱鞘而出,寒光四射,那些侍卫们也都回过神来,大呼小叫着,蜂拥过来。
  秦王一下子来了精神,斗志陡增。飞手抽出剑,转身挥向刺客。
  荆轲见大势已去,仰身避开来剑,同时用尽全身气力将手中的短剑向秦王掷去。
  秦王大惊,慌忙倒地,短剑贴着王冠从上方一闪而过,噌的一声深深插人了大柱。
  这一剑着实让秦王受惊不小,面如死灰,忙回身望那柱子,剑身已穿进柱子,直没至柄。
  见那秦王只顾盯着柱子看,荆轲暗呼侥幸,还有一线机会。于是伸出右手想从腰间拔出长剑。料想雄剑一出,定能要了那秦王的性命。
  剑柄在手,一用力,只觉入手甚轻,荆坷的心打了个突。
  仔细一看,荆轲只觉浑身冰凉,呆若木鸡,手中的雄剑自剑柄而下竟只余下不到三寸的短短一截残剑。
  原来适才侍卫在验剑时,早已做了手脚。
  就在荆轲呆立的一瞬,秦王的剑已刺进了他的胸口。只听得扑地一声,血光迸射,一声惨叫回荡在殿堂中。
  鲜血静静流倘在光可鉴人的地面上,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大殿上的所有人吃了一惊,侍卫们目瞪口呆,楞在当场。
  刺客瞪视着秦王,秦王也凝望着刺客,二人就这样一动也不动地对视着。大殿里静得可以听见血滴落地的声音。
  忽然,只听得荆轲大喝一声,划破了沉寂,将手中的半截断剑向秦王用力刺去。然而剑实在太短了,根本刺不到秦王,荆轲的身子痉挛了一阵,慢慢地瘫软下去。
  秦王面目狰狞,脸色惨白,大声喘着气,手里紧紧地握着剑。
  荆轲倒在地上,只觉得眼前发花,勉强挣扎着睁开眼睛,冲着余怒未消的秦王一咧嘴,嘿嘿地笑了起来。
  秦王不知何意,一下子愣住了。
  荆轲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随手扔掉手中的残剑,笑着冲秦王跟随地走过来。血一滴一滴地落在刻有龙纹的地面上。
  一个人受了如此重伤,居然不死,还能笑得出来,莫非是魔鬼附身不成?大臣们腾缩着,惊恐地望着眼前的一切。
  荆轲摇摇晃晃地一步步挪向秦王。秦王惊得一点一点地向后退缩。一边后退,一边环顾四周,只见平日威武的众大臣和侍卫们都惊恐地缩在柱子后面。秦王此时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孤独无助,除了手里的剑以外,竟再也没有可防御的东西,再也没有可以依赖的人。
  刺客逼近前来,脸上带着怪异的笑容。秦王狂叫一声,又举起剑,向刺客连连砍去,就像一只发了狂的猛兽。
  然而,刺客始终岿然不动,如柱子一般稳稳站立,似乎被砍的不是他,只有殷红的血如泉水一般从各处伤口喷涌出来。
  终于,剑“当”的一声掉在了地上。秦王无力地垂下手,双眼血红,茫然地呆立不动,环视着群臣。大臣们惊慌地纷纷向后退去。
  秦王怒火中烧,快步跑回龙椅前,飞脚将椅子一下踢强,又把龙书案掀到一旁,一边呼呼地喘着粗气,一边疯狂地咆哮着:“滚!都给我滚出去!”
  众人大呼小叫,落荒而逃。
  秦王气极败坏,将身上的袍服一把扯下,露出了里面的甲胃。
  荆轲提着气,从牙缝里挤出声音:“胆小鬼,原来你早有准备。”
  秦王冷笑一声:“不错。让你死个明白,我早料你来者不善!”
  转眼间,众人已是逃的逃,散的散,大殿里似乎只剩下秦王和荆轲两人。
  秦王慢慢恢复了平静,刺客显然已不再对他构成威胁,他悠闲地踱到池边,水中倒映出的面孔上已经看不见杀气。稍倾,他又转回荆轲面前,仔细端详着刺客。
  刺客已是油尽灯枯,气息奄奄,只能站立在那里,生命正随着鲜血的流淌,一点一滴地离他而去,然而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那丝怪异的笑容。
  秦王的怒火又开始按撩不住地爆发出来:“有什么可笑的!”
  荆轲已是出气多,进气少,抬眼看着秦王。
  “你笑什么?”
  荆轲笑而不答。
  秦王越发急躁起来,“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知道我的心思吗?我要统一中原,建立一个更大更强,比秦国,比六国都要更大更强的国家。统一文字,修建道路,重建家园,整治田地,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我还要在北方修一座万里长城,抵御外患,好让人们安心耕种。这样难道不好吗?可你,你们,为什么要杀我!”
  荆轲脸上似笑非笑,就好像即将进入一个甜美的梦境。也不知有没有听到秦王的宏图伟业,只是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慢慢地张开嘴断断续续地冲着秦王言道:“樊将军……有一个口信……让我带给大王……大郑宫……”
  秦王立时紧张起来:“什么!”
  “大郑宫的事情……他至死也不曾对旁人说……说过……他,他可是个最值得信赖的人……”秦王呆立着,低下头,久久地不出声。
  刺客终于从容地闭上了眼睛,尸体缓缓倒在了地上。
  秦王见他没有了气息,跑上前,抱起刺客的身子,边摇边叫道:“不能死,不许你死!”无论怎么拼命地摇晃刺客的身子,刺客却再也不睁开眼睛。
  “不行!你不能死!你还没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笑,还没告诉我为什么要来杀我?”
  刺客无声无息,只剩下各处伤口的血水还在继续流淌,嘴角上却仍接着那丝微笑。
  奏王呆呆地注视着刺客的脸,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觉身后有人,忙回过身来。
  门口处,站着的竟是赵姬,千真万确的是赵姬。
  二人默默地对望了一会儿,秦王站起身,蹒跚着走向赵姬。
  “把剑藏在地图里,是谁的主意?”
  赵姬低声答道:“是千千万万死在秦兵手里的孩子们!”
  秦王怒吼道:“你这个秦国的叛贼!”
  赵姬纹丝不动:“我从来就不是你们秦国人,现在我更耻于作秦国人。不过,如果说我是秦国的叛贼,那你就是整个天下的叛贼!”
  两个人怒目对视,都恨不得将对方一口吞下。
  赵姬一眼看见秦王身后柱子上深深插进去的短剑,便走过去,凝望了一会儿,叹息道:“这就是那把雌剑。”
  “雌剑?”
  “对,就是你打算用来护身的铁剑,锋利无比的铁剑。你知道这铁出自哪里吗?是邯郸城,就是你当初当人质的地方,就是被你杀得片甲不留的地方,而正是这把剑,差点儿要了你的命!”秦王一阵战栗,“我的剑……要我的命?!”
  又是一片可怕的沉默。
  终于,秦王沉重地开口:“赵姬,如果你回来的话,我还会像从前一样待你的。”
  赵姬摇了摇头:“你能让那些死了的孩子再活过来吗?你能让荆轲起死复生吗?你能让我忘记在邯郸城下看到的景象吗?我恨你!我也恨我自己竟然听信你的鬼话,我恨不得立刻杀了你!”
  赵姬越说越激动,以致用力过度,全身剧烈地颤动起来。秦王无言以对。
  赵姬努力抑制自己激愤的情感,半晌才继续说道:“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荆轲的心意。他在来这里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而你能够为了义,为了情,而做到这一切吗?”
  说着,赵姬轻轻走到荆轲身边,她久久地凝视着那张安详的面容,抬头对秦王说道:“我是来接他回燕国的,来接我的丈夫回去。……可以吗?”
  秦王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费力地点了点头。
  四名侍从走进来,将尸体抬起放在一块板子上,赵姬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刺客的脸,温柔凄美地一笑,转身向外走去,再也不看秦王一眼。
  秦王一惊,追过去几步,又停住,他明白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心爱的女人。
  “赵姬,你别走,别留下我一个人……”秦王终于忍不住向着赵姬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苦苦哀求着。忽然,司礼的声音又在殿堂深处回晌起来。
  “秦王赢政,难道你忘了秦国世世代代一统天下的宿愿了吗?”
  声音清脆冰冷,高昂有力。
  秦王一惊,不情愿地停住了步子,目送着赵姬的身影渐渐远去,嘴里仍在喃喃地呼唤着:“赵姬……”
  ------------------
  文学殿堂 整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