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十二章 仁川登陆


  汉江岸边发奇念,说啥也要登仁川;
  出奇制胜挽危局,威克岛上出狂言。

  话说到1950年8月初,朝鲜战争开始处于胶着状况。在8月上、中旬,朝鲜人民军曾一度渡过洛东江,对美、韩军队"釜山防御圈"进行了猛烈攻击,突破其阵地多处。但在美国空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和守军兵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人民军的攻势终于被阻止了。到8月底,"釜山防御圈"内的美、韩军队已达17.6万人,而人民军为9.8万,兵力对比几近2:1,坦克之比则为6:1(600辆对100辆)。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人民军于8月31日再次强渡洛东江发动釜山战役,不断冲击美、韩军队的防线。但是,美、韩军队很快组织反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一时你来我往,难分胜负。美军之所以在绝对优势情况下被动挨打,一蹶不振,这多半与他们的士气低落有关。一位美军下士曾对记者说:"为我的祖国而战,我没说的。为这个鬼地方打仗,我真他妈的不知道为的是什么。"他说出了釜山成千上万美军士兵的心里话。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麦克阿瑟则正在准备实施他久己梦想的仁川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想法始于他6月29日的汉江之行。当时人民军已攻克汉城,进抵汉江北岸。麦克阿瑟站在南岸的一座小山上,联想起他曾在莱特岛实施的奥尔莫克登陆,"脑子里描绘着能够对付现在绝望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国陆军,而实现转败为胜的唯一战略机动乃是实施仁川登陆。"回到东京后,他即命令参谋长和作战部长研究制订实施这一设想的方案,并取名为"蓝心计划",准备由第1骑兵师于7月22日前后实施。但由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第24师无法阻止人民军南下之势,华盛顿方面又拒绝给予大量增援,从而迫使麦克阿瑟不得不于7月10日取消"蓝心计划",而将第1骑兵师也派去阻止人民军南进。这以后,麦克阿瑟又考虑使用华盛顿答应给他的暂编第l陆战旅和第2师实施仁川登陆,时间定在9月中旬,代号为"铬铁计划"。上述增援部队将先在日本的神户上陆,做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7月23日,麦克阿瑟第一次向华盛顿报告了其登陆作战的设想:"计划在9月中旬进行的作战是在敌军战线后方的两栖登陆战,由一个包括两个师兵力的军所担任,目的在于同第8集团军在南面的反攻相配合,包围和摧毁敌军。"至于具体计划及登陆地点,他没有说。他不愿向参谋长联席会议透露计划详情,怕他们知道得太多而使该计划有被否决的危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不久前就曾公开宣称,两栖登陆作战方式已经过时,再也不会出现这类行动的成功例子了。然而,朝鲜战场的形势再次迫使麦克阿瑟改变他的计划。7月下旬,美、韩军队仍阻挡不住人民军的推进,开始向洛东江一线溃退,大有被赶下朝鲜海峡之势。而仁川登陆的前提是确保釜山这块反攻基地,即只有保住釜山,在其正面牵制住人民军的主力,才有可能考虑仁川登陆。因此,麦克阿瑟为增强釜山的防御,不得不紧急命令正在海上航行的准备用于仁川登陆的部队"直航釜山",增援第8集团军。这样,麦克阿瑟为实现他的"汉江之梦",不得不再次要求增援,以重新组织兵力。

  8月上旬,正值艾夫里尔·哈里曼奉杜鲁门之命,在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等人的陪同下来东京向麦克阿瑟解释美国的远东政策。麦克阿瑟利用这个机会,按李奇微的话说,充分发挥了他"那很强的说服力、自信心、雄辩的口才以及提出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时那种高超的技巧"。在会谈期间,他用了两个半小时阐述了自己关于朝鲜战争的总计划以及完成这项计划所必需的条件。他对哈里曼说:"我不相信像美国这样一个大国不能给我提供我所要求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增援。你告诉总统,如果他答应给我这些增援,我就趁9月15日涨潮时在仁川登陆,把登陆部队当作锤子,把第8集团军当作钻子,我要粉碎并消灭北朝鲜的军队。"他的话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们都表示支持他,并保证回国后做说服工作,尽快满足他的请求。哈里曼事后说:"我们的政府应当把麦克阿瑟将军作为一大国宝加以器重,他确实是个国宝。"

  直到这时,华盛顿的决策者们才知道麦克阿瑟的登陆作战地点是在仁川,这位他们感到非常不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成员柯林斯陆军参谋长和谢尔曼海军作战部长等人从兵力运用、战略协同、时间选择、船只调配以及仁川的地理、地形、水文、海象等等方面,都对仁川登陆成功的可能性表示怀疑。随着预定登陆日期的临近,麦克阿瑟还不提供计划的详情,这使他们愈发担心起来,再也坐不住了。于是,8月20日,布莱德雷派柯林斯和谢尔曼前往东京与麦克阿瑟磋商,讨论仁川登陆的可行性。麦克阿瑟写道:"他们到达后马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与其说是来商谈,不如说是来劝阻。"

  8月23日下午,麦克阿瑟和柯林斯、谢尔曼在他的总司令部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他的参谋长阿尔蒙德,海军司令特纳·乔埃、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第1陆战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以及司令部中的其他主要军官。对麦克阿瑟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会议,关系到他的梦想能否成真。他必须通过这次会议战胜几乎所有的对手,像1944年他在珍珠港"舌战群儒"那样。会议一开始,他的计划便受到海军方面论据充分的强有力挑战。他们指出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认为仁川不适宜登陆作战。原因是,仁川是朝鲜最劣质的港口,那里潮差很大,最大差度超过10米。落潮时形成一片泥滩,海岸向外延伸到3.2公里,此时要进入仁川港必须经由在泥沙之间留下的一条狭窄弯曲的航道("飞鱼航道")。该航道便于布设水雷,一旦有一艘舰船被击沉,整个航道就会被完全堵塞。因此,登陆只能利用傍晚满潮时直接在仁川港码头进行,但满潮只有两小时,两小时后潮落时,多数用于攻击的舰艇就将搁浅在泥滩中而成为岸上炮火理想的打击目标,直到第二天早晨潮水再来时,它们才能重新浮起来。而且,在两个小时内能够运上岸的物资装备将是有限的,这之后,登陆部队便得不到增援,难以顶得住敌人的夜间反击。另外,登陆部队还必须攀上五六米高的岸堤向市中心进攻,而那里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可以作为敌方的坚固抗击据点。海军计划人员陈述完上述意见后,谢尔曼总结道:"如果把一切可能的地理上的和海军方面的不利条件都列出来的话,那么仁川是样样具备的。"

  接着,柯林斯阐述了陆军部的意见。大意是,仁川距离釜山战场太远,对那里的敌方不能产生必要的直接威胁。要想成功地实施这一登陆作战,势必要从目前已十分吃紧的第8集团军防线上抽出第1陆战旅,其结果将可能使那里的防御圈崩溃。另外,即使能够占领汉城,但能否与240公里外的第8集团军取得联系也是值得怀疑的。最后,他提出一个放弃登陆仁川,而改在仁川以南36度纬线附近的群山港登陆的代替方案,理由是:"群山距现在的战线很近,也没有像仁川那样的地形和海象方面的障碍。"谢尔曼表示同意柯林斯的方案。所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仁川登陆计划必定要天折了。该轮到麦克阿瑟发言了。他稍等了片刻以集中他的思路。

  他回想起他父亲从前对他说过的话:"道格,军事会议产生胆怯心理和失败主义。"这时,室内气氛异常紧张,阿尔蒙德在坐位上不安地移动着身体,不知道麦克阿瑟将何言以对。终于,麦克阿瑟开口了。他首先谈到,北朝鲜军队的主力正用于围困第8集团军,在仁川必然没有充分的防御准备。有关不能实施仁川登陆的论点,在他看来"恰恰有助于保证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出奇制胜是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极重要因素。为此,他还列举了两个战史上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承认海军提出的关于潮汐、水文、地形以及自然方面诸多不利条件的意见确实是实质性的和中肯的,但他认为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在上次大战中,他指挥下的海军就曾在几乎相同的困难条件下多次发动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至于在群山登陆,它的确可以排除许多仁川方面的危险性,但它收不到彻底包围的效果,也不能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和破坏其物资基地,因此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而只能做到与沃克的左翼部队取得联系。换句话说,它只不过是去帮助沃克坚守阵地,但那对战争毫无益处,只能付出高昂的代价,达不到什么目的。而与其运用这种间接的代价高昂的办法,还不如直接派部队到沃克那里去。但若在仁川登陆,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它将切断敌人脆弱的拉得很长的补给线,夺取其物资中转站汉城,从而使对方的补给系统及战斗力陷于瘫痪状况,使孤立无援的敌军完全瓦解,这才是对釜山最好的支援。他最后保证说:"假如我的判断不正确,遇到使我处于无法应付的被动防御局面,那我本人将亲临现场,在我们的部队惨遭失败之前就把他们撤下来。那时唯一的损失将只不过是我个人职业上的名誉。但仁川之战不会失败,它必将取得胜利。"

  麦克阿瑟讲完了,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后谢尔曼站起来说道:"谢谢你,这真是伟大事业中的一个最强音。"这句话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谢尔曼被完全说服了,另一种则只是对麦克阿瑟的辩才表示赞赏。从乔埃后来的记述中,后一种解释似乎更有可能,因为乔埃说,除了谢尔曼外,在场的其他人几乎都被说服了。其实,柯林斯也并未完全解除疑虑,在得知麦克阿瑟已准备了群山替代方案后,才多少有些放心了。会后,谢尔曼又同麦克阿瑟进行了一次私下会谈,还是想让他改变主意,但麦克阿瑟决心已定,坚持不让。当谢尔曼从麦克阿瑟的办公室出来时,他向乔埃说:"但愿我也有同那个人一样的信心。"

  这次会议曾被惠特尼形容为"美国军事史上最重要的战略辩论之一"。它完全可能导致另一种结果,但最终还是麦克阿瑟的战略取得了胜利。然而,要是麦克阿瑟以为他的计划再不会受到怀疑,那他就错了。布莱德雷在听取了柯林斯和谢尔曼的汇报后,仍然心神不宁,总觉得这个孤注一掷的计划太冒险,它将投入美军的大部分预备队,弄不好就会鸡飞蛋打,而且可能导致中国军队介入,那样的话,这场战争就会变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大灾难。但考虑到麦克阿瑟计划周密,论据充足,合乎逻辑,且信心百倍,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在8月29日批准了仁川登陆计划,但指示只能"在判明仁川附近的敌人没有充分防御准备的条件下"实施。第二天,麦克阿瑟口头下达了实施仁川登陆的作战命令。
  恰在此时,战局突变。朝鲜人民军发起釜山战役,多次突破敌人防线,迫使沃克将军的司令部于9月5日撤到釜山附近。马上就有人预测:"沃克在釜山呆不住了。"同一天,担心沃克顶不住、不能参加反攻的布莱德雷致电麦克阿瑟:"根据战况,我看有必要对计划加以变更。"第二天,麦克阿瑟复电称"没有必要改变计划",并向登陆部队正式下达了书面作战命令。9月7日,布莱德雷再次致电麦克阿瑟:"我们要求你估计一下计划中的行动若如期发动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胜利的希望。"这封电报大大激怒了麦克阿瑟,他认为在一切已基本准备就绪的时刻还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定是华盛顿当权者中有人慌了手脚,或是因担心这次行动万一陷于困境而预先为推卸责任做准备。他马上回电:"我认为这次行动的胜利是极有把握的。我进一步相信它体现了从敌人那里夺取主动权并由此提供予敌以决定性打击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这样做,那将使我们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逐步消耗而定局未卜的战争,因为敌人集结和增援部队的潜力远远超过我们。……从北方进行包围必将立即解除南方环形防线所受的压力,实际上,这是我们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而且,从北方实施包围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第10军与第8集团军的迅速会合,而在于彻底打乱目前正在南朝鲜作战的敌军的后勤供应,最终导致他们的瓦解。我们两支部队的迅速会合虽然将戏剧性地象征敌军的彻底崩溃,但这并不是这次作战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电报发出后,他急切地等待着答复,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回复终于来了:"我们同意你的计划,并如实向总统作了汇报。"据此,麦克阿瑟猜测那个慌了手脚、企图进行干预的人就是杜鲁门。

  现在,关于仁川登陆的争论总算结束了。实际上,华盛顿方面对此一再犹豫不决不是没有道理的。麦克阿瑟在说明其计划的可行性上唯一可以用来辩护的理由是,相信人民军不会想到他会在那里登陆,因此必然没有充分的防御准备,这样就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人民军的确是那样判断的。假如万一那里有充分的抗击准备,这次作战将很可能遭到惨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赌博,完全是一厢情愿的仅凭经验和感觉行事的赌博。据乔埃回忆说:"麦克阿瑟也完全知道这次作战是一场赌博,他私下对我说,'仁川登陆的取胜希望非常渺茫。然而,我正在学习惯于赌胜。"'麦克阿瑟喜欢冒险,人们可以回想起,早在1944年2月他在进攻洛斯内格罗斯岛时也打过这样的赌。

  根据部署,仁川登陆将由新组建的第10军实施,下辖美军第1陆战师、第7师、特种工兵旅、南朝鲜军第17团和陆战团及其他辅助部队,由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任军长。上述部队于8月中旬开始集结,9月初登船,9月10日~12日从日本的神户和横滨相继出航。整个入侵军由7万登陆部队和260艘舰船组成,据估计,防守仁川的人民军只有1000人,最多不过2500人,汉城为5000人。

  9月12日晚,麦克阿瑟及阿尔蒙德、惠特尼等一行7人冒雨从羽田机场飞往九州的板付,再从那里前往第7舰队集结地佐世保,登上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多伊尔的旗舰"麦金利"号运输舰,向大海驶去。当时正值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进攻部队的舰船在大浪中摇摆着,船舱里的货物翻倒了,甲板上的物资也被冲走了,士兵们不少晕了船。好在9月14日天气好转,海面上风平浪静。"麦金利"号在黄海与其他舰船会合后,向仁川方向航进。入夜,麦克阿瑟站在船头上,倾听着海水拍打舰体的声音,注视着闪闪发亮的点点磷光。他知道这次作战是他所指挥过的登陆战中最错综复杂的一次。想到他一直梦想的、曾遭到激烈反对的计划即将付诸实施,他也不免感到有些紧张。他把已经睡下的惠特尼叫来,向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以排遣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他担心判断是否有误,是否能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如果遇到顽强抵抗而失败,那就真应验了反对他的人所说的"大灾难"的话。他写道:"明天的一切,由我单独负责,如果失败的话,那么可怕的后果将留待到上帝对我的灵魂进行最后审判之日。"直到凌晨两点半,他终于支撑不住了,在甲板上转了一圈后便回到船舱去睡觉了。

  早上5点,美军舰炮和飞机开始对仁川港外横在"飞鱼航道"上的月尾岛实施猛烈炮击和轰炸。6点30分,美军第l陆战师一部开始向月尾岛登陆,未遇到预期的激烈抵抗(守卫该岛的北朝鲜军只有400人),很快就占领了全岛。麦克阿瑟看着飘扬在月尾岛上的星条旗,对多伊尔说:"请通报舰队,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从来没有比今天早晨干得更漂亮了。"下午,当潮水重新上涨时,第l陆战师主力在炮火支援下开始在仁川港南北两翼突击上岸。他们使用梯子爬上岸堤,或用坦克登陆艇撞破岸堤上陆,在夜间建立起滩头阵地。第二天,美军未遇多大抵抗即攻占仁川市。随后,麦克阿瑟命令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金浦机场和汉城,一路南下水原以切断人民军退路。同时,他还命令沃克从釜山出击,向北进攻,以夹击人民军。17日晨,麦克阿瑟在仁川上岸,驱车前往前线巡视。

  在以后的10余天里,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变化,形势急转直下。21日,美军一部在金浦东北渡过汉江后,沿开城公路进至汉城西侧,另一部到达汉江南岸的水登浦,从南面威胁汉城;釜山美、韩军突破人民军防线。次日,美军开始进攻汉城,遭到激烈抗击;南线朝鲜人民军开始后撤,沃克率军追击。25日,美军一部从汉城南面渡过汉江,另一部从西侧攻入汉城市区。第二天,南北对进的美军先头部队在乌山附近会合,人民军主力撤过三八线。28日,美军终于攻占汉城,并于次日进抵三八线。至此,仁川登陆战役宣告结束。

  仁川登陆的成功,给麦克阿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誉,使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新的顶峰。大量充满溢美之词的贺电像雪片般飞来。9月30日,杜鲁门发来贺电,称"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也无法同你的最终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机动作战相比拟。"刚上任国防部长不久的马歇尔也于同一天打来贺电说:"您在朝鲜指挥的英勇战役以及果敢而完美的战略作战行动,实际上结束了这场战争,请接受我个人的敬意。"哈尔西打来的电报更使麦克阿瑟飘飘然:"仁川登陆是有史以来最高明、最大胆的战略进攻。"

  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完成了安理会赋予的"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任务后,似乎可以打道回府了。但9月29日,当麦克阿瑟在汉城举行完"还都"仪式回到东京后,他接到国防部长马歇尔发来的一封电报,称:"以我个人之见,根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需要,可以自由地在三八线以北作战。"不久,华盛顿又追发一份补充电文,说上述决定和麦克阿瑟的北进计划"已经杜鲁门总统批准"。据此,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劝降书,同时向第8集团军下达了突破三八线的命令。同日,南朝鲜军即在东海岸越过三八线,向元山方向挺进。美国的举动意味着战争的扩大和升级,意味着苏联和中国有可能参战,弄不好还可能导致新的世界大战,因此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其实,关于"联合国军"是否打过三八线的问题,早在8月中旬即已提到华盛顿与东京的政治、军事首脑部门,并展开了争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说,依据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的决议,"联合国军"总司令有权实施北进作战;根据追击权理论,突破三八线也是合法的;如不突破三八线,该线就会被作为永久的合法国境线,而联合国的目标乃是要建立南北统一政府;不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就会重整旗鼓,有再次进攻的危险,而"联合国军"也要无限期地驻扎在南朝鲜;联合国海空军一开始就已把交战状态延伸到北朝鲜,没有理由不让地面部队北进;等等。反对者说,"联合国军"已完成把北朝鲜军赶出南朝鲜的使命,若越过三八线,将招致苏联和中国的介入,战争必然扩大和长期化,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看来,赞成的理由似乎更多、更充分些。

  最后,杜鲁门政府在其称霸远东的野心驱使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战争风险,终于决定北进。8月30日,艾奇逊国务卿在一项声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别的国家军队不介入战争,就不会发生全面战争。关于是否突破三八线,将取决于联合国。"9月1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广播讲话,声称韩国人有获得统一的权利,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帮助韩国人享受这种权利;美国的军事行动不会超出朝鲜半岛,希望中国和苏联不要介入。美国之所以担心中国和苏联介入,是从其全球战略考虑的。当时,北约组织的军队还未组建完毕,西德部队还未建立,如果同苏、中两国处于交战状态,那么西欧也很容易受到攻击。为此,美国必须坚决避免与苏、中在朝鲜发生直接冲突,并通过限制自己的军事行动来制约苏、中,以在有限的范围内结束战争。9月11日,杜鲁门批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突破三八线的方针:如果苏联和中国没有参战的可能,就可以把地面作战扩大到三八线以北。

  参谋长联席会议于9月15日即仁川登陆日,向麦克阿瑟传达了上述决定,并令其制订占领北朝鲜的计划,同时指示其陆、海、空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越过朝中和朝苏边界,在与中国和苏联接壤的地区也不得使用非韩国军队。根据这项指令,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项北进计划:以第8集团军沿西海岸北上向平壤进击;以第10军在东海岸的元山登陆,然后西进与第8集团军一道实施夹击,攻占平壤;第3师作为总预备队控制在日本;在安州、宁远、兴南一线(被称为"麦克阿瑟线")以北的作战只限于韩国军队。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出一道新指令,规定麦克阿瑟的任务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可能的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的,授权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但实施军事行动的前提是,苏联或中国未派大部队入朝参战、对方没有决心参战的声明或没有发出这种威胁,同时要他加紧搜集这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华盛顿报告。

  麦克阿瑟对这个限制前提极为不满,把它看作是外交上的惰性、胆怯、姑息和失策。他气急败坏地说:"即使苏联和中国介入,也要把他们打败,以拔掉共产党征服亚洲的毒牙。如果苏联和中国军队进驻北朝鲜,而联合国军却在三八线上停止进军,共产党就会重新进行侵略。确立亚洲的永久和平,就能确保欧洲的和平,华盛顿不理解这一点。"因此,他在接到上述指令后,立即请求授予他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越过三八线的权限"。于是便有了马歇尔9月29日同意自由作战的回电。麦克阿瑟把马歇尔的复电理解为可以取消原来的作战限制,故于30日电告华盛顿:"在北朝鲜军队投降以前,我想在朝鲜全境作战。"对此,华盛顿方面未予答复,似乎是默许了。仁川登陆的胜利,不仅使麦克阿瑟,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

  实际上,当时中国介入的迹象已很明显。早在6月28日杜鲁门宣布干涉朝鲜内战的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即谴责了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行径,表明了中国的根本立场。7月6日,周恩来总理又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声明反对安理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参加下于6月27日通过的干涉朝鲜内政、支持美国侵略的非法决议。8月20日,周恩来再次致电赖伊和安理会主席马立克,要求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撤出外国军队,并指出中国人民对朝鲜问题的解决表示最深切的关心。从8月27日起,美国空军飞机不断侵犯中国领空,对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和侦察活动。对此,中国政府谴责美国蓄意扩大武装侵略,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的侵略罪行。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包括抽调战略预备队向东北地区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重大事变。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对中国军队的动向有所掌握,他在8月31日向麦克阿瑟和华盛顿报告说:"我们的情报网报告,从华中到满洲的部队调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进入朝鲜战场前的部队调动。"他估计这些部队有24.6万人,和实际数字25.5万差不多。

  当9月下旬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联合国军"攻占汉城并进抵三八线后,周恩来总理于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对美国提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警告美国政府:"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清楚不过地表明,若美国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入侵北朝鲜,中国就要参战。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美国政府已不顾刚刚为自己规定的制约条件,对中国的一再警告置若罔闻,把它看成是"虚张恫吓"、"政治讹诈",拒绝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坚持占领全朝鲜的计划。10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通过所谓"八国议案",授权"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占领北朝鲜。10月9 B,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一道修改命令,大意是,无论中国在朝鲜何处使用大量部队,只要有获胜的可能,就可以继续其军事行动,但未经华盛顿授权,不得对中国境内的目标采取行动。同日,麦克阿瑟向北朝鲜发出劝降的最后通路,遭到严正拒绝。第二天,麦克阿瑟即命令第8集团军大举北犯。

  战争终于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结局将如何?中国是否会真的参战?杜鲁门也拿不准,因此他决定亲自去会晤麦克阿瑟,"直接听取一下他对中国介入问题的判断"。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会见麦克阿瑟将军的最重要和最简单的原因,是我们从未有过任何私人的接触,我认为他应该了解他的总司令,而我也应该了解在远东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此外,他还感到,麦克阿瑟在远东任职已15年,离开本国的时间太长,致使他不了解全世界的形势和华盛顿的想法,其见解总是与国内格格不入。"如果他能从我这里了解到世界形势,也许会更易于使自己与之相适
  应。"

  10月12日,马歇尔电告麦克阿瑟,说总统想在夏威夷或威克岛会见他,到底在哪里由他来定。麦克阿瑟选择了威克岛。10月14日晚,麦克阿瑟在惠特尼的陪同下飞抵威克岛。那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未睡,凌晨2点钟上床,3点半就起来了,但惠特尼却看他"像睡了12个小时一样精神焕发"。他刮了脸,穿上平常穿的咔叽布军裤和开领衬衫。这身装束曾使许多美国人着迷,但杜鲁门却看了生气,认为是对他的大不敬。他回忆说:"当时他戴着他那副臭墨镜,衬衣也不系扣子,帽子上挂满了牌牌。我真不懂,都那么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何况还是位五星上将,为何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打扮得像个19岁的少尉呢?"

  早上6点30分,杜鲁门一行(包括布莱德雷、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哈里曼、太平洋舰队司令雷德福德等人)分乘4架飞机到达。随行的还有30多位新闻和摄影记者,准备记录下在他们看来如同国家元首之间会见的这一历史性时刻。杜鲁门走下舷梯,与迎上前来的麦克阿瑟握手并说道:"我很久就期望见到你,将军。"麦克阿瑟回答说:"希望下次见面不会等得太久。"他们两人谁也不会想到,将不会有下一次了。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木屋里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单独会谈,没有其他人在场。据杜鲁门后来回忆说,他们讨论了日本和朝鲜的形势。麦克阿瑟保证说他在朝鲜已胜券在握,并估计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他还对自己8月份给海外作战老兵大会写的信向杜鲁门表示歉意,如果它造成了令人难堪的局面的话。杜鲁门则向他概略地介绍了关于加强欧洲的计划,对此,麦克阿瑟表示理解,并表示朝鲜战争有望在11月23日的感恩节前结束,那时,第8集团军就可在圣诞节前撤到日本,对日和约也可签订,并可抽出一个师去欧洲。

  随后,其他人员也加入进来,开始举行正式会议。讨论的内容大致与杜一麦单独会谈差不多,主要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亚洲的防务安排、重建朝鲜、对日和约等问题。会议快结束时,杜鲁门再次提出了那个他最关心的有关中国介入的可能性问题。麦克阿瑟回答说:

  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或第二个月进行干涉的话,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我们不再害怕他们干涉了,我们不必再乞求他们什么了。中国在满洲有30万部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大概不超过10一12.5万人,能渡江作战的只有5-6万人。他们没有空军。由于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有了基地,要是中国人想来平壤,那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麦克阿瑟还认定,中国人不会不考虑到,如果入朝参战,美国作为报复措施,可能要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及其交通线,因此认为中国不会冒这个险。麦克阿瑟的上述判断,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当时,根据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并考虑到保卫中国领土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国政府已于10月上旬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国政府下令以东北边防军的4个军12个师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先待命出动,尔后再调7个军24个师作为第二、第三批兵力逐步入朝参战。但杜鲁门无视中国的一再警告和情报部门的多次提醒,而宁愿相信麦克阿瑟的傲慢与偏见。

  上午9点多钟会议结束后,麦克阿瑟送杜鲁门上飞机。他们一边走一边谈。麦克阿瑟问起杜鲁门是否打算1952年再次竞选总统,杜鲁门避而不答,反问麦克阿瑟是否有此意。麦克阿瑟说:"一点也没有。如果有哪位将军要同你竞选的话,他的名字将是艾森豪威尔,而不是麦克阿瑟。"杜鲁门笑道:"艾森豪威尔根本不懂政治。啊,如果他真的当上了总统,他的政府会使格兰特的政府显得要完美①。"在临上飞机前,杜鲁门意外地向在场的人宣布,授予麦克阿瑟一枚(第5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他对麦克阿瑟说:"自从当上总统以来,从未有过比这次更满意的会晤。"

  ①一般认为,格兰特在任总统期间 (1869一1877)政绩平平,贪污腐败之风盛行。——作者

  从两个人后来的回忆中可以看到,他们在这次会见中对对方的个人品质似乎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杜鲁门写道:"将军对有机会同我交谈似乎真诚地表示满意。我发现他是个精力极充沛、极为有趣的人。我们的交谈非常友好,比我预料的要友好得多。"麦克阿瑟则写道:"有人曾告诫我,杜鲁门脾气急躁、粗暴并有成见,但在我们的会见中,他的表现完全是彬彬有礼和情绪良好的。他具有使人愉快的性格、敏捷而机智的口才,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他。"但对这次会晤的真正目的,他觉得"难于判断"。他的许多助手们认为,威克岛会晤纯属一种政治上的鬼把戏,因为当时距国会中期选举只有两个星期,杜鲁门希望通过这次会见把民主党的命运同仁川登陆的成功和胜利进军朝鲜联系在一起。麦克阿瑟不同意这种推测,认为这"未免冤枉了杜鲁门先生。我相信他的威克岛之行根本不是出于这类原因,而其唯一目的是为这个国家创造一种良好的意愿和有益的成果"。

  麦克阿瑟在对杜鲁门的个人品质表示赞赏的同时,对他的能力和见地却表示怀疑。他写道:"在会谈中,他似乎对自己的历史知识非常自豪,但在我看来,尽管他读了不少书,他的历史知识仍是肤浅的。他只知道一些事实,而缺乏指导这些事实的逻辑和推理。关于远东他知道得很少,给人的印象是他把被歪曲的历史同模糊的希望离奇地结合起来,这希望就是我们反正会以某种方式对同共产主义斗争的人们有所帮助。"通过同杜鲁门会晤,麦克阿瑟还感到"有一种古怪而不祥的变化正在华盛顿发生",像罗斯福那种敢作敢为、精神振奋的人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权宜妥协而非斗争到底的趋势。"哈里·杜鲁门原来那种大胆对抗并击败亚洲共产主义的果敢决心,已被经常灌输的怯懦和嘲讽的窃窃私语剥夺殆尽。总统似乎在受一些比较自私的阿谀奉承的联合国政客的摆布。他似乎处于反常的状态,对仅仅在几个月前他所无畏地承担的那些言过其实的风险公开表示害怕。"从这一点上看,麦克阿瑟在说别人无知的同时,他自己对政治的确是无知的。他看不到战后已经完全改变了的国际形势,眼睛只盯在远东这一隅,只会用军事家的眼光来判断政治问题。正如罗斯福曾对他说过的:"道格拉斯,我认为你是我们最出色的将军,但我觉得你将是我们最蹩脚的政治家。"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