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五章 进击莱特


  昔日诺言终实现,神气活现登红滩;
  海陆同谱英雄曲,双雄大战莱特湾。

  话说大政方针已定,麦克阿瑟便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知道,进攻莱特的战役将是他指挥作战以来最复杂、最庞大和最困难的行动。进攻莱特,谈何容易。该地在美军战斗机掩护范围500英里以外,并位居菲律宾日军机场掩护网的中心。日军可从各条航线对其守军进行增援和补给,而美军只能依靠舰载机来阻止这种增援和补给,地面部队也只能靠舰载机的掩护向前推进,并制止日本海军攻击滩头阵地。看来,与海军搞好协同是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关键。按照部署,得到加强的第7舰队和实力减弱了的第3舰队将同时担负进攻作战的支援任务,但这两支舰队的指挥官分别听命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这种指挥分散的情况下,两支舰队行动起来任务交错,若协同不好,将导致严重后果。为了解决协调一致和相互支援的问题,双方指挥官代表在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专门开了一次会,以确立密切的协同关系。

  此时,日军大本营已判定美军的下一个主攻目标是菲律宾,然后是台湾和琉球群岛,最后是日本本土。为此,大本营决定下阶段作战要以确保日本本土和南方资源地区为中心,在上述四个地区随时集结一切力量实行决战,挫败美军的进攻。7月下旬,大本营制定了"捷号"决战计划,其中在菲律宾方向的决战为"捷1号",台湾方向的决战为"捷2号",本州方向的决战为"捷3号",千岛群岛方向的决战为"捷4号"。为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大本营于7月底在菲律宾方向成立了第14方面军,并新建第35集团军专门负责菲律宾中南部的防务,其中防守莱特的为第16师共2万余人。该师即为当年在吕宋东部登陆并曾导演了"巴丹死亡行军"的那个师。但该师大部分官兵都是后来新补充进去的,从来没有打过仗,且大都是从京都、大阪地区招来的,"做生意还可以,打仗不行"。为加强菲律宾方向的防务,大本营还决定让有"马来亚雄狮"之称的山下奉文上将取代黑田中将出任第14方面军司令。lO月6日,山下抵达马尼拉后,立即命令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准备实施"捷l号"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在对敌我力量和地形情况进行了一番仔细的研究后,于9月21日签发了进攻莱特的战役计划。根据该计划,登陆行动将由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6个师约20万人来实施。金凯德的第7舰队共700余艘舰船(包括尼米兹调归他的舰船)负责运送和掩护任务,同时哈尔西的第38特混舰队将提供空中保障。这将是太平洋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入侵部队和登陆行动,其声势堪与4个月前的诺曼底登陆相比。麦克阿瑟把进攻莱特的地面作战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规模的先遣登陆,把位于莱特湾的一些小岛拿到手;第二阶段为在杜拉格到塔克洛班之间发动主要攻击,占领机场;并向莱特谷地进军,同时攻入圣胡安和帕纳翁海峡;第三阶段为必要的陆路和对岸作战,完全占领莱特与萨马岛南部;第四阶段则占领萨马岛的其余部分,完全控制菲律宾中部。

  尼米兹也于9月27日签署了"8-44作战计划",规定哈尔西的主要任务是"在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菲律宾群岛中部的作战中,要给予掩护和支援"。但在单独给哈尔西的命令中,尼米兹却又要求他"一旦出现或可以创造消灭敌舰队主力的机会,消灭敌舰队就是你们的主要任务"。这样,哈尔西的任务既包括了"掩护",也包括了"消灭"。以10月3日尼米兹从哈尔西那里所收到的信中可以看出,哈尔西更喜欢"消灭"的任务:"要是可能的话,我将不给敌人在空战中战胜我们的机会,也不给他们对我进行穿梭打击的机会。……我的作战目标同你的一样,只要时机到来,就要彻底歼灭敌舰队。"

  作为战役前的准备,肯尼和哈尔西从9月下旬开始空袭预定目标。肯尼的陆基航空兵从新几内亚、比亚克岛和摩罗泰岛上的机场出发,袭击日军的南翼,对棉兰老和荷属东印度的日军机场进行反复轰炸。哈尔西的舰载机负责打击日军的北翼,于9月2l、22日轰炸了马尼拉,击毁停在克拉克等机场上的日军飞机200余架及马尼拉湾的一些日军舰船;10月10日~11日,哈尔西又袭击了冲绳和吕宋;12日~14日连续三天空袭台湾,又击毁日机350余架,但己方也有两艘巡洋舰受到重创。然而,日军飞行员却无限夸大了这一战果,报告说击沉敌11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对此,无论是日本联合舰队还是日本国内都深信不疑,天皇甚至传谕放假一天以庆祝胜利。以后两天,哈尔西曾试图将联合舰队主力引诱出来,但未成功,便驶回莱特方向执行支援登陆任务。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庞大的两栖登陆部队于10月10日~15日先后从荷兰蒂亚和马努斯出发,踏上征程。10月14日,麦克阿瑟在布里斯班和琼告别时说:"我不回来了。"琼明白他的意思是指在攻占吕宋前,他将一直在前线作战。她对丈夫说:"当你认为我回马尼拉会安然无恙时,就马上派人来接我。"随后,麦克阿瑟乘飞机到荷兰蒂亚,于16日同萨瑟兰和肯尼等人一起登上金凯德的"纳什维尔"号旗舰,向莱特方向驶去。同行的还有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他是在奎松于8月份去世后继任总统的。他和麦克阿瑟一样要亲眼目睹自己国家的解放。

  为保障正在接近目标的登陆部队的翼侧安全,并为舰队导航,10月17、18日,美军先头部队派出突击队在莱特湾口的苏兰岛、霍蒙洪岛和迪纳加特岛登陆,未遇任何抵抗。随后,扫雷队和水下爆破队在登陆海滩附近水域进行突击上陆前的准备作业。同时,炮火支援舰群和护航航母也驶入莱特湾,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当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得知美军已在莱特采取行动时,立即敦促大本营下达执行"捷l号"作战的指令。丰田认为,日本失掉菲律宾就等于失掉了一切,日本与荷属东印度群岛之间的海上生命线就会被切断,联合舰队就会从此处于被分割的状态而被彻底打垮,日本本土也将陷于被封锁的境地。

  10月19日夜,麦克阿瑟的强大舰队在莱特湾以东海面会合。天色漆黑,没有月光。麦克阿瑟站在"纳什维尔"号的船舷上,低头俯视冥冥的海水,再抬头仰望黑黑的天空,心中顿时升起一种"好像被裹在一件无形的斗篷里"的感觉。战前的气氛,沉默中透着紧张。人们难以入睡,或凭栏凝视着黑夜,或在甲板上踱来踱去,或挤在军官们的起居室里围看地图,或躺在吊床上计算着时间。很少有人说话,大家都陷于沉思和不安之中。看着这一望无际的庞大舰队,副官考特尼·惠特尼问麦克阿瑟:"将军,有这么强大的舰队归您指挥,您一定有一种大权在握之感吧?"麦克阿瑟回答道:"不,考特,不是这样,我不禁想到这许多美国的好孩子,明天一早就要死在海滩上了。"说完,他回到舱内,翻开《圣经》,读了几个经常给他灵感和希望的段落。他"向仁慈的上帝祷告,保佑这里的每一个人在早晨都平安无事"。那一夜,他睡得很香。

  20日天刚放亮,金凯德的6艘战列舰分别向杜拉格和塔克洛班两个登陆点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岛上升起一团团灰色的浓烟。随后,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舰驶近莱特岛,在近距离实施更加猛烈的炮击,整个海岸线成了一片火海。待浓烟消失后,原来长满茂密树木的海岸已成尘土覆盖的废墟。此时,麦克阿瑟的"纳什维尔"号随运输舰一起驶进海湾,在离塔克洛班海滩两英里的海面上抛锚。不到10点,麦克阿瑟在他的旗舰上看到,各路部队正向帕洛附近的红滩、圣何塞的白滩以及莱特岛南端的帕纳翁岛上岸。北面是第10军,南面是第24军。两路部队在登陆中只遇到微弱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滩头阵地。实际上,日军根据新的防御原则,为避免在滩头遭受炮火打击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已将大部分守岛部队撤至舰炮射程以外的预设阵地,只在前沿部署了少量部队以迟滞美军的登陆行动。

  整个上午,麦克阿瑟一直站在"纳什维尔"号船舷上观看登陆情况。下午l点多钟,他回到舱内换了一套新的咔叽布军装,头戴战斗软帽,眼睛上卡着一副墨镜,手里拿着那只玉米芯烟斗,又出现在甲板上。他和萨瑟兰、肯尼、司令部的其他军官及新闻记者登上一艘登陆艇,接上在另一条船上的奥斯梅纳总统和他的助手卡洛斯·罗慕洛,一同向红滩驶去。这些人在艇上兴奋地不断重复着:"我们回来了。"麦克阿瑟更是激动不已,他拍着萨瑟兰的膝盖笑着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们到了这里。"

  登陆艇离岸边越来越近,艇上的人可以听见岸上的喊杀声和步、机枪的射击声。在离岸还有几十米的地方,登陆艇停了下来,放下舷梯。麦克阿瑟一行人跳下齐膝深的海水,向岸上走去,摄影记者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涉水上岸场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情景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麦克阿瑟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从登陆艇到岸上只有几十步路,但在麦克阿瑟看来,"这几十步却是我有生以来意义最深长的脚步。当我走完这几十步,站在沙滩上,我知道我确实回来了,回来打击巴丹的死敌来了。因为在那里的日军尸体上,闪烁着本间将军的王牌部队第16师的徽章。"

  岸上不远处,仍不时传来日军射击的枪声,但麦克阿瑟却镇静地到处转悠。有人提醒他小心踩上地雷,他满不在乎地回答说:"能炸死我的地雷还没造出来呢!"有两个士兵正趴在地上向敌人射击,当麦克阿瑟走近他们时,其中一个捅了一下另一个:"喂!麦克阿瑟将军。"另一个则继续埋头射击,嘴里唠叨着:"啊,是吗,他大概把埃莉诺·罗斯福(总统夫人)也带来了吧?"

  麦克阿瑟和战地指挥官聊了几句后,招呼奥斯梅纳,把手搭在他肩上,说道:"总统先生,到家了,怎么样?攻下塔克洛班后,我就把行政权交给你。这可能比原计划的早一些,形势发展很顺利。"奥斯梅纳回答说:"我已做好准备,将军,你什么时候交都可以。"这时,通信兵在滩头架起了一台无线电发射机,并把它与"纳什维尔"号上的大功率主发射机相连,准备由麦克阿瑟和奥斯梅纳发表广播讲话,通过数道频率传向菲律宾各地。下午2时,天开始下起雨来。麦克阿瑟站在雨中用充满激情而略带颤动的语调对着麦克风说:

  这里是自由之声广播电台。我是麦克阿瑟将军。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托上帝的福,我们的部队又站在菲律宾这块洒着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了。……团结在我的周围!让巴丹和科雷希多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当战线向前推进到你们所在的地区时,你们要挺身出来战斗,利用每一个有利的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家园和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战斗!为了你们神圣的死难者,战斗!不要害怕,让每一个手臂都坚强如钢,神圣的上帝为我们指路,去争取正义的胜利!

  随后,奥斯梅纳也发表了讲话,他号召人民与美国通力合作:"美国已保证,将重建和恢复我们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为此我们已采取了某些措施,一俟恢复正常,将重建法律与秩序,恢复立宪政府的民主进程。"讲完话后,麦克阿瑟和奥斯梅纳离开海滩,走向灌木林,坐在一根木头上继续他们的谈话。

  登陆比预想的要顺利。到傍晚,已有6万余部队和10万余吨装备、物资上陆。两个登陆场均向岛内推进一英里以上,塔克洛班的简易机场已被占领。麦克阿瑟回到"纳什维尔"号上,提笔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告诉他"作战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菲律宾人正在进行出色的反击,并建议在菲律宾解放后,"尽快给以其举世瞩目的独立,这一定会使美国在远东的威望上升到空前的程度"。第二天,他收到总统发来的一封贺电:"举国上下感激你,全国都在为你及你的部下成功地反攻回去而祈祷。"

  其后两天,麦克阿瑟的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占领了杜拉格机场,并完全控制了塔克洛班。10月23日,麦克阿瑟和奥斯梅纳一行乘吉普车前往塔克洛班,在省议会大厦的台阶上举行菲律宾文官政府复位的正式仪式。麦克阿瑟向聚集在那里的人们宣布,以奥斯梅纳为首的菲律宾国民政府重新建立起来了。他的讲话很短,且不动感情,但每讲一句都招来众人的欢呼。随后,军号吹响,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同时升起。麦克阿瑟转身与奥斯梅纳握手,并说:"现在,我和我的同事告辞了。"

  就在奥斯梅纳宣布接管菲律宾政权的同一天,美、日舰队在莱特湾开始了一场历时4天的大海战,其情况之复杂和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是空前的。

  参加这次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分别编为特混舰队本队、第1游击部队和第2游击部队。部署在日本獭户内海的特混舰队本队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和"千代田"号)、2艘航空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小泽治三郎中将。部署在新加坡的第l游击部队司令为栗田健男中将,该部队分成三个战队,其中参加这次海战的有两个:第l战队由栗田直接指挥,有5艘战列舰(包括"大和"号和"武藏"号)、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第3战队由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西村祥治中将。部署在琉球群岛的第2游击部队由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志摩清英中将。根据"捷1号"作战计划,第1游击部队为主攻部队,其第1、第3战队将分别经由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从北、南两路迂回莱特湾,夹击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届时第2游击部队将南下与西村的部队会合。特混舰队本队的任务是把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诱出莱特湾一带,使其向北远离战区而不能掩护登陆部队,为第1、第2游击部队发动进攻创造条件。

  接到丰田的命令后,第l、第2游击部队立即启航。第1游击部队在婆罗洲的文莱港加油后,于22日清晨和午后分头向目的地出发:栗田的舰队(中路舰队)向锡布延海方向驶去,西村的舰队(南路舰队)向保和海方向驶去。与此同时,志摩和小泽的舰队也分别从琉球和獭户内海出发南下。

  23日晨,栗田的中路舰队来到巴拉望岛以东海域,被在该海域巡逻的两艘美国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两艘潜艇立即向敌舰队发起攻击。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被"海鲫"号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18分钟后就沉入海底。栗田和他的参谋们跳进大海,被己方一艘驱逐舰救起,护送到"大和"号战列舰上。另一艘重巡洋舰"摩耶"号则被"鲦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引起弹药舱爆炸而沉没。此外,"海鲫"号还重创重巡洋舰"高雄"号,使其无法继续前进而被迫返航。美国人赢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并发现了日军的进攻主力。

  此时,在莱特湾及其附近海域,美国海军正严阵以待。第7舰队的炮火支援编队辖有6艘战列舰和若干艘巡洋舰及驱逐舰,由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指挥。此外,由16艘护航航空母舰组成的3个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指挥,担任对潜、对空警戒及支援登陆任务。哈尔西的第3舰队配置在萨马岛以东南北一线,下辖4个特混大队,共17艘快速航母,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和56艘驱逐舰,在麦克阿瑟的部队顺利登上莱特岛后,哈尔西于22日命令第l特混大队回乌利西补给。当"海鲫"号潜艇报告栗田的舰队前来袭击时,他便率其余3个大队呈扇形展开,分别进至吕宋岛东部海域、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和莱特湾附近。

  24日清晨,哈尔西的舰队向西、西北、西南三个方向派出侦察机。8时10分,第2特混大队的一架飞机发现栗田的中路舰队正从民都洛岛南端向锡布延海挺进。哈尔西立即命令北面的第3大队和南面的第4大队向位于中间的第2大队靠拢,企图以其全部航空兵力对付栗田的舰队。但半小时后,第4大队的侦察机在棉兰老以西的苏禄海又发现了西村的舰队,于是出动飞机予以攻击,击伤战列舰和驱逐舰各一艘。之后,该大队执行哈尔西的命令向中间靠拢,把随后的任务留给了金凯德的第7舰队。然而就在此时,北面的第3大队却遭到来自吕宋岛的日军轰炸机的袭击,"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中弹起火,陷于瘫痪状态,致使该大队不能马上执行向中间靠拢的命令。

  这一天,哈尔西的特混舰队先后出动5批飞机对已进入锡布延海的栗田舰队进行轮番攻击。在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武藏"号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被击中17颗炸弹和19枚鱼雷后终于沉入海底。其余4艘战舰也均被击中,"妙高"号重巡洋舰受重创,不得不撤出战斗。下午,栗田被迫下令西撤。然而在傍晚前,他看到并没有敌机追击,便又命令折回,再次向莱特方向驶来。

  傍晚,哈尔西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侦察机报告,在吕宋岛东北海面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同时,他还得知栗田的舰队已经西撤。于是,他决定出动全部特混舰队北上迎击小泽的舰队,尽管他后来得知栗田的舰队又返回来了,但他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决定。哈尔西相信,金凯德有能力对付日军较弱的南路舰队,也有能力抗击已受重创的中路舰队,而他的任务则是消灭敌航空母舰。晚上8点多钟,他给金凯德发了一份电报并抄送尼米兹和金,通报了日军中路舰队的位置、航向和航速,指出这路日军正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而他则将"率3个特混大队北进,拟于明日拂晓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实施突击"。金凯德收到这一电报后对栗田舰队的再次东进并未感到有多少不安,他以为哈尔西会留下部分舰只来把守圣贝纳迪诺海峡,迎击栗田的舰队,以保障莱特岛北翼的安全。因为在那天下午,哈尔西曾向他的舰队发布了一道命令,宣布将抽调部分舰只组成第34特混舰队,但他并没有明确新组成的舰队具体执行什么任务,只是说将对敌水面舰艇进行"远距离决战"。当时,无论是金凯德还是尼米兹,都把哈尔西将组建的舰队理解为是用来对付栗田的舰队的。因此,当他们收到哈尔西的电报时,还以为第34特混舰队已经编成待命,而他只是率3个航空母舰大队北上。其实,哈尔西一艘军舰也没留下,致使圣贝纳迪诺海峡的大门大敞四开。这一致命的误解在第二天的海战中险些导致严重的后果,差点断送了整个战役。

  由于金凯德认为北面有哈尔西的第34特混舰队对付栗田,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作战舰只都集中到苏里高海峡方向,准备对日军南路舰队进行夜间伏击。他把鱼雷快艇配置在最前面,随后是驱逐舰,再后是巡洋舰和战列舰。夜里将近l1点,鱼雷快艇部队开始攻击西村的舰队,但没有击中目标。午夜后,美第1梯队驱逐舰投入战斗,向日舰队发射鱼雷,击沉"扶桑"号战列舰和一艘驱逐舰,击伤西村的旗舰"山城"号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随后,奥尔登多夫派出第2梯队驱逐舰进行鱼雷攻击,再次击中"山城"号。但"山城"号上的西村仍带着他仅有的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顽强地继续前进。将近4时,当西村的舰队驶进火炮射击范围内时,奥尔登多夫的巡洋舰和战列舰几乎同时开炮。结果,西村被炸死,他的"山城"号也很快沉入大海,"最上"号巡洋舰和另一艘驱逐舰受重创。这时,跟在后面的志摩的第2游击部队赶到。他的一艘轻巡洋舰首先被鱼雷击伤,随后他的旗舰"那智"号重巡洋舰又与撤退中的"最上"号相撞。志摩意识到中了埋伏,再前进只能招致与西村同样的下场,于是立即下令撤退。美舰队和护航航母上的飞机实施追击,使遍体鳞伤的"最上"号最终丧失机动能力而自沉。到拂晓时,西村的舰队只剩下一艘伤势严重的驱逐舰歪歪扭扭地跟着志摩的舰队西逃。

  正当第7舰队在南面追击志摩的舰队时,栗田的中路舰队则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悄悄沼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来到萨马岛以东海域。获知此情后,金凯德大惊失色,一面命令奥尔登多夫停止追击,回防莱特湾,一面打电报询问哈尔西:"第34特混舰队是否在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过了快三个小时,他才收到回电:"不,不是这样,第34特混舰队现在正与航空母舰群一起同日本航空母舰编队交战。"这意味着金凯德脆弱的护航航母编队将单独与强大的栗田部队作战,而当时只有第3大队的6艘护航航母及7艘驱逐舰和护卫舰部署在萨马岛附近。

  7时许,栗田的舰队开始实施攻击,美舰全速向南逃避,并以驱逐舰和护卫舰迎战追击中的日本舰队。这是一场力量悬殊但异常激烈的战斗。美驱逐舰英勇顽强地与日舰周旋,奇迹般地打乱了栗田舰队的战斗队形,并击伤两艘重巡洋舰,迫使"大和"号等两艘战列舰向北逃逸,但这7艘护卫舰只也全部受伤,其中3艘沉没。随后,日舰队再次对美护航航母发动攻击,将"甘比尔湾"号击沉。这时,金凯德出动所有的舰载机对日舰进行攻击,并得到肯尼的部分陆基飞机的支援。幸运的是,在这场胜负难分的海战激战正酣时,栗田由于得不到南、北两路舰队的消息,自己的舰队又被打得四分五散,于是在9时后不久便命令处于混乱中的各舰退出战斗,向北与他靠拢。由于栗田舰队的撤离,第3大队的其余航母才免于被歼。

  在两个多小时的海战中,金凯德曾向哈尔西数次发电求援。但哈尔西正在攻击小泽的航母编队,无暇南顾,除了急令回去加油的第1特混大队火速前往莱特外,别无他法。他不愿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并坚信他的主要任务不是保护第7舰队,而是消灭敌舰队主力。因此,他继续率舰队北上追击小泽,殊不知,这正中了丰田的圈套。好在那天日本舰队之间通讯不畅,小泽之诱敌成功栗田并不知道,后者还以为与之交战的就是哈尔西的快速航母,致使他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未敢大胆向莱特湾突破。

  当时,萨马岛海域的情况的确十分危急,一旦栗田突入莱特湾,登陆部队便将遭到灭顶之灾。因此,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认为有必要亲自过问一下了。于是,他打电报给哈尔西,询问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但当编码人员为防止敌人破译而按惯例在正文前后添加一些无意义的词句时,在"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之后,不适当地加了一句他临时想起的一个诗句——"全世界都想知道"。恰巧,哈尔西的译电员以为这句添加语有实际意义,因此未加删除就送给了哈尔西。哈尔西看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尼米兹在侮辱他。一气之下,他命令第34特混舰队和一支航母特混大队回头南下,前去支援金凯德,其余两个特混大队继续追击小泽。由于哈尔西中途退出战斗,带走了强大的第34特混舰队,致使全歼小泽舰队的目的未能达到,但仍取得击沉其全部4艘航母和l艘驱逐舰、重创l艘巡洋舰(后被美潜艇击沉)的重大战果。

  再说栗田,他在中午前将舰队重新集结后又向莱特湾方向驶来。但一个小时后,据报告在萨马岛东北发现美航母编队,于是他再次改变航向准备迎击来自北面的敌人。然而,整整寻找了一个下午也末发现目标。到这时,他的舰队经过三天的战斗,燃料弹药已剩下不多,人员也已疲惫不堪,迫使他不得不下令经圣贝纳迪诺海峡撤退。哈尔西企图在敌舰队进入海峡前将其击溃,但为时已晚。当他于午夜时分赶到时,只有一艘收尾的日驱逐舰还未进入海峡,这艘驱逐舰很快就被击沉。26日清晨,当栗田的舰队穿过锡布延海,来到班乃岛以西海域时,哈尔西的舰载机对其进行了最后一次攻击,又击沉、击伤巡洋舰各一艘。至此,莱特湾大海战宣告结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海战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损失4艘航母、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美军仅损失1艘轻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和l艘护卫舰。日本海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从此再也组织不起一支像样的舰队来对抗美国海军了。

  在历时四天的海战中,麦克阿瑟始终捏着一把汗,但他所能做的"除了稳定我的部队,收紧我的战线,等待海战即将揭晓的结果外,却无所事事了"。其间,为使"纳什维尔"号投入战斗,他把司令部移到岸上。海战后,许多人对哈尔西的行为提出批评,包括西南太平洋司令部里的人。但麦克阿瑟却对此表现出十分宽容的态度,叫他的参谋们"不要再对'公牛'说长道短了。在我的名册上,他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海军将领"。在他看来,"一系列致命的误解,应该直接归咎于分散的指挥、含糊不清的电文以及第3与第7舰队之间低劣的通讯系统。"更明确一点说,"这一险些带来灾难的事件责任在于华盛顿。在海战中,两位主要指挥官在同一海域、同一战役中作战,但却相互独立,一个归我指挥,另-个归5000英里外的尼米兹指挥。"

  通过莱特湾大海战,海上的威胁虽然解除了,但陆上和空中的压力并没有减轻。日军大本营向莱特岛增派了大批地面部队,并向吕宋调集大量飞机,以与盟军进行地面决战。由于金凯德的护航航母大队和哈尔西的第38特混舰队在海战后需要撤回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因此,肯尼的陆基航空兵便担负起地面作战的全部空中支援任务。但当时正值雨季,倾盆大雨不住地下,使岛上的机场变成一片泥沼。只有塔克洛班的机场尚可勉强使用,但土质也不好。工兵部队昼夜奋战,在跑道上铺设钢板,终于在10月27日接待了肯尼的第一批34架战斗机。后来,肯尼曾多次试图再行增援,但由于机场小容不下很多飞机,加之日军不断空袭,因而进展不大。这样,日军实际上掌握了莱特岛的制空权,他们大肆空袭金凯德的舰队,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同时频频攻击美军地面部队,使之前进受阻,并有效地掩护了其向莱特增兵的任务。至11月上旬,日军运兵船通过奥尔莫克港共向岛上输运了5万部队,几乎未受到任何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不得不再次请求哈尔西的第3舰队前来支援。

  此时,麦克阿瑟的地面部队正在向西、北两个方向挺进,但泥泞的道路和日军的空袭给美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障碍。给养跟不上去,通讯线路又常常中断,肯尼有限的飞机则集中去攻击日军的增援补给基地奥尔莫克,无力为地面战斗提供空中支援。所有这一切,都减慢了部队的推进速度,并带来很大伤亡。11月中旬,双方为争夺莱特岛北端的"断头岭"而陷入僵持局面。期间,克鲁格曾试图向南迂回从背后攻打奥尔莫克,但为日军沿西海岸2号公路部署的重兵所阻。下旬,美军以猛烈的炮火突破日军防线,夺取了"断头岭",进至利蒙。但日军仍顽强防守着奥尔莫克走廊的所有入口,他们一面收紧防线,一面组织局部反攻,企图在伞兵配合下夺取美军机场。

  为避免莱特变成第二个瓜岛,尽快结束战役,麦克阿瑟调来第32师和第11空降师,使岛上兵力增至18万人。同时,他认识到,必须关闭日军进入莱特的"后门",切断其在奥尔莫克的补给线,这样才能为最后在莱特取得胜利创造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正面进攻的同时,派一支兵力在奥尔莫克登陆,从背后突然分割敌人,与正面部队协同歼敌。

  12月7日,克鲁格以新调来的第77师乘登陆艇和驱逐舰,绕过莱特岛南端迂回到西侧,在奥尔莫克以南3英里处登陆。登陆部队几乎未遇抵抗,很快便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并向奥尔莫克发动进攻。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美军于10日攻占奥尔莫克,将日军一分为二,割成南北两部分。随后,第77师以主力向北发展进攻,于21日同南进的第10军会师,从而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这样,到12月26日,形势已经明朗得足以使麦克阿瑟宣布:除少数地方要肃清残敌外,莱特岛战役可以说已经结束了。他把扫荡"残敌"的任务交给艾克尔伯格,让其接管第6集团军(改称第8集团军),而克鲁格则去指挥真正的第8集团军(改称第6集团军),其用意像第5舰队改称第3舰队一样。艾克尔伯格对麦克阿瑟过早地宣称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他的部队只是在"肃清残敌"感到忿忿不平,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且有失身份:"为这样的词语去死是不值得的。"实际上,他的部队又用了4个月的时间才消灭岛上的日军,其艰苦激烈程度被描绘成"前所未有的最残酷的战斗"。

  在莱特岛战役中,日军除1000人撤离、800余人被俘外,其余约7万人被击毙或病饿至死,其中1/3是在麦克阿瑟宣布结束战斗后被消灭的。美军共伤亡1.5万余人,其中亡3500人。战役结束后,菲律宾政府授予麦克阿瑟一枚勇敢勋章(相当于美国的国会荣誉勋章)。马歇尔将军打来贺电,并高兴地通知他:美国众、参两院分别于12月11日和15日通过一项法案,决定授予他和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阿诺德陆军五星上将军衔,授予莱希、金和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军衔。这些奖励和提升曾使麦克阿瑟激动不已,但他说这种激动很快就消失了;"这或许是由于我听够了战争受害者的恸哭,或许是对日本人的无情丧钟刚刚开始敲响吧!"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