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四章 慧眼识英雄


1.竖貂自宫

  竖貂在宁越家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后连骂了好几天“宁越老贼”,这老家伙真不知好歹。他知道宁越的后台是上卿国子,也明白只靠他和易牙、开方三人是形不成对管仲的威胁的。如果宁越肯挑头,那么上有国子,下有他们,就可以和管仲较量较量了。他身为中大夫,不好直接拉国子,宁越是最好的人选。原先他只知道宁越对管仲的相地衰征有看法,通过这次廷辩,他发现宁越对管仲的官山海也持反对意见,这相地衰征和官山海是管仲的两根支柱,宁越敢在朝廷上公开反对,说明他与管仲积怨已经很深了。因此,他才拿了玉璧去拜仿宁越,不料被他侮辱了一顿,还把玉璧摔坏了。看来,只有靠自己了。他对桓公也很不满,这几年,他几乎跑遍了中原各国,四处搜寻美女,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名了,可他的后宫总管职务却至今没有到手。他也曾直接对桓公提过,可桓公总是笑而不答。他又通过长卫姬做工作,长卫姬告诉他,桓公之所以不让他进后宫,因为后宫全是女眷,男人一律不准进后宫。如果要进后宫,那只有宫刑之人才行。这宫刑就是割掉生殖器,竖貂当然不干。现在看,实现自己的相国梦,必须当上后宫总管,要当后宫总管,只有阉割自己的生殖器了,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他下了决心。
  这天晚上,竖貂约集易牙、开方密商此事。
  竖貂说:“这些日子我想了许多,管仲的地位是不好动摇的。主公已拜他为仲父,谁再反对他就等于反对主公了。可太阳不能老在正午,我们比他年轻,要等待,要沉住气。易牙弟为此已赔上了一个儿子。开方弟的目的已基本上达到,就剩下我了。”
  易牙不满地说:“主公也是,竖貂大哥对主公这么忠心耿耿,为搜寻美女跑断了腿,操碎了心,可连后宫总管也不给。”
  开方道:“也难怪,后宫是主公享乐的地方,夫人、如夫人和侍妾、宫女都是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儿,能放心让一个男子汉进去吗!”
  竖貂痛苦而坚定地说:“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了,就是自宫。”
  开方大吃一惊,摇头反对:“不可,不可,这太残酷了。”
  易牙想了想,说:“我很佩服大哥的丈夫气概,不过,这一来大哥可要绝后了。”
  竖貂咬咬牙道:“我已有两个儿子了,不会绝后的。”
  开方关切地说:“那,嫂夫人她……,愿意吗?”
  竖貂苦笑道:“她怎么会愿意!顾不得她了,咱们要干大事情,我豁出去了。”
  开方道:“大哥,此事还得三思而行。”
  竖貂一掌拍在案上道:“我决心定了!长卫姬也快生产了,我要进后宫。管仲死了以后,齐国的天下就是咱们的!易牙弟,这事就拜托你啦!”
  易牙为难地说:“摘鸡阉狗我是干了不少。给人干,这活儿我可是头一遭。”
  竖貂为他鼓劲道:“干吧,只要保住大哥这条命就行。”
  第二天,竖貂和易牙选了宫中侧殿的一间密室。易牙很有经验,把这间密室堵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空隙。然后火烤,水蒸了三天进行消毒。因为宫刑之后,创口极易感染,服刑者须在消毒的密室中静养一百天才行。易牙准备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用开水煮了三遍,竖貂用的被褥,衣服及一切用品都进行热水消毒。
  竖貂要受宫刑了。他先脱了衣服,将全身洗干净,下身用温水洗了三遍,躺在榻上,将两腿搁在特别制作的木架上,用绳子拴牢,再用绳子把身子固定好。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竖貂都一动不能动了。
  操刀的是易牙,开方在门口守卫。
  易牙从锅中捞出匕首,看着竖貂:“大哥,你后悔吗?”
  竖貂十分紧张,呼吸急促:“不后悔!三弟,动手吧!”
  易牙看了看受刑部位,又道:“大哥,这一刀下去,你可就——”
  竖貂不耐烦地吼道:“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就动手吧!”
  易牙又道:“大哥,你可得咬紧牙关,要不要把嘴堵上?”
  竖貂吼道:“不用,快下手吧!”
  易牙把牙一咬,下刀了。顿时鲜血如注。
  竖貂痛苦地大叫了一声,昏厥过去。等他醒过来,易牙已收拾完毕,捆住他的绳子也早解开了,只是下体疼痛难忍。
  易牙端着一碗煎好的药凑上前来:“大哥,一切很顺利,你喝药吧?”
  竖貂一仰脖将药灌下肚去,他抹抹嘴说:“三弟,你做得可真干净利落!”
  易牙扶他躺下:“好好躺着,能睡就睡。你放心,一切有我和二哥照料。”
  开方进来,笑道:“大哥,真好样儿的!”
  竖貂苦笑道:“不这样怎么能当后宫总管!哎哟,我的娘哎!”
  桓公听易牙说竖貂自宫,大为感动,急忙跟着易牙来到密室,要见竖貂。
  把门的开方一见桓公,急忙跪倒在地:“臣开方拜见君上!”
  桓公道:“爱卿平身,寡人要见竖貂爱卿。”
  开方忙答道:“君上不能进室,需一百天之后才行。”
  易牙喊道:“竖貂将军,君上来看望你了!”
  竖貂在里屋喊道:“君上,臣不能给君上叩头,死罪死罪!”
  桓公也大声说:“爱卿对寡人如此忠心耿耿,寡人十分感动。爱卿好好养伤,百日后你就是后宫总管!”
  竖貂激动地大声道:“谢君上圣恩!”
  易牙、开方一齐跪在地上:“我俩代竖貂将军向君上谢恩!”

2.知音

  公元前六八一年春天,齐桓公为谴责宋桓公违背北杏盟约,采纳管仲的计策,派隰朋讨得周天子之命,出兵讨伐宋国。周厘王派大夫单蔑,率一百乘战车与齐军一起讨伐。陈、曹二国也申请派军队配合齐国,愿为前锋。桓公便派管仲先率一军先行,会同陈、曹二国军队。他与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统帅大军跟进,约好在商丘集合。
  战车隆隆,战马啸啸。整齐威武的齐国军队,斗志昂扬,意气风发,雄纠纠、气昂昂地开出临淄南门。
  齐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带着夫人侍女。这次管仲也把婧和一名侍女带上,夫妻同乘一车。她依靠在管仲怀中,娇滴滴地问道:“相爷,为何要讨伐宋国?”
  管仲摸着婧的秀发,笑道:“夫人,你怎么又问,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婧撒娇地说:“相爷再说一遍不行吗?”
  管仲道:“去年三月,君上奉周天子之命,在北杏与诸侯会盟,主要目的是巩固宋桓公的君位,可宋桓公御说竟敢不遵王命,私下背盟逃会,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婧又问道:“相爷,打仗很危险吗?”
  管仲笑道:“打仗哪有不危险的,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可有些仗非打不可,要打就要打赢。”
  婧笑着说:“看来这次伐宋,相爷定是稳操胜券了!”
  管仲肯定地点点头:“那是当然,正义王师讨伐不讲信义之人,战必胜。”
  婧突然用手捂住管仲的嘴,把头靠近车窗,掀开窗帘朝外望,管仲也随着向窗外看去。
  只见峱山脚下,站着一个身穿粗布褐衣的男子,一只手拍着牛角在高声唱歌。
  婧道:“相爷请听,这人唱的歌,不是平常的山歌俚曲,蛮有味道呢!”
  管仲笑道:“面对青山,独自一人引吭高歌,倒是别有一番情趣。”
  婧侧耳仔细听了一会儿,说:“相爷,这唱歌的,象在说些什么给人听。”
  管仲也似乎听出了什么,说道:“此人气质不凡,独具一格。可惜军务紧急,否则倒真该见他一见。”对驭手道:“停车!”
  骏马收缰,车轮嘎然停止了转动。
  管仲对侍卫道:“去,给那牧牛之人送酒肉去,赏赐于他,快去快回!”
  侍卫答应一声,跳下车,拿出一包肉,一小坛酒,向牧牛人走去。
  车队缓缓继续前进。
  一会儿功夫,侍卫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纵身跳上车,说道:“不识抬举的家伙!”
  管仲问:“怎么个不识抬举法,说来听听。”
  侍卫道:“我拿着酒肉赶到牧牛人跟前,对他说:‘放牛的,相爷赏你酒肉,快点接着。’可那人连理都不理,头也不回,话也不答,兀自唱他的古里古怪的歌儿。我生气地转到他面前,对他说:‘哎,你这人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相爷赏赐你酒肉,给你!’他这才看了我一眼,接过酒罐,连声谢也不说,更恼人的是,他打开封盖,举起酒罐,把酒全洒在地上。我火了,喝斥他说:‘对相爷如此不恭不敬,你可知罪?’他朝我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话。嗨,真是个怪人!”
  管仲越听越有兴趣,忙问:“他说的什么,你快说呀!”
  侍卫想了想,说:“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哪!”
  管仲一下怔住了:“浩浩乎白水……”他凝神沉思,自言自语地重复:“浩浩乎白水……”
  婧道:“相爷,你不记得这首古诗了?”
  管仲惊疑地看了婧一眼,说:“怎么,夫人记得这句古诗?”
  婧想了一想,说:“妾记得古有白水之诗:‘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很有学问,是想当官。”
  管仲一拍婧的肩膀道:“夫人记性真好,这首诗我忘得影也没了。对对,是白水之诗。看来,此人谢绝我的美酒,是想见我一面。”对侍卫道:“传我命令,人马就地休息。”
  侍卫急忙鸣锣,军队立即停了下来。侍卫高声道:“相爷有令,就地休息。”
  管仲对侍卫道:“你去将那牧牛人带来见我。”
  侍卫飞也似地朝牧牛人跑去。
  婧在车厢内取出琴,弹起《浩浩白水》,边弹边唱。
  牧牛人来了,远远地就听见了婧的琴声和歌声,停步不前,凝神倾听。
  管仲在车内道:“请牧牛人过来。”
  侍卫回身道:“快,相爷请你到车前说话。”
  宁戚没有动,大声问道:“车上坐的可是齐相管仲?”
  侍卫一听火了,厉声道:“君上拜相爷为仲父,不准直呼姓名,此人大胆,待我去教训教训他!”
  管仲连忙制止,跳下车来,答道:“在下正是管仲。”
  宁戚道:“听许多人说管相国礼贤下士,有谦谦君子之风,如今居高临下,矜持踞傲,让人大失所望。”
  管仲一惊,对牧牛人作了一揖,肃容说道:“管仲失礼,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宁戚还了一揖,答道:“卫国山野草民,贱名宁戚。”
  管仲道:“管仲军务在身,千里出征,途经荒山脚下,忽闻先生对天长歌,特驻足兵马领教。”
  宁戚道:“宁戚是长歌当哭,没敢想管相国能驻足停顿。既然相国诚意领教,宁戚也就一吐为快。”
  管仲道:“先生请赐教。”
  宁戚道:“宁戚乃在野之人,走了不少地方,闻听齐国声名日隆,威风赫赫。宁戚钦佩齐侯是位擎天立地的人,此乃天意所为,齐国称霸,一统天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相国乃天地造化之人,可惜独木难支,曲高和寡,难以左右逢源。”
  这句话正中管仲的痛处,他感叹一声道:“先生所言甚是。可要寻求知音,谈何容易!”
  宁戚道:“伊尹出身卑微,却辅佐商汤建立商朝;太公望出身贫寒,却辅佐周武王统一天下。山野之中,多有贤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戚唱浩浩白水,在于仿效自由自在的游鱼。如今,鱼置于地上,宁戚才长歌当哭。如若相国有滔滔之水,宁戚想游弋其中,上可佐相国纵横天地之间,下可为齐国播种五谷杂粮。故自荐于相国,如果相国唆笑,权当宁戚痴人说梦,就当作耳旁风好了。”
  管仲细看宁戚,虽然身体清瘦单薄,但器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十分赏识,大有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之意。
  管仲对宁戚道:“先生所言,使管仲顿开茅塞。我看先生谈吐不凡,英华过人,当推荐于君上。”回头吩咐:“笔墨伺候!”
  管仲倚车修书一封,亲手交给宁戚,道:“管仲军务繁忙,不能当面向君上荐举先生。再过两天君上亲率大军前来,必定路经此地。请先生将此书信呈于君上,必获重用。”
  宁戚将书信接过来,看也没看,藏进怀中,问道:“请问车上何人弹琴?”
  侍卫道:“是相爷夫人。”
  宁戚看了管仲一眼,道:“宁戚钦佩!”
  管仲上车,对宁戚作了一揖,道:“再会!”
  战车前进,渐行渐远,管仲三次回头向宁戚招手。
  宁戚看着远去的马车,惊喜交加,热泪夺眶而出。

3.“君要择臣,臣也要择君”

  宁戚与管仲的这次相见,是他精心安排的。他出身卑贱,家境贫寒。尽管如此,但他下决心要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他酷爱读书,同管仲一样,从小爱动脑筋。从十八岁开始,他便到处游历,一边给人家打工糊口,一边了解各诸侯国的情况,七、八年的时间,中原几十个诸侯国他转了个遍。他知道,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有位开明国君。他本想为卫国效力,可卫惠公是位平庸的国君,胸无大志,统治卫国三十多年,没有什么建树。卫懿公继位后更糟,这是位标准的花花公子,只知道吃喝玩乐。他打听到齐桓公是位明君,而且有管仲作相国,特别是从北杏之会到柯地之盟,他为齐桓公的开明大度所折服,对管仲大胆改革的胆略和气魄,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决心到齐国去助管仲一臂之力,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听说一位牛贩子要到齐国做买卖,便主动要求帮他干活,只要管饭,不要工钱。牛贩子一听十分高兴,他就这样来到了齐国临淄。不几天的功夫,他就了解到齐国宫廷内部的许多情况,也打听到伐宋的消息,他便以牧牛为由,在这通往宋国的必经之路上等待管仲。
  与管仲一见面,使他激动不已。管仲确实了不起,谈吐之间处处展露出他那经天纬地之才。他不想卑躬屈节地向管仲乞求,想出了用唱歌的办法,试试管仲有没有学识。他见战车上飘扬着一面写着“管”字的大旗,便高声唱了起来。他一边唱一边瞄着管仲的战车,他多么想管仲能停下车啊!管仲的车果然停下来,并派侍卫给他送来了酒肉。他十分激动,可他见不到管仲不行,就把酒洒在地上,又让侍卫把“浩浩白水”带给管仲,他料定管仲是会见他的,果然不出所料。他知道,凡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有识之士,从来不拘小节,从来瞧不起那些屑琐卑微的小人。他故意将了管仲一军。管仲非但不生气,反而谦虚地向他请教,亲笔写荐书,真仁人君子也!
  这两天,宁戚一步也不离开峱山。他不时掏出管仲的荐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最佳位置。他知道管仲这份荐书的份量。齐桓公拜他为仲父,大小国事一律交他先处理,简直就是太公望与周武王一样。他高兴万分。他激动不已。他眼巴巴地瞅着通往临淄的大路,盼望着齐桓公的到来。这两天对宁戚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来了!齐国威武的大军开过来了!只见旌旗招展,绣带飘摇,盾牌滚滚,戟矛如林,战车如云,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宁戚见一面绣着“方伯”二字的大黄旗,断定那辆车上坐的就是齐桓公,便拍着牛角,放开喉咙,高声唱了起来,唱了一遍又一遍。
  南山石呀光灿灿,
  有条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褐单衣破又烂。
  从早放牛直到晚,
  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坐在车里见路边有人唱歌,听着不大顺耳,便令侍卫把宁戚叫到车前。
  桓公一看宁戚,身穿破烂衣服,赤着脚,不堪入目。不过此人眼里透出一股英气,便问道:“你是什么人?”
  宁戚也不施礼,说道:“山村野人,名叫宁戚。”
  桓公见宁戚不叩拜,全然不懂礼节,生气地说:“你一个放牛的,怎么敢唱歌讥讽时政?”
  宁戚一听,心里佩服,这桓公果然英明,是听出道道来了,便笑笑说道:“我唱的是山歌,怎么讥讽时政?”
  桓公有几分生气地说:“当今太平盛世,上面天子英明,下面百姓安居乐业。寡人身为盟主会合各路诸侯,命令没有不遵从的,战必胜,攻必克,尧舜盛世,也不过如此!你怎么说:‘生不逢尧与舜禅?’还说‘长夜漫漫何时旦’,难道这不是讥讽时政吗?”
  隰朋、东郭牙、竖貂、开方等一齐下车,来到桓公车前。
  宁戚冷笑道:“堂堂大国之君,目光何以如此短浅?小人虽山村野民,却也听说那尧舜盛世,百官廉正,诸侯宾服,天下安定,可说是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百姓乐业,国泰民康,不愧为太平景象。可今天,王室衰微,纪纲不振,教化不行,风气败坏。君上虽想一统诸侯,但北杏之会宋桓公背盟而逃,柯地之盟又受鲁将曹沫劫持,中原各国兵戈不息,戎狄不断侵扰,中原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君上却说是‘太平盛世’‘尧日舜天’,岂不令有识之士齿冷?”
  桓公越听越气,大军刚刚出城,便遇这么颗丧门星,十分恼火,厉声喝道:“大胆匹夫,竟敢出言不逊,拉下去斩了!”
  两边武士一声喊,拥了上去,抓住宁戚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往路边推。
  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大笑,道:“好啊,昔日夏桀无道,杀了龙逢;殷纣无道,杀了比干;今天齐侯杀宁戚,可谓鼎足而三了。我可以同这龙逢比干两位贤人并列在一起,成为第三位贤人啦,哈哈,杀吧!”说着,头也不回,迈开大步往前就走。
  隰朋来到桓公车前,小声说道:“君上,臣看此人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并非寻常牧夫可比,一定是个有才能的人,虽直言得罪,应予以赦免。”
  桓公听了宁戚的话,心中也震动了一下,此人不怕威逼,不惧刀斧,颇有刚直不阿之气。他暗暗称奇,听了隰朋的话,怒气也渐平了。
  竖貂大声说:“牧牛之徒也敢辱骂国君,那还了得?非杀不可!”
  蔡姬在车内对桓公说:“君上,妾看此人胸藏韬略,胆识过人,不能杀,可以为君上所用。”
  桓公沉吟道:“此人太狂妄了!”
  蔡姬道:“大贤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君上能赦免仲父一箭之仇,难道不能赦免此人一言之罪吗?”
  桓公笑着点点头,道:“好,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寡人就赦免他不敬之罪,松绑!”
  武士们为宁戚解去绑绳。
  桓公从车上下来,走到宁戚面前,重新打量了他一番,说道:“寡人跟你开个玩笑,不过是试试你的胆略罢了。很好,不愧为一名壮士。”
  宁戚从怀中取出绢书,双手呈给桓公,道:“有仲父书信一封,请君上审阅。”
  桓公一惊,忙接过绢书,展开读道:“臣奉命出师,行至峱山,遇卫人宁戚,此人不是一般的牧夫,而是当世有用之才,君上宜留以自辅,若弃之而被他国所用,则齐悔之莫及矣!”
  读罢荐书,桓公笑道:“好,仲父慧眼识英才,所荐果然不错。”转向宁戚:“既然有仲父的荐书,你为何不先呈上来?”
  宁戚道:“当今之世,群雄并起,列国纷争,不但君要择臣,臣也要择君。君上如果喜听谄媚之言,厌恶直言相谏,那草民宁愿死在刀斧之下,也不会将仲父的书信取出来的。”
  桓公笑道:“这么说,你还是相信寡人了?”
  宁戚诚恳地说:“君上能捐弃前仇,信用仲父;今日草民激怒于君上,君上又能宽大为怀,赦草民不敬之罪。不愧为一代明君!草民愿竭尽全力,为君上效犬马之劳!”
  桓公大喜,道:“请与隰朋大夫同车,随寡人伐宋。”

4.举火授爵

  日落西山,晚霞满天。
  齐军宿营了。一座座帐篷如雨后的蘑菇;一堆堆篝火,如繁星点点。
  齐桓公兴致勃勃地走进帐篷,迫不及待地对侍女道:“快,快为寡人更衣。”
  侍女为桓公除去戎装,换上君服。
  桓公吩咐侍卫道:“去请隰朋大夫带宁戚前来见寡人,为宁戚准备一套大夫冠服。还有,请众大夫到寡人的大帐议事。”
  侍卫应声而去。
  竖貂、开方走进大帐。竖貂自宫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垂涎已久的后宫主管的位子,一天到晚,不离桓公左右,对桓公的一言一行,他都了如指掌。此时见桓公面呈喜色,便试探着问道:“君上更衣,可是为了封赏宁戚?”
  桓公点头道:“寡人要拜宁戚为大夫!”
  竖貂摇摇头道:“君上,一个山野牧夫,怎能一跃而为大夫?”
  桓公认真地说:“大才不可小用,何况还有仲父的荐书。”
  开方道:“君上,臣在卫国时,从来没听说过宁戚这个人,看来是无名之辈。此地离卫国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确有才能,再封官也不迟。”
  桓公坚定地说:“还打听什么?寡人亲自所见,又有仲父推荐,还会有错!再说,有雄才大略的人,一船不讲究生活小节,难免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访查出来,想用他还觉着不放心,不用又未免可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寡人的主张。”
  竖貂立即见风使舵,朝开方使了个眼色,奉承道:“君上如此胸怀大度,如此贤明,真是为臣们的福气。”
  桓公看了竖貂一眼,微笑不语。
  东郭牙、宾须无、王子成父等大臣们鱼贯进入桓公的大帐,只见大帐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齐桓公朗声道:“众位大夫,今日行军路上,寡人遇到了卫国人宁戚。此人性情豪爽,胆魄过人,才识超群,仲父也修书举荐。寡人决定,拜宁戚为大夫。”
  东郭牙道:“恭喜君上又添臂助!”
  王子成父也道:“宁戚确实非同凡响,不奉应,不阿谀,是位刚直壮士,应当重用。”
  隰朋进帐,向桓公施礼道:“君上,宁戚在帐外候宣。”
  桓公大声道:“排班奏乐,宣宁戚进帐。”
  隰朋、东郭牙等群臣立即分列两班。音乐顿起。
  宁戚身穿短衣,脚蹬草鞋,走进大帐,叩见桓公。
  桓公对宁戚作揖道:“宁戚,寡人拜你为齐国大夫,望你与众大夫同心协力,勤劳国事,辅助仲父,早成霸业。”
  宁戚叩拜道:“谢君上知遇之恩!”
  桓公道:“为宁戚大夫更衣!”
  侍卫引宁戚出大帐,进侧帐,穿上大夫服,戴上大夫冠,蹬上大夫鞋。真是“人是衣裳马是鞍”,这一打扮,宁戚简直判若两人了。他走进大帐,精神焕发,英气勃勃,光彩照人。
  桓公大声道:“宁戚大夫,寡人今日举火授爵,望爱卿忠心不贰,效力大齐。”
  宁戚跪拜:“臣万死不辞!”

5.宁戚献计

  齐桓公率领大军来到宋国的边界,管仲在路边迎候:“君上辛苦,臣管仲恭候已久。”
  桓公道:“仲父劳苦。陈、曹两国军队到了吗?”
  管仲道:“陈宣公、曹庄公都已率兵来到,周天子也派大将单子蔑率军来到。”
  桓公高兴地说:“好,好!”
  管仲道:“请君上先到大帐休息。”
  桓公向站在身后的宁戚招呼道:“宁戚大夫,过来见过仲父。”
  宁戚走上前来,对管仲深施一礼,道:“宁戚参见仲父。”管仲还礼,笑吟吟地道:“主公善于用人,管仲甚感欣慰。
  望宁戚大夫大展雄才,为君上早建大功。”
  宁戚真诚地说:“仲父教诲,宁戚永志不忘。”
  桓公吩咐道:“仲父,请陈侯、曹侯、单子蔑将军到大帐商议军情。”
  一会儿,陈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周天子使者单子蔑进帐,分宾主而坐。
  两侧,管仲、隰朋等齐国官员分班列坐。
  齐桓公道:“周天子派单子蔑为使者,令寡人与陈、曹二君率师伐宋。如何伐宋,我们要商议个万全之策。”
  陈宣公道:“请盟主发令,杵臼唯命是从。”
  管仲注目宁戚。
  宁戚会意,道:“依臣之见,暂且不必进兵。仲父主张称霸不用兵车。此次奉天子之命伐宋,大兵压境之势已成,但以兵车取胜,不如以德取胜。”
  竖貂冷冷地道:“如何以德取胜,倒要听听宁戚大夫高见。”
  宁戚不理他,对齐桓公道:“宋国背盟而逃,我们奉天子之命来讨伐,是宋国理屈,我们理直。但宋是大国,若背城一战,难免杀伤太多。如能派一能言善辩之人,说服宋国前来请罪订盟,双方免动干戈,方是上策。”
  齐桓公问陈、曹二君:“两位意下如何?”
  陈、曹二君点头:“此计甚好。”
  竖貂冷笑道:“计是好计,但谁能去说降宋国呢?”
  开方:“宁戚大夫献上这样的好计,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了。”
  宁戚仍不理他们,对桓公说:“臣虽不才,愿前往宋国,凭口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宋公前来订盟。”
  齐桓公:“好,寡人命宁戚大夫为使者,前往宋国。”

6.唇剑舌锋

  宋桓公御说听说齐桓公以周天子名义,会合陈、曹等国来讨伐,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臣们有的主张打,有的主张和,争得不亦乐乎。宋桓公也定不住调,心里火烧火燎。
  相国戴叔皮走上殿来:“禀君上,齐国派使者前来。”
  宋桓公忙问:“齐军现在何处?”
  戴叔皮道:“现离城二十里。”
  宋桓公不解地问:“大军不动,只派来使者,是何用意?”
  戴叔皮道:“必是前来游说,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我堂堂宋国出城投降。”
  宋桓公又问:“齐国使者是何人?”
  戴叔皮冷笑道:“姓宁名戚。不过是个村野牧人,刚由管仲推荐当了大夫。”
  宋桓公问:“寡人应如何对待他?”
  戴叔皮道:“主公把他召来,故意冷落,看他如何动作。如若出言不当,臣这里举绅带为号,令兵士将他拿下。齐国劝降之计便破产了。”
  宋桓公道:“好,依计而行,武士伺候。”
  八名武士手持戈矛,跑上殿来,分列两旁。
  殿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宋桓公在殿上端坐。戴叔皮立于桓公侧前方,喊道:“带齐国使者上殿!”
  宁戚宽袍大带,昂然而入,对两侧执戈武士不屑一顾,旁若无人地走至殿堂门里,停步,对宋桓公长揖道:“齐国使者宁戚参见宋国国君。”
  宋桓公端坐不动,面色僵冷。
  戴叔皮嘴角挂着冷笑。
  宁戚将手放下,仰面望着殿顶,突然大声说道:“危哉危哉,宋国大难临头啊!”
  桓公脸现震惊之色。
  戴叔皮嘴角的冷笑消失。
  宋桓公道:“我堂堂宋国,兵精粮足;寡人居上公之位,在各国诸侯之上。危险从何而来?”
  宁戚平视宋桓公问道:“君上自以为比周公怎样?”
  宋桓公道:“周公乃是圣人,寡人怎敢与周公相比?”
  宁戚道:“周公正当周朝鼎盛时期,天下太平四海安定,尚且能够吐哺握发,接纳天下贤士。而君上你所处的境地,外有群雄并起,你争我斗,内部变乱叠起,两任国君被弑,人心惶惶,国无宁日。你即使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犹恐天下有识之士不来为宋国效力。而你却妄自尊大,蔑视贤良,怠慢来客,纵然有治国之良策,爱君之忠言,君上能听得到吗?长此以往,宋国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宋桓公听此番言语后,脸色渐渐由震惊而变得严肃、虔诚,不知不觉,站起身来。
  戴叔皮见势不妙,赶紧注目宋桓公,举起自己腰上的绅带。
  宋桓公故作不见,对宁戚作揖道:“寡人即位以来,从未听过君子的教诲,刚才多有怠慢,失礼之处,望先生不要见怪。”
  戴叔皮咳嗽连声,手中绅带频举。
  宋桓公仍故作不见,却对武士挥手道:“退下!”
  执戈武士退出。
  戴叔皮无可奈何地放下绅带,尴尬地站在那里。
  宋桓公诚恳地道:“先生大才,必有良谋,望先生赐教。”
  宁戚面对宋桓公侃侃而谈:“如今王室衰微,天子失权,诸侯离心离德,君臣伦理颠倒,弑君篡位之事时有发生。我齐国国君不忍心看天下大乱,这才恭请王命,与各国诸侯会盟。北杏会盟确定了君上的宋国君主地位,但君上却弃会而逃,等于自己否定了那次会盟,也就否定了君上的国君之位。现在天子震怒,派遣王室大臣与各国诸侯前来讨伐,可谓义正词严,师出有名,不用交兵,胜败之数已可判定。”
  宋桓公诚惶诚恐,道:“先生所言极是。寡人一时失于计较,铸成大错,现在该如何是好?”
  宁戚道:“依臣之见,不如备办进见之礼,与齐会盟。这样既不失对天子应有的礼节,又与盟主交好,不必兴师动众,宋国安如泰山,君上的国君地位也有了保障。”
  宋桓公点头道:“先生此计甚好。不过,齐国大兵压境,胜券在握,能受寡人的礼物而与宋国修好吗?”
  宁戚笑道:“君上大可不必顾虑。齐侯宽宏大量,不念旧隙。曹沫手剑劫齐侯,齐侯却赦他无罪,且归还沦阳之田。君上既然有诚意修好,齐侯怎会不答应?”
  宋桓公又问道:“那么,应该带些什么礼物作进见之礼呢?”
  宁戚道:“齐国旨在与邻国交好,并不贪图礼品,礼轻情重,贵在真诚。”
  宋桓公脸上愁云飞散,高兴地说:“就按先生说的办,寡人立即派使者跟先生去向齐侯谢罪,请求再订盟约。”

7.宋公请罪

  宁戚去宋国说降宋桓公,齐桓公老不放心,一是他对宁戚的才能还不甚了解,二是怕宋桓公傲慢无礼,加害宁戚。他派出的探子不断来报,还没发现凶险的征兆。管仲却胸有成竹,他对宁戚深信不疑。
  齐桓公不无耽心地问管仲:“仲父,宁戚此去能完成使命吗?”管仲笑道:“君上放心,宁戚此行,定然不辱使命。”
  齐桓公道:“宁戚如果完成使命归来,就立了一大功,寡人定然重加赏赐。”
  管仲刚要说什么,侍卫来报:“回禀君上、仲父,宁戚大夫与宋国使者帐外候宣。”
  齐桓公一怔,看看管仲,管仲急忙道:“快请宁戚大夫进帐!”
  宁戚进帐,叩见桓公道:“臣宁戚叩见君上。”
  桓公急忙让宁戚平身免礼,问道:“宋肯请罪加盟吗?”
  宁戚把他说服宋桓公的经过说了一遍,齐桓公大喜过望,对宁戚道:“好,好!宁戚大夫可是立下了大功了!”他转而对管仲道:“仲父慧眼识英雄,慧眼识英雄啊!”
  管仲笑道:“主公过奖,没有主公的英明决断,就没有宁戚大夫啊!”
  宁戚也笑道:“主公、仲父,宋使还在帐外听宣呢!”
  桓公忙道:“对对,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宋使进帐,叩见齐桓公,道:“蔽国君致意齐侯,修书一封,面呈齐侯。”
  桓公接过国书,展开看道:“御说叩拜齐贤侯殿下:孤一时失计,北杏之会铸成大错,致使齐侯率王师、曹、陈之军兴师问罪,孤知罪,今派人献上白玉五十,黄金千镒,请予笑纳,御说请求重新合盟,听从齐侯调遣。”
  齐桓公和颜悦色,对宋使说:“讨伐宋国是奉天子之命,寡人哪敢自主妄为!请你转告宋公,所献金玉,寡人转呈天子,并转达宋公加盟之意。一个月后,请宋公赴鄄(今山东鄄城北)会盟。”
  一个月后,齐桓公与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诸中原强国会盟于鄄,齐桓公霸主地位已经形成。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