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四章参拜靖国神社和阴魂不散的军国主义


  每年的"八·一五"都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每天这一天,日本右翼分子就特别伤心落泪,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无条件投降,至今仍拒不承认投降,而只称作"终战"。
  每到这一天,他们就从四面八方奔向供奉着侵略者亡灵的靖国神社,穿上当年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同英、美军队作战时的旧海军白制服或旧陆军黄制服,扛着三八大盖枪,佩着日本武士刀,耀武扬威地高唱《君之代》。人们感到奇怪:50多年过去了,这批顽固不化的右翼分子,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场本来就打不赢的非正义战争呢?
  一、从东京招魂社到靖国神社
  日本是个神社之国,日本各民族都以本族的祖先为神,称之为"氏族之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供奉的神,日本各地建有许多神社,是各村庄共同行农耕之礼仪的场所。最初只有"神篱",即在一块干净的土地上,四周种上松柏等树木,在其中祭神。其中设"磐境",即四周用石头围成栏墙,用神笼石做一个神位,称为“神奈备",指神所在的森林,供人们拜祭。然后才逐渐设有社殿,定期祭祀。
  公元气世纪时佛教传入日本,佛教用咒术祈求国家的安宁,日本人在神社设立神宫和佛寺。日本皇室的祖神,逐渐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祖神。对这些神社,外国人视为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也从不过问。
  问题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朝廷下令神社分离,政府设置神社局,掌管一切神官和神职事物,将神社寺院、神职与僧侣分离。
  靖国神社前身是"东京招魂社",1869年为追悼明治维新前后内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随着明治时代日本国家神道的建立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把东京招魂社改为日本靖国神社,以天皇的名义发布文告,把战死的军人美化为"军神",在靖国神社安置神位,进行定期的祭祀和参拜。于是,靖国神社的地位日渐上升,成为日本核心神社之一。据统计,靖国神社中祭祀的“神灵"有250万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
  靖国神社的教义,源于日本民间的"御灵信仰",即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靖国神社的性质已由安魂变为表彰效忠天皇的所谓"忠节"。
  战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队和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并一直由陆军省和海军省负责管辖(其他神社均由内务省管辖)。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分子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英勇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起到了控制国民政治和意识形态、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特殊作用。
  于是,靖国神社专门祭祀对外战争中的战死者,目的是鼓励当年的日本军人为对外战争卖命。此后,日本先后进行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大举侵华招兵买马,曾在靖国神社正门外两侧立碑,上面共刻有6幅浮雕,颂扬日本军人的"勇武"。其中一幅刻写着:“上海事变爆发,昭和平年一月二十八日,我海军陆战队击败八十倍于我之敌,发扬了武威。"所谓"上海事变",即日本侵略军1932年1月28日侵占上海的"一·二八"事变,飞机在上海市区狂轰滥炸造成中国军民几万人丧生,60万人无家可归。而现在,这些歪曲历史、赞颂侵略的浮雕仍然完好地保留在那里,无声地向人们说明靖国神社的性质。当时日本天皇每年都身着"大元帅"军服在春秋两季前往参拜,从而形成今天所谓"春季大祭"和"秋季大祭"的惯例,只不过秋季的参拜时间从原来的10月中旬改为现在的8月15日,而"春季大祭"则基本未变。
  这样,靖国神社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鼓吹武士道精神,欺骗日本人民为"大日本帝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卖命献身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推行政教分离政策,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团体,日本把战争中丧生的其他人也祭祀于靖国神社内,才使其性质显得模糊起来。但是,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竟被作为"昭和殉难者"祭祀于靖国神社,远东军事法庭定罪并处决的1000多名乙级和丙级战犯也被同样合祀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一些政界要人仍年年前往参拜,不仅严重地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引起人们对日本是否真正反省侵略历史,永不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极大怀疑。
  日本投降后,迫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压力,日本右翼分子祭祀和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曾一度有所收敛,但随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日本右翼分子在靖国神社的活动再度复活,把许多战争罪犯作为"军神",收集到靖国神社中供奉起来。
  ------------------
  书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