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02


  紫禁城翊坤宫内哭声一片,一群身穿孝服的妃嫔们围着一大一小两只梓棺呼天抢地,哀哀痛哭。
  哭声最大的是全妃,她边哭边诉:“诠儿啊,皇后姐姐呀,你们这样去了,让俺多难过啊,老天爷睁眼看看啊,好人不长寿啊。”哭得一旁的太监、宫女也不停地抽泣抹泪。刚满两周岁的小奕泞由一名宫女抱着哇哇直哭。
  绮儿早已哭哑了嗓子,听见奕泞的哭声,站起身来,走到全妃跟前劝道:“全妃姐姐,你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快别哭了,四皇子要妈妈呢。”
  全妃放低了哭声,半晌才抽泣道:“姐姐实在吃不下,心里只想哭。”抬起头瞪了宫女一眼道:“把四皇子交给奶妈,我多陪诠儿和皇后姐姐一会儿。”
  坐在全妃下首的是两个怀有身孕、腆着大肚子的女人,静妃和祥妃。她们没有全妃的哭声大,也没有像全妃那样边哭边诉。她们只是低声抽泣,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难过。
  绮儿劝不住全妃,便又过来劝静妃:“静妃姐姐,你是有身子的人了,要节哀保重身体,回宫歇息去吧。”静妃止住悲声,点点头,由宫女扶着走出房去。
  祥妃也由素娟劝着回宫去了。
  “皇上驾到。”礼仪太监一声高喊,人们往两旁一闪,道光帝走进翊坤宫。
  “慎儿,诠儿!朕来迟一步,你们就匆忙而去,叫朕情何以堪!”道光帝眼望皇后和长子的梓棺,一行热泪潸然而下。伸手接过太监手中的香烛,往皇后棺拜上一拜。
  “禧恩。”道光帝喊道。
  “奴才在。”内务府大臣禧恩一甩马蹄袖,跪倒在地。
  “朕命你总理丧仪,务必隆重。”
  “臣遵旨。”
  孝慎皇后和奕诠的丧事才毕,道光帝就接到漕运总督颜检的奏折:运河败坏,清粮受阻。
  “国家大计,莫过于漕,今运河淮安府清江浦水道泥沙积垫,堤坝崩塌、运粮败坏,漕粮受阻。诸臣可有良策?”道光问计与众臣。
  和世泰道:“既是漕运不畅,可否考虑海运?”英和接着道:“江浙溪临大海,商船由此装载货物,驶至北洋,在山东。直隶、奉天各岸卸货售卖,每年乘风开放,往返数次,由此可见海运并非不可行。”
  曹振镛道:“海运须要谨慎,一是风高浪大,朝廷尚没有太多的大船用以海运;二是须委派员并照料护押,以防海盗;三是何处起运,何处停泊,需勘察明白。”
  道光帝道:“海运一说,历代臣工曾经提出,有人说可行,有人说不可行,一直没有定论,朕打算向各省督抚发出廷寄,交各督抚讨论,具体到何处起行、何处停泊,其后朕再作定夺。”
  散朝之后,道光帝回到养心殿批阅奏章。这时御前太监马晴晴一阵小跑进来。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祥妃娘娘刚刚产下五皇子。”
  道光帝闻言龙颜大悦:“快……带朕去看看。”
  马晴晴前面带路,道光帝兴冲冲地疾走。刚到乾清宫转过弯来,突然迎面跑来一个宫女,马晴晴躲不及防,被那宫女撞个正着。道光帝怒道: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那宫女一看是皇上,慌得喘着气道:
  “道……喜皇上,静妃娘娘生了一皇子。”
  道光帝瞬间得到两个皇子,心花怒放,也不再计较宫女的莽撞,匆忙道:“快,先去静妃宫中。”
  静妃所生二皇子奕纲、三皇子奕继,先后在二岁、三岁时夭殇。静妃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曾一度神智失常,后几经医治,更主要是道光帝的关切和宠爱,才恢复正常。所以道光帝先去静妃宫中。
  道光帝来到储秀宫门口,一声宏亮的哭声传来。
  静妃产后体弱,躺在软榻上,看见皇上进来,惨白的脸上露出笑容,低低的声音叫道:
  “皇上!”
  “朕明白爱妃的心思,”道光帝也不去看哇哇大哭的小皇子,却先到静妃的榻前,握住静妃的纤纤玉手道:“爱妃受苦了。”这才仔细去看奶妈怀中的孩子。
  孩子看见道光帝,突然止住了哭声,一双大眼炯炯地瞪视着。道光帝一看,心中砰然一动,此子气质不凡,将来必有大成。
  道光帝正想着,就听房顶“喀嚓”传来一声瓦响,心中惊疑。忽听宫外有人大叫:
  “房顶有人。”
  “抓刺客。”
  马晴晴吓得脸色煞白,哆哆啰啰地道:“皇上,怎么办?”
  这时大批侍卫闻声赶到,将储秀宫围个严严实实。
  道光帝强自镇定,命道:“传朕旨意,关闭宫门,严密搜捕,勿使刺客逃出宫去。”
  第二天早朝,一夜惊魂甫定的道光皇帝又遇上了更令他心惊肉跳的事。
  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督抚同时发来告急文书,湖南永州府瑶人赵金龙聚集瑶民一千多人,举旗造反,攻城夺寨、杀死官吏。四川彝人马林率彝民二千多人,火烧清溪县城,杀死守城官吏。官员屡剿屡败,匪势漫及川南。湖北崇阳人钟人杰聚众三千余人向朝廷发难,用火药炸开城墙,崇阳城破,知县师长治被活捉,斩首示众,并捕杀书吏二十余人。
  “王鼎剿捕白莲教多日,至今尚无消息,今湖南、湖北。四川匪乱又起,众卿有何对策?”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有一个人开口。
  道光帝无可奈何地看着这群平时巧舌如簧的臣子们。
  这时,皇门官奏称:“东河河道总督林则徐发来奏折。”
  道光帝接过一看,只见奏折写道:
  “臣奉旨治河,欲乘雨歇间隙,别筑新堤,改北堤为南堤,取中挑疏引河,导流入海。诚请户部拨银三百万两以资治河。”
  道光帝没等看完,就气得将奏折甩在一旁。忽然想起自己曾亲口许诺林则徐,只要是治河用银,保证随时调拨。
  “花良阿!”道光帝叫道。
  “臣在。”静妃的父亲户部尚书花良阿出班应道。
  “朕命你速拨银三百万两送往治河工地。”
  “臣遵旨。”花良阿奉旨而去。
  道光帝随手又抽出几份奏折,道:
  “这是广西、贵州、云南、湖南要求采矿的奏折。广西有铁、贵州有铜、云南有银、湖南有金。若是开采出来,于国于民都有利。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曹振镛出班奏道:“臣以为万万不可。我大清自立国以来,历朝从无开矿之先例。况且,我大清江山,得来非易,若是乱开乱挖,一旦伤了龙脉,触犯神灵,我大清大祸将至矣。”
  “曹学士此言谬也,”道光帝反驳道。“我朝虽无开矿之先例。但我皇祖康熙却说过:‘天地自然之利,当与民共之,不当弃之。’我大清发祥地在东北,与广西、云南等相去何止千里,恐伤龙脉,触犯神灵,实为杞人忧天。”
  “皇上,”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穆彰阿奏道。“臣以为,现在开矿尚不合时宜。矿石藏于地下浅则七八丈,深则数十丈,开采极为危险,动辄伤人性命……”
  穆彰阿正说得口吐白沫。忽然皇门官进来报:“户部尚书花良阿求见皇上。”
  道光帝一怔,花良阿不是去府库拨银子了吗?怎么回来了!立即命道:“宣他进来。”
  花良阿疾步进来跪在御案前。
  “皇上,库银只有二百万两。”
  道光帝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
  “府库有银多少?”
  “只有银二百万两。”
  “胡说!”道光帝勃然大怒:“我堂堂天朝府库怎么会只有二百万两银子?”
  “千真万确,臣亲自清点了三遍。”
  “登记入库账簿可在?”
  “臣带在身边。”花良阿说着,从怀里掏出账簿,双手呈上。
  道光帝仔细一看,新收常捐各款均与应存之数相符,旧存各年正项亏空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两。
  堂堂大清国库一下子缺了这么多银子,道光帝龙颜震怒,痛斥道:“眼下朝廷正缺钱料,库吏胆敢通同作弊,任意所以擢取,丧心昧良,如同叛国盗贼。来人,将花良阿摘去顶戴,关押大牢。”
  “启禀皇上,”花良阿毫不慌张,似乎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臣失察之罪,断难推脱。但是此起府库被盗,使国家受损失,个人荣辱,何足以道。臣恳请皇上再留臣任上十天,臣一定竭力核实查办,追回窃银,洗刷臣的清白。”
  “你……”道光帝一听,花良阿说得句句在情在理,但他一时怒气未消,便半晌没说话。
  这时,按察御史赵佩湘出班奏道:“圣上,臣以为府库被盗的直接责任应在管库司员、查库御史及库丁兵役身上。花良阿大人,乃一品大员,怎么能具体管理到每一银库?花良阿大人失察有罪,但眼下追查窃银要紧,皇上不如命他亲查此案,戴罪立功。”
  “赵爱卿所言也是,”道光帝听着,渐渐消了怒气道,“朕准奏,着花良阿戴罪立功,追查窃银。”
  花良阿一拜倒地:“臣愿以死报效皇恩。”
  “赵爱卿,”道光帝转向赵佩湘道,“朕着你奉旨会同花良阿追查此案,不得懈怠。”
  “臣遵旨。”赵佩湘领旨退去。
  漕粮北运受阻,府库款银被盗,京师官饷军饷要粮要钱,剿捕逆匪要钱,治理水患也要钱。道光帝真是焦头烂额,怨恨地看着大殿上呆呆站立的臣子们,他要指望这些臣子做成什么事,真是难之又难。
  “为充盈府库,朕决定开源节流,诏谕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解除矿禁,准予开采。各地官员不得借故推辞、阻挠或压制勒索商民。因府库银两亏短甚巨,谕令京师各府、部、堂衙门及驻京官兵各项需用,一概从俭,京师所有大小工程及支领可裁则裁,可省就省。”
  “鉴于漕粮北运受阻,京师不可一日无粮,朕决意试行海运,敕谕江苏、浙江、山东、直隶、奉天各地省抚实地查勘海运线路,提出具体意见,户部应即派员赴江浙一带办理租借商船事宜。”
  “敕令湖南、湖北、四川及两广督抚,对肇事逆匪火速合力进剿,不分区域,不得使贼匪漫蔓、逃窜。”
  “退朝!”
  回到养心殿,道光帝心绪烦乱,看着御案上撂得一尺多高的奏折,那种登基伊始,锐意振兴大清王朝的勃勃雄心,瞬间荡然无存。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疲劳。
  “朕时时以天下为念,苦心孤诣所为者何?”道光帝喃喃自语,“谁人怜朕?谁人理解朕?”
  “马晴晴,摆驾坤宁宫。”道光帝叫道。
  “绮儿恭迎圣驾。”坤宁宫门外,绮儿跪拜在道光面前。道光帝注视着绮儿,这眼神,这话语,多么像她。一个曾令他魂牵梦萦的女人。道光帝心里怦然一动,伸出宽大的手掌,轻轻搂住绮儿的纤纤细腰,相依相偎着走进宫去。
  “绮儿,只有你关心朕,理解朕,朕要好好待你,朕要立你为皇后。”道光帝依偎在绮儿温暖的怀抱中喃喃低语。
  “皇上万万不可。”绮儿却推开道光帝道。
  “为什么?”
  “绮儿并不企求名分,只要能跟皇上倾心相爱,就是绮儿最大的满足。并且皇上也要为大清江山着想。全妃、静妃、祥妃都生下太子,皇上应选其中之一立为皇后。绮儿确实不想做皇后。”
  “绮儿不愧为朕知己。”道光帝更觉绮儿贤淑可敬,便又道。“你看朕该立谁为皇后呢?”
  绮儿吓了一跳,连连摇头道:“后宫干政,历代先皇悬为禁例。皇上怎好拿此话问我。绮儿断不敢言。还请皇上自己做主。”
  道光帝微微一笑道:“朕倒偏爱那性行温厚的静妃。”
  “皇上,那素娟丫头近来性情忧郁,面色憔悴,恐怕是想念那个赵明飞了吧!”绮儿故意引开话题。
  道光帝答道:“王鼎剿逆尚无音讯,只要他回来,素娟丫头就可夫妻团聚。”
  户部尚书花良阿府邸。
  “老爷,你这是何苦呢?”尚书夫人富察氏唉声叹气地哆啰着,“皇上要定你个失察的罪,你就认了呗,反正过了这个风头,让静儿丫头跟皇上说个情,你就能官复原职。偏你逞英雄,非要去捅这个漏子。弄得这么多天也不回府,瞧你这脏样。”
  “你有完没完片花良阿气恼地离开太师椅,扔掉长烟袋,站起身来,“你爱怎么唠叨就怎样唠叨去吧。”转身离去。
  花良阿下了狠心,一定要将失窃案查个水落石出。为此,他在府库里找了一处空房子,把府里的厨子、奴仆也带了去,吃住在库里。从嘉庆五年以后的账簿逐一核实,光是核实账簿非得三五天不可。
  花良阿气呼呼地乘轿来到府库,看看时辰还早,便到自己的临时住房小憩。家人永安怕打扰老爷,便去外面打扫房间。
  这时按察御史赵佩湘走了进来,看见永安问道:“你们老爷呢?”
  永安赶紧迎上前去答道:“老爷正在小睡。赵大人您稍等,奴才就去喊醒老爷。”
  “不,让他多睡一会,”赵御史摆摆手道,“你们老爷这些天太累了。我就坐在这儿等他。”
  “是啊,我们老爷可是个大好人。”永安说着泡上一杯茶,端到赵御史跟前。
  “赵大人,您请用茶。”
  “好、好。”赵御史呷了一口茶赞叹道,“好香。”
  突然赵御史叫道:“不好。”双手拼命抓住胸部,双目圆睁,口中“啊,啊”连叫几声,“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口鼻喷出乌血,气绝而死。
  这一切,只是瞬间的功夫,永安吓得愣了半天,才惊叫道:“赵大人,赵……大人。”
  在里间小憩的花良阿,被喊声惊醒,走到外间一看,直惊得目瞪口呆。
  紫禁城太和殿。
  道光帝接过马晴晴呈上的奏折,展开一看,龙颜大悦。这第一份奏折是两淮盐政总督陶澍打来的。陶澍到任后,大力整顿盐务,改纲盐法为票盐法,在淮北试行,并订章程十条。此法已初见成效,官府税收日见增多。
  第二份奏折是王鼎发来的。王鼎已会同河南、安徽两省督抚一举剿灭了颖州地方的白莲教逆匪,教匪首领朱麻子被击毙,赵明飞下落不明,现正四处缉拿。
  道光帝一看,奏折里还夹着一张缉拿赵明飞的图像,暗道王鼎做事果真精细。便拿起赵明飞的图像道:
  “传朕旨意,交刑部将此人图像多多印制,张贴京城内外,悬赏缉拿。”
  “扎。”马晴晴双手接过图像,走下殿去。
  这时皇门官进来禀奏:“户部尚书花良阿人宫见圣。”
  道光帝一听,莫非库银案有眉目了,便道,“宣他进来。”
  花良阿神色凄然,跪爬到殿前,声音带着哭腔道:
  “皇上,赵御史不幸中毒而亡。”
  “啊!”道光帝吃惊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赵爱卿怎么中的毒?”
  “皇上容奏,是这么……这么回事……”
  道光帝不等听完,勃然大怒,一拍御案斥道:“大胆花良阿,竟敢谋害朝廷命官,其罪难容!来人,摘去顶戴,扯下官袍,送交刑部议处。”
  花良阿大惊,高呼:“臣冤枉,臣没害赵大人。”
  两名内侍不容分说,上前扯去穿戴,拖下大殿。
  道光帝余怒未息,连声叫道:“丧心昧良,天理难容。”
  这时,瑞亲王绵忻出班道:“皇上,本王以为,花良阿必是与府库被盗一案有关,毒死赵御史,是怕赵御史查出证据,所以就先发制人毒死赵御史。本王呈请皇上敕令刑部从严治罪,以震慑胆大妄为的不法之辈。”
  “瑞亲王所言极是。”道光帝道,“朕即刻降旨责令刑部从严治罪。”
  “皇上,”道光帝正要降旨,军机大臣礼部尚书赛尚阿喊道,“老臣以为此案尚未查明了,不宜重惩大臣。”
  道光帝心里不快,念他是两朝遗老面上还得客气点,便道:
  “老爱卿以为还有什么不明了?”
  “皇上请想,花良阿若是盗窃府库之人,他何必请命调查此案?他如果要毒死赵御史又何必非在自己房中?岂不是不打自招?赵御史尚未查到不利花良阿的证据,他为什么毒死赵御史?此案真正的盗窃犯尚未查明,怎好治花良阿之罪?”
  道光帝一听,也是。眼下还确实没有证据说明花良阿窃盗库银。这样匆匆定罪,静妃那里也说不过去。于是说道:
  “到底老爱卿虑事周全,朕就将花良阿暂交刑部关押,查明之后,再作定夺。”道光帝把脸转向群臣。
  “哪位爱卿愿意审理花良阿一案?”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应声。
  道光帝一见,心中叹了口气。这些人个个谨小慎微,遇事先考虑个人得失。要他们去审理这样大案,真是勉为其难了。只得道:
  “既是无人愿意审理此案,朕只有调外官入京了。”便向马晴晴道,“传朕旨意调署河南巡抚王鼎入京。”
  “奴才遵旨。”马晴晴应道。
  散了早朝,道光帝在养心殿刚刚坐定,马晴晴进来奏道:“主子,静妃娘娘要见您。”道光帝一听,心想,朕也正想见她,便道:“请她进来。”
  静妃走进殿内,脸色灰白,一双乌黑的眸子含着淡淡的忧郁,呆呆地看着道光帝。
  “皇上,妾身听说户部尚书花良阿毒害按察御史赵佩湘,是真的吗?”静妃问道:
  “爱妃,朕也不希望这是事实。”道光帝字斟句酌,唯恐伤害这位两次遭受失子之痛的爱妃的心,“但是府库被盗,花良阿身为户部尚书负有无可推卸的失察责任。赵御史又是在他房中,喝了他的家人献上的茶,中毒而死。花良阿有谋害赵御史的最大嫌疑。堂堂的国库被盗,朝廷命官被害,朕若不处置花良阿,将何以面对天下臣民。”
  “不,”静妃哭叫道:“我阿爸不会害死人的。妾身最清楚,最了解阿爸,他为人谦和正直,温厚慈爱,怎么会盗窃府银,怎么会害死人命呢?”
  道光帝只得安慰道:“爱妃先不要着急,花良阿的案子,朕正调军机大臣王鼎进京审理,要查明罪证,才能定花良阿之罪。”
  静妃却等不及,大声道:“妾身要去问问阿爸,要他亲口说,是不是窃了府库的银子,是不是毒死了赵御史。”说罢,也不等道光帝开口便转身奔出。
  静妃哭泣着往自己宫中赶来,一心只想出宫找阿爹问个究竟,正低头赶道儿,忽听有人喊道:“静妃妹妹。”
  静妃闻声抬头一看,不知何时已走到了翊坤宫,全妃正从宫口外走过来。
  “静妃妹妹,匆匆忙忙的,怎么啦?”全妃走到近前,看着静妃红红的眼睛问道。
  静妃忙掩饰道:“没有什么!”
  “好妹妹,到我宫中坐坐。”全妃哪里肯信,拉着静妃进了翊坤宫。
  “好妹妹,有什么事值得哭鼻子抹眼泪的。”全妃劝慰道,“说出来姐姐也能帮你出个主意,要是这后宫哪个欺负了你,姐姐一定帮你出气。”
  一席话说得静妃感激不尽,便把阿爸被关押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全妃惊讶地道,“花良阿一向官声颇佳,怎能犯下这样的大罪?妹妹放心,只要你阿爸是清白的,姐姐帮你在皇上面前说话。”
  “全妃姐姐,妹妹就是想出宫去问问阿爸,他是不是真的做下了伤天害理的事。”
  “你阿爸会跟你说真话吗?”
  “会的,一定会的,阿爸从小就疼爱我,他一定不会骗我的。”
  “妹妹可以去问问,只要花良阿没做伤天害理的事,姐姐一定帮你在皇上面前讨回公道。必要时,姐姐帮你请太后出面。”
  刑部大牢阴暗潮湿,散发着阵阵霉味的牢房里,一个身材瘦长,发卷不整的老人仰面躺在一张木板床上,他一动不动,两只混浊的眼睛呆呆地看着房顶。
  “唉,也许还是老妻说得对,”他在心里叹息道,“当初皇上定自己失察之罪,自己要是认了,今天怎么会呆在这种地方,那时女儿静妃也能在皇上面前说个情,等过了风头,就能官复原职。可是自己生性耿直,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非要请旨调查此案。如今那个阴险狠毒的盗贼又毒死了赵御史,栽赃陷害自己,弄得自己满身是口也说不清楚,皇上自然会降罪。这叫女儿静妃也无法为自己开脱。”
  “苍天有眼啊!”老人喃喃自语,“但愿哪位清正忠直的官员,能查明案情,为老夫申冤。”
  “花良阿,”狱卒开门进来喊道,“静妃娘娘看你来了。”
  “静儿。”花良阿惊喜地站了起来,往门口走去。
  静妃走进牢房,眼睛还不适应牢房内昏暗的光线,茫然无措地搜寻着。
  “罪臣花良阿拜见静妃娘娘。”花良阿跪倒在女儿面前。
  “阿爸!”静妃哭叫着跪倒在地,双手抱住阿爸的双肩,终于看清楚了,阿爸瘦削的脸颊,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阿爸,你受苦了!”静妃扶起花良阿,到木板床边坐下。
  “阿爸就住这种地方?”静妃看着简易的木板床,床前连张凳子也没有,“回头,女儿让他给您换个地方。”
  “孩子,不用了,”花良阿摇头叹息道,“阿爸是罪人,还讲什么条件。”
  “不,阿爸,你没有罪。”
  “阿爸有罪。”
  “难道真是阿爸盗窃了库银,毒死赵御史?”静妃吃惊地问道。
  “不,”花良阿坚决地道,“阿爸没有盗窃库银,也没有毒死赵御史,阿爸只是犯了失察之罪。”
  “阿爸说的是真话?”
  “阿爸不骗你。阿爸要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可以骗别人,甚至可以骗皇上,唯独不能够骗女儿,阿爸哪里有脸面骗女儿。”
  “只要阿爸没做伤天害理的事,女儿一定要皇上还您一个公道。”静妃语气坚定地道。
  “孩子,万万不可。”花良阿连忙劝阻道,“阿爸被人诬陷,没有证据皇上是不会相信的,弄不好,皇上会迁怒女儿的。”
  “女儿不管。”静妃激动地哭道,“阿爸被人诬陷,皇上为什么治阿爸的罪。”
  静妃出了牢房,吩咐侍女春燕给狱卒赏钱。
  “多谢娘娘。”狱卒们慌忙跪倒磕头谢恩。
  “给花良阿换一间上好的房子,好好侍候。”
  “啊……这……”狱卒啊了半天才道,“奴才们只能将房子收拾干净,好好侍候他老人家,至于换间房子,奴才们不敢,请娘娘恕罪。”
  “胡说!”静妃恼怒起来,“快去换间上好的房子,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是娘娘的意思。”
  “扎,奴才遵命。”
  静妃这才乘上软轿回宫。
  乾清宫内,道光帝批阅完大臣们的奏折,不禁长长地出了口气。马晴晴一见,慌忙上前道:
  “皇上日理万机,太劳累了,奴才给您按摩几下怎么样?”
  “好。”道光帝正党劳乏,便起身盘腿坐在软榻上。马晴晴双手轻轻揉着道光帝双肩,然后用指头揉着肩肿穴位。
  “皇上,觉得怎么样?”
  “舒服极了。”
  马晴晴双手渐渐下移到背部,双手轻轻地捏着脊椎骨。
  “真是太舒服了。”道光帝高兴地道,“马晴晴,你从哪儿学的这几手?”
  “奴才这是跟全妃娘娘学的。娘娘说您最喜欢她按摩,奴才就向娘娘讨教,全妃娘娘就教了奴才。”
  “嗯。”道光帝不觉笑了。这全妃不光会侍候人,而且颇有些妖媚手段,在后妃当中,孝慎皇后、静妃素来贞静,道光帝每在她们房中过夜,都是按部就班,匆匆了事。绮儿虽是甜甜可人,柔情似水,但缺乏主动,只是一任皇上自由耕耘。只有全妃,不仅妖媚迷人,而且极力主动迎合,使皇上感到最为快活。道光帝每次临幸全妃,那种快感总是好几天不能忘记。只因他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又兼道光帝素来喜欢温厚贤淑的女人,对全妃的精明乖巧很是不以为然。
  道光帝正被马晴晴侍候得惬意,内监进来奏道:“太后懿旨,请皇上去慈宁宫。”
  道光帝忙起身道:“朕就去。”马晴晴慌忙侍候皇上穿戴整齐,内监们赶紧准备轿子。
  “朕步行去。”道光帝说完,疾步出了乾清宫。
  “母后晚上召见皇儿有什么事?”道光帝礼毕问道。
  “没有什么事,母后只是觉得你白天太忙,才叫你晚上来的。”孝和太后温和地道:“最近朝廷上可好?”
  道光帝叹口气道:“还好。”
  孝和太后看出道光帝的心情,只得道:“这朝廷上是好是歹,你都要担着,母后没办法,大清的江山全指望你了。”
  “是,母后。皇儿一定尽力而为。”
  “皇儿,这后宫的事,母后倒想问一问。”
  “母后要问什么事?”道光帝问道。
  “这册立皇后的事,皇儿也该考虑一下了。”
  “皇后,诠儿去后,皇儿心里难过,没考虑过,一切请母后作主。”
  “母后不爱听这话,也懒得管太多的事,你要是喜欢谁,就立她为皇后好了,母后只要大清有位皇后就成。”
  道光帝一听,心里对太后又添了几分敬仰,于是道:“母后放心,皇儿会慎重考虑的。”
  孝和太后问道:“皇儿打算立谁为皇后?”
  “皇儿想立一向温厚娴静的静妃为后。”
  “好,就由着你吧!”
  这时,屏帘后一个宫女轻轻走出宫去,消失在夜色中。
  翊坤富中,灯光明亮,全妃正坐在香榻上陪着燕太妃叙话,燕大妃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岁月在她姣美的脸上无情地刻下了两道皱纹。
  “想当年,先皇在时,我也是倍受思宠,风光一时,哪里想到如今人老珠黄,门庭冷落。”燕太妃感叹道。
  “不管怎样,先皇对太妃还是恩宠有加,哪里像俺,只怕今生今世也讨不着皇上的欢心。”全妃很善于联想,其实是在安慰燕太妃。
  “你这丫头,好运就要来了,还在这儿糊弄太妃。”燕太妃神秘兮兮地道。
  “什么好运?”全妃不解地问。
  “这皇后的位子早晚还不是你的吗?”燕太妃道。
  “皇上宠爱的妃子多着呢,哪里轮到俺?俺不敢有此奢望。”
  “你这鬼丫头,装什么糊涂,那绮儿没有生龙子,皇上断不会立她做皇后,那静妃呢,她老子出了事,牵连着那么大的案子,皇上会立她做皇后吗?”
  “那也未必,静妃要是不管她老子的事,皇上也不会迁怒于她……”
  “你这丫头,想当皇后,就不会加把劲儿?”
  “俺又没有亲近的王公大臣向皇上保荐,怎么加把劲儿?”
  “这个包在太妃身上,只要太妃开口,那瑞亲王,惇郡王,内务府大臣和世泰、禧恩都会听的。”
  全妃喜出望外,一下子跪倒在燕太妃跟前。
  “先别忙着谢恩,太妃还有事要你做。”
  “太妃放心,奴婢一定尽力而为。”
  “给皇上吹吹枕边风,催他快点解决花良阿的案子。”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