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四十章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约旧日一班兄弟出城打猎,坐在林下开怀畅饮。忽然,匡胤跳了起来,拔剑在手,说道:“诸位谁愿意当皇帝,这是个好机会,用这剑斩下赵某的头,这皇帝就当得成了!”
  转眼之间,盛暑已过,又是秋高气爽,赵普和窦仪拟定的文管管理州县制度,早已写好,呈送匡胤批阅。但是却不见匡胤下诏书调整禁军高级将领。赵普不由日益着急,虽然在匡胤召他议事时,也暗示他几次提出此事,但是匡胤只是不加理睬。
  这一天,天高云淡,日丽风轻,匡胤忽然起了打猎的兴趣,当即传旨,通知当年的一些老兄弟石守信、高怀德、张光翰、赵彦徽、王审琦等人换装便服进宫,随驾打猎。
  不一时,众将先后到来,坐在偏殿等后。约摸近半个时辰,方见匡胤也全身猎装,红光满面地走进殿来。众将见了,一齐跪倒参拜。
  匡胤一摆手,令大家起身,一一照旧坐下,才开言说:“自我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权初立,百事待理,又加之二次平叛,很少与众兄弟欢聚,幸如今天下太平,国家巩固,今日闲暇无事,特邀众兄弟前来共同一乐。一同去城西出猎野游,重温当年游宴之趣,今日要大家免去君臣之礼,仍照当年兄弟称呼,无拘无束,方能尽兴欢乐。”
  众将听后一齐欢呼,口称“领旨”。
  匡胤绉眉说道:“不要说领旨,就说遵命吧,一切涉及君臣仪注的行动和言语,今日都不许讲,违犯者罚酒。”
  大家一阵哈哈大笑,便随着匡胤来到后宫门口,匡胤只带了四五个侍从杂役,大家一齐上马,出了后宫门,已是西北城墙之下,放开马蹄出得城来。径沿汴水西奔。河岸上芦苇丛生,禽鸟飞翔,狐兔出没,大家驱赶追膛,奔射骋驰,好不畅快。
  看看天已过午,已经猜得不少禽鸟。来到一片柳林之下。匡胤下马,令侍从准备野餐。侍从们便选择平坦干燥地方,铺下丈余方圆的一大块油布,摆上带来熏卤烧烤的熟食,又搬出两坛酒来,把一排大碗一一注满,匡胤招呼大家团团而坐,欢呼畅饮,七嘴八舌的谈笑。果然听匡胤的嘱咐,称匡胤“二哥”。
  匡胤一碗酒下肚,本来是红色的脸膛,这时显得更红润了,兴致也随之而起,便说道:“如此无拘无束的快活,当年在澶州黄河滩上,依山傍水的地方,常常享受,如今久已不能享受这种欢乐了。今日又得重现。”
  停了一下,他端起酒碗饮了一大口,叹说:“可惜现在少了个三弟,想起来令人难过。”
  说着,眼中充满泪水。
  大家见匡胤提起了郑恩,也都沉下脸来,失去刚才欢乐的心情。
  沉默一会,石守信才慢吞吞地说道:“其实三哥去了也好。咱们和过去不同了,二哥当了皇帝,咱们也都成了大军统帅,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说话不三不四,岂不被人窃笑,又如何能去制服部下。”
  高怀德点头道:“石兄弟说得有理,帝王将相,就得有帝王将相的样子。郑兄弟身居王位,可老改不了江湖好汉的习气,如何能立于朝堂之上。不如传位给有教养的子孙来当。倒比自家好当。”
  赵匡胤点头不语,忽然,猛然从席上跳了起来,立在草地上,抽出佩剑插在地上,大声说道:“这里并没有别人,你们那个人想当皇帝,这是个好机会,可用这把剑斩下赵某头来,就当得成了!”
  这突然的一句话,把大家吓懵了,一齐拜伏于地求饶,也不知什么地方冒犯了太祖皇权,只是不断叩头乞求宽恕。
  匡胤这才说:“你等都是真心拥我为帝吗?”
  众兄弟一齐再次叩头,高呼万岁。
  匡胤道:“既然如此,今后都应谨守臣节,遵从礼仪制度,不可无理犯上。”
  众兄弟连忙叩头说:“遵旨。”
  匡胤这才缓和了脸色,拔剑入鞘,分付大家仍然团团坐下。这才又说:“今日在宫内我已说过,要大家今日免去君臣之礼,刚才你们都跪拜,这不是犯令了吗?来,罚酒,罚酒。每人一碗。”
  大家纷纷举碗,咕咕咚咚喝个碗底朝天,吓得狂跳的心才慢慢安定下来,不过却显得十分拘束,远不如刚才那样自由随便了。
  这时,匡胤方叹了一口气,说道:“其实,当皇帝也有当皇帝的难处,自即位以来,我没有一天真正快活过,夜里没睡过一次好觉。”
  赵彦微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匡胤不冷不热地说:“这道理很简单,皇帝宝座,谁不想坐?”
  话又说回来了。石守信等又紧张起来。还是石守信严肃了一下脸色,说道:“如今天命已定,谁敢生此异心,陛下还是宽心为是。”
  匡胤摇头道:“不然,我故知众兄弟绝没有什么异心,不过像你们部下的将领,就很难说了,如果你们部下万一有贪图富贵的人,一朝谁要强把黄袍加在你身上纵然你们不想干,恐怕也难以推得掉的啊?”
  大家听后,都愣住了,谁也想不出怎么回答好,最后石守信就在席上叩头说:“臣等十分愚昧,不能深体圣意。如何是好,望陛下给指了一条明路。”
  匡胤长叹一声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从幼至壮至老,不过一瞬间而已,人们追求富贵,不过是想多享点乐,长保子孙过上好日子吧了,此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我想来,众兄弟可以解除兵权,到地方上专任个高官,置上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业,自己买些歌童舞女,日日欢欢,过着神仙般清闲日子。以终天年。而我还可以与众兄弟结为亲家,共同长保富贵,君臣之间,两相无猜,大家安然度日,岂不比手握兵权,常令人侧目而视为好吗?”
  众将听了,连忙说:“我们辛辛苦苦,冲锋陷阵,才换来今天的地位,谁不想舒舒服服过它后半生,以补偿昔年的劳苦,陛下如此为我们打算,真是万代感恩不忘。”
  匡胤道:“怎样,又犯令了,今天此时,不许叫陛下。来,罚酒!”
  大家又喝上一阵子,各人互说些家事。匡胤问知王审琦长子王承衍,石守信的二儿子石保吉和自家长女、次女年岁相当。便当场表示可以结为亲家,把二个女儿嫁给他们二个儿子。大家这才又兴奋起来,看看红日西斜,才一齐上马回城。
  第二天后,各将帅果然纷纷先后上表称病,要求辞去军职。匡胤一一照准,任命石守信为天平军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军节度使,王审琦为中正军节度使,张光翰为镇宁节度使,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都不再担任禁军统帅职务。并又特加优待,增加节钺仪仗,把俸禄提高到超过宰相。各人都欢天喜地的向匡胤辞行,到各地赴任去了。
  这时,禁军最高统帅职务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二职,由于慕容延钊和高怀德去职,这两个职务便不再任命新人担任。只有石守信还保留着个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名义,实际上他已离职不视事了。
  其他骑步军都指挥使,在这批元勋离任后,改由一批资历较浅,或能力较差的将领罗延瑰、张琼、曹翰、曹彬、潘美、刘光义等人去担任,并且互不统属,没有什么可以领袖全军的人物了。
  这样,彻底消除了五代以来,高级军官被拥立,造成政变的条件。这时,赵普才放下心来。
  不觉到了年终岁首,由于杜太后病故还不足一年,所以元旦匡胤也不接受朝贺。
  开春以后,便积极作平南的准备,颁发了一条列的诏令,首先他下诏给各州地方长官,让他们鼓励百姓勤事农业生产,并命令各州县行政长官,每年开春,都要下乡劝农,成为制度。以充实国库,保证随时都有充军需供应。同时又从禁军之中选出一些身强力壮武功扎实的士兵作为“兵样”,把“兵样”发到各州,让地方驻军中,依据“兵样”标准,选拔精悍士兵,输送到中央禁军当兵。以形成一支强大的主力队伍。
  同时,又加强西部,北部边境的边防,以使将来南征时无后顾之忧。除了已任命的韩令坤为成德军节度使,镇守潞州以外。又任命一批新提拔的高、中级将领,统兵驻边,以赵赞驻延州,姚内斌驻庆州,董遵诲驻环州,王彦升驻原州,冯继业驻灵武,以控制西部边境;李汉超驻关南,马仁瑀驻瀛州,驾维忠驻易州,何继筠驻棣州,以防御北方契丹,以郭进驻西山,武守珙驻晋州,李谦溥驻隰州以御北汉。
  同时,又提倡读书,重视使用文人,发现各地人才,都即时录用为官,匡胤又想起来儿童时,在洛阳读书的启蒙老师辛文悦,于是也派人找到,引进京来做官。并亲自到国子监视察,赐学生酒食。还在本年举行了科举考试,录用了合格进士马适等十五人到朝内做官。一时文士齐集汴京,为文官治国打下了基础。
  并且责任赵普、窦仪等人主持重订国家刑法,规定处决死刑犯人,必须由刑部复核后定罪,以改革过去各地节度使有权随便杀人的旧制。对于各级官吏有贪赃枉法,侵扰百姓的,一律严惩。
  这一连串的措施,使百姓们大悦。有人说:“从前在汴京,只见满街都是顶盔挂甲的将士,如今身穿青衫的文人秀士,穿插其中而且越来越可,可以预见天下要太平了。”
  匡胤听到奏报百姓这种反映,心中高兴。不料有一天,刑部领土郎奏报说:“今有瓦桥关南一个百姓,进京到刑部告状,说关南兵马都监李汉超,强占民女,并借钱不还的事。事涉边防将领,臣不敢专擅,特来奏闻,请旨定守。
  匡胤听了,思想了一会说:“可将那百姓带来见联。”
  不一时,那百姓来到,跪拜在地。那边境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会进入皇宫,见到皇帝。既来到以后,早已吓得战战兢兢,冷汗淋体了。
  匡胤让他详细说了情况以后,便问道:“你女儿可曾许配人家?”
  那百姓道:“不过时个种地农家。”
  匡胤又问:“李汉超未去关南时,契丹兵是否常来侵扰呢?”
  百姓说道:“年年都要来骚扰掠抢,真是苦不堪言。”
  匡胤道:“李汉超去驻防以后,还有无这样情况。”
  百姓回答说:“契丹兵不敢来了。”
  匡胤满脸不高兴地说:“李汉超乃是朕所派出的大将,你的女儿能嫁他为妾,岂不比作为农家妇荣耀享福?如果没有李汉超防边,契丹随时可过河掠抢,你的子女、家财还能保得住吗?这一些简单道理你都想不通,值得千里迢迢进京告状吗?速速回去,下次再来放刁,绝不宽恕。去吧!”
  说毕,便让刑部带这百姓下去,遣送他回家。百姓无奈只好哭哭啼啼,离开汴京。
  赵匡胤却暗暗选派了一个密使,分付他到关南去见李汉超,应“如此,如此”。
  那密使领命,来到雄州见李汉超。汉超接入。取出太祖手谕,向他宣读。
  原来那手谕写的是:“收到此谕,立即归还民女,并偿清欠贷,今姑且念你守边有功,暂从宽一次,如果再违纪扰民,定加以严惩。如有入不敷出,可以报朕,何必向民间借贷。”
  读毕,将手谕交付李汉超,汉超吓得脸色苍白,鼻尖冒汗。供上手渝,谢恩已毕。设筵招待密使。席间,问密使道:“这些事圣上如何知道?”
  密使说:“这我怎么能知道,不过,据同僚们讲,圣上在各地均安排有秘密监察人员,想来,定是从从渠道得知的。”
  李汉超闻言,心跳不止。次日,忙把民女送回,还清借贷,并向当事百姓致歉赔罪。密使见事办妥,也便回京去了。
  那些各地驻防将官,听到此事后,无不胆战心惊,总疑心皇帝派有人秘密在自己身边监督,便都不敢胡作胡为了。
  不觉已到秋去冬来,已近岁尾。汴京城内的枢密院忽然接到武平节度使周保权,遣使臣来告急的文书,说是衡州刺史张文表叛乱,乞求派兵援助的信。不二日,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也发来文书报告此事。枢密使赵普不慢怠慢,慌忙带上两封文书,来见太祖。
  匡胤看了以后,哈哈大笑,对赵普说:“我久欲南征,收复荆、楚,如今机会到了。”
  原来这武平节度使驻地在朗州。早在唐朝末年,唐将马殷进入湖南,任潭州(今长沙)节度使时,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后来自立为楚王。马殷死后,其儿子马希葵与马希崇争夺三位,为南唐李景所灭。马希葵的部将王逵、周行逢等又起兵反南唐,把南唐兵击败,收复了湖南,因向后周称臣。不久,王逵被部将杀死,周行逢遂成为湖南的实际统治者,被周世宗柴荣封为武平节度使。宋初,又加封中书令荣誉衔。实则依然是军、政、财权独立的割据势力。
  与湖南情况相同。在五代后梁时,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被封为南平王,使成为割据势力。后来也名义上向后周和宋称臣,取消三号,改称节度使,而仍然政令独立。现任荆南节度使的高继冲,乃是高季兴的曾孙,高保融之子。
  那武平节度使使周行逢统治湖南七年,还算个清廉勤政的人才,这一年重病,快要去世时,把节度使职务传给自己儿子周保权,这时周保权仅十一岁,临死时,他召集部下和周保权分付说:“衡州刺史张文表和我一同起兵,资历相等,后来他因没有当上节度使,而常常怨恨,我死以后,他必然要叛乱,可以让杨师王番去讨伐他。”说罢,便去世了。
  张文表听到周行逢去世,立周保权为节度使,大骂道:“我与周行逢一同投军起兵,削平湖南,立下功勋,如今却要我去下拜这个小孩!”
  不久,周保权派兵驻防永州,途中经过衡州,于是张文表便把来兵驱逐出境,不许通过。接着又袭取了潭州、夺了潭州留后的大印。自称代理留后。也上表给宋,申述自己功勋,要求免去周保权职务,授自己为节度使。
  而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也怕张文表占了朗州,自己南面门户洞开,危及自身,也便上表请求宋太祖出兵。
  匡胤一连接到这三处的表章,正遂征南心愿,对赵普说:“应趁其内乱,把荆、楚政权收归中央。”
  于是,赵匡胤详细定下南征计划,建隆四年正月初七下旨,任命李处耘为湖南方面兵马都监,向他面授机宜,让他带了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方面兵马都部署的诏书,领一万禁军,赶赴襄阳与驻守襄阳的西南方面兵马都部署慕容延钊合兵一处,一同南征。
  李处耘点齐兵马,于正月初十日领兵动身,行路十余日方到达襄阳,向慕容延钊传达旨意,二人直到二月,方起兵南下。并根据匡胤所布置的计划行事。先差部将丁德裕赶往江陵府,通知宋兵将借道江陵,南下讨张文表。
  且说那江陵府中的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自去年十二月止,向宋廷请兵援助湖南以来,看看到了二月初,忽然接到宋太祖赵匡胤派使臣送来诏书,令荆南先派水师过洞庭湖入湖南。先行救援潭州,宋兵随后就到。高继冲不敢违旨,便派部将李景威整顿水师,准备出发。
  忽报宋朝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奉命出兵援助湖南,现派使者丁德裕亚以,要求接见。
  高继冲便令请丁德裕人府相见,丁德裕备说了宋兵要进军湖南,要借道荆南的意思。高继冲点头应允。当下送丁德裕入宾馆休息,派人设宴招待。自己急召部下众文官武将商议对策。
  当下兵马副使李景威说:“宋兵虽然称借道收复湖、湘,但是不能保证他趁此机会袭取我江陵。因此,请给我三干兵马,埋伏于荆门险要之处,待其兵马经过,突击攻之,擒其上将,则宋兵必退。然后,我再回军攻入湖南,擒张文表献于宋廷,这是一件很大功劳。然后释放宋朝上将,使他们不敢小觑荆南。这才是长保荆南的上策。”
  节度使判官孙光宪摇头道:“景威此说不妥,听起来似很不错,但未免有点纸上谈兵,如实行来,并不容易。中原自周世宗时,便有统一天下之志,如今宋朝建立,兵精粮足,势力又超过周世宗数倍。如今出大兵征伐张文表,有如泰山压卵,必然平定湖、湘,收入宋朝版图,那时岂然容许荆南独立,要借道行政湖、湘吗?所以不如早日主动归顺朝廷,则荆南可免战争之祸,高公也可长保富贵。如依景威听说进行伏击,而激怒宋兵,必然会引起大兵直捣江陵。试想我们兵不过万人,如何能迎敌,那时玉石俱粉,悔之晚矣。”
  高继冲听了,点头道:“不宪之言值得考虑。”
  他自知自家弹丸之后,兵力太弱,实在不敢采用李景威那冒险作法。弄不好鸡飞蛋打,性命恐怕也保不住了。
  当下计划已毕,李景威回到家中,叹息说:“荆南大势去矣!”当晚自杀而死。高继冲听说,哀悼不已,更没个主意。
  忽然,报马来报,宋兵三万余人,在慕容延钊、李处耘率领下,已经到达荆门了。
  高继冲慌手脚,忙请来叔父高保寅密商,决定由高保寅以劳军为名,先到荆门探看宋兵强弱和意图,再作决定。当下,挑选肥牛数十头,美酒百坛,由高保寅亲自押送,前往劳军。
  高保寅来到荆门宋兵大营,只见宋朝枢密副使兼湖南兵马都监李处耘亲自出营迎接。
  二人礼已毕,携手入门,来到大帐,李处耘推高保寅上坐,自己在下首相陪。寒喧几句客套之后,摆上宴来。李处耘请高保寅入席,又唤来几个将领作陪,却不见慕容延钊到来。
  高保寅心中惊疑,因问道:“慕容将军为何不见?”
  李处耘道:“这是先行部队,他尚在后,明日必可到达。今日请将军便住在本营,明日便可与慕容将军会见了。”
  高保寅听了,心中只打鼓,暗想自己进营时,偷偷观察估计宋兵营帐,兵力当已有三万,如果只是前部,那么宋兵恐怕要在五六万以上。想到此处,不由脸上变色。
  李处耘见状,忙举怀敬酒,说道:“荆南早在周朝,已归顺朝廷,咱们早已是一家人了,何必如此拘束。今日但请开怀畅饮。”
  高保寅只好强作欢笑,也举起杯来。
  席间,高保寅试探地问宋兵对荆南的态度。李处耘则说:“这次出兵,旨在讨平湖南叛逆,至于荆南,早已是一家,高了度使的地位决不会变。这一点尽请放心。当今我主英明天纵,早在布衣之时,已经以任侠尚义而闻名天下,岂是见利忘义之人。将军不必多虑。”
  这一席话,说得动听,高保寅才放下心来,逐渐恢复正常。李处耘及众将官竭力奉承高保寅,使他越来越兴奋,尽欢而散。
  李处耘已在营内为他安排了住处,随行押送劳军牛酒的百余士兵、士役、也都作了妥善安排。高保寅见李处耘十分热情有礼,便修下书信,让部卒飞马回江陵向高继冲报告情况,让他放心。
  其实,慕容延钊就在营内,宋兵也实有三万余人,而不与高保寅见面,乃是羁留高保寅的一个策略而已。
  就在这天夜里,李处耘却悄悄点起一万铁骑,连夜奔袭江陵去了。
  高继冲正在江陵等候高保寅消息,当天深夜,见到高保寅派人送来的书信,心中略为宽心。那知次日天刚黎明,只是探马来报,说来兵已来,临近江陵了。高继冲吃了一惊,只好率领部下几位主要官员,出城迎接。在距城十里之处,遇上李处耘带骑兵到来。高继冲见宋兵盔甲鲜明,军容整齐,心中十分惧怕。
  李处耘倒是竭力安慰他几句,二人便并马入城。一到城中,李处耘带了一队精锐卫士随高继冲进入帅府,其他宋兵在裨将率领下,不待分付,已经扼守了四门和分据城内要冲,把全城控制起来了。
  高继冲这时吓得面如土色,自己已落入宋军掌握,只好听天由命而已。还是李处耘对他百般安慰,一再声明不会动摇他的节度使位置。所以将宋军在城内布防。是因为怕荆南部下尚有像李景威那样观点的人,趁宋兵进城,扇动荆南士兵扰乱,影响城内治安,危及高继冲和百姓的安全,才这样做。
  高继冲见人家连李景威想伏击宋兵的事部探听得明白,那里还敢再作别的想法,只好等候慕容延钊到来。
  直到下午申牌时刻,慕容延钊和高保寅等方才领大兵到来,在城内外分头安排住扎。
  当晚,大摆宴席,为慕容延钊、李处耘等接风。所有宋兵,均有犒赏。
  次日,慕容延钊、李处耘请高继冲、高保寅以及荆南主要官员孙光宪等议事。
  慕容延钊才开言道:“我朝大来自建国以来,圣上以天纵英武之姿,来治理国家。力求民康物阜,天下太平。回观近几十年来,国家四分五裂,改朝换代频繁,互相攻伐杀戮,战争不断,黎民百姓遭殃,其祸根在于唐代养成方镇势力日益膨胀,各自割据一方所造成的。所以,当今天子从拯救百姓出发,决心改革制度,使大家都过太平日子。今后,要实行文官治理地方,权力统归朝廷。这不是说不要节度使了,高官照样做,只是不可生异心,一切要听朝廷的。
  他顿了一下,用眼扫下高继冲,接着说道:“其实,割据一方称王道霸,表面上威风一时,权力很大,其实这种割据多了,并非好事,比如湖南的马殷一家,淮南的杨行密,以及朱温这些人,威风几年,换来的是性命不保,子孙家族被杀,家财荡尽。可见割据一处,并不能永保富贵。大家都不割据,当然也免去了互相杀伐,共享太平了。不知大家以为割据好,还是没有割据好?”
  这时,李处耘又补充说:“这次我出京,圣上特别交待,荆南如果归政朝廷,自高节度使以下,大小文武官员,一律照旧供职,有功另加升赏。如不愿为官者听便。不知诸位有何打算。”
  事到如此,谁还能说出什么来。停了片刻,高继冲说:“我自然要听圣上旨意,还政朝廷。”
  荆南官员见高继冲已经表示态度,还有谁敢提出异议。当下一致表示听命于朝廷。
  当天,高继冲便备了文表,附上荆南三州十七县版图,户口清册,派使臣送上汴京表示还政于朝廷。
  这次使用日行五百里加急军事文书,由各驿站换马飞奔,不到十日,使者已回,带来圣旨,加授高继冲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荆南度使使职务如故,并赐衣服,玉带等物。孙光宪调长黄州刺史,高保寅为怀州刺史,其他各官各加三级薪俸,照旧供职,并厚恤李景威家属。
  又过了二日,新任荆南都巡检使王仁赡到任,就地从原荆南官员中选任了一批州县官,统一了政令。
  慕容延钊、李处耘见一切妥当,即日拔师,进军湖南。
  谁知那张文表不过是外强中干,周保权遵从父亲周行逢的遗命,让杨师璠去讨伐张文表,于平津亭交战,将张文表打得大败,杨师璠乘胜夺取了潭州,张文表也被擒获,杨师璠便将张文表斩于市曹。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闻听张文表已死,便引大军直奔朗州。驻于朗州的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得知未兵大队逼近朗州,心中骇怕,便召部下商议。
  观察判官李观象说道:“张文表已经被诛,而宋兵不退走,反而向朗州而来,必定是有意占领湖、湘地方。如今荆南高氏已归顺朝廷,我们失去北方屏障,唇亡齿寒,朗州已势不能保,不如仿效荆南办法,归顺朝廷,可保富贵。”
  周保权听后,觉得有理,打算依此行事。可是部下指挥使张崇富却大呼道:“你们文官,那懂得军事,先人创下基业,岂可轻松放弃,看我领兵出战,必将来兵杀人片甲不回。”
  周保权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小孩子,那能有主见,即使不肯与宋兵作战,也无法管束这般统兵的武将,只好听之任之。
  张崇富便点起兵马五千,出城抵御宋兵,看看来到澧州附近,正与宋军李处耘相遇。
  两军列阵相对,李处耘鞭梢指着张崇富道:“朝廷应你们请求,出兵湖南平乱,今你又拒抗王师,究竟何意?”
  张崇富冷笑道:“张文表已伏诛,你们尚不回兵,无非是想吞并湖南而已。须知朗州非比江陵那么软弱,你们趁早回点免伤两家和气。”
  李处耘大怒,喝道:“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有什么资格代表朗州,你且回去,让周保权来见本帅。”
  张崇富道:“节度使岂肯见你们这些强盗!”
  拍马舞刀出阵,直取李处耘。旁边牙将张勋见了,也纵马提刀出阵,来战张崇富。二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张崇富力怯,拨马便走。
  这时,忽然朗州兵后队大乱,慕容延钊领另一支兵马沿江杀来,李处耘见了,鞭梢一指,挥大兵也掩杀过来。直杀得朗州兵四散逃窜,张崇富带的五千兵马折损大半,只带了数百骑兵,拼命夺路,逃回朗州去了。
  这时朗州城内,剩余兵马不足三千,如何能与数万宋兵对敌,乱成一团,各自为政。大将汪端劫持了周保权和周氏家属,逃出城去,隐藏到长江南岸一座佛寺中去;张崇富则下令烧城,领数千残部奔逃入西山。
  谁知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分兵两路,由东西方面合围朗州,那张崇富逃出城来,在西山脚下,正与慕容延钊大兵相遇,交马不到十合,被慕容延钊一刀斩于马下,余兵见无去路,尽皆跪下投降。慕容延钊命士兵割下张崇富首级,遂引兵进入朗州,将张崇富首级悬于闹市高杆之上示众。
  不一时,李处耘也到。二人商议,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派部下各将,分兵数路,出城打听周保权下落,不到三日,部将田守奇护送周保权及其家属,还有几个属官到来。原来江端劫持周保权躲入江边佛寺后,便被负责搜查朗州城北的宋将田守奇发现,引兵围寺。那汪端见势不好,扔下周保权不管,单人独领逃命去了。
  田守奇把周保权一行,送往朗州,可怜这个十一岁的小孩周保权,那里见过这种场面,自以为是俘虏,见了慕容延钊、李处耘,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一切全由周保权部下属官李观象代为回答。
  当下慕容延钊,李处耘对周保权百般安慰,仍旧让他们全家回帅府安住,不要担心。并派兵保护其住宅。
  事到此时,周保权才略为心定,即让李观象写了檄文,通告湖南各州县,归顺朝廷。又备了表文,附上湖南十四州六十六县图籍,奏报汴京,表示归顺。
  半个多月后,圣旨下来,宣布减免前楚新归顺地方赋税,命枢密直学士薛居正为朗州刺史,给事中李昉代表皇帝,来祭祀南岳,并为衡州刺史,派户部侍郎吕余庆为潭州刺史。
  周保权因年幼无法主持政务,仍以节度使衔带家属入京读书,待成年后,再分配官职。
  又下旨任命王仁赡镇守江陵,马仁瑀镇守岳州。高继冲调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
  慕容延钊暂留湖南,整顿全境治安,李处耘护送周保权及其家属来京。
  这一旨意一到,李处耘便带了原来从汴京带来的一万余禁军,护送了周保权给其家属,回汴京去了。
  周保权到京后,太祖给他安排一处宅第住下。并授于右千牛卫上将军荣誉衔,居家读书。停了几年,又入国子监读书,直至成年,后官至右羽林军统军、并州刺史等职,这都是后话。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