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沙漠风暴

作者:张胜友


                 引子

            上帝大概嫌世界太寂莫了——

  公元1990年5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这个上嘴唇蓄着一撮小胡子、经常身穿陆军元帅服、身材魁梧的阿拉伯军人,发表了一个震撼整个中东地区的著名讲话。他强烈抨击苏联遣放大批犹太人到以色列定居的不可容忍的行径,并扬言将用武力摧毁半个以色列国家——此刻,这个巴格达的主人俨然已成为阿拉伯人心目中的英雄!自从1970年9月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纳赛尔病逝后,还没有人敢于像他萨达姆这样威胁、恐吓那个犹太人的国家。
  5月28日上午,21个阿拉伯国家的国王、酋长及政府首脑们聚集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此次阿拉伯国家联盟会议的原定议题是:商讨对付以色列在它的占领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大量安置犹太移民的对策。然而,萨达姆不顾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极力反对,突然将联盟会议变成了一个秘密会议,不允许其他阿拉伯的盟友出席旁听。他坚持说:“他们没有必要听到我们的事情。”在秘密会议上,萨达姆出乎意外地没有攻击以色列,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指责美国人,而是口气凶狠地训斥一些阿拉伯兄弟国家。他说:“你们生产了太多的石油,致使国际市场上的油价一直处于低廉的状况。要知道,每一桶石油油价便宜1美元,我们伊拉克一年就将损失10亿美元。因为油价暴跌,仅上半年我们蒙受的损失就达140亿美元。侵略或打击一个国家并非一定得出动坦克、飞机和大炮,以经济为形式的没有硝烟炮火的战争,已被利用来对付我们伊拉克!”萨达姆扭转身子,将目光射向坐在离他几米远的科威特埃米尔谢赫·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人们都知晓这两人的积怨由来已久,会议室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萨达姆厉声说道:“根据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规定,你科威特每天只应生产150万桶石油,可是你现在每天却生产了250万桶,这明显是建立在损害我们伊拉克的利益之上的。我宣布,你必须拿出100亿美元给我们作为补偿;同时,我还要取消所欠你们的300亿美元的债务。”萨达姆又把目光扫向整个会场,继续说道:“我们伊拉克人同伊朗苦战八年流血牺牲,从而挡住了伊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犯,伊拉克理所当然应该得到阿拉伯兄弟的补偿!”埃米尔当即站起身驳斥了萨达姆的指控,申明科威特的石油日产量只有154万桶;并严正表示不会接受伊拉克的赖账行为。会议不欢而散。
  一个月后的一天,科威特埃米尔在他的王宫接待了居然上门讨钱的伊拉克副总理萨敦·哈马迪,埃米尔明确告诉他说:“我们没有100亿美元的现金。”伊拉克的副总理却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清单,上面详细记载着科威特在世界各大银行的存款数目,总额为1000多亿美元。这说明,萨达姆不仅对小小的邻国科威特的油田垂涎三尺,还对其诱人的金钱库更早就存有野心。
  7月17日,伊拉克因没讨到钱开始在伊科边境频繁调集重兵,进行武力威胁。
  7月18日,科威特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内阁大臣们一致认为伊拉克会发动进攻和打击,但只会限于盛产石油的边境地区。因为,巴格达一直没有停止过要求科威特割让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以及位于这一带的鲁迈拉油田,企图获得一个出海口。
  7月24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伊拉克向科威特边境紧急调动两个师的重要情报,但没有向白宫呈送任何提示报告。
  7月24日上午,自告奋勇愿意充当调停人的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专程飞抵巴格达,萨达姆亲口对他说:“伊拉克同科威特之间的谈判将会尽量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我不会向科威特动武的。但是,穆巴拉克兄弟,我不愿对科威特说出这句话,不然,他们就会存有别的希望,就会更加瞧不起我了。”穆巴拉克总统得到了这样的保证之后,直接从巴格达来到了科威特,他很欣慰地向埃米尔报告说:“陛下,我亲耳听到萨达姆嘴里讲过,他不会进犯科威特的。”穆巴拉克同时也没有忘记打电话向华盛顿通报消息。
  7月25日,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召见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萨达姆用一种异样的口吻对大使先生说:“我并不想贬低您,如果我尊重美国社会和美国地理,你们不会准备在一场战争中让1万名美国人去送死吧?!”接着,萨达姆长时间地叙述了伊拉克同科威特之间的矛盾,以及伊拉克所提出的种种要求。美国大使来不及请示(或许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华盛顿,而是直接向萨达姆这样表示:“我们不参与阿拉伯内部的矛盾争论,诸如伊拉克同科威特的边界争端一类问题。这是国务卿贝克先生给他的发言人下达的老命令了。总统阁下,我谨此再次向您重申!”显然,这次召见使萨达姆获得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误以为美国已为他用武力解决与科威特的争端开了绿灯!
  7月26日,3万名伊拉克军队压在科威特边境上,大量的弹药、装备及后勤给养也浩浩荡荡调运前来。美国白宫在阅处了中央情报局呈送的报告后却认为:这是伊拉克人在虚张声势吓唬人!
  在以后的几天里,阿拉伯国家的首脑们频繁来往、开会、协商,极力调解伊科矛盾。科威特埃米尔终于同意借给伊拉克90亿美元,另外的10亿美元则由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赠送。但萨达姆气愤地拒绝了。
  7月30日,美国的航天侦察卫星报告了10万伊拉克士兵、300辆坦克和300门重炮向科威特边境开进的消息,华盛顿却奇怪地保持了沉默。
  7月31日,在沙特的吉达市一个小范围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萨利姆·萨巴赫告诉伊拉克的特使伊札·易卜拉欣说:“只要伊拉克最终愿意划定并承认边界线,那么所要的钱就算归你们伊拉克了。”伊拉克特使蛮横地回击说:“我们知道怎么样从你们的口袋里和从沙特阿拉伯的口袋里掏出我们所需要的钱!”科威特王储被激怒了,大声嚷道:“不要威胁我们,我们有实力很强大的朋友。我们一定要让你们退出全部所欠的钱!”这是伊拉克与科威特在海湾危机爆发前的最后一次对话。
  8月1日下午,伊拉克特使伊札·易卜拉欣返回巴格达,向等候在那里的萨达姆·侯赛因总统详尽汇报了科威特人不惧怕威胁的谈话。萨达姆听了怒发冲冠,他当然明白科威特王储萨阿德所说的“实力很强大的朋友”指的是美国和英国,但在他萨达姆的“人生辞典”里从来翻找不出“退缩”的字眼。虽然在伊拉克特使和科威特王储离开吉达市之前,双方曾商定后续会谈将分别在两国首都巴格达和科威特城举行;但萨达姆总统还是当即召集了伊拉克革命委员会指挥部会议,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一个极其重大生死攸关的决策就这样作出了——次日(即1990年8月2日)凌晨2时,伊拉克的6万大军、350辆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兵力不足2万、战斗机不过百架的科威特,并直捣其首都科威城!
  整个阿拉伯世界都震惊了。
  美国人也感到震惊。
  在最初的时间里,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他的高级顾问们不相信这是完全的侵略。美国国务卿贝克当天正在苏联访问,然后去蒙古,他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此一无所知。美国人最终才愤怒地发觉被蒙骗、被愚弄了——因为一周之后,萨达姆公然向全世界宣告吞并科威特!
  至此,萨达姆·侯赛因用他的大手揭开了那只著名的“潘多拉魔盒”……

  1月16日 美国东部时间:00:00海湾时间:08:00
  似乎整个地球都置于一架硕大无比的钟摆之下了,“嘀嗒——嘀嗒”的走秒声,雷电风暴般撞击着生息繁衍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所有54亿人的心扉;
  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吃错了药,无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人人神经兮兮、焦虑烦躁、骚动不安,仿佛有某种期待,又仿佛有某种逃避;
  终于,联合国总部的精美的大挂钟悠远而夸张地敲响了12下——历史在一瞬间凝固——全世界的蓝眼睛、黑眼睛、各色眼睛都盯住了这一历史时刻——19911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00:00时,海湾时间08:00时(北京时间13:00时)——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全部撤军的最后限期!
  让我们暂且把已撕下的日历再拼接起来——公元1990年8月3日,亦即伊拉克武力入侵科威特的第二天,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即召集了国务院和军方联席会议。布什问三军参谋长:“如果我现在下令美国出兵,国防部能够提供多少兵力?”美国军界最负盛名的老资格军人科林·鲍威尔上将面有难色,他回答道:“只有2500人,还是空降式的。”这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实力等于零。布什为了出兵及如何出兵,连续好几天苦思冥想举棋不定;其间,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对他最终作出出兵决定起了很关键的促成作用。布什飞抵伦敦出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防部长会议时,同首相撒切尔夫人见过一面,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布什的手,激动地说:“您必须明白,乔治,萨达姆绝不会就此罢休的啊!”布什听了此话深感不安。此后,在开罗召开的另一次会议上,伊拉克代表团只带来一句话:“科威特问题不容谈判!”
  萨达姆的近邻和朋友、约旦国王侯赛因也心急火燎地赶往开罗,他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美国人不理解阿拉伯人的心事,他们的介入只会激化矛盾,无论如何这是我们阿拉伯家里的事,自家兄弟完全应当也有能力和平解决。”恰巧,正在飞返美国途中的布什,从专机上直接打来了电话,美国总统希望埃及总统和约旦国王都不要对萨达姆抱有任何幻想。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伊拉克的精锐部队已经进入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边境中立地区。布什发现这是一个时机,立即打电话给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要求他出于国家安全防范的需要而接受美国军事力量的派驻;法赫德在电话里长时间地感激布什的好意,却没有立即接受美国派兵的建议,希望容他有一天的时间考虑。布什则胸有成竹。他再度召开军、政联席会议。会上,鲍威尔上将说:“如果总统决定派兵,就要选择好目标,最后消灭它,一旦决定派兵,那就要有系统、全盘、长远的考虑。”此话正中布什的心意。他随即下令征集美国所有的空中运输飞机,准备实施军方提出的一项计划。自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根据美国全球总体战略利益,就中近东地区曾制订了代号为“90——10002”的战略计划。
  广义上的中近东包括地中海东部的沿岸国家、中东半岛各国和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内的广大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的西南部。中近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可以上溯深远的历史背景。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是外来入侵的对象,先后为罗马、拜占庭、波斯、伊斯兰和奥斯曼等封建帝国所统治。整个中东半岛——即伊朗以西、土耳其以南和埃及以东地带,除在公元7世纪至9世纪建立起短暂的伊斯兰帝国外,没有存在过独立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可资凭借的历史边境线。这些国家在16至19世纪大多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行省或附庸国,它们之间的边界线随着帝国政权的更迭而频繁变动。20世纪确立的各国边界线,也往往是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的产物。因此,遗留下大量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问题。伊拉克的边界就是由英国和波斯协商划定的,有明显的遏阻伊拉克成为海上强国的目的。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部落酋长在1924年占领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麦加圣地及其附近地区,沙特在这一地带的合法领土权就一直引起也门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非议。此外,当时划定的国界线还留下了一部分没有国家的人民。例如,分居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2千多万库尔德人,以及始终没有正式家园的巴勒斯坦人。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它们就自然成为各国内部冲突和外部边界纠纷的潜在根源。
  中近东地区是联接欧、亚、非三大陆的枢纽;在海上,则贯通印度洋和地中海。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是东西方交汇的接触点——它一直保持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的陆路和海上通道地位。远东的国家如中国声誉斐然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一地区而同西方及非洲发生联系的。中近东即使没有石油,它的地缘位置也已经足以使得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之,整个19世纪英。法、俄等大国都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展各自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东和中东半岛成为英、法的势力领地。例如,黎巴嫩和叙利亚是法国的委托统治地;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等地则是英国的委任统治地。沙特阿拉伯、也门和伊拉克分别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挣脱了外国势力的统治而成为主权国家;其他地区则一直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分别独立,井以现在国家的形式出现。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英、法放弃了直接的控制.从而又开始了美、苏两大强国在这一地区的角逐。苏联挥舞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两面旗帜,先后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结盟;美国则以抵制苏联的扩张主义为借口,极力扶植约旦、黎巴嫩、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政权。两大强国的对峙,使中近东地区长时间处于动荡不安的态势之中。尤其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大力庇护,又加剧了这一地区各种冲突的严重性。
  60年代美国国防部制定的“90——1002”战略计划,当然并没有考虑到科威特的陷落和伊拉克的侵略扩张行径。当时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针对苏联对中近东地区的控制的。布什决定依照这一周详而缜密的计划的框架,向海湾调派自越战以后人员和规模都空前的美国军事力量。果然,第二天,法赫德国王即打来电话说:“接受布什总统的建议,愿意接纳美国部队驻扎在沙特,但条件必须是公开声明,海湾战争一经结束,美军立即全部撤离沙特阿拉伯。”布什派遣国防部长切尼火速前往利雅得洽谈具体接纳细节,在双方签订的一项秘密条约中,规定美国拥有永久使用在沙特的军事基地和设施的权利。当美国的第一架巨型A—141运输机降落在沙特阿拉伯机场、卸下成百吨的军火和战略物资时,世人谁也不会知道,美国国防部为这样的运输所制定的计划,是以美军至少出兵42万人为基线的。美国飞机每隔15分钟就飞抵沙特一架次。按军方的估计,全部战争前期准备工作须5—6个月才能完成。随后,布什总统让国务卿贝克将出兵计划以轻松的口吻通报给苏联人。接电话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不高兴地问道:“是通知,还是让我们接受?”贝克笑答:“当然是通知。我想美国和苏联是可以在一起做些事情的!”苏联外长默然无语……
  这期间,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几乎会见了世界各国所有的首脑和政府代表。他对赶大集似地纷纷前来巴格达游说的人们打哈哈道:“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态度越来越蛮横了,我不得不教训它!”甚至,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派来的特使普林马科夫对他说:“总统先生,如果您还坚持硬到底,美国人就要向您宣战了,而我们苏联将不会干预和阻止的。”萨达姆连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了。”普林马科夫特使着急地对萨达姆说:“那您要失败的吧?”萨达姆看着特使先生,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萨达姆·侯赛因很冷静地说:“很有可能吧!”
  此后,人们每日便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这样交叠进行的两组画面:各国元首、总统、国王、总理、大臣等政要人物,携带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倡议或方案,穿梭外交奔走呼吁去寻求那实质上并不存在的“和平”;美国政府迅即展开其气势恢宏的“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际联军驱动最现代化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军舰纷纷集结于波斯湾海域和沙特境内的沙漠地带;其壮观场景既是从世界一隅向另一隅越洋移动了一座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武器库,又是一次琳琅满目不暇观赏的现代化军事技术和新式武器装备的大展览。
  似乎在做一场游戏——整个地球在和平与战争的秋千上荡了将近半年之久!
  1991年回月9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同时瞄准了瑞士首都日内瓦的洲际酒店——坐落在日内瓦湖小山上的豪华雅致的楼宇——一脸严肃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同面带笑容的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于此地举行了最初、同时也是最后一轮的美伊谈判。贝克国务卿专门带来了旨在展示以美英为首的国际联军驻防海湾的强大军事实力的录像带,再度向对方表明绝不仅仅是恫吓,战争已经一步步在逼近。然而,如同双方步入酒店一楼瑞士厅会议室后,贝克欠身在狭窄长方形谈判桌上方与阿齐兹作最短暂握手又迅即分开一样,这一举世关注的一天之内接连进行了三个回合长逾6小时27分的谈判,很快又宣告破裂。当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完了我来这里要说的一切。我认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谈下去了。”阿齐兹也当即回答:“我同意。我已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他们都站起来,贝克指着仍然放在桌子上格外醒目的白宫的信封——布什总统致萨达姆·侯赛因的一封信,说:“你肯定不带走这封信吗?”“是的,”阿齐兹说,“我肯定。”于是,阿齐兹同伊拉克驻日内瓦的联合国事务大使、萨达姆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蒂克里蒂率先步出谈判会议厅。
  1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肩负国际社会寻求和平的最后使命,行色匆匆飞抵巴格达会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果,两个多小时的会晤因萨达姆只字不提撤军而导致流于空谈。秘书长以悲戚而忧伤的口吻告知世人“是和平还是战争,只有上帝才知道”。再以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向联合国安理会紧急提出一项六点声明草案,“最后呼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但于1月15日上午遭到美国、英国、苏联的坚决反对。至此,通往地狱之门打开了!
  ——美国:
  众参两院分别以250票赞成对183票反对和52票赞成对47票反对的投票表决,完成了授权总统对伊拉克发动进攻的立法程序。布什警告伊拉克不能无视1月15日限期,并宣称:已经做好一切战争准备,随着最后限期的到来,他将不会让驻扎在沙特前线的士兵们等得太久。一项民意测验结果也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美国公众支持布什总统立即开战。
  ——伊拉克:
  巴格达电台宣布从即日起由萨达姆总统直接指挥全国军队。同时宣布将服兵役的法定年龄从18岁降至17岁,所有年满17岁的男子都必须立即到征兵办公室报到,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总统则又一次扬言:“只要战争一爆发,美国军队必将被淹没在血泊之中!”伊拉克军报《卡迪西亚》则披露:已拥有一种“令人惊讶”的新式秘密武器,只要美军一靠近伊边境防线即将被化为灰烬。有消息称,萨达姆已于一周之前写下遗嘱同家人诀别,以示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之决心;又有消息称,萨达姆的妻子萨吉达、儿子、女儿及几名政府高级官员的家属已搭乘两架伊拉克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北非洲的毛里塔尼亚避难;毛里塔尼亚政府新闻部长艾哈迈德当即予以否认。伊拉克全国1706.9万民众中,有近三分之一计500多万人群情激昂地走上街头游行,支持萨达姆总统,称颂其为“民族英雄”,并视1月15日为显示伊拉克人勇气的“神圣日子”。
  ——约旦:
  地理位置恰巧处于伊拉克西部、以色列东部两者夹缝之中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发出严正警告,不准许两边的邻居越过他国家的领土、领空去攻击对方,同时在约、以边境线上陈兵10万。自海湾危机爆发以来,已被不断涌入的难民潮折腾得叫苦不迭的约旦,早已全线关闭约伊边境。因为约旦现有的难民营只能容纳10万难民,而伊拉克境内的外国侨民尚有200余万之多,届时,它确实无力抵御那狂涛般汹涌而至的难民冲击波;而且,各国航空公司都在毫不犹豫地迅速地调整飞往海湾地区的航班,或减少航次、或干脆暂停飞行;这样,从伊拉克涌入约旦的难民照样无法插上翅膀返回各自的祖国,而只能滞留于此,且会越来越多——对于侯赛因国王来说,惧怕难民潮已甚于惧怕遭到空中飞弹的攻击!
  ——以色列:
  总理伊扎克·沙米尔宣告全国进入战时戒备状态,学校一律停课向全国公民预先发放防毒面罩,并要求居民的住宅门窗一律贴上封条,以防范伊拉克对其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沙米尔警告约旦说,一旦遭到来自伊拉克的攻击,以色列的空军将借用约旦和叙利亚的领空进行拦截,若约旦敢于借此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土耳其:
  土耳其地处伊拉克之北。海湾危机爆发之后不惜以每年损失20亿美元收入的代价,率先关闭了伊拉克通过土耳其境内的两条石油输出管道,在国际社会联合对萨达姆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中起了带头作用。作为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护的成员国之一,北约空军战斗部队早已应土耳其政府的一再邀请进驻土伊边境布防,严阵以待。
  ——伊朗:
  这是一个与伊拉克刚刚结束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又极端仇视美国及西方军事介入海湾危机的具有5000年左右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伊朗是海湾大国,也是海湾危机中的最大受益者。伊拉克为了稳住和拉拢伊朗,怕伊朗趁机报复,迫不得已重新捡起被它自己撕毁了的于1975年同伊朗签订的、以阿拉伯河流中心线为两国边界的《阿尔及利亚条约》,主动宣布从两伊战争中占领的伊朗领土上撤军,致使伊朗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复了失地。伊拉克还向伊朗许诺,准备赔偿战争损失,这等于向伊朗承认了自已是侵略者。伊朗地处伊拉克之东,在此非常时刻,它几乎倾全国军队之精锐布防在与伊拉克接壤的漫长边境线上,坐山观虎斗,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演化,宣布在即将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严格恪守其中立原则。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说:“参加(海湾)战争,这对伊朗等于是自杀。”
  ——沙特阿拉伯:
  沙特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国家,大部分的阿拉伯半岛在该国国境内,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时,沙特还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麦加(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于此地创立了伊斯兰教)就在沙特的中西部地区,是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沙特地处伊拉克南端,并与科威特接壤,是此次海湾危机中国际社会期望借助强大武力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全部和无条件撤军的前哨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阿拉伯共28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联军集结于此。可谓“万里赴戎机”,“千军临大漠”,陈兵达68万之众,2000多架武装直升飞机、4000多辆坦克、3400门自行火炮和3600门重炮在茫茫沙漠纵横驰骋,枕戈待旦;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昼夜游弋于波斯湾、阿曼湾、阿拉伯海湾、阿拉伯海北部、红海和地中海上的美国包括“罗斯福号”在内的6艘巨型航空母舰,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西方国家总共近200艘战舰。
  萨达姆总统也不示弱,在他占领下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边境总共驻扎了54.5万精锐之师(内含15万共和国卫队),以及4200辆坦克、2700辆装甲车、2500门自行火炮和1000多门重炮。百万大军对峙,战云密布,双方虎视眈眈,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英国:
  联邦议会就英国政府在海湾危机问题上的政策进行表诀时,以534票赞成、57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决议案,支持政府为迫使伊拉克撤军动用武力。
  ——法国:
  国民议会以523票赞成、43票反对,正式通过政府声明,即同意法国参与海湾军事行动。
  ——意大利:
  部长会议作出决定,意大利派往海湾地区的武装力量,在必要时配合多国部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678号决议。
  也曾有一些善良天真的人们猜度萨达姆·侯赛因无非是在向国际社会开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也许在离最后限期的1个小时或30分钟前,他会突然通过巴格达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从科威特撤军,弄得美国佬干瞪眼气歪了鼻子,最终也只好乖乖地借助于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将几十万大军及堆积如山的兵器、装备送回老家去,使历时半载的风风火火的备战,到头来却成为一场奠可奈何疲于奔命的大搬迁与大撤退。
  然而,美好的愿望终归只是愿望。
  战争,正以不可抗拒的步伐走来。
  如果说,和平是人类一座辉煌的大厦;那么,随着联合国总部大楼钟声的敲响,则预示着和平大厦的轰然倒塌!

           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18:35
            1月17日海湾时间:02:35

  伊拉克的夜大梦沉沉。
  首都巴格达万籁俱寂,一片神秘的宁静中似乎包孕着不祥的氛围。这是大战前夕的沉寂——沉寂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一群受着敬业精神驱使而不顾自身安危的西方新闻记者始终驻守在巴格达市中心的拉希德大饭店,在经历了将近19个小时的煎熬式的等待之后,神经与心理几乎都承受不住了。
  海湾时间凌晨2时35分,疲惫不堪的记者们偶尔推开房间的钢窗玻璃门,立即惊讶地发现天空中飞曳着一道道红色的流光,接着便传来沉雷般的爆炸声和高炮射击的轰鸣声……是战争开始了?可记者们谁也没有听到飞机的引擎声!是伊拉克部队举行夜间防空军事演习?抑或是伊拉克军队发动了旨在推翻以萨达姆为首的“提克里蒂权力集团”的武装军事政变?
  此刻,在约旦首都安曼的新闻中心大厅里,济济一堂有如猫一般机敏的各种肤色的记者们,也从电视荧光屏上看到了他们的同行在巴格达亲眼目睹的奇异景观。记者们兴奋了,纷纷透过各自的关系网向政界、军界人物查询是否战争已经打响。以便立即向国内抢发头条消息。可得到的答复却令人失望——谁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连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先生也一样不知所闻)。借助于美国卫星转播新闻电视网,记者们还看到了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镜头:白宫发言人马林·菲茨沃特表情平静地端坐在他的办公厅里,正全神贯注地观看电视屏幕上流光飞曳的画面。直至过了大约25分钟,美国东部时间19时正,菲茨沃特才站起身代表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解放科威特的战斗已经开始!”“美国同我们联盟伙伴的军队一道执行联合国安理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美国的“沙漠盾牌”行动正式升级为“沙漠风暴”行动!
  其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早已卷扬起12级的“风暴”与“雷电”:弹雨穿梭,飞蝗般的炸弹群从天而降,地面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争相开火呼啸突起,密集、明亮的弹道轨迹编织成网状花球,整个巴格达城区笼罩在一片火光与硝烟之中。仍然躲避在号称外国记者总部——拉希德大饭店卧室里的记者们,亲身领受到了“炸弹爆炸声像浪潮一样每15分钟左右席卷一次,腾空而起的热浪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滋味儿。记者们还看到巴格达市区首先中弹起火的是高高耸立着的电讯中心大楼,接着总统府大楼、国防部大楼、空军指挥部大楼,以及近郊区的萨达姆国际机场、一家大型炼油厂相继腾起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经久不散。曾参与轰炸巴格达后返回基地的一名美国空军指挥官说:“妙极了,伊拉克的首都光灿灿地就像一株圣诞树!”另一名参加第一轮空袭巴格达行动的美军机械师则描述说:“由于伊拉克地面防空炮火的密集射击,飞机犹如飞行在交相辉映的灯海上一样。”
  这是一场隐形战争。在海湾美伊对峙长达6个月之久的日子里,美国情报部门调动了航天通信卫星、民用观察卫星、光谱分析卫星,利用监听、破译、红外线高空拍摄等一系列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详尽搜集伊拉克军事情报,截获了伊拉克领土上几乎全部的无线电通讯联络信号,然后将截获的数以百万计的信息输入电脑处理中心进行分析,最后依此制订出了极其精确的攻击目标。在战争打响的前6个小时,美国首先发动了一场强大得无孔不入的电子干扰战:先由美国发射机查明伊拉克各电台的高频、超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信号,随之向这些电台发射出相同的、却更强的电波频率,导致敌方电台信号充塞着噪音而根本听不清楚,雷达荧光屏上则飞飘起一片斑斑点点的雪花;与此同时,美国的“F4G—野鼬鼬”式隐形战斗机又从空中撒下大量的干扰片,故意在敌方雷达上显示出虚假的飞机磁信号目标,迷惑萨达姆的“空中眼睛”,让伊拉克的“萨姆—6”地对空导弹去追踪那些虚无缥渺的“幽灵”——使敌人顷刻间变成了聋子和瞎子。据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记者发自巴格达的消息报道,1月16日当厚重的夜幕降临巴格达市区时,躲在寓所内神经紧张心绪复杂的市民们已无法从收音机里收听到电台的广播了。而在多国部队方面,正如同一位法国电子专家所指出的:“我们则可以通过电波立即看到前线战场上的一切变化,部队前进方向、掩护手段、指挥部位置……只要敌方一个营展开武器装备,它的雷达的电磁辐射立刻就会自动显示在我们的荧光屏上了。”如此先进的电子技术,使得驻守在沙特阿拉伯指挥中心的美一欧联军的指挥官们可以同步观察战局的瞬息演变。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一次实力悬殊的较量。海湾时间0时50分,一个中队的美军战斗轰炸机群从沙特阿拉伯中部最大的空军基地首航起飞,开始了对伊拉克闪电式的攻击。法国电视五台驻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附近美军基地的记者用惊喜的语调报道说:“在我的左面是一个民用机场,右面是一个军用机场。现在,左面有两架飞机起飞……”话音未落,记者又惊呼起来:“右面也开始了!右面也开始了!你们听——”电视里传出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一批飞机已经起飞,又一批起飞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一次例行的演习,还是发起了对伊拉克军队的攻击……”
  当美国的“空中堡垒”B—52型战略轰炸机飞临巴格达上空时,伊拉克全然毫无知觉。这种巨型轰炸机在防空导弹射程以外的25000英尺高空投下51枚MK—48炸弹,进行地毯式低飞500英尺轰炸(难怪驻守在拉希德大饭店里的记者们听不到飞机的引擎声了)。直至炸弹飞蝗般落下,伊拉克的地面防空炮火才盲目地如同节日放焰火似地朝空中猛烈射击。此后,一拨接着一拨国际联军的空军轰炸机群,其中包括美国的F—15战斗轰炸机、F—16战斗机、F—4G战斗机、A—10攻击机、F—111战斗轰炸机、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F—18战斗机、AV—8攻击机、A—6攻击机、A—7攻击机,以及英国皇家空军的“旋风”式格里斯轰炸机,开始了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所有军事设施——空军基地、停在机场上的战斗机、“飞毛腿”导弹发射基地、核反应设施、化学武器工厂、生化武器研究中心、军械弹药库、军队指挥中心及通讯中心实施持续性不间断的地毯式轰炸,决意要一举摧毁、瘫痪或瓦解伊拉克的军事反击能力。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伊拉克总共拥有2000多吨生物——化学战武器的原料,即可以配备50万枚弹头。生化武器的杀伤力无疑是恐怖的。比如神经性的毒气弹,爆炸之后可以延续一个多小时毒气才能完全蒸发消失;再比如一颗10公升的毒气弹,可以蔓延至直径为20米左右的范围;至于窒息性的瓦斯弹头,爆炸之后其对人体的窒息效力,一直可延续几天甚至于几个星期的时间。美国军方声称已炸毁了巴格达所有的生物——化学战武器工厂。法国政府也证实说,他们的有关专家已检测出伊拉克上空大气层中的有毒成份大大超出了正常标准,故认为这是由于袭击这些工厂所造成的。
  与此同时,驻守在波斯湾海域的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军舰,炮声呼啸,火龙飞迸,连续向伊拉克及科威特境内的军事目标发射去近百枚载有1000磅弹头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当第一批巡航导弹飞向巴格达时,电子于扰战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梁守槃先生介绍说,美国的这种“战斧”式巡航导弹,是7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颇具攻击威力的新型武器。“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战斗部(壳体和炸药)重1000磅(454公斤),导弹直径为0.527米,不带助推器时长度为5.56米,带助推器的长度为6.17米,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一是飞得远,射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二是高低度飞行,可以避开敌方雷达的搜索,海面上飞行高度为7米至15米,陆地上飞行高度为60米,有小山坡地带飞行高度为180米,以防盲目撞上山头。“战斧”式巡航导弹依靠地形匹配技术制导,即事先对地面进行照相,将地面高度数据逐一存入计算机,再装入弹头内;发射时将指令输入,巡航导弹中的测高装置便能自动依地形地貌飞行并寻找攻击目标。“战斧”式巡航导弹命中精度圆概率为30米,也就是说,发射后将有一半的导弹落在以目标为圆心、半径为30米的圆内。简言之,它可以从500英里外击中龙门柱大小的目标。这种巡航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令人头晕目眩和紧张的空袭。航天时代的技术已经使得伊拉克的空军无法调动。第一攻击波持续了3个小时之久。几乎未遇到伊拉克空军和地对空导弹的反击,参与远程轰炸的多国部队飞机得以全部安全返抵基地。在3个小时的地毯式连续轰炸中,共向伊拉克境内倾泻了18000吨炸弹,总爆炸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帷幕落下前夕,美国投向日本广岛原子弹的一倍半。而英国参战的“旋风”式格里斯轰炸机,机械师一次可以从弹舱投掷下30枚跑道弹坑炸弹及215枚地雷,弹坑炸弹利用降落伞空投着陆,使弹头一律朝向地面,以确保第一次爆炸撕破跑道表层,继而作第二次爆炸,造成机场跑道布满巨大的、冒着浓烟的环形弹坑,投掷一次即可摧毁0.5英里长的跑道;另外的215枚小型地雷,则如同仙女散花般飘落在机场周围地区,有些击中邻近飞机。车辆或建筑物,其余则潜伏下来于几小时后才会爆炸,导致修复机场的工程困难重重,凶多吉少,险象环生。因之,伊拉克空军所拥有的750架战斗机虽然大多已事先避人坚固的掩体而未遭损毁,但在短时期内也很难升空投入对多国部队的作战(后来则干脆成批成批地飞往伊朗以躲避战事)。
  美一欧联军还使用了一些非常犀利的新式武器。如导火感应导弹就专门用以攻击伊拉克的坦克群。当4枚导弹从飞机上投下、利用降落伞减低下降速度时,小型的发动器便会自动将炸弹旋转放出,弹头凭借红外线感应器搜索目标,并追踪坦克引擎发出的热力而进行攻击。另一种集束弹则用来对付伊拉克的装甲运兵车,在200英尺高空投下,弹舱在预定高度将藏于舱内的20枚炸弹释放出来,弹头可透穿厚重的铁甲,尔后在燃烧装置下引爆。还有一些用以对付军事人员的小炸弹,投放几小时后才会自行爆炸,使建筑物被烈焰团团包围,陷于一片火海,工事崩塌,将躲藏在里面的人活活埋葬……
  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宣布说,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四国的空军部队参与了第一攻击波。法国政府坚持它的军事行动仅局限在科威特境内,所以法国的12架“美洲虎”作战飞机仅参与了随后(海湾时间1月17日9时30分)展开的第二攻击波:飞临科威特境内贾比尔机场上空袭击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群和“萨姆—6”地对空导弹基地。
  战争机器一旦开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全部智慧,却演化成了一场空前壮观而又无比残酷的大绞杀……

           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21:00
            1月17日海湾时间:05:00

  美国。华盛顿。
  夜空寥廓而湛蓝。六层搂的白宫灯光点点。草坪、树木、栅栏,在柔和的照明下悄无声息。一切肃穆而凝静。远处的街区车流如织,这个世界首富之国的心脏正像往常一样搏动着;气候严寒,但一派和平安谧的氛围。
  夜晚9时,乔治·布什总统站在他那间著名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开始向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们正式发布电视演讲。
  此刻,处于地球另一端的海湾地区战事正酣,拂晓攻击尚在激烈进行之中,弹雨、炮火、硝烟覆盖了伊拉克这个领土总面积为438446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半岛国。
  布什——这个投资银行家的儿子、此刻的白宫主人神色有些激动,又显得踌躇满志。总统先生清楚地知道,他和他的国家正在努力扮演一个手握“正义之剑”的国际警察的角色。他告知他的人民:这场战争实际上始于1990年8月2日凌晨,当时伊拉克的独裁者入侵了一个小小的无依无靠的邻国。科威特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和联合国的会员国,她被武力压服了,她的人民遭受到残酷的对待。
  布什在电视演讲中严厉指责萨达姆·侯赛因:“当全世界在等待的时候,萨达姆·侯赛因公然藐视每一项和平建议。当全世界在祈求和平的时候,萨达姆·侯赛因却在准备战争!”
  布什接到了美国驻海湾部队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发自海湾前线的最初战况报告。显然,由于美国空军和盟国空军第一波突发性的空袭攻击似乎进展得出乎意外的顺利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总统先生沉浸在一种过于乐观的情绪之中。他向他的人民保证:“我们决心打掉萨达姆·侯赛因的核弹潜力。我们还将摧毁他的化学武器设施。萨达姆的大部分大炮和坦克将被摧毁。我们的行动旨在最好地保护所有盟军的生命,把萨达姆的庞大武器库作为攻击目标。我们的行动正在按计划进行中……我对这场战斗不会持续很久和伤亡将保持在绝对的最低限度抱有希望!”
  最后,总统先生以不容置疑而又充满自信的口吻说:“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萨达姆·侯赛因的军队一定要撤离科威特。一定要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合法地位,科威特一定要重新成为自由的国家。伊拉克最终一定要按照所有有关的联合国决议办事,到那时,在恢复和平之后,我们希望伊拉克将作为国际大家庭中和平与合作的一员而生活,从而加强海湾的安全与稳定!”
  布什总统向萨达姆总统郑重其事地发出忠告,敦促他放下武器投降,立即从科威特无条件和全部撤军,以避免遭到进一步的毁灭性打击。
  然而,布什总统低估了他的对手!
  萨达姆·侯赛因——这个被西方国家称之为“巴格达屠夫”、“中东希特勒”,而又被一些阿拉伯国家颂扬为“阿拉伯民族英雄”。“反帝先锋”的伊拉克总统,既然敢以搅动海湾和中东局势,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肯定不会是一个等闲之辈。在巴格达遭受到美国空军和盟国空军“迄今集结的最大的机群”的大规模猛烈轰炸达5个多小时之后,人们即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的形象:神情严肃,没有丝毫的恐惧与惊慌。他跪在地上祈祷。然后宣称:“一切战斗之母已经开始。伊拉克如今坚守在强大而牢固的阵地上……真主的愿望——胜利即将来临!”其后,这位现年53岁、身高6英尺的伊拉克武装部队总司令,又冒着有可能被美军飞机轰炸的危险,一身戎装步行在硝烟迷漫的巴格达街头视察,接受士兵们的欢呼。他还巡视了已中弹严重毁损的空军大楼和防空部队司令部。萨达姆总统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显然是对布什总统的回敬与挑战。
  如果我们翻开萨达姆·侯赛因的履历表,可以看到如下一组传奇式记录文字——
  “1937年4月出生在巴格达北部提克里蒂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一个遗腹子,由于家贫9岁才进学校。他的童年是在其叔父的瓜田里度过的,18岁来到巴格达,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19岁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
  “1959年10月,他在巴格达参与了企图暗杀卡赛姆总理的行动,在街头猛烈扫射卡塞姆乘坐的轿车。暗杀行动受挫,萨达姆的小腿被警卫的子弹击中;受伤后,他忍受剧痛,自己用刮胡刀和剪子把子弹从腿中剜出,化了装,星夜兼程潜逃回老家。为了逃避当局的通缉和追捕,他一路风餐露宿,穿越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沙漠,经过7天7夜的长途跋涉,才逃到叙利亚。
  “1960年2月进入开罗大学,攻读法律。1963年,他听到伊拉克复兴党在一次政变中获胜,推翻了卡赛姆的统治,随即回国,出任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成员,当时他只有26岁。同年11月,当时任总统的阿里夫将复兴党排挤出政府。1964年10月,萨达姆因从叙利亚边界秘密运送武器入境密谋推翻阿里夫总统而锒铛入狱。1966年7月23日,萨达姆等3人在被押解去法庭审讯途中,逃出虎口。1968年7月17日,复兴党再度发动政变,推翻阿里夫政权,贝克尔出任总统,萨达姆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
  “1976年晋升为上将。1979年5月萨达姆将贝克尔软禁,自任总统。1980年9月发动对邻国伊朗的战争,期望通过打垮伊朗,来确立伊拉克在海湾地区的头号霸主地位。”
  世所瞩目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导致伊拉克这个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贯全境的美丽国家疮痍满目,10万生灵蒙难,第二大城市巴士拉遭到空前浩劫,最大的石油输出港法奥难以找到一座完整的建筑物。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减少石油和非石油出口收入达900亿美元,不仅使战前所拥有的350亿美元外汇储备消耗殆尽,而且还背上了800多亿美元的外债(还不包括所欠科威特的300亿美元)。此次海湾战争爆发,据西方经济专家测算,伊拉克的外债已高达2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因之,西方舆论普遍认为,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桀骛不驯,冷酷无情,狂妄自大,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草率做出重大决定”。美国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罗德·波斯特则称其为“极具危险性的人物”。
  因1975年伊拉克与叙利亚围绕一个水坝发生争执而充当调停人的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亚马尼,在长达5个星期的时间里不断地往返穿梭于利雅得——巴格达——大马土革之间,并多次同萨达姆·侯赛因进行了直接会谈,从而对其了解颇深。1991年1月30日,这位已经卸职过了5年隐居生活的前石油大臣,在他位于瑞士南部的一栋豪华而幽静的寓所里接受了巴西《阅读》周刊记者的采访。记者问道:“对于作为人的萨达姆,您的印象是什么?”亚马尼答道:“人?很难这样称他。他是一个残酷和不认真的人。他杀人。当对为他工作的人的忠诚产生一点点怀疑时,就下令杀掉。他可能还下令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家庭其他成员。他甚至还杀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例如他的计划部长,这位部长仅仅要求能有一点点民主。萨达姆甚至下令对由自己的同伴审判和处决所谓的‘敌人’的情景录了像。将这个录像带分寄给该地区各国政府的领导人,包括寄给我们沙特国王。萨达姆对此感到骄傲。因此,他实际上具有不同的性格——残酷无情和顽固!”
  众所周知,海湾战事的潜在利益冲突,是对占世界储量65.4%、产量36%的海湾石油控制权的争夺。石油被称作“液体乌金”,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无疑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而波斯湾沿岸国家恰恰掌握着这一与世界经济命脉生死攸关的石油宝藏。据统计,1989年海湾地区的石油日产量达到1490万桶。其中沙特阿拉伯为493.5万桶/日,伊朗为293万桶/日,伊拉克为283万桶/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180万桶/日,科威特为154万桶/日。1989年,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量为每天1360万桶;也就是说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总量的91.3%用于出口,这些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西欧。1989年美国、日本、欧洲共同体的石油总进口量分别为每天795.2万桶、380万桶和798万桶,而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分别占其总进口量的21%、70%和37.7%。截止到1990年1月1日,海湾地区探明的石油储量达6517亿桶。迄今世界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全部集中在海湾地区,它们是:沙特阿拉伯2550亿桶;伊拉克1000亿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980亿桶;科威特5亿桶;伊朗930亿桶。又有消息称:科威特的地下石油储量实际上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很有可能一跃成为海湾地区的第一产油大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比喻,若干年之后,科威特将操纵着海湾石油输出的“开关”。伊拉克借助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将科威特强行划入自己国家的版图,除了寻找一条出海口和抢掠科威特的财富外,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企图,是萨达姆想要控制住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和石油价格——这无异于卡住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工业能源的“咽喉”。美国及西方国家为了维系这条生命线,势必寸步不让、寸土必争。
  自从伊拉克军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之后,萨达姆·侯赛因面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连续通过的660号、661号、662号、664号。665号、666号、667号、669号、670号、674号、677号、678号等12项关于海湾危机的决议案,敢于置之不理,不惜与整个国际社会抗衡,那么,可以预言,不走到穷途末路,萨达姆·侯赛因是不会轻易举起白旗向国际联军投降的。
  的确,堪称一代枭雄的萨达姆·侯赛因在最初的暴风骤雨般的空袭攻击中幸存了下来,仍然牢牢地掌管着一个庞大而装备精良运转有序的屠杀机器;而且,他还成功地打乱了美国五角大楼所制定的详细的时间表,从而放慢了战争的速度。
  乔治·布什总统算是遇上了一个强硬的对手!

           1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9:10
            1月18日海湾时间:03:10

  特拉维夫——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心脏。
  正当特拉维夫的市民们带着戒备的心态进入梦乡时,随着一阵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炸弹爆炸声和尖啸的防空警报声,人们又纷纷跌人惊恐不安的混乱之中。凌晨3时10分(海湾时间),伊拉克发射的8枚“飞毛腿”制导导弹分别击中了以色列的首都及海法市。
  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播发了这一令人关注的消息。
  全世界都睁大眼睛紧紧盯住以色列随之而来的反应。
  海湾战局呈现出复杂多变趋势!
  让我们将时针倒拨——
  1991年1月15日上午,在美国白宫的那间椭圆形办公室里,聚集了总统高级智囊团的几乎全班人马: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苏努努、副总统丹·奎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上将、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罗伯特·盖茨,以及国防部长迪克·切尼。乔治·布什总统则一圈又一圈地踱着步子,神色庄重,双目凝视。最后,他坐到靠近壁炉的高背椅上了,这是布什自198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入主白宫以来最为严峻的时刻。他无法回避,他必须作出一项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决策——此刻,就在此刻——10时30分(美国东部时间),他终于握笔在一份被称作国家安全指令的打印文件上郑重地签上“乔治·布什”字样——命令美国军队向伊拉克开战!
  总统放下笔后转身朝向国防部长切尼,指示他执行命令:“如果萨达姆·侯赛因在1月16日结束前开始从科威特撤军,只有总统才能收回这项命令。”布什希望伊拉克独裁者会这样仍不失为理智地收场,萨达姆需要先向他的人民和阿拉伯世界显示,他可以全然不顾联合国所规定的,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限期,然后就会作出让步——一种保全面子的撤军!所以,布什同他的高级顾问们商定,在联合国规定的最后限期期满之后,再给萨达姆一天的宽限(即巴格达时间贝月16日全天)。
  然而,布什的这一最后希望也落空了。巴格达连让步的暗示也没有作出——不存在总统撤回作战命令的问题了——1月16日上午(星期三),此时巴格达已是黄昏、布什总统让斯考克罗夫特打电话给切尼,命令他按预定时间开战——此一时间表,是1月13日晚上布什在白宫召集全体顾问(除仍在回国途中的贝克外)会议上商定的——其时,美国总统已收到第一批内容详尽的报告,其中谈到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如何拒绝了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最后关头提出的和平倡议——于是,确定巴格达时间1月17日凌晨3时开始攻击!
  1月16日的整个下午,布什总统和贝克国务卿都在给其他盟国的领导人打电话。
  晚上9时正(巴黎时间),从美国白宫至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总统专线电话铃响了,法国总统密特朗拿起电话听筒,听筒里传来了布什总统的声音。布什说,他已决定从巴格达时间凌晨3时开始正式使用武力。密特朗同意了。法国总统用极低沉极苦涩的语调说:“为了避免这场大战,我已经使尽所有的气力了!”事后,密特朗回忆当时的情景曾这样说道:“那真是一个极恐怖极可怕的决定啊!”那天晚上,总统全家人正在举行战争爆发前的“最后的晚餐”,餐桌上有两位特别亲密的客人——妙语连珠不拘小节平易近人而没有丝毫官僚气的法国艺术家、文化部长贾克让夫妇——此刻,在地球的另一隅,乔治·布什总统则把他的神父召来同他在一起。也许,布什并不相信什么主的力量,而是要借主来安抚他极度紧张和极度疲惫的灵魂,从中寻求一种精神依托罢了!
  国务卿贝克则忙着给沙特阿拉伯驻华盛顿大使班达尔·本·苏丹亲王打电话,要求他立即到国务院来。贝克在会见这位沙特阿拉伯的使节时说道:“战争即将爆发,特此通知您。”随后,贝克接通了苏联新任外交部长别斯梅尔特内赫的电话,对方转达了戈尔巴乔夫总统的口信说:“建议布什总统再努努力,可以通过和萨达姆·侯赛因接触,直接听听他从科威特撤军的说法。”贝克很客气地告知苏联外长,苏联以前曾数次试过这种办法,现在太晚了。接下来,贝克在他的办公室又召见了以色列大使扎尔曼·谢瓦尔,通知他即将对伊拉克发动进攻。贝克明白无误地指出:美国首先要摧毁的目标包括位于伊拉克西部能够轻易打到以色列的“飞毛腿——B”式导弹发射场。
  随着攻击时间一秒一秒的逼近,布什总统突然感受到了来自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巨大压力。60年代中期,美国曾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历时达10年之久,虽然日夜出动“B52”战略轰炸机,以及北部湾第七舰队的空军、巨炮、直升机,最后还不惜启动了红外线自动瞄准追综导弹,结果还是总计损失了2257架飞机,最终使58151名美国军人丧生—那一拨拨空运回国的白色塑料尸袋,仍然是今日许多美国人可怕的梦魇——其创痛既深且巨啊!当然,布什曾一再向国人申明:伊拉克不会是另一个越南,沙漠战也不同于丛林战。美国军队再也不会“在一只手不能自由行动的情况下去作战”了。美一欧联军完全可能凭借强大的海、空优势和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对一览无余的沙漠地上的敌方军事目标进行最有力的毁灭性打击,尔后才驱动地面坦克群、装甲车队猛虎扑食似地进攻,最终得以将伊拉克军队彻底赶出科威特。但布什心中明白,战争必须争取速战速决,迅速取胜。同时,对于特别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美国和西方社会,如何将盟军的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也至为关键。然而,谈何容易!在一片64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大约如马萨诸塞州大小),双方集结的军队却超过了100万;另有15000辆装甲车,4000门大炮,1500架作战飞机。伊拉克军队还精心构筑了2至4米的砂袋墙,再以深6米、宽18米的防坦克壕沟,进而以铁丝网和3至4公里的地雷带层层设防,关键时刻萨达姆还准备往壕沟灌油点火,借以形成一道浓烟与烈火交织的巨大阻隔屏障!
  此次海湾大战的高密度,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过的。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遍布整个欧洲大陆、亚洲大陆和广阔无垠的太平洋海域。50年代的朝鲜战争,战场也有22万平方公里,它要比科威特(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大12.4倍。60年代的越南战争,战场在33万平方公里的丛林山地展开,也要比科威特的面积大上17倍。因之,将要在一个密度如此之高和布防如此凶险的狭小地带展开地面战争——最终伤亡知多少?只能是一个谜!
  摆在布什面前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军费开支浩大!自从美国政府实施“沙漠盾牌”行动计划以来,6个月已耗资近300亿美元。根据国会预算局的专家们测算,同伊拉克的战争正式打响之后,每天需耗资10亿—20亿美元;整个“沙漠风暴”行动计划的开支估计高达280亿——860亿美元。测算是假定战争将持续1—3个月,美军伤亡人数为4.5万人,损失900辆坦克和600架作战飞机这一战局设想基础之上的。前线战斗机、主战坦克和直升机这样一些高技术装备的被毁是国会预算局报告中所列的最大一项开支:空军和海军的作战飞机平均每一架价值2500万美元,空战中使用的空对空导弹平均每一枚价值10万—50万美元,主战坦克平均每一辆价值300万美元等等。浩大的一笔军费开支,虽然有盟国以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日本、德国等富有国家共同承担——但一旦战争久拖不决,伤亡名单排列越来越长,代价出奇地高昂,导致国内及全世界的反战情绪一波波高涨——届时,布什政府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此时,布什突然想起越南战争结束后五角大楼的一句名言:“如果战争在政治上是重要的,那么它在军事上就会是不重要的。”美国总统不能不感到他在走一着而又不得不走的险棋!
  萨达姆·侯赛因深知布什想打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现代化立体战争;他则极力准备打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地面常规战争。战争的一般规律告知人们,处于进攻一方的兵力至少必须高出处于防守一方的兵力的23倍,方才拥有取胜的优势。显然,布什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他萨达姆麾下则统率着100万训练有素的大军,经过8年两伊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沙漠实战经验丰富,号称是世界上第四强大的军队,而且占有天时和地理之便。所以,萨达姆·侯赛因寄希望于隐蔽不出坚守阵地,寄希望于战争久拖不决,寄希望于地面交战短兵相接的最后较量。
  萨达姆总统渴望把美国拖入一场代价巨大的地面战,布什总统则发誓不采取为时过早的地面行动!
  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一天,美一欧联军共出动了1300架次飞机,分两轮对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连续轰炸。美国军方曾对空袭战果作出相当乐观的评估:至少摧毁了伊拉克80%以上的军事设施。法国军方的评估则趋于保守:至多摧毁了伊拉克50%的军事设施。第一天的整个空袭行动,美国仅损失一架A—6“入侵者”式战斗机、英国损失两架“旋风”式战斗机,法国的4架“美洲虎”作战飞机虽被伊拉克地面部队的加农炮和高射机枪击中受伤,但也已全部飞返基地。似乎是:战果辉煌,损失微小。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五角大楼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总的看法是:我们在战术上达到了高度的奇袭效果。”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上将则对初步的战况表示“非常、非常令人鼓舞”。布什总统也说,我相信美国和盟国的男女军人们会“迅速地返回家乡”。
  一夜之间,美国国会所有共和党、民主党的议员们似乎也忘却了党派、政见之争,突然空前团结一致起来,昔日国会山庄唇枪舌剑的争辩已化为乌有,结果参议院以98票赞成、0票反对,众议院以399票赞成、6票反对,6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支持布什总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的决议案。美国民众对布什总统海湾政策的支持率也上升到83%。
  然而,所有因第一天对伊拉克发动的空中攻势造成的一种欣慰情绪,都被飞落在特拉维夫的“飞毛腿”导弹爆炸声所击破了。
  怎么回事?
  美—欧联军方面很快发觉,空袭轰炸虽然摧毁了伊拉克的大部分固定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基地,但尚有30多个流动型装置却在继续不断地发射导弹,多国部队立即出动侦察机苦苦搜寻却收效甚微;于是人们纷纷发出疑问,伊拉克到底还拥有多少枚导弹?伊拉克总共从世界各国购进了2000枚导弹,海湾战争爆发前,据欧洲军界分析的情报表明,伊拉克至少还拥有800—1000枚导弹,苏联的卫星情报则证实了一则更可怕的战况:美军的轰炸目标80%是模拟的、假的,美国国防部经过对战前卫星拍摄的目标照片和地毯式空袭中对进攻目标所拍摄的红外线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在不同角度的光谱显示下,也很快发现美军轰炸的目标不少是伪装的、木头制的,或者是塑料的、橡皮的,至多也不过是陈旧的,或者已被淘汰的、废弃不用的设施。军事观察家们还指出,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在全国建造了不计其数的坚固的巨型地下掩体——一切均表明,伊拉克还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在被占领的科威特境内和周围的54.5万人的军队基本上完整无损,它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也是如此。萨达姆·侯赛因费时10年苦心营构起来的庞大的战争武器库,确实不可小觑!
  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是:法国、英国、苏联等都曾不同程度地装备过伊拉克的武器库;到头来,却教自己吃了苦头。
  海湾战争似乎成了“导弹战”。
  “飞毛腿”导弹是60年代由苏联装备的简易惯性制导导弹。导弹直径为0.88米,长度为11.16米,战斗部重量1000公斤,射程达300公里。伊拉克经过改制,不惜以减小弹头威力和降低目标命中率为代价,使导弹射程达到了600公里,即可直接从伊拉克发射到以色列(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距离伊拉克西部约500公里)。萨达姆·侯赛因时不时往沙特阿拉伯或以色列发射几枚“飞毛腿”导弹,虽然绝大多数导弹均为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所拦截,实际上构不成多大威胁;但却分明表示了萨达姆总统对布什总统的嘲讽和对以色列神经的刺激。
  乔治·布什总统最为担忧的是以色列最终会被萨达姆拖入海湾战争的旋涡之中。
  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地。由于宗教、文化、历史的原因,曾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自公元前1世纪因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两次野蛮入侵而被赶出家园之后,便一直流移于世界各地,欧洲、北非。甚至亚洲(包括中国的开封等地)。(圣经》福音书载,犹太原系耶稣的12门徒之一,后因30块银币的诱惑而不惜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亲自为拘捕耶稣的人带路,“犹大”从此落下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叛徒的骂名——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就是生动地描述这一个故事的。其实,犹太人民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聪慧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许多改写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都出自这一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残杀了600多万人。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约有1500万人,以美国(600万)、以色列(310万)和苏联(210万)为最多。
  1947年11月四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和犹太人国家。次年(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西南亚的巴勒斯坦地区。西临地中海沿岸的狭长平原上正式立国——建立起“以色列国”。然而,在犹太人宣布建国8个小时之后,巴勒斯坦人即组织阿拉伯联军发动了一场进攻,企图一举摧毁这个刚刚诞生的犹太人的新国家——从此种下了一直延续至今的阿以冲突的祸根!
  “以色列”,Yisyaei,系希伯来文,在《圣经》故事中原是犹太人的第三代祖先的名字。据《创世纪》记载,原名雅各,因与天使角力得胜,由天使改名为以色列,意即“与神角力”。故而犹太人又称作以色列人。按照联合国的决议规定,以色列国土面积应为1.4万平方公里,但以色列建国之后,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频频,不断扩充其疆土。规模较大的就包括有: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等4次中东战争。1948年,阿以战争之后的以色列疆界,就大大地超越了联合国方案中所规定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分治的界线。以色列人还吞并了耶路撒冷东部地区计6700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以后,以色列又陆续占领了属于埃及的西奈半岛、属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属于巴勒斯坦的约旦河以西地区以及加沙走廊,共计又占领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78年,为了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以色列进占黎巴嫩南部地区,然后拒绝撤走。4年之后,以色列再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对贝鲁特西区实施强度轰炸长达3个月之久,终于赶走了驻扎在那里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摧毁了他们的军事设施。从此,以色列长期占领黎巴嫩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所有这些占领地中,以色列只与埃及签订了“和平条约”并把西奈半岛归还给了埃及;对其他占领地,则以保护其公民不受恐怖组织的侵犯和国家安全防务需要为借口而拒不归还。现今,以色列实际控制的国上面积约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联合国决议所规定的国土面积的6倍;人口约355万,其中犹太人310万,阿拉伯人45万。另一方面,以色列有计划地向东耶路撒冷城和约旦河以西地区及加沙走廊大量移民,并建立起住宅区。至1989年底,这两个巴勒斯坦区域的犹太移民已分别达到10万人和7万人。
  长期以来,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直为收复失地而进行着斗争,阿拉伯国家联盟组织还制定专门协议,规定用石油收入的一部分来援助巴勒斯坦人。联合国也作出过要求以色列撤离它所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和撤出新设置的移民点的一系列决议,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得到真正执行。一个新的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自从苏联对犹太人移民开禁以来,苏籍犹太人大量涌入以色列;1991年初以来,移民数目已超过10万人,而以色列则计划吸收200万至300万的苏联犹太移民。
  此外,黎巴嫩内战也是阿、以冲突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黎巴嫩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国家,当被以色列人驱逐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转移到黎巴嫩境内时,当地的伊斯兰教教徒对他们的狂热支持加剧了黎巴嫩国内的教派矛盾。在政治上占据统冶地位的基督教徒,为了保持原有的优势,便召唤叙利亚军队入境,以打击巴勒斯坦人和国内的伊斯兰教徒势力。从1976年至1990年,黎巴嫩各派力量打了整整15年的内战,使曾经被世人誉为。东方瑞士”的这个国家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南北国土上分别驻扎着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军队,可谓“国将不国”!可是,当海湾危机爆发时,叙利亚却破天荒地成了美国的盟友。
  1981年6月,以色列突然出动了远程轰炸机,一举炸毁伊拉克的核子反应堆研制设施,与伊拉克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以色列遂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宿敌——整个中近东地区也成了一个一点就爆的火药库!
  由于“与神角力”的以色列人的多次攻击和驱赶,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遭遇到了如同犹太人长达2000年的流亡生活一样的命运。这些巴勒斯坦人,今天分布在阿拉伯、北非各国,但大部分集中在与以色列接壤的约旦王国。大约相当于中国面积的百分之一的小国约旦,位于以色列和伊拉克两个军事强国之间,所以在北非战争期间,约旦必须小心翼翼,谨慎提防,以求在钢丝绳上维持平衡;但在海湾战争打响之后,居住在约旦的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正表现出一边倒的倾向——巴勒斯坦人日益感到与萨达姆·侯赛因的事业共命运!
  正是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陷于绝望之中的很大部分阿拉伯人,把萨达姆·侯赛因看作敢于抗拒美国与西方的所谓英雄。
  头脑精明的萨达姆·侯赛因自占领科威特之后,一直不断地亮出巴勒斯坦问题这张牌。萨达姆懂得要把阿拉伯人的这种情绪变作自己的资本,慨然许诺要消灭以色列和解放巴勒斯坦。萨达姆·侯赛因一再宣称“无法限定战争舞台的大小、战争时间的长短”,号召阿拉伯兄弟联合起来发动一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圣战”,以打败“异教徒和他们的盟友”;并一而再、再而三地用“飞毛腿”制导导弹袭击以色列,进行挑衅——其企图就是要将此次非参战国的以色列拖入战争,从而将整个国际社会反对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侵略的战争,扩大、转化为一个西方社会反对阿拉伯世界或基督犹太教世界反对伊斯兰教世界的战争——一些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之所以支持萨达姆·侯赛因,正如他们所说的:“我们虽然不喜欢那个歌手,但喜欢他唱的歌!”
  乔治·布什总统也明白得很:目前,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他尚在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帮助一个被欺负的弱小的阿拉伯兄弟(科威特),去打击另一个欺负人的好战的阿拉伯兄弟(伊拉克)——所以他尚能获得诸如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布什绝不能让萨达姆的阴谋得逞,绝对要防范将战火蔓延至整个中近东地区——中近东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达1亿人口,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教徒多达6亿人口——那后果将是可怕而不堪想象——不亚于打一场世界大战啊!
  因此,当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在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市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时,布什总统除了表示“愤怒”之外,还立即派遣了一名高级特使、副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飞抵特拉维夫安抚以色列,同时火速从欧洲先后运去两批“爱国者”导弹——这种由极为复杂的雷达制导的反导弹先进武器(这也是以色列人一直企望得到而美国人一直不曾点头的),并由美国军事人员直接负责操纵,以帮助以色列人有效地防范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再度袭击。
  此后,萨达姆·侯赛因频繁地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每天晚上当夜幕降临之前,数以千计的以色列人纷纷逃离首都特拉维夫;举国上下所有的以色列人,不分白昼黑夜都丢不开防毒面具——这已成为他们对付从天而降的恐怖的一种必需的日课——而每当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夜间发射升上万米高空去拦截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虽然随着轰然声响、火花四溅落到地上的残片砸破了这个城市居民住宅区的玻璃窗、楼门、小汽车,人们却为此而欢呼雀跃,视为一种无比欣慰的胜利!
  尽管国内人民的痛苦在日复一日地加深,以色列总理、年已75岁的政治强人伊扎克·沙米尔还是再三告诫国人冷静理智地对待目前错综复杂的海湾战局,而不可轻举妄动。几项民间调查的结果和叙事性的证据也表明:以色列全国上下非同寻常地一致支持政府采取克制和忍让的政策,甚至连反对党工党以及其他一些在往昔的多数政治事务中一直不支持执政党利库德集团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对政府目前的不反击举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支持。——在以色列民间正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依照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犹太人《圣经》的预言,巴比伦人(即今日的伊拉克人)在某一天会攻击以色列国,而全体犹太人都将躲藏进山洞里不准反击;上帝则会派遣全世界的军队去进攻巴比伦人,以惩罚巴比伦人的残暴——有趣的是:4000年前《圣经》里的一个预言故事,恰恰与今日之现实发生了惊人的吻合!
  以色列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欣喜地吐露说:“我们作出不还击……将来这会使我们拥有很多优势。”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人约西·奥尔默特很自信地论断:“巴勒斯坦人将成为失败者。”希伯来大学的政论家加比·谢费尔教授说得更为坦率:“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继续维持以色列对西岸的占领而相互联系的。”“政府完全有义务这么做。”显然,以色列人目光远大,朝野上下早已将视线投向海湾战争结束之后随之将要举行的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在那个会场上,将会有一番更为色彩斑斓的角逐!
  事实上,以色列的确已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支持与赞许。每当伊拉克向特拉维夫市发射去一枚新的导弹,就立即有更多的人向犹太人表达感激、同情和团结之情。自从大约18年前以色列发动那场赎罪日战争以来,全世界还从没有这么多友好的目光注视过这个犹太人的国家。人们再一次将她视为受害者——这与她在巴勒斯坦人起义的最初几年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以色列副外长本杰明·内塔尼亚脸上露出一丝幽默的微笑(那微笑是蒙娜丽莎式地含而不露),说道:“我们意识到这种温暖、明媚的时刻不会持续良久,所以我们想把这种太阳能的一部分储藏起来以备在寒冷的天气里使用。”
  经济方面的好处也是有的:欧洲共同体组织已经宣布取消自去年开始对以色列实施的贸易制裁。法国、德国和美国代表团在特拉维夫几个被炸区政府办事处之间紧张繁忙地来回穿梭,主动表示将向以色列提供资金和军事援助。美国因以色列能够在此一非常时期与盟国部队密切合作,共渡艰危,特别许诺给予30亿美元的战争损失补偿和100亿美元的安置苏联犹太人移民的贷款。
  现在,至少有1000名代表世界上几乎所有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们,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这两个第一流的政府新闻中心日夜紧张地工作着。记者们同以色列人一样生活在“飞毛腿”导弹的袭击之中。因此,他们更能感同身受地不断向全世界报告着以色列人深明大义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新鲜品格。
  毋容置疑,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是这场危机的焦点之一。伊斯兰浓烈的宗教情绪及阿拉伯世界日益高涨的反美、反战浪潮,都清楚地表明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成为战后解决整个中东问题的关键所在。连以色列国内的有识之士也看清了这一点。以色列反对党领袖、前总理贝勒斯就曾指出:“保障巴勒斯坦人的权利,是中东和平与稳定的前提因素之一。”以色列当代大作家舒霍西亚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继续凌辱巴勒斯坦人,就等于在准备下一次的战争。也许10年之后,也许在更短的时间内,又会冒出另一个萨达姆·侯赛因这样的人物!”
  现在的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正如同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所指出的:“以色列保持了克制,萨达姆的‘政治’导弹恰恰使以色列得到了它要求的所有军事和经济支持。”穆巴拉克还进一步强调说:“萨达姆总统的立场不仅打击了阿拉伯的团结,转移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还严重地损害了巴勒斯坦事业!”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海湾战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色彩纷呈的万花筒,让世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战争在延伸……

  这是一场世纪末的大战——现代科学技术对古代宗教狂热的战争。
  战争的凶焰燃烧在海湾地区——然而,一场更加险恶、更加隐蔽的战斗却在全世界悄悄地进行一恐怖活动。海湾战争揭幕之前,欧美各国对于战争将引发的恐怖主义浪潮,已经作了最充分的估计和预想,各国在大战初发时就相机制定了极其周密的防范应急措施。然而,随着战争的展开,在庞大的恐怖主义金字塔中曾接受过伊拉克资助或同情伊拉克的各个老牌恐怖组织全线出击,对美国及西欧主要参战国实施恐怖主义报复手段,以表达对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的支持,其所形成的全球性的恐怖主义浪潮冲击波,却是始料未及的。
  海湾战幕拉开以来,各大洲热点国家已经发生数十起爆炸事件及76次谋杀行动,而且每一起事件、每一次行动都明确表示与中东的海湾战争直接相关。更加让人们担忧的是,世界各地一千多起的恐怖组织恫吓事件,已经引起当地政府及被恫吓者的极大恐慌。在这一恐怖主义泛滥的浪潮里,第一受害者将是正在与伊拉克开战并被中东一部分阿拉伯人视作“魔鬼”的美国人,其次是与美国紧密合作的西欧盟国。美国本土及其驻外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以及一般银行机构,将是恐怖组织袭击的主要目标。在全球已经发生的一千多起恫吓事件中,有95%是直接针对美国社团的。
  这片黑色的浪潮,无异是萨达姆·侯赛因总统设计中的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战略的一部分。最先冲击的将是北非、近东和中东地区。国际刑警组织的专家们表示,现代社会中的恐怖主义活动,组织更加先进、严密,效率很高,威胁、危害也很大。无论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正统派的,还是欧洲体系的,他们的成员都接受过诸如使用常规炸弹、冲锋枪扫射,投掷手榴弹等方面的严格训练,行动都已非常迅捷、有力,完全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的军队。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银行、经济保障、武器供给处,而且他们的组织还包容了大批成功地潜伏下来的被称作“沉睡者”的内线人物。要对付这样的组织已经十分不易。倘若他们借助于海湾战争在全球所引起的混乱,趁机进行破坏和攻击,那么,任何一个国家的警方都将会感到格外棘手。
  但由于各国警方的围捕打击,加上中近东各民族之间的分歧和仇视,相互对立的恐怖组织变得更加谨慎而防范严密。他们都各自建立有自己的隐藏地和大后方。在每个大后方,恐怖主义分子根据当地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小心翼翼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每一个隐藏地和大后方,恐怖主义组织还建立了不同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分别负责训练、中转、隐蔽已被警方公开通缉的逃犯。
  在恐怖主义组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要数北非及中近东地区了。黎巴嫩的贝鲁特是恐怖主义活动的必经之地。海湾开战以来,已经发生了向意大利驻贝鲁特使馆发射火箭弹事件在贝鲁特,针对英国、法国投资银行的暗杀事件以及1月22日在巴尔贝克发生的法国合资银行爆炸案;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影响却不可低估。
  黎巴嫩的反美情绪已再度扩展到反对整个西方参战国。在黎巴嫩的南方曾经有过一些巴勒斯坦人组成的反对萨达姆·侯赛因的组织,比如社太党及前伊朗内政部长阿克巴尔所领导的秘密组织。但海湾开战之后,这些组织立即与原先敌对的恐怖主义组织摒弃前嫌,力图共同掀起一场反战、反美的“圣战”运动,危及一些美国人和西方人的生命安全,力量不可忽视。有消息证实说,这一联合是由在约旦安曼的塔米尼促成的。塔米尼是著名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宣传家,他所控制的组织网络遍布于也门、埃及及所有的北非国家。早先成为巴勒斯坦各派组织大本营的巴格达,因海湾战事揭幕已变得空无一人,一些头面人物如阿巴托、“5月15日集团”的阿布拉希姆等,均已纷纷打点行装前往安曼或大马士革。
  叙利亚的跨国集团很活跃,美国国务卿贝克多次指名、美国警方全力捉拿的恐怖主义要犯蒂布利亚尔,就一直藏匿于此。突尼斯更是热点,不少恐怖组织乐此不疲。在阿尔及尔,伊斯兰阵线正在全力组织反美恐怖示威活动。在开罗,穆斯林兄弟党组织早就站在了巴格达一边。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与政府立场相对抗的革命左派秘密组织引爆的两枚炸弹,袭击了当地的美国驻外机构,并且公开宣称:“这是对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海湾战争的惩罚!”所有阿拉伯系统的组织、巴勒斯坦系统的组织乃至宗教狂组织,都据以中东、近东和北非为大本营。反恐怖组织的专家们认为,这些地区已是战争爆发以来上演恐怖主义爆炸节目的最早的舞台——而这场戏才刚刚开始,不会很快落幕!
  欧洲恐怖主义集团袭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在德国,警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几十名叫做“红色旅”的潜伏分子上,这个组织曾帮助来自中东的恐怖组织投放炸弹的活动。在北欧瑞典,1982年未经任何检查就接纳了几百名中东地区的难民,现已证实其中混入了一些恐怖组织的派遣分子,如今他们都已获得瑞典的永久居留权;海湾战争爆发以后,他们扬言:美国航空办事处、政府驻外机构等,均属于他们重点打击目标。他们还同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同类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瑞典警方很感头痛。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有名的恐怖主义中转站,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恐怖组织暗杀犹太人的地方。1981年至今,就有3名著名的犹太人士在此地遭到枪击。亲伊拉克的各派组织,有意图在上述各个地区联合组织一次统一行动,以支持萨达姆,侯赛因的“圣战”。
  希腊的雅典,由于地理原因,也是欧洲公认的热点之一。在晓星闪烁的凌晨,接连两起炸弹爆炸,已给美国的驻外机构造成严重的损失。欧洲的恐怖组织当然不会放过巴黎,开战以来,法国连续发生多起爆炸事件,如1月26日《解放报》的过道人口处被炸。马赛外国人公寓事件等就与海湾战争有直接联系。英国伦敦的警方也正加强对北爱尔兰恐怖组织的防范措施。意大利的罗马素为中转站热线之一,意大利警方已严阵以待防止中东的恐怖组织同意大利的黑手党联袂行动。还有西班牙,苦于走私、贩毒一贯猖獗,警方一直感到力不从心。专家们认为马德里、罗马通常是恐怖组织袭击伦敦、巴黎、柏林的跳板和大后方。而在布鲁塞尔由于北约机构和欧洲犹太人组织集中于此地,开战以来,已经遭到恐怖组织成百次的威胁,只是由于警方的防范措施天衣无缝,故尚未发生爆炸事件。
  亚洲:泰国的曼谷和菲律宾的马尼拉是恐怖主义活动的中转站和热线地区。曼谷是世界走私贩毒的一个中心,加之美国、苏联。以色列和欧洲各国的外交官员常在这里走动,恐怖组织也常常来此地聚会、碰面,非常事件时有发生。马尼拉则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亚洲的一个重要基地,战争爆发以来,各路恐怖组织已经纷纷派出前哨人马飞抵马尼拉制造事端,那里的气氛很紧张。
  另外,除了北非,西非也是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争夺要地。在布拉柴维尔、巴比加霍达卡等地都已发现庞大的恐怖主义网络集团。专家们预测,西非将会成为欧洲、中东等地区恐怖组织人员逃遁、藏身之地。为此,当地警方已经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活跃分子频繁走动的踪迹。
  由此可知,当全世界的目光都焦虑地注视着海湾—那里的每一声爆炸、每一片火光、每一抹硝烟都牵动着54亿人的神经时——而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同时也都生活得并不轻松!
  西方战略分析家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次海湾大战都是一场空前规模的现代化战争——科学技术、军事装备、常规杀人武器等均已显示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美国在模拟的“星球大战”战略计划中所有最先进、最新式的尖端武器都投入了战场——毫无疑问,当地面作战全面铺开之际,一些从未露过面的最神秘的战术武器,也将第一次在战争舞台上向世人表演其千姿百态的神威!
  海湾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是深广而多侧面的——
  从政治上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东西方冷战刚刚结束,海湾战争又将全球带入新的冲突之中。同时,世所瞩目的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原本已在冷战结束之后加快了步伐;由于海湾战事导致了各国间的歧见和立场相异,从而造成了这一运动过程的延缓;也有一些持乐观态度的战略分析家认为海湾战争恰恰是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最后一个尾声!
  从经济上看:海湾战争将造成全球性经济发展的迟缓,则已经是十分明显的后果。航空、运输、旅游业首当其冲是不言而喻的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使人们乐于深居简出以求平安。以全世界最为繁忙的国际机场——英国伦敦的西斯洛机场为例,海湾战事爆发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旅客的流量就下跌了20%还要多。在战事爆发前后,各航空公司就纷纷取消了飞往海湾地区及邻近的其他中东国家的航班。往来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飞机一般都会在中东停一站的,现在也不得不改道飞行以避开战区。除此之外,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横跨大西洋、往来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航线了。美国人最害怕会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许多人都不敢出门到欧洲,据说有一架可载客400多人的波音747飞机,从美国飞往伦敦时机上只有一名乘客,而一路上却有16位漂亮的空中小姐陪伴着和侍候着,真可谓是一次难得的空中超级享受了!许多跨国公司也禁止他们的职员出差,以防遭到不测,结果电视会议这一行业的生意一下子分外红火起来,人们闭门不出,坐在办公室里与大洋彼岸的人开会,免除了旅途劳顿,何乐而不为呢——英国航空公司横跨大西洋的超音速客机的主要顾客就是这些生意人,现在乘客大减,所以班次也被迫减少了一半。除了因公旅行的人之外,一般的老百姓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国旅行,因为担心飞机、机场会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而变成无辜的牺牲者,于是许多人取消了既定的假期旅游计划。游客人数下跌,除了导致航空公司减少班次、裁减员工之外,也给与此相关的行业造成打击。旅馆没有客人,餐厅少了一大笔生意,连街上等客的出租小汽车也多了起来。伦敦最著名的百货公司哈罗斯一向吸引不少的外国游客,在眼下由于生意不佳,已经裁员gn多人。因为打仗而不敢乘飞机的人,还包括影艺圈一些颇有名气的歌星、演员等等,太平盛世他们都是满世界飞的人,例如在风靡全球的电影《第一滴血》中饰演硬汉子兰勃、曾高歌“我要高飞”的史泰龙,就因担忧恐怖分子的袭击而自动取消了“高飞”欧洲的行动计划。当然也有例外,1991年春节期间,中国的旅游业却出乎意外地空前繁荣起来,香港人因害怕恐怖主义活动而纷纷选择口中国大陆庆贺农历新年,去大陆人数比往年猛增了25%;香港当局在启德机场新设立了10个特别出境登记处,为前往厦门、海口和桂林等地的游客们办理出境手续;中国民用航空公司也不得不多安排330多次航班才能满足需求。
  海湾战争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在心理上如此严重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战争,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如此详尽、直接。广阔地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向世人充分展示其战场真面目的战争。据悉,几乎所有的空袭攻击和地面作战的场景,都已通过航天卫星拍摄录制下来。本次大战中超级技术的运用、电子技术的参与以及心理战、新闻战的特色都是无以伦比的。更有甚者,当科威特境内的约1100万桶原油汹涌汇入波斯湾海面及近200口油井冒起冲天浓烟时,本次大战又增添了生态战的新内容——它将给中近东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据生态专家们预测:要彻底清除掉这些流入波斯湾海域的原油污染,须花费100年的时间——不管战争的最后结局如何,战争的创伤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愈合!

             海湾战争尚在进行之中

  随之无可避免的陆海空交叉配合高密度高科技的地面作战,必然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决战。
  乔治·布什总统在电视演讲时,请求美国公民一起来祈祷:“愿上帝保佑他们每一个人;愿上帝保佑在海湾的我方军队;愿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在白宫的玫瑰园绿草坪上的另一次讲演中,布什摘下眼镜舞动着双手说:“不会有胜败不清的结局……萨达姆必须赔偿科威特每一个美元的损失,自由的火炬必将照亮科威特!”
  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在他坚固的地下掩体内接见西方记者时轻松自如地表示:在伊拉克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中将搬出打化学——生物战甚至使用核武器的幽灵。他坚决地说:我们希望任何国家都不要流很多的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被迫采取最激烈的措施……但伊拉克与侵略者战斗到底和埋葬他们的邪恶阴谋的决心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祈祷海湾战事早日结束。
  中国政府正以焦虑的心境一再呼吁继续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
  ——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
  现代科学与电子技术己将整个地球缩小为“地球村”,村民们的和睦相处则是“地球村”的最大幸福。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潮!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回目录
书札情迷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 现代小说 | 科幻小说 | 纪实小说 |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 古典小说 | 外国小说 | 港台小说 | 侦探小说 | 名家小说 | 报告文学