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三十七章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太平洋上的基地珍珠港,美日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当日上午,日军又袭击马尼拉、新加坡。12月8日,原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国军队占领下的香港。
  得到这一消息时,杜月笙恰好来到了重庆。
  原来,日伪特务见数月之间连折张啸林、傅被庵两员“大将”,急忙四处打探原因,不久就知道两件事均与杜月笙有关,立即准备着手报复。
  傅被庵死后十日左右,杜公馆总管万墨林接到吴开先手下人打来电话,约他吃饭,有事相商。
  华安饭店坐落在静安寺路上。万墨林依约前往,一下汽车,刚要迈进饭店门口,门里出来三个大汉堵住他去路,他想回身,背后却被一只枪顶住。他只好被他们夹着上了一辆汽车,一溜烟去了。
  万墨林的手下一见这阵势,立即回去报告总帐房黄国栋,黄国栋多方打听,探明是被沪西旬6号吴世宝绑架去了。
  黄国栋立刻设法营救,但几天后,却也在古马路上被拿着的枪的人绑架了。
  杜月笙接到报告,差点吓瘫了。他留在上海滩的弟子,以及戴笠上海站的工作人员,全与万墨林保持联系,万一老万在吴世宝那吃不起苦而招供,或被收买,那他在上海滩的家当就有可能通通被砸光了。
  正在焦急之中,戴笠来了。两人一合计,找周佛海。
  通过留在上海的另一弟子徐采丞,杜月笙与周佛海取得了联系,请他保出万墨林与黄国栋,条件是蒋特与汪特之间暂停止残杀。周佛海乐得这样,不然,残杀下去,他也不知哪天会轮上。
  “76号”的杀人魔王吴世宝接受调停。吴世宝秘密入港与杜月笙密谈。不久,万、黄得以释放。
  正欲入蜀与戴笠汇报此经过,却接到大弟子、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司长陆京士从重庆来的急电,要他速去重庆。这样,杜月笙就匆匆赶往重庆了。
  陆京士的急电,是说“中华贸易信托公司”已经准备就绪,要杜月笙去主持开张仪式。
  当时,杜月笙虽不常在重庆活动,但他的鼎鼎大名却响彻重庆各界。以至于连被邀请的佳宾孔二小姐孔令仪事先也忙着找资料,了解这位只闻其名而未见面的海上大亨。
  孔二小姐阅读的资料是一本英文杂志《亚洲内幕》《 Inside Asia》和美国休斯女士写的《鱼翅与小米)。
  《亚洲内幕》 中有约翰·邱顿瑟(John Guntncr) 写的一篇《上海的考平》(Caption Shanhai)(考平是美国的一个黑社会头子):
  “这是引人瞩目的猛汉,称为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他是多年的上海烟土大王,积累了巨星财富,他已年近五十之岁,从前是个卖土豆(应当是苹果。译者注。)的贩子,当然,经过一段艰苦的历程而爬上银行家和慈善家的地位。他是中汇银行的董事长,也是中国银行的董事,在强烈反抗日本人的上海地方协会内又是一个能干的领袖。
  “1938年他去了香港。 据法国租界权威人士的想法, 他对于中国亡命者(指抗日分子)过于热心援助,如果他继续留在上海,他是有把日本人当早餐吃的气概的。”
  休斯女士在《鱼翅与小米》中则这样写到:
  “休斯女士、文改和王贵松被送到法租界爱多亚路143号。这是一座相当讲究的红砖楼房,门口上方有一行金字,中汇银行。他们被领着乘电梯到二楼,电梯里似乎装有防弹钢板。
  “他们被领进一间大会客厅。这里的陈设好像大饭店的门厅,有扶手椅、盆栽棕桐和若干茶几。一群衣着考究的中国商人坐在一个角落谈话。还有十二个男人在客厅的各个地方,显然是枪手,也就是保镖。
  “突然,一个保镖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杜月笙先生到!’一个瘦削、溜肩膀、两只长胳膊毫无目的摆动着的人走进来。他身上穿一件有污点的蓝长袍;一双平脚踏着一双并不洁静的旧便鞋;长长的鸭蛋形脑袋,剪得短短的头发,向后披的前额,没有下巴领,不过耳朵倒挺大,像蝙蝠的耳朵,两片冷酷残忍的嘴唇中间,露出一排虫蛀的大黄牙……
  “杜大耳朵请我们吃茶,他自己便操起一把金色小茶壶,从壶嘴里吸着茶水。壶盖有一条小金链栓得紧紧的,而壶嘴又细又弯,从外边无法塞进东西去:他是怕有人放毒药。”
  由上述两个外国人写的文章可以看出,杜月笙的大名,当时的确是响彻国内外了。所以中华贸易信托公司开张之时,一定要杜月里去主持开张仪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是在这个仪式上,杜月笙得到了日本人进攻香港的消息。
  “糟了,玉兰他们也不知怎么样了!”
  大约两个月后,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兰、公子杜维藩以及香港公馆里人员,在顾嘉棠、叶焯山的带领下,绕过敌人封锁线,经贵阳、桂林、龙川等地,长途跋涉,千里迢迢来到重庆。
  杜月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愁眉为之一扫。于是,大开筵席,为亲朋故友洗尘压惊。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shuku.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