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章 投身海军



          海军军校纳学子,将军摇篮育英豪;
          脱颖而出风华茂,锦绣前景铺基石。

  1901年,切斯特·尼米兹初进海军军官学校时,美国海军正处在一个灿烂的复兴时期。
  美国海军曾被忽视达20多年之久。19世纪中期,由于债务负担、战争消耗,以及政治上的改组和国内资源的开发,海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当时,美国海军力量已退居世界第12位,排在中国、丹麦和智利之后。海军这个军种在那个时代很缺乏吸引力,1878年,美国海军总人数不超过6万人。
  对于海军的可悲状况,一些海军军官无法保持沉默,他们聚集在海军学院,呼吁进行改革,通过论坛和杂志的形式,渐渐造成了有利于海军建设的舆论。一些议员也倡议向海外显示美国的力量和威望。得克萨斯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塞缨尔·B·马克西大声疾呼:“世界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没有海军之理!”或许正是他的这番宏论,才使日后同样来自得克萨斯的尼米兹得以加入海军并脱颖而出。
  1890年,当时的海军中校马汉提出了名噪一时的“海权论”,其核心论点是:海洋对于帝国的兴衰至关重要,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马汉的学说和名望很快传遍全球,更为美国大力发展海军提供了重要依据。
  1893年,克利夫兰再次当选总统,他与海军部一改过去民主党的传统主张而转向主张扩大海军。
  到19世纪末,美国海军已跃居世界第5位,应征入伍海军的人数大大增加。随着舰船和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有关的教育培训计划也大为改观。由于海军实力的增强,美国开始将传统的沿海防御战略转为主动扩充的态势。
  1898年2月15日,美国战列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舰上官兵大多丧生,美国方面指控占据古巴的西班牙为这一事件的主谋。
  2月25日,当时的海军部次长西奥多·罗斯福电令亚洲分舰队司令乔治·杜威集中舰队向西班牙开战。
  1898年4月27日,杜威率舰队在马尼拉湾以突袭方式重创泊于亚洲海岸的西班牙舰只。7月中旬,杜威指挥美海军全歼西班牙著名的塞尔瓦拉舰队。这场海战只进行了3个小时便告结束。美方只有1人死亡,1人重伤,而西班牙死伤人数达400多人。胜利来得何其容易,以致“海权论”创始人马汉发表了这样的评论:“但愿美国今后再也不会同西班牙海军这样的弱者交战!”
  同年底,美西战争以美方胜利告终,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菲律宾、关岛割让给美国。
  这次胜利使海军的威望达到了自1812年以来的最高峰。美国占领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新领地这一事实,大大渲染和强化了美国海军的作用,也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深远影响。
  曾任海军次长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大力支持海军的扩展。国会批准在1898年到1921年间,每年至少造一艘战列舰,其间只有1901年因船厂负担过重而没有建造。同时,国会还决定,全面更新海军军官学校的教学设施,准备以富丽堂皇的法国复兴式教学大楼和一幢宫殿式学员宿舍——班克罗夫特大楼来取代内战前建造的日渐破损的砖楼。
  切斯特·尼米兹正是在这令人鼓舞的气氛中开始他海军学员生涯的。1901年招收的这期学员共131名,是该校1845年创建以来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由于豪华学员宿舍刚刚开始动工,新学员居住条件还十分艰苦,尼米兹和一些学员不得不挤在临时工棚里。夏天,酷暑难当;冬日,寒冷彻骨。不过,这一切对于来自穷乡僻壤的尼米兹而言算不上什么严峻的考验。
  他每日照样4点半起床,学习到吹起床号。同屋来自爱达荷州的艾伯特·丘奇与他一样刻苦,两个人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其间尼米兹因洗澡受冷患了肺炎,不得不住院一个月,耽误了课程,但他很快又将成绩赶了上来。有一次,他被叫到黑板上演算习题,他不照书本而是按自己设想的方式求出了正确答案,老师为此感到很惊奇。
  尼米兹在学习上富有主动精神,自学能力很强,他几乎不需要别人的讲解,而是按自己的计划领会教学内容。海军学校的启发式教学法很对他的口味,而一些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法的学员则抱怨教员讲的内容太少。
  尼米兹不仅学业优秀,还能抽出时间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但是,他很快意识到,有些最有价值的经验不是从书本中能学到的,这使他更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学习,有针对性地删繁就简,领会实质。
  每年夏天,这个班都要离校实习,从事军事科目训练。尼米兹对一些教官故弄玄虚的作派十分不满。他认为一个教官的威信来自于明晰、简洁、正确的指令,而不是想方设法让学员盲目地依从。
  在一次航行中,一个教官为学员做示范,但他发出的命令,把配合训练的水兵弄得昏头转向。还有一回,教官试图难为学员,他把学员的队列完全打乱、颠倒,然后要求学员发6次口令把队列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有几个学员试了试,都没有成功。教员十分自得,摆出傲慢的样子准备给出他的答案。尼米兹站了出来,他准备摆脱教官的思路,运用极为简单而又巧妙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自信地说:“我只需要两次口令就够了。”
  教官不相信,轻蔑地说道:“那么你就证明这一点吧!”
  学员们已经立正站好,尼米兹发出第一个口令:“解散!”
  他们照此做了。然后,尼米兹发出第二个口令:“面向我整队集合!”
  学员们迅速排列成原来的队列。
  尼米兹具有独到的主见和个性,但他同时注重培养成就大事者的宽容和忍耐精神。
  由于尼米兹和同屋的丘奇学习成绩优异,班上一些学员出于嫉妒心理,要求教员把他俩分开,而与学习差的学员同住。对此尼米兹并不乐意、但他还是接受了这一安排。渐渐地,他不再认为这是一种刁难行为,而去尽心尽力地帮助落后学员,使他们通过了及格线。
  海军学校有它特有的军营式风气,有些甚至不近人情。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任意支使新学员,给他们起外号,还要求他们进行近乎于体罚的长跑。高年级学生声称,对新生的体罚是为了淘汰那些在极大压力下缺乏自制力的人。尼米兹对这一切泰然处之,非常听话地服从高年级学员的指挥,这反而使高班学员自感没趣了。童年时的尼米兹因为客人叫他“狮子头”就大发其火,而现在他能够这样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说明他已经由孩子成长为大人了。
  尼米兹继承了爷爷开朗活泼的个性,乐善好施,广交朋友,他认识的学员比他的大部分班友都要多。
  在校园橄榄球联赛的季节,尼米兹认识了比他高一年级的比尔·哈尔西。比尔的父亲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海军中校是该校船艺系主任。每逢周末,尼米兹和其他学员都要乘威廉任船长的“切萨皮克”号铁帆船去海上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比尔·哈尔西尽管比尼米兹年高一级,但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一直位居尼米兹之下。比尔绰号“公牛”,是尼米兹手下的得力干将。两人从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情谊在共同从事的事业中一直得以保持。
  一天傍晚,哈尔西练完球找到尼米兹,请他为自己遇到的麻烦出谋划策。
  哈尔西说,我们穿工作服练球被海泽军官发现了,海泽给违反规定的4个人记了黑点子。我已经被记3次啦!再有一次,则要在星期天被圈起来练球了。如果我不打算在星期天练球,就得在星期六把3个黑点消掉。
  海泽上尉是个办事严谨、毫不通融的军官,他凡事喜欢循规蹈矩。对于这样的军官,尼米兹一般是不会触犯的,但好朋友遇到问题,尼米兹又不能坐视不管。他想了想,提出了一个近似于恶作剧的方案。
  海泽上尉通常在周三下午去市镇购物,回来时常抱着大包小包沿军人人行道回单身军官宿舍。这天,他抱着东西从镇上回来,向宿舍走去,走到人行道第一段路时,一个学员快步而出挺身向他敬礼,他小心地放下东西回礼。他抱起东西再走,到了第二段路时,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接着第三、第四段路又是如此。到了第五段路时,他只好大吼一声“稍息!”
  第二周的星期三,学员们又如法炮制,站在各个路口向他立正敬礼。海泽上尉急了,扬言要开除他们,这才制止了这场闹剧。这样,学员穿工作服练足球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海泽上尉手上抱满东西,本来可以不还礼的,”尼米兹对比尔·哈尔西说,“但我预料到他不会违反条例的。”
  比尔·哈尔西大笑不止:“我说过,你的高招会解决我的问题的。”
  1904年9月,尼米兹所在的班休假返校时,班克罗夫特大楼的第一个侧楼已经竣工,他们作为高班生,住进了新楼。那时尼米兹已是戴三条杠的第8连连长。为了督促服装店赶制毕业服,他们班被允许在课余时间“自由出入”安纳波利斯大门,尼米兹曾回忆说:“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特权。”
  周六下午,尼米兹和同班的一些同学为了活跃生活,决定组织一次屋顶晚会。尼米兹负责去买啤酒。他身着袖上缀着三条杠、领上挂着三颗星的军服,昂然走出军营大门。
  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一家服装店的后屋里,尼米兹把一打冰啤酒装进箱子里。这家服装店为了照顾一些特殊顾客,经常为他们代购啤酒。尼米兹在服装店里遇到了一位头发乌黑,身着便服的绅士。店主怕麻烦,未将穿军服的尼米兹介绍给他。尼米兹拎着啤酒,有些胆怯地快步溜出了服装店。
  星期六晚上在屋顶举行的啤酒晚会十分成功。
  星期一,当尼米兹领着组里的同学去上航海课时,他惊奇地发现星期六下午在服装店遇到的那位绅士正穿着军服,坐在教员的座位上。他是利瓦伊·卡尔文·贝托利特海军少校,海军学校1887年的毕业生,最近才调来母校任教。
  尼米兹心里七上八下,生怕两天前的一幕被贝托利特回忆出来。尼米兹猜想,如果课后教官找他谈话,那么他的海军生涯怕要因之提前结束了。
  但那件事并没有引起什么后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贝托利特似乎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位在服装店偷买啤酒的学员,或许是认为此事无关紧要,而决定网开一面。总之,贝托利特没有追究此事。
  但此事引起了日后成为高级将领的尼米兹的深思,他后来说:“这次越轨行为给我上了一课,它使我充分重视自己的过失。同时也使我懂得,对待初犯错误的人,应采取宽大为怀的态度,期待他们自己的觉醒,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信任。”
  多年以后,尼米兹不忘此事,一直希望能在部队中再见到贝托利特,并当面感谢他。可惜终未如愿。贝托利特于1912年辞别人世。
  尼米兹曾写信向爷爷诉说此事,爷爷宽慰他说:“孩子终归是孩子,我希望那是德国啤酒。”
  海军学员离不开航海,蔚蓝色的海洋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一代海上骄子。尼米兹和他的同学们曾乘坐在海军中服役的第一艘潜艇“霍兰”号潜入塞文河底。这条54英尺长、航速缓慢的潜艇唤起了尼米兹的探求之心,使他日后成为美国海军知名的潜艇专家。
  1905年1月30日是个辉煌的日子,尼米兹和他的同学们结束了枯燥严格的学员生涯,即将正式踏入美国海军的行列。他们身着蓝色的海军军官制服,神采奕奕,雄心勃勃,怀着一颗邀游四方的浪漫心境憧憬着迷人的未来。
  尼米兹以他出众的才能,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在1905届学员班中脱颖而出。一个学员在1905年海军军官学校年鉴中撰文赞扬尼米兹,说他“具有荷兰人勇往直前、从容不迫的性格”,作者还情不自禁地引用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句来形容尼米兹是“一个对昨天感到愉快,对明天充满信心的人”。
  在114名获得毕业证书的学员中,尼米兹的各科总成绩名列第7。他获得最高分数的学科有数学、军械、领航和巡航实习。全班名列第4的是罗亚尔·伊·英格索尔,他在尼米兹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第二天也被任命为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弗尔法克斯·利里名列第5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在“萨拉托加”号编队、联合防区作战部队、西南太平洋海区盟军海军部队和东海岸边防军等单位担任指挥工作。在1905年毕业的学员中,共有16人先后升为海军少将以上的军衔,可谓将星璀璨。
  对于把海军事业视为终生归宿的尼米兹而言,他的锦绣前景才刚刚拉开第一幕。他清楚地意识到,他的生命中已注入了海洋蓝色的血液,他已初步实现了爷爷的殷殷期望。
  大约在同一时期,一种同样的勇气和力量驱使着另一位也是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牧人家庭的德裔孩子走上了另一条从军之路。与切斯特·尼米兹不同的是,他一开始渴望加入海军,但因年龄偏大,只得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当然,他也充分利用了命运提供给他的一切机缘。
  他就是德怀特·德·艾森豪威尔。
  应该说,这一切并非阴差阳错,而是历史恰当的安排。艾森豪威尔与尼米兹无法在同一战场上携手并肩,却都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光辉篇章。

  春寒料峭,山路崎岖。切斯特·尼米兹毕业荣归故乡。这是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他看到,熟悉的轮船旅馆依然面向遥不可及的海洋默然矗立。慈爱的爷爷须发斑白,身体已经日渐衰弱,当他看到曾经许给大海的孙子归来时,脸上抑制不住洋洋得意的神情。尼米兹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饱经风霜的安娜女士依然乐观开朗,她对于儿子没有太多温情的话语,她的爱抚与关怀都化作了默默的行动。尼米兹身着戎装与家人合影留念。他还抽空遍访了童年的亲朋故旧,重登了蒂维山,乘坐皮筏重游了瓜达卢佩河。
  短短的假期很快过去了。尼米兹从亲人和朋友那里,从喜爱而熟悉的故乡景色中汲取了新的勇气和力量。他从圣安东尼奥乘火车去西海岸,然后与同班学友布鲁斯·卡纳加一道,去旧金山“俄亥俄”号战列舰报到。他们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分开了,但后来又几度重聚,两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俄亥俄”号战列舰,是1898年国会根据扩充海军计划批准建造的4艘战列舰之一,刚刚结束验收试航,它的排水量是1.2万吨,装有4门12英寸和16门6英寸的火炮,最大航速17节。舰长莱维特·C·洛根海军上校,是海军军官学校1867年毕业生。
  尼米兹还不到选举年龄就成了“俄亥俄”号战列舰上的一名实习学员,他比实际年龄显得更为成熟。他已注意把成熟和理解力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应付自如的能力,他的这一本事对于担任要职是有利的。
  在初登“俄亥俄”号战列舰之前,尼米兹曾乘坐“马萨诸塞”号和“印第安纳”号战列舰作夏季航行。这两艘战列舰曾参加杜威指挥的马尼拉湾海战,被誉为美国海军的骄傲。尽管尼米兹海上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潜艇、小型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度过的,但他对战列舰一直情有独钟。
  尼米兹在战列舰上的实习表现是突出的,舰长洛根上校向海军军官学校学术委员会作的第一季度报告中写道:“学员尼米兹在来到‘俄亥俄’号舰上的短期表现很好。”第二季度末,尼米兹在舰长关照下,担任过船艇官和舰面助理军官。洛根的评语是:“学员尼米兹是一个优秀的军官,我高兴地把他推荐给学术委员会,请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尼米兹上舰不久,曾随“俄亥俄”号进行过一次难忘的远东之行。在作学员时,尼米兹一直把日本作为潜在的敌手来研究,并把太平洋当做模拟战场。海军舰队演习也常以日本为对手,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的日本已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尼米兹没有想到,模拟的敌人在30多年后竟成了真刀实剑的对手。
  “俄亥俄”号作为美国亚洲舰队的旗舰驶抵远东海域的时候,日俄战争爆发了。1905年5月,对马海战掀起了狂涛巨澜。由传奇战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舰队击败并最终消灭了俄国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在此之前,东乡海军上将统帅的日本海军还击沉了俄国远东舰队的大部分舰只。对马海战的胜利奠定了日本在这一轮日俄战争中的胜局,日本陆军趁势占领中国的旅顺港,俄国沙皇被迫接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斡旋,承认失败。
  日本天皇在御宫花园举行欢庆胜利的露天晚会,款待以东乡为首的日本海陆军官兵。日方出于礼貌,也邀请泊于东京湾的“俄亥俄”战列舰的美国客人参加。舰上的高级官员对赴宴不感兴趣,于是委派包括切斯特·尼米兹在内的6名代表出席。正是在这个场合,尼米兹开始了日后值得回忆的时刻。
  皇宫花园里摆满了桌子,大约有二三百张,每张桌旁都高朋满座,笑语声喧。由于交通问题,尼米兹他们6位代表来迟了,只好坐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上。这位置对他们是恰如其分的,他们在战将云集的宴会上显得年轻而毫无经验,他们原本就是缺乏阅历的旁观者。
  香槟酒泡沫四溅,香气恰人,这是从旅顺港缴获的俄国香槟。晚宴在阵阵欢呼声中达到了高潮。美国人看到了东乡将军正向他们这边走来。宴会临近尾声,东乡等人准备离席退场。
  从“俄亥俄”号来的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水兵酒兴发作,决定邀请这位久已仰慕的日本将军与他们一起喝酒。这突发奇想的勇气来自于得克萨斯的尼米兹。他也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拦截者。
  出乎预料的是,东乡将军愉快地接受了这几位陌生的美国青年的邀请。他与大家一一握手,喝了一口香槟酒,然后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谈。东乡平八郎在英国呆过7年,先为学生,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当尼米兹成为威风凛凛的太平洋舰队司令时,他的对手是日本海军不可一世的海上巨霸——山本五十六。尼米兹对东乡平八郎的显赫业绩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始终充满敬意和怀念。
  国际关系变化多端。美日之间的和睦关系由于俄国海军的战败而日趋紧张。朴次茅斯条约结束了战争,但激怒了日本人。它没有允许日本为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而索求赔款。日本领导层认为,罗斯福有意偏袒俄国。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决定把美国的主要舰艇撤出远东地区。7月中旬,“俄亥俄”号启程返回本国港口。但一批经过挑选、才能突出的人则被留了下来,尼米兹和同学卡纳加都在这一行列。他们被转到历史悠久、曾隶属杜威舰队参加过马尼拉湾海战的“巴尔的摩”号巡洋舰上。
  虽然长期漂泊在外,尼米兹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的。对尼米兹而言,写信似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通过写信,可以整理思想,不受干扰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无论身在何处,他都要给母亲和爷爷写信,给爷爷的信似乎更为频繁一些。
  1906年12月12日,21岁的尼米兹在菲律宾群岛的甲米地写给爷爷的一封信里说,他参加了少尉军衔的考试,估计过关没有问题,他正在努力争取自己指挥一艘舰只。
  信中写道:“上级已经通知我,一旦‘帕奈’号炮艇正式编入现役,就让我去当艇长。它从现在算起还有两个星期就可以服役了,将在南部菲律宾岛屿间巡航。看看这个地区的大地图,你就知道它包括的范围有多大。也就是说,我将可以随炮艇访问想去的任何港口。……舰员总数大约30人,允许由我挑选。我一定要选出一群优秀的舰员。”
  1907年1月31日,切斯特·尼米兹和布鲁斯·卡纳加被正式委任为海军少尉。不久,尼米兹在马尼拉湾出任“帕奈”号炮艇艇长,卡纳加则指挥另一艘炮艇“巴拉圭”号。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就设法在一起航行。他们的任务是巡逻,实际上也是向被征服的菲律宾人和苏禄群岛上的莫罗人“炫耀武力”,航行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和平时期的巡航是激动人心的,他们享受着天天驶向陌生地方的乐趣。
  除炮艇外,尼米兹还负责管辖一个驻有22名海军陆战队员的小型军港——波洛克。这是棉兰老岛的一个狭窄港口,尼米兹花了一些时间在这个小岛上工作。
  尼米兹在家信中写道:“那些日子过得挺有意思,我们没有电台,没法寄信,没有新鲜食物,但打猎的时间很多。有一个水兵曾说,有朝一日在这个海嘴子里将再也看不到一只野鸭了。”
  业余时间,尼米兹向水兵们讲述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他的故事总有吸引人的情节和惊人的妙语。渐渐地,他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专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米兹讲过的故事在海军中广为流传。
  波洛克小型基地的田园生活很快被打破了。日益加剧的美日矛盾波及到在美国的日本侨民。由于大批日本退伍军人涌向加利福尼亚寻找出路,冲击了西海岸的劳务市场。旧金山采取隔离日本小学生的办法进行报复。在罗斯福总统干预下,这种作法才得以停止。与此同时,战争恐惧席卷着美国的亚洲舰队,一直扩展到棉兰老岛。1907年7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把美国战列舰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的旧金山。
  熟悉海战史的人们不会忘记,仅有6艘战列舰的日本海军,在东乡的率领下,以“分而歼之”的方式,将拥有16艘现代化战列舰的俄国远东舰队逐个击败,接着又摧毁了从大西洋调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如果日本想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时间必然选择在大西洋舰队调往太平洋之前,而首当其冲的进攻目标显然是美军控制的菲律宾军事基地。
  尼米兹和“帕奈”号应召调到甲米地海军基地,情况如此紧张,以致于尼米兹在军舰驶近马尼拉湾之前,曾计划派登陆小分队作为前导,去侦察一下美军是否还占领着那块地方。
  炮艇停泊后,尼米兹身着白色制服,挂着佩剑向基地司令官尤·罗·哈里斯海军少将报到。哈里斯是一位铁面无私、不苟言笑的人。他用粗暴的态度向尼米兹发布命令:由尼米兹担任尚未服役的“迪凯特”号驱逐舰的舰长。
  尼米兹并不介意哈里斯的态度,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任命。通常,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绝少让一个22岁的海军少尉去指挥驱逐舰。与他同时期的海军军官,如斯普鲁恩斯、哈尔西和金,都是在26岁到36岁之间开始担任驱逐舰舰长的。
  哈里斯海军少将连尼米兹回“帕奈”号取衣物的时间也没给他,用自己的小艇全速送他到“迪凯特”号上任职。
  尼米兹少尉深知责任重大,他的首要任务是在48小时内把这艘舰只弄到60海里以外的奥隆阿波干船坞,修缮待命,做好航行的一切准备。
  初看起来,“迪凯特”号状况很糟,一些重要设施丢失了,舰上没有粮食,没有油和淡水。当尼米兹抵达时,只有一个值班的菲律宾人欢迎他。其他官兵在尼米兹到达之后才陆陆续续前来报到。
  尼米兹没有气馁,他是一个善于迎接挑战的人,他从来都把解决难题当作发挥自己才干的良机。经过全面检查,他对于修复该舰有了充分把握。“迪凯特”号实际上是与“俄亥俄”号同期建造的高质量舰只,只是由于久未使用,零部件出了问题。
  尼米兹善于交往的本领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他以前通过打扑克结识的几位后勤部门的准尉,为他提供了一切方便,用最快速度把大批装备、煤和水运到了“迪凯特”号舰上。尼米兹和他的船员日夜不停地工作,使这艘舰在限定时间内达到了最佳状况。
  尼米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当他搭乘运送水手的汽艇返回海岸时,脸上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神情。他凝望着马尼拉湾深蓝色的海水和远处树木林立的山丘,心情平静而轻松。他的经验进一步增长了,他没有辜负上司的期望。
  强大武力的威慑作用有时是颇为灵验的。当太平洋舰队厉兵袜马,大西洋舰队浩浩荡荡开回旧金山时,日本政府开始表示他们的和平愿望——邀请美国舰队访问东京湾。恐战气氛渐趋平静。
  罗斯福总统抓住时机宣布,由16艘战列舰组成的“大白舰队”进行包括美国西海岸和日本水域在内的环球航行,借以向世界各国展示美国海军的实力。
  在此之前,体重达300磅、肚皮隆起的国防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作为和平使者出访了许多国家。尼米兹少尉负责塔夫脱部长在菲律宾的航行活动。
  尼米兹为这位肥胖的使者制作了一张特殊的躺椅,还为他讲述了一些“难以置信的得克萨斯的故事”。据说,这些精彩的故事将塔夫脱部长迷住了,以致于他在1909年荣任总统之后,特意到得克萨斯购置了一幢二层别墅。
  尼米兹擅长交际的才能发挥得越发淋漓尽致了,他不仅善于一视同仁地对待下层军官,而且也显示出与任何政治派别的在职官员打交道的本领。他是一个党派倾向不太明显的人,却善于协调关系。
  转眼之间,尼米兹在远东服役已近3年,他渴望早些回国,渴望找机会回家乡探亲。他本有可能搭乘“缅因州”号或“亚拉巴马州”号战列舰回国,但这两艘舰只已经脱离“大白舰队”,正以缓慢速度绕道驶向美国东海岸,而“大白舰队”在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之后,要到1909年2月,才能返回美国。
  1908年春天,尼米兹在例行工作之后,经南中国海到了号称“东方巴黎”的法属印度支那首府西贡港,他对这次旅行十分满意。然而,同年7月7日,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尼米兹在驾驶“迪凯特”号返回马尼拉湾时有点疏忽大意,没有测定方位,只是粗略估计了一下,也没有观察潮起潮落,致使舰艇在马尼拉湾南面的八打雁港口搁浅在泥滩上。
  事情发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却有可能使尼米兹的美好前程毁于一旦。在那个漆黑的夏夜,退出泥滩的各种尝试均告失败。这时候,尼米兹耳边响起了神灵般爷爷的声音,“对你还无法预料的事情不要忧虑”。尼米兹很快镇定下来,他在甲板上架好帆布,处惊不乱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黎明,一艘碰巧路过的汽艇把“迪凯特”号拖出了浅滩。事情似乎就这样迎刃而解了,一切都可以掩饰得如同没有发生一样。然而,逃避责任是与尼米兹的性格格格不入的,所以他立即将这一事件作了如实的汇报。
  按照海军条令,造成搁浅要进行调查,必要时对肇事者要给予处分。因此,尼米兹被传讯到“丹佛”号巡洋舰上出庭受审。
  法庭鉴于尼米兹能够主动交待问题,且是初犯,而且还有八打雁港口海图不详等客观原因,决定对他从轻处罚,由美国驻菲海军司令以“疏于职守”之错给予当众警告处分。
  军事法庭给尼米兹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对他的前程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相反,由于这一意外事件,他回家探亲的时间反而提前了。因为他被解除了“迪凯特”号的指挥职务,不需等待“大白舰队”来到菲律宾海域,而在宣判后两星期就踏上返乡之途了。
  切斯特·尼米兹乘坐“兰杰”号炮艇驶向美国,同行的还有海军军官学校1905届的3位毕业生,他们是格仑·欧文·卡特、约翰·赫·牛顿和亚历山大·沃兹沃思。
  1908年12月初,“兰杰”号抵达波士顿,探家心切的尼米兹立即转乘火车去得克萨斯。
  亨利爷爷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已经无法正常行走。年轻的尼米兹心里很不好受,他尽可能地在轮船旅馆多呆了一些日子。
  这是爷孙俩最后一次见面,孙子的来访给衰老的爷爷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当尼米兹重返大海一年之后,爷爷听到了孙子没有因“迪凯特”号搁浅事件受到影响,而是从海军少尉一跃升为海军上尉的消息时,病痛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他高兴地说:“我的孩子一帆风顺。”
  次年,即1911年4月26日,这个值得自豪的老人在平静中死去,终年85年。他经历了曲折丰富的一生,他的质朴而又深刻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个抱负远大的青年。他心中执着的期待——贡献给大海一位“山里来的海军上将”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化为现实。
  1909年1月25日,尼米兹结束探亲之后,被调到潜艇第1支队任职。他做学员的时候,曾在海军第一艘服役潜艇“霍兰”号上学习,深知潜艇工作的辛苦。他清楚这绝非一件好差事。当时潜艇作为攻击性武器的特殊作用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按尼米兹自己的话讲:“在那些日子里,潜艇是一种非驴非马的东西。”而战列舰是舰队里最具吸引力的军舰,被认为是青云直上的阶梯。尼米兹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之情,他要求到任务繁多的战列舰上工作,但未获批准。
  尼米兹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无法解决时,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发挥。这正是尼米兹得以脱颖而出的捷径。而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心灰意冷。
  尼米兹克服了消极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由此他又获得了一个重要经验:大部分工作,无论多么乏味,只要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就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功。
  他出色地指挥过“潜水者”号、“甲鱼”号、“独角鲸”号潜艇之后,开始进行革新实验。他提出拆除排泄毒气和易于爆炸的汽油发动机,而代之以新型柴油发动机。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从而被公认为潜艇柴油发动机权威。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