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因祸得福


  两辆崭新的轿车,一蓝一黑,驶进蒋介石在西摩路的下榻处。吴稚晖和蔡元培没有自备车,他们坐在李石曾的蓝车里;另一辆黑色轿车坐着张静江。张静江当年在法国女郎身上染上了不干不净的病症,医生治疗不慎,下半身瘫痪了,他的汽车后座是改装过的,正好能装上他的轮椅。
  蒋介石已在台阶下恭候。他全身戎装,精神焕发,笑眯眯地寒暄说:“四位元老联袂光临,实在太荣幸了,请进。”吴稚晖等在问候声中进入客室。张静江是由两个仆人抬进来的,好在他只有70多斤,抬起来毫不费劲。
  落座、敬茶之后,张静江就眯着眼说:“介石,宋家三姐妹,娇艳绝伦当数美龄,老弟艳福不浅呀!”既倚老卖老,也有点儿太放浪了。
  蒋介石微微皱眉,张静江的口气使他颇为不悦。在他心目中,与宋美龄的这桩婚姻,是得意而又庄重的事情,不仅关及个人而且关系到党国。他不喜欢张静江的油腔滑调,可此公在他落魄上海时曾接济过他,当然不便发作,他笑了笑掩饰过去了。接着就转向蔡元培说:“孑民先生,我与美龄的婚事已经定了,想请先生为我们作证婚人,可以吗?”
  蔡元培微笑点头,他答应了。党国元老、大学院院长、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做蒋、宋婚礼的证婚人再合适不过。蒋介石大为高兴,对四位老人恭维道:“各位元老都是国家功臣,尤其是稚晖先生,以果断坚定之精神,在党国危难之际,提出弹劾异党案,为国人所敬仰。目前革命形势已畅通无阻,继续北伐,胜利是有把握的。先总理三民主义的理想,将要实现了。”
  蒋介石对四位元老恭而敬之,是有一层特殊原因的。四月初,正当国民革命军进抵长江下游、各地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之时,是吴稚晖联络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陈果夫等五监委提出了弹劾共党案,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铺平了道路,这在蒋氏心中是一桩铭怀不忘的功德。
  吴稚晖看准了时机,呷了口茶,问道:“介石,我前日发给你的电报,收到了吧?”
  “拜读过了。”
  “今朝我们四人就是为这件事来的。我查过了,荣宗敬请孙传芳吃饭是实情。当时孙传芳统治着南方五省,上海实业界人士不作虚与委蛇的应酬,成吗?如果这也算作‘甘心依附’,那么我等当年都留过辫子,不都成了依附满清的贼骨头啦?”
  蒋介石眉头又皱起了。吴稚晖不做官,但在党内却是言九鼎的人物,他倚老卖老,言论不羁,常常会叫人下不了台。方才这几句话,蒋介石就很难辩驳,而更使他吃惊的是,今天这四位元老竟是为通缉荣宗敬这么一件小事来的。
  蔡元培说话了,他既为荣宗敬剖白,也为缓和空气:“无锡荣氏昆仲身为商界巨擘,创实业而不忘教育。据我所知,曾在家乡办了四座小学,两座中学,一座职业学校,像这样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实业家,政府是应当大力保护扶持的。日本的小学课本中就有专文介绍荣宗敬,介石,通缉一事会造成国际影响的呀。”
  李石曾也帮着敲边鼓:“民国九年,鄙人去欧洲各国交涉退回庚子赔款,荣氏兄弟曾助路费1万元,此等关心国事的慷慨之举我至今感慨良深。”
  张静江答应过帮忙的,看到几位老朋友把蒋介石攻得面红耳赤,觉得该他说话了:“总理曾说过,革命就要建设,不建设,革命就要失败。我张人杰党政军都可不管,唯有建设是一定要管的。介石,荣家的事不独一家之事,江、浙、沪的资本家会有兔死狐悲之感,这可是我们的发祥地,务必——”
  蒋介石受不住了,他站了起来,脸憋得通红,争辩说:“我发行库券,是为了完成北伐。有钱的人都不肯掏一个铜板,仗怎么打?我这个总司令怎么当?”
  吴稚晖也有老到圆滑的一面,他激一激蒋介石,是要把通缉令中“依附孙传芳”、“为富不仁”这类莫须有的罪名攻破,现在蒋介石只强调钱的问题,那就该给台阶了。
  “介石,对荣氏兄弟的爱国和拥护革命之心,我吴雅晖这老不死敢以人格担保!荣宗敬是个爽快人,也是个犟头脾气,想必是办事的人方式不妥,发生误会了。”
  “老先生这么说,有点道理。”蒋介石口气和缓了,“说实在的,我对荣宗敬办实业的精神,是很敬重的。目前纱厂的困难,我也晓得。摊给纱厂同业的库券数目不大,是很照顾的。可他们也不能不给我面子!叫我今后怎能治国治民,号令天下?”
  吴稚晖拍着胸脯说:“介石但放宽心,绝对不会让总司令丢面子的,库券如数照捐,多一点也可以,包在我身上了。”
  蒋介石舒了口气,说:“那么,就照元老所说办吧。诚如先总理所言,革命就要建设,不建设,革命就要失败。我有时想,中国多几个荣宗敬那样的实业家,该有多好呵!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呀!”
  蒋介石已经站了起来,估计到他还要去宋公馆,四位老人也就知趣地起身告辞了。
  张静江在被抬上汽车时,回头笑着说:“稚晖,这出戏唱得不错吧?你总得犒赏我们吃碗无锡馄钝呀!”
  吴稚晖说:“只怕各位不肯赏光。馄饨也罢,面也好,用不着我吴稚晖掏腰包的。”
  大家一笑,分别上车,各奔前程。
  荣宗敬没有想到的是,因祸得福,他成了一位在上海在全国为人传颂的英雄。从下通缉令到撤销通缉,前后不到十天时间,各报纸天天在显著位置大肆报导,他成了一条好汉,成了实业界利益的维护者,也成了上海滩上登高一呼万众响应的领袖。他已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起自己的形象,这就为他摘取“棉纱大王”的桂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