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六章 毛泽东的外交手段



  ●毛泽东说:开慧,我为咱们的儿子成了家

  毛主席在中南海散步,他的步子先迈得很快很大,接着慢下来。每当这时警卫员都把距离拉远些,有时停下脚步,他们知道主席在动脑筋了,在盘算天下大事情。
  毛岸英迎面走过来了,穿身蓝叽咋式小翻领青年装,下颏露出枣红色背心领口儿,看着怪新鲜的,走得兴冲冲的,两只手好像在掐算着什么,从脸上笑容看出他是在心里念叨着喜事儿。冷丁一抬头把脚煞住了,他距父亲还有百来米远了。他看父亲已经停下脚步,双手剪在背后,身上的灰色中山装,穿得肥大舒服,长发背在耳后,显得脑门完些,早晨的阳光侧射鬓角发亮,他感到父亲苍老了些,但身体还是很坚实,看见警卫员躲得远些,父亲在思考事情,他也不打算往近前走了,但心里有事拱着两脚还没有动地方。
  父亲早就看见儿子岸英走来了,他从儿子那轻快的脚步,脸上的一朵朵愉快的笑云,猜出这小伙子是找他商量事。他对自己的儿子老感到是块玉石坯子,一点点在琢磨,一点点在闪光。他对儿子的诚实热情和口直心快是很喜欢的。他方才是把装满心里的事在给出头绪来。政府有些部长要新任命,要考虑史良、李德生、何香凝几位有影响杰出的妇女当部长级干部。要选人才,要考虑民主党派的比例数。周总理日夜忙着,虽然都处理得很有条理,但还要他来磋商拿最后生意,再找少奇等同志到书记处讨论。今早晨他心情很痛快,他多么喜欢居住在青海原籍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发电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准备复电表示欢迎。他在考虑电文:“西藏人民是爱祖国而反对外国侵略的,他们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策,而愿意成为统一的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分子。……希望先生和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他还要请教赵朴初先生,关于佛教一些教规,他对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要称赞年轻有理想。国内、国外的事情太多了,政府是新建立的,一些事物也都是新的。他慈祥中带有父亲的威严问道:“岸英,有事要办?”他说着走近几步又停下,他从头顶到脚打量自己的儿子。
  “爸爸,我本来想和您商量一件事,看您很忙……”岸英在父亲面前说话总是稍微把脸偏一些,眼睛往高看,他边说边擦着两只手。
  “噢,是忙啊,脑袋里要想很多东西。”父亲说着,他明白儿子是找他商量什么事了,他脸上露出一种亲昵的笑,把脑子里许多事都驱散开了,说,“你是不找我商量你和思齐的婚事?”听他语气说得很有把握,他何尝不惦念儿子这终身大事,他说完感到自己还是关心孩子们的切身事儿。
  “爸爸,是这件事儿。”岸英脸开朗得像朵花儿,他在看父亲的眼神,虽然父亲是个不记孩子过错的人,但确实为了婚姻事使父亲不愉快过,后来自己向父亲承认了不对。
  父亲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说:“和思齐商量过了?”
  “商量过了,她同意。”儿子从父亲脸上的满足笑里,看到比金子还闪光的感情。
  “商量了就好。”父亲伸手对儿子摆动一下,作肯定的口气说:“你们两个要同时和思齐母亲商量。”听了是老人的口气。
  “爸爸,我和思齐同她母亲商量过了,母亲同意了。”儿子说得很兴奋也很得劲儿。
  “我同意。”父亲说得很干脆,响快地回答了。脸上的笑纹像盈满银盆的水,父亲给儿子一个响快、满意的回答。
  “爸爸,我跟思齐原打算在九月底办,十月一日是开国大典,爸爸一定很忙。”
  “哪一天不忙?万事开头难。”
  “还是先公后私。”
  “这事公私我都应该关心。”
  “我和思齐商量在十月十五日。”
  “选了十五日?”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下午结婚不耽误工作。”
  “我同意,就这么定了。”父亲盯着儿子的脸,在寻找自己的一点愉快。接着说,“你们打算怎么办呀?”这回可是父亲在征询儿子的意见了。
  “我和思齐商量过了,越简单越好,我和思齐都有随身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岸英向父亲说每件事都要提上思齐的名字,这是他感到在父亲面前思齐比他叫得响亮。再说,这么提到心里也甜。
  “这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但要艰苦朴素。你们准备在哪里办?”父亲说得十分中肯,但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却是掀起波澜的。
  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
  那时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毛泽东从农村到附近的工厂开展革命工作。这年杨开慧有了身孕,毛泽东在长沙领导泥木工人罢工运动。在泥木工人罢工取得胜利那天,杨开慧分娩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毛泽东抱着这白胖的小子高兴极了。母亲要当父亲的给儿子起个名字。毛泽东说;“罢工胜利,我们儿子降生,真是双喜临门,就叫儿子岸英吧!”这是多么响亮的名字。年轻的父母,亲着儿子的脸蛋。
  父亲看着眼前的儿子,就是当年那生在清水塘抱在怀里的胖小子。嘿,他要娶媳妇了,真的,真的呀!
  “我和思齐商量,婚礼在情报部举行,暂时也住在那里。”
  “在我这里办吧,住几天再搬出去。”父亲说着,这种感情是父亲对子女真挚之情,当儿女结婚时,总是愿意多留在身边几刻。
  儿子点点头,他理解父亲的感情。他怕耽误父亲的事情,问道:“爸爸,还有事情吗?”
  父亲走近儿子,扯扯儿子袖子,好像拉了一把说:“岸英,你们结婚是一辈子大事呀,我请大家吃顿饭。”说得热情开朗,差一点把儿子眼泪说出来了。
  儿子规矩地站着高兴地说:“爸爸,请谁呀?”父亲的老战友。老朋友太多了。
  “你和思齐想请谁就请谁。”
  “哪!”儿子拍下大腿真不知请谁。
  “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了。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
  “爸爸,我去跟思齐商量。”儿子完全满意了。他在转身离开父亲时,迈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爸爸,你要注意身体哟。”这个二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说着还把腮帮鼓了鼓,他知道父亲没有一夜不熬过午夜才休息。
  警卫员走来了,可能要告诉父亲有约下的事情。父亲没有回答儿子的叮咛,但把被儿子拉着的手抖一下,表示同意。
  毛岸英对走来的警卫员摆下手,意思是照顾好老人。他转身迈开大步走了。
  毛泽东看着儿子身影,一直看着儿子一步步迈出的脚步,好像在看脚跟踩在地上留下多深的脚印。心里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嘛。
  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个人商量好几次,在他们身边。有许多看着他们长大,关心他们成长的妈妈。他们爱这些妈妈。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他们接触很多,渐渐地产生了感情,工作很忙,都有意思,一时又没挑明白,两个人还都没有和老人谈谈。星期天有时他们回到西柏坡来,两个人虽然不是形影不离,但是眼神、脚步、言谈都是情投意合的一对了。这事儿被康妈妈和邓妈妈看在眼里了。他们喜欢这一对青年人,感到要尽尽当妈妈的责任。有天毛泽东到朱总司令住处来。康妈妈对毛泽东说:“主席,你为警卫员成全婚事,可你的岸英是大小伙子了,该关心找找对象了。”
  毛泽东说:“是呀,该关心了,康妈妈,你给介绍一个吧!”
  康妈妈说:“我跟邓妈妈早给你相看好一个好儿媳妇。”
  “谁家的?”毛泽东认真的问。
  “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康妈妈热情地介绍了姑娘。
  毛泽东说:“那就让他们处处吧。”
  今天父亲让他们请参加吃饭的客人,他们很仔细也很尊敬地拉出一张参加吃饭人的名单来。两个人商量一下,还是由岸英拿著名单去请父亲过目。
  父亲看了名单,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清王定国;请了陈瑾昆,还应请梁淑华。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他把笔悬空起来,不时落笔勾一下,连写几个字,把儿子和媳妇商量的吃饭人名单,添写得齐齐全全的,这桩大喜事给他带来大儿子娶媳妇添人进口,该盼孙子的乐趣了。他放下笔看着拿起名单要走的儿子说:“该请的人岸英由你去请,打电话或亲自去都可以。至于吃什么由你们商量,最好是家常便饭,简单一些。”
  儿子顺从父亲,老人说一句,他点下头,看这种热情劲儿,爷俩在操办家务事了。
  一连几天,毛泽东除了开会忙公事,总是在找儿子岸英,好像爷俩把这婚事办不周全,对不起岸英不在世的母亲,又好像儿子办完喜事,就成了大人了,羽毛长丰满了,要离开大人的膝下了,此刻尽量能留在身边多呆一会儿。他不时间身边警卫人员和秘书:“你们看岸英能办好这码事吗?”好像他要求多少人帮把力气似的。人们都笑着肯定地说:“主席,岸英办事能力不弱。”他相信地点点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喜事,你们看他不能当事者迷吗?”说完他同大家一起开心地笑,天下的父母心是一个模样加。见着儿子就说:“我完全赞成,婚事简办,改一下旧习嘛!”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天是星期六,岸英和思齐都请了少半天假。他们机关的领导开头都不知道,等知道时都想帮把忙儿,可他们都准备齐全了。住处在情报部,极其简单地收拾一间房子,也没有刷墙刷窗子,只是在一张双人木床周围墙上用图钉安了几张白纸,床面上铺的褥单子、棉花垫子都是机关招待所借来的,只有他们平常盖的被子拆得干干净净,铺得很是样儿。快到吃晚饭时,才有些岸英和思齐的好朋友送来鲜花、对联、贺词,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这么一装饰起来,立刻变成新房气味了。还送有花枕头及日用品。
  七点钟岸英、思齐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这一对新人也没有怎么打扮,岸英新理的发,穿的是他在外交场合当翻译的工作服,皮鞋擦了油,只是在衣袋口上挂着钢笔,小伙子够帅的了。
  思齐把头发梳剪得快齐耳呷子,和她那张白皙秀丽的面庞映成十分得体的花朵儿一般。上衣穿件新做的灯心绒布的袄,半新的裤子,新的方口布鞋,这俩人往起一站,好俏丽的一对新人。人人夸这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儿。大家围着新人,新人像两朵盛开的花。
  毛泽东走来了,他和来贺喜的客人谈得很热闹。大家都夸思齐、岸英是一对好夫妻,说毛泽东找了一个好儿媳妇,来人一齐向毛泽东祝贺。
  客人坐满了沙发,毛泽东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和客人不住地应酬着,警卫员几次搬来椅子要他坐下休息一会儿,可他刚坐下又站起身来,向不断来贺喜的人打招呼。他满面红光,满脸笑容,两眼老是在儿子和儿媳妇脸上转,可见他心情该有多么满足、愉快而自豪。这是毛家在新中国后第一次增添人口,这一天对毛家来说,该有多么不容易呀!这真可谓是毛家的天大喜事儿。
  七点半钟岸英和思齐还在青年朋友当中热闹着,几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拍手鼓掌,把新人围在中间。毛泽东和刘文秋是双方家长。过会儿先是岸英和思齐过来,站在父亲身旁。父亲挥一下手,要他们向思齐母亲刘文秋行鞠躬礼。然后转身又向父亲行鞠躬礼,这样婚礼就成了。
  毛泽东走在前边,他请客人到西屋里开始喝酒吃饭。看桌上菜也是简办的,酒也是一般瓶酒。厨师很下功夫,摆得很规矩、很艺术、很有喜庆的味道儿。
  毛泽东先捧起一杯酒,走到思齐妈妈刘文秋面前,对她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样好孩子。”他擎着杯向自己家人儿子和儿媳示意,然后对刘文秋说,“为了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刘文秋非常高兴,她把手中杯子和毛泽东杯子碰一下说:“岸英是个好孩子,还会成个好丈夫。毛主席祝您身体健康。”说完,双方都干了杯中酒。
  岸英和思齐给老辈们斟酒、点烟。
  九点多钟,贺喜的人们都走了。思齐给父亲点支香烟。他们也要走了,父亲该休息了。他们很有些恋恋不舍的情感。
  父亲抽着烟,很慈祥地说:“多留会儿。这酒席便饭,你办得还可以。”
  岸英受到父亲称赞脸红了说:“真怕办不好。”他看着父亲的笑脸说。
  父亲熄了手中烟,他走进屋里拿出一件呢子大衣来,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晚上当被子盖,白天岸英穿上可以防寒。”
  岸英接过大衣和思齐一块说:“谢谢爸爸。”在屋里秘书、警卫员听着都笑了。
  当他们临走时,父亲突然想起一码事儿说:“你们都在苏联住过,给我找些克里姆林宫资料,快些送来。”他们高兴地走了。知道父亲最近可能去苏联访问。
  毛泽东在岸英和思齐走后,又连着抽了两支烟,他在沉思、自言自语:开慧,我这既当父亲也当母亲为咱们儿子岸英成了家……

  ●莫斯科之行

  这天岸英到中南海去见父亲,他本来找思齐一同来,恰好思齐手中有份资料急需翻译出来,一时抽不出身,岸英就自己来了。北京这几天连着阴天,气压很低,天空灰蒙蒙,大地也灰蒙蒙的,一会地吹来一股冷森森的风,吹得人缩脖儿,就是不往地上落雪,这才难受呢。在临离开思齐时,她追到大门口给他围上一条毛围巾,现在感到暖乎乎的,不时用尖下巴颏蹭着,全身心都感到幸福。他昨天去请假看父亲,正好机关有辆车到中南海,他却没有搭车,他知道父亲不喜欢有特殊。他正走着,头顶上嗡嗡响两声,他止住脚步往天上看,听见是带哨的鸽子声。他心里纳闷儿,谁在这种天气放鸽子玩?按时令月底就是春天了。他想到这里拐个弯儿到报亭买了一份报纸,他展开看报头的天气预报,明日晴。心里又开朗了。
  岸英到了“丰泽园”菊香书屋,他把脚步停顿一下,因为屋里很肃静,又像父亲要出远门的样儿,他想,在延安、西柏坡时,凡是有走的举动,装文件箱子,捆行李,准要热闹一阵子,此刻,怎么会这样肃静?秘书出来了,见他站在门里,对他笑了。他小声说:“怎这么肃静?”秘书说:“主席在办公。”他说:“不是明天出发吗?”秘书点下头。他问:“怎么没有准备?”秘书明白过来笑笑说:“岸英,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哟,办事有政务院,有外交部,有办公厅。”他开心地笑了,觉得得自己还像在山沟里过日子呢。
  岸英见了父亲,先说:“思齐有事没能来看您。”
  父亲正在批文件,正好停笔,把秘书叫进来说:“你要建立新中国,他们就搞破坏。我个人安全……不算什么,可国家要安全。送公安部!”听出在批公安部文件,在报告天头上挥笔批示:
  公安部
  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毛泽东
  父亲抬头看看岸英,岸英看出他是仔细研究了这报告,他刚毅的脸上带有一些疲倦,他亲自下达命令,可见此案相当严重了。这时才对岸英说;“思齐有事该专心做好。既然总理安排你送我到边境,那就照办吧。”
  父亲让他找苏联远东到莫斯科沿途风景人情照片和文字资料,他把资料分门别类订在本上,他跟思齐有几宿不眠之夜把俄文说明译成中文。父亲看着这一摞资料,满意地点下头,随手点支香烟说;“要带些礼品,你帮助办公厅尚昆过问一下。总理他忙不过来,礼品要实际,要便宜,要大方,别忘了我们是穷国。”
  岸英走出“丰泽园”没多远,一辆轿车嘎吱一声停下了,江青探出头来叫道:“岸英,上车吧!”她把车子门推开了。
  岸英往路旁闪动身子,看着江青笑笑说:“我不坐,快到了。”很自然地摆下手。
  江青的轿车开走了,又来几辆车都停下要拉他客,他总是笑笑回答说:“谢谢,快到了。”
  岸英到了办公厅找到准备为苏联带礼品的单位。主席要他来照看一下,有些礼品要写些俄文标签。当他亲自看了礼品单:湘绣、瓷器、茶叶、酒、烟。他知道父亲怕浪费搞得过火。现在看搞得很适当。当工作人员又递给他一个单子,他一看拉有一火车皮蔬菜,标出中国山东特产:大葱、大蒜、大白菜、大萝卜。他以为是给大使馆运会的呢。他小心地说:“他们能吃这么多,闹不好放坏了。”有个工作人员眨眨眼睛说:“这是送苏联朋友的礼品。”他也没在意,寻思开玩笑呢,于是用笔勾掉大部分,只是留了一点,显然是随行人员路上吃的。他那里知道,这是江青点着要送的山东礼品。
  岸英刚离开,江青坐车赶到了,见工作人员不准备把她点的礼品装车。工作人员没有告诉江青是谁不让带这么多的蔬菜。江青火气地说:“要带!你们知道苏联朋友喜欢什么吗?”她从苏联回来,说得很仗义。
  送毛主席的专列停在北京站。主席告诉秘书通知总理、少奇、朱总他要早点到车站。车队从中南海开出来,很快就到北京站了。主席下了轿车,他在总理一些人陪同下,把专列检查了一遍,说:“这会很舒服的。”他怕弄得太豪华了。当他检查到礼品车时,这些礼品他满意,但看到大半车大葱、大蒜、大萝卜、大白菜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是礼品,他摆下手说:“不要带这些,好像人家不供应我们菜吃。我多带秘书就行了。”他说得很风趣,把随行的秘书陈伯达等同志都逗笑了。
  毛泽东专列开出有五分钟,江青坐车赶来了。除了总理安排的,毛泽东不喜欢自己家眷来送行,所以没有告诉江青开车时间。江青在站台上站了一会,忽然看见她亲自写的中国山东特产都卸在站台上了。她很不痛快地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搞的?”
  工作人员说:“主席让卸下来的。”为了圆场又解释说,“车里暖气不足,苏联天气冷怕冻坏了。”江青白白眼睛,忿忿地说:“有人搞我鬼。”她钻进汽车开走了。
  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最近国民党飞机还在轰炸南京,为了保障毛主席此行安全,从山海关到满洲里的铁路沿线上,每隔一百米放一个哨兵,动员了上万名部队战士、铁路和公安人员护路。
  毛泽东一路上大多是自己看书,翻看岸英和思齐翻译的资料,有时还找以顾问身份又兼翻译的师哲聊天。火车经过的地方,他都要指着地图看:山海关、锦州,还问:“塔山、黑山是在哪里?”他还记着东北辽沈决战的情况,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怀念这决战的战场,他怀念参加决战的活着的同志和牺牲了的烈士。火车轮子“咔嚓咔嚓”地响着历史的车轮在推动时代前进。
  岸英有时到父亲的卧车里,关心父亲的身体,给讲些适应寒冷的预防,他不能多留在父亲身边,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越过线,他此次主要在国内段做些向导工作。
  火车到边境满洲里了,换乘苏联的宽轨火车,这是列苏联领导人用的专列。
  岸英在他下车前又去见父亲时,边境车站上气温已经零下四十多度了。他把思齐给他织的毛线围脖放在父亲手中说:“扎上点对气管有好处,过了边境天气还要冷些。”父亲点点头,随行来的医生为防寒准备很齐全,但儿子的关心还是要领受的,这另有一番情感嘛。他对儿子说:“有事请示总理。多关心思齐。”
  岸英和一路上留在火车里头的李克农同志留在边境了。
  专列到雅罗斯拉夫时,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等候在那里,他登车迎接,要陪同毛泽东去莫斯科。开着的列车显然速度减慢了。
  王稼祥说:“主席,这是苏联领导人精心安排的。”
  毛泽东点点头,没有问得那么详细。在前些时少奇同志为安排主席访苏,已经先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沟通了一些事情,毛泽东心中有个底儿。
  专车开进莫斯科车站停下了,莫斯科大钟正好打十二点。
  毛泽东走下专车,在车梯阶上、月台上都铺着鲜红的地毯。他身着水獭领黑呢子大衣,头戴水獭三块瓦皮帽,卫士扶他双脚站稳在地毯上时,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元帅布尔加宁、外贸部长孟希克夫、副外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卫戍司令西尼洛夫中将等快步迎上前来,互相寒暄、拥抱。由于天气太冷,欢迎仪式进行得很快,他们陪着毛泽东匆匆检阅了仪仗队,紧接着乘车到莫斯科郊外一座斯大林战时的别墅去住。
  在天寒地冻的别墅院子里,工作人员都在寒风中迎接中国贵宾。毛泽东很过意不去,摆着手说:“各位请进屋里去,天冷呀!”师哲边翻译边摆手,请别墅工作人员进屋。工作人员愣怔看着这位身躯高大的人。
  莫洛托夫打招呼说:“你们好好休息,下午六时斯大林约毛泽东在克里姆林宫里会面。”他说完钻进车里走了。
  工作人员边把贵宾让进屋里,边小声问翻译人员:“这位就是毛泽东吗?”他们感到这是个多么和蔼可亲的伟人。
  别墅屋里温暖如春,挨着窗台玻璃的花窖里,一片惹人的翠绿。毛泽东休息下了,收拾屋子的两个姑娘怯生生地看着这个身材高大的贵宾。
  毛泽东亲切地问道:“你们叫什么?”
  她们很规矩地告诉毛泽东叫什么,年轻的叫瓦丽雅,她说是给毛泽东端饭的,那个年岁大些的叫玛露霞,她是打扫卫生间的。
  翻译说两个姑娘是侍候斯大林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很真挚客气地说:“谢谢你们。”两个姑娘赶忙施礼,她们没有想到斯大林请来的这位鼎鼎大名的毛泽东,这么和蔼可亲呢。

  ●毛泽东给斯大林祝寿

  在别墅外以像刮阵风一样,一队卫队车,都是身着大红杜裤子的宪兵,还有整齐的轿车队来接毛泽东去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大元帅。一路上没有一个红灯来阻止,按规定时间早到了三分钟。这是见斯大林的法定时间,是一秒钟也不准有出入的。斯大林秘书先出面了,他请毛泽东到他的房间坐一下,他一转身去通报:毛泽东到了!这时苏联其他领导人都一分钟不差地正好集中在斯大林身边,而且本人应该站的位置都不能错格。
  “当当当当当当”克里姆林宫钟声打六点了,两扇称斯大林大元帅之门打开了。像迎面一堵墙都打开了,豁朗得看见远远的几层屋顶,把站在对面的,和大门两旁的,以及雁翅摆开的在斯大林大元帅身边的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等人都亮了相,这工夫斯大林往前一走,两旁的人往后一退身,顿时成为一字行列。这工夫,再看斯大林大元帅,他身穿浅灰色大元帅服,可谓顶天立地突出而高大了。他走得正,走得缓慢,走得威武,走得恰到好处,他把双手伸出去。
  随着两扇大门打开了,迎面扑出一片硃红,一股金黄,一行翡翠光彩伴着斯大林而射出。好像传出一片哇哇山呼海啸声。据说一般人会被这光、被这气势而威慑得肃然起敬。
  毛泽东当时感到像变戏法了,太做作了,太夸大了,太不值得了。他很自然地迎上前去,没有往路旁躲闪一下,也没有使步子打个滞儿,而又很自然地伸出双手。斯大林把双手掌平摊开。这时,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手握在一起了。
  斯大林注视端详了片刻,说:“你还很年轻嘛!很健康嘛!”回过头来把他身后的人向毛泽东介绍,他心里还在想;这就是那个毛泽东吗?
  毛泽东热情地向斯大林和苏联领导致以问候。这时大家已经站成个圆圈儿。苏联同志大多在说:“毛泽东同志,见到你很高兴。”同时都和斯大林一样在打量这个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很亲热,但也感到很生疏,感到斯大林气魄太大了,而不同他与少奇、恩来、朱老总等同志之间的感情。感到这样恭维多了,就有虚假的东西掺和在感情里了,望而生畏,工作就会不协调,就会养成一个人说了算的专横作风。
  斯大林和毛泽东还是对面站着,他为了场面更热烈,继续说道:“中国的革命十分艰苦,毛泽东你是个大英雄,驾驭着革命航船终于驶到彼岸了。”他边说还要用眼睛打手式请周围摄像的找好他的角度,好像他是北斗星一样不能错摆了位置。
  毛泽东此刻没有看到,也没有想到摄影师如何给斯大林调动主导位置,当时他想的是客人和主人礼节性的位置,虽然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能像斯大林身后那群人似的,太低气了,太过份了,就有奴才相了。他听着斯大林这些奉承话,也有些过意不去说:“我们革命是很艰苦的,我们许多同志一起奋斗的,同时得到国际方面许多支持,更包括斯大林同志您的支持。”
  斯大林非常激动,赞不绝口地说:“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又往毛泽东身旁移近些。
  毛泽东仍然站在当地没有挪动脚步,从侧面看他比斯大林身材高,体魄壮实,满面红光,他理智十分清楚地说:“谢谢斯大林同志。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他语气高亢严谨,言犹未尽,而又很触动人。他也在想:我们难处只有我们自己来分担,谁又能了解中国多少情况呢?
  斯大林脑门上亮亮的,他是很机敏的人,灰白色的头发配着他那明亮的眼睛,不免有几分刁钻,但,却是在重大政治旋涡中,披荆斩棘的高手,他把毛泽东的话接过去,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他感到这位毛泽东是有胆识的东方人,是中国杰出的代表人物,虽然刚刚接触,而又在这种场合,能够开怀谈出自己的心情,听着这婉转但也带有刚毅的傲气过去谁又敢在这样公开场合谈出自己心里感受呢,因为谁到了这种场合,都会有些带有回顾的、刺探的、勇敢的发言,而且在应酬这么大的场面。在他眼里心中哪个兄弟党是他斯大林所敬佩的呢?看得起的呢!
  毛泽东很坦然地伸出一只手掌在胸前摆动,意思是在向当场的一些人问候,并对斯大林说:“多谢你的招待。”他感到这种场合不能再长了。
  斯大林主动往前走了说:“我们祝愿你健康。”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慢慢移步陪着毛泽东,往会议大厅走。这时走廊里顶灯全亮起来了。两股人流几乎是并肩地对灿烂耀眼灯的海洋甫道里汇集着往前走去。同时几道殊红镶金的大门都敞开了。会议大厅在耀眼灯光下,摆着庄严肃静的会议桌,在那么宽阔的墙壁上,只有对着会议桌的主要一面挂着列宁半身像。往日在会见大厅里挂着斯大林大元帅像,今天没有挂。
  按位置、顺序双方都轻轻鼓着掌入了座席。都坐好之后,又突然站起来,互相热烈地鼓掌之后才坐下了。斯大林坐在中间,他和毛泽东如同群山中两座峰顶一样。斯大林还是简短地致会谈欢迎词,说:“欢迎毛泽东率代表团来到莫斯科,这是苏中友谊新的开端和里程碑。”中国方面毛泽东带头鼓掌。
  毛泽东接着致词,说:“我们来到莫斯科,受到斯大林和诸位同志热烈欢迎,表示感谢。”斯大林带头鼓掌。
  又一次介绍双方在场人员之后,会议开始了。斯大林再次说:“你身体这么健康,又这么年轻,才能担起中国这么大国的工作。”他看着毛泽东,从眼神中透出,对对方的健康,他是何等羡慕。
  毛泽东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地点着头,因为他听出对方还要往下谈。
  斯大林又突然问道:“莫斯科要比北京冷吧?俄国人是喜欢莫斯科的冬天的。寒冷往往铸造人的性格。来过莫斯科的人,都深刻地留下莫斯科冬天的印象。”
  一边苏联领导都随着斯大林的发言,毫无疑义地点着头,而且在欣赏着斯大林优美的语言。
  斯大林偏过脸问道:“中国有条浩瀚美丽的长江吧?”他这时拿起烟斗,在桌上轻轻划上道儿。
  中国代表团回答了斯大林关于长江美丽的问话。
  斯大林接着说:“长江以南,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很大吧?”
  毛泽东回答说:“国民党政府由成都迁设台北。在广西我们刚刚结束一个战役。西南战役正在进行,国民党也会遭到被歼灭的命运。”说着在他眼前展现中国大地,白崇蓓的十七万余人全部被歼灭了,广西的巍峨的十万大山更加青翠。西南战役国民党军九十万人也正在被歼灭。新中国正大放光芒。
  斯大林看着毛泽东讲起战役来,那么自然自信,勇敢无畏,不时习惯地掰着手指头,他听得很感兴趣,对他们参加座谈的人,点头示意,是让他们一样感到毛泽东是个军事家的钦羡,又问道:“是不是国民党在长江两岸都失去力量了呢?”
  “主要力量在大陆上不存在战役的集合了,但残余的势力和影响还是有相当位置存在的。”
  “既然没有战役可打,还打仗吗?”
  “还会响着‘剿匪’的枪声!思想战线上还有着艰巨的任务。”
  斯大林突然问道:“你们进行了土地改革?要全面推开?”
  “在进行这一伟大的改革,要全面渐进的铺开。”
  “中国人主食是什么呢?是米?是面包?还是土豆?”
  斯大林的问话,把在场的都听笑了,会场又活泼轻松起来。
  “中国人主食是按地区分的,有吃米,有吃面。”
  斯大林抢着问:“你们不喜欢吃土豆吗?”
  “北方人喜欢,当菜,冬季好储存。”
  “俄罗斯人是土豆。”斯大林说句笑话。
  大家都笑了,他们的人笑得更欢。
  “你们种土豆少是因水土还是天气。”
  “水土天气都有关系,民族习惯。”
  “中国粮食收成会怎么样呢?说的今后。”
  “中国是农业国,五亿人主要靠自己种粮食。”毛泽东谈到他的人民,谈到农民他非常感兴趣说,“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分配到农民手中,实施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低产,山河都没有系统治理,过去主要靠天吃饭,今后要靠科学,农林牧副都得靠科技。”他说着不住挥着手,眼睛眯缝起来,他好像站在黄河边黄土高坡,在了望祖国的大地。他很自信地说:“我们为之奋斗这些年,为了农民也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最少要经历改革若干年。旧中国野菜都填不饱,新中国先要使中国人填饱肚皮再说、”
  斯大林听毛泽东讲起他的土地、他的农民那么津津有味,语音、手式、眼神都饱含着那么深情。他在内心中说:嗯,我说他是半农民知识分子,半农民共产主义者。但他心里同时感到中国人这次来的意图接近了。他们是要枪要炮?要粮食?要苏联当靠山?于是说:“你们在大半个世纪是打仗了,治理国家还有比打仗更难的工作,比如说:列宁的理论,对社会、对国际的认识,还有苏维埃的理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导会的。是吗?”
  毛泽东没有回答,他此刻非常宁静,因为他这次来学习,没有求救于谁的观念,所以坐在这里整个身心都有一种豪气。
  斯大林谈起了中国革命,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会改变世界的天平,国际革命中加重砝码,我们全心全意祝贺你们胜利!”他认为这样,毛泽东会现出惊喜的,这种赞美就是斯大林式的支持。
  毛泽东脸上的轮廓还是那么完整,他看看周围随他来的人都在沉思,双方谈话有点海阔天空,苏方只有斯大林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未插言,就像斯大林是位极其严谨有高超艺术造诣的合唱队指挥,他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是无隙可击。已经谈两个多小时了,从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斯大林是在揣摸毛泽东此行意图。其实上次刘少奇已经谈过了,但斯大林认为刘少奇只是刘少奇,顶替不了毛泽东,就像谁也无法代替斯大林一样。但他似乎看出,中国人没有贪心,自尊是中国人的美德。
  斯大林感到毛泽东是一个有内秀,不易使人琢磨透的正直的中国人民的领袖,他于是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泽东挨个看看他身边一同来的人。他心中有数,但要沉着应付。
  这工夫斯大林又问:“都是同志,你们有什么要求?”
  毛泽东把声音放得很平稳,有时眼角翘一翘说:“斯大林同志,这次来,一是为了祝贺你七十大寿。”
  斯大林立刻站起来鼓掌说:“谢谢毛泽东,谢谢中国同志们。”一降暴风雨掌声过后,又都坐下。这时斯大林示意要毛泽东继续说。
  毛泽东说:“二是看一着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毛泽东说得很诚恳。
  斯大林说:“你们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毛泽东看看身边翻译。他没有立刻回答。翻译从他眼神中看出,他猜透斯大林当时似乎不愿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方才谈话中感觉到斯大林过去对中国革命出过主意和做法有些不妥。因此这次表现很谨慎。
  斯大林跟毛泽东会谈将近三个小时了,他从交谈中和毛泽东的极其质朴的气魄中,他感到一种冲击的力量,他在和国际共运中许多领袖交谈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占上风,不要有邱吉尔说的斯大林式的傲气。他感到毛泽东一身正气,有股不可侵的力量。不过他转而一想,你毛泽东既然来了,就会认识一下斯大林,领略一下斯大林式的脾气。他在等毛泽东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毛泽东此时此刻认为只有这样说,才能表达他的意思:“斯大林同志,这次来是要完成某项事情的,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的,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他要这样说,他多么不愿意张口向人家讨要多少东西。因为在这场合不是向斯大林一见面就讨要,就拉出什么清单。用这样含蓄的比方充满哲理的幽默的话使对方有些思考。
  毛泽东对身边的翻译解释着,他听了毛主席的话,他方才要直接译出,苏联同志肯定不会明白。
  翻译很吃力地把毛主席既深透又形象更生动的话翻译出去, 立刻再解释说:“好看就是形式好看,要做给世界上的人看;好吃就是说有实际内容,要实实在在。”
  苏联同志,跟斯大林列出这么大的阵容,像一些有权有势的施舍慈善家,又摆出是对方的坚硬后盾和靠山的姿态,同时又有一种向对方有权索取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是交换而又不是交换的所获得物。当时贝利亚听到这里使劲地耸起肩膀,像是一只啄食的秃鹫,他听完竟笑出声来了。
  这时的毛泽东看着在场的苏联人,好像在天真地猜谜底,在寻寓言的根。他感到这么漂亮的克里姆林宫大厅,这么高贵的主人却像在水晶宫中,这都是些迷离中的人物。
  斯大林沉着冷静,他仍婉转地继续询问:“是哲理的东西?既然讲在形式上嘛。”
  毛泽东不肯说明,他认为苏联方面较有经验,就应该主动提出来帮助,不提是不诚恳的。这会有人认为是要有索取的、不平等的压迫,才有不诚恳。
  斯大林问道:“根据形式,你说说内容吧。”
  毛泽东说事情会有结果的。这次会谈苏方只是知道中国人是来给斯大林祝寿,还有一些在没弄明白之前,斯大林还没有明白,只有等他和毛泽东打交道弄明白了。

  ●毛泽东辟谣

  毛泽东在别墅的院里,总是仰脸看着周围的树林,树生长得很密,白皑皑的雪把树埋有二尺深,不少小鼠类在雪上跳玩得很贪。毛泽东静静地站着,他觉得院子是个筒,像个笼子太窄小了,大森林后边会有很宽阔的天地。服务员玛露霞扛着水枪想给他打扫出一条道。他摆着手。玛露霞看出老人的心情,用手比划着说:“喜欢雪吗?”毛泽东点点头表示喜欢雪。
  毛泽东和斯大林第一次会谈后,斯大林亲自挂电话来,第一次问有什么具体打算?毛泽东总是说:“会有。”但并没有说具体。他有次听取务员对他说:“您身体很健康。”他问:“斯大林不是很健康吗?”服务员愣怔看着没有回答。
  斯大林有次亲自和毛泽东通电话,听出他说一句由身边翻译译给毛泽东听,两个人谈得很沉闷。斯大林在说他身体很不好。还谈马、列主义的发展,他斯大林的伟大作用,但往下呢?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停在沉默不言中。毛泽东在思考马、恩、列、斯、毛。
  斯大林亲自打两次电话之后,又派莫洛托夫来毛泽东住处看望,还想摸毛泽东的底。毛泽东向莫洛托夫说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党内的历次斗争等,谈了两个多小时。可是莫洛托夫不插一言,只是点头听着,有时打一个哈欠。他对毛泽东讲的中国历史不感兴趣,到最后既不表态,也不提任何问题。双方心里都窝藏着事儿,几乎大眼瞪白眼。
  中苏不论在历史和现在都有很多事情要谈,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出二十四小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就正式承认中国,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这对中国是个莫大的支持和鼓舞。
  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算起到抗日胜利后,中苏接触不算太多,不够明朗,甚至有许多不愉快,何况苏军与国民党合作撤出了大城市,但在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渤海港口大连、旅顺,那里有苏军的多艘战舰,而且还有沙皇、日本帝国主义转手移留下的横贯东北的中东大铁路。当然毛泽东这次来不是来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但作为斯大林要有什么表示呢?为什么要摸毛泽东的底呢?可想而知,毛泽东这人的脾气,再加他的机敏过人,他不会由他来答应斯大林的要求。
  苏方的联络员科瓦廖夫和谢德林看望毛泽东,他们不说话,在探听,在屋里转游, 而且吓得别墅里的工作人员连面都不敢露了。 毛泽东对他们发了脾气,说:“你们把我叫到莫斯科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干什么来的?难道我来就是天天在这里吃饭、拉屎、睡觉吗?”他的声音很高,把两个服务员吓得浑身发抖。后来玛露霞对毛泽东说,她们不是怕毛泽东怎么敢这样对苏联那么高级的官员说话,这些官员又是直接可见斯大林的人物。她们过去接待过不少各国党的领袖,谁也不敢这样说话。玛丽霞说,敢跟斯大林发脾气不要命了?那得是什么人物?毛泽东听后笑了,说;“噢,因为我是中国人呀!”
  斯大林突然挂来电话,在电话中间毛泽东屋里有别人吗?
  毛泽东说屋里没有别人,电话中这个说中国话有些生硬的人,在传达斯大林的话,像个医生一样在讲斯大林的身体状况,听着是如何保养身体,再接着声音很细地谈斯大林的病,听着是十分可怕的。毛泽东赶忙地问了句:“是这么严重?”电话中吱吱吱响一阵,说:“我的生命很短促了,三年,我的病跟政治局也没谈过……”接着又开始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排辈儿。又大谈斯大林,听口气是让毛泽东对斯大林表态。而且谈到今后马、恩、列、斯后的继承者……电话在挂断后,要毛泽东不要谈出这次电话的内容。
  经过毛泽东和联络员发脾气,又经这次无名士电话,苏联好像在毛泽东身上悟出他这个中国人不一般。于是毛泽东在一次电话中告诉斯大林,说:“我需要让周恩来到莫斯科来。”
  斯大林惊讶地问道:“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确定问题,周恩来来干什么?”听出斯大林好像他自己的周围就是他自己,他不管中苏签定什么条约和协定,都要由他代表两亿人民的苏联和毛泽东代表五亿人民的中国来签署。至于签什么样的条约和协定,斯大林不愿先提出,一方面避免强加于人之嫌,另方面好在条约之中苏联要有他们的要求或者是控制。
  然而毛泽东却不了解斯大林内心中的愿望和隐私,或者根本就不愿由自己签约,他感到斯大林过于自做了,他没有集体工作的观念或者是习惯。他没回答斯大林的询问。
  斯大林七十大寿庆祝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整个莫斯科都在欢庆的激流之中,克里姆林宫披上了彩虹,各国兄弟党代表都来到了,而且都是主席、副主席高规格的。苏联的广播电台成天在播放空前的盛况。苏联派出的高级联络员,问毛泽东对开这么大的庆祝会有什么感想。毛泽东说,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他对中国同志说,我们是不能给个人这么搞的。
  开大会那天,莫斯科大剧院被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包围了。斯大林巨幅画像耸立在莫斯科一座大楼上、在大剧院上,正门的上端,在剧院顶上闪烁着“斯大林万岁”、“无产阶级胜利万岁”的巨幅标语,整个苏联和莫斯科,苏联人说全世界都在普天同庆。斯大林还没有来到莫斯科大剧院,在高级会客室接见大厅里,各兄弟党的领袖按秩序就座,毛泽东身边空着一个座位,这是斯大林座位。苏联各级领导人都在另一间房子里。传出斯大林到来的消息,整个剧院沸腾起来了,这时苏联各级领导人迅速地站立在剧院大门两旁,雁翅似的摆开,斯大林从高级轿车走出来,他身着大元帅服没有戴军帽,由一位上校托着大元帅帽,陆海空三军下敬礼的口令,军乐队高奏斯大林万岁,无产阶级领袖万岁的乐章。人们欢呼声此伏彼起,在“斯大林是全世界人民大救星”的口号声中斯大林款款走进剧院,然后步入接见大厅。他刚一露面各国兄弟党领袖一边鼓掌,一边欢呼斯大林万岁!这时斯大林被引见结各国兄弟党领袖,也都没有握手,只是招招手稍儿。然后斯大林向他的座位走去,当他看见毛泽东时,脚步停一下,伸出手,毛泽东也伸手相迎,互相握了一下,斯大林在掌声中站在他的指定座位前进,摄影师赶忙摄影,然后斯大林坐下,又是一阵摄影。他只是坐有两分钟,他站起身来,大家又热烈鼓掌。接着斯大林在苏联领导人陪同下,走进另一个接见大厅,那里是苏维埃代表和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战英雄。斯大林只是陪着照相,他一句话也没讲,脸上的笑容都很少,他非常严肃,让人家感觉有些惧怕的神态。
  斯大林转过了几个接见大厅之后,他在中央大厅停下脚步,这时各兄弟党的领袖们被从大厅引到中央大厅,苏联领导人也排成一队引出来,这样斯大林那里成了个宝塔尖尖了,他阔步走进剧场主席台,在他像北极星一样坐定之后,各兄弟党领袖这才在主席台就座,苏联高级领导人就座。毛泽东挨着斯大林,但都是木呆呆地坐着,除了双手鼓掌之外,就是在闪烁的万盏华灯中眨下眼睛罢。
  开头由苏维埃全国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苏联红军向斯大林大元帅献祝寿词,各兄弟党陆续致词。当宣布毛泽东的祝词由谢德林代读时,场内一下子肃静下来,斯大林这时偏过脸看看毛泽东。这时毛泽东对斯大林轻轻鼓两下掌。谢德林读得很有感情,毛泽东高度地评价了斯大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几乎每一句都被掌声打断,反响很大,斯大林这时活跃起来,他不时侧脸看着毛泽东,先是鼓掌表示谢意,接着和毛泽东谈话。他对毛泽东说:“噢,谢谢。”
  毛泽东说:“给您这样评价是公允的!”
  斯大林说:“我感到很光荣。”
  大会高潮是年轻的苏联各族姑娘献花。当第一束花献到斯大林手中时,他接到手中对毛泽东摆动,使人看着他对毛泽东很尊敬。斯大林这些天来他并没有琢磨透毛泽东,至今还是不知道毛泽东究竟要和他讨论什么?他已经把病情都透露给毛泽东了,这些话连苏联高级层也不摸底。但是斯大林他不轻易地和中国人坐下来谈。他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欲望。
  大会之后,宴会各兄弟党领袖观看文艺节目,斯大林和毛泽东坐在一包厢里,这个包厢是旧时沙皇的专用包厢。他们坐下之后,节目就开演了,斯大林看毛泽东认真在欣赏节目,有时只是向毛泽东介绍几句关于节目的评价。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都回过头来欢呼:“斯大林!毛泽东!”、“毛泽东!斯大林!”毛泽东也举起手向群众致意,特别是向各兄弟党领导人致意。并对斯大林说:“斯大林万岁!”、“光荣归于斯大林!”全场里口号声、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持续很长时间。这时莫斯科天空闪动着五彩缤纷的焰火。
  毛泽东回到别墅,他对身边同志说:“我今天在全世界孤立了!”
  祝寿之后,各国兄弟党代表团都回国了,毛泽东一行仍然留在莫斯科。
  斯大林要莫洛托夫向毛泽东打听,他是否要在苏联走走?毛泽东拍拍他的座位说,他的人还没有来压这个座位,他是不会站起身来走动的。他是在等周恩来的到来。毛泽东每天早晨都在别墅中散步,他对周围的森林很有感情,他有时倒背身站在雪地里面对森林沉思。服务员玛丽雅看着说:“毛主席喜欢森林、喜欢雪。”毛泽东回到屋里就手不释卷地看书。他总是动手把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从来不乱扔东西。服务员玛露霞未等动手收拾,屋里都收拾出来了。玛露霞含着泪水问:“毛主席,你不应该亲自动手收拾呀!”
  毛泽东笑笑说:“亲自动手收拾环境,吃你们饭才不愧心呀,还要读书呀。”
  玛露霞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喜欢读书的大人物。”
  随行人员为了调节毛主席生活,提到演电影。
  毛泽东说:“好哇,看些传记片吧。”
  工作人员和大使馆联络取来十几部俄国和欧洲的历史人物传记影片:《彼得大帝人《拿破仑》、《库图佐夫》、《涅夫斯基》、《加斯豆斯·加林诺夫》给他看。斯大林了解毛泽东看传记片,他说:“毛泽东真聪明,他爱看人物传记,这是了解历史最生动最简捷的办法。”
  毛泽东听了淡淡一笑说:“我们国家会排出很多传记片的。”
  给毛泽东端饭的服务员瓦丽雅和苏联厨师,多次来打听中国随行厨师,毛泽东喜欢喝什么酒?不喜欢吃什么菜?但他们摸不出个规律来。说毛泽东这么大的人物,吃东西像个农民。但是毛泽东在他登车看到餐车时,就对厨师严格下令:“到苏联,你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他们要是送来死鱼,就给他们扔回去。”他平日死鱼剩鱼都吃,从不讲究。吃活鱼的事触动了毛泽东,外国人蔑视他或者中国人,他从来不放他都要回敬的。有天苏联特别警卫队的一名上校来送鱼,他们是专为保卫毛泽东生活和起居方面负责的。送来的是死鱼。厨师遵照毛泽东指示把死鱼给扔回去了,拒绝收下,反而批评送死鱼的人。那位上校慌了,找来翻译说明原因,他才明白毛泽东只要活鱼,不收死鱼。后来上校用防水兜子送来活鱼,并向客人保证以后送活鱼。这下子克里姆林宫的大小人物都知道了,毛泽东吃鱼很讲究,不是活鱼他不吃。但他们哪里知道,有人在毛泽东面前吃鱼挑剔,毛泽东记住了,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回敬。
  苏联从打斯大林寿辰之后,他们国内外没有报导中国毛泽东在苏联的活动,英国通讯社造谣说,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消息这么一传扬出去,苏方有些恐慌,斯大林亲自问毛泽东要不要辟谣?毛泽东说,好办,我到外地走一走。斯大林问毛泽东到哪里去?毛泽东说去列宁格勒吧!在外地参观同时,苏联外交部发表一个公告,说毛泽东去列宁格勒参观访问。毛泽东要在公告中写上,周恩来从北京出发来莫斯科了。英国通讯社谣言被攻破了。
  斯大林要随行人员注意毛泽东参观访问一些什么?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在列宁格勒,当地官员非常隆重地举行欢迎大会,并要安排他在斯莫尔尼宫休息。但毛泽东要直接去波罗的海。他向列宁格勒地方官员表示感谢。对方立刻组织沿途保护人员和车队直奔波罗的海芬兰湾。在一路上毛泽东非常兴奋,他看着大海和陆地被冰连接到一起,白色、蓝色天地都分不出界线来了。真是给人提精神呀!他问随行苏联人员,这冰有多厚?告诉他有一米五厚。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十月革命时工人暴动的喀琅施达特要塞。距远一点看像冰上魔宫一样迷人。毛泽东要车停下来,他在冰上踱了很长一段路,然后在一块较平坦的雪地上背着手远眺,连连点头说“千里冰封呀”。他挥一下手说:“从太平洋西岸到波罗的海,再从大西洋的东岸,然后从黑海边到北极圈,苏联的东西南北很辽阔,才知道苏联之大。”他这么一说,随行的苏联人员欢腾起来,围着毛泽东鼓掌,他们认为这样大国的领袖不会这么随便的。他们向毛泽东说,在这里可以凿开冰钓鱼,夜里烧起冰上黄火,天上、地上、冰上、冰下都是一片火光,那才够壮观,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位富于激情和广阔胸怀的人物。但毛泽东摇摇头,他盼战友周恩来的到来,他想自己的国家了。
  毛泽东参观了基洛夫机器制造厂,看了十月革命时炮击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看了苏德战争中的防御工事,还参观了冬宫、沙皇的寝宫、图书室和客厅等。所到之处都受到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影响,只要毛泽东一露面,在场的官员和群众就欢呼:“斯大林——毛泽东!毛泽东——斯大林!”苏联人民非常热情,他们祝贺中国共产党多年艰苦奋斗建立的新中国。

  ●斯大林说:毛泽东,还是你的面子大

  毛泽东这时还在牵挂周恩来赶到莫斯科的日期,他计算差不多了,很快地返回了莫斯科。
  周恩来的专列进入苏联境内,他在新西比尔斯克向毛泽东打来电话,他问毛泽东身体可适应这里气候?毛泽东幽默地说,中国人冷热气候都能抗得住。因电话不清楚,两个人就没有多谈,约定下一个地方再谈。不过这阵毛泽东由于周恩来的到来,他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他要工作人员等候周恩来的电话,他有许多话要谈。
  周恩来在乌拉尔山的斯维德洛夫斯克,再次和毛泽东通话。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电话里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他把自己的活动、愿望及他这阵思考将要订的条约内容大致都讲了一遍,他也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在电话中说他此刻心中有数,一到莫斯科就可投入工作。并说他在火车上和同志们先交换一下主席的意见,可能到莫斯科就会把主要意见与看法提供给主席。
  随周恩来到来的有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伍修权、东北工业部部长吕东、东北贸易部副部长等大批专家。王稼祥从莫斯科赶到二百公里以外雅罗斯拉夫来迎接周恩来一行。在莫斯科北站迎接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外交部长维辛斯基,驻华大使罗申,周恩来检阅了仪仗队,他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奉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来参加关于巩固中苏两国邦交的会商,以促进两大国之间的友谊团结和世界和平事业。苏联群众热烈鼓掌,因为这时已经传出周恩来是毛泽东主席得力助手,精通中国业务,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外一所高级别墅里下榻,离毛泽东住处较远。他一到,当天就到毛泽东住处商量如何开始工作,先从哪方面下手。
  第二天,斯大林在维辛斯基陪同下,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周恩来总理和王稼祥大使,互相说了些客套话,会谈工作就算开始了。苏联方面由外长维辛斯基组成代表团参加会谈。毛泽东不宜参加会谈,但有许多事情得他拿主意,这样周恩来以外长身分出面会谈。周恩来为了便于和毛主席商量,索性搬到毛主席接上住。
  斯大林听说,很不理解,认为一切事情都应由毛泽东来定,周恩来是办公人员打打下手就行了。而中国人怪气,毛泽东等周恩来,当周恩来到了,他又离不开毛泽东,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使人不解,最后他认为中国人缺少思维逻辑。
  斯大林给毛泽东打电话,当时随周恩来总理的孙维世当翻译,斯大林没有弄清楚毛泽东表达的意思。他把师哲叫到办公室,他感到毛主席身边怎么用这么多翻译呢,那可怎么做得保密工作?他让师哲把他的意思翻给毛泽东,还是问毛泽东的打算和愿望。此时条约还在拟定,但是斯大林对谁来签约,仍不知毛泽东的想法,所以又来一次试探。
  毛泽东的回答是:“意见都在我上头呢!”他说得很幽默。
  斯大林不懂,毛泽东的上头是谁?他摇摇头,翻译告诉他毛泽东是指住在毛泽东楼上的周恩来,并把毛泽东的话翻译给斯大林,说:“我没有意见,意见都在周恩来的皮包里,周恩来不是正在克里姆林宫谈呢吗?”
  双方正式会谈,苏联方面有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中国方面有周恩来、李富春、叶季壮等同志。开始讨论问题是多方面的,谈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济建设,苏联方面帮助专家和物资。也谈到中长铁路问题,旅大驻军问题,苏联要求保持在东北的几个领事馆问题,苏联在东北的财产问题及在中国的苏联侨民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口头上的君子协议。
  苏联方面按周总理说的基本思想和大体内容,写一个草案给中国方面看。周总理看后说:“不对呀,我说的很多,内容没有全包括进去,要修改。”当即把王稼祥、陈伯达找到一起商量,同时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后说:“我们自己搞一个吧!”周总理整整花了两天时间,草拟出条约文本,翻译成俄文交苏方修改。苏方没有改动多少表示满意。
  周总理开始在文字上修改,然后再把文本交给大使馆和代表团同志进行逐句、逐字地研究斟酌修改,要求人人动脑筋贡献力量。他一字字推敲,他说从国家利益出发,防止出漏洞,以后吃人家的亏。这个条约不仅要在今天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后人检查。其中有一段原来说: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周总理感到还不够肯定,没有表明条约应有的作用,经过再三考虑,将“得以”两字改为“即尽其全力”给予援助,这就更肯定更明确了。
  中苏条约的名称,起先是叫《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周总理建议加上“互助”二字,就是最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全文的实质性文字还不到一千字,但一个字不知经过多少次推敲才改定的。
  条约签字仪式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苏联领导人参加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厅正面墙上挂着列宁半身画像。斯大林这天没有穿军装,他穿一身深灰色军便服,毛主席穿着蓝色中山服。
  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代表本国政府,分别在两份条约上签了字。周恩来总理讲话说,缔结条约的根据,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代表了东方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利益,条约的签定使得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挑拨中苏两国的企图,完全失败了。维辛斯基说,中苏条约表明了两国友谊合作和各国人民平安的愿望,也证明苏联外交政策之伟大……。
  本来大厅灯光够亮的了,突然再加亮起来,摄影人员出现了,斯大林和毛泽东并肩站在一起,斯大林比毛泽东稍矮些,当摄影机镜头对准的一刹那,斯大林往前移动一步,在斯大林和毛泽东双人照片。斯大林就和毛泽东一般高了,但在全体照相中斯大林就看出矮了。当时中国方面没有注意,可苏方特别注意这方面,通知中国在报刊上用照片时,得根据他们供应的底板。
  本来斯大林原打算要签贸易协定,可是到了签字时,由于苏方工作人员的粗心,出了差错,修改纠正耽误了时间,贸易签定看来在毛泽东回国前签不了字。斯大林问他们代表为什么?下属说:“中方没有准备好!”毛泽东听后说:“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身上!”
  斯大林从毛泽东的脸上神气感觉到了。他问中国翻译,毛泽东说的是什么意思。翻译说:“是我们私下的话。”斯大林不便再问了。事后毛泽东批评说:“哪里有私下话,要堂堂正正告诉苏联人!”这就是毛泽东的秉性。
  签字仪式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宴会很短。看出双方都很满意。
  王稼祥到毛泽东住处,请示如何开告别宴会准备工作。酒会由王稼祥大使夫妇出面,定为鸡尾酒会。王稼祥说按苏联历年来各国领袖告别宴会,都要在克里姆林宫中开,这样好像是苏联的仆从国。因为斯大林从来不出席在饭店或者外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
  毛泽东坚持中国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签订的招待会在莫斯科一座酒店举行。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第一层,全部由中国大使馆租用了。
  毛泽东当面和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我们希望举行一个小规模招待会,但不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而是在酒店那样的地方举行。”
  斯大林打量着毛泽东说:“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
  毛泽东回答说:“你看,斯大林同志,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招待会的地方,对于我国,一个主权国家就不很适当。”他说得声音很缓慢,有力地打着手势,而且口气非常肯定。
  斯大林打个滞儿,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光,打量着毛泽东,点点头说:“对,但是我从不出席在饭店或外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从不。”
  毛泽东便仍然坚持地说:“但是我国招待会没有你出席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恳切要求你,请同意出席。”
  斯大林注视毛泽东片刻说:“可以吧。”
  这天下午六时半,来宾陆续来到了,包括苏联高级干部和各国驻苏使节,来了五百多人。他们都不知道斯大林今天会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门口迎接,一会儿苏联宪兵和保卫人员在对酒店进行严密保卫,又过不大一会斯大林率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了。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后,陪斯大林向餐厅正席走去。许多苏联高级干部和各国大使馆官员都没有这么近看过斯大林,更不会想到斯大林到酒店来,客人们都惊呆了,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直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穿过大厅就座之后才停息。
  宴会厅用活动玻璃板壁隔成一大一小两厅,毛泽东、周恩来陪着斯大林及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小厅,其他来宾在大厅。在祝酒讲话时,因为玻璃隔音,大厅里的人听不清讲话,都拥向小厅。眼看玻璃快挤碎了,周总理见势迅速采取措施,把活动玻璃板壁拆去,两厅成一大厅,才使大厅安定下来,宴会祝酒重新开始。
  斯大林风趣地说:“毛泽东你的面子大呀,大家都要看。”
  毛泽东也风趣地说:“斯大林同志我是沾了你的一点点光。”
  席间,毛泽东举杯祝斯大林健康,并祝中苏友好万岁!斯大林也数次举杯,祝毛泽东、周恩来健康。斯大林看看毛泽东和周恩来,他认为这是中国两个齐肩的伟人。宴会持续到午夜,尽欢 而散。
  第二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又盛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几乎全部参加了,在这两次宴会中斯大林情绪很好,席间不断同客人说话甚至开玩笑。苏联其他一些领导人看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非常羡慕,感到惊讶的是这两位领导人感情那么融洽,工作那么合拍,胜过亲兄弟。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还有胡志明,他当时正在莫斯科,是秘密访苏联的。他们互相敬酒视对方身体健康。斯大林开头问胡志明是否要找个会汉话的越南翻译?毛泽东和胡志明哈哈大笑。
  胡志明说:“你看我们不是谈得很欢吗?”
  斯大林说:“你中国话说得这么好?”
  胡志明说:“我和中国是同志加兄弟的呀!”
  斯大林连连点头,说:“是呀,我们都是东方民族。”他在和毛泽东交谈时说,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外国欺侮,深受帝国主义之害,中国是个大国,对世界有很大影响;中国人民聪明智慧,有古老的文化,中国党是成熟的党,有大批成熟的干部。他是看见同周恩来到莫斯科的工作人员,都是很精干。这次他亲自接触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感到中国也有了成熟的领袖,中国未来对世界人类会有很大贡献。
  斯大林还提出,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他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的文章、文件等编辑出版。毛泽东说他有此意。宴会中一直交谈到深夜,才互致问候而散。
  毛泽东访问苏联圆满结束。他同周总理和一些人员回国了。苏方在莫斯科车站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莫洛托夫、米高扬、布尔加宁、维辛斯基等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到车站送行。在临离开别墅时,服务员瓦丽雅、玛露霞都哭了,她们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和善的领袖。
  毛泽东在离开别墅前,本打算给斯大林挂个告别电话。但斯大林先他而打来了。毛泽东让动维世给他当翻译,但是斯大林那边有了翻译,是斯大林说一句传过来一句。斯大林祝毛泽东一路平安!今后要互相多通些电话。还谈了他的身体状况。毛泽东祝斯大林健康。电话中斯大林真正关心的是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
  在火车站毛泽东检阅了苏军仪仗队,发表了告别演说,他说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为基础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不仅要影响两国本身的繁荣,还将影响到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将来。最后说感谢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及其领袖斯大林的热情接待!最后高呼“中苏友好万岁!”在军乐声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登上苏联专列,他们向苏联欢送的人群及中国大使馆人员招手告别。列车缓缓开动了。
  毛泽东在列车上吃第一顿饭时,他要随行厨师做中国美,喝中国酒,放送中国唱片,一路上他不住地看地图,他的心飞到中国去了。当火车慢慢驶入中国境内时,他感到斯大林不愉快的是没有谈大连和旅顺港及中长铁路的问题,这是苏联在太平洋的海军活动的有力军港。这样会使苏联在哪里去找发展海军的强大力量呢?因为他不喜欢和苏联谈旅大的重要位置。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shuku.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