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九章 攻陷华沙再调西线


     三路大军袭波兰,从此问世闪击战;
     移师西线再寻衅,黄色计划表悲观。

  曼施坦因听到这一消息之后,马上让这个师派出了一位传令军官,乘飞机前去传达命令。这个军官乘坐一架斯托卡型联络飞机,在队伍开进的上空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团,联络机在黑暗之中降落在纵队的前头,才把他们制止住了。曼施坦因这才松了口气。对于发动战争这样大的事,岂可反复无常?

  1939年8月31日傍晚17时,集团军总部又接到了新命令:

  “D日——1.9;H时——0415”

  由于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伦德斯特和曼施坦因对这个新命令最后能否实行,都深表怀疑,所以准备好了一切预防措施,随时准备悬崖勒马。他们都是整夜未眠,一心盼望着希特勒再次收回成命。但一直等到凌晨,再没有接到更改的命令,于是德国入侵波兰的战争终于打响了。

  波兰曾经在历史上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波兰取得了独立,波兰同苏联和德国于1934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中,波兰从中获取了409平方英里的捷克领土。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已经从西、南、北三面包围了波兰。

  “白色作战计划”规定,德军入侵波兰总兵力约150多万人,其中42个师是正规部队,其中包括24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6个装甲师、4个轻装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外加一个骑兵旅。另外还动员了16个新组建的师,若干个党卫军师,也将参加对波兰的第二波到第四波的攻击。德国空军的主力分成两个军团(航空队),分别配属南北两个方向的集团军。德军对波兰作战计划的基础,就是想尽量利用其边界的全长,以便从一开始起就能包围波军。因此德军部署的侧面的兵力,分成两个距离较远的集团,而中央的奥德河一华尔塔盆地地区,几乎是门户洞开的。

  德军北方集团军,总司令博克上将,参谋长沙尔穆兹将军,下辖第3和第4两个军团,共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第3军团在东普鲁士展开,由库赫勒将军率领,第4军团由克鲁格上将率领,在波米拉尼亚展开。北方集团军的任务就是首先切断但泽走廊内的波军,而后由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拉河上的波兰守军,并从东北方向迂回华沙。

  曼施坦因所在南方集团军的兵力比较强大,实施主要突击,共汁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下辖3个军团,由南向北分别为:第14军团由利斯特上将率领,在上西里西亚、摩拉维亚东部和斯洛伐克西部展开;第10军团由赖歇瑙上将率领,在上西里西亚周围和克劳兹堡南部展开,第8军团由布拉斯可维兹上将率领,在西里西亚中部展开。南方集团军的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方向迂回华沙。

  这两个集团军由两个方向以华沙为目标实施向心突击,突破波军防线后,合围并歼灭各孤立的波军集团。

  波兰统帅部也曾制定了对德国的作战计划,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乘德军主力尚未东调之机,波军首先向北进攻,夺取但泽和德国的东普鲁士,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在西部和西南部边境采取守势,阻止德军的进攻,等待英法军队和寒冬的到来,再向西粉碎德国。波兰在8月24日局部动员,30日宣布总动员,由于时间仓促,只动员了部分步兵师和骑兵师,武器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旧货,空军虽然有卫000余架飞机,但不够现代化。

  波兰军队根据上述企图,预定编为七个军团和另外三个战役群,沿东普鲁士配置了两个军团和一个战役群,沿西和西南部边境配置了四个军团,另外一个军团和两个战役群配置在维斯拉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

  希特勒的战役欺骗手段取得了成功,使波军统帅部的作战计划没有来得及实施。在发动波兰战役之前,德军除了大张旗鼓地修筑德波边界的工事之外,还以演习为名,向德波边界集结军队和作战物资,部分德军扮成但泽军队的模样,从东普鲁士开进但泽,德国的法西斯组织黑卫团,也以进行体育比赛为名进入但泽,在开战前的但泽,采取许进不许出的措施,到处张贴“同志诸君,请免尊口,以免后患”之类的恐怖标语。

  在外交方面,1939年5月德国提出要求波兰交还但泽走廊,希特勒于7月表示,德国方面绝不至于因但泽问题引起冲突,8月又派戈林向波兰驻德大使表示但泽问题乃小事,同意通过调停和谈判加以解决。8月25日,德国派遣了一艘战舰武装访问了但泽。此外还特地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波军总参谋部,并向波兰军事当局解释:“德国进攻波兰全是谣传,德国确定不动员。”8月31日晚间,开战前的数小时,德国外交部长还假装非常亲热的样子接见了波兰驻德大使,并举行了会谈,会谈后,柏林电台立即广播了德国的和谈方案。

  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50分左右,正是人们酣睡的时候,德国撕毁了1934年签订、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2500架飞机,集中了上万门大炮,不宣而战,首先向波兰海尔半岛上的海军航空站和浦克机场,暴风骤雨般地投下了第一批炸弹和燃烧弹,刹那间,轰炸遍及了波兰全国。数小时内,波兰境内重要军事目标均遭到了连续轰炸,波兰空军的21个主要机场同时遭到袭击,交通通信枢纽、电站、桥梁等行政中心遭到破坏。同时,伪装成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在但泽附近的港口向波军的军用品基地开了炮。

  1939年9月10日,法国的甘末林将军给波兰驻法国巴黎的武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为曼施坦因的部队缴获。信的内容是回答波兰人询问波兰何时能得到法国有效的军事援助,甘末林要求波兰驻法国的武官转告波兰统帅部的斯米格雷元帅:

  “在东北地区中,我们正规师的半数以上都开始行动,自从我们越过国界之后,德军开始进行激烈的抵抗,尽管我们有了一些进展。可是我们却被陷在静态战争之中,而敌人对于防御却有良好的准备,同时我们还缺乏必要的炮兵。

  “所以我已经履行了我的诺言,在法国动员后的14天,我的主力开始发动攻势。”

  由此看来,法国确实答应过波兰人,但要过整整的14天才能开始发动攻势。实际上,法军在西线上的兵力早已超过德军甚远。法军100多个师的兵力躲在马奇诺防线的背后。9月3日,法英向德国宣战,宣战后一个月,英国才向法国派出了四个师的兵力驻在法比边境。

  南方集团军按照白色方案的部署,于1939年9月l日拂晓时分,越过了波兰国界,但集团军总部最初却没有跟进,还设在圣十字架修道院中。该修道院是天主教会的一个训练机构,位置在莱希城的郊外,院里有许多空着的教室和宿舍,作为一个战时的高级司令部,实在是一个理想不过的地方。

  集团军司令部工作人员过的是一种斯巴达式的生活,所吃的食品与普通士兵并无二致。年轻的参谋人员还不觉得怎样,像伦德斯特和曼施坦因这般年纪并过惯优越生活的人,有点吃不消。尤其是晚餐,天天吃军用面包和压硬了的腊肉,非常影响胃口的消化。修道士们十分同情他们,把自己种的蔬菜拿来给他们吃。晚饭后,伦德斯特和曼施坦因及司令部的年轻参谋军官们,时常与修道院中的主持闲聊。主持把他在世界各地传教的经历讲给他们听,情节相当动人,使他们大开眼界。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紧张的军旅生活之余,也算是一种调剂。

  9月1日攻击发起后,这种轻松没有了。曼施坦因整夜待在办公室中,焦急地等待前线传回来的战报。必须经过好几个钟点,集团军参谋部才会接到层层传来的前线消息。

  曼施坦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前线生活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也理解前线官兵此刻的心情。大凡参加过战争的人都知道,前线的官兵神经最紧张的时候是在攻击发起之前,在战壕中等待预定时间的到来;可到了攻击发动起来,在第一线的将士们就如释重负,完全忙于周围的战斗,对于其他事情反倒不再关心,心安理得,听天由命。

  而现在曼施坦因待在集团军司令部中,又有一种相反的体会:攻击的开始就是等待的开始,一个集团军参谋长是不能老是向下属各军团、各军师询问战况的进展,这样只会把他们弄得更紧张。所以最好还是静候佳音。一般认为坏消息传得快,但根据曼施坦因多年的参谋生涯,德军的传统却是相反,战况发展顺利,消息就传得快;如果攻势发生了顿挫,则前线就会是一片沉寂,或者是交通线被敌人切断,或者是下级部门不愿意把当前的坏情况直接报给上级,总是希望在情况稍好之后,再来报告好消息,颇有报喜不报忧的味道。

  所以必须等到第一批战报送来之后,不管是好是坏,高级司令部中的人才能解除紧张的心理。这种滋味可想而知,自己辛辛苦苦地建立起来的部队,能够不辜负自己的期待吗?尤其是这次使用了如此大规模的全新兵种——装甲部队,其使用情况会尽如人意吗?在德波边界打响之后,德法边界能不能顶住法国人的攻击呢?进攻发起之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曼施坦因就是在这种紧张不安中度过的。

  不久,第一批战报终于传来,攻势的进展与曼施坦因制定的进攻计划大致吻合。曼施坦因按照“白色作战计划”,把南方集团军的兵力分成了三路,第一路的第10军团,所辖的5个军(霍斯将军的第15摩托化车、希维德勒将军的第4步兵军、霍普勒尔将军的第16装甲军、勒布将军的第11步兵军和随后跟进的魏特夏将军的第14摩托化军)从上西里西亚进攻,后面跟了集团军总预备队的第7军

  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给德军第10军团规定两个目标,其右翼第15摩托化军与第4步兵军,加上后面跟进的第7步兵军,击败波兰拉登附近的波军;左面的一支,德军第16装甲军、第14摩托化军和第11步兵军负责切断波军从罗兹地区到华沙的退路,勿使波军主力退守华沙。到了9月9日,第10军团基本完成了任务,包围了波军的整整一个军团(7个师)。尽管波军奋力突围,还是无济于事,于9月12日悉数被歼。德军共俘虏波军6万余人,缴获火炮130门。

  第二路德军由第14军团从格里西亚突破,渡过桑河,从南面扫荡维斯拉河一线的波军,并与北方集团军的东翼会合。第14军团由布歇将军的第8军、金尼兹将军的第17军、克莱斯特将军的第22装甲军、贝尔将军的第18山地军组成。这个军团的任务是包围在克拉考地区的波军。第14军团的作战是相当艰苦的,尤其是布歇将军的第8军对波兰国境的要塞攻击。9月15日,德军攻占了波兰的卢俄和普里齐斯尔地区,肃清了这一地区的波军并与北方集团军的左翼取得了联系。

  第三路担任接应,由第8军团下辖第13军和第10军,以及党卫军摩托化师,对整个南方集团军,从北面给予纵深梯次的保护。

  在战役开始后的前九天,战斗进展顺利,都是按照曼施坦因事先制定好的作战进度表进行的。但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已经提醒曼施坦因,波军在波兹南省区集中了强大的兵力,于是曼施坦因在9月8日和9日,两次指示南方集团军北翼的第8军团的参谋长,要他特别注意北面的搜索。估计波军大约有10个师的兵力夹在维斯拉河以南,罗兹与华沙之间。9月10日清晨,第8军团司令部突然报告说,其下属的第30师,已经从北面受到了奇袭,波军的兵力相当强大,该军团为了稳定战局曾经一再发动反击,但都失败了,这支波军估计可能是从波兹南省区中撤退出来的主力,因此请求集团军迅速派一个装甲军来支援。如若不然,波军很/能向南把德军已经占领的罗兹城重新夺回。

  曼施坦因向伦德斯特建议,暂时不答应第八军团的这一请求。曼施坦因认为,即使有一个局部严重的危机发生,也不会对整个作战发生重大影响,反而给南方集团军提供了一个赢得重大胜利的机会:现在既然波军主力在维斯拉河以西投入战斗,如果在这一地段将其歼灭,可以省却波军在华沙城下再建战线的可能。

  伦德斯特同意曼施坦因的判断,并没有忙于直接增援第八军团,而是开始了一个包围该部波军的计划,投入了集团军总预备队的两个师,向东迂回,在拉登附近的一个轻装师也被抽调出来,担负包围的任务。已经抵达华沙南部的第16装甲军、第10步兵军,都转过头来从东面投入对这支波军的围攻,第八军团的任务就是尽量地挡住波军,等到德军形成合围之时,才转入反击。

  这样一来,第八军团就要承受波军相当大的压力。为了激励前线德军的士气,伦德斯特上将与曼施坦因亲临第八军团司令部督战。鉴于此役关系过于重大,两人决定他们直接指挥这一战役。9月18日,由赖歇瑙将军指挥德军第10军团的两个军从南面和东面、第八军团指挥两个军向北发动反攻,并同时切断波军西逃的退路。为了有把握起见,曼施坦因向陆军总部请求北方集团军派出德军第三军,从北面渡过维斯拉河加强对波军后背的攻击。波军看到四面被围,企图沿着维斯拉河撒向华沙的门户——莫德林要塞。于是曼施坦因又紧急从拉登地区抽出第15摩托化军,去封锁这条路线。

  波军又对突围作了几次尝试,先是向南,然后是向东南,最后又转向东西,但都没有奏效。于是,在9月18日,波军完全崩溃,战线沉寂下来。9月20日,各军团上报此次战役的战果:第10军团俘虏了9万人,大炮320门,飞机130架和战车40辆;第8军团也俘虏了9万波军,装备不计其数。波军在此战役中,共损失了9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另外10个师的兵力也被击溃。

  下一个目标就是华沙。随着布楚拉河会战波军的惨败,莫德林要塞的波军将要收缩回华沙。南方集团军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匪上这支波军部队退守华沙,最好是在波军撤退的途中就消灭他们。

  鉴于苏联于9月17日也对波兰开始采取军事行动,苏德双方决定以维斯拉河为界,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曼施坦因调集全部的军团炮兵。

  17日那天,德国电台广播了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的最后通牒,此时,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早已撤出华沙,波军统帅部宣布对该城死守到底。

  曼施坦因指挥奉命攻占该城的德军第八军团,大致沿华沙城的圆环式铁路进逼,对华沙构成一道严密和连续的封锁线。为了避免华沙城内的巷战,曼施坦因建议使用德军优势的炮兵和飞机轰炸的联合效力,来迫使华沙投降。如果还不奏效,则采取断水断粮的方法。希特勒早就有使用空军轰炸华沙的打算,因此很快得到了他的批准。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以及重要补给中心发动了炮击。随后,局部的攻击也开始了。为了配合华沙保卫战,华沙西南的波兹南、托斯、罗兹等地共约10个师的波军残部,会合起来对华沙南面的德军进行了反击,使华沙坚持了10余天。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向华沙城内散发传单,警告该城即将受到轰炸,并要居民投降。因为波军仍继续顽强抵抗,所以在同一天下午,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

  9月27日中午,伦德斯特和曼施坦因视察了曼施坦因以前当师长的第18师,它刚刚攻下了华沙防御线上的两个堡垒,突然听到了波军愿意投降的消息。

  9月28日,波兰守军司令与德军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柯维兹将军之间签订了降约,降约上规定,对于平民人口和负伤的波军,应立即予与救济,对于英勇的被俘虏的波军应尽量维持其军人的荣誉。军官被准许保留其军刀,士兵在完成其必要的处理之后,即可获得自由。

  虽然波军的主力在布楚拉河会战和华沙保卫战中都被歼灭殆尽,但在格里西亚东部和桑河下游的波军,还不时有零星的抵抗。这时,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突然接到了统帅部的命令,把刚刚向第14军团投降的波兰卢俄城,交给苏联军队接收,并把整个集团军。的兵力都撤到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划定分界线的后方,这条线东南从波兰的乌左克山口起,到普里齐门斯尔,然后再沿着桑河与维斯拉河,直到华沙。曼施坦因对元首的这一决定感到愤愤不平,南方集团军在那两条河北岸所做的战斗都是浪费精力,反倒让俄国人坐收渔利。

  波兰战役结束了,83万波军全部覆没。南方集团军一共俘虏波军52.3万多名,野战炮1401门,机关枪7600挺,飞机274架,坦克96辆以及其他武器装备。南方集团军死亡、负伤、失踪军官1260人,士兵3万余人。。

  10月5日,也就是华沙陷落的第8天,希特勒在华沙城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所有驻扎在该城附近的各师都参加了这次庆典。曼施坦因协同伦德斯特,以集团军负责人的身分参加了典礼。

  原定在阅兵式结束之后,离开华沙之前,元首希特勒接见参加波兰战役的高级指挥官们并与之会餐。这次接见的地点选在华沙城郊的一个旧的飞机库中,会场特地安排了一张大桌子,附近一个师的野战厨房专门为这次会见准备了丰盛的食品。德军的高级将领们都盼望着元首的到来,亲身受到元首的眷顾和褒奖,那才风光。

  但元首使他们大失所望,希特勒只是进到这个旧飞机库里转了一圈,看了看桌子上铺的白色台布和陈列的秋花,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跑到外边与部队坐在一起就餐。他喝了几口汤,并且与周围的士兵闲谈了几句之后,就直接登上了已经发动的飞机。

  元首飞走之后,给正在兴头上的德军高级军官们兜头一瓢凉水。军官们议论纷纷。曼施坦因也认为,元首这样做确实过分,这种故意的做作虽然可以表达元首有“接近群众”的美好品格,但他的行动却不一定能起到好的作用,不会赢得军人真正的赞许。曼施坦因觉得,在赢得波兰战役的胜利之后,国家元首为了尊重全体作战部队起见,最应该接见他们的指挥官。这样一定更会赢得军人们的拥戴,把军官们晾在一边的做法,是很失人心的。

  波兰战役结束之后,在给最高统帅部的报告中曼施坦因检讨了得失: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星期中,决定胜负的两个因素是:其一,装甲部队对波军作正面的突破,它们一直渗透到波军的后方深处,德军的步兵师紧随前进。其二,波军的空军必须被消灭,德军步兵和装甲兵没有来自天空的威胁,加之波军的通信网被德军有效的攻击所切断,使波军对作战不能有任何集中的控制。

  “赢得整个波兰战役是因为以下两个条件得以成立:第一,为了在东线保持必要的优势起见,我们在西线就必须准备作相当的冒险。假使西方国家尽可能地提早在西线发动攻势,则战局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波兰统帅部如果不是把兵力分散配置,以图守住所有的东西,而是集中力量于要点之上争取时间,苦撑到联军打到莱茵河为止,那么德军统帅部就不得不叫停。作为波军个人而言,必须承认,他们作战是很英勇的。”

  “德国之所以取得成功,进军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速度又取决于大量地使用坦克部队,坦克部队使用得成功,又取决于它的非传统用法。空军的支援、步兵与装甲兵的成功协同也是一个原因。”

  “实际上,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德国军人发现了一种方法使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静止模式中解脱出来,在新工具——装甲部队的帮助下,发明了机动作战的战争艺术,这才是德国成功的真正秘密,也是闪击战的精髓。”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布楚拉河会战,这是波兰战役中南方集团军的一个杰作,把整个波兰的兵力一网打尽,破坏了波军统帅的两个企图:在维斯拉河湾与德军背水一战,或者牵制德军的重兵集团,从而使维斯拉河以南的波军退往华沙。这一战役使波军的这两个企图都没有实现。

  1939年10月15日,曼施坦因在罗兹城南方集团军总部,见到了德国陆军总部的胡辛格上校,他们过去同在一个部门工作,彼此是老朋友了。胡辛格上校带来了一个消息:这个月底,南方集团军总部将移往西线,现在的驻防将由第八军团接替。

  1939年10月21日,曼施坦因奉命到设在左森的陆军总部去接受新的作战命令。赴总部的途中,他顺路去看望了李格尼兹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也去看了自己的妻舅——他在波兰战役中负了重伤,正躺在林茨的布里斯劳医院中养伤。

  波兰战役结束之后,由于南方集团军不久就开到了西线,曼施坦因没有在波兰担任占领军的任务。他渴望着下一次战争,渴望着在波兰战役中崭露头角的装甲兵和闪击战再一次得到实践。

  南方集团军司令部于1939年10月24日抵达了西线的科布伦兹,并接管了为了西方战役而新建立起来的德军A集团军。A集团军当时下辖德军第12和第16两个军团。其前线各师沿着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的边界,一线展开,并且占领了攻击出发阵地。阵地的纵深,则一直延续到莱茵河的东岸。

  科布伦兹市是A集团军总部的所在地,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莱茵河畔。集团军司令部设在城内的一家名叫里森·弗尔斯霍托夫的旅社,这里对曼施坦因是再熟悉不过的:他在青年时期在附近名叫恩格尔斯的小镇上充当入伍生的时候,他总留连于这个旅社建筑的优美。但是今天,由于法英已经对德国宣战,这里不久将受到战火的威胁。

  这座曾便曼施坦因倾心的建筑,带有明显的中世纪教堂的风格,装饰得很华丽,也很宽敞,只是窗户比较小,加之周围参天的树木,阳光能透过的时间很短,所以房内略显阴暗。

  距离这栋房子不远处,有一片树林,看上去饱经风霜,已经有了相当的年头儿了,树林正中,立着一块古色古香的石碑,那是1812年由法国驻科布伦兹的占领军司令官所树立,碑文亦由法文书写,内容是纪念拿破仑皇帝率领他的军团远征莫斯科,渡过莱茵河。碑上记叙了拿破仑的功绩,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但在这块碑文之下,又有一段碑文,为1814年拿破仑被打败后,俄军驻科布伦兹的占领军司令所撰,大有“立此存照”的意味。两段碑文并存,确实有点讽刺意味。

  “如果元首希特勒能见到这座石碑和碑文,不知他是作何感想!”每当路过这里的时候,曼施坦因都禁不住暗想。

  曼施坦因自己的办公室设在旅社的古老建筑之中。在此之前,这里一直是德国陆军驻科布伦兹师的师部,现在这个师已经开拔到前线,这里已经是人去楼空了。

  为了加强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的参谋工作,曼施坦因建议,从A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部门调来了一位名叫特雷斯考的中校军官,他也在陆军参谋部当过军官,为人头脑敏锐,风度优美,非常有才能,在陆军参谋部第一处(即作战处)担任作战参谋,而曼施坦因恰好在这个处中担任过作战处长,因此可以说是曼施坦因的老部下。

  特雷斯考日后在曼施坦因所拟定的西线作战“曼施坦因计划”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位中校的夫人是德国前军政部长和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的女儿,在柏林的社交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关系。为能使这个计划取得参谋总部的首月,特雷斯考夫妇没少在柏林奔波。作为回报,曼施坦因出任装甲军军长和军团司令之职的时候,也曾想再把特雷斯考调来做自己的参谋长,但数次都被陆军总部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别处也需要像他这样有才干的人。”

  特雷斯考后来在1944年7月间,作为谋刺元首希特勒的主谋而被枪决。

  德军A集团军在科布伦兹的整个冬天,都是在沉闷和压抑的气氛中度过的。对法国的进攻,曼施坦因认为最好的时机应该是第二年即1940年的春天,或者更晚。而希特勒却希望在1939年秋天打响;被证明这个季节不行后,他又幻想能够在冬季发动攻势。这位元首非常宠信戈林的空军气象专家给他预测的一段良好的天气,一旦有这样的天气,他就立即发出用代字的命令,要部队开始进入最后的集结地。

  可是每一次,空军气象专家的预测总是失败的,不是大雨滂沱,使地面变成了烂泥潭,就是严霜大雪,使战车与飞机无法出动。其结果是一再收回成命,这种反复无常的作法,对于指挥官和部队来说,都是同样的头疼。

  曼施坦因亲自起草了一份报告,向最高统帅部诉苦:连续的大雨已经使攻势的部署暂时不能执行。希特勒认为这是陆军将将畏惧作战的借口,于是就派来了他的侍卫长希孟德将军,亲自来视察地面的情况是否有他们所报告得那么严重。

  曼施坦因派特雷斯考来应付希孟德,他们两人过去曾是一个团队中的老战友,特雷斯考拉着希孟德在寸步难行的泥泞的耕地上“视察”,整整的一天,晚上掌灯时分才回到集团军司令部,希孟德完全被累垮了。自从那以后,希特勒就再也不用这种方法来检验集团军关于天气恶劣的报告了。

  对朝令夕改最伤脑筋的应该是集团军总司令伦德斯特上将,他这个人是很缺乏耐性的。在这个时候,许多文件像洪水一样冲进集团军司令部,幸亏德军陆军中有一条不成文规定,那就是指挥官应该不亲细务,所以伦德斯特总司令可以不必理会这些文件,每天上午还能够在莱茵河畔长时间地散步。他把这些他不愿意看的文件总是丢给他的参谋长曼施坦因,等曼施坦因处理完毕之之后,也到河边去活动一下的时候,他们再一起回来。

  这年的冬天,气候也显得十分特别,天气格外地冷,莱茵河水结了冰,时常雨雪交加,伦德斯特却只穿一件薄薄的军用雨衣出去散步。曼施坦因屡屡劝他,有时甚至是向他提出抗议,他却告诉曼施坦因说,他自己这一生当中,从未穿过大衣。这位年老绅士始终保持着他在入伍生团中所养成的斯巴达精神。

  “现在我已经到了这般年纪,总不至于再去买一件吧?”他有点开玩笑地对他的参谋长说。

  伦德斯特还有另外一个习惯,也使曼施坦因回忆起自己在入伍生时代中的生活。当伦德斯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等候部下的口头报告时——曼施坦因和其他参谋人员,每天都要把情况向他报告——他总是用一本侦探小说消磨时间。当时,侦探小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只能作为一种消遣,而不是高深的军事理论著作。他有时也觉得当着部下的面看这种书很是难为情,所以就要了小小的花招,把侦探小说放在抽屉中看,一见有人进来就迅速地把抽屉关上。这些下级们也故意装做什么也没看见,一本正经地向他汇报。这是在少年候补军官学校时代所采用的老办法。当时,曼施坦因在上自修课时,就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对付教官。

  1939年11月中旬,古德里安将军的第19军军部移到科布伦兹,改归A集团军指挥。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有了较多的接触。

  为了鼓起高级军官对战争的狂热,纳粹党魁们在柏林进行了一连串的讲话,主讲人有戈培尔、戈林等人,希特勒也于11月23日亲临训辞。听众都是三军的将领。

  “空军的将领们,在戈林的领导之下,是绝对可靠的;海军的将领也可以信任,但是党对于陆军的将领们却并不敢这样的信任。”三人的讲话都表达了同一意思。于是刚刚进行完波兰战役的陆军将领对此是大感不平。

  回到科布伦兹之后,古德里安找到了集团军参谋长曼施坦因,表达了对此的不满。曼施坦因也同意古德里安的意见,认为陆军将领们对于这样大的侮辱是不应该一声不吭的。伦德斯特司令官却不肯多管闲事,他对这个事件早就一目了然,他至多只愿意去。和陆军总司令谈谈。

  曼施坦因干1939年10月21日到左森的陆军总部,去代表人集团军受领“黄色作战命令”任务的时候,就察觉到陆军总部的情绪似乎十分消沉,这与刚刚在波兰取得的胜利的喜庆气氛是极不融洽的。曼施坦因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了当时的感受: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主管作战的首席参谋次长斯图普纳格将军和陆军总参谋部的作战处长格莱芬堡上校,他们三人所作的合奏,显得非常低沉。

  他们向曼施坦因隐约道出了陆军总部对这个进攻西线的黄色作战计划并没有信心,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德军能在西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个计划只是在希特勒的屡屡催促之下才制定和颁发的。后来陆军总司令和陆军总参谋长到A集团军总部视察时,也忧心忡忡地表达了这一个意思。这未免使得曼施坦因大感惊异,在刚刚指导过德国军事史上最卓越的战役之一后,陆军总部在最高统帅部中的地位就下降得如此之低,这种情况着实地令人费解。

  波兰战役之时,外部并没有听说过希特勒与陆军总部的争执。在西线发动陆上攻势,具体应该由陆军总部决定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可在9月27日,希特勒事先并未与陆军总司令商量,就直接向三军各总司令宣布,他已经决定在同一个秋季在西线发动攻势,并且准备侵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的中立。陆军总部不得不承认了这一即成的事实,于1939年10月9日,以训令的方式,重申了希特勒的这一决定。

  曼施坦因的心里涌起了阵阵的悲哀,陆军总部完全是自动地屈服了。它颁发了一个自己对之都毫无信心的作战训令。陆军总部已经蜕化成一个纯粹技术性、执行性的机关,放弃了对陆战所应负的指导责任。现在,希特勒与他的最高统帅部不仅决定陆军应该进行何种战争,而且连时间、地点和方法也都事先决定了。

  在贝克被免职之后,陆军总部中第一个能与希特勒直接接触的人就是新任的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他来自巴伐利亚的参谋部,精通一切参谋业务。自他代替贝克出任总参谋长之日起,就密谋打算推翻希特勒,希特勒自兼陆军总司令之后,哈尔德实际上就是希特勒的参谋长了。对于德国军队的传统来说,一位参谋长对他的总司令缺乏信心,甚至要存心反对总司令,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从陆军总参谋长的位置上来说,他要使总司令希特勒领导F的陆军获得胜利;而从一个叛逆者来说,他却不能取得这种胜利,使他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加之哈尔德上将对部队缺乏同情心,使他成功的机会极为渺茫。1939年秋季中,陆军总部就是由这样的两个人领导的。

  不知哈尔德上将到底将元首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