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2 等待


  刚刚入秋,三毛便到了乌鲁木齐,却正赶上王洛宾太忙。乌鲁木齐电视台准备赶拍一部关于老人的纪录片。王洛宾一天到晚几乎完全生活在摄影机的镜头前和记者们的包围中,除了睡觉是一个人以外,连吃饭,都是一大群人吵吵嚷嚷地跟着。
  收到三毛的电报后,王洛宾非常高兴,自从和三毛相识以来,初次见面时和三毛的短暂相处的时光令他常常回忆起来便忍不住欣慰地笑,和三毛分别后的鸿雁往来更是他生活的慰藉,丰富了他的生活内容。三毛热情洋溢的文字给他室寂的房屋带来色彩和温暖,使他在炎热的夏季也如沐春风;三毛活泼开朗的性格、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让他在生命中再一次感受到青春的甜美。
  他怎么会不热切地盼望着和三毛约定的秋日重逢?收到三毛很快就飞抵乌市的消息,怎么能不让他欢喜到心里去?
  三毛的飞机抵达乌鲁木齐的时间是傍晚,王洛宾当天还有拍摄任务。可是他不能不去机场接三毛。于是他只好向导演请假,说他要去接三毛。
  导演一听到“三毛”这个名字,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的惊喜,两眼竟闪出光来。他灵机一动:如果把三毛也拍进王洛宾的片子,两个巨星在一起,一定会取得双层名人效应,片子一定更受欢迎。
  而且,王洛宾的歌虽然流传极广,甚至在海外传唱,成为世界名曲,但他本人的名字却为少数人所知晓,如果让知名度极高的三毛来为他伴戏,那他的声名肯定不久便会远扬海内外。
  导演认为,如果三毛答应帮王洛宾拍戏,那将是对王洛宾最大的帮助。
  导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洛宾,王洛宾也动心了:他漂泊了大半生,落魄了大半生,埋没了大半牛,将近髦耋之年,他终于有了抬起头来显露自己的机会,他也很想拥有响誉世界的地位,这本就是他早就应该得到的,既便有追名逐利之嫌,也实在无可厚非,谁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观感?谁不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美?就连作风潇洒随意的三毛,不也难以挣脱俗名的羁绊?不断追求淡薄名利这一人生境界的她,不也一次次在观众面前言不由衷?况且俗尘中人,有谁能不为名利奔忙?谁能说追名逐利便说明了一个人的品质不好?不过是人生态度和方式的一种罢了。
  王洛宾同意了导演的从三毛下飞机便拍起的安排。而且,王洛宾还想当然地认为这么多人去迎接三毛,三毛也许会为大家对她的热烈欢迎感到更加高兴。
  “当然,这仅仅是王洛宾一种善意的猜测和设想而已。
  飞机停稳了,三毛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慢慢地收拾自己的行李。她故意不慌不忙地整理着一切,为的是等待别的乘客下机。
  三毛这次来大陆,完全是一次静悄悄的私人旅行,她到新疆专程探望王洛宾更是一次两个人私底下的单独见面。
  她知道王洛宾在机场等着她,她为马上就要见到他而兴奋不已。她已经在信件往来中亲热地叫了15回“洛宾”,无论其中蕴含的是深厚的友谊还是朦胧的爱情,她都盼望着能当面这样称呼他。
  但是她忍着,把所有的兴奋和激动都忍着,她静静地等待别的乘客下机,直到最后一个乘客消失在舱口,她才站起身来,提好行李,下机。
  洛宾,你一定等急了吧,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要单独见到你,不要隆隆重重的,不要轰轰烈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不对?只有我们俩,只要我们俩,没有人来打扰,你也喜欢着这样的场面,对不对?
  三毛边走边想,低低地哼起王洛宾的那首《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爬上来,照在我的姑娘梳妆台。

  依拉拉梳妆台。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的葡萄摘一朵,
  轻轻地仍下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依拉拉爬上来,
  照在我的搂前常春槐。
  依拉拉常春槐。
  你想吃那葡萄莫徘徊,
  依拉拉莫徘徊,
  等那树叶落了再出来,
  依拉拉常春槐。

  多么柔美的旋律呀!三毛露出一个极甜美的笑容。
  她想,洛宾见到她一定会高兴坏的。而且,她还得意起自己的这种最后一个下飞机的安排来,两个人单独面对,这样的方式该是何等地充满着温馨的诗意呀。洛宾,能写出《半个月亮爬上来》这等杰出的作品来的情歌大师,他怎么可能会不爱这样的诗意呢?
  洛宾,我来了!
  王洛宾一行七八个人,端着摄像机,举着荧光灯,捧着鲜花,等着迎接三毛。导演向机场提出请求,准许他们进入停机坪,于是他们便得以在舷梯下迎接三毛。
  可是好半天都不见三毛露面。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乘客一个个地走下飞机。王洛宾等人的眼睛全都死死地盯着舱口,生怕一眨眼三毛就要飞走似的。
  好像最后一个乘客也走下飞机了,还是不见三毛。
  咦,莫非她又临时改变主意不来了吗?或是有什么急事要办而改了航班?
  王洛宾的心中开始升起见不着三毛的失望和遗憾,脸上显现出焦躁与难过的神色来。
  “哇,来了!”
  不知是谁欢呼了一声,三毛的身影出现在舱口。
  守在飞机下面的人全部热烈地鼓起掌来,荧光灯强烈的光线射向了三毛,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她,几个男女青年捧着鲜花拥上舷梯,一些还未走出停机坪的乘客又转回来看热闹,跟着一起欢呼、鼓掌。
  三毛兴高采烈的脸上甜美的笑容消失了,脸色像暮色一样沉下来,浓云滚滚地堆积在恼怒的眼里。三毛瞪了王洛宾一眼,一转身,返回了机舱。
  主角都没了,还拍什么?
  掌声、欢呼声逐渐稀落,停止,寂寥的空气,说不出的尴尬。
  在舷梯上的几个人上也不能,下也不能,困窘地站在原地面面相觑,又同时扭回头来看着王洛宾和导演,一脸的不知所措。
  三毛的“任性”,他们终于领教到了,三毛有三毛的个性,不会总对人做着热情的笑脸,尤其她不喜欢的人。
  可是王洛宾是三毛非常喜欢的人呵,也正因非常喜欢,才更加觉得气愤和伤心。
  三毛坐在座位上,难过得几乎要哭出来。她已经把洛宾视为知己,没想到洛宾却做出这种她最厌恶的事。
  不是知己,不了解,她可以容忍;是知己而不了解,她觉得不能原谅。
  “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也。”
  三毛所期盼的、她自己苦心经营的重逢场面被搅得一塌糊涂,心情很糟糕,她甚至决定不下飞机了。
  王洛宾也被三毛的晴转多云惊吓得愣住了,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
  三毛生气了。不管怎样,先把她劝下飞机再说。
  王洛宾赶紧整了整顿带,叫舷梯上的人先下去,他一个人捧着鲜花走进了机舱。
  机舱里,航空小姐正在微笑着请三毛下机,三毛没动,请求航空小姐再让她多待一会儿。航空小姐正要再劝三毛,这时,王洛宾走上来请小姐结他们一点时间,小姐微笑着点点头,走开了。
  “三毛,下去吧,他们都是些好人,是我的朋友。”王洛宾小心翼翼地说。
  “洛宾,你让我很失望。而且,你的朋友我并不喜欢,他们是些没有礼貌的人,我事先并没有跟他们约定,他们为什么要来给我拍像?还有,上次我来见你,并不知道你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朋友……”原来你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寂寞的人,你根本不需要我安慰,不需要我陪伴,那我还来做什么?
  三毛的心中激动地想着,但她看见洛宾老人的脸上显出难堪之色,心又软了下来,那些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洛宾心中也颇有悔意,怪责自己不该在没有经过三毛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安排。这样一想,他便越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于是真心真意地向三毛赔起不是来:“是我不好,我不应该不征求你的意见。不过,请你相信,我们是出于一片好心,虽然我们的做法太莽撞了一些,但我们是真心诚意地欢迎你的到来。你放心,下次我一定不会做事先你不知道的事。”
  看见三毛紧绷绷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下来,王洛宾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哎,女人,就是吃软不吃硬的,要哄才行。
  “我们下飞机吧,好吗?”
  三毛看着王洛宾几乎是一片银白的头发和胡子,不忍再让他为难,便点点了点头,还对他温柔地笑了笑,表示她的谅解。
  “啊,你终于肯笑了。”
  王洛宾也笑了,一直背在身后的手这时突然亮了出来,一大捧鲜花一下子怒放在三毛的眼前。
  “哇——”三毛接过鲜花,捧在怀里,深深地嗅着花香。
  “洛宾,谢谢你。”三毛快乐地说。
  “用不着谢我,只要你不生气,就比什么都好。”
  王洛宾一边帮三毛把背包背上去,一边说:“你信中不是说要到我那儿住吗?我已经把你的房间布置好了。”
  “洛宾,你真的同意我来住?”三毛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惊喜地盯着王洛宾。
  “那当然,你来往,我随时欢迎。”
  “哇——,洛宾,你真是太好了。”
  三毛像个孩子似的扑进王洛宾的怀里,在他的耳边开心地大叫:“洛宾,你真是太可爱了!我们快回去吧!”
  三毛的情绪是善变的,喜忧常在一念之间,而且爱走极端。刚才还气得不肯下飞机的她,这下又开心地催着别人走。
  站在飞机下面的人,焦灼地看着舱口,不知王洛宾能否把三毛劝下来,全场鸦雀无声,气氛相当紧张,导演圆圆的胖脸上沁出了汗珠,不知这出戏万一主角不肯亮相,不知要怎样收场。终于,三毛怀抱鲜花,倚傍着王洛宾出现在了机舱口。王洛宾轻轻扶着三毛的手臂,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竟像扶着自己的新娘,和三毛走下舷梯。
  观众们没有像上次那样轻举妄动,既不欢呼,也不鼓掌,像,是不敢拍了,荧光灯倒是一直亮着,现在成了三毛和王洛宾的照路灯。观众们的眼睛一直在三毛脸上寻求讯号,不敢再像第一次那样作热烈欢迎状,生怕又把三毛“吓”得一扭头回了机舱。
  三毛的脸却是多云转晴,甜甜地亮亮地笑着,向大家挥了挥手。
  气氛一下子便活跃起来;空气不再那么紧张了,欢呼声、鼓掌声一下子响了起来,突然得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人们全部微笑着,摄像机也重新打开了。
  三毛看看天空,黄昏将近,逐渐下拉的夜幕的西边角上还挂着一些残霞,三毛看着下面一片人声鼎沸,感觉一切太像演戏。
  和王洛宾的单独会面却成了这样的大曝光场面,三毛的心中又禁不住掠过一丝凉意,泛起一声冷笑。
  好,演吧,演戏也没什么不好,大家都来演,大家都作假,便分不清谁真谁假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呵!人生不也就是一场戏么?演吧,演到厌倦的时候就可以落幕了。
  三毛这样想着,脸上换上了一副灿烂笑颜的面具,她的苍白的脸,她阴郁沉重的心,她心中掠过的凄绝的寒意,全都在这副精美绝伦的面具下躲藏起来。
  在同大家合影的时候,三毛拍了拍身边的王洛宾的胸脯,开了句玩笑:“木乃伊,你还结实着呢!”
  引得大家都欢笑起来。
  终于到了可以回去的时候了,三毛的脸上,真实的倦容才在灿烂的笑容中显露出来。
  王洛宾的空荡荡的住宅,那个三毛在台湾每次想起便同王洛宾的孤清凄凉联系起来的令她难过不已、悲悯不已的寂寞地,此时在暄嚣的人群中竞显得无比温馨、无比清静起来,因为那将是她和洛宾两个人的天地,在其中,他们可以互相给予慰藉。
  她早就盼望着的,便是这样的时光,和洛宾单独相处,不受尘世的牵绊,无拘无束地交谈,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日子。
  本来三毛希望和王洛宾单独坐车回去,但王洛宾是随着导演一行坐车来的,是电视台的车。回去的时候,当然也应该是大家一同走,这样既方便,又省车钱。三毛想,这么长时间都忍过来了,也不在乎再多忍一下,反正很快就将有大量的时间只属于他和洛宾两个人的了。想到这些,她的心又快乐起来。
  在车里,三毛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便将自己送给王洛宾的礼物拿了出来,那是从台湾带来的三盘民歌磁带,全是王洛宾的作品,制作得非常精美。
  “洛宾,送给你。我从台湾带过来的,喜欢吗?”
  创作者们都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礼物赠送给别人,三毛却别出心裁,把别人的作品送给别人,而且也总能送到别人的心上去。她在台湾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
  1976年,三毛和荷西因为海牙国际法庭判决西属撒哈拉民族自决,造成西撤的混乱而被迫撤离沙漠,在大加纳利群岛的一座滨海社区定居下来。没过多久,荷西失业,两人靠着遣散费和三毛的稿费艰难度日。祸不单行。三毛遭遇车祸受伤,骨伤刚愈,下体又出血,身体状况糟糕到极点,而且因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心中又焦虑万分而继续恶化。
  为了治病也为了家中少一张嘴吃饭,三毛决定回台湾探亲。
  三毛回到台湾时,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数不清的鲜花,一批又一批的记者采访,应接不暇的读者签名,名目繁多的会议出席,没完没了的饭局应酬……成名的浪潮终于向她迎面而来,席卷了她。
  许多她当年仰慕不已的名家,如今已成了同她在饭局上筹觥交错的朋友。最值得一提的是,她与老作家徐讦的相交。
  徐讦是早在30年代便在文坛崭露头角的知名作家,三毛在小学时代所读的平生第一本中国长篇小说,便是徐讦的《风萧萧》。
  三毛是在一场饭局上和徐讦相识的,两人感觉彼此都很投缘,徐老先生尤其喜欢开朗活泼、洒脱浪漫的三毛,于是便脱口说出了要认三毛作干女儿的话。三毛是个聪慧伶俐的人,何况她对徐讦从来崇敬不已,于是顺水推舟,当着众人的面,当下便给徐讦行了女儿礼,皆大欢喜。
  认了干爸之后,三毛立即跑遍了台北的书店,搜罗了一大捆徐讦的作品,包装起来,直奔徐家,送了徐讦这份“厚”礼,深得徐讦的欢心。
  这一次来大陆,三毛又以同样乖巧的方式赠送王洛宾礼物,果然也把王洛宾欢喜得不得了。
  千里迢迢,从台湾带来的礼物,虽然只是三盒磁带,却也实在是礼轻情义重了。
  “谢谢,谢谢……”王洛宾一迭声地说着,爱惜地从三毛手中接过磁带。
  拿在手中仔细一看,竟全是自己创作的作品,王洛宾激动地抬起头来,紧紧握住三毛的手,问道:“台湾出版了我的歌?”
  三毛点点头:“你喜欢吗?”
  王洛宾兴奋得几乎要手舞足蹈了:“喜欢,喜欢,喜欢得不能再喜欢了。”
  王洛宾兴高采烈,三毛也欣慰不已,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份真心诚意的礼物也要被人弄来大作文章。
  车上别的人也都围拢来传看了这份礼物,分享着洛宾老人的快乐。
  台湾来的磁带又激发了那位导演的灵感,他的那双职业性的眼睛告诉他:这将是一个绝好的题材。
  一定要把它拍进片子里去。
  导演决定下来后,便开始了对王洛宾和三毛的游说。
  他告诉三毛他们正在拍一部关于王洛宾的片子,这部片子对于王洛宾的事业相当重要,他们拍这部片子的目的便是要使更多的人知道“王洛宾”这个名字,让王洛宾有他应该得到的一切。
  三毛的心一点点地沉下去,肚子里发出一声声冷笑:得到的一切!哈,这一切是什么?不过是多得能埋人的鲜花,响得会震聋耳朵的掌声,撑死人的饭局,累死人的讲演,烦死人的采访,这些,她三毛已经厌倦得不能再厌倦的东西,令她疲累得不能再疲累的东西,竟可笑地成为一个79岁老人追求和经营的事业。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洛宾,他当是从心所欲的年龄,是他没有达到这种人生境界,还是他善良敦厚,不忍拒绝别人对他的请求?
  洛宾,你是身不由己,对不对?
  三毛抬眼看王洛宾,见他正兴趣盎然地听着导演言词恳切的话。
  感觉到三毛在注视自己,王洛宾侧过头去,微笑着问三毛:“你觉得怎么样?”
  问句的内容虽然是商量的内容,语气却是盼望的语气,盼望着三毛的答应,而且他的表情分明非常自信,自信三毛一定会答应下来。协助自己拍戏。
  三毛机械地点点头,心已经下沉到了谷底,失望,太失望了!
  三毛的人生观太矛盾了。对于名利,她也是追求的,渴望的,放不下的,年轻的时候,她也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引人注目,正因为希望得太强烈,那份极端的好胜心,使她对数学老师的那次当场羞辱无法忍受,一直耿耿于怀,造成了她背负了一生的暗藏在自信背后的自卑心理,自卑和自信在她的身上是一体的两面,她越要在众人面前表现她的自信,就越说明她的自卑。
  “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必须具有价值,生命,便是价值的实现和求证。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显现出来,再孤绝的生命,其价值都只能在别人的眼中得到求证。
  “追名逐利”,不过是将生命价值的求证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话来表述罢了。这个词之所以总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它用了“追”、“逐”二字,在人的眼前制造出一个贪婪的形象。
  也有人认为是沾了“名”、“利”二字,因为这两个字总让人联想到庸俗。事实上,“名利”真这样俗吗?当然不俗!如果将“名利”放到广义上去理解,“名利”不过是很原始、很自然的东西,追名逐利便也成了生命的历程的另一种表述。
  可惜的是,名利的追求和获得,最终总要与名利的束缚和牵绊重合在一起,成名之后便有盛名之累,而且是名越大,就越累得厉害。于是,逃世,脱俗等麻烦事便来了,苦苦地追求名利之后,一旦拥有,对淡泊名利的追求便又来了。所谓“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这样的矛盾本是有了社会以来,人类最古老,最长远的矛盾,世上人皆如此,三毛自然也不能例外。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应这种矛盾,情绪上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对于天生神经敏感,身心成熟阶段又在自闭于社会之外的状态下渡过的三毛来说,这个矛盾便成为无计可消除的内心深处的巨大痛苦了,这个痛苦伴了她一生。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人生,真如一个钟摆!”
  三毛的钟摆便在不堪红尘喧嚣,追求片刻安宁的逃世和难耐桃源寂寞,渴望人情温暖这两个极点之间作大幅度的摇摆。
  1979年,荷西死后,三毛难忍悲痛,本想自杀,随荷西同去,念及双亲健在,实不忍为。她说: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所以,我是没有选择的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三毛《不死鸟》。
  1980年5月到1981年夏,三毛在荒芜的大加纳利群岛的海边社区隐居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次隐居是一次苦修——
  望着那片牛羊成群的草原和高高的天空,总使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死去了,才落进这个地方来的。
                         ——三毛《银湖之滨》
  1981年5月,台湾新闻局驻马德里代表刘先生给三毛打了一个长途电话,邀请三毛回台北参加台湾1981年度广播电视“金钟奖”颁奖典礼。
  隐居以前便决心要老死海滩,不回红尘的三毛在电话中一口回绝了,但放下电话后,她的心绪久久平静下来,思凡之心一动,便再也无法苦修下去,于是一个电话拨通家里,听见母亲的声音,便脱口而出:“妈妈,我要回家了。”
  三毛回到台北,“三毛热”旋即席卷了台湾,三毛被评论界称为台北的“小太阳”,成为少男少女们狂热爱戴的青春偶像。
  在红尘中呆久了,三毛又渴望做一个普通人起来。
  1987年,台湾当局开禁,准许台湾部分居民回大陆探亲,不愿人家叫她“台湾女作家”,希望人家叫她“中国女作家”的三毛,听到这个消息后,抱住邻居中的一个退伍老兵,又哭又喊:“我们可以回大陆了!我们可以回大陆看祖国了!”
  三毛很快就制定好了回大陆的计划。
  1989年,她第一次回大陆,回故乡,场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她尽情地哭,尽情地笑,满腔“血浓于水”的故乡情挥洒得淋漓尽致。可是悲喜过后,三毛却感到一种乏力的虚脱,和乡亲们在一起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所有的眼泪和欢笑,回想起来竟有些做作得像演戏,亲密的场面很多,深厚的感情内涵却挖掘不出多少。失重感困扰着三毛,同时,她的浓情似火的大陆行在台湾的家人中并没产生太大的反响,这加重了她的难过。
  第二次回大陆,她慎重行事,轻易不暴露自己的行踪。对王洛宾的访问给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王洛宾的那个孤清冷寂,只有音乐的陪伴,没有世人的打扰的家,产生了一种依恋感,她渴望和那同自己一样,早年丧们的孤单老人同坐在门前看黄昏的晚霞和夕阳。她想,她和王洛宾在一起,便能使王洛宾的家成为他们的温暖宁静的桃源,没有尘世的暄嚣,也没有遗世的寂寞,她的心将安定下来,不再摇摆,不再流浪。
  离开新疆后她去了出生地四川。在一次座谈会上,三毛快乐地说:“我一直在等你们同一个你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可你们一直没问,你们为什么不问我,你丈夫去世快11年了,你要不要再组建一个家庭?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这是三毛孀居11年,第一次自己主动提出关于自己再婚的话题。
  然后,三毛又自问自答道:“我希望今后能回大陆来,也希望一位先生能让我爱让我敬……他首先要能弥补我缺乏大陆生活的空白,用他的人生经验来指导我。”
  三毛的这位先生,是不是已经有了实有的人,具体所指是谁,恐怕只有三毛自己和上帝才知道了。
  第三次来大陆之前,她同几个好友的谈话,已流露出明显的准备定居大陆的想法。
  在同王洛宾的通信中,她已把王洛宾当作她的知己,她甚至将一种人生的观望,人生的信仰,寄托在王洛宾的身上,她在他的声名被埋没了60年,却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在默默无闻之中仍不放弃对音乐的爱和追求的品质上,发现了一种人生境界,并将和王洛宾生活在一起看作是自己人生的升华和完满。
  可是,王洛宾却让三毛失望了!
  王洛宾以怎样的方式来生活,这本身并无丝毫不对的地方,三毛对他失望,并不能因此评判王洛宾的品质有问题,因为三毛的标准只是她个人的标准而已,并不能凭她的好恶来断定人的好坏。
  三毛失望,是因为她把王洛宾视为了知己,但王洛宾并不是她的知己,他承担不了她对他的感情寄托和她的人生理想。
  三毛答应了帮王洛宾拍戏,她不忍拒绝他,她答应了,答应得毫不情愿,答应得完全违背心意。
  住进王洛宾家的第一天晚上,三毛在这个自己渴盼了这么久的地方,却失眠了,不是因为太激动,而是因为心中的激情已被磨耗得所剩无多了。
  第二天清晨,三毛睁着一双整夜无眠的眼,演了一段“三毛访洛宾”。
  三毛几乎像个木偶似的任凭导演的摆弄,机械地重复着别人的安排,心中说:来吧,你们想怎么样都行,三毛是一根蜡烛,他们说的,你们尽管拿去用吧,至于三毛,死好了,死好了……三毛的拍戏任务便是:身穿睡衣,踮起脚尖,轻手轻脚地把那三盘从台北带来的“边疆民歌”录音磁带放在王洛宾的卧室门前,好让他起床后,在开门时有一个意外的惊喜……送过的礼物收回来,以别人设计的方式重新送一次。
  三毛没有发火,心早已麻木了。
  所有的导演要求她做的细节,她全按照导演的标准来做了,可是脸上的表情却死板板的,一点也不生动。
  拍了两次,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王洛宾的戏倒是一次便成功了。
  三毛面无表情地对导演说:
  “对不起,我不会拍戏!”
  声音里也毫无感情色彩。
  导演害怕再一次得罪三毛,第三次拍的时候,拍了三毛踮起脚尖轻手轻脚走路的背影和一个看不出面部表情是好是坏的侧面,便草草收工了。
  拍摄组撤离以后,王洛宾对三毛说:
  “你是不是不开心?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拍戏。”
  “你的戏倒演得不错。”
  王洛宾没听出三毛话语中的讽刺意味。他坐到三毛的对面去,看着三毛的眼睛,歉疚地说:“昨天晚上你点头答应时,我以为你是乐意的,是我照顾不周到,没有注意到你的情绪。以后,你不喜欢做什么,你一定要告诉我,好吗?”
  王洛宾温柔的话语使三毛胸中凝固的冰块渐渐融化了:“洛宾,我不喜欢演戏,尤其是和你演戏,我们之间一切都应该是真诚的,不需要任何假装,你说对不对?”
  “对。你放心,以后我不会再让他们叫你演戏了。”王洛宾和蔼地说。
  “洛宾,我也不喜欢人多,我只喜欢同你单独在一起,谁也不要来打扰我们,我们自己安排自己,好不好?”
  “好!”王洛宾爽快地答道。
  只要三毛开心,不管是什么事,他都会尽力去做。他发现,在三毛这个比他小了整整30岁的女人面前,他竟有些迷失自己的感觉。这个发现令他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是包含着幸福甜蜜的。
  三毛对王洛宾嫣然一笑,握住王洛宾的手说“:“洛宾,你真好!”
  听到这句话,王洛宾的心就像被熨斗熨过一样,平展展的,温嘟嘟的,真是有说不出的舒适与快意。
  王洛宾深情地凝视着三毛,告诉她:
  “你记得吗?昨天晚上我在车上时说过要给你写一首歌。”
  三毛想起昨晚她点头同意拍戏后,王洛宾是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是她当时心情低落,今天早上又木偶似的被摆弄了一番,这句话已经记不清楚了,现在,经王洛宾提醒才想起来。
  三毛很难想象王洛宾一个晚上就为自己写出了一首歌,她一脸愕然地问:“你写好了?”
  “没有写,它全在这里面。”王洛宾指着脑袋风趣地说。
  三毛笑了,不愉快的情绪又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她连声说:“快唱给我听听,快唱给我听听。”
  王洛宾放开三毛的手,走到钢琴旁,坐下,掀开琴盖便自弹自唱起来:你像熊熊的火炬燃烧了古老的枷锁你自己播种纯真的爱情不听偏见拦阻你无畏的宣告我们相爱没有错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哪怕没有亲友的祝贺哎——我亲爱的人是你把幸福带给我你像高山的翠鸟敢从那雷电上飞过你说人间难得真情好事从来多磨让我们相爱风风雨雨莫回头人们终会向我们祝愿幸福永远属于你和我哎——我最亲爱的人是你把幸福带给我“是你把幸福带给我”的余音还在三毛的耳旁萦绕,久久不绝,她的心依然深深地迷醉在王洛宾温柔、婉转、热忱、奔放的歌声里。
  这是写给我的歌,这是写给我的歌!洛宾,那歌词真是你的心声么?真的觉得是我把幸福带给了你么?……三毛在心中甜蜜地想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是哪位哲人说过?“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三毛觉得满足极了,幸福极了。洛宾,他是需要她的呵,他是希翼着她的陪伴的呵,他是盼望着与她同行的呵……王洛宾回过头来,正好与三毛痴迷的眼神相碰撞,二人相视一笑,所有的情感和心绪全在这一瞬间交流完毕,多余的话已不用说,不必言传,相互都能会意。默契,已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王洛宾轻声问:“三毛,这首歌你喜欢吗?”
  “喜欢,非常喜欢。”
  “我把它录下来,送给你好不好?”
  “太好了!洛宾你真是个天才,这首歌是你一个晚上写出来的?”
  “不是。这首歌是去年5月我在广州举办音乐会时写的。”
  “哦,原来是拿旧的来充新的呀。不过,虽然是旧的,但我一样很喜欢。尤其是歌词,写得真好。”
  “词是唐瑜写的,确实不错。”
  “好啊,洛宾,原来你不仅借旧代新,你还借花献佛呀。”
  “咦,曲子可是我写的,没有曲子只有歌词能成歌吗?再说,这歌词虽然不是我写的,但一样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
  “不算,不算,既然是你给我写的歌,那就应该歌词、曲子全是你作的才行,这首歌好是好,但不能算。”
  “好,好,好。你放心,写是一定会写的,但罗马可不是在一天之内就建成的,我的歌也不可能是一个晚上就能写出来的。将来一定写一首送给你。”
  “不,不要一首。我要更多。”
  “好,更多。那我干脆变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好了,一天下一个,一个蛋就是一首歌,”王洛宾的风趣又把三毛逗得哈哈大笑,从一开始,不就是老人的这种翩翩风度吸引了她,让她着迷吗?
  他是在意她的呵!
  三毛能从王洛宾的话语行为中体会出深深的情意来,在这种温暖的感觉中,她忘记了昨天到今天发生的一系列的不快,下降到快接近零点的心一下子又欢快地飞腾起来,简直恨不能穿破胸膛,直冲云霄了。
  “洛宾,等着,我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要让你目瞪口呆。”
  三毛话音未落,人已跑进了卧室,关上了门。
  王洛宾呆呆地看着那扇门,心中有说不出的盼望,脸上喜悦的笑容不自觉地一直挂着,怎么也不下去。他的心有些急速地跳起来,似乎在担心自己太衰老,对三毛的超级大惊吓会承受不祝好一段难熬的等待!
  开锁的声音终于响了,王洛宾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睁大了眼睛。
  但门并没有开,三毛的声音从门后传来:“洛宾,我要出来了,你把眼睛闭上,不许偷看哦。”
  三毛可爱得简直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王洛宾也被三毛感染了,连忙把眼睛闭得紧紧的。
  “洛宾,从现在开始,你在心中默数15下,然后再睁开眼。”
  三毛轻轻把门拉开,看见王洛宾果然把眼睛闭得好好的,便赶紧闪身出来,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钢琴旁坐下。她理了理头发,摆幽一个优美大方的姿势。
  王洛宾默数着数字,心里纳闷怎么一点声音都听不到,15下数完了,他睁开眼睛一看,眼前却什么也没有。他又扫视屋子,这才发现三毛端坐在钢琴旁看着他,眼神很深情,笑容很妩媚。
  只见她身穿白衣黑裙,彩条饰裙的藏族服装,飘飘的长发梳了上去,在脑后挽成发髻,脸上薄施脂粉,柔美,恬静。
  王洛宾只顾睁着眼睛看着这一切,果然被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尽管他的心事先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一下子仍然有些无法适应,无法接受。
  三毛激动地说:
  “我是卓玛!”
  “你……你是——”王洛宾竟有些语无伦次了。
  三毛见他紧张成这样,禁不装咯咯咯”地连声笑起来,直笑得腰都直不起来,眼泪渗出眼角。
  “我是卓玛!洛宾,我是卓玛!”
  王洛宾这时也已经明白过来,他盯着兴奋得满脸通红的三毛说:“你会牧羊吗?”
  调侃的语气又出来了。
  三毛站起身来,走到王洛宾的面前,把手向他一伸:“快给我鞭子。”
  一边说一边还眨着眼睛。
  这下轮到王洛宾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你是一个不会牧羊的假卓玛。”
  三毛被王洛宾的一个“假”字刺伤了,她嗔怪道:“哦,难道你是以鞭子的有无来判断卓玛的真假的吗?洛宾,难道你不知道,关键的是心吗?你知道吗?为了这一次在你面前扮卓玛,我的这套藏族服装还是专门在尼泊尔订做的呢。”
  王洛宾却没有回答三毛的话,径直走到钢琴前,又自弹自唱起那首优美得撩人心肠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歌声中,看着眼前三毛所扮的卓玛,王洛宾恍人梦境,跌进了对往事的美丽回忆中,那个缠绵动人的“一鞭钟情”的故事1940年春,若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片子,王洛宾有幸入选当了几天演员,和他演戏的是藏族姑娘卓玛。
  卓玛漂亮,洛宾潇洒。摄影机镜头对着同骑一匹马的他和她。他们疾驰,他们欢笑,他们神往。假戏真做,爱在滋生。
  戏散人归,多情的卓玛举起手中的牧羊鞭轻轻落在王洛宾的身上,留下银铃般的笑声,留下深情的一瞥,飞走了。
  受宠若惊的王洛宾抚摸着鞭子“抽过”的地方,心里漫出甜丝,热乎乎的感觉,红云腾上了脸颊。
  人有聚必有散,摄影机拍下了最后一组镜头,卓玛和王洛宾要挥手告别,心里那个依恋、那个悯怅,弄得他俩神思不宁。
  卓玛送了一程又一程。
  洛宾回头张望了又张望。
  离情别意使28岁的王洛宾心潮起伏,感情跌宕,一首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驼峰上产生,那是他献给卓玛的一片痴情、一片厚爱。
                         ——引自冉红《情意绵绵》
  一曲终了,王洛宾也从回忆中抽身出来,见三毛正专注地望着他。她那双迷人的黑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身藏服美丽合体,如云的秀发一缕缕如丝般柔顺。
  “洛宾,我知道了,我应该准备一条鞭子,把它轻轻地抽打在你的身上。”
  三毛的声音说不出有多么的娇媚动人。
  这本该是一个非常甜蜜幸福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时刻,可是,王洛宾的心底却不知怎么搞的生出阵阵酸涩来。
  他对三毛普通地笑了笑,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琴键,飘出的是《青春舞曲》的旋律,王洛宾伴着琴声,动情地唱起来——

  太阳下去朝阳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的小鸟一去无踪影。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别得那样哟别得那样哟,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凄惋的歌曲,王洛宾竟连唱了两遍,尤其唱到歌词的反复吟诵部分,王洛宾那悲枪、苍凉的声音竟至于有些哽咽起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

  三毛一把抓住王洛宾的手,一直要看进他的眼睛深处去,她问:“洛宾,为什么老弹这首歌?”
  “我非常喜欢它。”
  “它表达了你的感情?”
  “是的。”
  三毛猜测王洛宾滋生了悲观情绪,便鼓励他道:“洛宾,青春不是小鸟一样不回来的,时间不是这样算的,青春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心态,只要对生活满怀热情,就算是古息髦耋,也会感受得到生命的春风;如果对生活失去了追求的渴望,就算正值年少,也会未老先衰。对生命,对人生的把握,要达到“有智慧”,才算得上自由地把握,这样的境界,又何限于晚年!人生70才成熟哩。”
  “恐怕人生60也就永远和青春告别了。”
  不会的,洛宾,不会的。”三毛的语气急促起来。
  王洛宾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三毛又说:“你不是说过你的年龄应该除去两次监狱生活的19年吗?”
  “我是说,我这一辈子,有19年没有真正地活过。”
  “不,我不管。不管怎么说,反正你的实际年龄是60岁。”
  王洛宾见三毛如此认真地争论,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陪着她笑。
  当年,卓玛漂亮,洛宾潇洒;如今,“卓玛”依旧极有风情,韵味独具,而洛宾已经老了,很老了。
  在和三毛通信的日子里,王洛宾不仅看三毛的信,还看三毛的书。三毛的作品,位吸引王洛宾的是那本具有大漠风情和奇异风光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
  看三毛的作品,王洛宾不知不觉地滋生着自卑感。正如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二毛很新奇。从小就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疑问、那么多伤情……颠狂的初恋,妙趣横生的欧洲游历,随风飘荡,任意东西……最后是神奇的爱情,大漠侠女……有生有死,有大喜有大悲,谁的半生,能经历如此多的情趣?
  三毛很“帅”。她像一朵色彩绚烂、透着强烈生命力的火一样的杜鹃,她情感奔放,大笔挥洒,落拓不羁,浑身洋溢着一股原始的冲力。她迎风翱翔,长发飘拂,充满了征服者的野性。一个女人身上有如此的帅气,又有谁能不为之痴迷!
  三毛很柔情。她有“温柔的夜”,也会“送你一匹马”,她的题材虽然多样,但都统摄在一个基调之中,充满温馨同情,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三毛很聪明。她能“猪吃老虎”,能点铁成金,能无心插柳柳成荫,能看相,能“悬壶济世”……总之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男女老少都只有自叹弗如的份了。
                         ——李东《风中飘逝的女人》
  面对这样的三毛,王洛宾又爱又怕,爱的是这份眩目和丰富,怕的也是这份眩目和丰富,矛盾便产生了。
  但三毛的信,使这个矛盾并不是太明显,王洛宾只是在极少数的时候会犹疑,会产生退缩的想法,大多数时候,三毛热情的话语总是鼓励着他,令他果敢地前进,感情以很快的速度升温。
  爱,是不乏热烈的,但根基却不稳固。在信件往来中发展起来的爱,必是带着不留痕迹的不合自然的勉强,有狂热的成分在其中,并不踏实,且不自知。
  等到真正和三毛相对时,王洛宾才觉察到那个矛盾是一天比一天的越来越明显起来,也越来越感觉无法调和起来。
  当三毛装扮成卓玛出现在眼前时,王洛宾观望着这个比自己小30岁的女人,她的青春,她的亮丽,她的风情,她的光彩,她的一切,令他又爱又怕,又想靠拢去又害怕拉近距离,最后,由于自卑心理作祟,他还是在她的好意面前退缩了。
  幸福,就近在咫尺,不是不想要,而是怕要也抓不牢。
  他老了,不能像她的荷西那样,陪她玩,陪她闹,共着她的眼泪,共着她的欢笑。如果他不能比荷西作得更好,不能比荷西更能让三毛幸福,他凭什么来取代荷西的位子?
  第二天,王洛宾照常去拍片子。拍片子回来,晚饭的时候,王洛宾告诉三毛他非常羡慕世界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他情人的一段情史,那是一场美妙的精神之恋:他们相爱,但都不愿意和对方见面,惟恐通过音乐维系起来的友谊被过于实际和庸俗的东西破坏掉;他们始终保持着他们所认为适度的距离,在想象中和对方生活,最后感情升华到了超乎友谊和爱情之上的境界。
  王洛宾在讲述这件事时,脸上是异常神往的表情,面露艳羡之色。
  王洛宾的结语是:“幻想出来的感情,再美妙,一旦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被油盐柴米所拖累,便会失去迷人的光彩。”所以,幻想的就让它始终呆在幻想里,千万不要去亲身接触它,所谓“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就是为了避免造成后悔和遗憾。
  三毛,敏感聪慧,她感觉到王洛宾说这段话是影射她和他之意,但她笑而不语,要让王洛宾自己说明。
  王洛宾没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又给三毛讲了一个更加真实、生动的故事:王洛宾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在4年轻的时候,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但因为战乱而失散了。他天天为她写日记,好大一摞日记。20年后他得到了她的消息,这时候双方都已有了自己的家,但他经常给她写血书,信中只有一个大大的“爱”。她的丈夫溘然去逝后,他的妻子也为了他的一番痴情而主动提出离婚,以了却他40年的相思。她手捧鲜花在机场接他,可他见到她后,却倒抽一口冷气: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而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他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令人伤心的话:“你,哎呀你,你,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她为他买了钢琴,布置好房间,请了好多客人来为他们祝贺,但他只住了三天,便偷愉溜走,不辞而别了。
  王洛宾说:“我的朋友做了一件傻事,他如果不去见她,心中会永远有一个维纳斯。他见了,一个美丽的形象毁灭了。”
  这次三毛不再沉默了,她皱着眉头问:
  “洛宾,你是不是想告诉我,我们不该见面?”
  “我曾经想给你写一封信,我一直觉得想象中的东西要比现实中的美。”
  三毛反驳他:“不!洛宾,我们同他们不一样,一点也不一样,我认识的是你的现在而不是过去。”
  听到三毛提到过去,王洛宾更加黯然:“三毛,现在和过去不应该也不能够对立起来。我们俩都是有过去的人,而且我们的过去并不轻松,我们都无法抛得下。”
  三毛知道,王洛宾这话指的是她和荷西。想到荷西,她的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巨大的悲痛折磨着她,使她的心像浸在冰水里那么寒冷,荷西,是她一生一世的爱呵。
  那天晚上,三毛和王洛宾没有再多说话,两人都抱着闷闷的情绪,犹豫,灰心,沮丧,全都来了。
  第二天早晨,三毛病倒了:周身疼痛,头晕目眩,起不了床。
  王洛宾请来医生,为三毛精心治疗,还买了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和水果,来给三毛进行保养。
  但是,他本人却很少到三毛床前陪他说话,他当然也去三毛的房间看她,说说闲话,鼓励在异乡病倒的她勇敢一些,坚强一些。但每次他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小坐一会便离去了。他告诉三毛片子要赶紧拍出来,于是几天一整天他都随拍摄组四处走动,没完没了地拍起来,三毛很少能找到他。
  到了第五天晚上,三毛再也无法忍耐下去,她不明白王洛宾到底有多忙,成天见不到他,在她生病的时候,她是多么希望王洛宾能陪在她左右,给她唱唱歌,讲讲故事埃即便他真的那么忙,他难道就不能为她的病而暂停一下么?何况不过是拍片子这等事。可见,她在他心中并没像她想象的那么重要,甚连拍片子都比她生病还要紧。
  她想起王洛宾有天晚上告诉他的那些所谓“距离产生美”,“幻想总比现实要美好”的话。
  是的,他在暗示他,他在提醒他,他们根本就不该见面,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渴望过同他的见面,他根本就不希罕她来陪伴他。
  洛宾,你根本就不在意我呵!
  看着床前的台灯,灯光透过一层薄纱中,柔柔地照出来。
  “哎呀,洛宾先生,原来你也喜欢在合灯上罩上一层纱巾埃”“对。你也是吗?”
  “我台北的家中,所有的台灯都被我罩上了薄纱。洛宾先生,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这样做的?”
  “因为我……”
  “洛宾先生,请先别说出来。我们各拿一张纸来写,看想的是不是一样。”
  这是三毛第一次拜访王洛宾时,和王洛宾的一段对话,后来,他们把想法写在纸上后,拿出来对,两张纸上都赫然写着:“朦胧”!
  这一次三毛在王洛宾家住,王洛宾为她布置房间时,特意把这盏台灯搬了过去,只因为三毛喜欢。
  三毛盯着台灯发出的朦胧的光,痴痴地想着。
  她又想起下飞机的那天,王洛宾像哄一个小女孩那样耐心地哄她;她因演戏而生气,他又诚心诚意地好好劝解她;他为她唱《是你把幸福带给我》,说那代表着他的心声;可是,也许那只是他的待客之道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而且他这么忙,每天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拍片子。
  三毛的泪不知什么时候已流了下来。
  哎,你有多么傻呵!人家并不凄清,并不孤独,有那么多人陪着他,他在人群之中活得很快乐,很自在,很得意,怎么会寂寞?哎,你好多情呵!
  凄清、孤独、寂寞的是你,不是别人,你还去可怜别人,其实,最可怜最需要慰藉的是你自己呵!
  洛宾,你说得对,我确实不该来的,我们确实不该见面……三毛对着台灯喃喃自语,心中已有了要走的想法。既然洛宾不需要她的陪伴,她又留下来干什么?

  错误啊,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戏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
  新疆戈壁大沙漠,毕竟不是撒哈拉沙漠,她不能像当年那样找到归宿。
  第二天,三毛觉得心境平静了许多,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大起大落。身体状况也觉得好了许多。
  晚饭的时候,三毛对王洛宾说:
  “今天由我下厨,我来炒菜,你尝尝我的手艺。”
  王洛宾却客气他说:“那怎么行呢?你的病还没全好,而且你到我这儿,你是客呀,怎么能让你做呢?”
  王洛宾讲这话时,本是一般性的客套,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客”字把三毛伤得很厉害。
  三毛强压住内心情绪的浮动,坚持下了厨房。
  炒菜的时候,伴着锅铲的声音,在王洛宾家九天以来,心情上所经历的失望、委屈、抑郁、气恼、沮丧……全都涌了出来,搅和成一种复杂的苦味。
  洛宾,你和我的追求不同,你追求的是在人群之中的喧嚣和辉煌,而这是我最强烈的逃避。
  洛宾,我们谁都没有错,你有你的方式,我有我的方式,我错就错在,在想象中把你看作我的良师,我的益友,我的偶像,我的知己,我不应该这么轻易地就把我的情感,我的人生希望和理想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不管你是否能够承担,是否合适于承担,是否愿意承担,是否欢喜承担。
  我们并不适合,远远超出于你所烦心的问题:年龄。
  你说得对,我太不了解你,我对你的了解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而这两样东西,都并不可靠。
  我太轻狂,我以为自己用第一感觉就能看得清你,看得准你,看得对你。我告诉你,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完成对你的百分之百的了解,我却没有料到,在我完成这个百分之百的时候便是我不得不离开的时候。
  因了解而分手,这是许多谈恋爱的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却糊涂了。
  还是你说得对,“想象的东西总是要比现实的东西美好”,是的,距离产生美,我也和你的那个歌唱家朋友一样,干了一件傻事,失去了美好的东西。
  我们和他们确实不一样,他们是陷在过去的回忆中,忽视了现实的变迁,而我,我既不认识你的过去,也不认识你的现在,我只是盲目地轻率地就想用你的方式来引导我的路,忘记了买鞋之前要试鞋的常识,一切来得太勉强太勉强。
  洛宾,初见你得到的感觉是一粒种子,我用想象作了它的土壤,用了一见钟情式的狂热作了它的肥料,在初访大陆的兴奋心情的这种温暖湿润的大气候下,它长成了一株大树,枝繁叶茂的,翠绿苍郁的,可是结出的却是一枚苦果,就让我把它吞下吧,这是我种下的树,我自找的。
  洛宾,可是我还是有责怪你的地方。
  你即然早就想在信中告诉我,你不想让我们再见面,你为何不痛痛快快地把这封信写出来?你为何不干干脆脆地把这封信寄给我?你何苦委屈你来求我的全!如果你当真决定求我的全,你又为何不好事做到底,为何非要我满怀的希望碎成尘灰?
  洛宾,如果你爱我,你这样做,就暴露了你的怯懦;如果你不爱我,你这样做,又说明了你的虚假,这两者都是我所不希望在你身上发现的,也许,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你当作一种人生的偶像,我崇敬你呵!
  不该来,不该来的……
  不该来,就该走了吧……
  菜炒好了,摆好了桌子,三毛叫王洛宾吃饭。
  王洛宾高高兴兴地答应着,边盛饭边对三毛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听了一定会欢喜的。星期六晚上,我要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我们要为你举办一个华尔兹舞会,一来欢迎你到新疆,二来祝贺你病愈。你说好不好?”
  王洛宾一边埋头盛饭,一边说了这番话。
  三毛听着,所有的对来这儿的懊悔和对要离去的伤感汇成一股怨责之气:舞会,舞会,你以为我的心情很好,对这样的事情会很欢喜是不是?
  朋友,你的朋友很多,你根本就不需要也没有时间来每天黄昏的时候,忧伤地坐在门前看夕阳。
  你不愿跟我面对,我自会离开,决不让你为难,你又何苦三番两次地置我于我厌倦的境地?
  王洛宾低着头,只顾自己说得高兴。他是真心实意的高兴,从三毛的作品来看,他以为三毛一定爱着这种气氛轻松活泼,形式热情奔放的聚会的,而且这些天,他一直忙着赶拍片子,对自己多少冷落了三毛感到自责,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
  他的错误和三毛一样,都是从对方的作品来把握对方,却没有想到,即使是写实性,原始再现性最强的文学作品,它的主人公也只是以作者为原型创造出来的文学人物,再真实也不等同于作者本人。如果凭借文学作品来把握作者,即使作品再具有表达真情实感的自传性,把握住的都只是幻像,不是真实,只是侧面,不是全部。
  他认为三毛是高兴的,没有看到三毛的脸上已堆积起了厚重的乌云,暴风雨马上便要来临。
  三毛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气恼,怨责之气渐渐充塞了整个胸膛,像一只火药桶,一点即爆。
  点火的是三毛自己。她借故王洛宾给她的饭盛少了,便歇斯底里大发作了:“我杀死你!”
  喊完,便立即收拾行李,马上搬了出去,住进了旅馆。
  此时的三毛,便正趴在旅馆的席梦思床上,把脸深深地埋进去,回想着这些天来发生的一切。
  无法再呆下去了,在这里,已没有什么能令她激动,令她兴奋,令她希翼,令她渴盼,已没有快乐可寻,已没有留下来的意义,走吧,走吧!
  想到这里,三毛一缩身,从床上爬起来,马上打了电话到民航局,订好了当天飞往喀什的飞机票。
  三毛神往的地方是敦煌,她希望能在莫高窟的一个洞穴里,一个人静静地呆上一个小时。她在旅伴伟文(在莫高窟从事研究工作)的帮助下实现了这个愿望。
  独自进入洞穴后,看着菩萨,三毛跌入了一种“禅”的境界里——“我打开了手电棒,昏黄的光圈下,出现了环绕七佛的飞天、舞乐、天龙八部、携带眷属。我看到了画中灯火辉煌、歌舞蹁跹、繁华升平、管弦丝竹、宝池荡漾——。
  壁画开始流转起来、视线里出现了另一组好比幻灯片打在墙上的交叠面面——一个穿着绿色学生制服的女孩正坐在床沿自杀,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鲜血叠到壁画上的人身上去——那个少女一直长大一直长大并没有死。她的一生电影一般在墙上流过,紧紧交缠在画中那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中,最后它们流到我身上来,满布了我白色的外套。
  我吓得熄了光。
  ‘我没有玻’我对自己说,‘心理学的书上讲过:人,碰到极大冲击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把自己的一生,从头算起——。在这世界上,当我面对这巨大而神秘——属于我的生命的密码时,这种强烈反映是自然的。
  我仆伏在弥勒菩萨巨大的塑像前,对菩萨说:‘敦煌百姓在古老的传说和信仰里,认为,只有住在率天宫里的称——下生人间,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我仰望菩萨的面容,用不着手电筒了,菩萨脸上大放光明灿烂、眼神无比慈爱,我感应到菩萨将左手移到我的头上来轻轻抚过。
  菩萨微笑,问:‘你哭什么?’
  我说:‘苦海无边。’
  菩萨又说:‘你悟了吗?’
  我不能回答,一时间热泪狂流出来。
  我在弥勒菩萨的脚上哀哀痛哭不肯起身。
  又听见说:‘不肯走,就来吧。’
  我说:‘好。’
  这时候,心里的尘埃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我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再没有了激动的情绪。多久的时间过去了,我不知道。
  ‘请菩萨安排,感动研究所,让我留下来做一个扫洞子的人。’我说。
  菩萨叹了口气:‘不在这里。你去人群里再过过、不要拒绝他们。放心放心,再有你回来的时候。’我又跌坐了一会儿。
  菩萨说:‘来了就好。现在去吧。’……”伟文看见从洞里走出来的三毛,她的眼睛是空灵的,清澈无比,不呆滞也不浑浊,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伟文看着她,产生了一种她似已不在人间的感觉。她就在他身边一起走下山顶,他却觉得她竟恍如隔世般的缥缈和不真实起来。
  三毛,她是否已在菩萨面前勘破红尘,觉得人生已尽?大概是吧……伟文想着。
  是三毛的眼神令他产生这种想法的。
  两人慢慢走着,登上了一个山坡,三毛站在上面,放眼一望,戈壁大沙漠瀚海一般展现在她眼前,如诗如画,如泣如诉。
  三毛转过头来对站在自己侧身后的伟文说:“要是有那么一天,我活着不能回来,灰也是要回来的。伟文,记住了,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
  三毛从王洛宾家中负气而走后,王洛宾几小时之后赶到华侨旅馆,但三毛已经坐上了当天飞往喀什的飞机。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洛宾整个人愣在了原地:三毛,你走了?你就这样走了?连声道别的话也不留给我。
  你怎么一撒手说走就走了呢?
  哎,你还是走吧,你本来就不该来,我这么一个已近棺材的老头,根本不值得你为我做什么。还是早走的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得越早,伤痛便会越少,不必拖到分都分不开了却又不得不散的时候,趁现在大家都能承受得住分离,走吧,走出我衰老的生命,走出我衰老的心,你的容颜依旧灿烂如花。
  只希望你从此能快乐起来,不要老生着我的气,我不值得你如此惦记。一切都是我不好,我自卑,我懦弱,在爱情上,我已迈不动步子,是我冷落了你,对不起,对不起……王洛宾痴痴地想着。
  服务小姐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好心告诉他:三毛并没有退掉房间,临走时说是过几天就会回来。
  王洛宾这才从痴想中回过神来,心中又泛起了希望的涟漪。
  王洛宾回到家,家中没有了三毛,没有了那如花的笑脸,那如铃的笑声,原本就空空荡荡的房子更加寂寞和冷清起来。
  没有拥有过也就谈不上失去。三毛没有来之前,房子是一样的房子,却并未感到有多么不能忍受的孤单。三毛一来一去之后,不能忍受的孤单便折磨着王洛宾了。
  坐在三毛的房间里,这是他亲手为她布置的房间。
  他坐在三毛坐过的椅子上,拧开台灯,灯光从薄纱中上遗出来,那温柔的光晕,是他和三毛共同爱着的朦胧。
  朦胧之中,人爱做梦。王洛宾看着灯光,渐渐地眼前像罩了一团烟雾那般,成了模糊一片。又渐渐地,回忆的闸门开了,许多画面在这片模糊中清晰地显现出来。
  “洛宾,我是卓玛!”
  三毛穿着白衣黑裙的藏族服装坐在钢琴旁的情景浮现了出来;……“洛宾,人生70才成熟呢!”
  三毛抓住他的手,不许他再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的情景浮现了出来;“那我以后应该找一个叫”携老”的才行!”
  三毛一身牛仔装,敏捷地对答着他的情景浮现出来了;三毛的一笑,三毛的病容,三毛的娇态,三毛的一举手一投足,三毛的每一句话,三毛的每一个眼神,全部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那样闪过他的脑际。
  王洛宾闭上眼睛,黑暗之中,三毛的笑声又响起,“咯咯咯”地不停。
  王洛宾离开三毛的房间,走进自己的卧窒,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一封信来,像捧着件稀世珍宝般的小心翼翼。
  这是他和三毛最初的两次见面后,三毛从台湾寄给他的第一封信,他永远难忘他读它时的欣喜与惊悸。
  那是1990年5月15日,距离他和三毛相识的时间仅仅一个月。
  这天早晨,王洛宾像往常一样,被小鸟的啁瞅声从梦中吵醒,站在阳台上,呼吸着早晨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早晨稀薄明朗的阳光,做完一整套老年健身操,之后,他走到门口打开信箱。
  自从1989年5月,广州举办“王洛宾优秀作品音乐会”后,王洛宾声名大振,不少人从全国各地给他寄来信件。
  这天,王洛宾又收到大量信件,他粗略地扫视了一下信封,发现:有一封寄自台北市南京东路。
  字写得相当有个性,字体斜斜的,且全都斜上右上角,仿佛展翅欲飞似的。
  王洛宾觉得这种字体很眼熟,应该在哪里曾经见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王洛宾首先拆开了这封信,一看落款处,赫然写着两个字:三毛!
  王洛宾立即想起了一个日前来拜访自己的不速之客。
  风尘仆仆、潇洒帅气的女牛仔,秀发披肩、长裙飘曳的窈窕淑女,思维敏捷、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初次见面时,那个叫“三毛”的女人,给他留来的印象全都浮现出来。
  王洛宾把信看了一遍,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公元1990年4月27日。
  我亲爱的朋友,洛宾:
  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
  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古俗的观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
  回来早了三天,见过了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得相当无所谓,后来,不想再走下去,就回来了。
  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
  照片上,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现在,我家中蒙看纱巾的灯,跟你,都是一样的。
  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上海我不去了,给我来信。九月再去看你。
  寄上照片四大张,一小张。还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说,我担心自己跑去李豪不好安排。秋天一定见面。

  三毛

  王洛宾的手颤抖了,心震惊了。他不该相信这是真的,信中热情直率的文字所表露出的情意在他的心中引起的激荡就像一块不大但也绝对不小的石头扔进了平静如镜的湖中,声音清脆,涟漪荡漾。
  看着三毛寄来的照片,王洛宾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
  太快了,太突然了。
  三毛在照片中对他笑着,牵引着他走入了一个轻灵美妙的瑰丽的梦,这“金霄”似的梦,好像带着花朵的幽香,令他80岁老人的心竟跳起了青春的舞步。
  从此,王洛宾开始了同三毛的鸿雁传书。1990年5月至1990年8月,短短16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通信达到了15封,平均一个星期一封,而且台北和乌鲁木齐,一南一北,相距万里。这样远的距离,这样高的通信频率,恐怕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也就不过如此吧。
  在和三毛通信的日子里,王洛宾常常刚把回信寄出去,就盼望着三毛的下一封来信。这种盼望的心情使他想起自己的一段故事,年少轻狂的梦。
  王洛宾年轻的时候,有过两次坐监狱的历史。在监狱里,他爱上了女看守撒阿黛。当时撒阿黛只有18岁,温柔漂亮,纯洁善良。每天早晨她出现在监狱中的时候,便是犯人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所有的犯人都把目光投向她,屏息敛气。王洛宾爱上了撒阿黛,但他也只是和其他犯人一样,隔着铁窗静静地看着她,他的爱虽然很热烈,但他并没有向她表达过自己的心意。在他的眼中,她是天使,她是精灵,他不能让自己这个囚犯去亲近她,他认为这是对她的亵渎。
  他为她写了一首歌,名字就叫《撒阿黛》,他每天都在心中反复吟唱这首歌,每天都盼望着她叮叮当当的钥匙响。

  我喜欢坐在大门外撒阿黛
  了望那远方的山崖撒阿黛
  在那山崖的一角撒阿黛
  飘浮着美丽的白云彩撒阿黛
  我喜欢渠边的小树林撒阿黛
  随着那晨风摇摆撒阿黛
  每当小树随风摇摆撒阿黛
  白云彩轻盈地飘过来撒阿黛
  我喜欢冰雪的天山撒阿黛
  我喜珠火热的瀚海撒阿黛
  我喜欢纯洁的自云彩撒阿黛
  白云彩就是你撒阿黛撒阿黛

  如今,三毛也带给了他这种盼望的心情。
  三毛的信中,常有鼓励王洛宾,劝王洛宾忘掉年龄的话。三毛的春风般的话语总能化解王洛宾的悲观和沮丧。
  这第一封信上,便有“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的话。
  后来,王洛宾又在三毛的作品中看到了一段关于年龄问题的论述:一个人是年轻或衰老,和代表年龄的数字扯不上关系,也不是外表的红颜皓齿或鸠皮鹤发所能诠译。真正能影响的,只有一个“心”字——你的心是否年轻?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必须对生命抱有狂热的态度。
  三毛本身自己便在实践着自己的理论,王洛宾心目中的三毛便是一个风采不灭的,仍然青春飞扬的,有时候甚至幼稚天真得跟小女孩一样的印象。
  对三毛的这段话,王洛宾最欣赏的便是“狂热”这个词。
  王洛宾给自己订了个百年的创作计划,后来仍嫌不够,便改成了五百年的拼搏计划,这简直是一个绝顶大胆的设想,但王洛宾把它付诸实际行动中。
  王洛宾是新疆军区文工团顾问。顾问是个闲职,但他的事却不少,整天不是接待记者访问,就是应酬社会活动,还得拆阅大量信件,信件中,除了慕名信而外,使是寄来的歌词谱曲。不管这些词是出自行家之手,还是门外汉学者试笔,王洛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这对于一个名家来说,这种毫不马虎的敬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看着自己谱出来的一首首的歌曲,王洛宾觉得颇有些壮志凌云的感觉,这时,他总会亮开嗓子来一首《我吆着大马车》:我吆着大马车,直冲下南梁坡,那天上没有星光,坡下没灯火,大路上多颠簸,我心中却快活,飞吧!飞吧!

  我的大马车,
  路旁的白杨好像对我说:
  亲爱的朋友慢些吧,
  小心翻了车。
  亲爱的傻大哥,
  你不了解我,
  我身边有个星星,
  照亮南梁坡。
  哎,咳!
  我身边有个星星,
  照亮南梁坡。

  三毛,这个热情开朗的女子,带给了这个老人许久未体验过的东西,他不用再坐在门前对着夕阳悲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每次王洛宾唱起这首《我吆着大马车》,心中便忍不住地想:“我这种超乎常规的举动,是不是也因为有了一颗星星?”
  可是现在,这颗给予他温暖和光明的星星却离他而去了。服务小姐说她并没有彻底离开乌鲁木齐,那么,她一定还会回来的,回到他的身边来的,是不是?
  三毛,你会回来吗?你一定要回来啊,没有你在,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需要你,不要叫我失去你,好吗?
  王洛宾对着照片上的三毛喃喃自语,感觉中竟有些悲不自禁。
  王洛宾把三毛的信和照片放进抽屉里,收好。他慢慢步进客厅,坐到钢琴前,掀开了琴盖。他要唱歌,这是他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习惯:心中有事便要唱歌,不管事情是好是坏,不管他的心情是欢喜是忧伤,他都要高歌一曲,尽情地在音乐的海洋里,让音乐来抒发他的喜悦,减弱他的痛苦。
  这一次,他唱的是《我的情人你在哪里》:我的情人你在哪里?

  我的心早已随你飞去。
  爱情使我把一切忘记,
  只有在痛苦中等待你。
  我的生命你在哪里?
  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爱情果树结的总是苦果,
  难道爱情的果实就是分离?
  我的光阴你在哪里?
  没有你眼前失去光辉。
  我像夜莺日夜在悲啼,
  一声声一声声呼唤着你。

  凄凄惶惶,神不守舍地熬了两天后,王洛宾终于接到三毛的电话,电话中,三毛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让王洛宾觉得自己的热情显得好傻好傻。三毛不哭不闹,王洛宾反而觉得害怕起来,有一种自己最终会失去这一切的预感。

  最美最动人的东西,他终于还是错过了。
  王洛宾放下电话,便赶到了华侨旅馆。
  敲开三毛的房门,两人都站在原地不动。

  三毛穿得很简单,白衬衣配洗得泛了白的牛仔裤,王洛宾从未见过她这么朴素的装扮,她的长发编成面条麻花辫垂在胸前,脸上未著脂粉,清新淡雅得像一个女大学生。
  两人都呆呆地站着,互相打量着对方。王洛宾的目光是询问的,迷惑的,焦灼的,欣喜的;三毛的眼神则如她的装扮一样的朴素,朴素得几乎是透明的,穿过了王洛宾的身体,飘浮在不知名的地方。
  王洛宾凝神注视着三毛,一直看进了她那双大大的黑眼睛里,却捕捉不到她的眼光。王洛宾撒下网去,却一条鱼儿都没网上。
  不知过了有多久,三毛的眼中突然有一抹色彩在跳动,但她却立即闭上了眼睛,没有让自己的目光同王洛宾的交织,便一下子扑进王洛宾的怀中,嘤嘤地哭了起来。
  “三毛,别哭了,回来了就好。”
  王洛宾拍着三毛的背,像安慰一个离家出走,终于又回家来了的孩子。
  三毛听到这话,似乎哭得更伤心起来。王洛宾抚摸着三毛抽动的肩膀,也不自禁觉得悲楚起来,但他觉得有一种很诗意的美,美丽得他的心灵都为之颤动起来。
  “幸福中有美,幸福本身就是美;痛苦中也有美,并且美得更真实!”
  这是他年轻的时候写下的一句话,没料到当他晚年的时候,才真正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滋味,那不是一种哲理意义的表述,而是内心情感的体验。
  不管怎么说,她现在在他的怀中了,再多的风雨,再大的痛苦都过去了。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会好起来的。
  三毛把头埋在老人的肩窝里,他的身体还很硬朗,还能给人以厚实的安全感,可是她已不想再在这上面停靠了。
  尽管去意已决,面临别离,她仍有不舍的伤感之情。
  三毛在心中喊着:
  洛宾,回不来了,什么都回不来了,我已悟,我已悟!
  三毛哭够以后,把王洛宾引进屋里,对他讲述自己的旅途见闻:头戴面纱的喀什妇女,制作精美、锋利非凡的小刀,五光十色的工艺品,两斤多重的大石榴,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农村的毛驴车……王洛宾见她说得兴高采烈,便说:“真这么爱新疆吗?”
  三毛点点头,说:“这片土地很美丽,我很爱它!”
  顿了顿,她又说:“所以我才觉得别离它很伤心。·“别离?”王洛宾很惊讶。
  “对,再呆上一个星期,我就回去了。”
  “什么?一个星期?你不是说过至少要住上三个月吗?”王洛宾显得很紧张。
  “那是原来的计划,计划没有变化快啊!”三毛的语气非常平静。
  1990年9月7日,三毛从喀什回到乌鲁木齐以后,在华侨宾馆住了一个星期,便坐上飞往回四川成都的飞机,继续她的大陆行。
  但最后,原定于四五个月才回台湾的她,不到原定时间的一半就飞回去了。
  她一到家,就挂了一个电话给朋友:司马中原,开口便说:“我这次去看王洛宾,他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去他家,一屋子的媒体人物和当地干部,我有种被耍的感觉。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单独聊聊的。”
  三毛走后,王洛宾怅惘地回到家中。
  他的居所座落在幸福路某干休所。
  王洛宾打开房门,空空落落的感觉直向他扑过来,他禁不住打了一阵寒颤,心中想起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王洛宾去收拾三毛住过的房间,人已去,物依旧,说不出的凄清伤感。
  王洛宾在三毛的床上发现了三毛遗失下来的一只粉红色的发针。王洛宾把发针捏在手中,看在眼里,痛在心底。他惆怅地将发针别到他的吉它的E弦上,后来,作了一首歌,几乎可以同《在那遥远的地方》相媲美。

  我常拨弄着琴弦
  独自漫步在海滩上
  琴声那样忧郁
  弹奏着丢尽惆怅
  今天我抱起吉它
  琴声却是这样明朗
  像一只自由的白鸥
  追逐着海波浪
  虽然Sanmoor不在身旁
  琴声却是这样明朗
  因为她的发针插在E弦上  啊
  我幸福的E弦
  奏起幸福的交响
  她那粉红的发针
  曾经插在鬓发上

  王洛宾将这首歌邮赠给三毛,满以为会收到三毛热烈如往昔的回赠,但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并没有三毛的片纸只言。
  1990年11月23日,王洛宾率领新疆艺术团前往新加坡演出。
  演出回来后,疲惫不堪的他,不急着休息,却立即打开了信箱。
  他在信堆中翻找着,终于有一封信跳入了他的眼帘:斜斜的字体,有力的笔触,地址是台北市南京东路。
  王洛宾迫不及待地把信拆开,读着读着,欣喜若狂的心却沉到了谷底,再也感觉不到一丁点的兴奋和喜悦。
  王洛宾没有料到,这竟是他所能收到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洛宾:
  谢谢你记得我。
  想你已经回到了新疆。
  我是11月16日方才回到台湾。由香港回来的。
  家中有你的信在等我。
  星加坡的来信也收到了,STUVE比我长一些。是大学时在德国一同进修时的同班同学。
  想来新疆已经很寒冷了,但去过之后知道在室内不冷,比较放心。
  明年1991年,我因西班牙身份证早已过期,护照也将在近期内满期了.所以被迫要回到欧洲去办手续。大约是二月就飞去了,预备住半年或一年,以后回不回台尚不知道。
  我在11月14日,在香港与英国老友O’Sheal先生订婚。没有发新闻,没有通知任何人,只两个人悄悄出去吃了一顿晚饭。回台禀报父母,如此而已。
  海城一家,以及萍萍(您的孙女)和她母亲,请一定问候。
  海城有几张照片,在我这里,如果给我海域地址,我可寄去给淘淘。非常感谢海城对我的招待。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
  未来我将住scafLand。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
  谢谢你。也祝福你。
  杨老师请代我问候。李本草先生一同。
  平平上
  1990年12月11日台北市。
  1991年1月5日凌晨,王洛宾从广播里听到三毛自杀的消息,各大报纸也争相报道了这一新闻。
  噩耗传来,如晴天霹雳,王洛宾悲痛欲绝,在三毛的最后一封信的末尾奋笔疾书,写下了几行字:

  忏悔吧!
  忏悔安慰
  不了他人在天
  之灵
  实际上忏悔
  只是在责备自己

  洛宾

  1991年

  元月6日

  王洛宾去邮局发了唁电,去照像馆放大了三毛的照片,框上黑边。
  王洛宾对着三毛遗容,成天不断喝着烈性酒,十天吞下了八瓶。由于酒精中毒,住进医院。
  1991年4月28日,王洛宾和朋友们在杏花盛开的乌鲁木齐市南公园举办华尔兹舞会,以此哀悼三毛。
  首先唱了三毛的《橄榄树》,之后,王洛宾为三毛献上了他的新作《等待》:

  你曾在橄揽树下,
  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
  徘徊又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类藏的梦,
  且莫把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再等待!
  等待,等待,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这是献给死者的恋歌。
  抒发了王洛宾的满怀热情。
  却不知能否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
  书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